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_诗歌、小说与戏剧

1.开荒诞喜剧一代先河的剧作家是: A.罗曼·罗兰 B.巴尔扎克
C.雪莱
D.贝克特
2.“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 来完成”此话出自: A.雪莱 B.拜伦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3、被罗曼•罗兰赞誉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 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的作品及 作者是
A.《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注重细节描写 (2)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 (3)剖析社会本质
19世纪后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母亲》 《海燕之歌》
高尔基
《母亲》革命现实 主义的奠基之作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 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 的飞翔。……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 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 响……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 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 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雪 莱 拜伦 《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 《西风颂》 《唐璜》
代表诗人之一:拜伦(英国) A、代表作品: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使拜伦“一夜醒来竟 成了诗坛上的拿破 仑”。 •《唐璜》: 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 百科全书 B、诗作风格: 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辛辣讽 刺社会积弊。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产生的背景
①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 大危机;
②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失望、苦闷、迷 茫等精神危机,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成 为荒诞派作家不断重复的主题。
岳麓版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

的“创一作夜,醒借来以竟歌颂成欧了洲诗民坛族上民的主解拿放破运仑”
动。1823年初,从希腊传来抵抗土耳其
斗争《高涨唐的璜消》息,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
诗体小说《唐璜》的诗笔,毅然参加希
腊誉的为民族“解讽放刺战现争代,社最后会逝积世弊于”希的腊百军科 中。全书
一、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 印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
代表作
体裁特点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小说集
司汤达
《红与黑》
长篇小说
莫泊桑
《项链》
短篇小说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沉。
还会远吗?
拜展有伦现表:作情通者的过对朗塑现读造世上“的面拜悲两伦观段式情诗英绪歌雄和节”反选,叛并猛精结烈神合抨,课击对本丑理有恶想关现世内实界容,的思 渴考望问。题: 雪1.谈莱谈:两对位未诗来人充有满何幻不想同和创憧作憬风,格展?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 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想象力丰富,注重心理描写,特别是人的内心感情世界; 创作风格上的理想主义(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表达对现 实世界的鞭挞和控诉 )。 揭露丑恶现实,憧憬美好的未来;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 深切同情
潮,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
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 意识形态。
席勒的评价:
“试图用美丽的理想代替 真实的不足。”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830年——1900年)
1、背景
材料一: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 速增加;而广大无产阶级确日益贫穷。同时,已经确立 的资本社会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因而引 起人们普遍的失望和强烈不满。因此在文学上,人们已 经不满足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而要求真实的描写 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处理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提前预习并查找相关作家的生平、代表作等信息资料。
教学中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教、互助,达到理解掌握重点,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时代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处理方法:对于浪漫主义诗歌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兴盛的背景,用恩格斯的一段经典论述作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得出结论。
对于荒诞派戏剧有关的情况,先播放一段《等待戈多》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受。
因思想内涵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以教师讲解为主。
【教学方法】1、分组合作学习:课前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划分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头预习并准备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搜集整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2、以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或者以复习回顾方式导入,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3、专题报告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全班同学介绍相关作家及作品。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4、编排表演课本剧《守财奴》,形象直观地反映巴尔扎克作品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媒体展示作家画像、作品封面、片段、改编的影视作品【板书设计】【情景导入】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讲授新课】(展示板书):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8世纪中叶以后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说课稿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通过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认识西方社会的重大变化。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
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8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
山东0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
具体题目是1.(2012·广东文综卷·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来判定选项。
浪漫主义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盛行,从题干中的“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因此A项正确;从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上看,BCD与题意不符。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2)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贝克特等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概括、比较、整理,从而得出各种文学特点的不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另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鉴赏作品和分析史料总结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感悟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作品的不同;理解《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文学作品,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西方的诗歌、小说与戏剧这种相对乏味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老师(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我们最主要学习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在讲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讲了近代西方三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同学们,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的批判对象分别是谁?学生(答):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批判对象:文艺复兴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批判的是教皇的权威、教会的特权,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
(一)历史背景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坛上的拿破仑”) 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诗作风格: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 恶,讽刺社会积弊。
2.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诗作风格: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 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现实主义开始逐渐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的主 流。作品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 批判,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 姻和家庭这个角度,描写了19 世纪70年代俄国贵族社会的深 刻危机,反映了俄国封建势力 的迅速衰落和资本主义势力的 迅速发展。书中的中心人物安 娜是带有个性解放色彩、追求 爱情自由的贵族妇女,而她为 社会所不容的,正是以政府部 长卡列宁为首的上流社会的虚 伪冷酷和渥伦斯基所信奉的 “金钱至上”,才造成追求个 性和爱情自由的安娜的最后悲 剧──卧轨自杀。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1871年德意志统一
蒸汽火车
卢梭
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 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代特征再认识 18、19世纪之交的欧洲面临历史上最大的 变革时期。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 进行激烈的反复的权力争斗。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几经周折,不仅 摧毁了法国君主制的根基,而且撼动了整个欧 洲大陆。 在法国大革命的感召下,欧洲进入如火如 荼的动乱年代。一方面,英法等国在经过不同 程度的社会变革之后,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贫 富分化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欧洲弱小民族争 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也日益高涨,并在1848年的 欧洲革命中达到高潮。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岳麓版】经典版

动荡的欧洲
政治
材料三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 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 启蒙运动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 思想 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 ——对失望情绪的一种宣泄。 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 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四、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生产的背景
材料: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 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科技的双刃剑、 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 重的社会精神危机。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 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 迷惘和苦闷中;人们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又无法 改变的绝望心理。
阅读材料,归纳背景?
①20世纪西方科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冲击下,理想主义幻灭,资 本主义世界产生深刻的社会精神危机。
四、现代主义文学
2、主要流派
象征主义——夏尔· 波德莱尔《恶之花》 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 未来主义——阿尔多· 帕拉采斯基《我是谁》 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超现实主义——安德烈· 布勒东《娜嘉》 新小说派——萨洛特的《马尔特罗》 “垮掉的一代‛——杰克· 凯鲁亚克《在路上》 荒诞派戏剧——贝克多《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约瑟夫·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俄国 英国 印度
二、现实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
☆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 在 哲学、经济学、历史、自 然科学、神学等领域都有 深入研究,积累了广博的 知识。不朽之作《人间喜 剧》由91部小说组成,展 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 生活。马克思、恩格斯称 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 ‚现实主义大师‛。
18-19 第4单元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预
达
习
国家 代表
作品
地位
标
•
•
探 新
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
固 双
知
基
展示了 19 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 生活,被誉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
课
时
科全书 ”
分 层
作
英国 狄更斯 《双城记》
——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长篇历史小说,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
分
纷呈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发展局面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轻巧识记] 19 世纪以来的文学
• 固
新
双
知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1.18 世纪后半叶到 19 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流行,拜
•
探
固
新
伦和雪莱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
探
固
新
双
知
2.产生: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 文学作 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用史实说明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产生的 时代背景及影响。
拜伦
雪莱
《等待戈多》剧照
本课线索:19c以来欧洲文学流派发展… 一、浪漫主义诗歌: ——拜伦、雪莱。 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三、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高尔基。 四、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 ——贝克特。
现代主 20C中 世界大战、 反传统、西方 义 期以后 经济危机 人心灵的迷茫
无产阶级文 学 社会主义文学
显示现代人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
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 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戈 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 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 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 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 —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 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 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 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趣味填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比较
同: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 异: ( 浪漫主义 )偏重主观表现,( 现实主义 )偏重客观再 现。( 浪漫主义 )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 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现实主义 )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 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 ( 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
体裁特点 小说集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诗体小说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英国 印度
托尔斯泰
普希金
果戈里
狄更斯
泰戈尔
现实主义文学代表
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 员”,他说“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 我要用笔来完成。” 他的《人间喜剧》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法·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 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 曾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为以后描写战争场面 奠定了基础,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 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中 《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 英雄史诗”。
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 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时代特征?
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学艺 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将生动的反映 这一社会变迁。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 弊”的百科全书 拜伦(英国)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灭”如何地糟蹋 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 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唐璜》
诗里想表达什么?
四、现代主义文学 1、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背景: 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
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 迷惘和苦闷之中。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 3、文学特点:
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的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 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
4、代表:荒诞剧《等待戈多》 5、影响: 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 烈的冲击与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与现 实主义流派互相渗透,形成欧美文艺异彩纷呈的 多元发展局面。
4、代表——现代荒诞派戏剧
特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反传统的:没 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 主题等。
代表作品:
贝克特(爱尔兰),
《等待戈多》,
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 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等待戈多》
全剧自始至终就是 两个流浪汉在小路 上等待着戈多。戈 多是谁?什么时候 来?来干什么?谁 也不知道答案。 胡言乱语、大段独白充斥整个剧本,这么一部无 聊的戏在巴黎首演时,能让观众看得打哈欠,但 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加上众多名家的推荐,它 连续演出了300场,之后风靡世界。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9世 纪以 来的 世界 文化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文 学
尚塞的绘画作品《埃斯泰克的海湾》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发展的表现?
音 乐
美 术
影 视
德彪西 雨果 司汤达 托尔斯泰
雪莱 卢米埃尔兄弟 日出 印象 海涅 披头士乐队(甲壳虫乐队)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9世纪以来的欧洲文学成就:
领域
1.浪漫主义 文学
人物
拜伦
雪莱
代表作
《唐璜》等
《西风颂》
地位
“讽刺现代社会积 弊”的百科全书 天才预言家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资本主义社会的 百科全书 2.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人民战争的英雄 史诗 3.无产阶级 高尔基 《母亲》 革命现实主义文 革命文学 学的基础 4.现代荒诞 贝克特 《等待戈多》 荒诞派开山之作 派戏剧
(2)雪莱(英国)
“天才的预言家”
① 代表作: 《西风颂》——如果冬天 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 诗作风格: 乐观主义精神——将人类 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
雪莱(英国) 自测 1:两人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拜伦 猛烈抨击社会 雪莱 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4、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30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恩格斯 19C初期,欧洲工人运动。
卢梭
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生活
2、代表:
(1)拜伦(英国) ①代表作: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 的拿破仑” 《唐璜》
则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周来祥《古代的美—— 近代的美——现代的美》)
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 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母亲》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 )
19世纪中叶之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一)历史背景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俄国)
《海燕之歌》
《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描写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
四、现代主义文学 1、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背景: 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 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 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3、文学特点: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 醒世人,淋漓尽致的渲染苦闷、迷惘、虚 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
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
(18C后半叶——19C中叶)
1.历史背景
动荡的欧洲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 语言比起来,由“理性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820—1823西班牙(反对专制统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治)革命 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 ( 3 2 )思想:启蒙运动的理想与现实间的反差。 )政治:革命或改革后,欧洲社会动荡不安。 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经济:工业革命,劳资矛盾、贫富分化。 (拿破仑帝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 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 1825—1826俄国(要求废除农奴 (封建专制统治) 制)革命 的讽刺画。 动荡的法国
3、代表:
(1)拜伦(英国) ①代表作: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 的拿破仑” 《唐璜》 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 的百科全书 拜伦(英国) ②作品特点: 作品塑造追求个人幸 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 福、爱情、自由的人 击专制与资本主义现实丑恶, 物,被人们称为 “ 拜伦式英雄 ”。 辛辣讽刺社会积弊。
小结
流派 时间 背景
动乱不已 对理性王 国失望 资本主义 社会矛盾 尖锐
特点
想象夸张,深 入人类的感情 关注社会问题
成就
法:雨果 英:雪莱 德:海涅 巴尔扎克、狄更 斯、普希金、安 徒生、易卜生、 马克· 吐温 美:海明威、 爱:贝克特 高尔基、奥斯特 洛夫斯基
西 浪漫主 18C末19C 中 方义 文 学 现实主 19C中 义 叶-20C 早期
俄· 托尔斯泰
(二)代表:
(1)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被誉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阅读教材p70,思考巴尔扎克 为什么创作人间喜剧? 是基于对现实的审视和 批判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 展示了 ……,尤其在揭 露…… 力图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 整的历史。
拜伦
英国 雪莱 德意志 海涅 雨果 法国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 )
(一)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19C中期 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 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国籍 法国
俄国
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 作家 代表作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司汤达 《红与黑》 莫泊桑 《项链》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叶甫盖尼· 奥涅金》 普希金 果戈里 狄更斯 泰戈尔 《死魂灵》 《双城记》 《戈拉》
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 呜呼。 贪婪、自私、冷酷,视钱如命的吝啬鬼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情假意
(2)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 ①代表作品:
《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 战争的英雄史诗”
描写了……,赞扬· · · · · ,展现 了· · · · · ,深刻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