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
新乡市第三十中学贾迎霞
摘要:预设与生成相反相成,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
倡导生成性教学并不贬斥预设,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教学有效的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只是实现教学有效——优质高效的手段。
新课程实施应当兼容兼顾,让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预设;生成
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
传统的课堂教学曾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但是,在现形势下即使学生在“未曾预约的精彩”中看到数学成功的应用和获得较好的成绩时,他们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
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领域中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我们认为,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双重特性,二者相反相成,各有其重要意义。
对过去统得过死的传统教学提出批判具有积极意义,但动态生成不能忽视精心预设,要防止矫枉过正的心理倾向。
对于优质高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手段,我们不能以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
新课改下的教学应当秉持兼容兼顾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
一、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
世界是有序地以“系统”形式存在的,其要素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而追求目标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
前者表明了预设的必要性,后者表明了人类行为的目的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里的“预”,就是预设,包括筹划与设计。
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的精心谋划。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的筹划设计。
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
一个完整的教学预设包括主题、时效、行动主体和形式等四个要素。
以时间为标准可以把预设分为长时预设、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
长时预设主要是指周期或单元预设;短时预设主要是指课堂课时进程预设和板块预设;即时预设主要是指教
学中的意外预案和情境反应。
各种预设有其主要适用范围,各有优劣长短,实践中应当注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本文所论预设主要是指课堂教学预设,即上述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
课堂教学并非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教学预设应是一种态度,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学预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使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活动。
一个好的预设总是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可行可检、能发挥协调作用。
备课是教学预设的一部分。
传统教学很重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传统教学是重视“预设”的。
但是传统备课事实上主要是备教材,尽管有时也讲究方法,但这个“方法”实质是教法,并且主要是文本的教法,总体上说对学生重视不够。
新课程下的教学预设已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有质的区别:教学预设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和发展涵义的拓展,实质是一种策略性研究,其研究的范畴已远远超出原来的教材教法,包含对目标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学习条件的掌握、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动态生成策略的把握。
教学预设主要是基于教育者主体的教学先导活动,解决的主要是教学的“合目的性”和“秩序”的问题。
教育者要明确认识预设的意义和特点,将预设所赋予的超前性和渗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谨防僵化,少走弯路,充分发挥预设的应有作用。
但是,世界还是变化的,处于不断生成之中。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尤其是具体情景难以预见,这就产生出许多生成性问题。
二、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
何谓生成?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生长。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把生成解释为产生、形成。
产生就是出现,是从已有的事物中生长出新事物新现象;形成就是经过发展变化而成为。
生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
从教育学上说,生成是一个新近才较多使用的概念,与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联系紧密。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是统得过死,其制度僵化甚至到了“强迫症”的地步,其结果是机械、沉闷,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当其时。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
面对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重要的是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性:1.过程性。
过程意
味着变化,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
2.超越性。
在富有变化的课堂情境中,生成出来的思想行为常常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而每一次生成对于学生来说,都成为对原有的一种超越。
3.互动性。
生成性教学是积极的师生互动,需要相互作用和多边合作,需要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课程以及师生与自己之间的全方位“对话”。
显然,“生成”表征的是事物的一种状态,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看到了教学活动的人文性。
教学的生成性基于的正是教学本身的丰富性及其动态形成的特性,它解决的主要是教学的“合伦理性”和“变化”的问题。
随着“动态生成”理念的提倡,教师增强了生成意识,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偏差,美化、强调生成,贬低、弱化预设,就是其中的问题和偏差之一。
三、教学的有效生成不能没有必要预设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就是动态生成,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生成决定课堂,因此就没有必要再人为设置框框限制学生发展,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甚至不用备课。
在不少人眼中,动态生成是新课标下教学的终极目标。
于是乎,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陷于一点,无谓争端的局面有之……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会忽视预设?为什么还有人那么重视生成却抓不住生成契机?很明显,除了“跟风模仿”原因外,关键是对生成与预设二者关系把握有偏颇,理解不透彻。
其实,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反相成,是可以和谐统一于一体的。
这个统一体,就是学生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这个统一体就是教学有效——优质高效。
“课堂就是战场,预设如同战前部署,而生成就如战斗的成果。
要有丰硕的‘生成’果实,不敢想象可以没有充分的战前谋划。
”在我们看来,表面上,预设与生成仿佛是矛盾的,其实,教学中所有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地预设:不仅备课是预设,积蓄于校园生活的教师人文素养是预设,课堂上随机应变运用教学机智何尝不是一种即时预设!新课程强调动态生成,并不是说教学可以信马由缰,因为并不是所有动态生成课堂都是“美丽”的;新课程改革不是不要预设,而是使传统预设的指针有所偏转,有所提升,偏转和提升到为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正道上来。
因此,在倡导生成性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精心的预设。
任何矫枉过正的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四、以优质高效为处理预设生成关系的目标导向
追求目标和效益(质量)是人类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必然,这在教学论发展史上的体现就是有效性教学理论和实践。
所谓有效,简单地说就是要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借用“有效性教学”的概念,我们认为,新课程实施应当兼容兼顾,以保证教学优质高效作为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
有效教学的实践最初源自这样一个朴素的追求,即“如何有效讲授”。
在这种话语下,教师首先是“教书先生”,要“讲”。
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教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教师。
为了把知识讲清楚,于是有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等说法。
有效教学理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是20世纪前期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在经历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有效教学”的观念引起世人的重视。
经过这场运动,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也应该有可测性——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及至现代,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和形式,比如“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
其中,学的因素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新课程实施的语境下,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
就其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有效——简明实在;教学情境有效——适宜适境;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教学方式有效——扬长避短;教学过程有效——拓展充分;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教学全体有效——面向全体。
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的表征,是预设与生成实现同构、共建并融为一体,即实现有效性教学。
一方面,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预设:预设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预设为生成播下种子并使自身在生成中升华。
另一方面,有效的生成是在预设中不断调整的,教学由此成为构建探究性活动的过程。
显然,没有精心预设的生成,学生是活跃了,课堂是热闹了,但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空中楼阁,好看不中用。
十分有趣的是,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山克(D.R.Cruick-shank)曾建议:“好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名言警告说:“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入歧途。
”这两条似乎相互矛盾的建议恰好说明:教学活动的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我们认为,对过去统得过死的僵化教学提出批判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能以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
预设与生成各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对于教学有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
它们都是实现教学优质高效的手段。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只能是也必须是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关键是适时、适度、有效。
显然,生成性教学对预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课堂生成与精心预设互动共生的结果。
这就要为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创设条件,在精心预设上狠下工夫。
五、精心预设: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保证教学优质高效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
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
首先,精心预设,要求教师把握预设的基本特点,掌握思考问题的策略。
一是要把握预设的预见性,未雨绸缪。
教学动态生成的特点,要求教师思考周密,力争将教学过程运筹于帷幄之中。
二是要把握预设的权变性,实现弹性预设。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或者是超越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是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是滞后学生实际水平,教学缺乏张力……一旦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要求教师不拘泥于已有预设,能够随机应变,或顺此展开或巧妙改变,这样既自然凸显生成,又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是要把握预设的情境性。
人是环境的产物,因境而异;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智力激荡。
其次,精心预设,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掌握处理教材的策略。
这是费时最多费力最大的事项。
教师如何解读文本以及对文本体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水平和生成质量,因而,教师的功底,也是一种预设,一种隐性预设,一种最大的预设、全方位的预设。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销售盈亏问题》为例,教材中的进价,售价,标价,折扣率,利润,利润率等概念让学生看了以后感到头痛,一是概念太多容易混淆;二是彼此之间又有数量关系;三是应用题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更何况是在这么多的概念中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每个教学环节作出多种可能的预设,准备相应情形下应如何处理的方法。
最一般的思路,是要预设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解读的可能答案等;此外,还要考虑教师的回应,如怎样鼓励、引导和矫正学生的理解等。
只有教师对本节课的理解能居高临下,融会贯通,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课堂引导才能驾轻就熟,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和相得益彰。
精心预设,要求教师真正吃透教学目标,掌握消解教学任务的策略。
明确教学目标及其要求是有效预设的前提。
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教学活动突破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
一般可采取两个维度的策略,通过迂回完成教学任务。
(1)学生维度:从“先
让学生开口”中生成——找准起点;从“巧用学生的话”中生成——由此及彼;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因势利导(将错就错);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从“活用学生的题”中生成——趁热打铁。
(2)任务维度:一旦课堂出现“预设意外”,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牢记围绕教学任务这个内核。
调整预设,持续“生成”;一是伺“机”而动,价值引导;二是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三是借“机”施教,放大生成。
从而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只有教师自己“披文入情”,才能“情动而辞发”地进行预设,才能恰当地应对教学的动态性,从而在教学实施中把握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
由此,教学的艺术则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生成的艺术——如何在课堂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互动。
唯其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有序和谐,优质高效,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韩永昌.符丕盛《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72.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2008年获市级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