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回乡偶书》纸上作业1
【中小学资料】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 冀教版
《回乡偶书》分层练习◆基础题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 鬓毛: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__________________ 何处: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三、《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 朝诗人_____,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感慨。
四、诗的感请自然、逼真,尤其是一个“ __________“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层意思。
五、第四句虽写_____,却借_____场面的感觉着笔;虽写_____,却从_____的角度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能力题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浩( ) 孤( ) 陵( )偶( ) 影( ) 辞( )际( ) 楼( )二、理解词语。
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毛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填1、《回乡偶书》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阔别故乡几十年后返回故里时写下的诗篇。
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________,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回乡偶书》诗中表达诗人离乡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理解机智的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机智。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四首》回乡偶书一课一练 冀教版
《回乡偶书》分层练习◆基础题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 鬓毛: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__________________ 何处: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三、《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 朝诗人_____,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感慨。
四、诗的感请自然、逼真,尤其是一个“ __________“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层意思。
五、第四句虽写_____,却借_____场面的感觉着笔;虽写_____,却从_____的角度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能力题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浩( ) 孤( ) 陵( )偶( ) 影( ) 辞( )际( ) 楼( )二、理解词语。
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毛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填1、《回乡偶书》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阔别故乡几十年后返回故里时写下的诗篇。
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________,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回乡偶书》诗中表达诗人离乡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理解机智的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机智。
《回乡偶书》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一、加偏旁,组字、组词。
专(传)(转)包()()()()()()青()()肖()()()()()()二、写出反义词。
对()深()光明()安全()进()送()公开()困难()三、填上适当的词。
一()种子一()树叶一()老马()的校园可爱的()()地写字勤劳的()四、选字填空。
刻克1.小明()苦学习,()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带戴2.早晨,小刚(戴)好红领巾,(带)齐学习用品去上学。
五、造句。
1.亲切—2.不料—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老师和我们一块儿()2.()多么美丽啊()3.()做完了吗()七、默写《草》,并解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原:_________。
岁:_________。
枯:_________。
尽:_________。
八、整理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3 )回到家,小红用笔在纸上画了各种样子的蝴蝶。
( 5 )老师表扬小红是个用功的好孩子。
( 1 )上课时,老师教小朋友画蝴蝶,小红认真听。
( 4)第二天到学校,小红把自己画的蝴蝶交给了老师。
( 2 )放学路上,小红看见花上有一只蝴蝶,就仔细看。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妈妈笑了菜园里,冬瓜躺(tǎng)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屋檐(yán)下,燕子妈妈问小燕子:“你能不能飞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燕子妈妈说:“不错。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回来后高兴地叫着:“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精选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1我是贺知章,三十多岁时,我意气风发的去当官。
如今我已不是那时的年轻人,而是86岁的老朽。
一天,我奏请皇上辞掉了官职,带着我那匹也是衰老的马,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的家乡口音没有变化,两鬓的头发也已稀疏松散,还脱落了。
一路上,我心中忐忑不安,想了很多事情,家乡是否变化很大?是否已像我一样衰老?家乡的房屋是否变化?以往的小伙伴是不是也已老去?就这样,我满怀疑问地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我大吃一惊,以前的小伙伴老的不成样了,小草房也成了大砖房。
惟有我家门前的锐湖水没有变。
这时一群小孩拦住了我,开口就笑着问,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笑着回答,我就是本地人啊!“您几岁了?”小孩又问。
我笑了笑,我已经86岁了。
看着这群天真的孩子,我诗性大发,写下了回乡偶发这一首诗。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2我背着行李匆匆赶回家乡,唉,老了多走几步脚就酸的不得了。
故乡啊,这一别是五十多年啊!你还认得我吗?真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呀!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路边的古井依旧清如明镜,照出一个双鬓白发的老头。
古井啊,你还记得当年在这照过镜的年轻的贺智章吗?那就是我呀!我的一口乡音你还听的懂吗?几个儿童正在路边玩耍,我上前问:“小丫头,西村怎么走?”“大爷,您是从哪里来得呀?去西村找谁呀?我就住在西村,我带您去。
”“哦,我找贺平,贺平是我表弟。
”“太好了,他是我爷爷。
走,去我家。
”……附:回乡偶书(其二)贺智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浓。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3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贺知章走在乡村小路上,看着昔日与村里人一起种下的柳树。
[回乡偶书幼儿园教案] 大班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幼儿园教案] 大班回乡偶书教案》摘要: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指导书写:“客、何”,观察、书写、展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这首诗我们都知道,那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回乡偶书幼儿园教案,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⒉检查反馈:(课件)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练习题
一、理解诗句我最行。
先解释加点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
鬓毛:__________________
诗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__________________
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二、慢嚼细品,精*回顾。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感慨。
2、诗的感请自然、逼真,尤其是一个“__________“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层意思。
3、第四句虽写_____,却借_____场面的感觉着笔;虽写_____,却从_____的角度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回乡偶书课后作业|长春版
4.诗中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 为下文儿童因不相识而发问做了___铺__垫_____。【 运用】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笑 ”字能改成“请”字吗?为什么?
乡的口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乡音不改,岁月无情:填空。 从“__少__小__”“_老__大___”可以看出作者离开家乡 很久了,终于踏上故乡的土地,作者的内心_十__分__高__ 兴 ___ 。从鬓“毛__衰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感叹岁月 无情,人生易老。因此作者的内心又有了丝忧丝伤的 _______。
二、儿童不识——笑称客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笑__问__客__从__何__处__来。” 一个“笑”字可见这里的儿童_______待__人__热__情, _____天__真__烂__漫。
____不__能__。__因__为__“__笑__”__字__能__体__现__儿__童__的__天__真__烂__漫__,__而 _“__请__”__字__只__能__表__现__礼__貌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返故乡——乡音依旧 1.理解“乡音”:____家__乡__的__口__音__。___ 2.乡音不改之因:选择( ②) ①作者接受他乡口音的能力不够强。 ②作者在异乡数年,但一直想念自己的家乡,所以保持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6.回乡偶书课后作业|
长春版
2020/8/23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古诗硬笔书法格式
回乡偶书古诗硬笔书法格式
回乡偶书是一首古诗,它是由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创作的。
古诗的内容描绘了诗人回乡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硬笔书法是指使用硬笔(如钢笔)进行书写的一种书法形式。
下面是回乡偶书的硬笔书法格式的介绍:
1. 页眉,在纸张的上方居中位置,写上"回乡偶书"四个字,字体应该端庄大方。
2. 诗题,在页眉下方,居中位置写上"贺知章"三个字,表示作者。
3. 诗的正文,在诗题下方,从左侧开始书写。
每一行的字数要保持一致,一般为七言或五言。
字体应该工整,笔画要有力度和变化。
4. 诗的结尾,在诗的最后一行的右侧,写上"贺"字,表示作者的姓氏。
5. 篆刻印章,在诗的右下角,可以加上作者的篆刻印章,以显
示作者的身份和个人特色。
在书写回乡偶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书写工具,使用硬笔,如钢笔或者毛笔,书写时要保持笔尖
的湿润度和笔触的稳定性。
2. 字体选择,硬笔书法的字体可以选择楷书,字体要端正工整,笔画要有适当的粗细变化。
3. 行间距离,每行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一致,不要过于拥挤或者
过于稀疏。
4. 笔画运用,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直线、弯曲线和转角
等不同的笔画,使字体形态美观大方。
总之,回乡偶书的硬笔书法格式要求书写整齐工整,字体美观
大方,同时要注意保持笔画的力度和变化,以展现出古诗的韵味和
诗人的情感。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古诗《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导语:《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希望能帮助大家!【篇一:改写《回乡偶书》】一天清晨,一位老人回到了家乡,他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了,他的胡子也白了,但精神矍铄,他就是大诗人贺知章。
他到了村口看见了那棵柳树,它垂着长长的枝条,宛如绿帘子,绿得耀眼。
他想起了《咏柳》那首诗。
他拍拍那棵老树说:“老朋友,你还年轻,而我却老了。
”他再往前走,看见一群孩子,其中有个孩子跑过来问贺知章,说:“老爷爷,你从哪里来?”贺知章说;“我从朝廷来啊!”但他家乡的口音还是没有变,小孩子觉得很奇怪,他怎么会回我们这的方言呢?说:“我听我爷爷说过,有一个朋友是朝廷的。
您是不是就是他的朋友啊?”贺知章说:“我就是来自朝廷呀。
”小孩子说;"您在这里等一会儿,我去给你找爷爷。
”小孩的爷爷出来了,一看是老朋友。
老爷爷跟贺知章说了半天的话,贺知章说:“我的老房子呢,带我去看一看,”我爷爷说:“那好吧,我领你去看看你的老房子怎样了?”到了贺知章的老房子,贺知章进了屋,左看看右看看,说:“我的老房子也没有什么变化呀!”这时,他拿起了毛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篇二:《回乡偶书》改写】抬头望着皎洁的月光,又勾起了我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不知家乡的月儿也似这般明亮吗?也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我捋着胡须,喃喃自语道。
第二天早上我毅然决定回家乡去看看。
坐在马车上,我归心似箭,心情无比激动。
少年时便离家,如今我已是白发苍苍,日思夜想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带着满怀的期盼,路途的颠簸也变得不再那么难耐了。
终于,经过长途跋涉,马车停了下来。
我赶紧走下来,家乡那条清澈的小溪远远地映入眼帘,天空还是那样的湛蓝,树木还是那样苍翠……眼前这绵绵不绝的美景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
让幼儿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大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大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PPT。
2.古诗《回乡偶书》的课文。
3.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源。
4.大班学生的绘画和手工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诗《回乡偶书》的音频,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课文(10分钟)展示古诗《回乡偶书》的课文,并逐句解读,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理解。
3.欣赏古诗(10分钟)播放古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古诗的意象。
4.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古诗进行创作。
可以是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的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
5.分享和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解释创作的灵感来源和意义。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6.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和提高。
同时,再次强调古诗的美和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并进行朗读比赛。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
3.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古代诗歌,拓展对古诗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3.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绘画或写作,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回乡偶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回乡偶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回乡偶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诗歌总是能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感动。
《回乡偶书》就是这样一首充满了乡情与岁月感慨的诗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短短的几句诗,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展开。
诗人贺知章在年少时便离开了家乡,为了理想和追求,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岁月如梭,当他两鬓斑白时,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简单的七个字,包含了多少的时光流转和人生沧桑。
小时候的懵懂与天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都在离开的那一刻被深深埋在心底。
而如今,归来时已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岁月在脸上刻下了痕迹,却无法改变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那一口熟悉的乡音。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个人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无论走得多远,经历多少风雨,那熟悉的语调、独特的发音方式,都如同一个烙印,深深地印在心底。
即使容颜老去,头发变得花白稀疏,只要一开口,那熟悉的乡音便能瞬间拉近与家乡的距离。
这种对乡音的坚守,是对家乡情感的执着,也是对根的深深牵挂。
当诗人踏入家乡的土地,遇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
他们看着这位陌生而又有些熟悉的老人,好奇地问道:“客从何处来?”孩子们的问题是那样的单纯直接,却让诗人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
曾经熟悉的街巷、邻里,如今已物是人非,新一代的孩子们已经不认识这位曾经离开的故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看似轻松的一问,却饱含着诗人无尽的感慨。
他或许在那一刻意识到,时间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带走了曾经的熟悉,带来了陌生的面孔。
然而,家乡的土地依然亲切,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情感依然炽热。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以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离乡的无奈,归家的渴望,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冲击。
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诗人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但通过这首诗,可以让他们初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感受到家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回乡偶书儿童古诗
回乡偶书儿童古诗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乡偶书儿童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译文: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赏析一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
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赏析二《回乡偶书》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回乡偶书》试题答案
《回乡偶书》试题答案回乡偶书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首诗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
B.第一首诗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
C.第二首诗可以看作第一首诗的续篇,诗人回到家乡以后,耳闻目睹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感慨少小时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见不着面了。
D.第二首诗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故居门前镜湖水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慨: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太大了。
E.两首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来、旧时”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
15.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6分)试题答案:(二)(11分)14.(5分)B E(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15.(6分)①第一首诗的情感:初回家乡的欣慰和老大体衰的感伤。
(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欣慰于久别回乡,又闻乡音;伤感于离家太久,家乡后辈以我为“客”。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②第二首诗的情感:物是人非的感伤。
(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回到家乡后,耳闻目睹了家乡的“人事消磨”,物是人非。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回乡偶书》习题2(2)
《回乡偶书》习题2(2)《回乡偶书》习题1、读诗句,进行填空。
《回乡偶书》一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2、组词。
偶()鬓()相()客()3、理解诗意,选出下列划线字含义。
(1)回乡偶书()A、偶尔写下来的。
B、有所感触,随意写下来。
(2)乡音无改鬓毛衰()A、衰老B、衰弱C、衰败D、疏落(3)少小离家老大回()A、排行第一B、年纪大4、背诵并默写古诗。
5、写出古诗的白话译文。
6、仔细读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3)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熟读《回乡偶书》这首诗,根据内容,将其改编成为一则小故事。
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
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huí xiāng ǒu shū回乡偶书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cuī 。
如果你很少离开家,你会回到老板身边,但你的地方口音不会改变。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
孩子不认识,就笑着问客人是哪里人。
译文小时候离开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
老家口音没变,鬓角却花白了。
孩子们看到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问我是哪里人。
注释1.我:说明诗是偶然写的,每当我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的时候就写。
2、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3.少年背井离乡:何七岁就已经是进士了,在此之前就离开了家乡。
4、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5、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6、偶书:随便写的诗。
7.老板:我老了。
何张之回到家乡时已经八十多岁了。
8、相见:即看见我;9.向:带指称的副词。
不认识对方:也就是不认识我。
10、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一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境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我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