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章回小说人物特点及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
之特点及演进明清时期,小说的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

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

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

本文就浅析几部明清时期成就最高的章回小说的人物塑造特点以及他们的演变过程。

《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关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大体上有类型化与特征化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
1963年,李泽厚在《典型初探》一文中,认为:张飞、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后来停止研究。

到80年代才真正开始讨论。

80年代对《三国》人物塑造类型化这一观点做出较全面的研究的是1983年傅继馥,发表《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一文,该文认为《三国》的人物就是类型化的典型。

“类型化”的主要特征是:1、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

2、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类型化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接受。

例如1996年复旦大学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写人物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例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等。

”又如1998年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大抵可分为很多类型。

在接受“类型化”这一观点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南开大学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是类型化,其艺术特征主要有:1单一性。

2稳定性。

二、特征化
特征化就是指《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特征化的特点。

1993年刘上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不同意类型化特点,而代之为“特征化”。

1999年袁行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特征化这一观点。

认为《三国》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
作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等。

又说:这些艺术典型又具有“类”的意义。

那么类型化和特征化的根本区别何在呢?细加比较不难看出所谓类型化和特征化并不对立,而是互相包容和补充的,大同小异,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关于《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也大体有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如罗宋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二.“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过渡。

例如齐裕焜的《明清小说史》认为这种过渡说更符合小说实际。

一方面,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确实有类型化特点。

如宋江就是“忠义”这种类型化典型代表。

另外《水浒》在塑造人物时具有个性化倾向,小说能注意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

尤其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制约下有所发展变化,最有代表的就是林冲。

所以有的论者说:“从整体来看《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还是表现为半截子的,并不能贯穿始终......”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类型化(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进坚实的一步。

关于《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在六十年代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西游记》是以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人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物性)。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具有三性统一的特点,此说一出几乎成为定论,至今的论者多数认同。

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又有论者在“三性”基础上提出了:《西游记》人物塑造上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平民社会中,多色调的刻画人物性格。

当然最典型的形象是猪八戒,他更像一个普通人、更具人情味、具有农民性格。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西游记》用多角度色调描绘传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显示生活,因而也具有真实性。

它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去的“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取代类型化向个性化跨进。

近20年来对《金瓶梅》的研究逐步深入,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金瓶梅》在
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例如: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文学史认为:《金瓶梅》刻画了典型的人物性格,而且赋予典型意义。

作者善于多方面、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克服原来人物单一化平面化形象,充分体现了《金瓶梅》高度的艺术成就。

例如潘金莲。

它比《水浒传》中人物丰富的多。

在小说中,她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淫妇形象,小说写出了他的复杂性格。

总之,《金瓶梅》比《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从“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迈进新的一步。

此前中国古代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到了明朝后期,“凡人”才成为主角,描写世俗日常生活。

完成这个转变的就是《儒林外史》。

它的人物塑造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卧评”):1.是写人求真,就是写出人物真实性、复杂性。

总之写人以求真为本,从而避免了单一类型化处理。

2.突出描写人物丰富个性和复杂性。

摆脱人物塑造类型化。

例如严监生,他既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又是挥金如土的土财主。

总之,在小说中一毛不拔与挥金如土,吝啬成性和人世之情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表现出人物性格丰富性和复杂性。

3《儒林外史》写出了任务型规格的发展变化,例如匡超人。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最高峰就是《红楼梦》。

它的人物塑造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首先,脂评早就指出:《红楼梦》写人物不再是凡写女子都是“如花似玉”,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也就是说《红楼梦》写人物,打破了旧小说的窠臼。

二、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评论《红楼梦》的价值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无绘饰。

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怀人完全是坏大为不同。

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所谓真的人物,就是虽然不是实有,但却是现实世界中某种人物的真实写照,真实面貌。

三、当代论者认为《红楼梦》改变了以往小说类型化、简单化的特点。

一些主要人物性格有着多个侧面,乃至是美丑互渗,成为小说的“圆形人物”,最突出的人物是王熙凤。

她一方面是治家的能手,驾驭着这繁杂的大家庭,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还要请她总理一切;另一方面却是营私的里手,克扣、拖欠发放客房的月例钱,拿出去放债,还依恃家族权势,勾结官府,包办官司,蛀蚀和败坏着她依赖的这个家族。

小说从生活的多个侧面,写出了这样一个美丽聪明的时
善时恶、时而爽朗时而阴险、时而温良时而狠毒的贵族管家女人形象。

在不计其数的小说作品中,王熙凤是一个罕见的,复杂得令读者难以简单地判定其美丑的人物。

从章回小说的繁荣发展来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经历一个类型化到个性化,再到复杂、“圆形”化的演变,这是小说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