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章回小说人物特点及演变

合集下载

明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

明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

明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妇女在社会地位上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然而,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妇女形象和社会地位的一些变迁。

明清小说描写了妇女的各种角色和命运,展现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演变和她们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

妇女形象的幻化1. 温柔贤良的妇女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妇女形象最常见的是温柔贤良的形象。

她们通常被描绘为家庭主妇,忠诚地侍奉丈夫和孩子,承担起家庭责任。

这些妇女通常是温顺、体贴和善良的。

她们主要致力于照顾家庭和传承家风。

2. 勇敢独立的妇女形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一些明清小说中也开始出现了勇敢独立的妇女形象。

这些妇女通常是天生聪明才智、机智勇敢的角色。

她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妇女角色,而是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她们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甚至在男权社会中展现出了强烈的个性。

3. 凄美悲惨的妇女形象除了温柔贤良和勇敢独立的形象外,明清小说中也存在一些凄美悲惨的妇女形象。

她们往往是被社会和家庭所压迫的角色,命运多舛而充满痛苦。

这些妇女经历了各种困境和苦难,包括丧偶、虐待、贫穷等。

她们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失去了独立和尊严。

妇女地位的转变1. 家庭地位在明清时期,妇女的地位主要是以家庭地位为基础的。

她们的主要责任是服务于丈夫和孩子,传承家族的血脉和社会地位。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意味着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她们往往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

2. 教育地位然而,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的变迁,妇女的教育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

一些富有的家庭开始重视女子教育,给予女孩们更多的教育机会。

这使得一些女子能够接受文化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对于妇女的社会地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知识和教育可以使她们更加独立和自主。

3. 社会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勇敢独立和才智出众的妇女逐渐在社会中崭露头角,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演变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演变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演变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之作。

这些小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至今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演变进行探讨。

一、篇幅较长、情节复杂明清小说相较于古代小说,篇幅大大增加,情节也变得更加复杂。

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

这部小说共有一百二十回,涉及到众多家族、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庞大的人物群像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二、注重真实性与描写细致明清小说力图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对于人物形象、情节、场景等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

例如《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每个人物都具备独特的性格特点,并通过详细的描写展现出来。

同时,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也非常细致入微,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三、多样的文体与题材明清时期的小说文体和题材也非常多样化。

除了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记等古典题材外,还包括了社会时事、风俗习惯等。

《西游记》以神话传说为基础,融入了许多神奇的元素,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

四、注重批判社会现象明清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小说家们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借以表达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批判,她的形象鲜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痛苦和抑制。

五、虚实结合、风格多样明清小说不仅仅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虚构元素。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梦境的描写,以及《西游记》中的各种神话传说,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明清小说中的虚实结合、多样的风格,使作品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总结起来,明清小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真实性与描写细致、多样的文体与题材、批判社会现象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使得明清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今天仍然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启示和价值。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在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为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所接受。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演变特征。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1. 文化背景明代是一个动荡而多变的时期,社会经历了战乱、政治更迭等巨大变革。

由于与传统礼制和道德观念相契合,儒家思想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然而,在清朝兴起后,儒家思想逐渐被满族统治者用作巩固统治的工具。

此外,明清时期还受到佛教和道教等思想影响。

2. 女性形象前后对比2.1 明代女性形象在明代早期,《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中,女性形象多以虚幻或弱势为主。

同时, 这些作品中男性角色较为突出且重要,女性角色则缺乏独立性和深度。

然而,在明代中期出现了一批突破传统的生动女性形象。

比如《儿女英雄传》,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坚强、聪明和善良的特质,被赋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2 清代女性形象清代是一个对妇女地位有较为严格规定的时期,甚至包括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

因此,清代的小说作品中,女性角色大多呈现出贤良淑德、勤俭持家等传统价值观念。

然而,清代后期一些曲艺小说开始涌现出一批非常独特且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

例如《红楼梦》,该小说通过一系列复杂多样的女性角色,展现出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背景下女性命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影响因素3.1 社会变革明清时期社会经历了很多变革,这些变革对女性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文化思潮转变、社会结构变革以及家庭观念的演变等。

3.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儒家的价值观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而这些价值观也对女性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塑造影响。

3.3 差异化创作小说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往往受到个人经历和审美偏好的影响。

不同作家之间对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存在差异,这也是明清时期女性形象演变的原因之一。

4. 总结明清时期,小说成为展示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故事的重要载体。

知识拓展: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简介

知识拓展: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简介

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简介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

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

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

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

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

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

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

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

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明清小说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

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咤风云的气魄。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特点:1.分回立目,有开场诗散场诗,有“话说”、“欲知后事如何”等套语。

2.艺术表现日趋成熟:3.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立创作;4.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关注现实人生;表现题材,从军国大事到日常生活琐事;5.人物塑造,从英雄到平民、从特征化到个性化;6.情节结构,从线性流动到网状交叉;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繁荣的原因:1.君臣文士对俗文学的爱好,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小说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2.李梦阳、王慎中、李贽等人在理论上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为俗文学争得了文学地位;3.市民阶层的壮大,形成了新的读者群,市场需求促进了通俗文学创作的繁荣;4.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书坊、印刷业发展,促进了长篇小说的快速印制和广泛流播。

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1、概念【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

每回用单句或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

由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发展演变而来,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2、体制:⑴章目分章叙事,分回标目,初期目录单句为主、字数参差,后为双句对偶、渐趋工整;⑵正文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⑶结构保存了宋元话本开头用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形式,首尾开合照应;⑷叙事以“话说”(却说、且说)起首,中间穿插诗词、韵散结合,在情节关键处收束,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

试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见文学史(卷四)115—116页)内容仅供参考。

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

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

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明代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和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明代章回小说的基本情况、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具体作品的分析,以期深入探讨这一重要文学体裁。

一、明代章回小说的基本情况明代章回小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是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明代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从初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到中晚期的《金瓶梅》、《红楼梦》等文学巨著,这一文学体裁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之一。

二、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情节曲折起伏明代章回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独具特色,往往采用曲折起伏的情节设计,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妖怪的斗争、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2、人物形象鲜明明代章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既有正面的英雄人物,也有反面的邪恶角色。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往往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性格各异,形象鲜明。

3、注重情感表达明代章回小说非常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个人的情感与命运的无奈。

三、具体作品分析本节将以《水浒传》为例,深入分析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以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英雄事迹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1、故事情节塑造《水浒传》以曲折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通过描述众多好汉的成长与斗争,展现了农民起义的艰辛与伟大。

其中,每个人物的发展历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落草为寇到招安征战,这些好汉们在故事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反抗精神。

2、人物形象刻画在《水浒传》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例如,宋江作为领袖,智勇双全、胆略过人;李逵则粗犷豪放、勇猛无比;林冲则忍辱负重、义无反顾。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一、明清小说的特点1.叙事风格:明清小说以章回体为主,采用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2.人物形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主题思想:明清小说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思想,如批判封建社会、反映人民生活、弘扬儒家文化等。

4.语言风格:明清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有白话文的通俗,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特点。

5.艺术手法:明清小说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讽刺、对比、象征等,增强了作品的的表现力。

二、明清小说的流派1.历史演义: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神话传说: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塑造神奇奇幻的故事,如《西游记》等。

3.世情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如《红楼梦》等。

4.武侠小说:以武术江湖为背景,讲述侠义英雄的故事,如《射雕英雄传》等。

5.才学小说:以学术竞争为题材,展现文人学士的风采,如《儒林外史》等。

6.神怪小说:以神鬼仙魔为题材,讲述奇幻的故事,如《聊斋志异》等。

7.言情小说: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如《西厢记》等。

8.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如《明朝那些事儿》等。

综上所述,明清小说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流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明清小说的叙事风格主要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所学知识,明清小说的叙事风格主要是章回体,采用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

答案:明清小说的叙事风格主要是章回体,采用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

2.习题:明清小说中哪部作品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塑造神奇奇幻的故事?解题方法:根据所学知识,神话传说的明清小说是《西游记》。

答案:《西游记》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塑造神奇奇幻的故事。

3.习题:下列哪部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射雕英雄传》解题方法:根据所学知识,选项C《红楼梦》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演变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演变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演变自明代中叶开始,直至清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

特别是嘉靖以后,很快的由复苏而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这时的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传作主题精神更加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而在清中叶,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

此外,叙事文学的全面成熟,个体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以及流派意识的自觉,造成了这个时期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其中代表中国小说文学史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

这段时期的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思潮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从各时期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发生的变化依次列举。

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不及善于叙事,而且也长于写人。

他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既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诸葛亮等,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的意义,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

小说在塑造这种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一、出场定型。

如写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二、反复皴染。

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三、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描写一般都是从史书或传说中借鉴而来,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的色彩,虽然不一定能经得起生活真实的检验,但与整体的艺术效果却十分吻合。

明清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明清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明清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明清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
折多变,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在明清时期,这种小说流行于文人士子之间,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如施耐庵、罗贯中等。

他们通过章回体
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在情感、性格、行为
上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情感、性格、行为三
个方面来分析明清章回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明清章回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情感方面非常丰富。

例如,在《水浒传》中,有梁山好汉宋江,他忠义于国家,热爱民众,仗剑杀猛虎
的情节充满了英雄气概。

与之相反,在《红楼梦》中,有贾宝玉,他是一
个敏感多情、善感忧郁的人物,对情感问题特别敏感,对花草鱼虫有着极
度的热爱。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对情感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们
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情感的魅力。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演变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演变

试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演变自明代中叶开始,直至清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

特别是嘉靖以后,很快的由复苏而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这时的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传作主题精神更加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而在清中叶,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

此外,叙事文学的全面成熟,个体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以及流派意识的自觉,造成了这个时期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其中代表中国小说文学史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

这段时期的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思潮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从各时期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发生的变化依次列举。

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不及善于叙事,而且也长于写人。

他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既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诸葛亮等,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的意义,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

小说在塑造这种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一、出场定型。

如写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二、反复皴染。

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三、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描写一般都是从史书或传说中借鉴而来,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的色彩,虽然不一定能经得起生活真实的检验,但与整体的艺术效果却十分吻合。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清代学者焦循曾在《易余龠录》中说“一代有一代之胜”,并选取楚骚、汉赋、魏晋南北朝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八股文为各个时代的代表文体。

后来有人将最后一项改为明清小说,这是符合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实际情况的。

在所有的文学式样中,明清两代独领风骚的确实是小说。

而其中又以章回小说为代表。

章回小说又称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

由宋元长篇说话嬗变而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与笔记、传奇、白话短篇分途并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的创作业绩,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体。

一、章回小说的源起唐代的俗讲变文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是章回小说的远祖。

指的就是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的一种比较久远的师承关系。

俗讲由佛家讲经衍出,所谓“俗讲”,即中唐以后的一种讲经方式,是和尚在寺里讲经的“话本”,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描摹表演,比较具有趣味性。

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教义精深繁富,不易领悟,俗讲则将深奥的佛经文学化和通俗化,并且与说唱艺术结合。

唐五代时有种说唱变文极为盛行,叫做“转变”,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

“变”即为变更、变化,使高深道理通俗化。

变文可以说是彻底的民间文艺,它是一个人就能说唱的讲经文。

由此可见,俗讲变文其实就是通俗方式下的佛家讲经,陈寅恪先生曾讲过:“自佛教流传中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观近年发现之敦煌卷子中如《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演义》诸书,易知宋代说经与近世弹词章回体小说等都出于一源,而佛教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

”由此足见,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不过,俗讲及变文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经由“说话”艺术这一中介发挥作用。

“说话”就是讲故事,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

是说书、评弹等艺术形式的鼻祖。

随着李唐王朝的解体与坊市制度的结束,经五代纷争到宋朝建立,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文化空前繁盛。

这为市民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

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

从类型化到性格化——浅论明清小说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摘要:有人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概括类型化、性格化和心理化三个发展时期。

本文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关键词:明清小说人物性格类型化性格化正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报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反映社会生活。

所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每个小说家所孜孜以求的。

但由于中国古代小说源于神话传说,街谈巷议,志怪志人之作以及传奇讲史,宋元明清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由初具雏形渐趋完善。

其中明初小说十分注重情节,人物性格塑造上比较粗糙,直到明中叶至明末清初,小说才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

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对人物性格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的揭示,使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达到个性化典型的成熟阶段。

世界各国叙事文学中人物典型的塑造方法,都经历了从类型化变而为性格化再而为心理化的共同演为趋势,中国小说的演变也是如此。

从性格化向心理化小说的转变,属于现代文学的艺术范围,下面只具体从明清小说中探寻类型化至性格化的演变轨迹。

一、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

所谓类型化,不应照搬西方的一些文学理论,而应从中国小说创作实际加以考察。

类型化艺术典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单一、扁平,概括多而描写少;强调人物概貌而不求其逼真,追求的是神似的类同而达到不到形神融合的个性差异;注重人物外在表现而未能挖掘其内心奥秘。

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物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是单一性。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特点及演变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特点及演变

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之特点及演进明清时期,小说的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

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

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

本文就浅析几部明清时期成就最高的章回小说的人物塑造特点以及他们的演变过程。

《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关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大体上有类型化与特征化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1963年,李泽厚在《典型初探》一文中,认为:张飞、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后来停止研究。

到80年代才真正开始讨论。

80年代对《三国》人物塑造类型化这一观点做出较全面的研究的是1983年傅继馥,发表《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一文,该文认为《三国》的人物就是类型化的典型。

“类型化”的主要特征是:1、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

2、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类型化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接受。

例如1996年复旦大学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写人物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例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等。

”又如1998年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大抵可分为很多类型。

在接受“类型化”这一观点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南开大学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是类型化,其艺术特征主要有:1单一性。

2稳定性。

二、特征化特征化就是指《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特征化的特点。

1993年刘上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不同意类型化特点,而代之为“特征化”。

1999年袁行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特征化这一观点。

认为《三国》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作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明代章回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及其原因

明代章回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及其原因
形象 多为 淫娃 荡妇 , 比之 《 金瓶梅 》又 是 下等 了 。 明末 清 初诞 生 了一 批 才子 佳 人 小说 ,这 些 小 说不 再把
兴盛 程 度可 能 已远 远超 越 了前 代 ,甚 至连 清后 期 也远 远不 食 、 买卖 、杂 役 、说 唱伎 艺 等行业 中 ,都 能看 到 女性 的身 影 ,而 手工 业 的 发展进 一 步繁 荣 了这 一社 会现 象 。 女性 出 教 育程 度和 自由度 的提 高 ,女性 已逐 渐成 为说 唱 文 学重要
特 征 ,此类 毫 无 女性特 征 却 能像 男人 一样 在 战场 上奋 勇杀 敌 的形 象深 受作 者赞 赏 ;第 二类 是潘 金 莲 、潘 巧 云 、阎婆 惜 等祸 害 男人 的 “ 妇 ” 。她们 凭着 美 色兴风 作 浪 ,是诱 淫
小 说 中女性 人物 呈 现复 杂 的思想 意 识与 形象 内涵 ,体现 着 现 实生 活 中女性 的真 实而 复杂 的 内心世 界 。 《 金瓶 梅 》 中
《 游记 》和 《 神 演义 》 为神 魔 小说 的代 表 。 《 西 封 西 游记 》 中 的女性 形象 为数 不 少 ,可把 她们 分 为凡 女 、女 神 和女 妖三 类 。其 中观 音是 完 美女 性 ,她 随叫 随到 ,有求 必 应 ,是西 天 路上 给孙 悟 空最 多帮 助 的神 ,这 是作 者对 现 实 世界 中的女 性净 化 、美化 的结果 。作 品中 的女妖 都有 妖 娆
为恶 女 ,是社 会 的祸 害 , 当果 断除之 。在历 史政 治 的斗争
中 ,女性 只 是男 人斗 争 的工 具 ,女性 只 在和政 治 利益 相关 时 ,才 会 受 到作 者 的注 意 。女性 形象 在 小说 中没 有过 多 的
的外 貌 ,但 都是 狡诈 、恶 毒 的女 性 ,她们 的美貌 都 是迷 惑

明代章回小说的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明代章回小说的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金瓶梅》就不一样了。 它所表现的家长里短、妻妾争
宠, 完全是一副日常生活的图画。 人物形象也日常生活 化。 作品里的主人公是均系世俗的芸芸众生,而非历史英 雄和神怪异物,即使帝王将相、美女俊男、豪门大吏,他们 也是以平常人的身份在小说中出现, 做着人们熟悉的事 情。 “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小说描摹人们的服饰饮 食状况,反映百姓的日常消费内容,写下层民众营衣造食 的艰辛,更多展示人们追求奢华生活、实现尘世幸福的情 形。 如西门庆诸妻妾正月十五观灯,车马锦服,招摇过市。 它们表现出的审美观是世俗的、日常的。
(2)淫妇:《金瓶梅》等艳情小说 《金瓶梅》描写的市井妇女,大多是率性而为、不顾节 操的荡妇,他们不屈服命运,不受伦理规范的制约,恣情 放纵、偷期密约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市井妇女背叛传统,追 求人性人欲的精神风貌。 潘金莲有较苦的身世,两次被卖,后来作为物品配给 懦弱猥琐的武大,她不听从命运的摆布,不屑于金钱财富 的贪求,却变成了淫妇之尤,情欲的化身。 她害死五个人, 都是为了欲。 她喜欢武松“身材凛凛,相貌堂堂”,看中西 门庆“生得十分搏浪”。 西门庆流连勾栏,她就拿琴童解 渴,与陈经济私通。 情欲成了她生命的动力,如果丧失情 欲,立刻狂躁不安,一旦得欲,就精神抖擞,她浑身洋溢着 一种粗俗放荡的激情。 李瓶儿的名字是女性的性器官的象喻, 她代表女性
2009 年第 1 期 (复总第 71 期)
船山学刊 Chuanshan Journal
No. 1,2009 (rest.tot No.71)
明代章回小说的女性形象的 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杨林夕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摘 要: 明代章回小说女性形象的演变表现如下:从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为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简介明清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繁荣的时期,其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文学体裁,为人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位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这些演变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女性形象在早期明清小说中的描绘早期明清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常常给予了很多负面或消极的刻画。

这些作品多数从传统观念出发,将女性定位为弱势群体,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上缺乏独立和自主意识。

例如,《金瓶梅》中西门庆与诸葛弘儿之间的关系以及王婆这样贩卖人口、牺牲他人利益来换取利益都表现出早期明清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偏见。

女性形象逐渐走向独立和自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开始呈现更具独立和自主意识的特点。

小说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女性人物,她们拥有智慧、勇气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非常典型的刻画,她们具备了独特的个性,并且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展示出强大的影响力。

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与文化变革之间的关系明清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发生的变化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逐渐对传统观念进行了修正,倡导男女平等与婚姻尊重,这为女性开辟了更多机会。

同时,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也促进了女性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像《聊斋志异》这样描述灵异故事而讨论善恶行为罚报和社会伦理观念变迁工具书同样包含多个鲜活实例描写其中。

结论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从早期对女性的负面刻画到后来出现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形象,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明清小说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女性在家庭、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为我们思考当代女性地位以及性别平等等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注:本文所涉及作品仅用于说明观点,不代表支持或推崇其中所描绘的行为或价值观。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及演变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及演变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之特点及演进初探摘要: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关键字:明清小说人物性格类型化个性化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通过价值人格与社会现实,以及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价值人格的毁灭及其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

同时,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价值人格的批判。

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也给了我们珍贵的财富。

明清时期是章回小说发展繁荣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位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

1963年李厚泽在其《典型初探》指出“张飞、李逵、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

而对其类型化这一观点作出了全面深入探索则是1983年发表的题为《三国人物是类型化的典型》,文章认为《三国演义》的人物是“类型化的典型”,其主要特征是《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

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1996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写人物有一种内心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例如,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

他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引言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其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和独特。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深入分析女性角色在不同时期和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社会意义。

1. 女性形象在明朝小说中的刻画1.1 揭示女性家庭角色明朝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主要被赋予了家庭角色,在这些作品中,女性常被描绘为忠诚贞矢、善良温柔的妻子和慈母。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展现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并且独立思考、追求自由与真实感情的女性形象。

1.2 强调仕途与权力除了家庭角色外,在某些明朝小说中,女性也被赋予了追求仕途与权力的特征。

她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桎梏,而是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形象在《金瓶梅》等作品中可以找到。

2. 女性形象在清朝小说中的转变2.1 强调女性的教育与智慧随着清朝社会的变革,女性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清朝小说中崛起了一批聪明能干、有学识和智慧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过知识与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展现了一个文学素养极高且善于处理复杂关系的女性形象。

2.2 反映社会风尚与道德观念清朝时期,由于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的变化,一些小说开始反映女性身份认同、婚姻制度以及家庭伦理等议题。

这些作品对于女性权益、婚姻自主等问题进行探讨,如《儿女英雄传》便展现了当时新思想下不再受制于传统束缚并积极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

3. 女性形象演变的社会意义明清时期,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这种转变既是时代背景下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反映,也推动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角色逐渐摆脱束缚和成见,赋予了更多积极、独立与自主的特征。

结论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不仅展现了不同时期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认知与思考,同时指导并推动了当时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的进步。

这些小说中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对于历史和文化追溯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理解的重要素材。

由传奇到写实——试谈明清之际章回小说形象模式的转变

由传奇到写实——试谈明清之际章回小说形象模式的转变

由传奇到写实——试谈明清之际章回小说形象模式的转变莎日娜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35)2
【摘要】早期的章回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至明清之际,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章回小说形象塑造模式发生了一定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审美对象的由奇趋常,审美视点由男性世界向女性世界的靠拢,以及审丑和审美的融合。

其总体趋向是由"传奇"到写实。

这一转型,既是对《金瓶梅》写实精神的一个延续,也是对其写实手法的一个拓展。

一旦脱离了充满浪漫色彩的古典主义,作家必然开始对世俗人生的人文关怀,中国古典小说真正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可以说,明清之际的章回小说创作,正是这一转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总页数】5页(P49-53)
【关键词】明清时期;章回小说;传奇;写实;模式
【作者】莎日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的生成 [J], 林刚
2.试论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中的民族心态 [J], 莎日娜
3.明清之际章回小说时空艺术漫谈 [J], 莎日娜
4.灾荒与战乱--试论明清之际章回小说的时代主题 [J], 莎日娜
5.论明清之际遗民的章回小说创作 [J], 杜近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
之特点及演进明清时期,小说的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

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

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

本文就浅析几部明清时期成就最高的章回小说的人物塑造特点以及他们的演变过程。

《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关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大体上有类型化与特征化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
1963年,李泽厚在《典型初探》一文中,认为:张飞、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后来停止研究。

到80年代才真正开始讨论。

80年代对《三国》人物塑造类型化这一观点做出较全面的研究的是1983年傅继馥,发表《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一文,该文认为《三国》的人物就是类型化的典型。

“类型化”的主要特征是:1、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

2、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类型化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接受。

例如1996年复旦大学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写人物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例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等。

”又如1998年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大抵可分为很多类型。

在接受“类型化”这一观点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南开大学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是类型化,其艺术特征主要有:1单一性。

2稳定性。

二、特征化
特征化就是指《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特征化的特点。

1993年刘上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不同意类型化特点,而代之为“特征化”。

1999年袁行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特征化这一观点。

认为《三国》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
作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等。

又说:这些艺术典型又具有“类”的意义。

那么类型化和特征化的根本区别何在呢?细加比较不难看出所谓类型化和特征化并不对立,而是互相包容和补充的,大同小异,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关于《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也大体有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如罗宋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二.“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过渡。

例如齐裕焜的《明清小说史》认为这种过渡说更符合小说实际。

一方面,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确实有类型化特点。

如宋江就是“忠义”这种类型化典型代表。

另外《水浒》在塑造人物时具有个性化倾向,小说能注意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

尤其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制约下有所发展变化,最有代表的就是林冲。

所以有的论者说:“从整体来看《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还是表现为半截子的,并不能贯穿始终......”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类型化(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进坚实的一步。

关于《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在六十年代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西游记》是以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人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物性)。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具有三性统一的特点,此说一出几乎成为定论,至今的论者多数认同。

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又有论者在“三性”基础上提出了:《西游记》人物塑造上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平民社会中,多色调的刻画人物性格。

当然最典型的形象是猪八戒,他更像一个普通人、更具人情味、具有农民性格。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西游记》用多角度色调描绘传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显示生活,因而也具有真实性。

它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去的“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取代类型化向个性化跨进。

近20年来对《金瓶梅》的研究逐步深入,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金瓶梅》在
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例如: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文学史认为:《金瓶梅》刻画了典型的人物性格,而且赋予典型意义。

作者善于多方面、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克服原来人物单一化平面化形象,充分体现了《金瓶梅》高度的艺术成就。

例如潘金莲。

它比《水浒传》中人物丰富的多。

在小说中,她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淫妇形象,小说写出了他的复杂性格。

总之,《金瓶梅》比《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从“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迈进新的一步。

此前中国古代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到了明朝后期,“凡人”才成为主角,描写世俗日常生活。

完成这个转变的就是《儒林外史》。

它的人物塑造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卧评”):1.是写人求真,就是写出人物真实性、复杂性。

总之写人以求真为本,从而避免了单一类型化处理。

2.突出描写人物丰富个性和复杂性。

摆脱人物塑造类型化。

例如严监生,他既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又是挥金如土的土财主。

总之,在小说中一毛不拔与挥金如土,吝啬成性和人世之情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表现出人物性格丰富性和复杂性。

3《儒林外史》写出了任务型规格的发展变化,例如匡超人。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最高峰就是《红楼梦》。

它的人物塑造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首先,脂评早就指出:《红楼梦》写人物不再是凡写女子都是“如花似玉”,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也就是说《红楼梦》写人物,打破了旧小说的窠臼。

二、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评论《红楼梦》的价值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无绘饰。

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怀人完全是坏大为不同。

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所谓真的人物,就是虽然不是实有,但却是现实世界中某种人物的真实写照,真实面貌。

三、当代论者认为《红楼梦》改变了以往小说类型化、简单化的特点。

一些主要人物性格有着多个侧面,乃至是美丑互渗,成为小说的“圆形人物”,最突出的人物是王熙凤。

她一方面是治家的能手,驾驭着这繁杂的大家庭,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还要请她总理一切;另一方面却是营私的里手,克扣、拖欠发放客房的月例钱,拿出去放债,还依恃家族权势,勾结官府,包办官司,蛀蚀和败坏着她依赖的这个家族。

小说从生活的多个侧面,写出了这样一个美丽聪明的时
善时恶、时而爽朗时而阴险、时而温良时而狠毒的贵族管家女人形象。

在不计其数的小说作品中,王熙凤是一个罕见的,复杂得令读者难以简单地判定其美丑的人物。

从章回小说的繁荣发展来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经历一个类型化到个性化,再到复杂、“圆形”化的演变,这是小说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