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听课感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心得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按如下过程进行:一、利用旧知猜想新知。
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并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二、小组验证猜想。
在学生所列举例子后,接着提出课本中的问题: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相应的规律?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再举例验证。
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除法与比、分数与比的同乘或同除一个数的验证结果。
三、知识的生成。
在引导学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后,让学生小结出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一个数)。
小结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后,我注意强调了它们的比值不变。
结合学生小结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除整数比需要化简外,还会遇到哪些比需要化简?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分数比、小数比也要进行化简。
我还给学生提出(如2:2/3 1.8:5/12)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比,使他们知道这样的比也需要化简。
于是,我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每种可能的情况再次进行探究,最后学生的讨论结果得出了好几种比的化简方法,并在练习巩固中,由于是自己的理论所得,学生们对于每种比的化简方法都能熟练掌握。
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有三点:1、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一节课能否收到预设中的知识达成,是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目标意识,随时注意围绕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及时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
2、教学中预设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应根据生成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等来灵活处理。
抓住师生不期而至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丰富教学目标。
3、成功的一节课,往往教师的素质综合展示,特别是他的课堂灵活调控能力,如能否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巧妙灵活的调节,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分析与课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分析与课后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分析与课后反思在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心理发展。
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把握住下面3个问题: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学生迁移类推,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案例片断一:创设情境猜想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什么是比呢?生: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什么是比值呢?生: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把得的商叫做比值。
师:比和除法,比和分数有什么联系?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
师:除法有什么性质?分数有什么性质?内容各是什么?生: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叫做商不变性质;在分数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比与除法,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想到什么呢?生:比也可能有它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由除法和分数的性质猜想到比也可能有它的基本性质。
那么比有没有什么性质呢?如果有,比的基本性质又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引入课题)片断二:迁移类推初步感知师:同学们,你能不能通过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照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呢?(学生比照类推比的基本性质)师:你能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师:你能不能举例论证比的`基本性质呢?(分组讨论)生A:因为6:8=6÷8=,而12:16=12÷16=,所以6:8=12:16。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还要匡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些性质的意义和应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照的基本性质进行教学反思。
一、比的基本性质概述1.1 比的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工具,通常用分数或者百分数表示。
1.2 比的性质:比具有可比较性、传递性和对称性等基本性质。
1.3 比的应用: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比较大小、计算比例等。
二、比的可比较性2.1 比的大小比较:学生需要理解比的大小比较规则,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2 比的相等性:学生需要能够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理解相等比的意义。
2.3 比的大小关系:学生需要能够根据比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商品价格、计算比例等。
三、比的传递性3.1 比的传递性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比的传递性概念,能够应用传递性解决问题。
3.2 比的传递性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利用比的传递性进行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3 比的传递性训练: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比的传递性练习题,匡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
四、比的对称性4.1 比的对称性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比的对称性概念,了解比的对称性在数学中的作用。
4.2 比的对称性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利用比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如简化比的大小关系等。
4.3 比的对称性训练: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比的对称性练习题,匡助学生加深对照的对称性的理解。
五、比的应用5.1 比的实际应用:学生需要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商业活动、工程设计等。
5.2 比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比例、比率等。
5.3 比的解决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匡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比的基本性质反思(三篇)
比的基本性质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中处处都有数学。
在教学中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本节课的教学用学生喜听的故事引入,来代替书本的内容。
当学生一听到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当然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列出每只猴子可得到桃子的只数,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自然过渡,使认识逐步由感性向理性深化。
同时对学生进行做人要公平的人生哲理教育。
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例题,基本性质理解了,学生就会完成了。
再如:我增加的两道例题,把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错误全部呈现了出来,学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于今后的练习。
比的基本性质反思(二)一、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例1前,先让学生做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学校有___个篮球,___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多少?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然后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在教学例___时,先把例题转化成约分:14/21,1.25/4这种形式,让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接着让学生把它看成比的形式,该怎么读呢?学生齐读。
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化简比;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学习。
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很简单,容易接受。
二、加强对比,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反思(三)比的基本性质反思比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特点、优劣和差异。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过度依赖比较,忽视了比较的一些基本性质,这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感
概念的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听《比的基本性质》有感港口中心小学:刘美萍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的数学教师要能根据这一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上周有幸听了本校沈老师执教的《比的基本性》一课,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较有特色,从“比、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出发,让学生大胆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到自主举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最后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这一根主线引领学生学习新知的。
这一设计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尽显出色,但教者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课例再现】师:你能把各题填完整吗?12:6=(12÷4)=(16÷4)=():()24:6=():3=():1学生口答后问:根据什么填的?师:观察上面的这些比,你觉得哪个比最简单?学生口答,师板书:3:4,4:1师:像这样的比我们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板书)师:你能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吗?12:18,5/6:3/4,1.8:0.09学生一组一组的试着化简,但很多学生都没有把这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数比,只是化成了整数比。
如12:18,大部分学生化简成6:9就结束了。
【点评】从以上这个教学设计看,教师没有舍得花时间把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讲清楚,没有把这一概念的本质讲出来,这里教师也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化简比不正确。
【反思后的设计】师:填一填64:24=():12=16:()=():3():18=9:54=1:()8:()=6:15=():5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问:这三组题根据什么来填写的?师:请大家观察上面的三组比,每组中哪个比是最简单的比?学生回答师板书:8:3,1:6,2:5师:像8:3,1:6,2:5这些比都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板书)师:观察一下最简单的整数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板书:前、后项都是整数,公因数只有1。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1. 引言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 教学反思2.1 概念理解训练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背诵定义和机械运用公式的层面,而缺乏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而过于快速地进入解题环节。
2.2 缺乏实际问题的应用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教学中缺乏对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过分依赖于教科书上的例子和练习题,而很少涉及真实场景中的应用。
这导致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数学概念层面,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2.3 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讲解概念和解题方法,但在练习和巩固方面却存在不足。
学生往往只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而未能进行足够的训练和巩固。
这导致他们的记忆和掌握程度不够牢固,容易在应用中出现错误。
3. 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以提升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3.1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我将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概念和公式。
在课堂上,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更深入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含义和应用。
3.2 着重实际问题的应用为了将比的基本性质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我将增加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案例和问题。
这些案例和问题将涉及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等领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比的基本性质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3 加强练习和巩固为了加强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我计划增加更多的练习和巩固环节。
这些练习将包括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应用题和开放性问题。
听《比的基本性质》有感
听《比的基本性质》有感前不久,听了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感受颇深,在这节概念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化简比的基础。
因此,理解比值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非常的重要。
这节课,我认为探索比值大小不变的规律是难点,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是重点。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这两方面。
教者是这样处理的:1 、情境的创设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
通过师生的交流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创设问题作为引子贯穿全课。
利用课件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在这节课中达到了这个目的。
2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科学验证方面。
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具有较为宽广的时空自主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突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
整个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猜想—验证—完善”为主线,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等能力为重点,而教学方式应该根据课的内容而定,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很好载体,让学生探究,使课堂主动。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反思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这么棒的一节课,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此说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这节课整体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新”体现在张老师个人讲课的风格---温柔,如沐春风,吹到了我的心里,但温柔中又不失她讲课一贯的风格---语言有力道,让人听起来很给力,给学生增添了很大的自信;这种“新”更体现在了课堂呈现方式上,她改变了数学课一往的枯燥,让这节课也有了语文文的一面,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环节,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环节的设计点燃了我的兴奋点。
张老师通过简洁的情境,准确定位了教学的起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了新知探究的支点;教师的举例示范,更为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搭建了支点;最精彩的部分要数练习题的设计了,张老师通过试手气,展才气的设计让我知道了,数学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趣;在判断能不能组成比例一题时,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做,有的学生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的学生用了比例的意义来做,更是达到了一题多练的目的;在填空练习中又穿插判断练习更让我感到了这是一节很高效的课堂,题的涉及范围之广,有最小质数、最小合数、倒数等的提及,让我也感觉到了张老师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张老师课件制作的小小失误更是让这个“没有预约的精彩”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总之,感觉这实在是一节很成功的教研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希望这样的课能多有几节,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别人的精彩!。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反思
《比的基天性质》听课反思《比的基天性质》一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课的教课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天性质,正确应用比的性质化简比,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浸透转变的数学思想。
在教课中,主若是在旧知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自主考据,最后实践运用、提升能力。
第一是英勇探究,让学生依据比与分数的性质来研究在比中有什么性质,从而初步感知比的基天性质;而后试试化简。
出示 2 个例题让学生对化简比进行练习,李老师先是利用例 1 引导学生把一组整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一般过程,而后利用例2独立练习不一样状况比的化简,包含一组含小数的比,一组分数比。
先让学生观察与前一组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做法后让学生独立试试,小组交流方法。
接着总结化简比的方法,让学生领会转变的思想。
教课中李老师着力表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课理念,充发散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感情态度方面获得均衡发展。
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做练习,有效地掌握比的基天性质,这节课的内容看起来不多,但是由于要涉及到从前学过的好多知识,如:最简分数,最大合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因此感觉一课不时间不够用,最好分成两课时来教课,此中的一课时用于比的基天性质的推导和进行比的基天性质的练习,别的一课时特地进行化简比的教课,让学生充足感觉化简比方法的多样性,而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差别,这样成效会更好些,不至于拖堂。
今后还应当娴熟掌握多媒体教课设备的使用。
并在此后教课中力求在知识点和看法上表述更加正确。
从实质出发,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出更合理的教课过程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照。
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比的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
听了符传楷老师的课,感受颇多。
总结为以下几点: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符老师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而符老师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此外,她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教授比的基本性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
因此,本文将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一概念。
一、比的基本性质1.1 比的传递性比的传递性是指如果a>b,b>c,则a>c。
这个性质在比的运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个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传递性,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如比较不同人的身高或者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比的传递性。
1.2 比的对称性比的对称性是指如果a>b,则b<a。
这个性质也是比的基本性质之一。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比的对称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对称性,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值进行讲解。
例如,让学生比较2和5的大小,然后再比较5和2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的对称性。
1.3 比的反对称性比的反对称性是指如果a>b且a≠b,则b<a。
这个性质在比的运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比的反对称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反对称性,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如比较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的反对称性。
二、教学反思2.1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比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大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例如,在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时,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比的传递性、对称性和反对称性。
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2篇)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要求学生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这一目标。
也就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是互质数,并且是一个比,并能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在最后结果上的表现形式。
这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地方。
在以往的教学中,本人都先让学生弄清“最简单的整数比”之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中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悟出化简比的方法。
但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是很好,学困生的错误率还比较高。
由于受到前面学习求比值的影响,所以分不清化简比和求比值;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加强对比”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
这节课,学生都充满积极向上的信心,都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知,在学生的练习反馈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2)在比的基本性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例题的演算,我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这堂课中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比的概念。
比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或者说比可以用来衡量两个量的大小差异。
比的运算结果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比例关系。
我通过老师的解释,明白了比的定义和基本含义。
这让我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在这堂课中,老师还讲解了比的几个重要性质。
首先,比的运算结果是唯一确定的,即两个相等的比相等,两个不相等的比不相等。
这个性质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这堂课,我对比的运算结果的确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比具有可加性,即若两个比的和等于另一个比,那么这两个比就具有相同的比例关系。
这个性质让我明白了比的加法运算的特点,也为我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最后,老师还讲解了比与它的倒数、平方、开方等的关系,这些知识让我对比的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后,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例题的演算,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了比的运算技巧。
通过反复练习,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比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比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
比的基本性质观课报告前言比是一个很基础的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已经开始学习了。
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常会在班级中进行比大小的教学。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清楚比的性质呢?本次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观课内容本次观课的老师是数学系的李老师。
李老师讲解了比的基本性质,包括等比例、反比例和比例的性质。
等比例李老师首先和我们讲解了等比例。
等比例是指两个比值相等,即a:b=c:d。
因为等比例的定义中两个比值相等,所以有以下的性质:1.等比例的两个比值互相翻转后,仍然相等,即$\\frac{a}{b}=\\frac{c}{d}$等价于$\\frac{b}{a}=\\frac{d}{c}$。
2.等比例的四个数成比例,即a:b::c:d。
反比例接着,李老师讲解了反比例。
反比例是指两个比值相乘为1,即ab=cd。
根据反比例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性质:1.反比例的两个比值互相翻转后,乘积仍然为1,即ab=cd等价于ba=dc。
2.反比例的四个数成反比例,即$a:b::\\frac{1}{b}:\\frac{1}{a}$。
比例的性质最后,李老师讲解了比例的性质。
比例是指两个比值相等,即$\\frac{a}{b}=\\frac{c}{d}$。
比例和等比例的区别在于,比例的四个数并不成比例,而只有其中的两个比值相等。
比例有以下的性质:1.如果a:b=c:d,且b eq0,那么$\\frac{a}{c}=\\frac{b}{d}$。
2.如果$\\frac{a}{b}=\\frac{c}{d}$,那么$\\frac{a+b}{b}=\\frac{c+d}{d}$。
总结观看完李老师的比的基本性质课程后,我对比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道了等比例、反比例和比例的性质,我能更有效地进行比的教学,并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比的基本性质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希望大家喜欢!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篇1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要求学生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这一目标。
也就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是互质数,并且是一个比,并能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在最后结果上的表现形式。
这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地方。
在以往的教学中,本人都先让学生弄清“最简单的整数比”之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中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悟出化简比的方法。
但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是很好,学困生的错误率还比较高。
由于受到前面学习求比值的影响,所以分不清化简比和求比值;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加强对比”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
这节课,学生都充满积极向上的信心,都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知,在学生的练习反馈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篇2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启发引导、提问设疑、探讨比较、讨论总结、观察概括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然后让学生总结出完整的规律,同时采用讲练结合、对比总结、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1/9”其实就是比的另一种形式,比的化简的第二种方法应该留到下节课再讲。
今后,我需更加努力,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学习。
比的基本性质课堂反思篇3《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性质化简比,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基本上是在旧知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合理猜测、自主验证,最后实践运用、提高能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比作为一种基本性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
无论是在数学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进行比的操作和比的思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1. 缺乏生活实例引入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往往会直接讲解定义和公式,缺乏生活实例的引入。
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深,只停留在了解表层,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改进方法: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具体的事物,通过比较的方式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水果的大小、重量和价格,并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 重点在操作而不是理解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比的操作方法,而忽视了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学生可能会迷失在繁琐的操作中,而忽略了比的核心思想。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比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
与其只教授比的操作方法,不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比,比的结果有什么意义。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比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 缺乏综合运用教学中,往往将比的基本性质与其他数学概念孤立开来,缺乏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比的应用范围和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
改进方法: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应该与其他数学概念进行联系,通过综合运用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理解。
例如,引导学生将比的基本性质与几何图形的运算相结合,让他们通过计算和比较图形的面积、周长等来理解比的应用。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比的综合运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忽略个别差异的认识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倾向于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中,忽略了个别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听《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总结
听《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总结
(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听《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
2017年3月9日上午,在六(7)班听了数学组肖世先老师上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让我感受颇深,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一节课的内容简单但丰富充实。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结论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肖老师演绎了一整节课时间,将知识融化内化。
第二、课堂教师的示范尤其规范。
我们作为老师教学生知识,首先要以身示范,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学时无论是板书格式,还是语言表达都要做到规范精准,这样才不失教师身份,才体现教师的职业。
第三、教学中运用自学形式。
这种形式我们很多教师不常用,原因在于担心学生自学能力不够,学不懂知识,其实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完全可以采用自学形式,我们应该大胆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自己获取知识更加深刻更加有价值。
第四、课堂之中渗透德育。
整节课以故事收束,故事中蕴含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平时积极动脑。
第五、练习不宜过快。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过于丰富,这样产生了与教学速度的冲突,肖老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练习过快展示,照顾不了后进生,这一点我们所有教师都要注意。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要多听课,多参与反思和小结,再改进教学方法方式,相信我们的教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反思人:干强胜
2017年3月22日
2。
2023年《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2023年《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023年《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印象中分数基本性质就是通过相等的式子比较得出规律,加强练习得到巩固,加深学生印象,想不出怎样引出课题更好。
今天两位老师都通过学生办板报的页面大小比较,使学生产生争议,激起学生的好奇来引入正题,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得出几个数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老师操作的不尽相同,尤其是李素蕊老师在展示学生制作的图时,展示了不同的制图效果,老师并能在展示的过程中很自信的选出自己想要的一系列图贴在黑板上,课下给老师交流时知道李老师是在课堂巡视时对学生的操作做到了心中有数,说明老师在反馈时,选择是有目的的`,找到所需的来进行展示,而不是无目的的点将,这也提醒了我,今后教学设计要更有计划性,不同的还有李素蕊老师还采用了课本上第二个做一做,两组等式学生同时分析是有些复杂,明显学生的思路不太清晰了,元博老师提得好,第一个可以作为推导,第二个作为验证,这样会更好,两个情境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问题:1、学生总结性质时说到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老师总是可以向乘或除以引导,有必要过分区分吗?2、说扩大或缩小时,0除外是否可以不说?2023年《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一、从课堂反思1、这堂课从图象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内容需要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归纳能力的培养。
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2、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轴对称的'4个基本性质等内容偏多,所以在上课前宜分轻重,估计好在不同的内容上所花时间的多寡,所要采取哪些形式,如何使课堂的气氛能活泼。
例如,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探究1、2相对较简单,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而对难度较大的探究3、4,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从而达到学生合作的良好习惯。
3、上完课后,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这需要教师很深厚的教学功底,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的教学不能华而不实
听《比的基本性质》有感
港口中心小学:刘美萍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的数学教师要能根据这一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
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上周有幸听了本校沈老师
执教的《比的基本性》一课,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较有特色,从“比、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出发,让学生大胆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到自主举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最后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这一根主线引领学生学习新知的。
这一设计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尽显出色,但教者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课例再现】
师:你能把各题填完整吗
12:6= (12-4) = (16-4)=():()
24:6=() :3=() :1
学生口答后问:根据什么填的师:观察上面的这些比,你觉得哪个比最简单学生口答,师板书:3:4,4:1 师:像这样的比我们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
(板书) 师:你能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12:18,5/6:3/4 ,:
学生一组一组的试着化简,但很多学生都没有把这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数比,
只是化成了整数比。
如1 2 : 1 8 ,大部分学生化简成6:9 就结束了点评】
从以上这个教学设计看,教师没有舍得花时间把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讲清
楚,没有把这一概念的本质讲出来,这里教师也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化简比不正确。
【反思后的设计】
师:填一填
64:24=():12=16: ()=():3
():18=9:54=1: ()
8: ()=6:15= ():5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问:这三组题根据什么来填写的师:请大家观察上面的三组比,每组中哪个比是最简单的比学生回答师板书:8:3 ,1:6 ,2:5
师:像8:3 ,1:6 ,2:5 这些比都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
(板书)师:观察一下最简单的整数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板书:前、后项都是整数,公因数只有1。
师:36:24 这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师:你能再举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先指名口答,同桌再互说)【点评】以上这一教学设计,从三个环节即:填一填、观察概括、举例。
把“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讲扎实了,讲解透彻了,也使学生认识了“最简单的整数比” 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从这可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公式等,还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讲解,并不是说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就不能讲解,每个知识点都必要由学生自己来悟,自己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长期以往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更谈不上自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