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共76页
中学数学基本教学技能

❖ 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
⑵教学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1.1 心理学研究成果 “研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
提问过程要坚持启发性。 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⑵要避免惩罚性提问;
1.2 建构主义学习观 ❖ 二是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准确、可增加授课的针对性。
设疑激趣相结合,增强讲解的吸引力;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精选复习内容,使之与新内容之间有一个紧密联系的“支点”,而且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引导他们
1.3《课程标准》 ❖ 思考,使从复习到新课学习的过渡连贯自然。
①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⑶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分析性提问一般用于知识的深入学习阶段。
教学基本技能的构成
❖ 1.知识层面 ❖ ⑴熟记性知识。如某些常用数值、公式、定理等。 ❖ ⑵高频数运用性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如运算法
则与性质、解题常用方法等)和条件性知识(如数 学教学方法、数学课的结构与类型、备课的要求 等)。 ❖ ⑶驾驭性知识。课程标准中所包括的全部内容。
❖ 2.技能层面(课堂教学技能)
❖ ⑵教学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可以促进学生智 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⑶组织、调节功能; ❖ ⑷示范功能。
9.教学语言的类型
①阐释性的语言(用的最多的一种) ❖ 阐释性语言用于介绍教材内容,描述事
物、现象,解释概念,说明公式、原理、 规律、法则、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论证命题、定理等。主要回答“是什 么”“什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可 以适当举例或运用比喻、类比。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即开门见山,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点 明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 有数,一目了然,以来。
(9)类比导入法。这是一种利用知识之间的迁移 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定理都是通过类比推理 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5)教师的组织调控技能还表现在课堂纪律的管 理上。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管理信息, 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又要不 断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 利进行。
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还应具备机智妥善地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与认 知学习有关的,一类是与认知学习无关的。无论哪 种情况,教师都先要对突发事件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既要正视其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秩序的消极方面,也 要看到其为教师提供对学生进行“意外教育契机” 的积极方面,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化不利为有利, 化消极为积极,收到对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意 外教育效果。其次,通过观察分析,弄清突发事件 的来龙去脉,辩明事件的性质,如是人为的,还是 非人为的;是故意捣乱,还是无意中惹出的麻烦。 只有作出理智的正确判断,才能根据事件性质,运 用教育机智做出妥善处理,确定应变措施。
(3)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课 堂教学氛围的核心是师生情感间的交流和融 会。
高超的教学技能,对教材的认真研究与挖掘,深入 浅出的讲解、阐释和循循善诱的指导和引导是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 绪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教学 中,教师要展现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乐观向上的 精神状态,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完成教学任 务的信心,对学生的成功要表示欣慰,对学生的失 败要表示惋惜。切忌将生活中的不如意或其它不良 情绪带到教学中。教师要用心灵,用激情,用对学 生的高度的负责、真诚的关爱去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要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要 真心尊重、细心保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运用数学语言技能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
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无声语言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二、板书、绘图、绘画技能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PPT课件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一、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课堂说
起
用橡皮筋构成△ABC,其中顶点B,C为
定点,A为动点,然后放松皮筋,形成
A
了△A1BC,△A2BC,△A3BC… 观察其内角和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A1 A2
A3
B
C
学生1:内角和等于180o,小学时老师教过
(教师:只好放弃“发现结论”的启发,转入 “结论证明”的发现)
3
学生2:
设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 在BC上取一点D(相当于A 的运动终点),连结AD
∠1+∠B+∠3= x
∠2+∠C+∠4= x
B
A
12
34
D
C
相加 ∠A+∠B+∠C+(∠ 3+ ∠ 4)=2 x 但 ∠A+∠B+∠C= x, ∠ 3+ ∠ 4=1800 故 x+1800=2x
x=1800
4
(教师:这里用了△A1BC,△A2BC, △A3BC…的内角和为常数,其实,变量的 极限为1800时,其变化过程可以单调上升, 也可以单调下降,还可以是摆动的,更危 险的是,可能变量根本就不取值!天啦, 怎么能向初中学生讲清楚?本课的教学任 务怎么完成?)
5
教师:重新回到△ABC,看看 拉紧皮筋(与放松相反),让 点A沿BA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况
策划:预见可能的课堂教学的状态,安排教学程序 调控:“突发事件”
13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2.讲解的优点 2.1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2 方便老师控制教学过程; 2.3 提高教学容量 2.4 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3. 讲解的缺点 运用不好会乎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老师
1、导入技能训练 2、讲解技能训练 3、板书技能训练 4、提问技能训练 5、结束技能训练
精品..
五、微格训练要求
1、每5-6人一组,分为若干试教小组并选出组长, 以试教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类实践活动。
2、实践课每组同学在固定教室练习,不得缺勤, 缺勤2次及以上,取消期末成绩。组长发挥监督作 用。
3、理论课分组汇报,在班级内反馈,互相评价, 纠正完善自己。
精品..
一、导入技能
1.导入技能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导入技能 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一般不超 过5分钟))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 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 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 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 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 教学思想.
及教学经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多种行为方式组 合.它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1.2 分类 (按照课的运行机制划分)导入技能、组织教学技
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 (按照师生间传输信息的方式划分)板书板画技能、
演示技能、讲授技能、提问讨论技能、变化技能 等.
精品..
导入技能 结束技能 语言技能 讲解技能 强化技能 变化技能 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 观察技能 倾听技能 启发引导技能 指导合作学习技能 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反应技能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作业76页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作业76页答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作业76页答案题目一: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已知一个六边形各边长分别为10厘米、13厘米、15厘米、12厘米、14厘米、11厘米,求六边形的面积。
解析:可以将六边形分成4个梯形和2个三角形,用各个部分的三角形计算面积之和即可得到六边形的面积。
具体计算步骤:1. 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三边的长度,s为半周长(a+b+c)÷2。
2.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3. 将各个部分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六边形的面积。
题目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已知长为12米,宽为8米。
解析: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长×宽,将长和宽带入公式即可求出面积的数值。
计算公式:面积=12×8=96(平方米)。
题目三:圆的周长计算圆的周长公式为:周长=2×π×半径,已知半径为5厘米,求圆的周长。
解析:将半径带入圆的周长公式中即可求出周长的数值。
计算公式:周长=2×3.14×5=31.4(厘米)。
题目四: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已知一个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5毫米、6毫米、7毫米,求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将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相加即可求出周长的数值。
计算公式:周长=5+6+7=18(毫米)。
题目五:计算体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7厘米、8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
解析: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长×宽×高,将长、宽、高带入公式即可求出体积的数值。
计算公式:体积=3×7×8=168(立方厘米)。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PPT学习教案

第33页/共69页
展变化的关键点,而不是无重点、 无中心的流水账。
4.讲解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讲解要有“精、气、神”,讲解时要面
向全体学生。 4.2 讲解内容要正确,讲解方法要得当。 4.3 讲解与板书、演示、提问等技能相结合。
“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加 强解题训练。”他为何如此重视 解题训练呢?因为数学习题存在 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解题 情景之中,他就接受着一种“思 想体操”的训第2练5页/共,69页从技能的或思 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多方面
怎样讲解数学习题? 从战略上讲,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首先要深思熟虑、小 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的心灵。 以前,我以为讲解习题就是把自己知道的、 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 最有体会的东西,用直接、明了、简捷、完整 的方式交给学生。可是,教学实践证明不是把 这些东西交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探索、去解决,就能以最小的知识代价,引 起学生最多的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第8页/共69页
3.导入技能要遵循的原则 3.1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2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3.3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3.4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3.5 要有关联时效性
第9页/共69页
类型:直观型、问题型、新旧联系型、趣味型 (原知识导入、事例导入、直接导入、趣味导入、
悬念导入、实验导入、创设情景导入、反例导入)
第30页/共69页
根据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划分为解 释式讲解、描述式讲解
解释式讲解就是对较简单的知 识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 感知、理解、掌握知识内容。它 一般用于概念的定义、题目的分 析、公式的说明、符号的翻译等。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例如21:集合的表示法有:列举法、
描述法、文氏图、字母表示法和区间法。
例如22:立体几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点与线
点与面
线与线
线与面
面与面
文字语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图形语言:
a
Hale Waihona Puke 符号语言:b
a b a // b
a //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 (1)阐释性语言 (2)组织性语言 (3)评判性语言
(1)阐释性语言 • 介绍教材内容,描述事物、现象。 • 在教学中,用阐释性语言解释数学概 念,说明公式、法则、原理、规律、 方法,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论证 命题、定理等。 如:三角函数的公式应用;二分法求 方程的近似解;概率中的 3 法则;最 小二乘法的思想方法;独立性检验的 思想方法等。
(2)组织性语言 •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进 行各种学习活动时运用的语言。 • 不直接揭示知识的具体内容,而是协调 教学活动,为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 • 组织性语言又分为指令性语言和引导性 语言 如:我们已经画出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 象,接下来我们根据函数图象,研究指 数函数的性质
(3)评判性语言 • 反映教师对教材内容、客观事物、学 生的思想观点、学习行为有所认定的 语言。 如:对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上 黑板板演的评价,常以鼓励为主好, 很好,非常好。对于错误的回答,错 误的解题思路要进行及时纠正。
6、问题导入 • 问题引入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入新课。 • 注意:问题难度适中,要为新课做铺垫。
例12、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通过观察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请自主预习课本75—76页内容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通过图形拼接的方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图形拼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将组合图形拆解成简单的图形,然后计算面积。
教学准备
•教学用黑板、彩色粉笔等。
•课件和PPT。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以前学过的图形来引入今天的课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概念解释及例题练习(20分钟)
•通过让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例子展示并阐述组合图形的面积概念。
•以课本第75—76页的例题作为教学练习,让学生学习使用多种方式(如图形拼接等)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知识拓展及习题训练(25分钟)
•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到的内容,重点突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
•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巩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
•本次教学通过实例及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学科必备教学技能

数学学科必备教学技能一、过硬的专业知识大家都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
作为数学教师,你是学生这门功课学习的引路人,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驾驭教材的能力打造有效课堂, 教师首先要会备课,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弄清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它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区别,以及与以后要学习的知识的关系等等。
然后就是要考虑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中一定要把握重点、难点。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策略,撰写实用教案,关键是抓住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教更有效……活用教材,尊重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精心选编练习。
学生所学知识既得到了巩固的目的,学业又很轻松。
2、驾驭课堂的能力根据新的教育理念,要还教学课堂为学堂。
教师要真正转变角色,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好老师,必然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笨”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讲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关键在于巧设问;教师精妙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学会等待。
这样,学生很快就会释放出智慧的火花。
知识水到渠成,达成效果最佳。
教师还需具备巧妙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广泛接纳学生的观点并加以正确的评析,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教学流程要自然流畅,一环扣一环。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倾听品质。
3、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能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整理教材知识结构、探索和表述解题思路,从而增强解题能力。
在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数学规律的探索和猜想的建立中能熟练地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归纳、类比等方法进行教学。
4、空间想象力要求能从空间图形及某些意志条件分析中图形中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能根据一段文字的描述画出几何形体及几何形体的直观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76页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76页讲解一、概述在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中,第76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主要涉及到几何图形的计算和性质,是学生们对几何图形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对第76页的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几何图形的认识1. 几何图形的分类在第76页,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梳理几何图形的类别。
几何图形主要分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
通过讲解每种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例题,帮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几何图形的性质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各自的性质。
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等。
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三、几何图形的计算1. 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在第76页中,也包含了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的周长等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除了周长计算,第76页还涉及到了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需要我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的方法,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在第76页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
通过题目中设计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周长、面积等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在第76页的讲解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注意及时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理解,确保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轻松应对相关问题。
数学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数学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第一篇:数学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数学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
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1、怎样吸引学生课程计划制定者基于社会的、数学的、学生的未来需要,提出了学校数学的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
国外有些教科书是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
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
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作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
所谓联系就是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
挑战自然是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
一题解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
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