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2016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2013山东卷):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2013浙江卷):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 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 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 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11、“何如”、“何若”: 表达的是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
如: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现在你单车匹马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
12、“岂……哉(欤、乎、乎哉)?”: 以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译为“难道……吗?”、 “怎么……呢?” 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伶官传序》)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县邑有个叫成名的人……。)
【说在最后的话】:
对“固定句式”的备考复习, 别无它法,只能老老实实地去记 熟,再结合具体语境来做!
就把它们当成背诵篇目一样 来完成吧!
17、“宁……不(无)……”: 比较中肯定前者,译为“宁可……不……”。
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 安传》) (大丈夫宁可作玉被打碎,决不做陶器得保 全。)
18、“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如: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 (《商君书·更法》)
(既然这样,那么反对古法的人未必要指责他们, 遵循礼法的人未必值得赞美。)
②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国难道是可以图取的吗?)
14、“……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
“跟……比较,哪个……?”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跟城北徐公比较,哪个漂亮?)
吾与徐公孰美? (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15、“与其……孰若……”、“与其……岂 若……”: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 取后者,可译为“与其……不如……”、“与 其……怎么赶得上……”。
②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之。’——夫子之谓也。……” (宣王很高兴,说:“《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 事,我能够揣想到它。’—说的就是先生啊……。”)
5、“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如: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师说》)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29.(宾语前置)
30.(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置 )
31.(省略句)
32.(省略句)
33.(省略句)
34.(省略句+状语后置)
35.(省略句+状语后置) 36.(省略句 +状语后置)
37.(省略句+状语后置) 38.(被动句)
39. (定语后置+省略句+状语后置)
40. (省略句+状语后置) 41.(判断句)
42. (宾语前置)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2、“……有所……” “……无所……”: “所”字与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作“有”、“无” 的宾语,翻译时,“……有(无)所……”
译为“……有(没有)什么……”。
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什么取用的。)
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我就能有办法用来报效太子。)
②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劝学》)
(所以不半步一步地积累,就没有办法用来到达 千里之地;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没有办法用来形 成江海。)
4、“……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没有什么取用的,妇女没有什么 宠爱的,这些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地方。)
3、“……有以……” “……无以……”: 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 “……有……以……” “……无……以……”, 翻译为“有(没有)什么可用(拿)来”, 或译为“有(没有)办法用来”。
好好消化, 掌握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加强积累, 在以后的练习中迁移运用!
文言文专题7:
文言文固定句式
这个小专题的知识会如何考查?
【高考考场体验翻译题回顾】: (2013广东卷):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灾祸患难往往从微小的事情累积而成,而有智谋 勇力的人也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惑,这难道只限 于宠幸伶人吗?)
13、“庸……乎”、“其庸……乎”、 “其……乎”:
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哪 里……呢”。
如: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师说》)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 还是晚呢!)
9、“何……为”、“何以……为”: 表反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还用……做什么”、 “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 里……呢”。
“何”有的句子中写“奚”、“恶”、 “安”,意思一样。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还要告辞干什么?)
10、“如……何”“奈……何”“若……何”: “如(奈若)何”连在一起意思都一样,
6、“得无……乎(邪、耶)”:委婉地表示对情况 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或者“只怕是…… 吧”、“莫非是……吧”。
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促织》) (成名自己反复地想,莫非是指点我捉蟋蟀的地方 吧?)
7、“无乃……乎(与)”、“毋乃……乎”:表示 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都可译为 “恐怕……吧”、“只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单独用“孰若”可译为“哪如”。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 贞》)
(与其坐着等待咱村被毁灭,不如行动起 来拯救它。)
16、“与(与其)……无宁……”: 比较中肯定后者,译为“与其……宁可 (不如)……”。
如:与使君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死在我先。)
固定句式——
立即按要求做 “固定句式” 翻译训练卷!
1、“……所以……”: “所以”加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
表示原因、凭借、方法等, 可译为“……的原因(的依据、的办法)” 或“用来……的”。
如: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这样干的原因,是因为把国家的危难摆在前面, 把个人的仇怨摆在后面。)
文言议论性文体常用的格式,主要用来表示总结性的判断 语气。“……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 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前面加“大概”, 增加了商量、推测语气。后面的“也”、“矣”、“乎”用法 一样,语气轻重略有差异。
如:①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今天课堂安排—— 1、速点评“特殊句式”练习卷; 2、固定句式练习、点评。
1.(状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否定句中动词宾语前置) 5.(状语后置) 6.(状语后置) 7.(状语后置) 8.(状语后置) 9.(表原因的判断句) 10、(判断句) 11.(省略句+表原因的判断句) 12.(省略句) 13.(定语后置) 14、(判断句) 15、(被动句) 16、(宾语前置) 17.(宾语前置) 18、(宾语前置) 19、(宾语前置) 20.(宾语前置) 21.(省略句+状语后置) 22.(状语后置) 23.(判断句) 24.(判断句) 26.(判断句) 27.(判断句) 28.(判断句+宾语前置)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8、“不亦……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 “不是……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 (语气较重),“岂”也可译作“难道”。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不是愉快吗?……不是高兴吗?……不是很 有道德吗?)
43.(判断句)
44. (省略句)
45.(省略句+状语后置)
46. (判断句)
47.(省略句+状语后置)
48. (宾语前置)
49.(状语后置)
50、(省略句+状语后置)
1.C(是状语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 2. B(是普通陈述句) 3.C(是省略句,其它是宾语前置) 4.A(是定语后置) 5.D(其它都是宾语前置) 6.D(被动句/状语后置) 7. A (是定语后置,其它都是宾语前置) 8.A(是否定判断句,其它都是省略句) 10.C(“是”,代词,相当于“这”。) 11.D(是定语后置) 12.A(“被”通“披”) 13.D(是状语后置) 14.C (“是”是“这种”。)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
如: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你的力量还不能够损毁魁父这样的山丘,又能对 太行、王屋怎么样?)
②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 蔺相如列传》)
(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 么办呢?)
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2013山东卷):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2013浙江卷):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 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 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 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11、“何如”、“何若”: 表达的是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
如: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现在你单车匹马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
12、“岂……哉(欤、乎、乎哉)?”: 以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译为“难道……吗?”、 “怎么……呢?” 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伶官传序》)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县邑有个叫成名的人……。)
【说在最后的话】:
对“固定句式”的备考复习, 别无它法,只能老老实实地去记 熟,再结合具体语境来做!
就把它们当成背诵篇目一样 来完成吧!
17、“宁……不(无)……”: 比较中肯定前者,译为“宁可……不……”。
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 安传》) (大丈夫宁可作玉被打碎,决不做陶器得保 全。)
18、“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如: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 (《商君书·更法》)
(既然这样,那么反对古法的人未必要指责他们, 遵循礼法的人未必值得赞美。)
②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国难道是可以图取的吗?)
14、“……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
“跟……比较,哪个……?”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跟城北徐公比较,哪个漂亮?)
吾与徐公孰美? (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15、“与其……孰若……”、“与其……岂 若……”: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 取后者,可译为“与其……不如……”、“与 其……怎么赶得上……”。
②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之。’——夫子之谓也。……” (宣王很高兴,说:“《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 事,我能够揣想到它。’—说的就是先生啊……。”)
5、“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如: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师说》)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29.(宾语前置)
30.(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置 )
31.(省略句)
32.(省略句)
33.(省略句)
34.(省略句+状语后置)
35.(省略句+状语后置) 36.(省略句 +状语后置)
37.(省略句+状语后置) 38.(被动句)
39. (定语后置+省略句+状语后置)
40. (省略句+状语后置) 41.(判断句)
42. (宾语前置)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2、“……有所……” “……无所……”: “所”字与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作“有”、“无” 的宾语,翻译时,“……有(无)所……”
译为“……有(没有)什么……”。
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什么取用的。)
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我就能有办法用来报效太子。)
②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劝学》)
(所以不半步一步地积累,就没有办法用来到达 千里之地;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没有办法用来形 成江海。)
4、“……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没有什么取用的,妇女没有什么 宠爱的,这些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地方。)
3、“……有以……” “……无以……”: 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 “……有……以……” “……无……以……”, 翻译为“有(没有)什么可用(拿)来”, 或译为“有(没有)办法用来”。
好好消化, 掌握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加强积累, 在以后的练习中迁移运用!
文言文专题7:
文言文固定句式
这个小专题的知识会如何考查?
【高考考场体验翻译题回顾】: (2013广东卷):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灾祸患难往往从微小的事情累积而成,而有智谋 勇力的人也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惑,这难道只限 于宠幸伶人吗?)
13、“庸……乎”、“其庸……乎”、 “其……乎”:
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哪 里……呢”。
如: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师说》)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 还是晚呢!)
9、“何……为”、“何以……为”: 表反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还用……做什么”、 “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 里……呢”。
“何”有的句子中写“奚”、“恶”、 “安”,意思一样。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还要告辞干什么?)
10、“如……何”“奈……何”“若……何”: “如(奈若)何”连在一起意思都一样,
6、“得无……乎(邪、耶)”:委婉地表示对情况 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或者“只怕是…… 吧”、“莫非是……吧”。
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促织》) (成名自己反复地想,莫非是指点我捉蟋蟀的地方 吧?)
7、“无乃……乎(与)”、“毋乃……乎”:表示 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都可译为 “恐怕……吧”、“只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单独用“孰若”可译为“哪如”。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 贞》)
(与其坐着等待咱村被毁灭,不如行动起 来拯救它。)
16、“与(与其)……无宁……”: 比较中肯定后者,译为“与其……宁可 (不如)……”。
如:与使君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死在我先。)
固定句式——
立即按要求做 “固定句式” 翻译训练卷!
1、“……所以……”: “所以”加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
表示原因、凭借、方法等, 可译为“……的原因(的依据、的办法)” 或“用来……的”。
如: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这样干的原因,是因为把国家的危难摆在前面, 把个人的仇怨摆在后面。)
文言议论性文体常用的格式,主要用来表示总结性的判断 语气。“……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 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前面加“大概”, 增加了商量、推测语气。后面的“也”、“矣”、“乎”用法 一样,语气轻重略有差异。
如:①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今天课堂安排—— 1、速点评“特殊句式”练习卷; 2、固定句式练习、点评。
1.(状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否定句中动词宾语前置) 5.(状语后置) 6.(状语后置) 7.(状语后置) 8.(状语后置) 9.(表原因的判断句) 10、(判断句) 11.(省略句+表原因的判断句) 12.(省略句) 13.(定语后置) 14、(判断句) 15、(被动句) 16、(宾语前置) 17.(宾语前置) 18、(宾语前置) 19、(宾语前置) 20.(宾语前置) 21.(省略句+状语后置) 22.(状语后置) 23.(判断句) 24.(判断句) 26.(判断句) 27.(判断句) 28.(判断句+宾语前置)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8、“不亦……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 “不是……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 (语气较重),“岂”也可译作“难道”。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不是愉快吗?……不是高兴吗?……不是很 有道德吗?)
43.(判断句)
44. (省略句)
45.(省略句+状语后置)
46. (判断句)
47.(省略句+状语后置)
48. (宾语前置)
49.(状语后置)
50、(省略句+状语后置)
1.C(是状语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 2. B(是普通陈述句) 3.C(是省略句,其它是宾语前置) 4.A(是定语后置) 5.D(其它都是宾语前置) 6.D(被动句/状语后置) 7. A (是定语后置,其它都是宾语前置) 8.A(是否定判断句,其它都是省略句) 10.C(“是”,代词,相当于“这”。) 11.D(是定语后置) 12.A(“被”通“披”) 13.D(是状语后置) 14.C (“是”是“这种”。)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
如: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你的力量还不能够损毁魁父这样的山丘,又能对 太行、王屋怎么样?)
②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 蔺相如列传》)
(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 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