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思想

合集下载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翻译思想》课件
林语堂翻译思想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启示意义
林语堂翻译思想启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准确表达和文化包容,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平等对 话。ຫໍສະໝຸດ 《林语堂翻译思想》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精髓。通过深入了解林 语堂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概述翻译的重要性、本质和难度。我们还将探讨林 语堂翻译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对翻译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影响和启示。最 后,我们将总结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
林语堂简介
3
影响翻译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翻译学术研究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现实意义
林语堂翻译思想鼓励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尊 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结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历史地位
林语堂翻译思想在翻译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现实意义
给读者以启迪 的翻译方法
林语堂提倡通过翻译来 启发读者,传达作者的 观点和思想。
多元文化的翻 译观念
林语堂认为翻译应该尊 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避免文化误解和偏见。
翻译文学作品 的技巧
林语堂在翻译文学作品 时,注重语言的美感和 文学风格的传承。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1
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
2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宝贵的 启示和指导,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应对挑战。
生平概述
林语堂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和作家。他生于1903年,逝世于1976年。
主要成就
林语堂以其出色的翻译工作和重要著作而闻名。他翻译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 和《傲慢与偏见》。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

他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和美,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三项要求或者说是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新视角,林语堂先生以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一部经典巨作,现如今已有四部翻译作品,其中,葛浩文的译本以为读者负责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大成功。

那么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文又是怎样体现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的呢?着重分析《骆驼祥子》,研究其中所体现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关键字:《骆驼祥子》;忠实;通顺;美0 引言现代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已广为人知。

《骆驼祥子》是最早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以讲英语国家为主)的小说,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部小说,其中葛浩文的译本广为流传,深得人心。

葛浩文虽有其独特的翻译方法,但也包含了许多中国翻译理论。

本文对《骆驼祥子》进行详细分析,来解说中国翻译理论家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等翻译理论。

1 《骆驼祥子》简介《骆驼祥子》于1936年出版,作者是老舍。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他用极其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

故事主要讲了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

最初,祥子是一位勤劳勇敢有着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的社会青年,然而当时的社会给他带来的却是重重阻力:靠着自己的能力买来的车子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抢走,自己的积蓄被侦探洗劫一空,妻子虎妞因难产而死,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上吊自杀,在经历了种种悲惨事情之后,祥子的信念及梦想被现实社会一点点侵蚀,他慢慢的变得放纵,堕落,最终也没能避免自己的悲惨命运。

2 《骆驼祥子》译者葛浩文简介及《骆驼祥子》翻译背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英文名字Howard Gold-blatt。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林语堂是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也是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对中国翻译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是以“传神”为核心,他倡导翻译要忠实于原著,力求语言的传神,实现翻译的完美转化。

他认为只有真正地理解原著,把握其意境,才能把原著精神传达出来。

他在翻译中赞成逐字逐句地翻译,并注重语境的理解和分析,这在其翻译成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林语堂翻译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范,他将曹雪芹原著的感人深刻、曲折多变的情节和绝妙的艺术手法转化到英文中,使亚洲的文学传统为西方文学所了解。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还强调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他认为翻译首先要用文学艺术来完成。

他曾经说过:“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它不仅是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且还要在其中表现出诗意和艺术的才华。

”他的翻译成果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如《茶馆》、《钢琴课》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佳品。

这种强调艺术性的翻译思想,带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使翻译作品更加完美、诗意更加深厚,让中华文化更深入地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同时,林语堂在翻译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他认为翻译既是文化传承,也是文化创新。

他在翻译中力求表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传达到西方社会,并通过翻译将西方文化所具有的人性思考和人文精神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来。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林语堂翻译的《草叶集》,他将中国古代隐逸诗人的生命和情怀注入到英文版的诗中,使这些优美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激发了全球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热潮。

综上所述,林语堂翻译思想是翻译界学者和实践者必须借鉴的珍贵财富。

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对传统翻译思想进行推陈出新,充分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将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的舞台中央。

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应该借鉴林语堂翻译思想,发挥翻译的作用,让文化的影响更广泛地传递,实现文化的互通和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浮生六记》的翻译看林语堂的翻译观念

从《浮生六记》的翻译看林语堂的翻译观念

从《浮生六记》的翻译看林语堂的翻译观念浮生六记·林语堂原作:沈复作为深受喜爱的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作品丰富而精彩。

受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他擅长英文写作,又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国家。

林语堂不仅向世界通俗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向中国大众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短短十四个字正是对林语堂先生整个翻译生涯的真实写照。

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原创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

而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又促使其坚持不懈地将中国文化经典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如《浮生六记》和《兰亭集序》,在众多精彩译著中尤以《浮生六记》译本为最佳,语言地道,充满恬淡从容之美。

在《翻译论》中,林语堂先生谈道:翻译是门艺术,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水平和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成功的捷径。

林语堂先生把翻译上升到了艺术学派的高度,认为要使译文成为“艺术”,译者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译者要对原文有清晰透彻的理解;第二是译者的中文水平要好,能写出流利畅达的文字;第三是严格的翻译训练,并且能在翻译实践中理性认识和学习各种不同的翻译思想。

在这个概念上,他还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和美的标准。

林语堂先生的核心翻译思想可以用“忠实、通顺和美”这三条标准进行简单的概括,而这三条标准在译本《浮生六记》中都有所体现。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所著散文,不仅记录了他和爱妻平凡又有趣的居家生活,也将其游览各地的所见所闻一并展现给读者,所用语言平易简洁,富有生活气息。

而林语堂先生的译文也通畅易懂,极富神韵。

01准确传神以求忠实在《浮生六记》译本中,林语堂先生用词准确,译文传神,充分展示了何为忠实的译文。

选取了译文中某些时间的翻译来分析林语堂先生的用词准确,同时也选取了一例分析其译文传神的特点。

例1:甘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

林语堂的翻译观

林语堂的翻译观

• 通顺,指的是语言。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 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现代语言,没有诘 屈聱牙、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 他从心理学角度指出:“ 寻常作文之心理程序,必是分析的而 非组合的,先有总意义而后裂为一句之各部,译文若求通顺 之目的,亦必以句义为先,字义为后。 ” 在此基础上,林语 堂提出句译理论,主张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 句译 ” , 不能以字为主体的“ 字译” 。 • 林语堂是中国第一个在翻译中运用以’ 句’ 为单位的学 者” 。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林语堂:“其实翻译上的问题,仍不外乎译者的心理及所 译的文字的两样关系,所以翻译的问题,就可以说是语言 文字及心理的问题。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比较客观的解 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必先明语言 文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实,然后可以做译者标准应如何态度 应如何的结论。 • 林语堂认为翻译心理问题其实是研究翻译标准的前提。译 者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先懂得原文作者的行 文心理,弄清楚原文作者下笔的目的,才能继续翻译。林 语堂非常重视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包括语 言层面,还包括对原文进行心理分析。为后人提供了一个 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
• Primarily the Allied task was to utilize the resources of two great nations with the decisiveness of single authority . • 原译:盟国的任务主要是以统一领导的果断性来使 用两个大国的资源。 • 推荐译文:盟国的任务主要就是在一个统一的领导下 果断地使用两个大国的资源。 • 这样,实词并没有变,地方也没有挪,但是结构有了 变化,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规范,便于读者抓住原文的精神 实质。这在翻译中就叫做“通顺” 。原来那个译文完全 是照搬原文的结构,体现的仍是英美人的思想方法和英语 的表达习惯(如用“统一领导”来修饰“果断性” ), 虽然译者自己感到很清楚,可是读者看了以后不明白作者 到底想说什么,这就是不通顺。

林语堂翻译思想与实践解读

林语堂翻译思想与实践解读

其二,选择文本的重要性。翻译中对于 原著内容为中心,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和语 量有效援助,还感于西方强权政治的偏见,
文本的选择至关重要,原著与译者价值观契 言环境,灵活地将直译、意译和加注译等方 再感于世界和平精神未立,而对战争所带来
合与否能够对翻译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林 法运用到翻译中去。这种灵活的处理方式 的世界混乱、道德沦丧给予了辛辣的讽喻。
历史为主题,这些主题从不同侧面体现出中 准和美的标准。忠实主要指内容上忠于原 程中,十分注意紧紧抓住翻译的目的,即服
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曾有一位美国大学 著,通顺指形式上的变通,美则是艺术的提 务于译入语的受众和文化。例如在词汇方
校长在看过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后称赞说,林 升。林语堂的翻译标准不仅包括翻译技巧 面,林语堂深知历史文化观念和文学语言传
分的。在与妻子廖翠凤领取结婚证后,林语 绅士,他的演讲应像女士们的裙子一样,越 正好诠释了林语堂自己的“两脚踏中西文
堂征得妻子的同意,烧掉了刚领回不久的结 短越好”,说罢转身下台,赢得全场一片笑 化、一心评宇宙好文”的文学境界。
婚证。他认为只有离婚时才用得上结婚证, 声和掌声。林语堂这种随时抓住众人心理
1《. 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
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 的这一译法一直被认可沿用至今。
的自传。拥有广泛文学爱好的沈复在这篇自
名学府。1966 年林语堂定居台湾,1976 年于
其三,将心理学与语言学作为翻译基 传中也采用了较为广泛的文学体裁,他用生
香港病逝。林语堂一生著作等身,特别是他 础。林语堂认为心理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起着 动简洁的文笔记述了山水游乐、闲情逸趣、
中国当代集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为一 道、唐栩侯等人的异议,坚持选择屈原《九章 中国传奇小说》等等。以下将选取几部林语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第一篇: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摘要:自古以来,对于翻译的标准,国内外许多翻译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比较著名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哲罗姆的“意译而非直译”等等。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林语堂的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来分析其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忠实、通顺、美。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思想;忠实;通顺;美Abstract: From ancient times,many translators have their own translation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about the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There are some famous translation ideologies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for example: Yan Fu advocates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Lu Xun “Rather be faithful than smooth”;St.Jerome “transliteration rather tha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This passage will talk about Linyutang’s transl ation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faithfulness, fluency, and beauty.Keywords:林语堂,翻译思想,忠实,通顺,美引言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翻译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各国各民族间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际手段和交往途径。

翻译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翻译在我们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林语堂诗歌翻译浅谈其文化变译思想

从林语堂诗歌翻译浅谈其文化变译思想

从林语堂诗歌翻译浅谈其文化变译思想符晓晓【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3(000)004【摘要】Lin Yutang is one of the masters of culture exchange through translation. Thirty years’experience in the west coun⁃tries enriched his knowledge o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helping him to build his great reputaiton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rea.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his poem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eory. The author finds his translation theory could help with the global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ai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during translation.% 林语堂是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一代大师。

30多年的国外学习生活经历赋予他深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蕴,造就了他在文学界及翻译界稳固的国际地位。

该文以其生前翻译的诗歌为例,分析其创作后期所持的文化变译思想,结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现状,指出文化变译理论能有效指导中国文化对外译介,让外国读者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内涵,保存译本的“中国腔”。

【总页数】2页(P225-226)【作者】符晓晓【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从生态翻译学来看林语堂《中国传奇》之变译 [J], 范丽2.从林语堂的“文化变译”看文学翻译中的改写 [J], 王友琴3.超越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浅析翻译家林语堂的文化思想轨迹 [J], 陈凯军;赵迎春4.论林语堂的文化间性观及其古典诗歌翻译 [J], 陈奕曼5.从林语堂诗歌翻译浅谈其文化变译思想 [J], 符晓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语堂的翻译观翻译思想-翻译是一种艺术

林语堂的翻译观翻译思想-翻译是一种艺术

我们的看法
1. 我们在看到林语堂译学思想创新和发展的一面时, 不应忘记林语堂的译学 思想也有其不合理的方面。例如在“通顺”标准上, 林语堂是主张译文应完 全“归化”。诚然, 译文要通顺才能使读者看懂, 但若译文完全采用“归 化”, 虽便于读者的理解, 但不能丰富译语的发展, 更不能达到翻译的最终目 的———文化的交流。 2. 我们在评价林语堂的译学思想时, 应采用历史的观点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扬弃”, 不能因其有不合理的方面而否定其价值的存在。
他的一生是不断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尝的一生是不断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的一生从头角睁峰的山地孩子到享试的一生从头角睁峰的山地孩子到享誉海内外的翻译家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誉海内外的翻译家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走过了他漫长的人生路
走近林语堂
MTI16级李玉梅
一、先生其人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 (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 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 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 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 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 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 稿人之一。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但 他的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翻译》一书中。
三、林语堂的翻译观---《论翻译》
“翻译是一门艺术”
译者的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
1. 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
2. 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
3. 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技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
第一个提出应把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纳入翻译研究视角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林语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兼译者,他的译作《浮生六记》的翻译非常颇具特色,不仅表达了他本人的文学想象力和创作手法,也体现了他独具匠心的翻译美学思想。

本文旨在从《浮生六记》的译文中,挖掘出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的特征。

首先,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强调文本的原句结构得到保留。

他应用比较保留原句结构的翻译技术,将原文的整体结构完整地翻译出来。

以《浮生六记》中“上柱乘虚,下柱伏法,四际重山,八方杳风”为例,在林语堂译文中仍然保留了原句的四句结构,其译文为“上柱行于虚空,下柱被隐藏其中,重山四面,凉风八面”。

林语堂有意保留原句的结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节奏感。

此外,《浮生六记》译文也反映出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的强调文体的变化。

林语堂的冲要求译文的文体一定要与原作品的文体相似,即译文文体上要有原句的“意境”。

林语堂将原文文体特点反映到译文中,以求达到完美翻译。

以《浮生六记》中“天空之城”为例,林语堂的译文为“天宫”,其中将原文神话般的意境和色彩反映到译文中,让读者有几分浮想联翩的感受。

最后,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注重原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他尊重原文的文化气息,坚持译文与原文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让读者对原文更有感受。

以“蒙昧终百事,当自明之”为例,林语堂的译文为“欲明知百事,先明自己”,原文中的因果结构被林语堂完整地翻译出来,让读者可以体会到原文的人文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的翻译充分体现了他的翻译美学思想:重视文本的原句结构、注重文体的变化、注重原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从林语堂的译文可以看出,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此他的翻译不仅具有文学想象力,而且具有艺术性,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总之,林语堂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兼译者,他译作《浮生六记》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和独具匠心的翻译美学思想,他的翻译效果不仅使人深受感染,也使原作更加神奇,令人爱不释手。

林语堂的翻译观

林语堂的翻译观

• 例如, 他译莎士比亚的《人生七记》, 其 “ 天地一剧场, 众生皆戏子,出将又人相, 净 丑相轮替… … ” 的风格颇有“ 打油” 的意 味。 • 海涅《哀歌叙言》, 林语堂译为: “ 运气是个 跑街婆, 他不愿常留一处, 他把你头额一摩, 就跑到别人家去。”其韵味颇似中国民谣。 • 毫不奇怪, 他会将印象派大师毕加索的画如 此幽它一默: “ 远看象根肠, 近看蛋花汤, 原 来是太太, 哎呀我的娘! ”
在谈话风格上林语堂刻意保留原语风格中具有素朴特质的语料而将古老的圣典中的精英风格整合出通俗化白话化歌谣化或闲淡化的特色悠然自得之处颇似日常闲谈或人间小品例如他译莎士比亚的人生七记天地一剧场众生皆戏子出将又人相的风格颇有打油海涅哀歌叙言林语堂译为
——美Leabharlann 译两 脚 踏 东 西 文 化
• 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一位享誉海内 外的作家、杰出的学者,林语堂都是当之无 愧的。他虽然很少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但却 把翻译难度很大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了英 文。并主要以英文写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 社会和中国文化,提起林语堂,人们就会想 起他用英文写的《吾国与吾民》、《京华烟 云》等诸多作品,为促进中外文艺交流、向 国外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及哲学,作出了无与 伦比的贡献。
• “美的标准”,林氏说道:“翻译于用之外, 还有美一方面必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 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 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 译成为美术之一种。”
1)词的 “句化美”
美译
2)语篇的 “复调美”
3) 文化的 “完形美”
• 词的“ 句化” 现象, 是指原语中单个的词 在译语中被转化为句子(含小句)的现象。我 们都知道,“ 单音节性” 是中国文学尤其 是古典文学的审美规范。而西方的阅读习 惯却不以词或片断为美, 西方人崇尚连贯性 很强的段落阅读,因此,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汉语中许多具有凝练意义的单个词, 在林语 堂的笔下都被“ 句化” 了。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

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摘要】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蕴,熟谙中西文化的功底,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他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论文《论翻译》里。

本文分析并评价了其文中所包含的林语堂的主要翻译思想,包括“翻译艺术”说、语言学和心理学层面的研究、译者的素质和翻译的三个标准。

他的翻译思想对后来的翻译研究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思想;《论翻译》引言林语堂作为一位将中华文化介绍到国外的重要翻译家,近些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林语堂(1895―1976),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和翻译家,自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汉语和英语散文、杂文等,并撰写了许多反映其翻译思想和观点的论文。

由于政治等原因,林语堂在美的英文创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大陆逐渐翻译并出版,同时大陆对林语堂的研究也迅速升温。

本文对其翻译思想研究包括“翻译艺术”说、语言学和心理学层面的研究、译者的素质和翻译的三个标准等方面,以期达到对林语堂较全面的了解。

林语堂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更是显而易见:在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上,他推动了中国现代散文写作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海外,他的翻译和英文创作开拓了美国华文文学的题材。

作者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使学习者对林语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翻译艺术”说及译者素质《论翻译》一文里,林氏开文第一句话就点明了翻译的性质“谈翻译的人首先要觉悟的事件,就是翻译是一门艺术”(张,2005:5)正如曹明伦教授所说,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翻译的任务并不是要揭示什么规律,所以我们说翻译不是科学”、此外,“‘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了翻译过程是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译者从事的是一种艺术性的再创造活动,因此说翻译是一种艺术”(曹,2007:180181)。

(一)翻译是一门艺术。

林语堂是一位多产的翻译家,在翻译理论上颇有建树,然而最系统、最全面地反映其翻译思想的当数长篇译论《论翻译》。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策略和技巧——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策略和技巧——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2472020年34期总第526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策略和技巧——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文/李媛媛译。

至于“美”这一标准,与林语堂把翻译看作艺术有关。

译文要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美”,但当两者矛盾时,就要放弃形式。

林语堂认为,翻译其实主要和译者的心理及目的语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他“把严复的翻译理论从文字的技巧,提升到了美学心理学的高度”。

2. 译者的素质。

林语堂对于翻译者所应有的素质,也给出了清晰的界定。

总结起来就是译者要精通双语,既要能读懂原文,又要能熟练地用目的语来表达,同时要知道好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时应该采用的策略。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丰富而深厚,翻译的标准与译者的素质,只是笔者从他的思想中简要提取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英文本为例,分析他在翻译时采取的策略。

以及其翻译思想在其中的体现。

三、林语堂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林语堂认为“直译”“意译”这种说法就是不恰当的,会让人误认为翻译的标准似乎可以有两个。

其实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好的译作应该能灵活地运用这两者,一方面不失原意,另一方面能够兼顾译文流畅。

本文在探讨时,会从 “异化”和“归化”两个大的原则下细分讨论。

1. 异化。

这是一种保留原语文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例如,书名“浮生六记”,沈复化用了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极具本土色彩,里面蕴含的文化意象是西方读者需要用心领会的。

林语堂采用异化策略,他将“浮生六记”直译成“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并且译本在国外销量很好,可见,外国读者可以接受。

下面探讨的是林语堂在异化策略下,所采用的音译和直译技巧的情况。

(1)音译。

方梦之在《译学辞典》中对音译的定义是,音译“也称转写,即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06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h耐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10(Sum,106)文史教育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李孝敏(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摘要:林语堂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他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为忠实、通顺和美,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了三项要求及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

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蕴,熟谙中西文化的功底,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翻译实践中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思想;内容;影响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4—0127—02林语堂(1895--18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林语堂于1928m1930年主要从事英译汉,1935--1940转为汉译英。

自1930年,林氏采用英文改写或英文创作的方式对外译介中国文化。

林语堂对中西文化以及语言、文学皆有高深造诣,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被推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的翻泽思想不仅奠定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而且还给了后来的翻译工作者很多的启发。

一、林语堂的翻译生涯林语堂的翻译始于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正处在一个东西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就导致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地位。

林语堂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之大气,从事翻译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东西方文化更好地交流,“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

林语堂先后翻译过《国民革命外记》、《女子与知识》、《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卖花女》、《新俄学生日记》、《新的文评》等外国作品,直接用英文写作的长篇小说有:《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唐人街》、《朱门》、《远景》、《红牡丹》、《赖柏英》、《逃向自由城》、《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

林语堂翻译思想

林语堂翻译思想




翻译标准与译者的责任


在《论翻译》一文中, 林语 堂指出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 包括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
第一标准:忠实



林语堂认为忠实标准是“译者第一的责任, 就是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 换言之, 就是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 不负著者的才思与用意”。 在他看来,“忠实”的真正涵义在于: (1) 非字字对译, 因为“字义是活的, 随时随地用法而变化的, 一个字有几 样用法, 就有几个不同意义。其所以生此变化, 就是因为其与上下文连贯 融合的缘故” 所以“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 译者所应忠实的, 不是原文的零字, 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 (2) 须传神。“字神”是什么? 就是一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 之色彩, 即一字之暗示力,。因此“译者不但须求达意, 并且须以传神为目 的。译成须忠实于原文之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 (3)绝对忠实不可能。“字译之徒, 以为若字字译出可达到一百分的忠实。 其实一百分的忠实, 只是一种梦想。翻译者能达七八成或八九成之忠实, 已为人事上可能之极端”, 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 有意义之美, 有传 神之美, 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 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 或得其神而忘其 体, 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
主要作品

小说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又名《京华烟云》、《风
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唐人街家庭》、《红牡丹》等

散文和杂文文集 《剪拂集》、《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林语堂,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因为幼时特殊的教育环境,林语堂深受东西两种文化的熏陶,遂毕生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绍东方文化,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和传播。

除去文学上的成就,林语堂在翻译一事上也颇有心得,提出了“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标准和“美译”的翻译思想。

本文将以林语堂先生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浅析其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标签: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翻译思想;翻译策略1.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以及成因管窥林语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翻译思想和标准呢?首先与林语堂深受东西两方文化之影响有关。

林语堂在国外留学期间(1919年至1923年)曾认真研读中国古代典籍,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缺失,所以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影响。

有道家文化为根基,林语堂立定脚跟,放眼中外,形成了独特的“性灵,幽默,闲适”的审美思想。

同时,西方文华中康德的“美的艺术”提倡“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康德著、宗白华译,1964:48 ),审美是情感活动,是快感。

克罗齐认为创作应以“审美综合”为原则,心灵活动“来自情感,基于情感”(黄药眠、童庆炳,1991)也都是林语堂“美译”的翻译观观形成的思想源泉。

2.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在《浮生六记》英译本的体现1.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坚持字字传神,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

(林语堂,1999:14)Although i wanted her to lie in bed longer,i couldn’t help admiring her virtue,and so got up myself,too,at the same time with her. (林语堂,1999:15)I wanted to make love to her again; to hold her in my arms a little longer; yet I had such respect for her strength of character that I made myself get out of bed as soon as she did... (Black,1960:14)兩个译本在“余虽恋其卧”一句的翻译上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林语堂译作“I wanted her to lie in bed longer”,而布莱克则更加直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译作“I wanted to make love to her again; to hold her in my arms a little longer;”通过比较可以清晰看出林语堂译本对于忠实这一原则的实践。

林语堂翻译思想

林语堂翻译思想

Chuangtse, Translated by Lin Yutang 《英译庄子》。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中国古文小品选译》(又称《古文小品》) 晋朝陶潜等原著。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 《英译老残游记第
4.翻译实践
英译汉: 《国民革命外记》 原著者待查。 《女子与知识》 罗素夫人原著。 《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 布兰地司原著。 《卖花女》(剧本) 萧伯纳原著。 《励志文集》 马尔腾博士原著。
《新的文评》 史宾冈、克罗斋、王尔德等原著。
汉译英: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by Shen Fu《浮生六 记》,清朝沈复原著。
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红玉想睡,但是却无法入睡。 莫愁的话像一帖镇定剂,他开始想莫愁每一 句话的意思,好象每一句话都具有深意 Redjade tried to go to sleep, but she could not. The words of Mochow were like a dose of soothing medicine for her, and she began to think of all they meant, and it seemed they suggested a great deal.
二集及其他选译》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 from the Master of Chinese Art 《中国画论,译自国画名家》。冥寥子游 明朝屠隆原著。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林语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经典《浮生六记》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林语堂将其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更方便地接受这部古典名著。

在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中,林语堂展示出了他独特的翻译美学思想。

首先,林语堂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的主旨,因此他倡导一种以文字内容为导向的翻译方式,不仅要恰当处理原文的语言表述,还要反映出作者原意,并勿违背原作宗旨。

林语堂高度重视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他以准确、明确的语言表述来反映原文,使得原文主旨更加清晰明了、精准有力。

其次,林语堂重视翻译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特别是在处理具有耐人寻味的句式时,林语堂重视句式的连贯性,他在翻译时不仅努力表达作者的原意,也让翻译之间具有连贯性,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意思。

此外,林语堂还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他在翻译时,特别注意原文所涉及的文化习俗,妥善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中国读者可以更加明确文章的内容,而不会受到文化上的误解。

最后,林语堂不仅重视文字内容和文字风格,还认为文字中的意象也是翻译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他以其特有的文字意象将原文中的文字意象彻底挖掘出来,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从以上可以看出,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翻译不仅体现出他对文字内容的特别重视,更重要的是他对原文的气韵、风格乃至文字意象的精准把握,他在表达作者原意的同时,也不断追求以新的内容及文字形式传达原文的内涵,从而向读者传播出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

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翻译中,体现出他独特的翻译美学思想,他坚持以文字内容及文字风格的准确性来反映原文的主旨,重视句式的连贯性,妥善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重视文字意象的把握,从而使《浮生六记》的中文译文的文字内容及文字风格更加贴近原文,而且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主旨。

而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参照,也激发了翻译界对翻译美学思想的思考,成为其他翻译家学习借鉴的典范。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翻译的美学思想《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林语堂以自己独特的翻译方式,将古典文学的文本渲染出具有现代美学色彩的翻译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发掘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

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翻译中,首先通过当时新语文本的翻译,使原有文本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

他对古代文字按照现实语言翻译,使得故事中的人物更加活灵活现,把戏剧性的文章融入进去,于此同时,林语堂的翻译显示出自己的美学思想,他在翻译中尝试将语言融入到文学以挖掘出其中的深层意义,而不是用空洞的文字翻译。

林语堂强调突出主观感受,他关注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语言来表达其行为和思想。

他认为,艺术文学的翻译应追求真实而不完全复制原文。

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翻译中,不仅将古代文学原文译成当时现代语言,而且以充满诗意的笔触表达出故事中的美好感和思想。

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充满语言表达的灵动与韵律,具有流畅的语调,他注重对原文的意象和思想的表达,将古代文学的精神灌输给现代人的心灵,而不是一味的“抄袭”。

林语堂的翻译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也影响了他的美学思想。

他在《浮生六记》中提倡“情感美”,将古典文学译成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学。

他倡导“因情动走”,在每一个细节里把情感融入,从而获得更加完美的诗歌。

林语堂注重强调诗歌的流畅性,增强文学的表现力,增加诗歌的表达性,以追求文学的完美性。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体现出他对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文学的热爱,从而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林语堂以文学翻译来传播传统文学精神,有助于当代读者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美学,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翻译提供了参考。

总而言之,林语堂的翻译方式,让他的翻译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正是这种美学价值,才使他的翻译作品能够影响无数读者。

他的翻译作品告诉我们,古典文学的精神能够发挥出不同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是林语堂独特的翻译方式给我们的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烛之夕”意为“举行婚礼”。“夕”虽然 有 “傍晚”之意,但在这个成语中只是一个笼 统的时间 概念,并非确切的某个时间。林语堂 提出“译者对 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 之责任。”因此,他对“花烛之夕”的翻译是 “our wedding took place”,而Shirley M.Black将它译成“our wedding candles burned,at dusk.”虽然Shirley M.Black将 成语“花烛之夕”的每一个字都译了出 来,但 是译文很可能给目的语读者造成误解:读者看 到“dusk”一词,不免联想到原来中国的婚礼 总是在 晚上举行的。林语堂没有对“花烛之夕” 字字对译但是,他的译文为目的语读者传达了 该成语的确切含义
走近林语堂
❤ 1.基本信息
❤ 2.对译者的要求
❤ 3.翻译标准
❤ 4.翻译实践
❤ 5.翻译作品赏析
1.基本信息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平和县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语堂。早 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 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 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 等身
Chuangtse, Translated by Lin Yutang 《英译庄子》。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中国古文小品选译》(又称《古文小品》) 晋朝陶潜等原著。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 《英译老残游记第

Five years were to pass before our wedding candles burned , at dusk, on the twenty— second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of the rat一1780.(Shirley M.Black)
二集及其他选译》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 from the Master of Chinese Art 《中国画论,译自国画名家》。冥寥子游 明朝屠隆原著。
5.翻译作品赏析
《浮生六记》 中林译与 SHIRLEY 版本对比
例一: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 (沈复) 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Lin Yutang)
诗歌翻译中美的体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晓来风急?


ow tune So dim,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The weather,now warm,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 How can thin wine and bread Serve a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piercing wind of sunset!

2.对译者的要求
在对译者的要求方面,林语堂认为翻译艺术所依赖的有
三条:
第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 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 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 有正确的见解。
3.翻译标准
忠实、通顺和美。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beauty ” 1.忠实标准: 忠实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等: 直译、死译、意译 和胡译。 四义:非字译、须传、非绝对、须通顺 2.通顺标准: 以句义为先, 字义为后。与此同时, 林氏还提出句 译理论, 主张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 句译, 不能以字为主 体的字译。 第一,须以句为本位;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 3.美的标准: 翻译还有美的方面须兼顾。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 工作当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 以对艺术谨慎不苟 之心对它, 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
例二: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沈复) The country was then in the heyday of peace and, moreover was born in a scholar's family„„(Lin Yutang )


Mine was a full—dress family.one of scholars and gentle People„„(Shirley M.Black )
4.翻译实践
英译汉: 《国民革命外记》 原著者待查。 《女子与知识》 罗素夫人原著。 《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 布兰地司原著。 《卖花女》(剧本) 萧伯纳原著。 《励志文集》 马尔腾博士原著。
《新的文评》 史宾冈、克罗斋、王尔德等原著。
汉译英: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by Shen Fu《浮生六 记》,清朝沈复原著。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In my young days, I had tasted only gladness.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To write a song pretending sadness. And now I've tasted sorrow's flavors, bitter and sour, And can't find a word, And can't find a word, But merely say,"What a golden autumn hour !"
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红玉想睡,但是却无法入睡。 莫愁的话像一帖镇定剂,他开始想莫愁每一 句话的意思,好象每一句话都具有深意 Redjade tried to go to sleep, but she could not. The words of Mochow were like a dose of soothing medicine for her, and she began to think of all they meant, and it seemed they suggested a great de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