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参考模板

文献综述-参考模板

文献综述LaFeO3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现状08092410 张三摘要:LaFeO3作为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型材料,对LaFeO3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溶胶-凝胶法、低温熔盐法、共沉淀法、柠檬酸法、固-液界面法、固相反应法和燃烧法等制备LaFeO3的方法,概述了LaFeO3在光催化、汽车尾气处理、燃烧催化和复合固体推进剂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钙钛矿、LaFeO3、光催化1. 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国内常用的有机物废水处理技术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理。

大量研究表明,光催化氧化法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方法简单、氧化能力极强的特点。

最近10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应用中得到了飞快的发展。

光催化降解有毒污染物质已成为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TiO2、WO3、ZnO等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3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1]。

钙钛矿型氧化物是一类容易形成阳、阴离子缺陷的化合物,其丰富的氧缺陷,很容易活化吸附氧分子。

根据光催化原理,当催化剂处于溶液中时,在光的照射下激发出光致电子和光致空穴,使催化剂表面吸附氧、水等转化为高活性的·OH自由基,与表面有机物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物降解[2]。

具有典型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具有LaFeO3此特性。

近年来,由于LaFeO3具有好的晶体结构、磁性、电导性、压电和电光性质,在固体电解液、固体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化学器件、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应用[3]。

它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新的发展方向,但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方面研究较少。

2. LaFeO3的结构钙钛矿型(ABO3)复合氧化物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性和化学性质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A位一般是稀土或碱土元素离子,B位为过渡元素离子,A位和B位皆可被半径相近的其他金属离子部分取代而保持其晶体结构基本不变。

燃烧法合成大比表面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研究

燃烧法合成大比表面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研究

L ”和 c 。但 L S0 i C O 的 X D 图谱峰 强度 降低 、 射 峰 变 宽。样 品粉 体 的 吸 附 a o a r。 o N , R 衍
脱 附等温 线存在 一 明显 的滞后 环 , 明样 品为 多孔材 料 。掺 杂样 品材料 的平均 孔径 、 表 比表 面积 和 平 均孔 容等性 能参 数 比 未掺 杂 的样 品均 有 改善 。 甲烷 催化 燃烧 实验表 明 , 品具 有 良好 的催 化 活性 。 样
样 品 的合 成采 用柠 檬 酸 一 烯 酰胺溶 胶 一凝胶 丙
燃烧 法 。分 别 按 照 L C O 和 L 5 r0N㈣5 o a o 3 a S05 i c 5 O 的化 学计 量 比在 不 断搅 拌下 将 各 金 属离 子 硝 酸

1 1 N 为 平衡 气 , 速 2 0 ~, :0, 2 空 00 0 h
氧 化物 多孔 材料 。
然 C TO ( 时被认 为是 立方 晶体 但后 来 被 证 实 是 a i 初
正 交晶 体 ) 同结 构 的钙钛 矿 型 氧 化物 尤 为 引 人 注 相
目。钙 钛 矿 型 复 合 氧 化 物 具 有 灵 活 的 可 “ 学 剪 化 裁” 的设 计特 点 , 得 此 类材 料 在 物 理 、 学 等 领域 使 化 颇受 青 睐 。但 普 通 钙 钛 矿 型 复 合 氧 化 物 催 化 材 料 比表 面积低 , 响 了其 催化 作用 的效 果 , 影 限制 了该
在 A A 22 S P 0 0型 比 表 面 与 孔 结 构 分 析 仪 上 对 材 料 粉
应用 , 已成 为 当今 国 内外 工 业 催 化研 究 领域 的热 点
课 题 。本文 首 次 以燃 烧 法 合 成 了 钙 钛 矿 型 复 合 氧化物 多孔 材料 , 并进 行 了表征 分 析 。

La2Ti2O7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La2Ti2O7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La2Ti2O7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La2Ti2O7是一种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因此在环境净化、光电催化和光催化水分解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La2Ti2O7的制备主要有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

其中,在固相法中,La2O3和TiO2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退火处理,最终得到La2Ti2O7。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将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物混合,然后进行水热处理和焙烧,制备出La2Ti2O7。

水热法则是通过将La(NO3)3和TiCl4等金属盐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得到La2Ti2O7。

这些方法制备简单,操作灵活,相应地,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La2Ti2O7材料的晶型和形貌也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La2Ti2O7的光催化性能与其结构、晶粒尺寸、表面缺陷等因素密切相关。

La2Ti2O7具有近带隙的光电催化活性,其光谱范围主要在紫外线到可见光区域。

通过改变La2Ti2O7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调控其光催化活性。

例如,引入其他金属元素形成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光催化活性。

一些研究表明,改变La2Ti2O7中的Ti离子含量,有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

此外,表面修饰也是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La2Ti2O7表面修饰稀土元素、贵金属或半导体量子点等材料,可改变其表面电子结构,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除了La2Ti2O7的自身光催化性能外,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La2Ti2O7和二氧化硅、La2Ti2O7和石墨烯等。

这些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位点,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同时,复合材料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光吸收活性位点和电子传输通道,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主要通过一些基于目标反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催化还原CO2等。

钙钛矿

钙钛矿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03)是稀土纳米材料的一大主要分支。

稀土元素作为新材料宝库,在光、磁、电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与此同时,这类物质也兼有纳米尺寸引起的特殊效应,因而成为21世纪的新材料,广泛用作固体电解质、传感器、高温加热材料、固体电阻器、固体燃料电池以及催化剂等。

由于钙钛矿被视作能够取代贵金属的一类高效催化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研究热潮。

本论文重点研究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工艺及利用纳米技术改善材料的催化活性。

具体内容包括:(1) Rattle结构的Ag@LaCoO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利用水热法制备出最佳形貌的Ag@C纳米粒子作为模板,通过超声分散包覆La3+、Co2+,经过500℃煅烧处理得到黑色粉末,经过XRD, SEM, UV-vis, IR等测试手段分析后,确定了物质的组成为Ag@LaCoO3。

并且该产品具备rattle结构,即空心球的中心还包含一个核,该结构同时具有核的特性及外层壳的特性。

用制备出的样品进行光催化测试,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实验发现,该样品对于亚甲基蓝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效率。

同时,对于Ag@C纳米粒子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通过增大AgNO3的浓度,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及氢气保护下退火等手段,利用SEM,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180℃,8小时的高压反应釜中形成的Ag@C形貌最佳,为单分散的Ag@C球体,Ag核位于中心位置,外面包裹着碳层。

而增大Ag+浓度则会使球体出现多核,甚至出现棒状;加表面活性剂球除了使体厚度增加,还有管状物出现。

经过氢气保护下的退火处理后,Ag@C表面除了-OH基团减弱,-CH3基团增强,并无其他明显的变化。

(2) La0.6Sr0.4CoO3的制备及表征利用葡萄糖水热碳化做模板吸附离子的一锅合成法制备La0.6Sr0.4CoO3,探讨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的晶型影响。

实验发现,葡萄糖在水热反应中形成的模板碳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及羰基基团,能有效地吸附上La、Co、Sr等金属离子,通过一定温度的煅烧后可以去除碳组分,只保留金属所形成的复合氧化物La0.6Sr0.4CoO3。

燃烧法合成大比表面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研究

燃烧法合成大比表面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研究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第 36 卷 第 4期 CHEM I C AL ENG INEER ING OF O IL & GAS 281
com pos ite b ipo lar plate for PEM fuel cel, l 2006 , 89~ 92 19 B eil A, et a. l U nsteady perfor m ance of a PEM FC system includ ing au tother m al m eth ane refor m ing, 2006, 1129~ 1134 20 Fan C , et a. l A dvanced com ponen ts for PEM FC stacks , 2006 , 1129 ~ 1134 21 Sh i J J , et a.l A new type of h igh tem perature m emb rane for p roton exchange m e m b rane fuel cells , 2006 , 1019 ~ 1022 22 Chung C C, et a. l I m provem en t of CO to leran ce of proton exch ange m em brane fuel cell by an air- b leed ing techn ique, 2005 , 215~ 222 23 王海雷 . 燃料电池的世界研发 动向 首届国际 燃料电池 会议 论文简介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 2004, 33 ( 6) : 397 ~ 401 24 Bon ta P V S , et a. l M icro fu el cell technologies , advance m en t and ch allenges , 2005 , 673~ 682 25 Ch en R, et a.l Porou s curren t col lectors for passive d irect m ethanol fuel cells , 2006 , 1155~ 1162 26 G uo J S, et a. l A new high ly ef ficien t d irect m ethanol fuel cel, l 2006 , 1099 ~ 1104 27 Ch en L J , et a. l A stack design for portable d irect m ethan ol fuel cell based on th e new ly developed heterogen eous com pos ite b ipolar p late, 2004 , 101~ 106 28 Ch edd ie D F, et a. l C ompu tat ion al m odeling of PE M fu el cells w ith PBI m emb ran es , 2006, 243~ 252 29 R eiss m an T, et a. l Inorgan ic proton exch ange m emb ranes , 2006 , 1135 ~ 1142 30 M cCarthy L, et a. l Teady and pu lsed flow perfor m an ce trend s of h igh er con cen tration DM FC s , 2006 , 1089 ~ 1098 31 G olriz M R, et a.l M ass transport in sid e a flow ing electrolyte d irect m ethanol fu el cel, l 2004, 107~ 112 32 Bove R, et a. l Ther m odynam ic analys is of SO FC system s using d iffer en t fuel p rocessors , 2004, 461~ 466 33 U kai K, et a. l D evelopm en t of p lanar type SO FC stacks operable un der rap id start ing, 2006 , 701~ 710 34 Y uan J L, et a. l M odeling and analys is i of a b io- fuelled ceram ic fuel cel l stack, 2004 , 453~ 460 35 Zhu B , et a.l D evelopm ent of low temp erature solid ox ide fuel cells , 2006, 973~ 976 36 S teinb ergM . A h igh ly eff icient com bined cycle foss il and b iom ass fu el cell pow er generat ion and hydrogen produ ct p lan t w ith zero CO2 e m ission , 2004, 401~ 408 37 Zecev ic S , et a.l D irect carbon fuel cell w ith mo lten hydrox ide elec tro lyte , 2004, 387~ 394 38 H emm es K, et a. l M odel ing of a m ethane fuelled d irect carbon fuel cel l system, 2005, 515~ 522 39 C ooper J F. D irect Convers ion of Coal and C oal- D erived C arbon in Fuel Cells , 2004 , 375~ 386 40 V en cil T R, et a. l A compact m em brane reactor for producing pure hydrogen from anhyd rous amm on ia , 2004, 533~ 538 41 D eshm ukh K, et a.l Polym etric electrod e for sod ium borohydride fuel cel,l 2004, 503~ 506 42 Luo N, et a. lA k W - class N aBH 4 /H 2 O2 fuel cell for a ir independ ent propu lsion , 2006, 333~ 338

高熵钙钛矿氧化物

高熵钙钛矿氧化物

高熵钙钛矿氧化物一、引言高熵钙钛矿氧化物是一种新型的多元合金氧化物材料,其结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熵值,被认为是未来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高熵钙钛矿氧化物的定义、结构特征、合成方法、性能表现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定义高熵钙钛矿氧化物(High-entropy perovskite oxides)是指由五种或以上不同金属离子组成的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

其复杂的组成和结构使得其具有极高的熵值,因此被称为“高熵”材料。

三、结构特征高熵钙钛矿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传统单一组分的钙钛矿型氧化物不同,其晶格参数和空间群常数均比传统单一组分的小。

同时,由于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离子,使得其晶体内部存在着大量缺陷和畸变,这些缺陷和畸变对于其性能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合成方法目前,制备高熵钙钛矿氧化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固相反应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将各种金属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混合反应,形成纳米颗粒,随后通过煅烧或还原等处理方式得到高熵钙钛矿氧化物。

五、性能表现高熵钙钛矿氧化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表现。

首先,其硬度和强度均较高;其次,其电学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此外,其光学性能也十分出色,可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等器件。

六、应用前景由于高熵钙钛矿氧化物具有多元复合材料的特点,并且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催化剂领域中,高熵钙钛矿氧化物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或者催化剂本身使用;在电池领域中,则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器件;在传感器领域中,则可以用于制备气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器件。

七、结论总之,高熵钙钛矿氧化物是一种具有极高熵值的多元合金氧化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相信高熵钙钛矿氧化物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引言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能源转换、电子器件、催化剂和光电探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合成、性质以及应用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类具有ABO3化学式的化合物,其中A位是一价或二价金属离子,B位是三价金属离子。

在钙钛矿型结构中,A位离子和BO6八面体共同构成空间网格,BO6八面体由六个氧离子包围。

典型的钙钛矿型结构是立方晶系,但也存在着许多变种,例如斜方钙钛矿型、三斜钙钛矿型等。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表征。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确定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晶胞参数、晶格畸变和晶体缺陷等信息,进而了解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固相反应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1.溶胶-凝胶法:该方法通过溶胶的形态转变为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所需的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法具有反应温度低、精密控制结构和组成的优点。

2.水热法:该方法利用水的高温高压性质,在水溶液中进行合成反应。

水热法通常可以制备具有较高结晶度和较细颗粒尺寸的复合氧化物。

3.固相反应法:该方法是通过固相反应使原料中的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所需的复合氧化物。

固相反应法适用于高温合成,但反应条件较为严格。

4.物理气相沉积法:该方法通过在基底上沉积物理蒸发或溅射的薄膜,形成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物理气相沉积法适用于制备薄膜和异质结构。

三、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性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1.光学性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例如光吸收、发光和非线性光学特性。

这些性质使其在光电器件、光催化和光学传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固体催化材料之高热稳定性材料:钙钛矿、尖晶石、水滑石、六铝酸盐、堇青石 2016

固体催化材料之高热稳定性材料:钙钛矿、尖晶石、水滑石、六铝酸盐、堇青石 2016
3. 钙钛矿结构中的离子半径匹配应满足下面关系式:
RA RO 2(RB RO ) t
式中RA、RB、RO分别代表A、B、O的离子半径,t 称为容差因子(Tolerance Factor)。t =1时为理想的结构,此时A、B、O离子相互接触。理想结构只有 在t接近1或高温情况下出现。
1928年,鲍林根据当时已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和晶格能公式所反 映的关系,提出了判断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规则──鲍林规则。 鲍林规则共包括五条规则。
功能与智能材料:结构演化与结构分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王中林 出版日期:2002-06-01
/plugin.php?identifier=download&module=download&acti=softview&softid=5251
现任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荣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海 外主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首 届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科院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 他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 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 第三规则 在配位结构中,公用多面体的棱,特别是公用多面体的面 将会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对于高电价和低配位数的正离子,这一效应特别显 著。
• 第四规则 在含有一种以上正离子的晶体中,电价大、配位数低的那 些正离子倾向于不公用多面体的点、棱、面等几何元素。
• 第五规则 晶体中实质不同的组成者的种数一般趋于最小限度。
钙钛矿层堆垛面
3) 如果以A阳离子为中心观察,A阳离子组成一个六方密堆层,
在此密堆层的基本单元正三角形内,有一个氧负离子密堆单元小 正三角形,这是一个负电荷集中区,为了使3个氧负离子稳定地组 合在一起,B阳离子必须也只有位于此中心。以A阳离子为结点堆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的研究综述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的研究综述
氧 化 物 , 而 形 成 阴 离 子 缺 陷 或 不 同 价 态 的 B 位 离 从 子 , 种 特 殊 结 构 的 功 能 材 料 已 发 现 具 有 气 敏 、 磁 这 巨
间 。 单 的 讲 , 胶 一 凝 胶 法 就 是 用 含 高 化 学 活 性 组 简 溶 分 的 化 合 物 作 前 驱 体 , 液 相 下 将 这 些 原 料 均 匀 混 在 合 , 进 行 水 解 、 合 化 学 反 应 , 溶 液 中 形 成 稳 定 并 缩 在 的 透 明 溶 胶 体 系 , 胶 经 陈 化 胶 粒 间 缓 慢 聚 合 , 成 溶 形 三 维 空 间 网 络 结 构 的 凝 胶 , 胶 网 络 问 充 满 了 失 去 凝 流 动 性 的 溶 剂 , 成 凝 胶 。 凝 胶 经 过 干 燥 、 结 固 化 形 烧

( 考 文献 ] 参 E i 邢 其 毅 , 瑞 秋 , 政 : 础 有 机 化 学 . M ] 北 l 徐 周 基 E . 京 :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9 3: 7 . 高 18 2 4
E l 钱 旭 红 , 建 宝 , 家 俊 , 玉 芳 : 机 化 学 e 高 焦 徐 有 [ ] M .北 京 :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 9 9 2 8~ 化 19:2
234.
Th e The e i u n O r e t ng Ef e t S m m e r f M o s bs iu e nz n or tc St dy o i n i f c y ty o no u t t t d Be e e
维普资讯
1 8
内 蒙古 石 油 4 r L_ -
20 第 6 0 8年 期
钙 钛 矿 型 复 合 氧 化 物 制 备 方 法 的 研 究 综 述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因此在光电子、能源存储和转换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特点是其晶体结构呈现出钙钛矿结构。

钙钛矿结构是一种具有ABX3式结构的晶体结构,其中A位是钙离子或其他大离子,B位是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X位是氧离子。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因此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晶体生长性能。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固相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金属盐溶解在溶液中,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凝胶化反应,得到固体凝胶,最后通过热处理,得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水热法则是将金属盐和适量的反应物溶解在水溶液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固相法则是将金属氧化物和适量的反应物混合均匀,并在高温下煅烧,得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光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光吸收和光发射性能,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光电转换器件中。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的特点。

此外,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还可以用于制备光电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通信等光电子器件,推动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电导率和离子扩散性能,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能源存储器件中。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能够提高电池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实现高容量、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电池。

此外,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还可以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器件,推动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的发展。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钙钛矿结构及相关功能材料

钙钛矿结构及相关功能材料
PART ONE
钙钛矿结构中基本的 (AO3)4- (111) 面的密堆层
2)结构特点:
氧八面体共顶点连接,组成三维网络,根据Pauling的配位多面体连接规则,此种结构比共棱、共面连接稳定。 共顶连接使氧八面体网络之间的空隙比共棱、共面连接时要大,允许较大尺寸离子填入,即使产生大量晶体缺陷,或者各组成离子的尺寸与几何学要求有较大出入时,仍然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并有利于氧及缺陷的扩散迁移。
磁性金属多层膜GMR效应
图 Co/Cu多层膜的磁电阻与Cu层厚度tCu的关系曲线
Co/Cu多层膜的磁电阻与Cu层厚度tCu为0.9、1.9、3.0nm处,分别有一明显的峰值,对应反铁磁耦合,谷对应铁磁耦合。随着非磁层厚度的变化,多层膜中磁层的层间耦合在反铁磁与铁磁间振荡,磁电阻值也在极大与极小间振荡。
对于自发极化而言,从宏观统计来看,晶体中存在着各个方向的自发极化和电畴,它们相互抵消,宏观上对外不呈现极性。
外电场作用时,沿电场方向极化畴长大,逆电场方向的畴消失,其它方向分布的电畴转到电场方向,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的增加而增加,一直到整个结晶体成为一个单一的极化畴为止。如再继续增加电场只有电子与离子的极化效应,和一般电介质一样。
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介质发生极化,形成晶体表面电荷的效应称为压电效应。
01
反之,当外加电场于晶体,晶体发生形变的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也称电致伸缩效应。这样的性质称为晶体的压电性。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称为压电体。
02
热释电效应: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在温度发生变化,其极化状态的发生改变,使电介质对外显电性。
在La2/3Ca1/3MnO3中,低价态Ca的掺入,使得Mn采取+3和+4的混合价态,从而满足钙钛矿结构的电价要求。在Ca2CaUO6中,有1/3的Ca与U交替占据钙钛矿型晶格的B位。在Ba2Bi2O6中,有一半Bi原子为+3价,另一半为+5价。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在气敏方面的研究进展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在气敏方面的研究进展
Ke r s: e o s ie; a e sn tra ;mats n o y wo d p r v kt g s s n i g mae il s r e s r
0 引 言
随着人 们 环 保 意 识 的增 强 , 制 环 境 中有 毒 、 控 有 害等 污染 气 体 的要 求 促 进 了气 体 传 感 器 和气 敏
动数 字式 智能传 感器将是 该领 域今后 的研 究方 向.
关键词 : 钙钛 矿 ; 气敏 材料 ; 能传感 器 智
中 图分 类号 :P 1 . T 22 2 文献标 志码 : A
The p o r s fpe o s ie c m po ie o i n g s s n i r g e so r v k t o st x de i a - e sng
V0 . 5 No 2 12 . Ap .2 0 r 01
21 00年 4月
文章 编 号 :0 4—17 (0 0 0 0 3 0 10 4 8 2 1 ) 2— 0 8— 4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在气敏方面的研 究进展
赵 玛 , 吴 占雷 , 韩 周祥 , 魏剑 英 , 张茹
( 州轻 工业 学院 河南省表 介面科 学 重点实 验 室, 南 郑州 4 00 ) 郑 河 502
摘要 : 综述 了近年来国内外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气敏材料在粉体、 薄膜方面的制备方法, 并对其气敏
机理进 行分 析 , 为在制 备过 程 中 p 值 、 火温 度等 因素是 影 响 材料 性 质 的主 要 因素 , B 型 气 认 H 退 AO 敏 材料 A位 、 及 贵金 属掺 杂 可改善其 材料 的 某些特 性 . 出 , 制 能够 同时监 测 多种 气体 的全 自 B位 指 研

CaZrO3汇报

CaZrO3汇报

CaZrO3 的熔点 2250-2550 ℃,锆酸钙基固体电解质 优点是电子导电性小,并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和高 温化学稳定性,但相比于 ZrO2基固体电解质材料, 电导率略微偏低。
非化学计量比的锆酸钙
CaZrO3分为化学计量比的 CaZrO3 和非化学计量比 的Ca1-xZrO3-& ,非化学计量比锆酸钙具有更高的氧 离子电导率, 按其成分又有ZrO2过剩和CaO 过剩两 种, 即ZrO2或CaO含量高于化学计量比组成并固溶于 Ca1-xZrO3-&基体中, 其实质等同于ZrO2或CaO 掺杂 的锆酸钙材料。CaO过剩的 Ca1-xZrO3-& ,因其中的 Ca2+ 取代 Zr4+ 引入更多的氧空位而具有比 ZrO2 过剩 的Ca1-xZrO3-& 更好的氧离子传导性能。
固体电解质CaZrO3 的改性研究
汇报人
廖飞
指导教师 郭兴敏教授
目录
研究背景 CaZrO3 的基本性质
文献综述
研究设想
研究背景
锆酸钙是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复合氧化物,是一 种耐火材料,也是一种优质的氧离子导体。具有很 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化学稳定性,在室温至 1600 ℃ 其膨胀率明显低于部分稳定的ZrO2、ThO2等传统固 体电解质材料。其中非化学计量比 Ca1-xZrO3-& 的稳 定性更高 , 能适应较为严苛的工作条件 ,可用于固体 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金属液定氧以及热力学 数据测定等领域的研究。锆酸钙熔点较高不利于热 压成型,故通过固溶体降低电解质熔点又不影响其 电导率成为目前研究的关键。
CaZrO3的基本性质
理想的 CaZrO3 空间结构图
Ca
Zr
O

钙钛矿

钙钛矿
呈立方体晶形。在立方体晶体常具平行晶棱的条纹, 系高温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产生聚片双晶的结果。
在理想的ABO3型钙钦矿复合氧化物结构中,离子半径 大的A和O形成面心立方的密堆积点阵,而离子半径小 的过渡金属离子B则位于由氧围成的八面体间隙中A、 B离子半径同时要符钙钦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
导电性
钙钦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导电性随金属原 子B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导电性的不 同主要是由于过渡金属离子的电离能不 同。
钙钛矿的应用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尤其经 掺杂后形成的晶体缺陷结构和性能,被应用或可 被应用在固体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传感器、 高温加热材料、固体电阻器及替代贵金属的氧 化还原催化剂等诸多领域,成为化学、物理和材 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钙钛矿一般为立方体或八面体形状,具 有光泽,浅色到棕色。
钙钛矿的物理性质
硬度: 5.5-6 比重: 3.97-4.04 颜色: 褐至灰黑色 条痕: 白至灰黄色 光泽: 金刚光泽 折射率: N=2.34-2.38 富集时可以作为钛、稀土金属(尤其是铈族稀
土)及铌的来源。
钙钛矿的性质
稳定性 催化活性 导电性
催化活性
A位和B位皆可被半径相近的其他金属离 子部分取代而保持其晶体结构基本不变, 因此在理论上它是研究催化剂表面及 催 化性能的理想样品。
稳定性
A离子和12个氧离子配位,氧离子又同属 于8个共顶角的BO6八面体,钙钦矿结构 的高稳定性主要来自8个刚性BO6。钙钦 矿结构是在650℃至800℃左右的高温下 由简单氧化物经固相反应生成的,所以 一般的高温不致影响到钙钦矿结构的改 变。
标准钙钛矿中A或B位被其它金属离子取代 或部分取代后可合成各种复合氧化物,形成阴离 子缺陷或不同价态的B位离子,是一类性能优异、 用途广泛的新型功能材料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钙钛矿晶体结构

复合结构ABO3是基于氧的八面体连 接的典型的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 一般说来,A位是镧系稀土元素或碱 土金属元素,B位是过渡金属元素。 理想的钙钛矿型结构属于立方晶系, 分子式为ABO3(rA>rB)。在此结 构中,B阳离子周围有6个氧负离子配 位,形成BO6多面体,A位阳离子周 围有12个氧负离子,形成AO12多面体, 这些氧离子同时又属于8个BO6八面 体共享。典型的晶胞如图1-2 a或b所 示。A位于立方体的8个角点上a或立 方体的体心b;而B则位于体心a或立 方体的8个角点上;O位于6个面心a 或12个棱边的中点b,6个O离子包 围B化物一般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一些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因其容易脱附氧和高温 下的稳定性好而被认为是较有希望的NOx分解的催化材料。 1979年Shin等研究报道了NOx在缺氧钙钛矿型氧化物 SrFeO3-x上的吸附作用及NOx分解活性。同年,Shin等还 报道了结构与钙钛矿相关的棕针镍矿型化合物Ca2Fe2O5和 Sr2Fe2O5的NOx分解活性。此后关于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催化NOx直接分解的报道络绎不绝。 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较低的价格和灵活多变的组成, 其催化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的优点是高温下结构稳定,容易脱 附氧,从而形成有氧空位、表面带负电的活性位。不足之 处是催化剂必须经过高温焙烧,使得比表面积较小,这在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催化剂性能。
学中常用O八面体晶胞模型如图c和 d所示,由这种晶胞模型组成整个 晶体如图d。
理想的钙钛矿晶体是绝缘体,所
有的格点均被占据并被强烈的离子 键牢固地束缚,因此它们十分坚硬 且熔点高。但对理想晶体结构的偏 离产生的各种变体往往具有很多新 的性能。如A、B位金属离子均可以 部分被异种金属离子所取代;其晶 格氧含量可在化学计量数附近改变; 热稳定性较高;具有铁电、压电、 磁性以及导电性等特殊的物理性能, 因而被广泛用作结构、电子、磁性 以及催化材料。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由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组成,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

本文将从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结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是由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组成的。

钙钛矿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立方晶系结构,具有ABO3的化学式,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离子,O代表氧离子。

在钙钛矿结构中,A离子通常是较大的阳离子,B离子通常是较小的阳离子,O离子则是阴离子。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中的其他氧化物可以替代A或B位置的离子,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构。

二、性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

其中,物理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量等;化学性能包括化学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等;电学性能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铁电性等。

这些性能使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电子器件、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1. 电子器件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容器、压电器件、磁电器件等。

其中,铁电性是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电子器件中应用的重要特性之一。

铁电性使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可以用于制造铁电存储器、铁电传感器等器件。

2. 催化剂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催化剂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等方面。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孔隙度,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中的其他氧化物可以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3. 传感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等。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可以用于制造传感器。

此外,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中的其他氧化物可以增强传感器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四、总结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由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组成,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尤其经掺杂后形成的晶体缺陷结构和性能,被应用或可被应用在固体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传感器、高温加热材料、固体电阻器及替代贵金属的氧化还原催化剂等诸多领域,成为化学、物理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1~4]。

1钙钛矿结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因具有天然钙钛矿(CaTiO3)结构而命名,与之相似的结构有正交、菱方、四方、单斜和三斜构型。

标准钙钛矿结构中,A2+和O2_离子共同构成近似立方密堆积,A离子有12个氧配位,氧离子同时有属于8个BO6八面体共享角,每个氧离子有6个阳离子(4A~2B)连接,B2+离子有6个氧配位,占据着由氧离子形成的全部氧八面体空隙。

钙钛矿结构的对称性较同种原子构成的最紧密堆积的对称性低,A、B离子大小匹配。

各离子半径间满足下列关系:其中RA、RB、RO分别为A离子、B离子和O2-离子的半径,但也存在不遵循该式的结构,可由Goldschmidt容忍因子t来度量:理想结构只在t接近1或高温情况下出现,多数结构是它的不同畸变形式,这些畸变结构在高温时转变为立方结构,当t在0.77~1.1,以钙钛矿存在;t<0.77,以铁钛矿存在;t>1.1时以方解石或文石型存在。

2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的研究进展标准钙钛矿中A或B位被其它金属离子取代或部分取代后可合成各种复合氧化物,形成阴离子缺陷或不同价态的B位离子,是一类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新型功能材料。

2.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材料钙钛矿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有以下优点:(1)全固态结构,不存在液态电解质所带来的腐蚀和电解液流失等问题;(2)无须使用贵金属电极,电池成本大大降低;(3)燃料适用范围广;(4)燃料可以在电池内部重整。

通过电极材料中的掺杂来提高活性,优化碱锰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参见表1)。

用含锰的钙钛矿氧化物作为碱性溶液中的阴极材料,获得了好的结果。

因为元素锰的d电子结构在锰的三价和四价两种氧化物之间快速传递,表现出很高的电子导电性及良好的电极可充性[5]。

通过掺杂Pb、Co、Ba、Ca、Sr等元素的复合钙钛矿结构,获得掺杂后的改性电极材料,Pb的掺入会对Mn—O的成键状态和MnO2晶格内的结晶水产生影响,使Mn2p3.2能级产生化学位移,结合能增大,Mn—O离子性增加,共价性减小。

经过对改性电极的充放电机理实验,纳米掺杂后电池的放电容量提高40%以上[6]。

La1-xSrxFe1-yCoyO3作为一种混合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子导电性能和离子导电性能,与La0.9Sr0.1Ca0.8Mg0.2O3、Ce0. 9Gd0.1O1.95等新一代中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La1-XSrxFe1-yCoyO3体系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中温SOFC阴极材料[7]。

Mather等[8]用硝酸盐与尿素熔融燃烧法制备了金属阳极陶瓷材料NiSrCe0.9Yb0.1O3-δ,实验结果表明Co的加入可降低烧结温度,可获得高的阳极孔隙率有利于阳极和电解质的吸附,经分析阳极上的亚微孔结构微粒由镍和钙钛矿粒子组成。

然而,现有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离子电导率低,高温下呈现电子或氧离子导电性。

在燃料电池应用研究中,高温下器件可稳定运行,但器件的效率或功率较低。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电解质时,须在大于700℃的高温下使用。

因此,离子导电性高、温度使用范围宽的固体电解质及电极材料研究是今后的主要目标。

现有的基质材料MnCeO3因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问题,实现实用化仍存在一定难度;基质材料MnZrO3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材料离子电导率低,其燃料电池的功率很难满足要求。

2.2钙钛矿锰氧化物磁制冷材料磁制冷是利用固体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来达到制冷的目的。

磁卡效应(MagnetocaloricEffect,MCE)是指当分别对磁性材料等温磁化和绝热退磁时该材料相应地放热和吸热的一种现象。

对于钙钛矿氧化物磁制冷材料,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或超导量子干涉仪测量其等温磁化M_H曲线或等磁场下的M_T曲线,计算样品在Tc温度下的磁熵变(即最大磁熵变),以此判断该材料作为磁制冷工质的可行性[13]。

如果A位被离子半径更小的离子或B位被离子半径更大的离子取代,那么取代的结果使容差因子减小,晶格收缩,铁磁耦合变小,从而使磁熵变减小。

Szewczyk等[14]、陈伟等[15]以LaMnO3为基质材料用Ca、K、Sr、Ti为掺杂离子详尽研究了不同磁场下掺杂后LaMnO3的最大磁熵变,然而实验结果不甚理想。

目前实验室合成磁制冷材料的居里温度或高于室温,或低于室温,均不适合作为室温磁制冷材料。

因此,改进稀土钙钛矿材料的合成工艺及优化掺杂等参数,将现有的稀土锰钙钛矿复合,研究NbFeB等永磁体产生的中低磁场在室温附近获得最大磁熵变,以期获得在室温附近中低磁场最大磁熵变的磁制冷材料。

该系列材料在室温磁冰箱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制冷领域的技术革命。

2.3多功能导电陶瓷材料以钙钛矿氧化物制备的导电陶瓷具有化学性能稳定、抗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高温PTC效应(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即在某些陶瓷材料中加入微量的稀土元素,其室温电阻率会大幅度下降而成为半导体陶瓷,当温度上升到它的居里温度Tc时其电阻率急剧上升,BaPbO3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导电陶瓷,优异的导电性可做成薄膜和复合材料;其高温PTC效应可做成各种大功率、高温发热体和电流控制元件及高温传感器等,用作Cr2O3基的陶瓷湿度传感器电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Chang[16]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BaPbO3的反应机理,试图降低温度来制备BaPbO3化合物,但效果不理想。

Yamanaka[17]首次使用共沉淀法制得了该化合物同时降低了合成温度,获得了分布均匀的粉末。

Wang[18]利用该法在700℃下制得了BaPbO3化合物薄膜。

BaPbO3是电子导电的多功能导电陶瓷,Kundaliya等[19]利用穆斯鲍尔谱中子衍射研究多晶态钙钛矿化合物的磁电阻现象,结果表明,与未掺杂Fe样品相比,La0.67Ca0.33Mn0.9Fe0.1O3具有巨磁电阻效应,在40kOe的应用磁场和50~80K下该化合物的巨磁率为98%。

Xu等[13]实验合成了La0.67Ca0.33MnO3、La0.67Sr0.33MnO3、La0.67Ba0.33MnO3锰类钙钛矿的巨磁材料,从磁化数据获知在居里温度附近产生巨大的熵变,而且这些样品特殊焓变均发生在它们的相变温度附近。

Hu等[20]对(La1-xCax)[(Fe0.5Nb0.5)1-yZry]O3(x=0.4,0.6;y=0.05,0.1)在微波频率下进行了微波介电性研究,Zr4+被Fe3+或Nb5+在B位取代后,对介电常数ε影响不大,但共振频率的温度系数tf近似为零(x=0.55,y=0.1),实验条件下获得介电常数ε为85.3。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化合物合成重复性差、铅易氧化挥发,难保持材料的化学计量平衡等因素,因此,必须研究新制备工艺、优化离子掺杂和烧结温度等条件,从而合成性能稳定、导电性好的功能陶瓷材料。

2.4氧分离膜与气敏材料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因其电子和氧离子导电性对氧有良好的吸附和脱附性能。

高温下,当膜两侧存在氧浓度梯度时,无需外接电路就可以选择氧。

固体电解质作为透氧膜材料时,使用具有催化活性的电极(如Pt或混合导电体)以促使氧的吸附和脱附,该反应只有在气相—电极—电解质三相界面上才能进行,而对于La1-xSrxFe1-yCoyO3材料,反应能在整个界面上进行。

高温下这类材料是电子或电子空穴和氧离子的混合导体,低价金属离子Sr2+的掺杂导致空穴和氧空位的出现,其协同作用可实现对氧气的选择透过性,且随着Sr和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是通过氧空穴机理来传导氧,制备的膜对O2有100%的选择性,可以用于氧气的分离、纯化和各种涉氧反应。

因此,具有混合导电性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1-xSrxFe1-yCoyO3可望成为一种全新的氧分离膜介质材料[21]。

葛秀涛等[22]采用溶胶凝胶法在800℃下热处理2h制得钙钛矿氧化物YFeO3微粉,呈p型导电行为,用在350℃下焙烧2h和800℃焙烧3h所得超细微粉制作的元件对C2H5OH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257℃下对 4.5×10-5mol.dm3C2H5OH的灵敏度是相同浓度干扰气体汽油的7倍以上,它有望成为一类新型酒敏传感器。

钛酸锶(SrTiO3)是钙钛矿氧化物绝缘体,被广泛用于生长高温超导薄膜的衬底,作为高电容率材料在超晶格和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崔大复等[23]研究了掺杂Sb的SrTiO3透明导电薄膜,用紫外脉冲激光淀积法在SrTiO3衬底上制备了钙钛矿型氧化物SrTi1-xSbxO3(x=0.05,0.10,0.15,0.20)薄膜,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薄膜的透过率大于90%,当Sb掺杂x=0.05时,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侯峰等[24]进行了LaNiO3纳米陶瓷薄膜的制备,并制成了氧敏传感器,实验测试了LaNiO3的响应速率,发现掺杂Ce后从还原气氛到氧化气氛和从氧化气氛到还原气氛的响应时间缩短为2s。

Toan等[25]用反铁磁钙钛矿氧化物LaFeO3膜在270℃和420℃温度和不同CO、CH4和NO2浓度下进行了气敏性研究,用两种感应膜测试了不同的混合物CO和CH4,用Au和Pt作电极测量了纳米膜LaFeO3的响应时间,实验证实对CO和CH4可测到的10×10-6数量级,而对NO和NO2可达1×10-6以下的精确度,有望成为煤矿上可燃气体的气敏传感器。

膜La0.7Sr0.3Ga0.6Fe0.4O3-δ的透氧率远低于商业气体分离膜,但涂上La0.6Sr0.4CoO3-δ后,透氧量明显增加,是不涂样品的2~6倍,涂层的多孔性对透氧量影响很大[26]。

钙钛矿氧化物透氧膜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下述条件:(1)透氧量是决定透氧膜具有应用价值与否的关键,透氧量大于 1.0mL.cm2才有应用价值;(2)透氧膜材料应具有较强的抗气体侵蚀能力,实际环境中保持结构和化学稳定性;(3)透氧膜应具有高的机械强度。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实际应用中透氧量降低和膜组件破裂致使反应器报废损坏。

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开发合成新气敏材料以提高气敏性、选择性和传感器的稳定性,设计先进的合成工艺以降低其成本,同时确保其可靠性、安全性和再现性。

2.5氧化还原催化剂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由于表面纳米粒子的氧化还原协同作用及晶格缺陷,致使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宏观颗粒相比差异很大,它们对废气净化过程中CO、碳氢化合物的完全氧化和SO2、NOx的还原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掺杂稀土后催化剂具有高抗毒性能和热稳定性,可望替代贵金属催化剂而成为高温稳定型氧化还原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