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合集下载

歙砚制作技艺:一块石头的奇妙之旅

歙砚制作技艺:一块石头的奇妙之旅

歙砚制作技艺:一块石头的奇妙之旅歙砚制作技艺来自非遗美学大家好,我是老鞠。

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歙州(今安徽歙县)而得名。

江西婺源古代属歙州府,婺源的龙尾山溪涧中的石料是制作歙砚的良材,因此歙砚又称为龙尾砚。

歙砚的制作始于唐代,史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归之,刋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

”此后,歙砚名闻天下。

歙砚的石材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制成的砚台具有磨之如锋、宜于发墨、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

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诗中将歙砚与和氏璧相媲美,认为它也是价值连城的。

欢迎关注非遗说,明天见。

歙●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附视频】『歙砚简介』在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至唐代名声日盛。

开元以后,龙尾砚石被发现,歙砚更为世所珍重。

歙砚制作技艺是以雕刻为中心,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到了元代以后,歙石开采就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工艺特点』歙砚的制作以雕刻艺术为中心,砚雕分徽、粤、苏三大流派,而歙砚所属的徽派素以精细见长。

歙砚的雕琢,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一般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但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深刀雕刻。

宋代米芾之砚史里说:'歙石以罗纹无星者为上'。

而清代唐秉钧之古砚考却说'以金星为贵'。

上等的砚石应有下列的特质:观砚:温润细腻,纹理清晰,完美无损,星晕明显。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吴国水徽文化是上溯千年来徽州先人们劳动实践和智慧的凝聚、演化、结晶和沉淀,是产生于徽州本土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风习俗等。

特别是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精美的“三雕”艺术、古村落建筑艺术及蕴含深奥哲理的古楹联、古题额、古书院、古牌楼、古祠堂等,不知揉进了多少徽文化的和弦,歙砚雕刻也不自觉地投怀关抱,受到了浓郁徽文化的陶冶、濡染、启迪和升华。

歙砚雕刻可以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徽文化的蕴育。

砚雕师的心境和所追求的意境,确立的主题和形式,创作的意蕴和气韵,以及所表达的典型和格调,构成了我国工艺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载誉于世的四大名砚之一。

首先歙砚艺术受到徽文化漫长时期的浸染,使创作者产生一种心境,也就是在传统文化积淀中培养砚雕师的情怀。

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早就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徽文化也是将艺术看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经过程。

纵观古住今来对徽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以德行为依据,打牢了人生的根;以仁为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求得平安。

这种心境可以说是有志砚雕艺术者所必备的。

在从事歙砚雕刻的实践中,有心者会逐步悟到这种“志于道、据于德”的精神、思想和情操,对于找准人生座标的重要性:“依于仁、游于艺”的生活和处世准绳,为砚雕艺术带来的说不尽的好处。

说实在的,学习歙砚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心性的事业。

人生的心境确实需要长期的修炼和感悟。

可以说,砚雕艺术也是一种寂寞之道。

如同吃斋念佛,心诚则灵。

耐不得寂寞,沉不住气,又怎么能得“道”。

当然,道无艺不显,艺无道则不明。

没有精神内涵,作品既使形象逼真也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关注精神内涵,谓之道,故艺术通过表达来寄托作者的精神和情感;艺术因情而发,要为“情”而琢,而非为琢而琢。

从艺要养心,“心贵静虚”才能修性,从而为攀登“虚”、“无”的至高境界打好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兴盛的根源,而徽文化则是其精髓之一。

续说歙砚——石品、坑口与形制!

续说歙砚——石品、坑口与形制!

续说歙砚——石品、坑口与形制!
砚的形制以规矩方正为佳。

除非石材极为珍稀,裁切可惜,才因物赋形。

一些旅游砚材料很差,还大事雕琢,实则价格中全是工钱。

比如下面这方砚,原石极大,成砚后裁掉近一半的料子。

砚以简约素朴为美,雕工太过繁复,纯属喧宾夺主。

简约的线条
最是考验制作者的功力,瓷器、紫砂、砚台都是如此。

砚的传统样式很多,结合图片略作说明。

歙砚有多个坑口,除了眉纹坑、罗纹坑、水舷坑、金星坑四大名坑以外,还有水蕨坑、济源坑、叶九坑、碧里坑、外庄坑、溪头坑等等。

不同的砚有不同的特征,歙砚也有区别其他砚石的色彩、纹理。

实际上,纹理不能完全作为歙砚优劣的依据——砚石好坏关键在于质地,其次才是纹理。

同时,歙砚的纹理,属于多种坑口共有的特征,比如眉纹,并非只有眉纹坑才有,水蕨坑、叶九坑也有;再如罗纹,并非只有罗纹坑才有,水舷坑、水蕨坑也有。

一些好砚的石品特征,常因其可赏、因其稀有而被人所重,提高身价。

除上一篇罗列眉纹外,歙砚另有典型石品为罗纹、金星、金晕等。

罗纹。

意思是纹理如丝罗一般,素雅洁净。

1、细罗纹。

纹理细密,纹理之间软硬度相当,石质纯净,是研墨的好石材。

宋代米芾极为推崇细罗纹。

石出水舷坑,芭蕉:
罗纹坑:
2、暗细罗纹。

罗纹若隐若显,石质紧密均匀。

水舷坑,淌池砚。

砚池处有较为明显的水波,其他部位为暗细罗纹。

浅析歙砚的雕刻工艺

浅析歙砚的雕刻工艺

44艺术论丛浅析歙砚的雕刻工艺蒋文强藏砚阁砚雕工作室砚,是一种用来磨墨的工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中国的文明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砚与纸、笔、墨一起被称作为“文房四宝”。

石质的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徽的歙砚最为著名。

歙砚原料产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

坑分布在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县、休宁、黟、祁门、婺源等县境内。

唐五代时,歙州管辖歙县、休宁、黟、婺源等地。

统称歙石,歙砚因此而得名。

一、歙砚的历史兴衰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它是用婺源龙尾山下溪涧中的歙石(又称龙尾石)雕琢而成,因婺源旧属于安徽歙州,故名歙砚。

关于歙砚的由来有以下两种说法:其一: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记载,歙砚始于唐代。

又有五代陶《清异录》记载,唐开元二年,唐玄宗赐给宰相张文蔚、杨沙等人的“龙鳞月砚”,就是歙州产的一种较为名贵的金星砚。

其二:歙砚始于汉代。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日趋发达,这为歙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1995年河北沧县四庄村东汉墓出土的双盘龙盖三足石砚、甘肃天水隗嚣官遗址出土的汉代盘螭盖三足石砚、天津艺术馆藏的一方汉代三足熊头砚,还有安徽太和县汉代空心砖墓出土的有盖石质圆砚等,这些出土的歙砚文物,足以证实歙砚始于汉代。

笔者认为《清异录》所记属实,既然能歙砚能作为唐玄宗赐给臣民之物,在这之前歙砚肯定也会经历过一个被发现传播乃至最后作为御赐之物的过程,所以说歙砚的传世至少比1300多余年更为久远,其源头追溯到汉代也并无道理。

二、歙砚的制作工艺歙砚的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料、制坯、设计、雕刻、配盒等。

每一方砚台的制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一方歙砚的制成离不开制砚工人和雕刻家的辛勤劳动。

1、选料。

歙砚的选料要求十分严格,所选石材要有一定的块度、粒度,硬度也要适中,采下来的石料不等于都能制砚,还要经过挑选。

选料工人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取料,然后剥板,将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用水砂细磨成砚坯。

浅谈歙砚籽料的艺术创作

浅谈歙砚籽料的艺术创作

39艺术论丛浅谈歙砚籽料的艺术创作欧阳英子摘要:歙砚,又叫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古歙州所辖婺源龙尾山而得名,由于其质地不轻不燥,温润如玉,研磨涩不留笔,滑不拒墨,深得历代帝王重视和文人骚客的喜爱,其制作在唐宋时期达到艺术顶峰。

关键词:歙砚;籽料;创作理念歙砚石料开采的地方叫龙尾山,亦称砚山(今属江西婺源所辖),山脚下的溪流叫芙蓉溪,徽州府西去百余里,由此可见砚山在古代所处位置十分偏僻,古代开采全靠人工,非常艰辛,砚石尤为珍贵。

历朝以来的多次开采,特别是建国后七八十年代的大规模挖掘,造成资源枯竭的现象日益严重,到现今,那些古矿坑已经被掩埋,更谈不上开发和挖掘。

这一弥足珍贵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令人扼腕叹息。

让人惊喜的是,在2000年左右,人们在矿坑的下面的芙蓉溪里发现了一些可以制砚的原料,这就是我要说的籽料,芙蓉溪里的籽料资源是有限的,近些年在河道以及附近的农田也为了开采籽料而被挖空,然而籽料的价格却依然一涨再涨。

面对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的资源,我们如何利用好它,使之尽量能够被合理的利用,笔者通过十几年的雕刻实践,略有心得,总结了一下,与大家共享,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古人在开坑和制作时期因各种原因,有些砚石进入了矿坑下的溪水中,这些砚石落入河流后被河水长期的浸润冲刷,又在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搬运等最终形成一枚枚晶莹剔透,颜色丰富,光滑少菱的卵石。

对于坑料来说,籽石有其独特之处,经过河水千百年的冲刷和浸泡,令其形成了外在的包浆,催化内在的品质优化。

从外表上看,卵石的造型更饱满圆润;在长期的卵化过程中,有水对砚石的长期浸泡也有砚石本身的所含矿物质的自身浸润,慢慢的在砚石表面自然染色,沁色及结晶着,进而形成五彩斑斓具有珍珠般光泽的石皮,磨开石皮后可见砚石部份或全部呈半透明状,并有较好的折光,质如美玉,神现通灵。

因此好的籽石无论外观和品质都比同期开采的砚石更优秀,更细润更易发墨,好的籽石具备了所有优质砚石的美好品质,另其色彩丰富的表皮,为雕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间,提升了欣赏,把玩和收藏的价值。

笔墨纸砚的制作过程,极富匠心!——砚的制作

笔墨纸砚的制作过程,极富匠心!——砚的制作

笔墨纸砚的制作过程,极富匠心!——砚的制作文房四宝『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是为我国四大名砚。

砚不仅是我们进行书写研磨的工具,到了当代更具收藏、装饰、审美的新趣味。

以歙砚的制作为例,一般取料于江西婺源一带的溪涧中。

一、围料:就是选取适合制砚的石料,避开瑕疵与不可制砚的部分,开采出来的砚石的表面十分粗糙,经验丰富的石工有“一眼穿石”的功力,从石材表面就能分辨石质优劣,并能知道石料里面大概有些什么石品花纹,再决定取舍,例如:砚石侧面有翡翠点,或翡翠带,那么凿下去很可能会有石眼,两侧若呈微白色,周边又有胭脂晕包围着,那么里面可能有鱼脑冻或蕉叶白,有的则有榔头,经过一阵旁敲侧击,由石声判断石质枯润、检查石材是否有断裂。

经过选取后的石料,摘取可制砚部分,决定大概的砚形,圈选为记,进行下一步骤的开料裁切。

二、裁切:石料经圈选之后,按初步的厚度、砚形进行裁切。

裁切又分为“锯料”与“整料”。

所谓的锯料,又称开料,就是将一块大的砚石,裁切开来,去除不能用的部分;“整料”是理出所需的形状、厚度,制成初胚。

锯料又分机械、半机械两种方法,一般小石料用手持电锯,属于板岩石或体积较大的石材,则用大型电锯操作。

老坑石一般都以人工半机械方法开料。

老坑石因为不抗击、不抗震,机械的震动力过大,容易将石料震裂。

半机械的方法开料,在工作进行中,较能掌握突发状况,尤其是体积较大的老坑石料,都采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开料。

这种开料方法,是靠一种特殊设计的锯片,由锯齿夹带着金刚砂将石料“磨断”,就像古时候用“解玉砂”开玉料一样。

三大名坑砚在制作过程中,每道环节都得谨慎,特别是老坑有金、银线、冰纹者,得更加留心,这些石品花纹常隐藏著细微的间隙,裁切或制作过程中,得战战兢兢,不敢怠忽,一发现石料有间隙或龟裂,得马上用胶水施行补强工作,防止继续龟裂。

三、雕刻设计:雕刻是制砚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它能使一块朴实天然的砚石,透过雕刻处理,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浅谈歙砚雕刻之感悟

浅谈歙砚雕刻之感悟

浅谈习歙砚雕刻之感悟砚台是中国古代传统造物的重要门类之一,文房四宝之冠,是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的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我们不仅能品味欣赏到材质纹理的美妙,雕刻工艺的创意,艺术处理的精巧,同时砚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积淀和缩影。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古歙州而得名。

歙砚以石质坚润,纹理缜密,蓄墨不涸,发墨如油称誉于世。

大自然造化之功赋予了歙石华美绝伦的灿烂纹理,有眉纹、金星、金晕、罗纹、玉带、彩带、鱼子等类。

各类又有若干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等诸多优点,以“看,掂,敲,洗,刻,摸”来判断砚石的优劣。

千百年来,歙砚的佳作以选材精良,创意独特,雕工精湛集实用,观赏,收藏于一体而奇秀于砚林。

歙砚的制作工艺,雕刻技法自成一体,其根植于徽文化这片沃土之上,得益于古徽州灿烂的文明和深厚的底蕴。

歙砚雕刻广泛汲取书画艺术精髓,博采徽州砖雕、石刻、版刻、篆刻、墨模刻等多种工艺技法之所长,经过数代积累,传承与创新,遂形成了以精细见长,兼具大气,雄浑,轻秀灵逸,雍容美观于一体的艺术风格。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初识砚台觉得简单,入行才体会砚台制作的艰辛与不易,哪怕是一根线条的刻制也并非易事,或挺或钝或隐,没有几年基本功的修炼是很难达到尽如人意的效果的。

一方砚台的成形包括选料、整形、设计、雕刻、打磨等诸多工序,每一道都不能有丝毫马虎,本着以制砚为己任的思想态度,绝不能将其当成商品而为之,要做到一丝不苟。

然而要想做出一方好砚仅凭认真的态度是不够的,砚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中所要学习的知识包含绘画、造型、文学、书法、篆刻等等。

吾师曾云:“砚雕功夫在于砚外”,只有砚外的厚积历练,才会带来刀下的脱颖薄发,平时也要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多看多拟古人之绘画,雕刻,以万物为师,如梅、兰、荷、竹、松柏、灵芝等等。

至今我的工作室里还保留着与吾师一同收集的枯树叶、残荷、松皮、树瘤、灵芝等,要善于观察发现身边这些大家觉得普通而细看却很有意思的题材,为创作雕刻时之用。

暑期社会实践歙砚

暑期社会实践歙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升温。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暑假期间,我参加了“探寻传统文化瑰宝——歙砚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独特的石质、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此次实践,让我对歙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歙砚的历史渊源歙砚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产于安徽省歙县,因此得名。

歙砚以其石质细腻、纹理清晰、色泽典雅、雕刻精美而著称。

在宋代,歙砚与端砚、鲁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享有“砚中王者”的美誉。

二、歙砚的制作工艺歙砚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选石、雕刻、打磨、抛光等环节。

1. 选石:歙砚的石料主要来自安徽歙县,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易于雕刻。

选石时,工匠们会根据石料的颜色、纹理、形状等因素进行挑选。

2. 雕刻:雕刻是歙砚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工匠们运用刀法、凿法、磨法等技艺,将石料雕刻成各种形状的砚台。

雕刻过程中,工匠们注重表现砚台的主题,使砚台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

3. 打磨:雕刻完成后,工匠们会对砚台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打磨过程中,工匠们会根据砚台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磨料和磨具。

4. 抛光:打磨完成后,工匠们会对砚台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亮。

抛光过程中,工匠们会使用抛光膏和抛光布,使砚台呈现出独特的光泽。

三、歙砚的文化内涵歙砚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文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歙砚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书画、典故等。

1. 诗词:许多歙砚砚台都刻有诗词,这些诗词既有赞美歙砚的,也有表达文人墨客情感的。

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砚台,就是一首著名的诗词。

2. 书画:歙砚砚台上的雕刻,既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也有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

3. 典故:歙砚砚台上的雕刻,还融入了许多典故,如“八仙过海”、“白蛇传”等。

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歙砚制作技艺: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古徽州歙县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徽州版画:徽派版画历史悠久,雅俗共赏,堪称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2006年,徽派版画入选第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徽州剪纸:徽州剪纸俗称为“铰花铲图”、“剪嫚嫚纸”,主要有剪、铲、刺、贴等技法,2017年,徽州剪纸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歙砚制作技艺概述一、歙砚制作嬗变史歙砚,又名龙尾砚,主要产于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

因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唐宋时,婺源属歙州(后改徽州)管辖(治设歙县),由于历史上盛行州名物之习,故龙尾砚冠以歙砚之称。

与历史上所有的事物发展历程一样,歙砚的制作史也几经兴衰,不断演变成四大名砚之一,并成为一种具备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歙砚起源于唐开元年间,其诞生颇有戏剧性。

据宋人唐积《歙州砚谱》所载,一位姓叶的猎户在追逐野兽至龙尾山时偶然所得,猎户见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

至南唐年间,出现了朝廷下令有组织的开采,歙砚成了朝廷贡品。

这时候在龙尾山开发了眉子坑、罗纹里山坑、罗纹外山坑,史载后主李煜所用砚台即龙尾砚。

歙砚制作到宋代已兴盛于世了。

黄庭坚的《砚山行》诗中说“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

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其间有石产罗纹,眉子金星相间起”,“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

磨方剪锐熟端相,审样状名随手是。

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

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遂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

时陈三日洒倾醇,祓祝山神口莫鄙。

悬岩立处觉瑰飞,终日有无难指拟。

不知造化有何心,融结之功存妙理。

不为金玉资天功,时与文章成里美。

”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歙砚产地、制作过程和美好价值。

这一时期的歙砚有许多传世之作,至今仍见于全国各大博物馆。

至元、明、清,歙砚制作逐渐衰落,制作技艺弱化,传世制作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品鉴水平越来越高,对艺术品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也逐渐有了市场。

这时候,在婺源、歙县、黄山等地,制作歙砚的工厂和从业人员数量如雨后春笋,日渐规模。

二、歙砚制作过程速览制作歙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光、包装等七道工序。

选料。

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木者即有石病,不宜涿砚。

跟着非遗游歙县丨徽墨歙砚:刀刻火燎下的文明传承

跟着非遗游歙县丨徽墨歙砚:刀刻火燎下的文明传承

跟着非遗游歙县丨徽墨歙砚:刀刻火燎下的文明传承一锭墨、一方砚、一管笔、一卷纸,文房四宝,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挚爱。

作为兼享“徽墨之都”和“歙砚之乡”美誉的歙县,这里的徽墨歙砚已流传千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歙县,探访徽墨、歙砚,感受徽州古城千年文化之美吧!徽墨徽墨,即徽州墨(以安徽省徽州的绩溪县、屯溪区、歙县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歙县自古以来一直享有“墨都”的美誉。

徽墨始祖奚廷珪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其国姓,从此歙州制墨名噪全国。

徽墨由黄山松炼烟制墨,品质上乘,用于书画创作,可保作品墨色千年不褪,有“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被历代文人、收藏家和鉴赏家视为至宝。

可谓“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清乾隆以后以胡开文墨最为出名。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有100多名制墨人。

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十一道工序,百名徽州制墨人的汗水铸造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徽墨。

歙县自古就是徽墨的制作中心,这里有发展徽墨的天生资源和优越条件,源远流长的制墨历史培育出了大批的艺术名匠。

如宋代制墨大师潘谷,现今的徽墨大师周美洪、项德胜、项胜利等。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徽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徽文化的一宝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古城歙县有发展徽墨的天生资源和绝世条件,千年的制墨史培育了大批的艺术工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墨的用途将会更广、销量更大。

推荐参观点:1.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2. 徽韵工艺品厂徽韵工艺3. 聚墨堂歙县聚墨堂墨业有限公司歙砚歙砚历史悠久,据文献和现存石砚记载,早在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

时至今日,歙砚已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等100多个品种。

歙砚的石质与众不同,具有“莹润细密,石质坚润,纹理缜密,贮水不涸,发墨如油”的特点,宜于书画、研磨。

千百年来,歙砚因其材质与砚之功用相契合,加上奇巧的构思与精湛的雕琢,集诗、书、画、印、金石、雕刻、文字诸多艺术于一体,极具使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浅谈歙砚的艺术审美和价值体现

浅谈歙砚的艺术审美和价值体现

浅谈歙砚的艺术审美和价值体现作者:裘新良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

歙砚石质坚韧、温润莹洁、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石。

雕刻精湛,造型浑朴,刀法挺秀有力,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

本文主要描述了歙砚的艺术审美特点和价值体现,通过对歙砚材料质地、雕刻创新、精神意境等方面综合评价其审美特点,从中可以领悟到歙砚之美,即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

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交流价值等方面,在当代我们需要不断的充分挖掘歙砚文化的内涵,不断地提高歙砚价值。

关键词:歙砚;艺术审美;文化价值一、歙砚的艺术审美特点歙砚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南唐后主李煜说过:“歙砚甲天下。

”宋代米芾《砚史》云:“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

[1]字里行间显示出歙石高贵、温柔、典雅的品性,赞美歙砚石包青莹,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

笔者认为歙砚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质地之美众所周知,上品的砚石所用的石料一在于细,二在于润。

而歙砚所用的龙尾石之细,恰是细中寓润的、恰到好处的细。

堪称砚林一绝,天生砚料。

龙尾砚石是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以龙尾石制作的名砚多有华美纷呈的石品。

石品天然生成于砚石,是砚石中美妙之精华,珍稀之所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之神奇。

歙砚的石品含而不露,美而不艳,妙品纷呈且别具一格,砚质如玉。

由于歙砚砚石材质的特殊,使得歙砚发墨如油。

在歙砚上研磨,研墨无声中伴有细微的涩感,如油的墨色在旋转中缓缓泛出。

歙砚具备了所有优质砚石的美好品质,另因其色彩丰富的表皮,为雕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间,提升了欣赏和收藏的价值。

2.雕刻创新之美歙砚以其温润如玉的独特材质,经无数艺术家之手,再造雕刻艺术的辉煌。

其雕刻具有巧、妙、绝的工艺特点。

明代歙砚雕琢艺术简说

明代歙砚雕琢艺术简说

明代歙砚雕琢艺术简说[摘要]作为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显晦交替的命运,鼎盛的唐宋时代之后,明清时期的歙砚日渐式微。

但即使如此,凭借着徽派砚雕的精工细作,“端歙并世”的地位得以维持。

本文通过对明代徽州社会历史背景、砚石来源的分析,结合古徽州地区馆藏明代歙砚实物质、形、琢方面的解读,分析明代歙砚雕琢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特点,以期说明明代歙砚雕琢艺术的发展梗概。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据文献记载,其采制年代始于唐,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歙砚经历了显晦交替的命运。

唐宋时期,上等石材不断出现,制砚能手辈出,使得歙砚声名大显,并一举奠定了四大名砚的历史地位。

但由于过度开采,造成矿难不绝,终于酿成石尽山颓的局面。

明代,由于优质砚材的短缺,使得歙砚的发展略显颓势。

但凭借着徽派砚雕的精工细作,歙砚制作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从而维护了“端歙并世”的地位。

从传世品来看,明代歙砚雕琢的艺术思想和技术水平仍处于一个整体上升的趋势,形成了“徽派砚雕”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特色,并对后世的雕琢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代歙砚雕琢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宋之后又一个强盛的时期,在经历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等盛世后,国力达到鼎盛。

富强的国力,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促生了文房用品的社会需求。

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新科学也随之产生,使得包括文房用品制作在内的传统手工业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徽州社会发展史上的高速阶段,得益于明代中叶的盐法改革,徽州盐商逐渐兴起,带动了徽州整体商业经济的繁荣。

以盐商为核心的徽州商帮,足迹遍布全国,形成了“无徽不成镇”的景象,徽商已达到其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阶段。

作为中原移民后代,徽州商人秉持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崇文重教”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徽州商人的心中。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是徽商的精神追求,所以在获得巨额财富后,徽商大量投入家乡的文化教育,推动了徽州文化的进步。

歙砚艺术创作之我见

歙砚艺术创作之我见

等纹饰为设计题材的各类砚雕精英, 他们尤其是在对砚 石 自然 需要 根 据 砚 石 的石 质 形 态 , 真 考 虑 。 认 美的捕捉和利 用, 工与 自然 、 人 实用 与欣赏在砚 中和谐统一方 ( ) 砚的艺术创作 首先是 立意和构 图, 以在砚 中表达 1歙 借 面, 出了非常有 意义 的探 索。 作 定 的思想情感 , 表现艺术 的感染力。真正 的艺 术佳砚绝不是 随着社会对 歙砚 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 歙砚雕刻 艺术也 出现 只有雕工 , 而没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不 同的砚石可 以有不 同的
≯ ∞
爷科曲 j

砚雕艺术是高雅 与通俗的结合体 , 中蕴 含的知识包 罗万 其
2 雕 刻 手 法 是歙 砚 艺 术 实现 的必 备 手 段 . 歙 砚 的艺 术 最 终 要 靠雕 刻 手 法 来 实 现 , 砚 雕 刻手 法体 现 歙
在砚 的设计构思 、 图案纹样之 中。一个砚 师所使用 的雕刻刀具 基本都在 几十种 , 利用 不 同刀具 的特 点 , 发挥刀法 丰富 多样 的
譬如 £f 1研充
歙砚 艺 术创 作 之我 见
口程 礼辉
歙砚艺术历史悠久 , 历代各 不相 同, 时至今 日, 砚雕 艺术在 继承和发 扬传 统风格 的基础上 , 从根雕 、 木雕 、 法、 画等各 书 绘 种 艺术形 式中汲取 营养 , 出现 了百花 齐放 、 空前繁荣 的局 面。
者 的 眼 中却 成 了至 宝 , 回 来 后 , 将 它 设 计 为《 头 望 明 月》 购 遂 举 砚 , 眼 的传 神 发 挥 到 极 致 , 博 览 会 上 多 次 受 到 收 藏 爱 好 者 将 在 的赞赏。
4 2
( 作者 单位 : 辉砚 雕 艺术馆 ) 礼

歙砚制作流程

歙砚制作流程

歙砚制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歙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制作工艺繁琐复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歙砚的制作流程:1. 选材:首先要选择上等的砚石原料,主要有歙砚石和龙须石两种。

歙砚制作技艺的发展简史

歙砚制作技艺的发展简史

1歙砚的相关情况概述砚在古代也称之为研,在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这样记载着:“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意指砚是一种研磨的工具,砚台发展到唐、宋时期,其造型在使用中得到了丰富发展,砚材的运用也颇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发展最为突出,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砚”.歙砚是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精美的石品,典雅的造型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1]歙砚原材料产于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处,坑口分布于黄山、白际山与天目山之间的婺源、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等境内.唐五代时,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等地因受歙州管辖,由此产出的砚石又称歙石,歙砚因此得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社会转型的同时,商品经济和都市文化的影响使民间艺术存在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间艺术品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但歙砚作为一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随着社会对文化需求的增长而逐渐演变成为旅游工艺品、收藏品、礼品.[2]如何在了解歙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找到发展要点,推进歙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整合歙砚市场资源,形成集歙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是值得研究的.2歙砚制作技艺的历史演变2.1砚制作技艺的嬗变史2.1.1砚的早期发展史砚的历史很早,古人何时开始用砚,暂无历史记载,至今无人知晓.《释名》中写道“砚,研也,研磨使和濡也”,可见作为研磨工具,砚的历史是伴随着墨的产生而发展的.《说文解字》中写道:“以石墨物曰研也”,可见最初砚的形式仅仅是用石头制成的一种研碎颜料的工具.到了汉代才正式将“研”改为“砚”,砚字最初的意思在《说文解字注》九篇下中被释义为“石滑不涩,令人研磨者曰砚,其引申之义也”.[4]砚作为一种文房工具加以使用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时期的《庄子·外篇》,文中写到“宋问公时,令主绘事,应选者汇集,为头其技,多半搅笔和墨,精心构思”.1980年5月26日,新华社发表的“临潼姜寨遗址发掘有重要收获”报导中提到姜寨出土的石砚与汉代的砚已十分的接近,有磨杵和砚盖.因此可以认为,姜寨石砚的发现,将砚的历史,上推到五千年之前.[5]汉砚的三足式样,主要受古鼎式样影响,东汉繁钦在《砚颂》中有言“钧三趾于夏鼎,象辰宿之相扶”.2.1.2砚的唐代史隋唐时期制砚工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砚的式样和品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石砚、瓷砚、陶砚、澄泥砚,乃至到了唐朝中期,石砚、陶砚得到突出的发展,而且最终出现了质地优良的端砚、歙砚、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以及红丝石砚,这是我国最早的四大名砚,引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与喜爱.这一时期一种陶砚的“澄泥砚”大受欢迎,因其具有“含津益墨”的性能而著名.[6]据有关史料记载,具有特殊性的两方唐砚值得介绍,一方是1952年湖南长沙仰天湖唐墓出土的端石砚,箕形双足,青紫色,长12.5厘米,宽9.6厘米、高3.6厘米,深2.7厘米,其石质圆润,雕刻规矩,高低足距,比例对称,斜面圆首;另一方是1976年安徽合肥唐墓出土的歙石砚,箕形双足,青碧色,长20厘米、上宽11厘米、下宽15厘米、高3.5厘米,其石质细润,线条均匀流畅,圆首方形.唐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洛阳,从洛阳市博物馆1965年12月发表的馆藏解放后出土的34方古砚来看,其中确定为唐砚的共有十五方,除一方青石砚外,其它全部是陶砚,未曾出现端砚.这说明,陶砚是唐砚中使用最广泛的品种,而箕形与圆形的有足砚则是唐砚的时代特征.2.1.3砚的宋代史宋代是砚制作工艺史上璀璨辉煌的时代,首先是各种优质石砚在全国都有所发展,北宋诗人书法家米芾在《砚史》中记载温州、歙州、唐州、青州、端州、潭州、成州、苏州、Vol.30No.6Jun.2014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0卷第6期(下)2014年6月歙砚制作技艺的发展简史王晶晶,樊嘉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砚台在文房四宝当中历史最为悠久,歙砚作为徽文化的代表,其发展备受关注.伴随着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歙砚制作技艺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歙砚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其在近现代的发展史是文章梳理的重点,在掌握历史的前提下才能为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中图分类号:TS 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4)06-0062-0362--. All Rights Reserved.信州、庐山等地都有砚石,并制成砚加以使用.宋人赵希鹄撰写的《洞天清录集》中认为“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由此可见,宋代是把端砚、歙砚、红丝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其次是在砚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方面,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宋砚主要以抄手砚(有足砚到平台砚的过渡)、椭圆形的高台砚,以及长方形的平台砚为主要的制作形式;椭圆形高台砚多雕刻园林人物,有的雕刻兰亭图,有的刻有竹林七贤图.而高台砚则是唐砚中所没有的,清乾隆年间记载皇家收藏的砚史著录《西清砚谱》所收的兰亭砚、蓬莱砚等都是高台砚的典型之作.宋砚雕刻的线条明朗清晰,整体浑厚大方,砚上所雕人物多为单线阴刻,也有线刻和半浮雕两种刻法相结合的,同时开始突出石上星眼纹色加以修饰点缀.2.1.4砚的明代史明代砚的制作开始注重砚石的品质,仍以端砚、歙砚、洮河砚为主要种类.明代的砚石雕刻风格与宋代一样,质朴浑厚,歙石雕刻线条光洁,其变角多刻有龙纹与花纹.澄泥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多数是人工制作所成,明代陈继儒《珍珠船》写道:“绛县人善制澄泥砚,缝绢袋置汾水中,逾年而取之,陶为砚,水不涸.”明末也出现了少量珍贵的天然澄泥砚,多产于北方.明代的石砚制作精美,造型丰富,制作方面注重雕刻、样式、砚盒、题词,此时砚已呈现出由书写文房工具向工艺品行列转变的趋势.其样式分为两种:“大冠式”和“玉堂石”,具有鲜明的制作风格,风靡一时.2.1.5砚的清代史入清以后,由于乾隆皇帝弘历对文房四宝特别钟爱,使得制砚工艺日渐精美.他在皇宫内设立作坊用以制砚,同时派遣官员在皖、浙、苏、粤等全国各地用“重价收取”良品佳砚,期间出现了不少制砚名师大家如顾道人(德邻)、苏脊生、汪复庆、张纯等.乾隆四十二年(1777),歙县著名学者程瑶田在《纪砚》一文中说:“乾隆丁酉夏五月,余从京师归于歙,时方采龙尾石琢砚,以供方物之贡”.[7]文人琢砚,亲自铭刻之风也颇为盛行,当时的名家有歙县县丞高凤翰,以及汪启淑、吴梅颠、巴慰祖、胡长庚、汪扶晨、徐楚等,其中高凤翰收藏的一千多方砚中一半是自己雕琢的.清代的砚雕刻风格多姿多样,落落大方,除北京都城外,在广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处都形成了砚雕中心,大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据民国《歙县志》记载,道光年间,贡献给朝廷的歙砚每年三贡,每贡二份,“六方者四匣,二方者二匣,共二十八方”,直至光绪.[8]在清代砚台的精品佳作已被列入珍宝行列,欣赏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2歙砚制作技艺的发展简史歙砚文化凝聚了历代文人雅士的聪明才智与文化内涵,其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歙砚始于唐,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现代.[9]2.2.1唐代的歙砚歙砚以盛产于歙州而得名,以婺源所出为最佳.唐代以前歙砚便已存在,程明铭先生在《中国名砚》一书中已提及,但鲜为人知,因而一般被世人所知晓的歙砚始于唐代.歙砚产生的具体过程在宋代《歙州砚谱》有所记载,宋人洪景伯的《歙砚谱》以及其他一些著述中对此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述,内容是歙砚采制从唐代开始较为普及.南唐时,元宗李璟因十分钟爱歙县太守敬献的歙砚,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命李少微为砚务官,派遣周全学习砚雕技术,专门搜集佳石提供给御府造砚.由帝王设置砚务管开采歙石,对歙砚来说是辉煌的盛举.自南唐以来,歙砚雕刻以浑厚朴实、线条挺秀、刀法刚健著称于世.[10]龙尾歙石的开采由民间改为“官办”,所采砚石也是专门被用来雕制御砚.南唐李后主(李煜)留意笔扎,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冠”,[11]由此歙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2.2.2宋元时期的歙砚南唐衰败后,歙砚停产了五十多年,至景祐年间,歙砚才重新被开采,且颇具规模.宋代初期,因推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学发展,促使歙砚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宋时制砚石品精湛,有罗纹、眉子、金星等,[12]歙砚制作技艺得到了提高与发展,砚的造型丰富多样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砚雕艺术之先河,宋砚成为歙砚制作中一直被传承延续的典范与楷模.宋代有一款名为米芾款长方形抄手方城石砚,青石色,砚体硕大,为宋典型样式,砚面又缘为葬俗所伤.右侧行书镌“襄阳米芾”四字.[13]宋代黄庭坚的《砚山行》赞誉歙砚为“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在他看来,歙砚已经远远超过了端砚,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与收藏价值.[14]元代的历史很短暂,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百业凋零,歙砚也逐渐走向低迷阶段.2.2.3明清时期的歙砚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末,歙砚进入了全面衰退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开采规模上.至今都没有发现有关明代歙砚采制的相关文字记载,说明当时可能没有官方较为正式的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基本处于停产阶段.歙砚的雕刻艺术继承了宋砚的传统雕刻风格,并受徽州砖雕和版画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看上去造型浑朴,美观大方,图饰匀称饱满.[15]清代,歙砚持续着低迷状态.康熙、雍正时期均未见有歙砚开采的记录,最后一次开采据清朝程瑶田《纪砚》记载应是在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这是清代唯一一次关于歙砚正式开采的史料记载.但乾隆以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直到光绪末年也没有再发现有关龙尾石开采的记录.歙砚的雕刻只能靠民间收集的余料,吉光片羽,难成气候.从元末到解放后1963年期间的开采记录只有一、二次,1922年安徽军事统治官曾下令婺源驻军开采一些歙砚残石,但并未正式开采,至此,歙砚停产近两个世纪之久.当代砚藏家陈63--. All Rights Reserved.国源先生指出:“自宋代以后,歙石基本停止开掘约五百年,而端石在历史上也有间断,但时间不长,故歙砚精品传世佳作极为罕见.”[16]2.2.4近现代的歙砚新中国的成立,给歙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上世纪60年代初是歙砚恢复生产的初期,从事歙砚制作的工厂只有歙县的歙砚厂(旧称歙县工艺厂)和婺源县龙尾砚厂(旧称婺源县砚台厂),歙县和婺源县联合派人对两地的砚石坑口进行考察,先后恢复了罗纹、眉纹、金星、水舷等历史著名坑口,并发掘出休宁、祁门、黟县等地新的坑口,挖掘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等名品和一些新的品种.从此,歙砚重出砚坛,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进入了歙砚的恢复发展时期. 1984年歙县和婺源县大畈乡先后成立了歙砚研究所和大畈鱼子砚厂.1987年北京大学郑辙教授和安徽歙砚厂杨震、汪永龙对歙砚砚石的矿物质进行了相关量化分析,发表了歙砚的发墨理论.1995年4月8日至28日,《中国名砚石的地质学研究和开发研究》课题组对歙县周家村、大谷运、洽河、等砚坑及祁门县砚坑和婺源砚山、岭背等砚坑进行了实地考察.继而与歙砚厂、歙县文房四宝公司、歙县艺海公司、婺源县龙尾砚厂、婺源工艺雕刻厂、婺源县文房四宝公司等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共同探讨了歙砚的若干相关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砚厂为歙砚的恢复发展和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古往今来,歙砚由于源自徽文化的中心地带,逐渐形成了传统人文、徽派砖雕和现代抽象的艺术风格.[17]3歙砚制作技艺的历史传承与保护措施综合上文所述,歙砚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所以当前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本文针对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3.1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首先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大多是通过学徒或口传心授来实现的,这也是我国几千年文明沿袭下来的一种特定机制,所以为了避免人才的断层,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广泛普及和推广相关方面的文化知识,让更多的学者和普通人了解歙砚的历史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投入和参与到歙砚的研究与传承中去.3.2对制作技艺的保护我国古代传统手工技艺的产生,大多是源于当时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歙砚的产生也是源自当时市场的需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供求关系在当今社会中已经严重失衡,歙砚的发展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意识地从高高的神坛(政府、学界)走下,放低自己的视线,以一个民间文化的主体来思考传统文化发展的规律,来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就会发现,真正的能使文化生存下去的“保护”还要多依靠民间社会的自发力量.[18]3.3政府加强对歙砚技艺的法律监管及政策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完全地无为而治,任其在民间“自然而然”地自生自灭,就会导致传统文化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因而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控作用.国有体制下的歙砚品牌成为歙县的支柱产业,政府应加强对相关产业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机制,让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法律的保护,当地政府部门应明确歙砚发展的目标和具体保护措施,目前歙砚的制作大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规模小,人员少,产业很难有大的发展,政府应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整合,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同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扶持优势项目,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打造优质品牌.3.4有关部门成立专项扶持基金专项经费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政府必须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保护歙砚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除了每年需对专项项目及传承人进行补助之外,我们还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建立专门的机构或学院,同时可以建立相关的主题博物馆,艺术馆,向大众展示歙砚制作技艺与文化,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永久的传承与保护.———————————————————参考文献:〔1〕裴建华.歙砚奇葩[J].华夏星火,2002,02.〔2〕程明铭.剖析徽州砚文化[J].中国歙砚,2010,10.〔3〕凌红军.盛世歙砚的现状及未来[J].中国歙砚,2010,10.〔4〕许慎.说文解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5〕穆孝天,李回明.中国安徽文房四宝[M].徽州: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6〕季孙歙.笔墨纸砚[M].黄山:黄山书社,2012.〔7〕胡学文,叶善祝,徐天琪.中国徽州文房四宝[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36.〔8〕台湾.明国歙县志[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90.〔9〕胡中泰.歙砚的鉴别和欣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10〕宗华婷.歙砚的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7,12.〔11〕桑行之,等.说砚[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12〕徐毅.歙砚辑考[J].龙语文物艺术,1995,05.〔13〕王青路.古砚品录:百几砚斋藏砚[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4〕章放童.歙砚温故[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5〕刘树英.中国名砚鉴赏与评价[J].珠宝科技,2001,01.〔16〕陈国源.赏黄庭坚《砚山行》评“端”“歙”之争[J].荣宝斋, 2000,11.〔17〕沉石.四宝精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18〕孙晓霞.民间社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研究, 2007,01.64--. All Rights Reserved.。

非遗工匠——文房四宝之歙砚

非遗工匠——文房四宝之歙砚

⾮遗⼯匠——⽂房四宝之歙砚歙砚歙砚制作技艺是以雕刻为中⼼,由选⽯、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序构成,按⽯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星、⾦晕、鱼⼦五⼤类⼀百多个品种。

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誉为“⽯冠群⼭”、“砚国名珠”。

发展状况歙砚为中国四⼤名砚之⼀,其主要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徽州歙县,故称歙砚。

江西省婺源县原属徽州,所产亦称歙砚。

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唐代名声⽇盛。

开元以后,龙尾砚⽯被发现,歙砚更为世所珍重。

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冠”,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李少微为“砚务官”,歙砚的⾝价从此扶摇直上。

宋代歙砚发展很快,品种增多,精砚不断涌现,其名⾊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为诸砚之冠。

从元末⾄清初未见有官⽅开采歙⽯的记载,歙砚制作只是维持残局。

⼯艺特点歙砚的制作以雕刻艺术为中⼼,砚雕分徽、粤、苏三⼤流派,⽽歙砚所属的徽派素以精细见长,所雕⽠果、鱼龙、殿阁、⼈物,⽆不神态⼊微。

歙砚的雕琢,有浓厚的地⽅风格。

⼀般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体的镂空雕,但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之间也会出现深⼑雕刻。

歙砚利⽤深⼑所琢的殿阁、⼈物等,⼿法⽐较细腻,层次分明,⽽砚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因⽽显得⼗分协调。

派别传统⽂⼈派代表⼈物:胡震龙、胡笛、胡茄胡⽒为⽼⼀辈的砚雕家,其古典⽂学功底深厚,精于⾦⽯,且擅书画,⾳律、戏剧⽆⼀不精,他的歙砚作品常融⾦、⽯、书、诗、画于⼀体,是⼀代⼤家。

可惜年事已⾼,近患中风,右⼿恐再难提⼑。

胡家长⼦胡茄,幼⼦胡笛均是胡派传⼈,⼆⼦皆能承其⾐钵,各有特⾊,胡笛更擅长浮雕,⼑法细腻精奇。

现代抽象派代表⼈物:⽅见尘此派以⽅见尘为宗师,见尘为⽅⽒砚雕世家之次⼦。

曾任安徽省歙砚研究所所长,新安画派研究会理事,⼈称'徽州⼀怪'为⼈直率,潇洒豪放,擅长砚雕,⼯书画,其创作每多在情不⾃禁,灵感袭来之时速成。

落⼑挥毫,⼼领神会,舞之啸之,如醉如痴,⾃号'怪⼈见尘'。

歙砚制作方法

歙砚制作方法

歙砚制作方法歙砚制作技艺有以下六大工序:选石选石其实就是砚石的石质鉴定过程,采用“看、摸、敲、洗、磨、刻”等方法鉴定出石质优劣后,将符合制砚标准的优质砚石挑选出来。

好的砚石应具有一定的体积,硬度、粒度适中,不能有石筋和隔。

有的石料需要按照规格、工艺的要求进一步加工,锯成一定形状,经适当打磨后成为砚坯。

设计设计是砚台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键性工序,作品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能力的高下。

歙砚雕刻讲求因材施艺,天然造化,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反复比较和观察石料的形状、质地、颜色与纹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最佳的雕刻主题,按砚坯形状大小、质地优劣、纹色变化等赋予不同图案,并将图描于砚还上(如胸有成竹,也可用铁笔直接在砚坯上勾画),以便循图雕刻。

雕刻砚雕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

砚雕的一般要求是:掩疵显美,不留刀痕。

根据内容选择刀法,或奔放、刚劲,或细腻、含蓄,应刚柔相济,把握好轻、重、徐、疾等。

工序分凿刻(打坯)和雕刻(出细)两步,先将水池、砚池、覆手凿成后,再用雕刀修饰。

砚台的比例合理、主体突出、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有些砚还要刻上铭文和印章等。

打磨砚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须磨光,先用细油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砂纸水磨至手触无铠为止。

一件砚作能否平整匀顺、光洁透澈,关键在于打磨(磨光),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

打磨不干净或打磨的方法不恰当,会使砚作受损,功亏一篑。

上光养护一件砚作完成后,应当施以一层薄油养护。

按照传统应选用核桃油为佳,欲砚一般不做封蜡处理。

配制砚盒歙砚均须配砚盒,以保护图饰和铭文,防止尘埃入砚,且对砚起装饰作用。

砚盒以各种材质的木料为主,还包括锦盒等,不宜采用比砚更硬的金属或其它材料制盒。

除了配制砚盒外,还包括一些后期的包装工作等。

歙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歙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歙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歙砚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

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

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

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

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适合制砚的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砚锋为片状砚锋。

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

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

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千金易得,歙砚难求!---重磅推出---精品歙砚活动内容238元1方十寸,218元1方八寸全国包邮[偏远地区除外]好的砚台,光泽深沉,温润细腻,纹理清晰,星晕凸显。

用擦镜布或面巾纸将油渍擦干净后,放到自然光下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

如果粉沙分布繁密且均匀,,则为佳品;如泥质砂岩太多而无粉沙,则为下品。

又可沉水观之,如星点分布均匀,则质优,不然则欠佳。

用湿抹布擦拭砚面,水汽停留时间长的透水性差,为质优;时间短者吸水性能好,为次品。

这是由于歙砚结构致密。

还可放于日光下,如果水沿某些走向,如线状,圆状的不干,则表明有节理或裂缝发育,质地亦欠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一、歙砚制作嬗变史
歙砚,又名龙尾砚,主要产于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

因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唐宋时,婺源属歙州(后改徽州)管辖(治设歙县),由于历史上盛行州名物之习,故龙尾砚冠以歙砚之称。

与历史上所有的事物发展历程一样,歙砚的制作史也几经兴衰,不断演变成四大名砚之一,并成为一种具备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歙砚起源于唐开元年间,其诞生颇有戏剧性。

据宋人唐积《歙州砚谱》所载,一位姓叶的猎户在追逐野兽至龙尾山时偶然所得,猎户见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

至南唐年间,出现了朝廷下令有组织的开采,歙砚成了朝廷贡品。

这时候在龙尾山开发了眉子坑、罗纹里山坑、罗纹外山坑,史载后主李煜所用砚台即龙尾砚。

歙砚制作到宋代已兴盛于世了。

黄庭坚的《砚山行》诗中说“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

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其间有石产罗纹,眉子金星相间起”,“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

磨方剪锐熟端相,审样状名随手是。

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

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遂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

时陈三日洒倾醇,祓祝山神口莫鄙。

悬岩立处觉瑰飞,终日有无难指拟。

不知造化有何心,融结之功存妙理。

不为金玉资天功,时与文章成里美。

”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歙砚产地、制作过程和美好价值。

这一时期的歙砚有许多传世之作,至今仍见于全国各大博物馆。

至元、明、清,歙砚制作逐渐衰落,制作技艺弱化,传世制作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品鉴水平越来越高,对艺术品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也逐渐有了市场。

这时候,在婺源、歙县、黄山等地,制作歙砚的工厂和从业人员数量如雨后春笋,日渐规模。

二、歙砚制作过程速览
制作歙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光、包装等七道工序。

选料。

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木者即有石病,不宜涿砚。

砚石硬度要适中,一般在莫氏3°—4°之间,断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

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

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制坯。

分锯坯和磨坯两步。

划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

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

磨坯分粗磨和细磨,先用粗沙加金刚石和水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细沙水磨,最后用油石和水砂纸打滑,使其四面平整、厚薄均匀。

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设计。

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在本文第三点上将着重讨论)
雕刻。

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

刀法分轻、重、徐、疾、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磨光。

砚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

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至手触无铓为止。

图案部分可撒些细金刚沙,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上光。

以棕帚蘸少许油脂,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尘不染。

启用时,用姜片擦砚池,即可着墨。

包装。

佳砚均需配砚盒,以保护图饰和铭文,防止尘埃入砚,即对砚起装饰作用。

砚盒有褪光漆盒、楠木盒、紫檀木盒、红木盒、梨木盒、红椿木盒等。

不可用比砚更硬的金属或其它材料制盒。

制盒要根据砚的形状“量体裁衣”,容砚应稍宽,籍以衬布,砚臵盒内摇晃无声。

砚盒刻字,以篆隶为常见,嵌以石绿。

三、歙砚制作的艺术追求
歙砚是特殊的工艺美术品,除了“物质”外还重在讲究“非物质”方面的造型完美、纹理妙用、色彩巧雕等,而强调雕刻本身的艺术水准,是艺人赋予砚石的感情及其创造意识的结晶物。

唐宋的砚台,造型端庄大方,线条挺拔隽秀,强
调实用;而明清的砚式,新颖别致,做工精细柔腻,注重欣赏。

浅雕、“背花雕”淡雅别致,更显石材的天生丽质,是传统的主要表现手法。

工艺师们努力在继承“精细秀逸”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去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简洁、古朴”的境界。

当今歙砚雕刻家有四大派:传统文人派,代表人物胡震龙、胡笛、胡茄,刀法细腻精奇,著作有《秋韵》、《汉简》、《日月合璧》、《双师舞球》、《双灵图》等;现代抽象派,代表人物方见尘,作品多富抽象现代感,亦保留石材天然的风韵,著作有《天官赐福》、《芭蕉习书》、《达摩面壁》、《剑魂》、《睡美人》等;徽派砖雕派,代表人物胡和春,作品古朴,凝重大方,拙中藏巧,著作有《报春图》、《五灵图》等;青年俊彦派,胡淼、张硕,刀法利落,线条流畅,擅长演绎情感,著作《归航》、《红楼梦》、《东坡词意》。

四、歙砚制作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
歙砚价值在古代已非同一般,大书法家米芾曾以一方尺余的歙砚,换得豪宅一座,宋代书法家蔡襄在诗中说“玉质纯苍理致精,锋铓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当代歙砚除了在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和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外,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已把歙砚视为一种珍贵的文化来典藏。

歙砚在当代的价值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歙砚是有着深层中国文化积淀的艺术品,歙砚承载了中国千年来书画文化发展,翻开歙砚史,不难访寻到象柳公权、欧阳修、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唐寅等唐宋乃至明清的书画文豪大家的踪迹,他们无不视歙砚为至宝。

随着时代的进步,歙砚也不再是皇廷贵族、高官墨客的玩物,而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