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与探索,更是备受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意义以及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与意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又能够掌握操作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而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而锻炼出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要求他们掌握实用型的技能和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能够针对这一需求,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实践,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应用效果,能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实际,形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高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目标 是 培 养 能 够 适 应 生 产 、 建设、 管理 、 服 务 第一 线 所 需要 的 高端 、 技 能 型人 才 , “ 理、 实” 一 体 化 是 职 业教 育的 本质 特 征 。 为达 到 这 一 目标 , 需要 有效 的教 学 方 法与 手段 。 实践 证 明 “ 教、 学、 做 一体 化 ” 教 学 方 法是 实现 高职 教 育 目标 的 有 效方 法 。但 是 。 实践 中在 实施 “ 教、 学、 做 一体 化 ” 教 学时, 往 往 是 “ 教 与做 ” 的 分段 教 学 , 教、 学、 做相对 分离, 没 有 真 正 实现 “ 一 体 化” 的思想。 根据“ 教、 学、 做 一体 化 ” 教 学的探 索与 实践 , 基 于“ 卫 星数 字 电视 技 术” 课程教学, 阐 述“ 教、 学、 做一体化” 教 学 方法 的 构建 与 实施 。 “ 教、 学、 做 一 体化 ” 教 学 方 法的 内涵 陶行 知 先 生 曾对 对“ 教、 学、 做一体化” 教 学方 法 有 这样 的 解 释: “ 教 的 法根 据 学 的 法 。学 的 法根 据做 的法 ,事 怎 么做 就 怎 么 学。 怎 么学 就 怎 么教 ” 。突 出 以“ 做” 为 中心 , 强 调 了“ 行 是知 之 始 ” 的 实践 第一 性 和 “ 知是 行之 成 ” 的 理 实相 融教 学 目标 。 “ 教、 学、 做 一体 化 ” 教 学方 法 就是 把 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 能 力为 目标 , 在“ 做 中学 , 学 中做 ” , 把 理 论 与 实践 相 结合 的教 学作 为 一 个整 体 。依 据 职 业 能力 构 建 整体 培 养 目标 , 开发 课 程 , 制 定教 学 计划, 通 过 落 实各 个 教 学环 节 , 保 障 实现 整 体 目标 。教 学 过程 设 计要 突 出 “ 一体 化 ” 思想 , 将课 程 教 学 内容 、 培 养 目标 贯 穿 在教 、 学、 做 过 程 中, 使 学 生 了解要 做 什 么 , 为 什 么这 样做 , 实现 知识 与 技 能融 合 。 使 学生 的 能 力逐 步提 高 , 最终 达 到培 养 目标 。 二、 “ 教、 学、 做 一 体化 ” 的关 键 要素 实践 中得 知 , 实施 “ 教、 学、 做一体化” 教 学 需要 有 相 应 的 师 资 队伍 、 课程标 准、 教材 、 课 程体 系 、 实训保 障 等 关键 要 素 , 才 能 实现 最 终 的教 学 目标 。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旨在实现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无缝衔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

一、背景与意义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从以考试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这一改革方向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具有“四个全面”素质的人才,即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这一方向的一部分,它具有以下意义:首先,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不足,导致了学制差异、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等问题。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初高中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教育体系衔接更加紧密。

其次,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初高中的教育重点则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一体化教学改革能够将这两者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旨在提高中国学生的教育质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实践应用1、强化实践教学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的推广。

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尽可能地涵盖各个层面的实践技能,包括文化素质、实用技能和生活技能等。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学科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课程整合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各类学科之间的整合,以便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

例如,基础科学和职业科学教育应该相互融合,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经济的需求。

3、教育质量评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评估标准应该包括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学科水平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

三、实践效果当前的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践效果,例如:“3+2”模式的实行,初中和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等。

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管理科◎严晓玲唐民民许子刚牛红云曾晓燕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势在必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的重要载体、教学活动的基本媒介,能够联结教与学、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物化教学理念,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为了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应该建设在内容上、形式上、技术应用上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综合优势的新形态教材,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适应学生学习需求,这也是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

因此,运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教学双方深度参与教与学过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1.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应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在贯彻专业教学标准前提下,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梳理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点、职业技能点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将课程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和形态上,设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框架,使教材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2.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同步规划。

教材文字内容应该精心设计,承载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文图的表达要严谨、规范、精练,避免阅读的枯燥感,便于读者深度阅读、反复阅读,并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材链接的数字教学资源应是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演绎,是对纸质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可反复使用、及时更新,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总结,并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教材内容与数字化资源要一一对应、高度契合。

教材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应该与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关联起来,将抽象的原理直观化、难以观察细节的操作内容可视化,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教材的空间,保障高质量教学。

3.教材编排与学习方式相互关联。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应该改变传统教材以课文为主、辅以练习的知识体系,注重以学为本的编排方式的重塑。

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探讨——以《现代仓储管理》课程为例

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探讨——以《现代仓储管理》课程为例

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 提高教学效果 , 使教学
内容更具 有针 对性 , 培养 出具备 一定 综合 素质 、 专业
技术过 硬 、 专业 单项 技能较 高 的应用 型 人 。

教学内容 , 凸显《 现代仓储管理》 课程 教学职业性、 实践性 、 开放 性 、 能 型特 点 , 技 我们 先后 调研 了武 汉 万吨冷 储股份 有 限公 司 、 中储汉 口分公 司 、 新科 安达
股份有 限公 司等 武汉 地 区代 表 性仓 储 企 业 , 掌握 了 仓 储人 才需求 规 格 的第 一 手 资 料 , 据此 确 定 了相 并 应 的教 学 内容 。再次 , 根据 国家 级 物 流技 能 大赛 和

“ 、 、 ” 教 学 做 一体化 课 程 实施保 障
教 育家 陶行 知先 生 指 出 : 教 学 做 是 一 件事 , “ 不 是 三件事 。要在 做上 教 , 做上 教 的是先 生 ; 在 在做上 学, 在做 上学 的是 学 生 。从 先生 对学 生 的关系 说 , 做 便 是教 ; 学生对 先 生 的关 系说 , 便是 学 。先 生拿 从 做
2 1

认 仓储仓 识 储在现 专 代物 业 1 流 统中 作用 仓 系 的 ; 储分 4类 4 理论 4 7 0 组 结 人 配备 教师 织 构、员 及 要 求


认 仓储仓 业平面 识 储企 专 业 l4 局 设 仓 施 4/ 论 4 一 布 方案 计、储设 0 " 理 设 备 教师 实4 一 项目 I4 仓 与 送 . 储 配 中 认知 训 心 实
习领域 时 , 可能 主要 以实训 教材 为 主 , 很 以理论教 材
5 4
人 作 管 库 业 库 业 理人 作 专 业 专 业 l4 本流程、 一 基 入库信息处 枷 理 2 理论 2 论 理储位 派 、 指 教 师 教师 人 作 管 品 库 库 韭 理商 人 专 业 专 业 l4 系 操 一 统 作 4 理 2 理 2 0 论 论 7 物 卸运 品装 搬 教 师 教师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r a c t i c e o n I n t e g r a t e d Co u r s e Te a c h i n g Mo d e i n
Hi g h e r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 e s
第1 2 卷第2 期
2 0 1 3 年 6月
广 东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o U RNAL OF G UA NG DO NG CO M M UN I CATI oN PO L YTECHN I C
VO 1 . 1 2 NO . 2
J u ne 2 0l 3
ZHAN Ha i - l i n g
( Gu a n g d o n g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6 5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Un d e r t h e n e w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g r a d u a t e s , t a k i n g t h e c o u r s e Hi g h wa y En g i n e e r i n g Co n — s t r u c t i o n Or g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Bu d g e t a s a n e x a mp l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e x p l o r e s i n t e g r a t e d t e a c h i n g mo d e a n d p r o p o s e s t h a t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e x t b o o k s , c o n t e n t , me t h o d s , p r a c t i c e , s i t e s , s t a f f ,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 t e n, r a n d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i e s . Ke y wo r d s : h i g h wa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b u d g e t ; r e f o r m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 c o n s t uc r t i o n; i n t e g r a — t i o n o f” t e a c h i n g, l e a r n i n g , d o i n g ’ ’ ; mo d e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探析摘要: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是职业教育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但现阶段中高职一体化过程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故而本文将针对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予以科学建设,以提升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中高职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改革前言:随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职招生制度的变革,对口生成为高职生源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期间,应充分了解这一群体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不仅对于加强中高职教育极为重要,而且对于促进中高职学生教育的衔接亦有裨益。

1中高职职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调查与分析学习行为是中高职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表现内容之一,是认识人的行为能力的依据。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重视学习,尤其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及未来迷茫困惑同时又充满希望,但是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又影响了自身学习。

在学习态度“参与教育学习的影响程度”调研中58%学生选择非常重要,35%的学生选择比较重要,7%的学生选择“不太重要”,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重视自身的学习及积极认可学习产生的影响。

在学习困扰“学习交往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调研中18%学生选择“困惑茫然”,13%的学生选择“开心快乐”,14%的学生选择“充满希望”,12%的学生选择“心情平稳”,还有16%学生选择“焦虑抑郁”,11%的学生选择“敌对情绪”,9%的学生选择“煎熬难过”,7%的学生选择“其他”。

总体上,中高职职学生对学习是快乐自信的,但部分学生有困惑迷茫、焦虑不安的情绪。

2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中高职专业群设置统筹力度不够中高职专业群设置不仅应该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和高职学校专业特色发展而定,更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本地企业的生产实训条件,有利于开展产、教、学、研一体化发展等。

而一些地方高校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发展更多地考虑内部专业设置,并没有真正实现和中职教育贯通,也与地方产生企业需求不契合,所以不能很好地与当地经济发展融合,不能很好地和当地企业开展合作。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价、总结、研讨,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做好咨询环节教学工作,平时学生可随时上网搜索相关专
的路子,积累了一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
业资料,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4
OCCUPATION 2013 1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践,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过 程中,对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 检查与评价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已能接受;6S现场管理、团 队精神、与人沟通与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正逐步养成;
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 2.采用集体备课制 在备课环节中,采用集体备课制,参与教师群策群力、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
1.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每个学期初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消化一体化课程标 准,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形式、教学流程与活动评价内容与标准,明确各个学习任 务的关联,明确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明确
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任务—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
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认真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 按照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完成照明线路的 安装与检修、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第 二学年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装接与检修、简单电气设备安 装与检修和可编程控制器及外围设备的安装课程,第三学 年完成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电动机继电控制 线路维修与改造和电子线路维修与调试课程的相关学习任 务。在课程实施中,每学期均严格按计划完成。
高职师资队伍因其构建中更强调在“双师型”“一体 化”教学等方面的要求,高职高专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中突 出实践性,与社会联系密切,与企业合作程度高。在应对 新发展、新变化时,更要及时调整,有效掌控。如管理、 控制不到位,在专任教师中也会出现一些失廉现象,以致

“三化三元素”融通高职课程的教学探索

“三化三元素”融通高职课程的教学探索

“三化三元素”融通高职课程的教学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许多学校开始进行“三化三元素”融通高职课程的教学探索。

所谓“三化”,是指教学过程的活化、个性化和精确化。

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个性化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精确化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元素”指的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是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明确明确阐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时,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评价。

在“三化三元素”的融通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形成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可以采取实习实训、项目策划等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化三元素”的融通高职课程教学探索,是在传统高职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尝试。

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回顾与路径探索

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回顾与路径探索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大好机遇与重大挑战,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建党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急需厘清中高职一体化的相关理论问题,梳理中高职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寻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类型特色的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中高职一体化的理论剖析(一)中高职一体化的内涵解读“一体化”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较早地出现和使用,通常被理解为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元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合力促进整体的协调发展。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

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它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

[1]此概念随后在管理学、生态学等领域逐渐流行和广泛运用,常见于“城乡一体化”“种群一体化”等。

在这些领域中,不同国家、地区、种群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并列的。

中高职一体化有着职业教育的特殊内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中职与高职在培养目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中职与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具有鲜明的类型特色,都要求为经济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中职与高职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关系——中职是高职的基础,高职是中职的继续与延伸,二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在许多研究中,“中高职一体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回顾与路径探索◎俞冬伟摘 要: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回应人民教育需求、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旨在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对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术与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在缩小。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融合。

传统上,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中职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则更加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将两者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注重其专业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传授知识,讲授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

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培训的加强。

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也需要相应调整。

中职教师需要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适应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高职教师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培训机制和内容也需要相应改革和完善。

学生评价体制的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从传统的考试导向转变为全面评价体系。

除了学业成绩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应纳入评价的范畴。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目前仍在不断探索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理解不够深入,还存在传统观念的束缚。

学生在接受一体化教学时也面临适应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和接受这种改革。

教育资源不平衡也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困难之一,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日益繁荣,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一直被视作教育领域中的短板,如何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成为了当前中高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意义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脱节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国家教育政策提出了促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利于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推动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实施方法1. 制定统一教学计划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是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不同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综合性课程。

2. 建立实践基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学校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加强教师培训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能够跳出传统的学科界限进行教学,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跨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 建立评价机制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要求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教学资源不足由于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而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就给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0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先进教学理念,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教学做”一?w化教学模式改革背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校内教师也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尚未摆脱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前高职院校中,教师普遍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更有甚者,一些教学计划中的实训实验课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诸实施,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高职院校从企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数量也相对有限,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要求,而企业中的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重实践轻理论,又由于自身单位工作原因,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经济领域和行业出现了此消彼长,兴衰交替的局面,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为了应对生源逐渐萎缩的客观现实,各高职院校不断增设新专业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招生压力。

这就必然导致新专业的迅速扩张和专业教师相对短缺以及教学硬件设施跟进滞后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普遍实施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例如,评价体系单一,考试考核制度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把实践和理论割裂开来,并在考核中重理论、轻实践。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出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合格毕业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摘要: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了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原因和目标,并提出了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中高职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中高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的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1.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中高职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人才的需求。

2.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而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工作中的职业要求。

1.优化课程设置:整合中高职课程,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并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跨学科教学:通过设立跨学科教学课程,挖掘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的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学生的参与:学生要积极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六、结论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开展跨学科教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教师和学生的转变也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只有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以及评价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中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过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阶段之间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探讨其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将能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校期间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3.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改革教育内容。

将传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项目中。

2.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到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设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1.师资困扰。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这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教学资源的匮乏。

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验室、设备等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3.学生主课和实践课程对接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与主课之间的脱节问题,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项目中,教学改革的效果有限。

高职教育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与实践论文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与实践论文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为建立适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仅仅把“教学做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教学形式是不够的,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改革组织形式,加大软硬件建设,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工作室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高职教育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教学做一体化”内涵层次标准把握以及操作实施方面却显出—定的滞后性,其中最为关注的“融什么”、“怎么融”是重点和难点,我们认为,“教学做一体化”的主要内涵应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从课程建设出发,带动专业调整。

转变师生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及师生评价体系,提供软硬件设备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不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引导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外因,学生自身需要、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才是内因。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其作用。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双元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学生要从传统“老师教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我学老师教”的主动学习。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集团公司与系部的统一安排下,集团部门经理与教研窒主任共同兼任项目工作室主任,以项目生产为主导,根据专业生产岗位群组建“工作室”,按岗位群进行人员分工组建生产项目小组,小组成员负责承担专业教学、职业规划、项目生产、实习实训指导四个任务。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从理论到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

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概念与意义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指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

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

其次,新形态教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1. 教材内容的丰富化在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时,首先应着眼于丰富教材内容。

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过程。

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提供更多实际的学习资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实现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通过引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更方便地让学生获取教学资料和实践案例,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和实践基地的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社会对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职学生的需求大。

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入手,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体化”教学方案并介绍其实际运用案例。

关键词:高职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09-02
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职学生总数达到960多万人,近两年扩招规模进一步扩大,估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

研究这样庞大的职业教育如何办学,让其适合中国现实国情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鉴于此,本文通过笔者的体会和做法进行探讨,供广大同行参考、赐正。

一、关于高职学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学生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从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演变而来,而一些民办院校则是改革开放后允许社会办学的产物,大多为集资或投资者针对社会需求新建发展起来的,历史有长有短。

出现了诸如西安翻译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浙江宁波大红鹰职业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等民办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已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在全国统一高考下录取分数普遍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就导致了职业院
校的学生同公办普通院校录取分数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采取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来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显然是不恰当的。

因此,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弱化的实际,更有必要针对学生的现状从实训入手加强基础知识的释惑解难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为他们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薄弱,教师也就必须从深入实训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再上升到理论知识的消化,从而为下一次实训操作打下基础。

2.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及有关问题。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主要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人员。

这类人员主要是要求有专业技能操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而论,针对高职学生的底子薄,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果差的状况,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是当前高职教育首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其次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即必须解决转变高职院校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实践为辅,教师讲授为主、学习验证为辅的教学活动观念;必须把实训操作列为第一位,把讲解归纳知识要点、理论升华列为第二位;以实训来带动理论的深化,以深化的理论引导更新操作技能和操作方式。

第三是要从社会发展、社会实践的超前性考虑教育教学原则及导向问题。

教育教学原则和导向必须是科学前沿的,观念要新,内容要实要真,实践要有成果。

所以教师的素质必须要高,能全方位综合性处理教育教学问题。

3.未来发展趋势。

(1)高职教育市场化。

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高技能职业社会人,
必须有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社会人。

(2)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化。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将来的变革应是全面的、整体的。

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的转变,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这就要求教改长远目标的整体规划:内容上有整体性,主体上有整体性,教育教学观念上有突破口,教育教学能力不是体现在个人,而是体现在一个团队,一个群体。

(3)高职教育法制化。

投入应有经济效益,专业研究、专业存在必须科学化,实行高职教育的普及化。

二、关于课程目标及知识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它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是我们培养出职业技术型学生的本质内涵。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提供各行业职业技能型的基础人才,因此教育教学的导向就必须由职业来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具体做法是:通过设计出符合各种技能需要的项目载体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技能操作的实训地位;通过项目(载体)的演化过程来归纳知识要点及理论升华,实现知识更新、理论提升、(实践)技能提高有机融合于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知识、理论、操作技能一体化(简称“一体化”)。

对这样的目标,有人会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类专业好办,便于操
作;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好办,不便于操作。

回答是认识有误或者是观念上的问题。

理论上,除了历史、哲学等知识性、思辨性极强的少数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的确难于操作外,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课程,像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也是可行的。

社会科学类专业怎样达到高职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我们的体会是:通过实训来完成理论的升华、知识概念的归纳及实际操作的运用。

现以某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4个班的《社会调查方法》专业课为例,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课程一体化教学目标及其考核方案的设计。

首先对这门课进行以操作能力为侧重点的总体目标设计,同时明确以过程考核为侧重点的考核方式(见表1)。

说明:实地实训(操作)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的,由教师(教研室)根据课程特点设定。

这个专业的目标设计主要是重点突出了课程目标的能力考核,将知识性传授全部融入到了学生自我学习探索归纳总结中,重点突出了学生的实际运用(实训)能力。

要求围绕调研报告提交有关数据佐证材料,就是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2.单元项目教学方案设计。

在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时,分析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点,据此设计单元项目教学实训内容。

在该门课程中,为了细化实地实训(操作),设计出了课程单元项目教学方案。

例如在相关单元要求学生仿照《社会调查方法》课程
单元项目教学实训范例表(见表2、3),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根据方便、就近原则,结合自己的兴趣设计出方案(表格)并进行调查,也可也直接(修改)使用范例表。

说明: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有原该市郊的坟山,约有2000~3000座坟莹,当时也被开僻为校园内公园,环境优美。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实施实地教学观察的实训课。

新墓为2000年及以后的墓,2000年以前的墓为老墓。

以上表2、表3实施的教学手段都是采用就近实施实训,均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进行引导归纳总结,学生自己提升,教学效果很好。

这就是一种从实训入手进行能力提升,知识点归纳的有效教学手段,符合高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起到释惑解难的作用。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的评价
表1、表2、表3提供的课程目标设计实训方法实际上就是职教课程教学改革讲的”综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方式和过程。

这个过程达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内涵要求:
1.符合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能力目标与教育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界定。

2.符合高职教育倡导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教学一体化任务。

3.强化职业教育实训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

4.达到了引导学生做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教师引领,教学互动的效果。

5.符合职教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

6.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有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有项目研究,有市场了解,做到了教学同步,有实际效果。

7.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完成项目操作,完成实训的整个学习思考操作过程,有单项训练(市场调研等)和综合成果(写出调研报告),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课程符合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管理育人,规范了专业教学设计和重在实训的要求。

9.教师达到了师德培育、思路创新、专业研究、教学研究和理论思维、社会活动能力的充分发挥,增大了基本功的训练。

10.教师做到了“一专多能”,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积累具有多方面教学管理能力的经验,符合当前推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6+2”原则。

(作者简介:龙江,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贵州大学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教育经济研究;王裕强,贵州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发展)(责编:若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