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请求语

合集下载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摘要: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功能对等问题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人际交际;研究;功能对等一引言语用学(pragmat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人们对其研究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意义”,有的语用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相互作用中的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说话者的意义,而不是词或者是句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语用学研究一般都是以某种文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领域。

跨文化语言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是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将文化因素引入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研究的一种宽泛的语用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语用问题。

跨文化语用学着眼于不同语言的表层形态,结构方式和话语意义等的比较,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的文化差异,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概括来说,跨文化语用学重点在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直接交际过程中的语用现象及规律。

在英语文献中,跨文化通常用inter-cultural和cross-cultural两个术语来表示。

就跨文化交际而言,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不只对言语交际感兴趣, 它还力图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

它研究的重要是在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上, 尽管不否认语言在体现文化差异上的重要性, 但文化问题似乎比语言问题更为重要。

而跨文化语用学(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s) 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研究。

所以, 跨文化语用学中的跨文化我们用cross-cultural 而不用inter- cultural。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两种语言词汇的词义差异
• 解决方法:解释和音译 • 词汇差异引起的冲突:半空缺词汇;全空 缺词汇;联想意义相反的词汇 •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出现,可译性 很差
句法与跨文化交际
• 句法是句子中连词成句的规则,即词汇符号 之间的关系,是语法的一部分 • 世界各语言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 主谓宾 35% 主宾谓 44% 谓主宾 19% 谓宾 主 2% • 英语句子两种基本类型:主语-系动词-表语; 主语-谓语,主语不可缺少;汉语为主语-谓语 -宾语 • 形态语和非形态语 • 英语强调标点、关联词、形式逻辑,通过丰 富的形态变化达到表意的目的;汉语形态匮 乏,通过丰富的词义和词语位置的变化来表 意
• 部分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文章: 1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 札记》 2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3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出探》 4 申小龙、张汝伦:《文化的语言视界: 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 5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 6 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 7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But 1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对于人们给予我的赞扬,我也想做出同样的回报: 借此国际学界的最高盛会,请业已献身于同样艰苦 劳作的男女青年听我说几句话,因为在他们中间, 将来站在我现在所站的讲台上的人已经产生了。

从文化角度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从文化角度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收稿日期:2007-03-18作者简介:欧阳恒维,男,凯里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从文化角度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欧阳恒维(凯里学院外语系,贵州 凯里556000)摘 要:文章通过对中英跨文化日常交际言语方面因文化差异而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的五个方面的简要分析比较,提出在交际中必须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有效地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文化;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07)02-0014-05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文化无所不存,无所不在。

“文化”一词,定义繁多,莫衷一是。

然而作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对其单用一个明确的定义,确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从广义上讲如同《辞海》所定义的那样,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囿于本文主旨,笔者认为“文化”应于狭义去理解,是指“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社会精神力量”(金开诚《文化的定义及载体》———《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三期)。

“文化,作为社会精神力量有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它无论表现为一种有约束力的氛围,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表现为一钟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都有力地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或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或使人自然遵循某种视为当然的惯性,或使人必然遵守种种规范,总之是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

”(金开诚《文化的定义及载体》———《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三期)。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必然通过现实的载体加以实现,其中一种重要载体形式就是语言。

而语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媒介。

为便于区分,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为两类———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 2edge information )和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 2mation )。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貌 强 调 的是 尽 量 使 自己吃 亏 , 礼 而使 别 人 获 利 , 以取 得对 方 的好 感 , 而 使交 际顺 利 进行 , 从 并使 自己

礼貌原 则
即得体 准则 。根据 礼貌 的相 对 利奇 (93 说 :语用原则基本 上是共 同的 , 从 中获 得 更大 的利益 , 18 ) “ 但 话语“ 受语境社会 因素的约束 , 在一定 的语境 中 它们 的相对重要性却由于文化的不同而相异 。 对于 性 , ”
[ 日期】 2 0 — 2 2 收稿 0 9 1— 5 [ 作者简介】 王云萍(9 7 , , 17 一)女 吉林 长春人 ,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 师, 士研 究生。 硕
论跨 文化交 际 中的礼貌原则
王 云 萍
( 长春工业大学 , 吉林 长春 10 1 ) 30 2
【 摘
要】 人们往往 以通过牺牲合作原则以遵循礼貌原则 , 二者相 互补 充。文化 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 因此在跨 文化交际 中,
有必要 了解汉语语用 多遵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 准则和一致 准则 , 牺牲合作原则 中的质准则和方式准则 , 才可以避 免礼 貌失误 。 【 关键词】 合作原 则; 礼貌原则 ; 面子 【 中图分类号】 CM A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0 2 2 1 )3 0 7 — 3 6 2 6 0 (0 0 0 — 0 9 0
() 减少 自己与他人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 本篇论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比较 量增加双方 的一致 ;6 同情 准则 : 尽量减少双方 的反感 , 尽量增加双 分析 GLeh和顾 日国的礼貌原则 在跨文化言语交 在感情上的对立 , . c e
何 2 0 ) 英语 礼 貌 原则 的核 心 内容 际 中的应 用 , 以期 减少人 们 在跨 文化 交际 中 的语 用失 方 的同情 ( 自然 ,0 2 。 误, 提高 跨文化 交 际能力 。

俄汉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结构及策略对比

俄汉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结构及策略对比

俄汉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结构及策略对比作者:贾倩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9期[摘要] 从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开始,再到后来塞尔对该理论的发展,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逐渐受到语用学家的重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着重对“请求”这一言语行为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异同之处进行研究,分别从结构和策略两个层面对这一言语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来消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误解,有助于增进中俄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请求;言语行为;差异.请求言语行为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典型的一种言语行为类型。

因为在俄汉语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请求言语行为表达上的失误,造成双方在会话过程中的障碍,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

因此,对请求言语行为在俄汉语中的对比研究是很有理论以及现实指导意义的。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语用学从词源上看,€%鑰%閫%賭%軃%鍊%賭%雬%醼%銆%俸蛝%鑰%閫%賭%銆%雬%醼%銆%伲ㄊ导┩矗祭醋韵@按蕄ragma,原义为做事、行为,与传统的和结构的语言学不同,它不是从静态、相对稳定的系统着眼去描写语言事实,而是从动态的、人类活动的角度,联系着交际者和语境来考察言语行为。

这就说明语用学所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的言语行为,关注在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奥斯汀的基础上,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就是以言行事行为理论。

塞尔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奥斯汀提出的施为性言语行为,在塞尔看来,奥斯汀的施为性言语行为分类只是对以言行事动词的分类,而不是对行为的分类因此,他对以言成事言语行为进行了重新的分类,使之前杂乱无章、相互矛盾的分类变得界限分明、条理清晰。

塞尔将以言成事分为:(1)阐述类;(2)指令类;(3)承诺类;(4)表达类;(5)宣告类。

二、请求言语行为在塞尔的分类中,显然,请求言语行为属于表示说话人不同程度地指使听话人做某事的指令类言语行为,它的适从向是客观世界适从话语,所表达的心态是希望。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必修课。

英语本科课程是按主题编排的课程,总课程分两个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专业倾向模块。

《跨文化交际》是属于语言交际模块八个主题中的一个。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单元: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语言、文化与交际(建议学时11)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合的定义、程式和价值观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Activity 1 Basics of Communication了解交际的基本要素、交际五种的类型。

Activity 2 Models of Communication了解单一语言文化交际、单边语言跨文化交际、双边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模式。

Activity 3 Meanings in Communication重点了解交际中的各种意思:文字的意思、说话者的意思、听话者的意思等;重点了解常规的含义、概念的含义、联想的含义等。

Activity 4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Situations了解社交场合的交际定义;了解构成社交场合的基本要素。

Activity 5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了解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

第一单元是全书的总体介绍,重点掌握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术语、交际模式、交际的意义等知识,为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跨文化交际之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之肢体语言
像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领土主权那样,每个人都需要 拥有自己的领域,都有一个无形的、不允许陌生人侵入的、 自己身体周围的领地范围(territoriality)。个人领地范 围的大小不仅与场合、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有关, 而且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
编辑ppt
30
奥尔特曼:
主要领地(primary territory)。指明确的个人独享领地 和日常生活活动的中心,受到精心的保护和防范。 住房、 卧室。
编辑ppt
24
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中国女子的这种目光下垂折射出中 国威风凛凛的大男子主义。
编辑ppt
25
Hand gesture 手部动作
手部动作(hand gesture)是身势语的核心。手和 手臂相互配合,可以产生多种姿势,表达出各种含义。大 多数手势语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习得的,因此在不同文 化里,手势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下面介绍英美几种常见
too distant future(在不太遥远的将来)等。
编辑ppt44源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观念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视过去、重视传统的倾 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所未有” “后继有人”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西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比较
编辑ppt
1
Outline大纲
Touching 体触 Handshaking 握手 Kissing 亲吻 Posture 姿势 Head gesture 头部动作 Face gesture 面部动作
英语中有句谚语:The eyes are the windows to the soul。无独有偶,汉语中也有句俗语,“眼睛是心灵 的窗户”。这都是因为人可以用目光接触来表示爱和恨、 友爱和敌意、幸福和痛苦。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语 境
语 境 , 先 是 由英 国 民俗 学 家 马 林 诺 夫 斯 基 提 出 的 。 他 认 为 “ 语 和 最 话 环 境 紧 密 相 连 , 言 环 境 对 于 理 解 语 言 来 说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境 一 词 由 此 语 语 而 来 。 他 还 认 为 要 理 解 一 句 话 , 必 须 借 助 别 的 知 识 , 如 说 话 时 的情 景 就 例
含 义 加 以 引 申 , 语 言 与 社 会 环 境 之 间 的 关 系 也 叫 “ otx” 在 他 看 来 , 确 地 推 断 出 了 言者 意 义 , 出 了 合 适 的 回答 。 一 句 “ 事 吗 ” 表 现 出他 对 把 cnet 。 做 有 即 任 何 语 言 项 目都 有 两 种 语 境 : 统 中可 能 做 出 其 他 选 择 的 语 境 和 系 统 自 身 朋 友 的 关心 , 随 时准 备 为 朋 友 帮 忙 。如 果 忽 略 当 时 的 交 际 语 境 , 跨 文 系 并 该 实 际 出现 的 语境 。 在 我 国 。 兆 熊 将 语 境 要 素 分 为 三 大 类 : 1 话 语 本 身 ; 化 交 际 行 为将 被 迫 中 断 。 何 (】 ( ) 语交际发生的行为环境及场景 ;3 共有常识。 2言 ()
V rcue esh rn把语境分 为交 际语境 和语 言语境。交际语 境包括语 言使用 真正涵义相当于“ 我听见了”, 并非 答应老板 的请 求, 没有顺应 美 国老板 的 造 琼 者 、 理 世 界 、 交 世 界 和 物 理 世 界 等 因 素 ; 言 语 境 即 上 下 文 。Ve eue 文 化语 境 , 成 老 板 的 误 解 。 同 样 , 斯 先 生 事 先 也 不 了 解 中 国 人 的 文 化 心 社 语 r hr s 不 出于 礼 貌 而 不 会 直 接 拒 绝 上 级 的 的 语 境 两 分 法 不 无 道 理 , 是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们 认 为 , 化 是 跨 文 化 交 习俗 和 交 际模 式 , 懂 得 他 们 为 了 面 子 、 但 我 文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作文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作文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作文English: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our globalized world. It involves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here language, customs, beliefs, and norms can vary significantly. Successfully navigating these interactions requires understanding, respect, and adaptability.One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language barriers. For instance, during my travels in China, I encountered a situation where Istruggled to convey my dietary restrictions to a local chef. In English, I requested a vegetarian dish, assuming itwould be understood. However, the chef seemed perplexed,and I realized my mistake. I then tried using basic Mandarin phrases I had learned, such as "wǒ bù chī ròu" (我不吃肉), meaning "I don't eat meat." This helped bridge the communication gap, and the chef was able to prepare asuitable meal.Another aspect to consider i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many cultures, ge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y language convey meanings as much as words do. For example, a firm handshake is often seen as a sign of confidence and respect in Western cultures. However, in some Asian cultures, a softer handshake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as a firm grip can be perceived as aggressive. Understanding these nuances is crucial for building rapport and avoiding misunderstandings.Moreove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styles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For instance, in some cultures, direct communication is valued, while in others,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s preferred to maintain harmony. During a business negotiation in Japan, I found that my straightforward approach was met with silence and nods, which I initially interpreted as agreement. However, upon reflection, I realized that my Japanese counterparts were being polite and non-confrontational, and their silence indicated they were considering my proposal rather thanagreeing outright.In conclusion,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quires patience, empathy, and an open mind. Byrecognizing and respec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non-verbal cues,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we can foster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build stronger relationshipsacross borders.中文:跨文化交际是我们全球化世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与解决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与解决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与解决策略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时常见的挑战。

这些障碍可能包括语言理解不清、表达困难和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提高文化敏感度和包容性,学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以及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都是解决语言障碍的有效策略。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障碍;解决策略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1.1 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词汇和语法障碍。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存在差异,可能导致交际双方在理解和表达意思时出现困难。

某些词汇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这会造成词义的模糊和误解。

发音和语音障碍。

不同语言的发音和语音规律差异较大,导致发音不准确时,交际双方可能难以理解对方的说话内容。

发音错误还可能导致意思的歧义,从而影响交流效果。

语用和语境障碍。

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规则,而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用和语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交际双方在表达意思时产生误解。

例如,某些词语在某个文化中可能是礼貌用语,但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具有冒犯性。

1.2 语言障碍可能导致的误解和沟通障碍误解:由于语言障碍,交际双方可能对对方的意思产生误解,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准确。

误解可能使得沟通变得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可能使得交际双方难以顺利进行交流,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当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或理解对方的意图时,交流效果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沟通的中断。

2. 解决策略2.1 学习目标语言的基本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学习目标语言的基本知识。

当我们面对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时,熟悉他们的语言至关重要。

学习目标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掌握常用的问候语、基本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并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跨文化交际之言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之言语交际

• 5、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说:请问您能不能给 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可以向您求教一个小 问题吗? • 6、朋友对朋友说:我想明天借用您的车, 您看行不行?
十、“不要教训你老奶奶”——说 关心
• 英语有句谚语“Don’ try to teach your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 (不要教训你老奶奶吸鸡蛋。) • 英美人患了感冒,中国人见状,可能说:“应该 多喝水。” • 英美人要出门,户外天气寒冷,中国人可能会关 照说:“应该多穿点衣服。” • 英美人来中国旅游,有个翻译对游客中年岁较大 的“老外”说:“你一定很累了,你年岁大 了……”
• 在英美两国,把食物剩在碟子里不吃完是 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 西方人一般不吃禽、畜的内脏、头、蹄或 爪。
邀请
‚有空来玩‛式的邀请 例如: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
We may invite you to our home sometime. Maybe we can meet sometime soon.
• 中国人明知故问的问候 • 与英美人套近乎: • 1、改换成祝愿:“ Hello.Have a nice dinner!”(“您好,祝您吃得香!”) • 2、改换成称赞:“Hello.You’re doing a good job!”(您好,干得真棒!)
五、千恩万谢为哪般——说致谢
• 按常理,别人帮了你的忙,你该道谢。但 英美人通常为那些在中国人看来无足轻重 的区区小事而道谢,从早到晚,只要与人 接触,必定谢不离口。
• 对于教师的称呼很多,主要有三种:
Sir./Ms.; Mr./Ms.+姓;直呼其名。
• 不能是“姓+teacher”,也不能是直呼别 人的姓。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cases参考答案 中英文版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cases参考答案 中英文版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Case study 参考答案Case 1 【page 23】In this case, there seemed to be problems i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 spite of the efforts made to achieve understanding.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人们努力去理解,但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似乎出现了问题。

We should know that in Egypt as in many culture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s valued so highly that it is not expressed in an objective and impersonal way. While Americans certainly value human relationship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speak of them in less personal, more objective terms.我们应该知道,在埃及,就像在许多文化中一样,人际关系被看得如此重要,以至于无法以客观和非个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虽然美国人的确重视人际关系,但他们更倾向于用不那么个人化、更客观的方式来谈论人际关系。

In this case, Richard‘s mistake might be that he chose to praise the food itself rather than the total evening, for which the food was simply the setting or excuse. For his host and hostess it was as if he had attended an art exhibit and complimented the artist by saying, ―What beautiful frames your pictures are in.在这种情况下,理查德的错误可能是他选择赞美食物本身,而不是整个晚上,因为食物只是设置或借口。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chapter2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chapter2

Chapter 2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 Teaching ObjectivesIn this chapter, the teacher should enable the students to:1. know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communication.2. identify nin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3.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4. kn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5. know the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6. identify the 4 for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I. Contents1. Keywords(1) Sender/Source: A sender/source is the person who transmits a message.(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信息发出者/信息源指传递信息的人。

)(2) Message: A message is any signal that triggers the response of a receiver.(信息:信息指引起信息接受者反应的任何信号。

)(3) Encoding: It refers to the activity during which the sender must choose certain words or nonverbal methods to send an intentional message. (编码:编码指信息发出者选择言语或用非言语的方式发出有目的的信息的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顺应

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顺应

跨⽂化交际中语境的顺应2019-06-29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并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也使得不同社会、⽂化以及不同地区⼈们之间的交往⽇益频繁,对跨⽂化交际的要求越来越⾼。

本⽂运⽤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从跨⽂化交际的⾓度对语境进⾏了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跨⽂化交际语境中三⼤要素的顺应⽅法,旨在为达到成功的跨⽂化交际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跨⽂化交际语境顺应论三⼤要素⼀、跨⽂化交际跨⽂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化背景的⼈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

它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主流⽂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及国际性的跨⽂化交际等。

本⽂主要讨论国际性跨⽂化交际中的语境。

从⼼理学⾓度讲,跨⽂化交际就是指信息的编码、解码,是由来⾃不同⽂化背景的⼈所进⾏的交际。

以⼈际交往为主的跨⽂化交际,是⼀种意义和信息在来⾃两类不同⽂化背景主体间的交流,其本⾝就体现了⼀种动态的、连续的、线性的互动关系。

众所周知,⽂化决定着⼈们的所思、所想、所为、所⾔和所觉,不同的⽂化也为交际者提供了不同的意义范畴。

但语⾔交际活动不仅仅是信息来源(source)借助信息(message)传达给信息接受者(receptor)这么⼀个简单的过程。

因为根据语⽤学关于语境和⾔语⾏为的理论,语⾔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变化。

⼈们在交际活动中,不仅要遵守语⾔的构成规则,同时还要遵守语⾔的⽤法规则。

所以在跨⽂化交际活动中,必须根据交际时的具体语境,随时调整对话语的理解,调节⾃⼰的⾔语使之合适、得体,才能恰当地调节交际双⽅的相互关系,协调交际者之间的⾏为,最终得以成功地交际。

⼆、语境顺应论Verschueren认为语⾔的使⽤归根结底是“⼀个不断选择语⾔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内部还是语⾔外部的原因”。

俄汉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结构及策略对比

俄汉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结构及策略对比

2013.09学教育80(此图见余光中,2000:35)由上图可见,创作是将经验转化为文字,而翻译需要两个程序:第一,要将自己的经验融入翻译过程;第二,要将原文(创作)的各个层面理解表达出来,如傅雷所说的“神似”,那么这个过程无疑就要传神了。

如果过分依赖原文,不加自己的经验分析,甚至字对字的翻译就是‘死译’、‘硬译’了;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经验,而脱离原文就是抄袭性的创作了,至于巴斯内特所说的‘伪翻译’,笔者认为可以用下图表示:经验→原文→不大符合当时社会语言习惯的文字或不存在的事实(创作)(创作)(伪翻译)↓↓虚假来源、自创翻译、捏造源文、游客译者、假想翻译等(笔者自创)‘伪翻译’不是真正的翻译,其实完全是打着翻译招牌的创作,因此从事翻译工作者一定要明白翻译是“有限的创作”,是一种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共谋”。

在这个共谋中,译者既是主导者也是受制者,他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但是要受这二者的制约。

从余先生下面这段话,翻译时创作的有限性是可见一斑的:“作家的责任,在勇往直前,尽量发挥一种语文之长,到其极限。

译者的责任,在调和两种语文的特色:既要照顾原文,保其精神,还其面目;也要照顾译文,不但劝其委婉迎合原文,还要防其在原文压力之下太受委屈,甚至面目全非。

译者的责任是双重的,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

他的功夫能在碍手碍脚的有限空间施展,令人想起一位武侠怀里抱着婴孩还要突围而出。

这么看来,他的功勋虽然不像作家彪炳,其实难能可贵。

”[3]诚然,作家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情,抒发自己的情怀,而作家却始终又要受制与原作与读者之间。

结语苏珊·巴斯内特提出的“共谋”是一把双刃剑:它造就了“伪翻译”,让翻译与创作的界限模糊;但是它增加了某些作品在某种文化中的被接受度,同时对文化建构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它让人们明白是时候重新认识翻译较之创作的地位了。

而余光中先生则翔实而辩证地认识了翻译与创作的关系,其中很多地方与“共谋”理论有契合点。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教案)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教案)
举例:
-当学生请求帮助时,能正确使用“Can you help me, please?”等句型。
-当学生提供帮助时,能恰当运用“Sure, I'd be happy to...”等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
(1)词汇运用:学生容易混淆can和may的用法,以及如何在口语交际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2)句型结构:学生在构造复杂句型时,容易忘记主谓一致和时态的正确使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请求帮助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们在模拟场景中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口语表达: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可能因紧张或词汇量不足而无法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
详细解析:
(1)词汇运用:
-难点:区分can和may在请求帮助时的用法。举例:Can you help me, please?(一般请求)与May I go to the bathroom?(正式请求)。
-解决方法: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两者的差异,并加强口语练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请求帮助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包括礼貌用语和常用句型。它们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图书馆借书时请求帮助,以及如何用英语表达感谢。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Can you help me, please?"和"May I...?"这两个句型。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时态和主谓一致,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日语的「いただく」与跨文化交际

日语的「いただく」与跨文化交际

2015 年 4 月
可以认为是日本人在想要表达某种思想的时候,认为 「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并不 足以满足这种感情的抒发,才会有「もらう·いただく」 的出现呢?对此,杨玲曾在调查中指出,授受动词出现 的先后顺序是「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 这一调查似乎也可以印证这一推测的正确性。
くれる
もらう
主語
目的語
目的語
主語
主語(給予者) 目的語(授受者) 主語(授受者)
从此表不难看出,「やる·あげる」系列的授 受动词,它们的视点在主语,即给予方,说话人与给 予方的关系更亲密;「くれる」系列的授受动词,它 的视点在宾语,即接受方,说话人与接受方关系更亲 密;而「もらう」系列的授受动词,它的视点在主语, 即接受方,说话人与给予方关系更亲密。可见这三类 授受动词的视点并不一致,但由于「さしあげる」、 「くださる」、「いただく」与「やる·あげる」、 「くれる」、「もらう」是一一对应的敬语表达方式, 因此在视点问题上,它们分别应该是一致的,因此, 我们不妨把上表的内容做一下替换,如下所示:
此句型还可以转换成更加谦逊的日语表达方式, 即「~(さ)せ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表现的意思 虽一样,但由于用到了否定 + 疑问的表达方式,更加 加强了谦逊的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句型中的「いた だく」要变成它的可能态「いただける」,翻译的时 候也侧重于“我能……吗?”这种更谦卑的询问方式。
本书。
c 私は京子さんから本をもらった。/ 我从京子
那儿得到一本书。
这几句话若翻译成汉语,表达的意思基本是一
致的,无外乎是“给”或“收”,但由于选择的授受
动词不同,也就表达了说话人的视点的不同,从而导
致意义也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庵宫雄将视点与授受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二)关于文化定义的学术性探讨1、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面,它是文和化的复合。

2、1952年,Kroeber(克罗伯)和Clyde Kluckhohn(克鲁克洪)发表了一本专门研究文化定义的著作《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3、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文化包括大小写字母的“C”文化。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文化是丰富多样的。

6.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跨文化交际 第五章 第二节 言语行为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第五章 第二节 言语行为文化差异

(3)诚意规则:说话人真心实意地想施行这一行为。
(4)根本规则:说话人所说的话使他自己承担了施 行某一行为的义务。
2、言语行为的“五分法”
类别
阐述类
“言外之的”
“适从向” 心理状态 行事动词
从话语到客 观现实 相信 state、assert、claim、 swear guess、hypothesis
(一)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法” 1、“言有所述” 与“言有所为”
(constative and performative)
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或真实的,或虚假的;
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无所谓真假,是用来 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言有所为
(1) I do. (使用于结婚仪式过程中。) (2) I name this ship Elizabeth. (使用于船的命名仪式中。)
3、致谢与答谢
致谢语
英语、汉语中常用的答谢语
英语
• Not at all. • Don’t mention it. • You are welcome. • It’s my pleasure.
汉语
• 不用谢!/别客气!/没什么! /别这么说! • 过奖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演讲结束:
• I’m sorry that I’ve wasted your precious time. (对不起,我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了。) • I hope you’ll like my talk.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演讲。)
从客观现实 到话语 不存在 意欲
beg、request、advise、 invite、suggest、insist order、demand
promise、undertake、 vow Apologize、 congratulation thank 、sympathy、 condo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clusion
总的来说,受积极面子的影响,汉语中的 礼貌表达更注重使用表达亲近的词语以追 求行为的和谐。相反,英语中的礼貌表达 着重消极面子,追求行为的自由、顺畅。 因此,在请求时,他们更多采用常规间接 请求策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力。
汉语中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请求经常使用祈使句。比 如,“同学,借我用用你橡皮。”中国人认为朋友, 尤其是好朋友有义务互相帮助。然而,用祈使句表 达请求在英语中使用很少。西方人对自我形象和个 人目标非常敏感,是否需要帮助是他们自己的事, 不必要的帮助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
汉语中表达请求一般比较间接,为了表示礼貌,在说出真 正目的之前还会说出许多原因和解释做铺垫。例如,“老 师,我把论文弄丢了,恐怕不能准时交给您,再给我几天 时间可以吗?我会加班完成。”而英语中更喜欢先说出目 的,后使用不同的复杂句子结构来表达礼貌。
西方文化:人们在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通常用直接 性言语中带“please”的祈使句形式(例如说, bring me a cup of coffee, please.),或间接性 言语中询问听话人能力或将来做某事的可能性的疑问 句形式,来表现其礼貌性(例如说,could you answer the phone, please?)。 中国文化:人们多采用间接性或暗示性请求策略来实 现其请求行为。在具体应用时,其请求话语通常包含 在较长的解释中。
Positive face(积极面子)&Negative face(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希望 得到别人的赞同, 欣赏,尊重。
消极面子:不受 别人的干扰,阻 碍,有自己的自 由。
例一:A: It’s cold today, isn’t it? B: Yes, it is. 讲话人得到了听话人的同意,他的 positive face得到了满足。 例二:A:Excuse me, sir.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n the match would begin? B: It will begin at 8 o’clock. 当说话人问及比赛何时开始时,它势必要 打扰到听话人的行动自由和个人空间,所 以使用would一词。
“您”等尊词的使用VS 委婉的情态动词
家人和朋友之间:祈使句 VS疑问句
间接VS直接
汉语中人们喜欢用你、您、老师、贵等来表达不同程 度的礼貌,比如,“老师,我想问您个问题。”“恩, 你说。”其中学生对老师用了“您”,而老师用“你” 和学生交谈。社会地位低的人使用各种称呼表达对地 位高的人的尊敬。但是在英语中人们不很在乎称谓用 词,他们喜欢使用情态助词,例如,“能告诉我火车 站在什么地方吗?”(“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please?”)。
请求策略类型 直接策略:祈使句或陈述句“我需要一辆 车。”
规约性间接策略:通过询问对方的能力、 意愿、原因、提建议、询问可能性或其他惯 用结构实现“Would you like to...?” 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一般通过陈述与请求 行为相关的情况、询问受话人是否愿意帮忙、 询问实施请求行为的前提条件、陈述提出请 求的理由四种方法实现“It's cold in here.”(暗示受话方关上门/窗)、“I love this dress.”(暗示受话方买下来)
影响请求策略选择的因素 交谈双方的社会距离和权势差 距是制 约请求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 但这些主要变项是同请求言语行 为出现的社会语境中的其他因素 相互作用的, 这些因素包括年龄、 性别、请求行为的性质、受话方 实现请求目的的难易程度等
文化价值观 影响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文化 价值观因素很多, 本文仅利用荷 兰学者霍夫斯泰德( Hofstede)价 值分类体系中的个体主义-集体主 义和权势差距来两个方面进行研 究。
中英请求语比较
组员:李燕,张雅风,陈虹,刘春阳,连佳巍
May I……?
Would
you…? Excuse me… 您好!请 问…. 真不好意 思!…
麻烦您
了!…
Do you mind If I ……? 我不知道您是 否有时间…
一、面子理论(face theory)的概念 二、运用面子理论具体分析中西请求语的差异 三、三大具 六、总结
请求策略差异 直接与间接的程度差异 根据 Blum-kulka英语中“间接”策略 占的比例接近90%。直接策略,尤其是祁使 请求语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最不礼貌的策略; 而规约性间接策略被美国人认为是最礼貌 的,在亲朋好友之间,该策略也被广泛采 用。 根据张绍杰和王晓彤(2004)的研究, 汉 语中平均 30%的请求行为都属于直接策略 (亲朋之间此比例达到近43%。当说话人 地位高于听话人时, 使用的比例为47%;说 话人为年长者时, 使用的比例达到50%以 上)。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 英语文 化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
权利差距 中英文化在权利分配方面存在很 大差距: 中国文化属于差序格局的 社会结构 ,英语文化属于平行的社 会结构
中国等级制度森严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 有其固定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 , 君臣、父子、夫妇、老少、官兵、师生 等各守本份 ,安分守己。 行为方式和言 语交际都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 与中国文化的差序格局形成鲜明对照 , 英语文化 ,尤其是美国的社会结构基本 是平行的。西方人主张自由平等 ,个性 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