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诗歌的特色―“寒”

合集下载

对孟郊的评价

对孟郊的评价

对孟郊的评价一、孟郊是谁孟郊,那可是唐代的一位超酷的诗人呢。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充满波折的冒险。

他出身贫寒,但是心中有大大的梦想,就想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家伙为了科举那是相当的执着,考了好多次才中举。

他的这种经历就像我们现在考一些很难的证,屡败屡战,真的很令人钦佩。

二、孟郊诗歌的风格1. 寒苦之音孟郊的诗好多都透着一股寒苦的气息。

他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的观察者,把生活中的那些艰难困苦都放大给我们看。

像苦寒吟里“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你看,他把冬天的寒冷写得是那么的真切,就好像那股寒冷直接透过诗钻进我们的骨头里了。

这可能和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对这种寒苦的感受就特别深刻。

2. 硬语盘空他的诗用词很奇特,很有力量。

不像是那种软绵绵的诗句,而是像一个个硬邦邦的石头砸在地上,能砸出个坑来。

他的诗常常会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好像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满满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独特的用词和风格,在当时的诗坛也是独树一帜的。

三、孟郊诗歌的影响1. 对唐代诗坛在唐代诗坛,孟郊就像一颗独特的星星。

他的寒苦风格为唐代诗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当时的诗坛有很多不同风格的诗人,有像李白那样豪放飘逸的,也有像杜甫那样沉郁顿挫的,孟郊则以自己的寒苦之音和硬语盘空的风格站稳了脚跟。

他的诗让人们看到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2. 对后世诗人后世的诗人也受到了孟郊的影响。

他那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法,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有些诗人在想要表达生活的艰辛或者内心的愁苦时,就会借鉴孟郊的风格。

而且他的执着精神,在诗坛中也成为了一种激励,让大家知道不管有多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梦想。

四、我对孟郊的整体评价孟郊在我心中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

他虽然一生贫苦,但是他没有被生活打败。

他用自己的诗歌来抒发情感,来反映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就像是他的武器,向世界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和他所看到的社会。

诗人孟郊的个人简介

诗人孟郊的个人简介

诗人孟郊的个人简介孟郊是唐代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孟郊——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

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

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

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

”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

《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

《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

《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寒地百姓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

【原文】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⑴,半夜皆立号⑵。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⑶。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⑷。

高堂搥钟饮⑸,到晓闻烹炮⑹。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⑺。

华膏隔仙罗⑻,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⑼,踏地为游遨⑽。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⑾!【注释】⑴无火炙地眠:指贫苦百姓没有炉火而烘热地面睡觉。

炙地:烧地。

穷苦百姓或者除外旅行者,无炕,寒夜多燃火烘地后乃眠,以得温暖。

⑵半夜皆立号:意思是穷苦百姓冻得无法睡,只能站着挨冻,苦楚呼号不已。

号:叫;哭。

⑶冷箭、棘针:都是喻指刺骨的寒风。

棘:有刺草木的通称。

骚骚:风声。

语本《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云岫之骚骚。

”注引李善曰:“骚骚,风劲貌。

”一本作骚劳,疑非是。

⑷霜吹:从破壁吹进来的冷风。

⑸高堂:高大的堂屋,指富贵人家。

捶钟饮:古代富贵人家饮宴时要鸣钟奏乐。

⑹到晓闻烹炮(páo):意思是说烹烧食物,香气满屋,天亮不散。

以上两句与前面寒地百姓寒冷难耐、痛苦立号的情况恰成强烈对比。

⑺华膏:指富贵人家饰有华彩的灯烛。

⑻仙罗:指罗幔。

遭:遍。

这里借飞蛾比喻寒夜百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况。

⑼到头:倒头。

此“到”字即“倒”字,见《说文通训定声》。

⑽踏地为游遨:意思是说飞蛾在地上被游乐者践踏,暗示统治阶级对穷苦的老百姓的死生毫不关切。

为:被。

游遨:指整天吃喝游乐的富贵者。

⑾君子:指正直的人们。

郁陶(yáo):这里指悲愤郁积的意思。

为:为此。

【白话译文】穷苦人屋子里没有炉火,只在临睡前用柴火烘热地面。

夜半烘过的地方也冷了,都冻得站起来叫冷。

不知从何处而来的似箭的寒风,带着呼啸像棘针一样刺入肌骨。

《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

《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

《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第1篇:《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寒地百姓吟孟郊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遊遨。

遊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孟郊诗鉴赏此诗题下自注云:“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卹。

”郑相,指郑余庆,《旧唐书》本传谓宪宗元和三年(808)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

同书《孟郊传》又云,李翱荐郊于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后余庆镇兴元,又奏为从事。

可见此诗当为元和中作于洛阳。

孟郊与郑关系如此之好,但他并没有对郑作正面的歌颂,甚至也没有在诗中表现“畿内百姓”如何“大蒙矜卹”;他所想到的只是苦寒中的百姓,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

全篇立意,可用杜甫两句诗来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但它描绘得更为具体,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

一个寒冷的冬夜,贫苦的百姓们席地而眠。

本该像今天北方烧炕似地,先用柴火将地皮烘热,然后才能躺下。

可他们哪里有钱买柴火,只得睡在*冷的冻土上。

好容易挨到半夜,冻得实在受不了,于是站起来直叫冷。

“半夜皆立号”五字,何其精炼而又准确!特别是那个“皆”字,又代表了多少啼饥号寒的百普通百姓!从“冷箭”一句起,诗人的笔触从地面转向四壁。

冷箭、棘针,形容从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寒地百姓吟孟郊唐诗鉴赏寒地百姓吟孟郊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遊遨。

遊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孟郊诗鉴赏:此诗题下自注云:“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卹。

”郑相,指郑余庆,《旧唐书》本传谓宪宗元和三年(808)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

同书《孟郊传》又云,李翱荐郊于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后余庆镇兴元,又奏为从事。

孟郊《游子吟》赏析

孟郊《游子吟》赏析

孟郊《游子吟》赏析孟郊《游子吟》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

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郊《游子吟》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子吟》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作者背景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这真切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寒之又寒——论孟郊山水诗的悲剧审美追求

寒之又寒——论孟郊山水诗的悲剧审美追求

寒之又寒——论孟郊山水诗的悲剧审美追求作者:汤月芬摘要:孟郊山水诗具有美丽、幽洁和迷人的审美感受,其山水诗的独特引人之处在于诗歌具有奇峻高寒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了孟郊山水诗的悲剧审美追求。

孟郊山水诗的悲剧审美追求主要从诗歌意境、诗歌语言等方面的“寒”来体现的。

在意境方面,主要通过对幽奇险僻的意象、恐怖与惨厉的氛围和惨厉之景的描绘来体现诗的“寒冷峭拔”;在语言方面,主要通过峭硬和“狠”来体现“寒”。

而这种“寒”的形成,主要是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遭遇和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孟郊死后,关于他的评价问题走上歧途,很多人认为孟郊开了山水诗险怪瘦硬的艺术风格,因为有韩愈这位大儒挡着,他便不能靠前,后人为了讨好韩愈,生拉硬扯地将孟郊诗风说成是韩愈的,是为可悲可哀。

事实上,孟郊诗的“寒”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寒”开启了中国寒士文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孟郊,山水诗,寒,悲剧,审美追求引言中唐诗坛,名家辈出。

在璀璨的群星中,有一位独具慧眼的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打破正格,翻空出奇,自开一境。

他就是孟郊。

孟郊曾以一首柔情似水苍凉蕴藉的《游子吟》使千古读者心醉。

毫无疑问,孟郊在中唐诗坛上应该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然而,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孟郊诗歌中大部分作品并非是像《游子吟》那样的凄婉深情之作,也并非是像《登科后》那样“春风得意”之作,而是那些显出奇峻高寒特点的作品。

[1]而“奇峻高寒”在他的山水诗创作中尤为突出。

孟郊在他的山水诗创作中,崇尚自然物象洁净的特质,追求情感世界真纯高洁的境界。

他的许多山水诗带给人的是一种十分美丽、幽洁、迷人的审美感受。

[2]如《石淙十首》其一:岩谷不自胜,水木幽奇多。

朔风如空曲,径流无大波。

迢递逗难尽,参差势相罗。

雪霜有时洗,尘土无由和。

[1]这里,参差的怪石、高低起伏的山谷、蜿蜒曲伸的秀水以及清脆繁茂的嘉木固然引人入胜,但更为奇妙的令人心灵深处为之震颤的却是“雪霜有时洗,尘土无由和”的远离熙攘尘世的清幽、洁净以及“径流无大波”的自然与宁和,透视出生存于内乱纷扰时期,孟郊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孟郊的诗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

孟郊的诗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

孟郊的诗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本文导读:好不容易高中进士的孟郊,那一天该有多么爽了吧?简言之,那一天,他肯定是这么度过的:白天骑着高头大马游街、观光,晚上就在“平康里”里喝酒、玩女人。

好在他是诗人,我们可以逮着他的作品作证。

我们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诗,只需要十秒钟,但感动的泪水会在心里流一辈子。

因为,寒冷的孟郊写出了“母子之情”最炽热的温度。

(一)像疯子一般在长安的大街上狂奔“赏花”我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

说的是九百年前,一个久试不第的老书生范进,在终于中了乡试的举人后,喜极而疯,最后需要卖肉的屠夫岳父对他挥以老拳,将他打醒的故事。

其实,早在范进之前400多年,大唐长安也发生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不过,那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真实的人生。

也许吴敬梓的小说,就是从那个唐朝诗人那里得来的灵感。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公元796年,一个四十六岁的老书生,骑着高头大马,在首都长安的大道上癫狂地奔走、吟诗,就像九百年后的范进在大清的菜市场发疯一样。

那个疯了似的老书生名叫孟郊,让他疯狂的原因也同范进一样,因为科举及第,考中了进士。

此前他也是屡试不第,这次是他第三次进京赶考。

按照惯例,在进士考试放榜的当天,当朝皇上要亲自组织新科进士骑着大马,在长安的大街上举行丰富多彩的观花采花活动。

除了白天的宴饮观光,重头戏是入夜后,那些新科的进士都要到长安城北的风月场所平康里去放纵狂欢。

“平康里”这个大量出现在唐传奇中的地名可不是凭空虚构的,它是有史可考的自汉至唐长安城里有名的红灯区。

唐朝末年,一个叫孙柴的人,就在他描写长安世俗生活的纪实小说《北里志》里详细地记录了“平康里”的风月实况:在那里工作的女性都很年轻,她们都在官方登记备案取得上岗证,并针对官员、商人和贵族等不同服务对象进行过专门的技能培训。

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服务内容,便是专门为来京城参加科考的考生服务。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作者简介】孟郊,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辞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其二人为“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

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苦寒吟【唐】孟郊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资料1】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从孟郊诗看他的“寒”

从孟郊诗看他的“寒”
,

才 行古人齐
, ,
生前 品 位低

葬时贫 灰马

远 日 哭惟妻


( 《吊孟协律 》)张
籍说
;
:
苦节 居贫贱
所知 赖友 生

( 《赠别 孟郊 》 ) 白乐 天说 :
,
近 日孟 郊六十

,
终试协
张 籍五十
未 离一太 祝
,
彼何 人哉
,
彼何 人哉 !
,
( 《与元 九书 》 )
,
宋朝诗 人苏轼在 《祭柳子 玉 》 一文 中
,

孟 郊的父亲不 但 做地方 官 到他 自已 手里

,
而且还 置有 田 产 就 有二 亩之 多 耕 荒生 嘉苗
,


孟 郊 自 已说
,
:
家有

瘦田
,



薄田

,
仅种 菜 的菜园
” “
,

②偶 尔
他 也参加劳 动
,
陆长源 曾 称 他说
: “
:
汲井滋 园蔬


( 《酬孟 十二 新居见 寄 》 ) 他 在 《 立德 新居 》 组 诗 中说
贞 暇先生 墓 志 》及 范成 大 《吴 郡 志 卷 十二
,
官吏 》


杨 傅
名宦 》的 记 载
孟 郊的 父 亲 孟庭扮
,
生前 是 昆 山 县 县尉
县 尉 虽 属地方低
级食 吏 但 毕竞是 朝庭命食 伶 禄虽 微 也足 以荞生 决 不会像孟 郊 笔下那 祥衣食不周

简述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

简述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

简述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

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朴凝重,避熟避俗。

孟郊的诗歌风格古朴凝重,他的诗作往往不落俗套,追求奇特超常的构思和古劲奇峭的语言风格。

这使得他的诗歌与当时盛行的浅俗流易大相径庭。

2.诗多表现凄凉寒苦的贫困生活。

孟郊的诗作经常描绘凄凉寒苦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充满了对人生困苦的感受和表达。

3.注重造语炼字。

孟郊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重造语炼字,通过精心打磨每一个字,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诗作往往言简意赅,用字险峻,峭拔刚劲。

4.诗风峭硬。

孟郊的诗风峭硬,表现在语言质朴,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他的诗作往往刚劲有力,直抒胸臆,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5.有一部分古朴平易的小诗。

虽然孟郊的诗作以“苦吟”著称,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古朴平易的小诗,如《游子吟》,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结尾议论新颖,富有情趣,展现了孟郊质朴自然的风格。

总的来说,孟郊的诗歌创作特点可以用“奇、硬、僻、苦”四个字来概括。

他的诗作独具匠心,峭硬刚劲,同时又深邃古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论孟郊爱情题材诗歌的特点

论孟郊爱情题材诗歌的特点

论孟郊爱情题材诗歌的特点作者:张丹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8期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他是我国中唐时期韩孟诗派中一位很重要的诗人,其诗有很多创新之处。

孟郊在韩孟诗派中年岁最长,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最早,他的诗作也最先显现出险怪奇崛的倾向,因此受到了韩愈的极力推崇,可以说他是韩孟诗派的开山之人。

孟郊是一个典型的“苦吟”型诗人,多用“苦吟”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如“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夜感自遣》),“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送崔纯亮下第》)。

孟郊苦吟成癖,注重诗歌的炼字造句,追求构思的生新奇特而不法固常,大量使用生冷的意象和枯槁的色彩,使其诗歌的整体风格险怪奇崛。

孟郊的诗表现了很广阔的社会生活,主要有针砭时弊,同情百姓疾苦,表达自己不随流俗之志节,以及大量的叹老嗟穷、怨离苦羁之作。

这些诗大多刻意追求奇险,风格峭硬,带有深刻的心理体验。

孟郊是一位非常注重情感的诗人,写下了不少表现亲情、友情、爱情的诗篇。

《游子吟》塑造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形象,最为后世所传诵。

《赠李观》、《上包祭酒》、《赠主人》等诗篇均表现了孟郊对友情的珍惜。

孟郊诗中表现爱情题材的并不多,但感情真挚,艺术上也很有特点。

孟郊爱情题材诗歌有着真实而深厚的情感基础,那就是孟郊与妻子相互间的真挚感情,以及长期的羁旅生活使他对家庭生活的无限眷恋。

其《病客吟》写道:“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

客子昼呻吟,徒为虫鸟音。

妻子手中病,愁思不复深。

僮仆手中病,忧危独难任……”(《孟东野诗集》卷三)漂泊在外,而又身染疾病,触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诗人设想如果在家生病即使是夜里,呻吟的声音也能进入妻子的心中,而远在他乡即使是白天,呻吟的声音也只是像虫鸟的叫声一样,无人理会;在妻子身边生病了,有妻子照顾,愁思也不会深,而生病了只有仆人在身边,这么深的忧愁一个人真难以承担。

此诗不仅突出了诗人病在外地的忧伤和痛苦,也写出了他对妻子的依恋,反衬出妻子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

古代诗人孟郊诗词的赏析

古代诗人孟郊诗词的赏析

古代诗人孟郊诗词的赏析孟郊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

我在此整理了诗人孟郊诗词的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诗人孟郊诗词的赏析11织妇辞孟郊〔唐代〕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

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2寒地百姓吟孟郊〔唐代〕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

3巫山曲孟郊〔唐代〕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

其风格幽峭奇艳。

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诗人孟郊诗词的赏析21怨诗孟郊〔唐代〕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此诗写的是一位女子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诗人既没有叙写思妇独守空房的凄凉感受,也没有刻画她零泪叹息的忧伤情貌,而是通过女主人公一种新奇的设想来完成主题的表达。

全诗在艺术构思上独辟蹊径,用“芙蓉花”被泪水浸死的假想之词将闺中怨妇的哀怨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2归信吟孟郊〔唐代〕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谈谈孟郊苦吟诗的特点

谈谈孟郊苦吟诗的特点

谈谈孟郊苦吟诗的特点
孟郊(751—814)
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艺术特色
⑴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⑵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

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

⑶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苦吟诗
晚唐时期,苦吟诗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来有贾岛、姚合。

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苦吟著称所以称苦吟诗。

1.孟郊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2.贾岛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

3.姚合与贾岛是诗风相近的诗友。

孟郊诗歌的特色—“寒”

孟郊诗歌的特色—“寒”

龙源期刊网
孟郊诗歌的特色—“寒”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习作》2019年第12期
孟郊与贾岛齐名,二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诗歌特色,苏东坡形象生动地将二人的诗歌特色概括為“郊寒岛瘦”。

孟郊的“寒”是指其诗歌中穷愁的情绪和悲苦的意境。

孟郊本人性情耿直,不善与人交往,考了三次之后才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

但他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位,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

故而他的诗更多为“苦寒之作”。

他的诗如“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诗句中像“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孟郊诗的主旋律始终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或许与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遭遇有关。

古诗欣赏
寒地百姓吟(节选)
[唐]孟郊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 钟饮,到晓闻烹炮。

【诗人大全】孟郊简介_孟郊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孟郊简介_孟郊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孟郊简介_孟郊的资料介绍孟郊,唐代诗人,汉族。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生平】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阳尉。

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

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

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60岁时,因母死去官。

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

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

【评价】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

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

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

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运等。

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

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

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

孟郊的诗作之寒

孟郊的诗作之寒

孟郊的诗作之寒"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孟郊《商州客舍》孟郊是唐代唐宪宗时期的诗人,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治凋敝,士人心灰意冷,唐诗也是如此,在大历年间一度中衰,而接下来的德宗穆宗年间又逐渐兴盛,并在唐宪宗元和年间达到高潮。

这个时期,出现了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人,孟郊亦是其中之一,他们各成风格,派别林立,形成新的诗繁荣。

孟郊,自东野,性格孤傲狷介,虽然有很强的用世之心,但是与世俗不能很好融合,一生潦倒失意。

苏轼曾说:"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即是说孟郊的诗"寒",贾岛的诗"瘦"。

"郊寒"是对孟郊诗最好的评价,"寒"是其作诗的中心,围绕"寒"字,加入对生活的特殊感受。

1、从清冷的意象到凄怆的情感孟东野的"寒",首先体现在意象的清冷。

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秋月"、"冷露"、"峭风"、"枯"了的"梧桐"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凄冷寒骨的意境。

秋月的颜色惨白,像是一块冰,冰冷的露滴碎了我的夜梦,风嗖嗖地刮着,像是在刮着我的骨头。

我卧病已久,愁肠百结,莫要胡思乱想,也莫要听无凭无据的闲言碎语。

枯了的梧桐峥嵘怪奇,那梳骨的风吹刮它,传出阵阵凄苦的悲音。

意象清冷,意境幽寒,情感凄苦。

"秋月"本是颜色惨白,却能用"冰"来形容,从视觉到触觉。

"冷露"是触觉,"峭风"是触觉,"梧桐""哀弹"又转到了听觉。

诗人孟郊的风格

诗人孟郊的风格

诗人孟郊的风格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

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

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

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

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

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

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

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

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

【描写冬天的诗句】苦寒吟 孟郊

【描写冬天的诗句】苦寒吟  孟郊

【描写冬天的诗句】苦寒吟孟郊【描写冬天的诗句】苦寒吟孟郊苦寒吟朝代:唐代作者:孟郊原文: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自得乔松,不觉八十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存有悲欢离合,我快乐口流泪。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有关内容相关内容意境作者:佚名孟郊一生生活贫困,诗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的不平之鸣。

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诗人一生悲凉的形象写照。

有关内容关于“郊寒岛瘦”作者:佚名“寒”,当然也可为穷窘求解,但似乎苏轼所指的就是整个的风貌的幽深的“寒”。

“寒”就是一种无视视觉的形状。

存有谁深感过寒的诗和看到过胖的诗呢?没。

以此索解,了并无蹊径。

但是它的确又就是得授的、具体内容的,它引爆我们的想象,引发我们的美感M18x。

在我们想象的天地里,就可以呈现出孟郊和贾岛的诗的某些画面、某种境界的美,然后可以惊讶地深感,用“寒”“胖”去叙述这种画面和境界所彰显的美,真的就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这到底要作何解释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可能会涉及许多问题,诸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诗论的特点等问题。

这些问题很难一下说清楚。

如果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从一个小的角度来窥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譬如说,诗论家在运用诸如雄浑、寒、瘦等概念评论诗的风格时,他们的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形式?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有助于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本文试图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并且仅仅把它限制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

我们先去解剖学一个存有代表性的实例。

就从“郊寒岛瘦”已经开始。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

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

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孟郊诗文赏析

孟郊诗文赏析

孟郊诗文赏析孟郊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

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早年生活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

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

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

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诗歌的特色—“寒”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习作》2019年第12期
孟郊与贾岛齐名,二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诗歌特色,苏东坡形象生动地将二人的诗歌特色概括為“郊寒岛瘦”。

孟郊的“寒”是指其诗歌中穷愁的情绪和悲苦的意境。

孟郊本人性情耿直,不善与人交往,考了三次之后才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

但他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位,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

故而他的诗更多为“苦寒之作”。

他的诗如“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诗句中像“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孟郊诗的主旋律始终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或许与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遭遇有关。

古诗欣赏
寒地百姓吟(节选)
[xx]xx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钟饮,到晓闻烹炮。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