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分配制度应当作出什么样的改革

合集下载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是指对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改革措施。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不同领域内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此,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保障公平。

当前,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例如,个人收入差距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收入分配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在分配制度上加大公平度的改革力度,减少收入差距,提升全社会的平等感。

其次,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效率为先。

在现行分配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例如,过多的财政资源浪费在低效、滥用和不必要的领域,而导致其他领域的资源紧缺。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

第三,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实行多元化的分配方式。

当前,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以工资制度为主,这种分配方式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应该推行多样化的分配方式,例如,股权分配、奖励机制、创新分红等,以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最后,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现行分配制度中,对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激励机制存在不足,导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创新创业活动的效益不高。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
热情,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多方面的参与。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公平、高效、多元、激励的分配制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是指对资源、收入、财富等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进行改革的活动。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财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财产权制度,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这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执法来实现。

2.税收制度改革:通过改革税收制度,调整税率结构和税收政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可以通过降低税收负担、增加进步税率、扩大个人所得税纳税基数等方式来实现。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

可以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等方式来实现。

4.教育和就业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教育和就业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机会,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机会的合理配置。

可以通过提高教育投入、改革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5.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改革:通过改革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公平、高效的公共服务,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可以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革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等方式来实现。

6.贫困救助制度改革:通过改革贫困救助制度,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减少贫困现象的发生。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贫困救助政策、加大扶贫力度等方式来实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分配制度改革内容,具体的改革方向和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

2023中国收入分配制度

2023中国收入分配制度

2023中国收入分配制度2023年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将在继续改革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机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改革后的收入分配制度将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首先,2023年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将进一步加大对工资性收入的保护力度。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一直在推进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劳动合同的完善,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到了2023年,工资性收入将更好地体现劳动者的付出和劳动价值,劳动者的收入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

其次,2023年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将更加注重调整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过去几年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出现了一些高收入者的迅速富裕现象。

这不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因此,2023年的收入分配制度将采取措施,限制高收入者的超常收入,通过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和财产税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第三,2023年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将大力发展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加大了对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起来。

未来,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公共福利的水平,扩大覆盖范围,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

第四,2023年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

农村地区是我国的基本农村经济部门,也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

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一直较低,很难享受到国家的发展红利。

因此,2023年的收入分配制度将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增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等多种途径,提升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

第五,2023年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将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价值。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人们获取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因此,2023年的收入分配制度将注重改善教育体系,提高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鼓励人们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量。

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分配制度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制度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我国的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财富分配两方面。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劳动力市场化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原则为基础,兼顾按需分配的原则。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时也要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在财富分配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种综合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政府的调节分配。

按劳分配是保障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相应的报酬;按资分配是根据个人的财富和资产状况来进行分配;政府的调节分配则是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分配。

在当前的分配制度中,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税收调节、推行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政策等。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福祉。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差距加大,这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仍有待加强。

此外,我国在探索新型分配制度中也面临许多难题,如如何平衡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分配制度的研究和改革。

政府应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财富分配政策,更加注重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还应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十八大以来分配制度

十八大以来分配制度

十八大以来分配制度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下面从多个角
度来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1.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在收入分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这些措施包括提
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个人
所得税制度改革等。

2. 教育资源分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了
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
高教育公平性。

3.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国推进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了
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加强了医疗保障的覆盖
范围和水平,保障了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这一改革措施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5.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中国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

通过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这些改革从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到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这些变革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解决土地问题和农村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1978年以前的土地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主要是集体所有制。

土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通过集体经营方式从事农业生产。

土地分配和使用是由集体组织进行管理,农民主要以劳动力的形式参与农业生产。

1978年至1990年土地承包制度的引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引入了土地承包制度。

此举旨在激励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根据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可以租赁土地并进行个人承包经营。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农作物的种植和经营方式。

这一制度的引入使农民能够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990年至今的农村土地改革自1990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土地政策的放宽。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农民更加自主地管理土地资源,可以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他人,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农村土地改革还包括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完善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加强。

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保护,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经历了从集体所有制到土地承包制度再到土地改革的历史沿革。

这些改革旨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随着中国农村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仍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注意:此文档的内容旨在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并不涵盖具体的法律内容。

对于具体问题和法律事务,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是指对社会资源和收入的分配方式进行改革,以实现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收入分配改革: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税收政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减少收入差距。

同时,鼓励创业和创新,为高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机会。

2. 教育和培训改革: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3. 社会保障改革: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加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确保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

4. 资源配置改革: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

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5. 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有机统一。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6. 金融改革:改革金融机构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些改革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多元参与、综合治理的机制,以实现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愈发受到重视。

分配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以期为国家提供有益参考。

一、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制体系相对单一,重心偏向了工薪阶层和个体经营者,对于超高收入者和非常规经济收入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控制,导致分配不公问题的持续存在。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税体制改革。

1. 推进个税法的修订工作个税法是我国税收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操作性的法律,对于促进税收公正、调节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加快个税法的修订工作,规范新型经济收入的纳税制度。

2. 完善税收体系的监管系统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税务、金融、安全、工商等部门联合监管制度,从而加强国家对超高收入者的监管和控制。

3. 税制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应加强税制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推出更加公平的税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当前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生存问题。

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

例如,应该优化城乡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适度增加政府的投入。

同时,应实行更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监管企业所涉及的人员配备、用工管理等问题,确保各行业有一个更为公开公正的照顾原则。

三、加强产权制度改革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多方面产权的出现是必然的。

然而,我国的产权制度并未真正做到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各方的利益均衡,产权所涉及的融资、资本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此,在产权改革方面,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推进公司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作为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中国的民营企业难以突破无法实行的公司制度所制约。

因此,加强公司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将为分配制度改革带来有益的探索思路。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我们的分配制度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旨在介绍并探讨这些观点和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现状与问题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分配制度仍然呈现出一些存在问题的特征。

例如,一些富人和企业家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财产,但是在农民工和低收入者中,财富和财产却非常稀缺。

据统计,中国的Gini系数在过去10年中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我们的财富分配非常不平等。

此外,一些工人、失业者和农民工等薪资较低的人,往往需要在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方面面临更高的成本。

二、观点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和利益涵盖范围,来缓解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适当的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从而减少极端贫困的发生率。

三、观点二:建立财富税另一些学者认为,建立财富税是有效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的方法之一。

对于那些拥有大量财产和财富的人,他们应该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以维持社会平等与公正。

但是,反对者认为财富税会对创业者和创新投资等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四、观点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些学者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下,许多低技能、低薪工作难以于满足当地基本的人类生存需要,增加最低工资标准会有效地提高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五、观点四:建立劳工合同制度当前,很多企业雇佣工人采取的是临时工的方式,这种形式是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规避法律责任而采用的。

因此,建立劳工合同制度有助于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调动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契约意识,有利于促进平等有序的人类社会与谐进步。

六、综上所述总的来说,我们需要认识到,分配不平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解决。

中国分配制度

中国分配制度

请问,您们知道我昨天晚上是几点睡的吗?呵呵,如果老师没有在这个地方,或许还真会有人暴怒说道:“管我毛事”。

没错,我几点睡觉不管大家的事,但我下面要讲的东西一定和大家紧密相连。

那好,我下面就简单的讲一下分配制度的概念解析,国家近30年来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悟。

或许你又忍不住要问,人生幸福不幸福那要看有没有一个漂亮的媳妇,一个能干的爱自己的好老公,一个舒适的小窝和一辆能够载着全家一块旅游的小车吧。

呵呵,你说的也没错,因为你说的是结果,而我谈的是过程。

那好,下面咱们继续废话说起分配制度,我想大家不会陌生的。

或许有人会说,关于分配制度的事情有很多的,昨天老板给我发的工资发少了,这一定是分配制度不合理。

也或许有人会说,我周末加班了可是老板没有给我加班费,这也一定是分配制度的问题。

工资发少了,如果公司的工资制度是底金加奖金再加上补助的话,我想可能是你那天一不小心吸了一根烟被监控到了吧,亦或许是你工作完成不到位呢?没有加班费,首先你要看看是公司要求加班还是你主动加班的,要是你主动加班的话,老板说不定会你给发额外奖励的,但是在公司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其次,即使真是公司要求加班的,那也是国家法律落实不到位,公司侵犯了你的合法利益,你完全可以向上级反映嘛。

你可能忍不住要问,为什么不是公司分配制度的问题呢。

首先,关于公司收入分制度的制定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或许制定过程和制定一部法律一样繁琐。

其次,公司的分配制度针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针对全体员工来说的,如果大家都说不合理那才真的不合理啊。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工作了很多年的员工,虽然每年的工资也在涨,但是有一点,基本工资基本上没有变,变得就是分红增多了,为什么呢?简单一点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基本工资就相当于国家的宪法,定好的就是定好的,而红利就相当于依据宪法而制定的法律,这种法律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不合理的法律就会被再次修订的。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日益突出,个体、城乡、地区、行业、城镇、农村都存在着收入差距。

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政策性的因素,又有制度性、体制性、非法性的因素。

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政府要加强调节和治理力度,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政府财力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分配制度、转移支付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分配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改革发展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中等收入者人数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分配领域正在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如果收入差距悬殊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体收入问题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迅速拉开。

统计显示,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 5。

2 0 04年1 0月1 2日,“观澜湖2 0 04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

排名首位的国美老板黄光裕个人资产评估为1 0 5亿元。

榜上1 0 0人的平均财富为2 5亿元,比上年增长2 9 %。

按照美林集团《2 0 0 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关于金融资产超过1 0 0万美元(不计房产)为富裕人士的定义,这样的人在中国已达23.6万。

而另一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2 0 0 4年7月介绍,2 0 0 3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 0万人。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贫困人口不减反增。

而我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 0 0 3年的年人均收入,上限是6 3 7元。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2012年10月19日10:5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据报道,历时8年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

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回答好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算是一个好的方案。

一、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提高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领域一直提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问题一起牵动着各社会阶层的高度关注。

对这一问题人们之所以不断地进行争论,主要是一方面对公平和效率的理解上差距太大引起的,另一方面更多的则从现实的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公平和效率而引起的。

分配上要更加注重公平,是因为现实中公平问题已经特别突出。

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区域差距等方面。

我们的改革只有在提高效率、实现公平方面都取得成效,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改革。

而在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公平缺失的问题。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其它方式方法和手段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这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发达国家已经在此进行了相对成熟和成功的探索,但恰恰是我们的实践在维护公平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更有效率:有效率的配置、有效率的利用、有效率的持续。

二、尊严生活需要公平共享收入分配的再改革,我们已经讨论多时,但共识却较少。

我们一再提要共享成果,实际上也这么做了,但问题在于共享的比例严重不公平。

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能够共享,必须考虑公平共享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国家整个层面上来思考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而不能仅仅从政府层面或个体层面来安排。

当前引起共愤的存在于各个领域、层面和区域上的巨大差距,以及相应的调控措施的失灵,包括今天极力推行的转方式、调结构政策的无力,根源就是现在的收入分配体制。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引言分配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与经济稳定。

在中国,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现阶段实行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分配制度。

本文将对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基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不同的经济主体而建立的。

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国家机关等,而非公有制经济则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1.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在公有制经济中,工资分配是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公有制企业应当按劳分配工资,并实行工资总额决定分配比例的原则。

此外,国有企业还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个人贡献等因素,通过绩效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等方式进行分配。

2.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制度相对灵活,主要取决于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自主选择。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制度通常由企业自行制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员工的技能、履职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工资级别和工资水平。

二、城乡居民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城乡居民分别有自己的分配制度,具有一定的区别。

1.城市居民的分配制度城市居民主要依靠工资、薪金收入来实现分配。

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包括各种津贴和补贴,如年终奖金、节日福利、住房补贴等。

此外,城市居民还可通过个人投资、股票等金融工具获取收益。

2.农村居民的分配制度农村居民的分配制度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和农村转移收入。

土地收入包括农民对农田、山林和房屋等财产的经营租赁收入,农村转移收入则是农民通过务工、经商等方式在城市获得的收入。

此外,农村居民还可以通过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村经济活动获取收入。

三、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还包括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1.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实行了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

政治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

政治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分配制度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几种。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使社会资源使用在需要的地方,促进人民更为积极的投入到生产中。

在当今社会,我认为分配制度不应该只仅限与劳动产品方面,社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分配也很重要。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个人分配在农村和城镇实行不同的收入分配模式,在农村实行公分制分配方式,在城镇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实行工资制分配方式。

农村公分制分配方式具有社会主义分配的性质,但很容易滋生出平均主义的倾向。

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农村生活物质极其匮乏。

城镇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在当时基本契合当时的国情,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但是“文革”内乱的发生,使城镇工资制受到冲击,按劳分配被看为资本主义的复辟,“大锅饭”思想泛滥成灾,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受到摧残,生产效率低下。

事实证明,新中国初期的分配制度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

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向正轨,分配制度也逐渐完善。

在十二届三种全会上,提出了要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先富起来,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

同时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尝试对城市分配制度改革。

给予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经济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适当的利润提成,这使得企业有了发放奖金,福利的权利,这样初步形成了与传统的固定工资不同的分配模式,使得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在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实行“交够国家的,生成所得全部归农户自己所有”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使得农民的收入与其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相匹配。

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成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分配制度 -回复

我国分配制度 -回复

我国分配制度 -回复
中国的分配制度是指在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在资源分配方面,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的调节,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到各个领域和企业。

同时,政府也对资源的配置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干预,以保证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在收入分配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社会公正。

政府通过税收调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最低工资标准等手段,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均衡。

近年来,中国还加大了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限制和调控力度,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完善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政策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等特殊的分配制度,以保障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权益。

总体而言,中国的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旨在实现收入公平、资源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是一种旨在改善资源分配方式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 收入分配改革:包括提高低收入群体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采取税收调节措施或直接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2. 资源配置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包括改革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制度,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和技能培训,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等。

3. 社会保障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以减轻个人和家庭的风险负担,提高公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4. 公平竞争改革:打破垄断和其他不公平竞争现象,实行市场化和竞争性的经济体制,加强反垄断和反腐败工作,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具体的改革内容和措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分配制度应当作出什么样的改革——再论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导读:中国的分配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它为什么把各种收入差距拉得越来越大?这里的根子又是什么?改革的关键是不是限制资本在企业内部分配上的主导权?是不是增强中央财政统筹二次分配的能力?随着收入差距对社会维稳和经济复苏困扰的加剧,现在的中共高层越来越认识到了这种收入分配的改革已经不能再拖了。

进入2010年后,温家宝政府在社会底层民众的诉求下,也明显地加快了这种收入分配改革的推动,并用一个年底出台的时间表来催生这种改革的初步方案。

在此背景下,5月的24日、25日,《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了多篇文章谈这种收入分配的问题。

有的提出了户籍出身成拉大收入差距推手的观点,还有的则把矛头直指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

这种文章的接连发表,至少说明了在中共的高层已有了加快这种收入分配改革的强烈意向。

然而,中国的收入分配积弊很多,调整起来肯定阻力不少。

究竟应该如何改革,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精英主导下的改革规划吧。

一、温家宝谈分配制度的改革据中新网4月1日电报道,今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

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革分配制度这一话题,称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文章强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财产。

二是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三是兼顾公平和效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四是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文章紧接着又提出了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的六大措施:第一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主要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加强国家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全面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第二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

第三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完善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

合理分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严格规范国企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收入,建立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第四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自2003年之后,中国新一轮的收入分配改革就开始启动了,当时的一个整体思路就是“提低、扩中、调高”。

这样的规划设计只是方向性的,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沿着这个方向,中共的精英们经过近8年多的反复调研和论证,而推出的这个温家宝版本的改革规划,在它的可操作性上就明显地前进了一大步。

在这个新版本的改革规划中,毕竟给我们提出了用以细化这种改革设计的四大指导原则和六大实施措施。

不论是分配的总体格局,还是改革的具体路径,都要比2003年的版本详尽许多。

在这个温家宝改革规划的指导下,负责这种改革的职能部门——国务院的发改委,在年初的两会期间终于搞出了框架性的改革方案。

其主要设计是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三是提高工资性收入;四是通过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来调节收入分配。

由发改委的精英们所主导出来的这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似乎比温家宝的改革规划还要原则化,根本就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

正如一些学者所评论的那样,“新收入方案强调要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的比重,但却未设定任何量化的指标,也未设立基尼系数的具体指标”(2010年3月21日凤凰资讯财政要闻)。

这样的方案设计又如何在实践层面上操作起来呢?也难怪要被国务院退回修改。

实际上温家宝在收入分配上的改革规划,不论从目标的定位,还是实施的途径,都离实际的操作层面很近了。

比如他提出的中低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以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之类的改革线索。

那么,我们的这些主导改革的精英们到底还在磨蹭什么呢?看来,最根本的阻力也还是来自于这种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利益博弈。

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说的直白些就是把那些政企精英、垄断行业、演艺明星、社会名流的过高收入让渡出一部分给社会的大众,是节富济贫。

但由于我们的这些主导改革的精英们受制于自身的既得利益,是极不情愿地让渡自己的过高收入的。

因而,这就需要社会大众的连续抗争。

只有经过这种连续的抗争,温家宝的改革规划才可能指导到位、细化到位、落实到位,国民收入才可能在国家与居民、精英与大众之间进行更加公平的分配。

二、企业的内部分配。

中国的分配制度究竟应该作出什么样的改革呢?它的改革矛头究竟又应该指向哪里?笔者以为,企业的内部分配才是我们的这种改革必须抓住的一个牛耳。

不错,市场的初次分配存在的问题最多、改革的争议也最大。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劳动报酬偏低、资本获利偏高的现状,都必须通过这样的改革尽快改变。

不用讳言,这样的分配现状,实则就是企业内部分配关系的缩影。

这种现状的改变,阻力最大,很可能招致政企精英的共同抵制。

因为这样的改革将直接触及到我们这里分配制度的根本——即资本、管理等要素在企业内部自主分配上的主导权。

如果我们动了这个资本的主导权,这实则意味着我们要对这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行某种革命性的改造,就可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劳工阶层话语权的长期缺位窘境。

用不着隐瞒,我们这里的各种收入差距,它的一个总根源实则就是我们现行的这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们近30多年的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何却被拉得越来越大呢?这里的秘密就在于资本、管理等要素对企业内部自主分配的主导。

在这种多种分配方式的遮掩下,洛克的三要素分配图式被我们的市场化改革秘密地引进到了经济的分配领域。

按劳分配虽然也还继续保留着它的主体形式,但却不过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一种虚妄承继而已。

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的自主分配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拿多拿少,一切皆由资本、管理等要素说了算。

在我们的市场化改革之前,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照全民共富和公平分配的要求,在政府的计划控制中确实发挥着它的主体作用,收入差距极小。

然而,在这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经营承包制、厂长负责制的遮掩下,这种企业内部分配的主导权也就从政府的计划控制中悄悄地移交到资本与管理等因素的手中。

所以,我们现在所一直坚持和完善的那个分配制度,其实质就是逐步让资本管理等要素主导着这种企业内部的自主分配。

凭借着这种企业内部自主分配的主导权,这些资本管理等要素也就在自己的自主分配中一个个先富起来,而却让劳动报酬一直低水平地爬行着。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劳动报酬偏低、垄断资本、土地要素获利偏高的现状,就必须首先解决好这种企业内部的自主分配问题。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取消和制止住这种企业管理层的自定薪酬和自主分红,不能再听任它们凭借这种企业内部分配的主导权,而最大化地攫取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

在企业的内部分配上,温家宝的收入改革规划想到了一个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族标准的办法。

实际上,如果我们不通过企业内部的分权机制,而打破资本管理等要素对这种自主分配主导权的垄断,那么指靠这种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来改变这种劳动报酬偏低、资本获利偏高的现状,只能沦为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

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幼稚、美丽的谎言。

因为主导这种企业内部自主分配的资本管理等要素,完全可以把这种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内化一种生产成本,而再转嫁到自己产品的价格中去,这丝毫影响不到自己与劳动要素的相对收益格局。

实际的情形是,劳动的最低工资标准在政府的调节下提高了,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也会隐蔽地凭借着自己的内部分配主导权,而把自己的经营报酬“水涨船高”起来。

即使外部的经营环境,比如市场的供求关系、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也让它的经营总收入很可能碰到一个无法逾越的上限。

那么,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也还可以通过企业的裁员和劳动强度的提高,来维系这种企业内部原先的那种分配格局。

由此看来,我们根本就不能指靠这种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来提高工资性收入,缩小这种企业内部分配的收入差距。

在企业的内部分配上,我们这里的改革精英们还想到了加强工人集体谈判工资能力的办法,即全面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这种办法是一种企业内部的分权设计,似乎可行。

但其实也是一种骗局。

按照克拉克的分配理论,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的收入,都是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的。

劳动要素的收入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己决定的,资本要素的收入是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己决定的。

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一切都是市场上的供求力量自己所为。

因而,这样的市场初次分配合乎公平、正义的原则,不存在马克思所谓的剥削问题。

只不过这样的初次分配,必须忍受这种分配上的不平等和收入上的差距被不断加剧的阵痛而已。

就是克拉克本人也承认这样的初次分配尽管合乎公平、正义的原则,但却不尽如人意。

因为它有着这样一种内在的惯性,那就是不断加剧分配上的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的内在惯性。

即使有着工会组织的抗争和工资的集体协商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内在的惯性。

通过工资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只不过是克拉克的这种分配办法的一种现代版本而已。

与以往工人在企业的内部分配上一点话语权都没有的窘境相比,允许工人通过工资的集体谈判途径提高自己的劳动报酬和相对收入,这的确都是一种极大的历史进步。

毕竟中国分配制度上的这种改革已经允许自己的工人享受西方工人的公民待遇了。

因为我们这里的工人终于在企业的内部分配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然而,这样的进步却依然改变不了这种劳动报酬偏低、资本获利偏高的现状。

因为我们这里的劳动供给太充裕了,单单工人内部的这种自我竞争,就足以把我们这里的劳动报酬压得极低极低。

富士康员工的劳动报酬尽管每月只有千把元,然而这丝毫都没有影响到它的低价用工。

你嫌这里的劳动报酬低而走人,马上就可能有更多的人蜂拥而至。

在这样的劳动供给中,又怎能指望它们通过工资的集体协商而提高自己的劳动报酬呢!对于工人阶级的这种悲惨运命,没有谁比马克思看得更清楚了。

马克思通过自己的《资本论》论述道:“工人阶级中就业部分的过度劳动,扩大了它的后备军的队伍,而后者通过竞争加在就业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压力,又反过来迫使就业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的摆布。

……大体说来,工资的一般变动仅仅由同工业周期各个时期的更替相适应的产业后备军的膨胀和收缩来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