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亚里士多德论实践 亚里士多德 认为,“实 践是包括了 完成目的在 内的活动”
康德论实践理性 实践理性具有能动的 能力和功能,具体地 说,就是实践理性通 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 配人的道德活动,进 而使人达到自由。
罗吉尔培根(1214-1292)论实验
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罗吉尔培根是第一 个使用“实验科学” 概念的人。他说, “推理是不够的,经 验才是充分 的。”“没有经验, 就没有任何东西可被 充分认识。”
实践既不是纯主观的,也不是纯客观的
由于它是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所以它 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又由于它是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 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2、实践的主要特征: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 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 了人之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殊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因而是不断变化发 展着的历史的活动,就是说,实践又具有 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王阳明论实践
中国明代的王阳 明说:“一念发 动处,便即是行 事”。这就是把 实践纳入意识
结
语
旧唯物主义哲学所看到的,只是孤立的、 个人的活动,而不懂得社会实践的意义, 不理解实践的社会性、能动性。 唯心主义否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所以, 当然它也就不能理解实践的社会性,它 的实践概念也是不科学的。
结 语 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 来,创造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 秘密就在于实践活动中。 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 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 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 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 们怎样生产一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 语 上述实践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唯物 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统一。这也正是整个马克思主 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的客观基础。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高教出版社,《马原》2018年版
--恩格斯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
“哲学家们只是 用不同的方式解 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 革命的运动。 ——列宁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深圳
名人名言
• “不登高山,不知 天之高也;不临深 溪,不知地之厚 也。”——荀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 要躬行——陆游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地活动。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工具、手段、程序和方法。
3、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 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尝一尝。 ——毛泽东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农牧业生产
天文学、数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手工业
战争
力学
孙子兵法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改革开放
实践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产生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200 倍
电子显微镜 – 300万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论
三二一 第
、、、 实一认
一
现切识 节
理从世
论实界 创际和 新出改
认 识
和发造 世
实,世 践实界
界
创事相 与
新求结 的是合
改
良
造
性 互 动
世 界
目
录 三二一 第
、、、 真真真
二
理理理 节
与的的
价检客 值验观 的标性
真 理
辩准、 与
证 统
绝 对
价
一性 值
和
相
对
性
三二一 第
(一)认识的 本质
认识在本质上是 以实践为基础的 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第一,唯心主义 和唯物主义对认 识本质的不同回 答。 第二,旧唯物主 义对认识本质的 回答。 第三,辨证唯物 主义对认识本质 的科学回答。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具有两个突出 的特点:一是把
◆认识的本质与过
程 (二)从实
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 辩证关系
(五)真理和价
值在实践中的辩
证统一
1、真理原则:是人类 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 面目去认 识和改造世界(包括 人自身),追求和服 从真理。 2、价值原则:就是人 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 和需要去 认识和改造世界,使 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 发展。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相结合
、、、 实认实 践识践
三 节
与的的 认本本
实
识质质 践
的的与 辩本基 证质本
与 认
运与结 识
动过构
及程
其
规
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创造和反映的关系
创造离不开反映:创造的过程是在相互联系的多个方面的
反映基础上实现的。
反映离不开创造: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
(二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 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结果仍然是观念的存在, 把观念的存在转变成现实的存在,必须经过从认识到实 践的飞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即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优势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
2.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只有将已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
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的得到证实,粗物的理论 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并在指导实践,实现自 身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 本特征。
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三项基本要素三者有机统 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1.实践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 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 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 个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具有不深刻的局限性,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
性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况整理大量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 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构(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需要明确其结构,以便更好地组织、实施和评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构。
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1. 目标与任务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是活动的核心,明确的目标与任务有助于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制定目标与任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2)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3)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4)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活动形式活动形式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4)网络实践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活动。
4. 活动组织活动组织是教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负责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估;(2)学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完成活动任务;(3)家长:家长是活动的支持者,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明确活动目标与任务;(2)制定活动方案;(3)选择活动形式;(4)组织活动人员;(5)准备活动所需物资。
2. 实施阶段(1)教师讲解活动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明确分工;(3)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5)学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3. 评估阶段(1)教师根据活动目标与任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2)学生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3)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实践创造新的社会结构
实践创造新的社会结构
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主要指生产工具),它们都是客观的。
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具有客观性。
承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2、实践具有能动性。
时间使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表现在:
第一,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第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总之,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简述实践的基本形式
简述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它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等各种形式的生产活动。
2. 社会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它包括科学研究、文化创作、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三种基本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的总体。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实践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分析社会实践报告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分析社会实践报告的结构与内容安排社会实践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其结构与内容安排对于整篇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社会实践报告的结构与内容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撰写出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的报告。
一、引言部分社会实践报告的引言部分扮演着引导读者进入主题的作用。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社会实践的背景和目的,说明自己参与该实践的原因和动机。
此外,作者还可以列举研究问题、方法论和报告结构等内容,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作者需要详细介绍实践的背景和目的。
这包括所参与的组织、项目或活动的相关背景信息,以及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实践项目?它与相关领域研究或社会问题有什么联系?三、实践过程与方法在实践过程与方法部分,作者应该详细描述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和所采用的方法。
这包括实践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基本信息,以及实践中所使用的调查、观察、访谈或实验等研究方法。
此外,作者还可以讨论遇到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的能力和经验。
四、实践结果与发现在实践结果与发现部分,作者应该对实践的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包括对实践中获得的数据、观察结果或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作者应该在这一部分说明实践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或差异性,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此外,作者还可以介绍一些重要的发现或案例,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五、实践意义与启示在实践意义与启示部分,作者需要总结实践的意义和启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或实践方向提出建议。
这一部分可以将实践结果与相关理论或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展示实践的重要价值和可推广性。
作者可以提出对实践项目或活动的改进方案,或者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六、结论在结论部分,作者应该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和概括。
作者可以回顾实践的主要内容和发现,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山西大学精品课程
山西大学精品课程
山西大学精品课程
实践结果的检验和评价
必须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规划进一步 的实践。 因为涉及多方面的价值判断,所以我们必须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全面地考察其在人类生 活中产生的特定的、直接的效果和整体的、 长远的效果,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践结果的检验和评价
特点:
具有物质性的特点
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目的与手段、创造者 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被动者的关系
山西大学精品课程
实质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 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 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 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 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 用的实质。
本节所讲内容: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客体 实践的中介 实践的过程 实践是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
互作用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即实践的中 介,而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 项基本要素,三者的相互关系构成其基本结构。
山西大学精品课程
一、 实践的主体
人是活动的主动者,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 素,它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 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 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只有具备必要的能力结构( 自然和精神能力)才能成为现实的实践主体。
2.实践主体的三种基本形态
从主体的社会构成来看: 个体主体(人类个体有其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和形式) 群体主体(以一定的群体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
分:地域性和跨地域性,是一种社群组织)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首先,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备活动、热身活动、基本技能练习、技能应用和巩固、游戏活动以及课后总结。
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技能,提高体育素质。
在准备活动阶段,教师可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放松身体,做好课前准备。
接下来是热身活动,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预热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能,避免运动中的受伤。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有氧运动和拉伸动作,如慢跑、跳绳和伸展运动。
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准备好身体。
基本技能练习是体育实践课的核心环节,通过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能练习,加强学生的基本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一阶段的设计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要求和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关键技能和基本动作,如投篮、传球、跳远、游泳等。
在技能应用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应用性的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竞争中发扬所学技能,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游戏活动是体育实践课的亮点之一,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身体锻炼,享受运动的乐趣。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游戏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提高战术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体育实践课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总结阶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引导他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应包括准备活动、热身活动、基本技能练习、技能应用和巩固、游戏活动以及课后总结。
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全面发展。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结果
实践结果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所得到的结果,它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结果可以是人 们改造和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等,也可以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所得到的认知和 经验等。实践结果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所得到的反馈和检验,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 认知和掌握程度
PART 3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的本质
-
目录
1
实践的本质
2 实践的基本结构
3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4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ART 1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本质
1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 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的价值、表现
人的本质力量的途径
3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基本特征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物质性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实 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生物,他们 通过感官来感知世界,并由此构成了一个现 实的感性世界。实践的对象也是客观存在的 ,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思维领域中的对象 ,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的手段,如工具 、机器等,也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实践 的结果也是客观的,它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实 践活动改变客观世界而得到的,具有客观实 在性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 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 活动,具有各种不同 的形式,其中重要的 形式有科学、艺术、 教育等活动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 活动,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 础;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 实践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 生和发展,受物质生产实践的 制约并对其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基本结构
实践基本结构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
1、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其中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非知识性因素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
实践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态。
2、实践客体: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也有不同的类型: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天然客体和人工客体;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自然客体和人工客体;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等等。
3、实践中介: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操作这此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实践的基本结构也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活动积淀、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
实际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
在主体客体化的同时,还发生着客体主体化的运动。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1. 用户参与的实践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结构: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阶段。
2. 在准备阶段,参与者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目标,收集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3. 执行阶段是实践活动的核心,参与者根据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4. 在总结阶段,参与者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提炼经验和教训。
5.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有助于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可持续性。
6. 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7. 有效的实践活动基本结构能够提高团队协作和产出的质量。
8.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有利于追踪和评估活动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9. 每个基本结构阶段都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10.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11. 在准备阶段,明确分工和时间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成效。
12. 执行阶段的关键在于执行者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展现,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和高效的行动。
13. 总结阶段应包括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和反思。
14. 执行阶段的执行者需要在活动中保持沟通和协作,以应对意外情况和调整计划。
15.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决定了活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和流程。
16. 实践活动基本结构的清晰性有助于参与者理解活动的规划和安排。
17. 准备阶段需要研究和调研,以获取活动所需的基础信息和资源。
18. 执行阶段需要参与者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执行。
19. 总结阶段应包括对活动效果和成果的客观评估和反馈。
20. 实践活动基本结构的建立需要考虑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
21. 准备阶段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着后续活动的展开和成果的实现。
22. 执行阶段需要参与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努力,保持团队的整体行动力。
23. 总结阶段的总结报告需要准确、全面地反映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24. 实践活动基本结构的设计必须基于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进行合理规划。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1. 实践活动通常包括目标设定阶段,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 在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中,策划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用以设计活动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3. 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包括获取所需材料和了解相关知识。
4. 实践活动通常包括实际操作,例如实地考察、实验或模拟场景等。
5. 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6. 许多实践活动都包括团队合作的环节,以促进成员间的互动和协作。
7.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中,评估和反思是关键环节,用以评估活动效果和学习成果。
8. 实践活动通常包含总结阶段,以梳理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
9. 沟通与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确保团队间的有效合作和信息传递。
10. 实践活动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应对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11. 与实践活动相关的资源准备和管理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实践活动可能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13. 活动的时间安排在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中是需要仔细规划和协调的。
14. 实践活动还可能包括宣传和推广的环节,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
15. 汇报和展示是实践活动成功完成后的重要环节,用以分享成果和经验。
16. 实践活动中的导师或指导者起着指导和支持的作用,以指导参与者完成活动的任务。
17. 在实践活动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18. 社区和群体参与是一些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9.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中,后续跟踪和评估是活动效果的持续关注。
20. 每个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都应当符合相关的法规和伦理规范。
21. 实践活动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确保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22.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中,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是需要严格执行的环节。
23. 一些实践活动需要涉及设备和物资的采购,以支持活动的顺利进行。
实践的结构
实践的结构实践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实践在哲学上可以被认为是“实践理论”,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概念,如认识、行动、意义和学习。
实践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实践的结构的概念是在20世纪上半叶才有机会被探讨。
实践的结构不仅仅强调实践本身,还强调实践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因此它为知识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
实践的结构以实践为中心,它涉及到实践的起源、实践的构成以及实践的进化。
实践的起源关系到如何理解实践以及实践的内在发展要素,实践的构成涉及到实践的过程中物质元素、实践的空间构成要素和实践的阶层结构,而实践的进化是指实践之间的连续发展过程。
实践的结构也涉及到实践的目标和目的,实践的本质以及实践之间的关系。
实践的概念是建立在实践理论框架之上的,这种理论着重于“实践”的定义,它强调建构活动的本质,特别是实践中物质元素和认识元素的因素的关系。
例如,实践的概念重点强调物质元素如技术、工作、机器设备等,及认识元素如行动、意义和学习等之间的关系。
实践本质强调实践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它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及其内在条件的共同影响。
实践的结构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实践之间的知识关系和结构性联系,它也促进了实践理论的深入研究,强调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结构不仅可以用来理解实践的本质,也可以用来分析实践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
例如,实践的结构可以用来分析技术发展如何影响实践的发展,以及实践的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
因此,实践的结构为人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实践的结构已经为人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引进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型和概念,在实践中也有了实际的应用。
例如,实践的结构被广泛用于科技发展、企业管理、社会发展等领域。
实践理论对于解释实践中物质元素和认识元素的关系、解释实践中的技术发展和历史发展,以及解释实践的深层结构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践的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实践的本质,也可以有效促进实践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知识社会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的基本结构
人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客观过程,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即实践的中介。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第一,实践主体。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其中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非知识性因素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
实践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态。
第二,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也有不同的类型: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天然客体和人工客体;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自然客体和人工客体;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等等。
第三,实践中介。
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操作这此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
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仲、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如各种机器系统和动力能源系统。
火车、电脑、雷达分别是对人的腿,脑、眼功能的延伸和放大。
二是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是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的现实形式,也是人们社会交往得以进行的中介,正是依靠这些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作用。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又构成了价值关系。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实践的基本结构也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活动积淀、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
实际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
在主体客体化的同时,还发生着客体主体化的运动。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例如,主体把物质工具如电脑、汽车等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把作为精神性客
体的精神产品,先进理念和思想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都属于客体主体化的表现。
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不可割的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类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