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乘与除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乘与除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乘与除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运算概念,它们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三年级数学中乘与除的相关知识点。
一、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比如说,3 + 3 + 3 + 3+ 3 = 15,写成乘法算式就是 3×5 = 15 或者 5×3 = 15。
这里的 3 表示相同的加数,5 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例如在 4×6 = 24 中,4 和 6 是因数,24 是积。
(三)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重要工具。
三年级的同学需要熟练掌握 1 到9 的乘法口诀。
比如“二五一十”,就表示 2×5 = 10 或者 5×2 = 10。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能够大大提高乘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两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例如 23×3,先算 20×3 = 60,再算 3×3 = 9,最后 60 +9 = 69。
2、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 34×2,先算 2 乘 4得 8,写在个位上;再算 2 乘 3 得 6,再加上进位的 1 得 7,写在十位上,结果是 68。
(五)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类似,但要注意中间有 0 和末尾有 0 的情况。
1、中间有 0 的乘法例如 305×3,先用 3 乘 5 得 15,个位写 5,向十位进 1;再用 3 乘 0 得 0,加上进位的 1 得 1,十位写 1;最后用 3 乘 3 得 9,百位写 9,结果是 915。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乘与除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乘与除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乘与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掌握好乘法和除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还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乘法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 + 3 + 3 +3 = 15,用乘法表示就是 3×5 = 15,其中 3 是相同的加数,5 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例如 3×5 = 15,读作“三乘五等于十五”。
3、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重要工具。
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结束。
孩子们需要熟练背诵乘法口诀,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比如,计算 5×6 时,通过乘法口诀“五六三十”,就能马上得出答案是 30。
4、乘法的运算(1)一位数乘一位数例如 2×3 = 6, 7×8 = 56。
(2)多位数乘一位数比如 12×3,先计算 2×3 = 6,再计算 10×3 = 30,最后将 6 和 30 相加,得到 36。
5、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买物品如果一个书包 30 元,买 5 个书包需要多少钱?这就用到了乘法,30×5 = 150(元)。
(2)计算面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3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面积=长×宽,即 8×3 = 24(平方厘米)。
二、除法1、除法的意义除法可以理解为平均分或者包含除。
平均分是指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包含除是指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例如,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几个?这是平均分,用12÷3 = 4 来计算,每份有 4 个。
再比如,12 里面包含几个 3?这是包含除,同样用 12÷3 = 4 来计算,12 里面包含 4 个 3。
2、除法算式的读法例如 12÷3 = 4,读作“十二除以三等于四”。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速算巧算精要+专项练习!孩子练题需要它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速算巧算精要+专项练习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竖式计算25×38= 98×87= 52×39= 92×68=46×59= 17×75= 19×53= 75×18=99×45= 93×39= 65×19= 93×35=33×16= 69×42= 26×76= 68×88=42×59= 84×93= 44×64= 15×95=68×69= 83×29= 32×75 76×92=39×69= 74×64= 73×76= 48×54=35×74= 29×29= 24×18= 96×18=22×56= 55×57= 32×95= 68×19=66×43= 74×38= 98×48= 98×32=29×57= 33×94= 14×49= 83×29=53×93= 85×74= 96×22= 98×26=竖式计算,有☆的验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提升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口袋里的零花钱罢了,所以数学学得再好似乎都不影响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这门功课就被淡忘,因而就学不好了。
所以应当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要善于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孩子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发散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知识点总结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乘法和除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乘法和除法运算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乘法和除法运算乘法和除法运算是小学三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点,它们为学生打下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小学三年级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要点,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指两个数相乘的计算过程。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乘法的意义乘法表示若干个相等的数相加的结果。
例如,2 × 3 可以理解为 2 +2 + 2,即将2加三次。
2. 乘法的性质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即 a × b = b × a;结合律表示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计算的顺序无关,即(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的方法。
例如,2的乘法口诀是:2 × 1 = 2,2 × 2 = 4,2 × 3 = 6,以此类推。
在解乘法题时,可以利用分配律将复杂的乘法运算分解为简单的计算步骤。
例如,对于 3 × 24,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 (3 × 20) + (3 × 4) = 60 + 12 = 72。
举例说明:例题1:计算 4 × 5。
解析:利用乘法口诀,我们可以得到 4 × 5 = 20。
例题2:计算 7 × 13。
解析:将其分解为 (7 × 10) + (7 × 3),即 70 + 21,得出答案 91。
二、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的计算过程。
在除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除法的意义除法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求每一份的数量。
例如,12 ÷ 4 可以理解为将12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
2. 除法的性质除法有可结合性和零除法不成立的原则。
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混合运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混合运算一、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同级运算。
-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乘和除属于同级运算。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 例如:12×3÷4,先计算12×3 = 36,再计算36÷4 = 9。
2. 有括号的情况。
-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例如:(18÷2)×3,先算括号里的18÷2 = 9,再算9×3 = 27。
二、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1. 解决购物问题。
- 例:小明去商店买铅笔,每支铅笔3元,他买了4盒,每盒有5支。
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分析:先算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用每盒的支数乘以盒数,即5×4 = 20(支),再用铅笔的总数乘以每支的价格,即20×3 = 60(元)。
综合算式为3×(5×4)=3×20 = 60(元)。
2. 行程问题。
- 例: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小时。
如果要3小时到达,汽车每小时要行驶多少千米?- 分析:先根据速度和时间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用60×4 = 240(千米)。
再用距离除以新的时间得到新的速度,即240÷3 = 80(千米/小时)。
综合算式为60×4÷3 = 240÷3 = 80(千米/小时)。
三、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目。
1. 计算下列各题。
- 24÷3×2- 解: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24÷3 = 8,再算8×2 = 16。
- 15×(4÷2)- 解:先算括号里的4÷2 = 2,再算15×2 = 30。
2. 解决问题。
- 学校图书馆有3层书架,每层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放25本书。
如果把这些书平均放到5个教室的图书角,每个图书角放多少本书?- 分析:先算出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用每层书架数乘以层数再乘以每个书架放书的数量,即8×3×25=8×25×3 = 200×3 = 600(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知识点:1.有乘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有乘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1.在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算(),再算()。
2.56-7某7这道题,要先算(),再算(),结果是()。
二、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某8=163某7=2131-16=1521+18=39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三、脱式计算。
29-2某86某5-939+5某423+6某7四、解决问题。
4个小朋友做风车,每人做3个,再做几个才够20个?买文具知识点:1.有除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有除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的顺序进行计算;只有乘、除法,按()顺序进行计算: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二、脱式计算。
65-28÷481÷9+3154÷9+78三、解决问题。
小红买了5支钢笔,一共花了40元,小强买了4支钢笔,一共花了36元,谁买的钢笔便宜?每支便宜多少元?过河知识点:1.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话,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一、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计算时应先算()。
2.算式“8某(35-29)”应该先算()。
3.算式“(45+19)÷8”应该先算()。
二、比一比,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4+8÷4(24+8)÷440÷5+340÷(5+3)三、算一算(71-44)÷964÷(21-13)24÷3+45四、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6+12=2851-42=928÷4=79某7=63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五、解决问题4名老师带着50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知识点:1.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