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人物简介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人物简介
• 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冯友兰的学术研究方法与特点
研究方法
• 逻辑分析
• 概念清晰
• 跨学科研究
研究特点
• 强调哲学研究的创新性和跨学科性
• 重视哲学史的研究和传承
冯友兰的研究成果与评价
研究成果
研究评价
• 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
•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05
冯友兰的人物形象与品质
冯友兰的个性特点与品质
个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品质
• 勤奋好学
• 严谨治学
• 逻辑思维能力强
• 勇于创新
• 注重学术交流和合作
• 坚守学术道德
冯友兰的人际关系与友谊
人际关系
• 与同时代哲学家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 对学生和晚辈关心爱护
友谊
• 与胡适、金岳霖等哲学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
• 结合西方哲学理论进行创新
• 著作和论文被广泛引用和传播
04
冯友兰的著作与研究成果
冯友兰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
《中国哲学史》
• 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全面梳理
• 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新理学》
• 阐述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
• 提出了新理学的核心观点
《新事论》
• 对文化哲学和历史观进行了探讨
• 友谊跨越政治和学术界限
冯友兰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社会责任
担当
• 积极参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 坚守学术道德
• 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传承做出贡献
• 为中国哲学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苑|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

文苑|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

文苑|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三生石》《我是谁》、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童话《总鳍鱼的故事》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其中,《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北归记》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一九九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凄冷的夜晚,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

我从小至大,直到后来工作,都没有离开家。

尤其是母亲去世以后,照顾父亲就成了我的重任。

有朋友对我说:“你自己就是一个字不写,把老先生照顾好,你的功劳就够大了。

”我是努力去做的。

我常觉得,我不只对父亲尽孝心,我是对中国文化尽一个炎黄子孙的孝心。

从日常生活中,我觉得父亲的精神有两点应该说一说。

一是爱祖国,一是爱思想。

爱祖国不是空泛的,他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爱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爱北京的每一个角落,爱北大、清华的校园,更爱祖国的文化。

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情。

他曾自己给北大的亭台楼阁起名字,我记得现在鸣鹤园小山上的亭子叫做西爽亭。

那时人们很少闲情逸致,顾不上他的这些创作。

冯友兰

冯友兰

冯友兰冯友兰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中文名:冯友兰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南阳唐河出生日期:1895.12.04 逝世日期:1990.11.26毕业院校: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代表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目录生平简介人物介绍哲学贡献人物小传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婚姻生活创办刊物学成回国出席哲学会议被捕审讯著书立说赴美考察解放后三阶段作品名录《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人生的境界》生平简介人物介绍哲学贡献人物小传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婚姻生活创办刊物学成回国出席哲学会议被捕审讯著书立说赴美考察解放后三阶段作品名录《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人生的境界》人物介绍冯友兰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被编入中学教材。

哲学贡献1923年夏,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简介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

下面店铺整理了国学大师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资料,欢迎大家的阅读!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简介国学大师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哲学贡献1923年夏,国学大师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3]》,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国学大师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国学大师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国学大师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4]》(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国学大师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国学大师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学大师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冯友兰

出席会议
பைடு நூலகம்
冯友兰曾于1934年应邀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八次国际 哲学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哲学在现代中国》的 学术报告。会后,他又通过申请获准访问苏联。他怀着极 大的兴趣和探究事实真相的心理,踏上了苏联的国土。冯 先生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关于苏联革命后的情况, 有人把它说成是天国乐园,有人把它说成是人间地狱,我 想亲自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通过耳闻目睹,他得 出了如下结论:‚苏联既不是人间地狱,也不是天国乐园, 它不过是一个在变化中的人类社会,这种社会可能通向天 国乐园,但眼前还不是。‛冯先生的这种印象是比较真实 而不带任何偏见的。他还通过横向比较,得出了另外一种 结论:封建社会‚贵贵‛,资本主义社会‚尊富‛,社会 主义社会‚尚贤‛。
文革岁月
1966年文革开始,冯亦受到影响。直到1968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一 次讲话中提到:北大有个冯友兰,搞唯心主义,我们若要懂点唯心主义,还 要找他;还有个翦伯赞,搞帝王将相,我们若要懂点帝王岁月留念 将相,也要找他。冯才得以离开牛棚,恢复自由。 1973年10月北大、清华大批判组成立时,与周一良、魏建功等同被委为 ‚梁效‛写作班子顾问,‚和群众一同批林批孔‛,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中, 相继发表《对于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复古 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的斗争》等文章,均得《光明日报》全文转载。1975年 参加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并为主席团成员,发表《参加批林批孔一年来的思想 收获》、《谈谈批林批孔运动对我的教育》,并结集为《论孔丘》出版。在 该书前言里说,‚从尊孔到批孔,从觉得好象是灾难,到确实觉得是幸福, 这是一种思想改造上的转变‛。1976年写作《孔老二的‚拨‛与走资派的 ‚扭‛》等文。 1976年10月,四人帮失势,梁效写作班子解散,冯亦遭关押审查。1977 年至1979年被列为反革命集团成员,受到批判,要求‚说清楚‛‚与‘四人 帮’的关系‛,背靠背对其进行批判。1979年获准异地参加中国哲学史讨论 会,发表文章。

08-冯友兰解析

08-冯友兰解析
论证2:有山,必先有山之理,故,山之理逻辑 上先于山而存在。 评论:把一般看成可以离开个别而独立存在 的东西。 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 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 理。(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王夫之反驳说:未有弓夭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 无御道。(周易外传卷五)
冯友兰认为,弓夭之理,是本有底。创制弓夭者, 发现其理,依照之以制弓夭。(新理学,贞元六 书,56页)所以,先有弓夭之理,才有弓夭。
比较:此理实类似于程、朱的理与柏拉图的理念 (idea)
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 一理。(程氏遗书卷十八)
朱熹:且如这把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的道理, 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
柏拉图认为床之所以为床,桌子之所以为桌子,即 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床的理念和桌子的理念。
朱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 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 物之具也。(答黄道夫)
而在冯友兰哲学中,理、气均是抽象而得的共相, 都是纯粹的逻辑观念。
2-422
程朱讲“理一分殊”,认为“同者理也,异者气 也”,(朱子语类卷一)把事物的差异归之于气 禀的不同,而冯友兰则认为,气本身并不具有任 何归定性。具体事物之所以成为各不相同的某种 事物,乃是由于它们依照不同的理。这实际上类 似于柏拉图的理念论。
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有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唯名 论认为,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一般或共 相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并不具有实在性;实在论认为, 一般或共相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 观实在。唯名论与实在论又有极端与温和之分。极端实在 论以安瑟伦为代表,认为共相是先于个别事物,离开个别 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温和实在论以托玛斯·阿奎那为 代表,认为共相作为神创造个别事物的原型,存在于被创 造物之先;作为个别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 人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的概念,存在于事物之后。

第六讲 冯友兰

第六讲 冯友兰
第六讲 冯友兰
一、生平
❖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1895年 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著名哲 学家、哲学史家。父亲冯台异,戊戌(1898 年)科进士,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 员,1907年任湖北崇阳县令。伯、叔父都是 秀才。冯家有地千余亩,耕读传家,为当地 望族。
❖ 6岁入家塾读书,先后读了《三字经》、《论 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9岁随母亲至武昌父亲任所,由母 亲课读《书经》、《易经》、《左传》、 《礼记》。1910年考入唐河县高等小学预科。 次年,以第一名考入开封中州公学。1912年 转入武昌中华学校,年底考入上海中国公学 大学预科。因习逻辑而立志哲学。 1915年夏 中国公学预科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法科,入 学后转入文科哲学门(中国哲学门)。受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新理学》是“六书”的总纲,是其中的自 然观、宇宙观、形上学。它由“理”、 “气”、“道体”、“大全”这四个观念推 出四组命题,认为宇宙由形而下的“实际” 与形而上的“真际”构成,“真际”比“实 际”更广阔,因为有可能“真际”中有某理 而“实际”中尚无此事物,而不可能“实际” 中有某事物而“真际”中尚无此理。“真际” 又比“实际”更根本,因为必须先有理然后 才有事物。
❖ 1918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当年与任载坤女 士结婚。次年考取公费留学,12月抵达纽约。
❖ 1920年1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 师从杜威。主要研习西方哲学。博士论文为 《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称《天人损益 论》)。1923年毕业于哥大。回国,任中州 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哲学系主任。
❖ 1925年秋至广州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 主任。
❖ 陈寅恪在审查报告中说:此书取材谨严,持 论精确。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 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 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 不易评论。……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 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 君此作庶几近之。其取用材料,亦具通识。

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

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

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方立天冯友兰(1895—1990)现代中国杰出的哲学史家和哲学家。

河南南阳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著有《中国哲学史》、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

方立天著名佛教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

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冯友兰在北大给1956级开中国哲学史课程时印发给学生的讲义。

方立天在页眉页脚记了很多笔记,工工整整,60余年后,仍仔细保存。

冯友兰、张岱年和任继愈都是我在北大念书期间的老师,他们对我的为人和治学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岱年和任继愈两位先生去世时,我都写了纪念的文章,冯先生的纪念文章却一直没写,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这次《光明日报》约我写稿,我很高兴,能够弥补心中许久的缺憾了。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大要求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冯先生给1956级的本科生开中国哲学史课,57级的同学也来听课。

我被56级二班指定为课代表。

课代表的任务是要向主讲教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和要求,因此我也幸运地有稍多机会接触冯先生,近距离地体察冯先生的学术大师气象。

第一堂课冯先生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他说:有两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一个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中国古代哲学史;一个是后人整理、研究、撰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是描述性的,不一定真实。

这两者的关系就像颐和园和颐和园导游图一样。

导游图有引导你游览的作用,但是看导游图不能真正领略颐和园的美景。

所以,学习要读原著,要准确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原著的意蕴。

后来我与冯先生熟悉一点了,就问他怎么学好中国古代哲学。

冯先生从书架上取下线装的《论语》,又告诉我要读原著。

我想起小时候在村里跟最后一个秀才学习过的线装书《论语》,就给家里写信,家人很快给我寄到北大,这套书到现在我都保存得很好。

冯友兰生平简介

冯友兰生平简介

冯友兰生平简介冯友兰出生在一个“诗礼人家”,家境殷富,极重教育。

早期确立了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冯友兰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冯友兰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友兰生平简介冯友兰,祖籍乃是我国的河南省南阳市。

是我国当代的一代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生平在教育界和哲学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冯友兰死后,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儒学家,声名响彻国内外。

冯友兰的生活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的。

冯友兰的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其祖父、其父亲都是典型的读书人,祖父虽无功名傍身,但却尤其善长作诗,而父亲则是取得了进士的功名。

冯友兰的文化教育经历,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经历了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加上家庭文化的熏陶,冯友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文学修为,在高中学业结束后,冯友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从此开启了他的哲学之路。

完成学业之后的冯友兰与任坤两人喜结良缘,度过了一段浪漫而平实的日子,任坤作为冯友兰的贤内助,真是给冯友兰生活上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冯友兰专心研究哲学的时候,家庭生活则全依赖任坤的操持。

但在_时期,冯友兰受到了深深的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任坤则在这段时期永久的离开了冯友兰,给予了冯友兰深沉的打击。

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内容纵观冯友兰的所有文著,其大部分文学著作中,均阐述了一个中心思想,哲学就是求好之学。

如何来解析这句话呢?求好的含义其实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也很多,冯友兰先生的这句话,其实是说明了哲学的作用,哲学的开展是围绕着如何确定人生价值观,确定人生理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在冯友兰先生著名的《人生四境界》中,对他的哲学思想展开了更为详尽、更为具体的描述,冯先生围绕着人生哲学,将一生分为了四个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讲述了哲学不能违背天理伦常,应该是大环境下的顺势而为,切不可逆流而上,这可以说是物质哲学,当将这个整体放入一个大环境之中,与天地能够融入一体,这样才能够有精神层面,才能够上升到冯友兰的精神哲学,完成从物质哲学到精神哲学的转变,这就是冯友兰的哲学之道,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精神切不可脱离物质。

中国大儒之 冯友兰

中国大儒之 冯友兰



在清华任教期间,冯友兰曾亍1934年应邀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八次国际 哲学会议”,幵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报告。会后, 他又通过申诶获准访问苏联。他怀着极大的关趣和探究事实真相的心理,踏 上了苏联的国土。冯兇生后来回忆当旪的情冴旪说:“兲亍苏联革命后的情 冴,有人把它说成是天国乐园,有人把它说成是人间地狱,我想亲自去看看 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通过耳闻目睹,他得出了如下结论:“苏联既丌是人 间地狱,也丌是天国乐园,它丌过是一个在变化中的人类社会,这种社会可 能通向天国乐园,但眼前还丌是。” (《三松埻自序》)冯生兇的这种印象是比较真实而丌带任何偏见的。他还 通过横向比较,得出了另外一种结论:封建社会“贵贵”,资本主义社会“ 尊富”,社会主义社会 “尚贤”。回国后,冯兇生根据自巪的所见所闻作了 两次正式演讲。一次是漫谈苏联见闻;另一次是在北大哲学系,以“秦汉历 叱哲学”为题,提出了以历叱唯物主义的某些思想为基本要素的“新三统亐 德论”,集中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亍社会存在的 观点,这次讲演引起了宎斱的怀疑不丌满。
• 不此同旪,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亦纷纷涌 入。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西斱思想,一些封建守旧派亦树 起复古的旗帜,固守本上文化,拒斥外来思想。一旪乊间 ,风于际会,蔚为壮观,各种思想、流派乊间展开了正面 的亝锋、冲突,中西文化迚行了一场全面的较量。
•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请如此类 的问题以空前尖锐的形式被提出来,引起了广泛 的争论,大家都在探索中寻求答案。
• 一个是一踏迚北大即宣称“我此来除替释 迦牟尼、孔子发挥外,更丌作旁的事”的 东斱文化派砥柱,与以复关中国文化为职 忈。 • 二位兇生年轻气盛,才姿英发,各据讲坛 ,展开了一场东西斱文化的大辩论,冯友 兰并逢其会,受益匪浅,对其以后研究中 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乊兲系启迪 甚深。

冯友兰

冯友兰
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29~1952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1930~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冯友兰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1926年出版《人生哲学》,融会中国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之见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观。1930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册,1934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下册,有英文、日文译本,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写成《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6本著作,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把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相结合,构成富于思辨性的哲学体系。1946~1947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时,用英文写成《中国哲学小史》,1948年在纽约出版,有意大利文与法文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二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新撰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主要著作及成就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
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 《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 《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 《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 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 哲学家。
四、思考与讨论
本文最感人之处是哪段文字?请挑选自
己最喜欢的片段分析。
拓展阅读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张曼菱《西南联大启示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推荐上网观 看) 谢泳《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湖南文艺出版 社,199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有关西南联大研究的网站。
(三)叙事分析
第三部分:
可纪念者四,一一道来,论议结合,立意 高远,评断切实。 第四部分: 化用联大校歌而成碑铭,互文照应,意味 深长。
《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校歌)
冯友兰《联大纪念碑碑文自识》
碑建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原大饭厅 后小土山上。文为余三十年前旧作。以今观 之,此文有见识,有感情,有气势,有词藻, 有音节,寓六朝之俪句于唐宋之古文。余中 年为古典文,以此自期,此则其选也。承百 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有蕴于中,故情 文相生,不能自已。今日重读,感慨系之矣。 敝帚自珍,犹过于当日操笔时也。
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
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 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写 被称为:“三绝碑”
这是记载西南联合大学伟大 光辉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三)叙事分析


第一部分:叙述历史,起句庄严,行文简洁。 第二部分:追叙本事,虚实结合,繁简相间。 繁者:联大连迁数地之史实 简者:三次“奉命” 实者:于年月日、人数、地点,一笔不苟 虚者:“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 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表南迁前 三校之地位

冯友兰哲学家

冯友兰哲学家

• 《新原道》是用“新理学”体系对中国哲 学史中各家流派的总评论;《新知言》是 “新理学”体系的方法论,它对古今中外 主要的哲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标识 出了西方哲学中“正的方法”和中国哲学 中“负的方法”的异同与优劣,为理解中 外各种流派的哲学体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 方法论系统。
学术著作
• 冯友兰一生著述甚丰,中、英文著作近600万 言。20世纪20年代,他出版了《人生理想之比 较研究》,谋求解决中西文化冲突的途径。30 年代,他编著出《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有英、 日、朝文译本),这是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 要成果,确立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奠 基人的地位。抗战期间,他撰有“贞元六书”, 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新原人》、《新原道》(有英文译本)、 《新知言》,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完整的新理 学哲学体系。
人物评价
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 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 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 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朴槿惠
人物评价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 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 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

谢谢大家
• 1948年他出版了《中国哲学简史》(原著 用英文,有法、意、西、南、捷、日、朝、 中文译本),成为世界各国中国哲学史通 用教材。晚年又以95岁高龄写成七卷本 《中国哲学史新编》,对以哲学为中心的 中国古代、近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哲学 与世界哲学的未来,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 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 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有广 泛的影响。
现代新儒家--冯友兰
英语教育学院2014级1班:王楚悦
• 人物生平 • “新理学”体系 • 学术贡献 • 人物评价

冯友兰

冯友兰

冯友兰目录[隐藏]∙ 1 生平∙ 2 作品∙ 3 名言∙ 4 评价∙ 5 座右铭∙ 6 外部链接∙7 资料来源[《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分别完成于1931年、1934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学概念完成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其中许多概念已成为定论,为后世学者所共同接受。

堪称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

《中国哲学简史》是由1948年在美国宾州大学上课教材编写而成。

此书译为十多国语言,销售数百万册。

是西方各国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必用的教科书,也是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途径。

《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完成于1990年,乃是冯友兰用生命写成的哲学大作。

在84到95高龄等11年间,以准盲人、准聋子的身体状态,在每年住院数次的情况下,口述由弟子笔录而成。

《贞元六书》是一套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分为《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与《新知言》。

《新理学》为其总纲,后五册是分属各章节,主要讲纯粹哲学。

《新世训》是社会观,是新理学观点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新事论》是生活方法论与道德修养论。

《新原人》是人生哲学,以觉解的程度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

《新原道》是哲学史观,分析中国哲学之发展。

《新知言》是方法论,总结中西哲学史的经验。

生平著作收录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册。

显示▼著作列表[编辑]名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编辑]评价季羡林:“晚节善终,大节不亏”胡适:“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冯友兰字号)右者”。

牟宗三,说冯友兰的哲学是“脓包哲学”,但“至少表面上很像个样子”。

张君劢:“不知人间尚有羞耻事乎?”舒芜:“贞元三策记当年,又见西宫侍讲道。

莫信批儒反戈击,栖栖南子是心传。

”[编辑]座右铭“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编辑]外部链接1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自序部分查看∙条目∙讨论∙编辑本页∙历史∙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港澳繁體∙马新简体∙台灣正體个人工具∙试用测试版∙登录/创建账户搜索导航∙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页面帮助∙帮助∙社区∙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询问处∙字词转换∙联系我们∙关于维基百科∙资助维基百科工具箱∙链入页面∙链出更改∙上传文件∙所有特殊页面∙可打印版∙永久链接∙引用此文其他语言∙Deutsch∙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Српски / Srpski∙粵語∙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12:32。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简介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自序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第三章各家的起源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第六章道家第一阶段:杨朱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第八章名家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第十一章后期墨家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建立第二十二章禅宗:静默的哲学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第二十四章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第二十五章新儒家:理学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人第二十八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中国哲学哲士·冯友兰

中国哲学哲士·冯友兰

中国哲学哲士·冯友兰冯友兰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常务委员。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出生在一个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

祖父虽然一生没有取得任何功名,却作得一手好诗。

父亲是清光绪戊戌科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

冯友兰七岁就开始在家里的私塾读书。

1903年,全家随父亲到武昌,在母亲的监督下,他读完了《书经》、《易经》。

1909年,到开封考取了中州公学的中学班。

1912年到上海进入了中国公学的大学预科班。

在上海上学的时候,学校有一门课程是逻辑,所用的书是一本英文读本——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

这本书引起了冯友兰的极大兴趣,他从学习逻辑开始进一步产生了对哲学的兴趣,而对逻辑的兴趣,又使他特别想学西方哲学。

1915年,冯友兰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他本想学西方哲学,因为当时教西方哲学的教师刚刚去世,课开不出来,所以他只好进入了中国哲学系。

1918年,冯友兰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河南开封,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和省立师范学校里教国文和修身。

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和几位朋友在河南办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叫《心声》。

冯友兰撰写了发刊词,词中写道:“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上之主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套,惊醒其迷梦,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

”这个刊物,在当时的河南是惟一宣传新文化的刊物。

1919年秋,冯友兰来到北京,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出国留学资格考试,顺利通过。

1920年1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西洋哲学。

当时在该研究院担任导师的杜威教授对冯友兰十分器重,在一封推荐信中称赞冯友兰“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材料”。

在哥伦比亚大学三年学习期间,冯友兰致力于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冯友兰先后担任的职务有:中州大学哲学教授兼文科主任;广东大学哲学教授;燕京大学哲学教授;清华大学哲学教授、系主任兼校秘书长和文学院长,代理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长。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个人介绍和经典语录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个人介绍和经典语录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个人介绍和经典语录冯友兰是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人们都好奇冯友兰的个人介绍是怎么样的,冯友兰有很多的经典语录流传广泛。

下面就由店铺为你介绍国学大师冯友兰,欢迎阅读!国学大师冯友兰人物简介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国学大师冯友兰作品介绍《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本是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本必读之书。

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而尤为可贵者,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其依据之一就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之所以如此,我想有如下原因:1﹒书小容量大。

与冯先生四百万言的著作相比,二十三万言的《简史》,不可不谓“小”,然而它又是“冯先生的哲学与哲学思想融铸的结晶。

”冯先生在该书的自序里也说,此书是“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

”故可谓,“择焉虽精而语焉尤详也”。

2﹒视野开阔。

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虽是蜻蜓点水,仍不失哲人洞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
自序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第六章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第八章名家
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第二十四章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第二十五章新儒家:理学
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人
第二十八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