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介绍
畲族
目录
1.畲族简介 2.传统特色 3.美味佳肴 4.民族风情
• 畲族(shē zú),中国南方游耕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 民族之一。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 —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 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 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早在唐永泰二 年(766)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浙江景宁。唐代,居住在福建、广 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 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 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1956年中国国务院正 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 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1985年4月22日,即畲族传统的“三月三” 节,中国第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也 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有“中国畲乡”之称。畲族有自己 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但无自己的文字,通 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
传统节日
• 畲族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 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 是畲族的祭祖日。 •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 信奉鬼神。祭祖时要以两杯酒、一杯茶、三荤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时节的 餜。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 “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 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 着畲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 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 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节日期间, 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 怀念始祖。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乌米饭”。 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 此外,畲族也过春节。过春节时除宰鸡杀猪外,还要做糍粑,祝愿在新年里 有好时运,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盘古祖先”,老人 讲祖先创业的艰难,过后举家团聚,唱山歌,送贺礼。青年男女则走乡串寨, 以歌传情,互叙友情。
畲族山歌
畲族山歌吴琴08文管1班08152020132畲族山歌一、畲族简介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
他们自称“山哈”,意为山里客人。
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
图为几位畲民在青山绿水间畅谈二、畲族山歌来源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常借用汉字记畲语音法手抄许多歌本。
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畲族群众不仅在生活中形成一套独特的以歌舞代言,以歌舞叙事,以歌舞抒情的民族歌俗歌会,畲族山歌也成了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畲族山歌介绍畲族山歌曲调抒情优美,节奏多变,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题材广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畲族群众不同时期的生活样式、民俗风情,历史足迹,许多有关畲族的历史、传说、故事,都以山歌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对民族音乐、历史、社会、民俗方面的学科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一)山歌格式山歌一般以四行、七言体式韵文为一条,四句为一首。
也有少数歌词第一句为三个字或五个字,讲究押韵,第三句末字须是仄声。
山歌多唱“假声”,有独唱、对唱和齐唱。
很少伴随动作和音乐。
畲族民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讲究畲语押韵,不少人能即兴编唱,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
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平时学歌时不夹假音唱叫“平唱”。
唱喜歌每个县有一种曲调,唱哀歌全民族统一一个曲调。
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
上山劳动,单人时往往以歌驱寂寞,远处有人听到,听出是年龄相仿的异性,就往往接上,发展成谈情说爱的对唱。
畲族简介特色
畲族简介特色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等地。
畲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
畲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与周边的汉族、侗族等民族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差异。
畲族人口相对较少,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
畲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擅长耕作种田,并有一套独特的农耕技术和传统知识。
畲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畲族的服饰、建筑和音乐舞蹈。
畲族男子通常穿着白色长衫、蓝色裤子和圆帽,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一条特殊的腰带。
他们的服饰鲜艳多彩,体现了畲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畲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斗拱和挑梁结构,建筑物大多呈独特的飞檐翘角的风格。
畲族人民喜欢在房屋的外墙上绘制各种图案和花纹,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畲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欢乐而有活力。
畲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灵活,常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景物和生活的描绘。
畲族的音乐和舞蹈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和舞蹈,他们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畲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朝山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畲族人民会前往当地的山脉,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文艺表演。
朝山节是畲族人民表达对山神和土地神的敬意,也是他们祈求丰收和幸福的重要方式。
畲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主要以米饭、玉米、蔬菜和野味为主食。
畲族人民喜欢吃辣味的食物,他们常常使用辣椒、蒜、姜等调味料,使得菜肴更加美味。
总体来说,畲族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民族。
他们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都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畲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生活,他们对自然界的景物和生活的热爱,使得畲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畲 族
畲族she zu/ She ethnic minority group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
他们自称“山哈”。
“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意为刀耕火种。
解放后,改称为“畲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畲族的民族来源说法不一,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
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
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
畲族民族风俗
畲族民族风俗民族简介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
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
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
畲族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共建有57个民族乡。
畲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红薯、小麦、油菜、烟叶为主。
畲族居住的山区盛产林木及毛竹,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语言、文字: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
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
畲族的主要姓氏为"蓝","雷","钟",历史上曾有"盘"姓,人数较多的姓氏还有"李","吴"等。
民族文化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
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
《高皇歌》是著名的史诗,主要叙述本民族起源和迁徙经过,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
畲族群众特别喜欢唱山歌,“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
在祭祀、求神拜佛、招待客人、节日或平时的生活、劳动中,人们都以歌代言,对答如流。
“小说歌”,是畲族叙事民歌的一种形式,多由汉族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而成,也有的根据本民族民间故事编成,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蓝佃玉》等。
“婚礼舞”别开生面,男女双方采用“盘歌”(山歌对唱)方式表白爱情、订下婚约。
民族习俗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
有一种说法:“喝一碗茶是无情茶。
”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
”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
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
若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少数民族畲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讲师:XXX
日期:XXX
目录
CONTENTS
➢ 畲族概述 ➢ 畲族服饰文化 ➢ 畲族歌舞文化 ➢ 畲族节庆与习俗 ➢ 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01
畲族概述
畲族的历史起源
古老民族
畲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 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起源传说
根据畲族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 盘瓠,被尊称为盘王。盘王传说 是畲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家庭传承
畲族民俗文化家庭传承是其主要 传承方式,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 将传统习俗、技艺传授给子女,
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承链。
社区传承
畲族社区定期组织各类民俗活动, 如歌舞表演、祭祖仪式等,为族人 提供了学习和传承民俗文化的平台 。
学校教育
将畲族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 同感。
04
人口数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 ,畲族总人口约为XX万人,是 中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勤劳智慧:畲族人民以勤劳智慧 著称,善于耕山种地,同时也擅 长手工艺和商贸活动。
02
畲族服饰文化
畲族传统服饰特点
色彩鲜艳
畲族传统服饰以红、绿、黄、黑等鲜艳色彩 为主,体现了畲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图案丰富
服饰上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鸟 、山水等,寓意吉祥、美好。
03
畲族歌舞文化
畲族音乐的种类与特点
01
叙事歌
歌唱畲族历史、传说和故事,是 畲族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03
特点
畲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常用乐器有龙角、唢呐、月琴 、铜鼓(畲族语里称为“雅钩” )等。
畲族服饰介绍
刺绣图案(一)
祖先崇拜,敬仰盘瓠。多反映始祖盘
瓠王平乱、迎亲、创业的艰辛场面。
刺绣图案(二)
山水交融,
反映美好生 活。华南地 区丘陵起伏, 江河纵横, 因而多以山、 水为背景。
刺绣图案(三)
鲜花蝴蝶成对出现,反映阴阳调合、
万物共生的朴素哲学理念。
刺绣图案(四)
凤朝牡丹、龟龙戏 珠,反映畲族人民 敬仰神灵,渴望长 寿和生活美满的愿 望。
围裙 裤子
彩带
凤凰鸟头冠是在精细的竹管外包上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
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
额,称为“龙髻”,红头绳扎的长辫高悬于头顶,象征着凤头,
表示畲族始祖母“三公主”带的凤冠。
特色:多刺绣
畲族传统服饰
崇尚红蓝色,衣料
多为自织的麻和花 鸟龙凤图案。
口布鞋。
三:畲族人文景观欣赏
:
三、拯救文化,刻不容缓
•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史中的瑰 宝,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 力、归属感的来源。民族文化的丧失 也就是民族灭亡的前兆。而如今我国 部分少数民族正被汉化,其民族文化 趋于灭亡,其命运令人担忧、心痛!
作为当代的民族大学生,保护各民 族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愿民族文化 之花永远绽放!
(五):裤子
• 过去,男女 子都一样,为 宽裤脚直筒便 裤,但在一些 气候热的地区, 妇女不分季节 都穿短裤。
二、男式服饰
因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 而男子服饰和汉人大抵一致,故男式服饰特点 较少。
传统男装有两种:一种是无领青色麻布长 衫,下穿宽裆长裤;另一种是作为结婚礼服的 青色右衽长衫,头戴红顶圆形官帽,外套龙凤 短褂,胸襟前缀有一方绣龙花帕,脚蹬黑色阔
畲族文化简介
畲族文化简介
畲族,又称“雷州半岛畲族”、“雷州人”,是中国南方的一
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
据2010年第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为387456人。
其中畲民(含
汉族、畲族、回族、壮族、满族等)288977人,非畲民221167人。
在人口众多的民族中,畲族人口占很大比例。
据2006年9
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畲族人口约148.5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区。
畲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广东雷州半岛建立
了“五都”之一的海澄县,以后历代均有迁徒和屯田定居。
明朝初年,畲民已在雷州半岛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居区。
当时主要聚居在今雷州市海丰县的福山、东乡、雷州三个县境内。
明末清初,大量畲民从福建迁入广东雷州半岛,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北部沿海一带的东山和雷州半岛西部沿海一带。
—— 1 —1 —。
畲族
(三)“越人”后裔说。认为畲族乃古代越人的后裔,此说根据史籍中关于古越人和现畲族在分布地域上的 对照、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的偶同或从族称义、音的演变去推论以及畲,越具有共同的盘瓠传说,共同的生产方 式,生产水平和共同的风俗习惯等,认为畲族乃古越人的后裔。在“越人”后裔说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说法, 如认为畲族乃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认为畲族是中国秦、汉时代的越人后裔;还有认为畲族是源于 汉晋讨伐的’‘山越”,特别是与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封地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越人后裔南海 王织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等等。
“南蛮”说
“越人”后裔说
“闽”族后裔说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 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 “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此外,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 总之,众说纷纭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 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1956年12月,国务院认定畲族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族称为畲族。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 族自治县,畲族人口占比约11.5%。据史料记载,畲民迁入景宁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名称由来
中国邮政-畲族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 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 “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现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此说 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畲族
花鞋:畲族花鞋是厚布底,蓝布里,青布面的布 鞋,四周绣有花纹,前头钉上鼻梁系有红缨。男 的粗、简,女的细、繁。旧时结婚、喜庆、访亲 走友都穿,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作寿鞋用。
(二)畲族的服饰:
1.从内容上看 :
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 生生的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 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 浮龙纹、叶纹等。有的用文字排列组合成图案。 文字的形体有原始的,也有楷书,常用一些旧的 吉祥语,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 财进宝”等。再如象征农田的方格图案、象征江 河的彩条图案、象征林木的十字图案,都作为一 种较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来。
笄,即妇女首饰,形为凤凰鸟冠
花边衫,畲语称“兰观衫”。女子花边衫都为大 襟衫,长度过膝,襟边镶有多种色布条或彩色花 边,襟上绣凤凰图案;领口镶鼠牙式花边,领下 四周镶繁多的花边;袖口、摆处镶有一至三种花 边。布料以往都为自织的麻布、棉布或生丝绸, 布色只有青蓝二种,现在都为机织布,棉、绸、 化纤都有,色泽多样鲜艳,各取所爱。与上衣相 配的裤子,只是裤脚镶有三条花边,过去是镶白 布裤腰的直
服饰图案
。 2.从造型上看 :
创造者所关注的是人本与美术符号的一致,一切存在 物都可以作为劳动者物质活动中精神需求的对象。所以, 图案纹样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以单线 做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将最有特点的动态,用类似 剪影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在制作图案时,不满足于一个 特定的具体形象,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删减、增 添、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趋于理想化。她们往往 借助于深浅不一的点、长短不齐的线、大小不等的面、 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有变化又和谐地组合在一个图案 之中。
畲族的风俗和故事
畲族的风俗和故事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畲族的风俗和故事。
1. 畲族的祭祀仪式
畲族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性,因此他们非常重视祭祀仪式。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畲族人会进行祖先信仰祭祀活动,向祖先祈求平安和丰收。
他们还会在夏至、秋分等节气举行祭祀仪式。
2. 畲族的婚姻习俗
畲族人讲究“拉红绸”,意思是男方要送红绸给女方表示婚姻的重要性。
结婚当天,新郎要戴上鹿角,新娘则要戴上花环,两人还要一起喝盛满酒的竹筒,象征着要相互扶持共同生活。
3. 畲族的传统服饰
畲族人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男性喜欢穿白色或黑色长衫,女性则喜欢穿上衣和短裙。
畲族的服饰上还经常绣有动物、花卉等图案,非常具有特色。
4. 畲族的传说故事
畲族人有一种传说,说是很久以前,他们的先祖曾遇到过一只灵狐。
这只灵狐非常聪明,能够帮助畲族人解决各种问题。
后来,畲族人便开始信奉灵狐,认为它是保护他们的神灵。
以上就是关于畲族的风俗和故事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畲族文化民俗简单介绍
畲族文化民俗简单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民俗深受人们喜爱与尊重。
畲族文化资料
畲族文化
畲族,又称畲族侗族、江南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浙江、
福建、江西、安徽等地。
畲族有着特殊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语言
畲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台湾南岛语族,主要使用汉语方言。
畲族的语言有
着独特的发音特点和词汇,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服饰
畲族的服饰色彩缤纷,富有地方特色。
男性常穿深色长袍,头戴斗笠,女性则
喜欢身穿彩色长裙,头戴红头巾。
畲族服饰体现了其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尊敬。
建筑
畲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具有很高的抗震
性能。
畲族房屋多为独立小楼或平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畲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敬。
音乐
畲族的音乐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常常伴随着锣鼓、唢呐等乐器的演奏。
畲族音
乐多以歌唱形式传承,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
畲族舞蹈优美动人,姿态婀娜多姿,常常展现出大自然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畲族舞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其独特的舞姿和热情的舞蹈节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畲族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如今仍然熠熠生辉。
畲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
传统和坚守传统的生活方式,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着重要的力量。
希望畲族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畲族介绍ppt课件
人口:709592 通用语言:汉语 宗教:盘瓠
分布:福 ,浙 ,江 ,安 ,广
基本姓氏:钟,盘,雷,蓝
2
别称:山哈,輋民
景宁畲族自治区
3
• 历史起历源史起源 • 饮食 饮食 • 节日 节日. • 服饰 服饰 • 禁忌 禁忌 • 生,成婚,丧婚习,俗丧
4
• 始祖盘 • 广东潮州凤凰山 • 迁居
20
• 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廷军队围困 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时 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 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 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 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25
26
婚礼特点
• 山歌为媒 • 新郎山歌唱得酒饭来 • 出嫁戴凤冠 • 离开娘家要吃“千斤饭” • 骂进婆家的新娘 • 长夜对歌
27
悬棺葬
28
火葬
• 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所不定,火葬可以将 骨灰收藏在一个容器中,方便携带
29
土葬
• 丧葬过程:人死报丧 超度亡灵
净尸入殓 出柩落葬
30
31
•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
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
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
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
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
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
畲族的风俗和故事
畲族的风俗和故事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
畲族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故事,以下为简要介绍。
一、畲族风俗
1.蓝衣葬礼:畲族人死后要穿上蓝色衣服,把棺材放在屋子里一直到葬礼,然后才送出去。
2.水灵祭:畲族人过年时要到河里洗浴,祭拜水灵,以求得来年的水源丰足和平安丰收。
3.桃花节:畲族人在三月初三日举行桃花节,由一位青年男子带头,乘船载着青年男女在桃林间游玩,歌舞嬉戏。
4.点鱼火:畲族人在烟雨季节点鱼火,用竹杆在草床上搭起,点上稻草和杂草,让渔民夜晚可以看到渔火,找到归路。
二、畲族故事
1.白蛇传:畲族人相信白蛇是女儿身,具有灵性和智慧,是善良的神仙。
《白蛇传》便是反映了白蛇和它的姐妹小青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坚守的故事。
2.伊人春梦:畲族传说中有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畲族一个族人被大蛇绑架,最后被一位美丽的女子解救。
这位美丽女子后来变成了一条小蛇,而这个畲族人则与她结为伉俪,一辈子幸福快乐。
3.三清洞:畲族人相信“三清”是降妖伏魔的神仙,因此在山间建有三清洞。
传说在三清洞寻找真经和妖魔斗争的故事历久不衰。
以上是关于畲族的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畲族人深深地烙上了这些文化的印记,增强了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自豪感。
畲 族简介
畲族简介我国畲族人口有70多万,人口数量处于全国56个民族的第22位。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丘陵山区,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山地农耕民族。
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民族的经济市场,也就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故其生产技能和文化艺术在解放前基本上处于一代接一代地言传身教状态。
畲族也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歌比舞较普及,舞蹈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
贵州的东家(人),其族称族属是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自愿挂靠为畲族。
或者说,贵州的畲族,是世居在贵州操苗语西部方言惠水次方言的东家人,于1996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分别以黔府函(1996)143号和144号两个文件认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之都匀市、福泉县(后改为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之凯里市、麻江县共4个县(市)的东家人为畲族。
4个县(市)认定为畲族的东家人人口分别是都匀市2979人,福泉县4583人,凯里市1596人,麻江县32366人。
4县(市)认定为畲族的人口共41524人,麻江县人口最多,占有认定人数的78.1%。
族称互称史称及分布贵州畲族——东家,自称为“嘎孟”,这和贵州一些支系的苗族自称为“都孟”、“呆孟”相同或相近。
“嘎”是词冠头,无意义,“孟”是人之意。
“东家”,是汉族对其的称呼。
麻江县绕家(已认定为瑶族)称“东家”与“嘎朵”,附近操苗语中部方言的苗族称其为“嘎斗”,皆不明其意。
和“东家”语言相近的“革家”(待认定民族)称其为“嘎孟夏”,意为住在上方的“东家”。
史称“东苗”和“鸭崽(子)苗”。
“东苗”一词最早于明洪武十三年(1379年)以“东苗乱”见载史册之后,明英宗天顺二年(1487年)东苗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叛”,其声势之浩大,人数之众多,使“英宗”大为震惊,不得不“命方瑛与巡抚白圭合川湖云贵军讨之”(明史白圭传)。
因此“东苗”这个人们共同体的存在似应早于明朝以前。
又因“东家”人善于养鸭,汉族及史载又称之为“鸭崽苗”或“鸭子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礼特点
•
山歌为媒
• 新郎山歌唱得酒饭来 • 出嫁戴凤冠 • • 离开娘家要吃“千斤饭” 骂进婆家的新娘
• 长夜对歌
悬棺葬
火葬
• 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所不定,火葬可以将 骨灰收藏在一个容器中,方便携带
土葬
• 丧葬过程:人死报丧 超度亡灵 净尸入殓 出柩落葬
稻米制作的糕点
喜食热菜
绿酒
豆腐酿
凤凰鸟头冠 上衣
围裙 彩带 裤子
凤凰鸟头冠
刺绣图案(一)
祖先崇拜,敬仰盘瓠。多反映始祖盘 瓠王平乱、迎亲、创业的艰辛场面。
山水交融,反
映美好生活。 华南地区丘陵 起伏,江河纵 横,因而多以 山、水为背景。
男子服饰
• 传统男装有两种:一种是无领青色麻布 长衫,下穿宽裆长裤;另一种是作为结婚 礼服的青色右衽长衫,头戴红顶圆形官帽, 外套龙凤短褂,胸襟前缀有一方绣龙花帕, 脚蹬黑色阔口布鞋。
吃乌米饭
社交习俗
• 到畲家做客,主 人首先会拿凳子 给客人坐,然后 泡茶、敬烟,再 拿出花生或炒黄 豆招待客人。然 后客人被贸然拒 绝,主人会认为 来者不是真正的 朋友。另外,饭 后,主人还会给 客人端来漱口水 和洗脸水。
禁忌民俗
生产禁忌
潮汐时分忌播稻种; 农历正月初一、初五、 初九忌挑粪;农历正 月二十“天穿日”不 下地干活;农历三月 初三忌下田,否则田 会断水路;清明日忌 尿桶,否则天下旱; “封龙日”忌执铁路, 否则会有水灾;“立 秋日”忌动土,禁用 牛。
祭祖
唱歌
跳舞
畲族乌饭节
•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 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 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 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 里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 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 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 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 说。
人口:709592 通用语言:汉语
分布:福 ,浙 ,江 ,安 ,广 基本姓氏:钟,盘,雷,蓝
宗教:盘瓠
别称:山哈,輋民
景宁畲族自治区
• 历史起源 历史起源 • 饮食 • 节日 禁忌
婚丧习俗 • 生,成,婚,丧
• 始祖盘
• 广东潮州凤凰山
• 迁居
主食:米饭,番薯
• 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廷军队围困 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时 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 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 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 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 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 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 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 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 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 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 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生活禁忌
畲民忌被称为“畲客”,尤 忌“畲客仔”、“畲客婆”, 认为这是蔑称。婚礼当天, 公婆不能见媳妇。新娘出嫁 途中携带小包的桂圆,在路 上遇到孕妇时要撒出,以防 止血光之灾。孕妇卧房忌钉 钉子或翻动,担心惊动了胎 气。孕妇忌摘水果,据说摘 了果树不结果。忌打狗、骂 狗,更忌讳杀狗,忌吃狗肉。 赠送礼物忌单数。忌单手捧 茶迎宾。忌用筷子打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