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合集下载

周围血管病2例治验参考模板

周围血管病2例治验参考模板

周围血管病2例治验【关键词】周围血管病;治疗周围血管病是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雷诺病,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深部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笔者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分别用温经散寒法、活血祛瘀法治疗上述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案例两则如下。

1 闭塞性动脉硬化例1,患者男,75岁,农民,乌兰察布市人。

自诉于2008年3月中旬某日因放自家羊在村西坡不慎轻微伤及左下肢,当时稍痛。

第2天早晨起床后下地活动时,突感左下肢疼痛,经自己查看和家人观察并无外伤痕迹。

唯稍有活动,左下肢腘窝部感觉抽掣痛,多走几步,出现间歇性跛行,从此再也不能放羊。

冰凉麻木,炎暑天仍需穿棉裤棉鞋,夜间休息时患肢需放热炕烫热,但还是觉左下肢发冷、发麻、抽筋。

曾先后在本县更医数名,用药不详,因疗效不佳,于同年12月28日经熟人介绍就诊于余。

既往身体健康,诊见:左下肢手摸冰凉,左足背趺阳脉与健侧比较,搏动微弱似无,左足第二指呈现冻疮样改变,但无溃疡,病发于左足阳明经,舌淡苔白,脉沉紧,证属阳虚寒凝,脉络不通。

中医:脱骨疽。

西医:据其年龄和特征可认定为闭塞性动脉硬化。

《难经》指出:“血得寒则滞,得热则行。

”故用温经散寒法,以达“温则通,通则不痛”的目的,处方:熟附子30 g(先煎),生甘草30 g(先煎),干姜6 g,桂枝10 g,黄芪20 g,当归10 g,路路通20 g,豆黄卷20 g,川牛膝15 g,10剂,每日1剂。

附子、甘草同煎先煎1 h,后入他药,常规共煎2次,均分二次早、晚分服。

用第三次煎液趁热泡洗患肢30 min,每天1次,并用患足足蹬直径4 cm小圆木棒来回滚动,不拘次数,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经服上方后隔段时间,于2009年2月17日其子来诉,患足不凉不麻不痛,大清早在院扫雪,也不觉冻痛,说明药以应症,又要求取上方10剂,回去煎服,现追访患肢于对侧一样,并无不适,开始田间劳作。

按:熟附子、干姜、桂枝温经通脉为方中主药,干姜与附子同用可降低附子毒性,并可加强熟附子的回阳通脉作用,黄芪补气,当归补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可加强通脉与扩张血管作用,重用甘草之甘缓,不仅可清热解毒,且可调和诸药不致辛燥并降低附子毒性。

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
NO23
一、【临床分型】
据病变部位分为三型: Ⅰ型 腹主动脉末端及两侧髂总动脉 Ⅱ型 广泛累及髂外及股总动脉 Ⅲ型 腹主动脉末端伴有股腘动脉病变
NO24
一、【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及组织坏疽 缺血性神经病变 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NO25
(一)【诊断】
年龄60岁左右,男性占绝大多数,大多数 患 者有吸烟历史。
NO74
NO5
静 脉:
将各器官代谢产物送回流入心脏,经肺排出 CO2、经肾排除代谢产物。当静脉狭窄、阻塞及 静脉瓣功能不全后,导致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 出现静脉曲张、淤血、肿胀,最后缺血缺氧。
NO6
【常见临床表现】 一、感觉异常:
间歇性 疼痛
痛觉
持续性

疼痛



运动性 疼痛
体位性 疼痛
温差性 疼痛
运动、体位、温度 增加耗氧增加,而 动脉狭窄情况下, 不能增加的耗氧部 分、出现相对缺血 缺氧、休息可缓解, 如间歇性跛
NO34
NO35
NO3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非手术治疗
戒烟 运动锻炼 药物治疗
NO3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NO38
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 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 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 管为主,病人绝大多数为青壮年、 男性。
NO39
【病 因】
① 外 因:
吸烟、寒冷、潮湿、外伤、感染、 慢性损伤等。
② 内 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 腺素失调、遗传因素等。
NO40
【病 理】
① 主要侵袭周围中小动静脉,始于动脉,累 及静脉,下肢为主,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周围血管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与防治

周围血管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与防治

周围血管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与防治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可导致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呈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易于并发感染,导致溃疡发生且难以愈合。

据世卫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重点探讨周围血管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与防治。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主要与个体年龄、营养状况、吸烟及其他不良习惯、特定的体位(如制动、长期卧床或站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周围血管病变、手术、感染或炎症、药物、DIC引起的血液成分改变、心功能情况、医源性操作以及周围血管自身原因有关。

而特定的体位(如制动、长期卧床或站立)、感染或炎症、DIC、手术及麻醉等药物应用、心脏功能差可造成血流速度减慢,或使循环血液进入高凝状态,成为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的高危因素;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周围血管病变可表现为周围血管疾病,可以说是周围血管疾病的另外一种独特形式。

医源性操作如介入治疗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翻身拍背引起体位突然变化可为周围血管疾病发病如血栓形成与脱落的诱发因素。

静脉曲张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周围血管疾病中血栓性疾病占相当大比例,血栓与病情发展变化相关,抗凝预防血栓形成在防治周围血管疾病效果方面就显得尤为突出。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外科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在术前积极评估发生静脉血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和出血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08年国际脓毒症治疗指南指出,除非有肝素抗凝治疗禁忌证,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作为1A级推荐,以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凝和溶栓治疗指南指出慢性肢体缺血抗血小板治疗,建议终生服用ASA 75~325mg/日;血管外科无额外血栓风险的手术患者,建议不常规使用预防措施,推荐早期频繁的活动。

周围血管疾病(PAD)

周围血管疾病(PAD)

控制危险因素的方法
0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Age group (y)
80-84
85-89
Figure adapted from Creager M, ed.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Medical,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Aspects. 2000. 1 Meijer WT et a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8; 18: 185-192. 2.Criqui MH et al. Circulation 1985; 71: 510-515.
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的激活是斑块形成
,血管粥样病变的开始
正常血小板
激活的血小板
血小聚集
血小板
血小板 内皮下间隙
血小板黏附到内 皮下间隙
血小板血栓
Adapted from: Ferguson JJ. The Physiology of Normal Platelet Function. In: Ferguson JJ. Chronos N, Harrington RA (Eds).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London: Martin Dunitz危险性很高
PAD
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4
高危4
(包括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脏病死亡)
心肌梗死后
5-7
高危1 (包括死亡)
脑卒中后
2-3
高危2
( 包括心绞痛和猝死†)
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2-3

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相信大家对于周围血管疾病肯定是非常陌生吧,周围血管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周围血管疾病有所了解才行,我们不但要掌握一下周围血管疾病的概念而且也应该了解周围血管疾病的表现症状,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

过去一直属外科的范畴,由于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精细,专门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科室才从外科中划分出来,科室的精细分化使周围血管病的研究治疗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表现症状
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怒张,曲张状态。

走路时下肢酸疼不适,困沉,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脱屑,瘙痒,皮下组织硬结,表皮温
度升高,有疼痛或压痛感,水肿,破损后成经久不愈的溃疡(俗称老烂腿等);患肢疼痛,发凉,怕冷,患肢(趾,指)可出现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趾(指)甲增厚,变形,严重时出现坏疽和溃疡,这都是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

一动脉系统疾病
二动脉瘤
三动静脉瘘
四周围血管损伤
五静脉系统疾病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我们知道周围血管疾病对于我们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上文详细介绍了周围血管疾病的表现症状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外膜:交原纤维 静脉壁结构 中层:肌层决定静脉壁强弱 内膜:内皮细胞 静脉瓣膜:双瓣,结构纤维,单向开放阻止 血液逆流 血液动力学:向心回流依靠: ① 小腿肌泵的收缩功能。 ② 胸腔吸气期和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作 ③ 静脉瓣膜具有向心单向开放,阻止血液逆 流的功能。
病理生理 静脉压增高,静脉壁软弱及静脉瓣膜缺陷。 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愈远,强度也愈差, 静脉压力离心愈远而愈高。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 2、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 3、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4、深静脉通畅试验 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6、静脉造影
7、必须排除以下疾病 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③ 动静脉瘘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适用于: ① 病变局限。② 妊娠期发病。③ 不能耐受 手术者。
4、手术疗法 腰交感神经切断术,动脉重建术,血栓内膜 剥脱术等。 5、创面处理 坏死界限明确,可截肢(趾、指)。
静脉疾病
概论 静脉疾病好发于下肢。 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 单纯性下肢静脉屈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解剖 阴部外、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股内侧静脉 1 浅静脉 旋髂浅、股外侧静脉 小隐静脉 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 2 深静脉 股深静脉 3 小腿肌肉静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静脉 4 交通静脉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病变局限,少量,或手术前辅助治疗。 3、手术疗法 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包括三方面: ① 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② 大隐或小隐静脉 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③ 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2、溃疡形成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中医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总论

中医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总论
(2)持续性疼痛(静息痛):无论动脉或静脉病变,都可引 起肢体持续性疼痛。在动脉病变中常见而且严重。这种 疼痛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仍然持续存在,夜间尤甚,所以 又称静息痛。
皮温变化主要取决于通过肢体的血液量。动脉 闭塞性病变时,肢体寒冷,闭塞程度越重,距 离闭塞平面越远,寒冷愈明显。静脉病变时, 由于血液瘀积,肢体有潮热感,下垂时更明显。
肢体或趾(指)部变细、瘦小、萎缩均是由于局部动脉 血液供应不足,长期缺乏必要的营养,加之由于疾病造成 机体疼痛等限制患肢活动诸因素所造成。萎缩是慢性动脉 功能不全的重要体征。
主要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溃疡或坏疽。 由动脉缺血引起的营养障碍性变化表现为皮肤松 弛,汗毛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变形发脆。 无论动脉缺血或静脉瘀血,都可以发生溃疡。 动脉性溃疡好发于肢体最远端,有剧烈疼痛,挤 压时不易出血。 静脉性溃疡好发于小腿远侧l/3的踝上方,面积 一般较大,溃疡浅而不规则,易出血,溃疡周围有色 素沉着。 肢体出现坏疽时,提示动脉供血已不能满足静息 时组织代谢的需要,以致发生不可逆性变化。
腔内血管成形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腔内血管 成形术是支架和球囊导管扩张。用于血管狭窄 性病变。对于多节段动脉狭窄性病变,还可以 采用支架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
溶栓术:一般有药物溶栓、流变溶栓和超声溶 栓3种。
栓塞术:栓塞术较多用于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 蔓状血管瘤和动脉瘤等。所用的栓塞物有明胶、 微粒和各种型号的金属弹簧栓。
周围血管 疾病
掌握股肿、臁疮、脱疽的辩证和治疗。
熟悉青蛇毒、淋巴水肿的辩证和治疗; 股肿、臁疮、脱疽的预防和调护。
了解青蛇毒、淋巴水肿的预防和调护。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四肢的动脉和静 脉的疾病,包括了动脉及静脉狭窄、闭塞、 扩张、损伤、畸形等病变。中医称周围血 管为“经脉”、“脉管”,故将周围血管 疾病统称为“脉管病”。

中西医周围血管疾病

中西医周围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及分期
•第三期: 坏死期 第三期: 第三期 患肢趾( 患肢趾(指)端发 干瘪、溃疡, 黑、干瘪、溃疡, 剧痛, 剧痛,若继发感染 则干性坏疽转变为 湿性坏疽, 湿性坏疽,重者可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而危及生命。 而危及生命。
检查与诊断
•超声多谱勒 超声多谱勒 •电阻抗血流测定检查 电阻抗血流测定检查
检查与诊断
•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 可见受累血管狭窄或中断, 可见受累血管狭窄或中断, 周围有侧枝血管,而近、 周围有侧枝血管,而近、 远端血管正常, 远端血管正常,即呈节段 性改变。动脉造影直观、 性改变。动脉造影直观、 可靠, 可靠,为确诊和手术提供 依据, 依据,是不可或缺的检查 手段。 手段。
中西医外 科 学
周围血管疾病
新疆自治区中医院普外科 吾买尔江


述 General
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主要指发生在四肢的动脉和静脉的 疾病。包括动脉及静脉的狭窄、闭塞(栓塞)、 扩张、损伤、畸形等病变。近年来,大多数周 围血管 • 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专门分 类论述,但是中医学古籍上记载的“脱疽”、 “血瘤”、“脉痹”、“筋瘤”等相当于西医 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 管瘤、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浅静脉曲张等疾 病。
鉴别诊断
• •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多发性大动脉炎 雷诺氏征


•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临床分期,
取综合疗法。 目的是防止病变进展 , 取综合疗法 。 目的是防止病变进展, 改善患肢血运, 减轻疼痛, 改善患肢血运 , 减轻疼痛 , 促进溃 疡愈合, 保存肢体, 提高患者生活 疡愈合 , 保存肢体 , 质量。 质量。

中医外科学――第14章 周围血管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4章 周围血管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4章周围血管疾病概论目的要求掌握活血化瘀是周围血管疾病总的治则。

教学内容1.周围血管疾病所包含的病种。

2.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有疼痛、皮肤温度异常、皮肤颜色异常、感觉异常、肢体增粗或萎缩、溃疡和坏疽。

3.常用的血管功能试验有皮肤指压试验、肢体位置试验、运动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直腿伸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肌试验、冷水试验和握拳试验。

4.病因病机:病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血瘀是本病的病机特点。

5.活血化瘀是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臁疮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论治。

2.熟悉本病的预防和调护。

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下肢静脉曲张、气血瘀滞、湿热下迫所致。

3.辨证:溃疡凹陷,边缘高起,形如缸口,肉色灰白,流溢灰黑或带绿色秽臭脓水,周围皮肤色素沉着。

4.治疗:1)内治:分湿热下注、脾虚湿盛、气虚血瘀而施治。

2)外治:溃疡有腐肉,用提脓祛腐药;红肿腐烂渗出用冷湿敷,疮面干净用生肌收口;其它有缠缚疗法、胶布包扎法。

第二节青蛇毒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预防和调护。

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及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湿热蕴结、瘀阻血脉、阻塞不通所致。

3.辨证:体表筋脉肿胀灼热,红硬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

4.治疗:分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瘀阻脉络等证施治。

外敷金黄散、玉露散等。

第三节股肿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2.熟悉本病的预防和调护。

(*)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久卧、久坐、产后伤气、盆腔手术、外伤等,致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所致。

3.辨证:特征是患肢疼痛,步行加剧,患肢肿胀、压痛。

4.治疗:内服分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而施治,外治可用熏洗法,其它有穴位注射法。

第四节脱疽目的要求1.掌握脱疽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肢端坏疽的辨证和治疗。

2.熟悉脱疽的预防和调护。

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

关于组建周围血管病专科的方案

关于组建周围血管病专科的方案

关于组建周围血管病专科的方案一、治疗疾病的范围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130余种疾病。

(一)动脉系统疾病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多发性大动脉炎3.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4.糖尿病血管病 5.类风湿性血管炎 6.白塞病血管炎 7.硬皮病血管炎 8.结节性血管炎 9.变应性血管炎10.结节性多动脉炎 11.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12.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 13.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14.雷诺病与雷诺征15.红斑性肢痛症 16.手足发绀症 17.网状青斑症 18.胸廓出口综合征 19.腘动脉挤压综合征 20.腘动脉外膜囊肿(二)动脉瘤(三)动静脉瘘(四)周围血管损伤(五)静脉系统疾病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下肢静脉曲张3.血栓性浅静脉炎 4.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5.布-加综合征 6.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7.肺栓塞。

(六)淋巴系统疾病1.急性淋巴管炎2.急性淋巴结炎3.丹毒4.淋巴水肿5.血管和淋巴管肿瘤6.血管良性肿瘤7.血管瘤综合征8.恶性血管肿瘤9.淋巴管肿瘤(七)血管和淋巴管肿瘤血管良性肿瘤、血管瘤综合症、恶性血管肿瘤、淋巴管肿瘤。

二、科室的前景及收入状况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如今,周围血管病日趋增多,很多诸如教师角色的人群,就会出现下肢周围血管病疾病。

目前,我市尚没有专门的周围血管病专科,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治疗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研创了一套治疗周围血管病的“刺血疗法”,具有成熟的治疗技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近两年的临床治疗中,每天接收患者30—50名(因人员紧缺,且患者逐日增多,大部分患者排不上当天的号),每名患者一次治疗费用30-40元,再辅以中药(每日约30—50元),大多患者一周见效、一个月痊愈,重症患者6个月基本痊愈。

中医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 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  ppt课件

Ⅱ静脉性静息痛:疼痛的程度较动脉性为
轻,可因平卧或抬高患肢而缓解,并伴
有患肢静脉回流障碍的淤血症状。
ppt课件
7
2、皮肤温度异常
(1)寒冷:动脉闭塞性疾病时,肢体自感 寒冷,摸之有冰冷的感觉;
(2)温热:静脉性疾病时,由于血液郁积, 潮热多于寒冷,尤以患肢下垂时更为明 显。
3、皮肤颜色的改变:动脉供血不足时,皮 肤颜色常呈苍白色;静脉回流障碍时, 皮肤颜色常呈紫绀。
二、本病脾肾亏虚为本,寒湿、湿热为标, 血淤、脉管阻塞是其主要病理变化。
【诊断】
一、一般情况:
ppt课件
3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北 方较南方多见,常有吸烟、外伤等病史, 多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常先 一侧发病,逐渐累及对侧。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鉴于50岁以上的人, 双下肢常同时发病,多数病人有高血脂 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包括冠心病) 病史。
二、患肢抬高,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ppt课件
34
【概说】
一、概念:是指周围动静脉的慢性、进行 性、炎性、闭塞性的血管疾病;由于严 重时肢节坏死脱落,故名之,又名脱骨 疽。
二、西医病名: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性坏疽。
三、发病情况:
ppt课件
35
【病因病机】
一、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再加寒湿 外袭、吸烟、饮食不节、环境、外伤等 因素的作用下,气血淤滞,经络阻塞, 脉管闭塞而发日久肌肤失于濡养,死骨 脱落。
ppt课件
38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本期以器质性变化 (闭塞)为主。
(三)三期:又称坏死期。一、二期表现 继续加重。患肢末端(主要是足趾)发 黑、干瘪、干瘦枯黑,直至坏死并形成 溃疡,为干性坏疽。坏疽可先为一趾或 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如坏死溃疡部位 发生感染,可由干性坏疽变为湿性坏疽。

〖医学〗周围血管疾病

〖医学〗周围血管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病理特点 ,周围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粥样 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 瘤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病理生理
周围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周围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 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10%-20% 之间,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最为常见。
02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疼痛
周围血管疾病常引起患肢疼痛 ,尤其在活动或站立时加重,
ABCD
物理治疗
如气压治疗、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和肿胀。
心理支持
周围血管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十分必要。
患者教育与管理
教育内容
向患者传授周围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 措施、自我监测方法等。
自我管理
教会患者如何管理自己的病情,如记录症状 变化、按时服药等。
04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血管阻塞程度。
血管扩张剂
用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抗凝药物
用于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防止血栓扩大。
其他药物
如降脂药、降压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 行个体化治疗。
手术治疗
血管成形术
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解 除血管狭窄或阻塞。

周围血管疾病有哪些

周围血管疾病有哪些

周围血管疾病有哪些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影响人体除心脏和大脑外的血管系统的疾病。

这类疾病通常影响四肢的动脉和静脉,有时也涉及内脏血管。

周围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血流受阻,进而引发疼痛、溃疡甚至组织坏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类型:1. 动脉硬化:这是一种动脉壁逐渐变厚、变硬的疾病,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血流受阻。

动脉硬化可以影响全身的动脉,但最常见于下肢。

2.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特殊的动脉硬化,动脉壁内形成斑块,这些斑块由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组成,可以阻塞血管。

3. 周围动脉疾病(PAD):PAD是PAD的一种形式,主要影响下肢的动脉,导致血流减少,可能引起行走时的疼痛和下肢无力。

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这是一种静脉中形成血栓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

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移动到肺部,形成肺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

5. 静脉曲张:这是静脉壁和瓣膜功能减弱,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静脉扩张和扭曲。

静脉曲张常见于腿部,可以引起疼痛、肿胀和皮肤变色。

6. 雷诺现象:这是一种血管痉挛性疾病,通常影响手指和脚趾,使这些部位在寒冷或压力下变得苍白、麻木或疼痛。

7. 血栓性静脉炎:这是一种静脉炎症,通常由血栓形成引起,可以导致静脉壁的红肿、疼痛和发热。

8. 淋巴水肿:这是一种淋巴系统疾病,导致淋巴液在组织中积聚,引起肿胀,常见于四肢。

9. 血管炎:这是一组影响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和狭窄。

10. 周围神经病变:虽然严格来说不是血管疾病,但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与血管疾病共同出现,影响血管的神经控制,导致血流异常。

周围血管疾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肥胖和缺乏运动。

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通常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定期运动和健康饮食,以及药物治疗和在必要时进行手术。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5.肢体增粗或萎缩
• 肢体肿胀多发生于下肢,一般为凹陷性水 肿,如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等。 • 肢体萎缩是由于局部动脉血液
6.溃疡和坏疽
• 缺血性溃疡是动脉病变所引起,由于动脉 闭塞病变影响皮肤血液循环,以致组织缺 氧而形成溃疡。 • 肢体出现坏疽病灶,提示血液循环供应局 部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 要,以致发生不可逆变化。
• 握拳试验:双手紧握1分钟后,在弯曲状态 下放开,观察皮色变化。
• 临床上彩超、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对血 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时优先行 无创检查。 • 目前血管造影是诊断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 标准。
病因病机
• 外因:外感六淫、特殊毒邪、外伤等 • 病因 •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脏腑经 • 络功能失调、淤血、痰饮等
• 介入、手术疗法
周围血管疾病
京东中美医院骨科 肖艳胜
定义: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 于心、脑、肾等脏器组 织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主要包括动脉病和静脉 病两大类。
• 动脉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 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动脉闭塞症、动脉栓 塞、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瘤等。另外还 包括动脉肢端舒缩功能紊乱疾病,如雷诺 综合征,红斑性肢痛症等。
• 病机:周围血管疾病的病机特点是血瘀, • 血液瘀滞,气血不得输注而致周围 • 血管疾病。
治疗
• 内治法:周围血管疾病主要是血瘀所致, 因此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寒热虚实 的不同,灵活应用:理气活血化瘀、益气 活血化瘀、散寒活血化瘀、清热活血化瘀、 祛湿活血化瘀、补血活血化瘀等治法。
• 外治法:主要是根据病情选用清创换药、 熏洗、箍围、浸渍、热烘等治法。
• 静脉病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 栓形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 等。

外周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局部缺血期
营养障碍期
坏死期
临床表现及分期
•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酸胀, 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该期病理改变主要以血管痉挛为主。 •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患肢疼痛加剧,出现夜间 持续性静息痛,皮肤干燥、无汗,肌肉萎缩,足 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该期病理改变主要以 血管闭塞为主。
鉴别诊断
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
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③动静脉瘘。

• 非手术治疗
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 带,避免久站、久坐; 间竭抬高患肢
疗 Treatment
治疗 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手术治疗
Surgical Approaches
• 适应征:用于下肢浅静脉瓣膜和交通支瓣膜关闭 不全而深静脉通畅者 • 禁忌症:深静脉阻塞而浅静脉代偿性曲张者为手 术绝对禁忌征 • 手术方式:一般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 脱术 • 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及血肿形成;股静脉损伤; 隐神经损伤
转归
深静脉完全再通 深静脉部分再通 深静脉闭塞 下肢营养不良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预防
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 给予抗凝、祛聚药物,鼓励病人经 常作足的伸屈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Primar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valve insufficiency
鉴别诊断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雷诺氏征


•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
取综合疗法。目的是防止病变进展, 改善患肢血运,减轻疼痛,促进溃 疡愈合,保存肢体,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周围血管疾病肯定是非常陌生吧,周围血管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周围血管疾病有所了解才行,我
相信大家对于周围血管疾病肯定是非常陌生吧,周围血管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周围血管疾病有所了解才行,我们不但要掌握一下周围血管疾病的概念而且也应该了解周围血管疾病的表现症状,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

过去一直属外科的范畴,由于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精细,专门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科室才从外科中划分出来,科室的精细分化使周围血管病的研究治疗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表现症状
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怒张,曲张状态。

走路时下肢酸疼不适,困沉,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脱屑,瘙痒,皮下组织硬结,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或压痛感,水肿,破损后成经久不愈的溃疡(俗称老烂腿等);患肢疼痛,发凉,怕冷,患肢(趾,指)可出现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趾(指)甲增厚,变形,严重时出现坏疽和溃疡,这都是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

一动脉系统疾病
二动脉瘤
三动静脉瘘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