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科学课件第二章皮肤的结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由 组 成
纤维: 胶元纤维(最丰富、交织成网、勒性大,
但无弹性) 网状纤维(嗜艮、幼稚的胶元纤维) 弹力纤维(较细、缠绕在胶元纤维之间) 弹性基质(主要是蛋白糖为成份,形成分
子筛立体结构,可进行物质交换并有 利吞噬)
细胞:含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噬色素 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具有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 射损伤的作用。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来源于 骨骼,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 表皮内,约占表皮细胞的3~5%,核分叶或弯 曲,有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 溶酶体,其特征是胞浆含朗格汉斯颗粒 (Birbeck颗粒)—是消化外来物的吞噬体或抗 原贮存形式。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 具有吞噬、处理、传递抗原的能力,故称为专 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免疫作用。
3、默克尔细胞(merkel cell):位于基底 层细胞之间,以桥粒相连,含有神经内分 泌颗粒,其细胞基底部与脱髓鞘的神经末 梢 之 间 有 非 桥 粒 型 连 接 , 形 成 Merkel 细 胞 — 轴 索 复 合 体 ( 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能感受触觉。多见于掌跖、指 趾无毛皮肤、毛囊的外毛根鞘、口腔粘膜 及生殖器粘膜。具有感觉作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表皮最外一层为5~20层已死亡的、无核无 细胞器的、扁平细胞。其上部的桥粒消失而 易脱落,而下方角质细胞间尚可见桥粒。此 层于掌跖处最厚;眼睑、额部、四肢屈侧、 包皮最薄。具有对机械性刺激、物理、化学 因素的防护作用。
(二)非角质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起源于外胚层 神经嵴,分布于基底层、毛囊和粘膜,约占基 底层细胞的10%。细胞核小,树枝状突起伸向 邻近的基底层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颗粒, 形成表皮黑素单元。含有酪氨酸酶的细胞器称 黑素小体。其数目与大小决定了皮肤颜色的种 族差异。同一个人的面、乳晕、腋黑素小体数 目较多。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性质
蔡祥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三、真皮(dermis)的结构与功能:
(一)真皮 1 乳头层 2 网织层
1、来源于中胚层,不同部位厚薄不一,眼睑 最薄为0.3 mm。
2、分为
乳头层:与表皮突呈犬牙交错样相接, 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游 离神经末梢和囊状神经小体
网状层:较厚,有较大的血管、淋巴 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 器及较粗的纤维
(一)表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非角质形成细胞
1 表皮的分层和角化
C 角质层
L 透明层 G 颗粒层 S 棘层 B 基底层
1、基底层或生发层(stratum basale or germinatum):位于表皮的最下一层立方形 或圆柱状细胞,嗜硷性、核偏下方含有黑素颗 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胞每天约有 10%进行核分裂并有序地渐渐向表面移行。由 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行 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 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4、具有:①抵御外界冲击力②支撑皮下组织 ③储存水、电解质及血液④有调节体温的 作用。
四、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由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脂肪小叶构成;上接 真皮,下连肌膜;含有血管、淋巴管、小汗腺 和顶腺等,其厚薄因营养、年龄、性别、部位 而不同。有软垫作用和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表 皮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
基底层 半桥粒 基底膜带
真皮
透明层(板层素) 致密层(Ⅳ型胶原) 致密下层(Ⅶ型胶原)
基底层具有防紫外线损伤、吸收、代谢及 免疫作用。
2、棘层(Stratum spinosum):由4~10层多 角形有棘突的细胞组成,细胞内有许多有包膜的 颗粒叫角质小体。细胞浆内张力细丝束附着于桥 粒上。
a、链a、念、糠秕。
③青春期皮脂腺分泌不饱和脂肪
酸可抑制小孢子菌使白癣自愈。
(二)吸收作用:通过角质细胞及其间隙、 毛囊、皮脂腺或汗管来吸收外界物质。角质 层越薄处吸收作用越强。角质细胞含水多, 吸收量就大。外界物的性质可影响吸收,如 有些与脂肪酸结合成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 (三)感觉作用:有触、压、痛、温;干、 湿、光滑、粗糙、软、硬等感觉。
(四)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顶泌汗腺、 皮脂腺的分泌排浅。 (五)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蒸发、血管舒 张、皮表辐射蒸发、皮下脂肪隔热等。 (六)代谢作用:糖、蛋白质、脂类(7-脱 氢胆固醇+紫外线→VD)、水与电解、黑素 代谢(被强酸性水解酶降解)
色淡 小 胞质弱嗜碱性
分泌部
导管
桥粒
六、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作用:
1、机械性损伤 2、物理性损伤
①正常皮肤(干燥、弱酸性), 常驻菌(葡萄a、棒状b、肠道
3、化学性损伤
b、念珠菌、糠秕)不致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②皮脂腺内寄生的痤疮b.糠秕孢
5、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所含酯酶将皮脂中的甘油三脂 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可抑制葡萄
二 皮肤的附属器
毛干
② 皮脂腺
导管
③汗腺
分泌部
①毛
毛根
毛球 毛乳头 顶泌汗腺
指(趾)甲
①毛囊
②皮脂腺(泡状腺) 1 分泌部 泡状 2 导管 短 开口于毛囊或皮肤表面 3 功能 皮脂 润滑皮肤
③汗腺 1 局泌汗腺 1)分泌部 单层锥形细胞 2)导管 两层立方细胞 开口汗孔 2 顶泌汗腺 导管开口 毛囊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一般为 2~4层梭状细胞内含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沉 积于张力细丝之间,细胞核和细胞器均将在此层 溶解。具有防水屏障作用。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 为2~3扁平、无核、嗜硷、界不清、紧密相连的 细胞。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