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张晴 中国传媒大学摘 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更多的是感伤抒情情调。
五四时期是郁达夫开始创作小说的时期,从第一部作品《银灰色的死》到后面的作品《沉沦》,这些都蕴含着浓浓的感伤。
他的小说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忧郁,有的借助某一情景来表达一个现代新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时代背景的压力之下郁达夫的内心极度渴望美、追求爱,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揭示社会的黑暗。
其作品中所报告的浓郁情感也正是其小说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感伤;抒情;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68-02郁达夫的作品代表着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其作品拥有很鲜明的特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因此属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小说流派,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
郁达夫的小说通常以短篇为主,它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并深入描写了处于那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心理活动,拥有很明显的叛逆思想,郁达夫的文风比较凄惨,很容易打动读者,因此对当时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1.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因素1.1.1“零余者”形象“零余者”的含义为一种“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边缘人群体,郁达夫作品之中所描绘的“零余者”很多都有着自己的影子,这些人在不同情景中表示不同的身份,成为了一类风格相似的形象。
比如:“他”“伊人”“Y君”等这些代名词。
这些人的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黑暗社会中的失败者,也是在贫困边缘极度挣扎的文化人,他们比较多愁善感,比较苦闷忧郁,互相之间能够同病相怜。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他们的思想有所觉醒,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他们同样也找不到方向,因此他们更加悲伤更加苦恼。
作品多以这类人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这些故事的格调一定是比较悲惨的,这种类型的情绪一定是比较感伤的。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摘要】本文将对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进行探讨。
作者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强化夸大了自我;取材惊人,描写大胆,将性苦闷和生苦闷作为载体,强调自我,暴露自我,深刻剖析人物内心,表现一种自戕自残式的病态美。
他的小说以浪漫的主观抒情形式为主要文体特征,让作家的思想感情同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成了一体,以忧郁哀婉的笔调、典型的抒情方式以及鲜明的现代色彩,使自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同时,他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俄国现实主义批判文学的影响,吸收了20世纪初风行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手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此呈现自己及至身边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自叙传特色苦闷抒情在中国的文坛上,郁达夫无疑是个另类。
他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在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他以自我暴露的笔触,很好印证了“文艺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读郁达夫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小说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联系,一脉相承。
翻开他的文集,就好像在阅读他的人生,仿佛他已跃入文中,向我们讲述他那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
郁达夫“作为小说家而与鲁迅比肩并称”,[1] 鲁迅“如深隐在幕后,满身铜盔铁甲的武士”,而郁达夫“则是裸露台上,任人欣赏的疯人”,“不惜捐身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暴露自我也同样是大勇之人。
”[2]郁达夫崇尚天才,尊重自我,“是一个哀哀而泣,幽幽而说的‘零余者’”![3]真诚的表白,超越自我的历程郁达夫开创了以记录个人生活为背景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之先河。
通过他真诚的表白,小说体现出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呈现了强化或夸大的自我特色。
郁达夫曾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所以我说,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
……所以我对于创作,抱的是这样一种态度,起初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大约也是不会变的。
【郁达夫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郁达夫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郁达夫零余者形象郁达夫是位多产作家,在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作品里,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弥散着一种感伤的氛围,有一颗伤感的灵魂总在那里时而低诉、时而狂喊,时而自嘲,这是他的灵魂,是他为自己塑造的“零余者”的自我抒情形象。
“零余者”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郁达夫的译作中,他是第一个将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译为《零余者日记》,后来又写有一篇名为《零余者》的散文。
“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生则于世无补,死则于世无损”是零余者的生存处境。
“零余者”是郁达夫自我的角色定位,但“零余者”不仅仅是郁达夫的一个自我形象,借着他的笔说话的,是彷徨,求索的大批知识青年。
在他的作品中,他以“自叙传”的口吻,以自我的切身体验为基础,真实地表现了当时青年们的种种苦闷。
“零余者”是一群五四知识青年的弱者形象,是一群踽踽而行的孤独者,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有着他独特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
一自从郁达夫在东京第一次读到屠格涅夫的小说之后,俄国多余人形象对他的影响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二十几年中,俄国多余人形象始终没有离开过郁达夫的视线。
屠格涅夫在一篇题名为《多余人日记》的小说中,曾描写了一位家道败落、身染沉疾、身世飘零、性情抑郁的贵族青年的形象,这个名叫朱尔卡都林的贵族青年由于在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终于成了社会的“多余人”(即郁达夫所说的“零余者”)。
在19世纪的俄国文学中,曾先后出现过一系列类似于朱尔卡都林的青年贵族形象: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与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这些人物出身贵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他们对俄国当时的现状十分不满,有着远大的理想,想在改造社会方面有所作为,但出身贵族的他们意志又非常薄弱、缺乏毅力,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能付诸实践,终其一生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郁达夫塑造的“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形象显然和“多余人”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郁达夫小说《沉沦》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
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 郭沫若说: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 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 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 得至于狂怒了。‛
•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 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 义的。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如英国的湖畔诗人, 俄国的屠格涅夫等。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卢梭被认为是浪 漫主义之父。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 主张回到自然。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 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
1、个性意识
•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 的解放的呼声。 •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作品叙述的是日常 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 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 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郁达夫说:‚我的心境是如此, 我若要辞去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 来。……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 对了,我只求世人了解我内心苦闷就对了。‛(《写完了 〈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郁达夫小说集》818)
• 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 私小说的影响。日本私小说, 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 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 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 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 叙述。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 态的心理都有描写。有一篇 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 私小说。
鲁迅、郁达夫小说比较论
鲁迅、郁达夫小说比较论摘要鲁迅和郁达夫都是立于中国现代小说源头上的作家,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主题意蕴、人物形象、审美风格、意义与影响四个方面分析比较鲁、郁小说创作的异同。
鲁、郁小说都与“五四”社会革命思潮紧密相联,反映了重大的社会人生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反封建是其鲜明的社会主题;从人性角度出发,揭示人的情爱困惑、生存困境是其深沉的内蕴主题。
为人为文的真诚,使鲁迅在关注国民精神的改造时不漠视个体的幸福追求和物质利益,也使郁达夫在关注个体的幸福追求时不漠视祖国的命运和需要。
他们在小说中都宣扬个性解放,探讨人性的自由发展,叩问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反思。
鲁、郁不仅张扬了反封建思想,还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有性格深度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他们的惨淡人生,揭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下层劳苦群众在生存重压下的呻吟,并挖掘他们精神上埋藏的光耀,在他们身上投下历史和现实的浓重阴影。
鲁迅和郁达夫,一个以冷峻理性、深刻剖析而卓绝于世;一个以忧郁感伤、直露抒情而称名文坛,他们分别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现实主义和浪漫抒情主义的先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思充溢于鲁、郁的小说,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民族的心音。
鲁、郁都先后留学日本并领受了外国文化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鲁、郁的“自叙传”小说,是对传统文学的突破,并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心理描写技巧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还给中国小说的叙事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策略和原则。
鲁、郁最早创作出了一批表达知识分子忏悔意识和悲剧意识的现代小说,《狂人日记》和《沉沦》可说是中国现代忏悔小说的奠基之作。
与郁达夫偏于表现主观真实(真实感)相比,鲁迅更偏于表现客观真实(真实性)。
如果说,鲁迅小说是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体出发、从整个社会文化和国民精神的改造出发对当时的社会人生进行艺术表现,郁达夫小说则是从个体自我出发、从个体社会成员的幸福追求出发表现社会人生。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其代表作《沉沦》如何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谈谈你对郁达夫小说的看法。
(与孙犁的抒情作比较)
在现代文学史上大部分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强调客观反映生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很少,注意抒情的,一个是郁达夫,一个是孙犁。
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
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
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
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一种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点也不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的。
与郁达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孙犁,他讲究一种有分寸的、有节制的,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抒情。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抒
情诗”。
郁达夫 作品赏析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但是,这种穷,显然是夸张的。只郁达夫愤世嫉俗 的感情的表达。其实郁达夫并不穷,和现在的知识 分子比,要算最富裕的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作品产生的背景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 表作。作品直接表现人的变态性心理,在中国 自郁达夫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 个新的题材领域,为郁达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应该说,郁达夫写作此作品的背景有如下几点: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问题1:
主人公心理产生变态的原因是什 么?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 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的 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 •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他无 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 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 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在新文学当中,郁达夫是较多地被谈论然而却是较少 地被理解的一位作家。他曾经是五四时期最卓有名望 的小说家,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名仕, 却至今尸骨难觅。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郁达夫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 篇小说集《沉沦》,以其 “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 写”而震动了文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郁达夫的个人生活也非常浪漫。郁达夫与王映霞的
爱情纠葛,在90年代被炒得火热。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映霞,两月以来我把什么都忘 记了。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 名誉、地位甚至于生命也可以 丢弃。映霞,我从没有这样地 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郁达夫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岁丧父,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值抗日时期,妻子王映霞红杏出墙,与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许绍棣(郁达夫旧日同学)有染。郁达夫忍痛说:“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寇来奸淫强的多,并且国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并作词《贺新郎》:“匈奴未灭家何恃?且由他,莺莺燕燕,私欲弥子,留取吴钩拼大敌,宝剑岂能轻试?歼小丑,自然容易。别有戴天仇恨在,国尚亡,妻妾宁非妓?先逐寇,在驱雏。”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李海龙2010241031410级汉语言文学3班我们都知道,郁达夫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以自我抒情小说为主,代表了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在1921年10月于创作社成立后出版的小说《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也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大胆的抒发了“性的苦闷”,抒写出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正当满足的苦痛,借此抨击了封建的陈腐的道德对人性合理发展的压抑。
本篇小说采用自叙传的形式,作者在此着重抒发自己的情感,整篇小说充满着感伤的抒情格调,开掘了人的灵魂深层的感情。
那么郁达夫的抒情小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影响和意义又何在呢?我们且先来看看他的抒情小说的特点,总结如下:一、采用自叙传的写法,大胆的进行自我暴露,思想真诚,言语坦承,内容透明。
如在《沉沦》中,作者毫不掩饰的书写着人的性欲,情欲,用酣畅的笔调表现出人的本能,用这样的方式追求人的性欲的解放,用感伤的语言抨击封建道德的伪善性,将人的自然本能和心理透明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文章结构不以情节变化为线索,而以情感变化为依托。
郁达夫大部分小说为抒情小说,这就决定了其小说的结构依据人的情感变化来安排,通过情感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凄凉和人的悲哀。
郁达夫在《沉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具体,但却通过抒情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将内心的所悟所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三、语言的感情色彩浓烈。
郁达夫在小说的写作中使用大量的感叹词放纵感情的流淌,在语言上不讲究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只要能抒发情感,任何语言都是其小说创作所必需的,如《沉沦》最后主人公自杀前的话语“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哪里受苦呢!”集中体现了郁达夫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
那么在了解了其小说在写作上的特点后,我们接下来就来探讨一下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我们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推动了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新艺术观的发展。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郁达夫小说抒情特征[论文]
浅析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摘要: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自其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开始,到《沉沦》、《南迁》,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一个弱国子民和现代青年忧国伤己的悲哀,在重重压抑之中对爱的渴求,对美的渴望。
关键词:散文化;象征性;自然抒情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0-01一、散文化特色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看强烈的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1、在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情绪这是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情绪的描写,相当细致。
郁达夫非常善于刻画人物,不只以表情、动作、对话、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摹,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传达人物的神情气韵,更着重人物心理的描写,把蕴藏在内心世界的冲突、动荡、不安、生动地展示出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因此,郁达夫更善于通过细腻微妙的感情线索,从而将笔触,深入人物内在的心理层次,更多地采用了“自白”的艺术表现手法。
郁达夫小说的心理描写,与一般小说的心理描写有不同之处,突出物的自我感受与内心矛盾。
由于他笔下的人物身心逆境,不特别敏感,因而自我感受分别强烈,内心矛盾分别尖锐,这集中表现为理想与愿望破灭以后,那种感伤情绪无法解脱,悲愤之极,只能以死作了结。
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他的作品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都是直接抒发和表现这个主人公的情绪感受。
他的小说不像其他作家那样强调典型性格的刻画,而是直抒胸臆和心理活动的充分展示,内心独白,精神幻觉,大段写景交替使用,产生了鲜明的个性化的抒情形象。
他的小说不是以形象的刻画思想内涵诉诸于人物性格,而是以忠实于作者自我的抒情表现自己的孤愤和忧郁的情感,从而,表现出一个纯净的懦弱的而又渴望自由的现代贫寒知识青年的鲜明形象。
沉沦
从力求自由到甘愿沉沦—评郁达夫小说《沉沦》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他的代表作《沉沦》中的主人公受日本民族的歧视,因而多愁善感、孤独自卑,有着变态的心理和言行。
同时,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追求内心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异国知识分子,最终甘愿沦落成颓废人,引人同情和无限深思。
小说《沉沦》含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注重心理分析,大胆地暴露主人公真实的心理状态,而且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屡受歧视还时刻不忘祖国的情怀,在当时青年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在艺术特点上表现为自叙式的形式、独特新颖的结构和带有“时代病”的色彩。
但是,这部短篇小说也是饱受争议的,作品中还有比较浓厚的颓废色彩和忧郁的感伤情调。
沉沦曾被认为是色情小说,这是“五四”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变态心理的一种表现。
有人认为这将对后代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纵观郁达夫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带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作品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将“自叙传”的特点在短篇小说《沉沦》中便显得淋漓尽致。
郁达夫曾经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很有道理可言的”。
无论作家的作品多有特点,都是和自己的生活相互联系的。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小说以日本留学生的“他”所经受的压抑、孤独、愤懑为全文线索,揭露了那个时代中国留学生苦闷的经历。
真实的反映了他们渴望自由解放、渴望幸福爱情的心理。
其实,小说里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正是郁达夫本人的生动写照,表现了他悲痛与苦闷心情。
这种大胆的尝试在当时的文坛具有相当大的时代意义,正好验证了当时“文艺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
其次,艺术特点表现为“时代病”的色彩。
郁达夫的多数作品中的人物,都带有感伤、压抑、孤僻、苦闷的病态性格,尤其是变态的性心理。
把青年知识分子的性苦闷作为一种时代病症来表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郁达夫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在日本引进的西方思潮的民主、科学,包括性心理学的有力冲击下,他深受西方颓废主义文学的影响,其中如尼采、卢梭、歌德、王尔德、道森、屠格涅夫、果戈里、佐藤春夫等都给郁达夫的创作带来缴费、大的影响,因此,他就显得束手无策。
郁达夫的抒情特质
是从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思想活动出发, 通过具体心理活动描 写来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正是由于作者的多灾多难, 历经坎 坷, 从而打破常规, 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性。
正如王任叔所说, 他是一个“ 容易披肝沥胆的真情男子” 。 三、 感伤主义的抒情
的抒情, 尽管郁达夫小说中有虚构, 但显然更把他作为自己 生活的记录。我们读完《 沉沦》《 、南迁》 直至《 东梓关》《 、迟桂 花》 那个熟悉的主人公— 不管他叫于质夫、 。 文朴或黄仲则, 他们的思想感情,不正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的脉络有
这里我们看到郁达夫强调的抒情的自我真实性是发自肺腑的一种内心感受同时也可以看出郁达夫天真孤独的性格对他创作的制约唯其天真就渴望绝对的真实丝毫容不得作假唯其孤独就需要更深入地去认识自我
郁
达
夫
的
抒
情
特பைடு நூலகம்
质
李广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 要: 具有诗人 气质的郁达夫, 其小说的体裁也 突破 了传统的规范, 显示散文化的趋向:情节淡化 , 人物随意搁里。 因此, 他的小说抒情特质也就与众不同, 本文就是从以下几方 面对其小说的抒情特质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郁达夫小说的更
沦》 为例 , 小说主人公因性本能冲动的强烈使他“ 在被窝里犯 的罪恶” 增多, 犯了罪以后, 他“ 每深有痛悔” 对着自家起誓说 。 不再犯了, 然而一到紧迫地步的时候, 又把誓言抛到脑后。就 这样 , 他的恐惧 日益加剧 , 竟使他一 日也不得安闲, 他常想入 非非, 平时所见的女性“ 都赤裸裸地来引诱他。 可是见到路遇 ” 的两个女学生, 又害羞得连招呼也不敢打, 过后先是骂 自己的 卑怯怕羞, 继而又想起那两个女学生的眼波来, 转而又以为与 自己不相干, 火热的颊上滚下了冰冷的眼泪。 他对旅店主人的 女儿, 心里虽然“ 非常爱她” 。可是不敢有起码的表露, 见了她 “ 总不能开口”“ ,装出一种无不可犯的样子来”以至于她进他 , 房里来时, 他每次不得不跑出房外去。可是在她洗澡时, 他又 偷偷地窥视, 偷看后又“ 怕得非常, 羞得非常” 怀着犯罪感, 。 悄 悄地逃离了旅店。从这些心理活动中,虽然作品中的主人公 “ 不能简单地与郁达夫本人划上等号, 我” 但由于郁达夫作品 的自 传性质,人们透过他笔下的主人公是不难看见郁达夫的 影子。因此作品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也正是作家本人 自我情感 的宣泄,性爱的苦闷不是作者本人生命权利被扭曲而显示出 反封建禁欲主义的情感体现吗? 这种抒情方式角度的选择与借景抒情的方式不同, 作者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杨 海 英内容摘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主人公身世与思想情感的坦露、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
忧郁、苦闷、自卑、颓丧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通病。
他们希望祖国强大,珍视民族尊严,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纯真爱情的强烈追求,却又对祖国的前途感到迷茫,陷在伤感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作者将现实人生贯穿在浪漫的氛围中,塑造了一系列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的零余者的形象。
其小说内容是主人公复杂心理的直白表现,内容随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结构上有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小说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主人公的忧郁、苦闷、自悲、颓丧是那个时期存在于知识关键词 感伤 病态 忧郁 浪漫 现实 抒情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今仍不断引起人民的兴趣。
尤其是1921年《沉沦》的问世,在当时雾气沉沉的中国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波澜,评论界对之毁誉参半。
人们在承认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的同时,又随即指出,他的影响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本文从文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郁达夫《沉沦》等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进行一下剖析。
一、 “零余者”的自白 银灰色的感伤郁达夫的作品具有自叙传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郁达夫先生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曾坦诚地说道:“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1] 夏志清博士也在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称《沉沦》是郁达夫“露骨的自传小说。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部开先河自叙传式的小说的作品《沉沦》的主人公的悲苦身世与作者是十分相似的。
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是作者灵魂奥秘的自白。
他常以自己的经历、遭遇、感受乃至身边琐事作为他小说的素材。
单调地执着于自我,构成了郁达夫小说题材的显著特色。
第三章小说(一)第二节 郁达夫等的 “自叙传”抒情小说
《胃病》真实地描绘了作 者在东京住院其间与郭沫 若商量成立创造社的事。
❖ 郁达夫的小说几乎是在日本写日 本,在上海写上海,在安庆写安 庆的。但他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中 的自我形象并非完全等同作者自 己,它是由作者自身的遭际和情 绪,加以浓缩、延伸而来的,它 具有生发性。
郁达夫小说的男主角,外形与作者相 似,瘦长,清瘦面貌、神情忧郁。 人物性格与他自己也相似,都是愤世 嫉俗,多愁善感,孤傲自尊而又胆怯 自卑,感情容易冲动甚至出现病态。
2感伤苦闷的自叙传小说欧洲的近代以及现代的小说??一种是叙述外面的事件起伏的??就是那些注意于描写内心的纷争苦闷而不将全力倾泻在外部事变的记述上的作品近代小说的真正开始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
第三章 小说(一)
第二节 郁达夫等的 “自叙传”主 观抒情小说
一 、“自叙传”抒情小说兴起的原因 1、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触发 2、作家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需要 3、日本流行的“私小说”的影响
❖ 2、庐隐(1898—1934)
❖ 《海滨故人》中所写的五个女性(露莎、 玲玉、莲裳、云青、宗莹),均可在庐 隐和她最要好的大学女友身上找到影子, 尤其露沙即是庐隐的化身,她的身世、 性格、情感都与庐隐相契合。
庐隐
❖ 庐隐的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 我、情、愁。
❖ “我总末忘记过‘自我’的伟 大和尊严(庐隐)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的“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 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 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沉沦》集共收入《银灰色的 死》、《沉沦》、《南迁》。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归国以后,他一方面主编创造 社的刊物,一方面先后在安徽公 立政法专门学校、北京大学、武 昌师范大学、广东大学任教,同 时继续从事创作。1926年底返沪 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 《创造月刊》《洪水》。
郁达夫《沉沦》
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 怕见人面
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 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 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 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⑤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 最下等的人了”
问题1:
主人公心理产生变态的原 因是什么?
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 遭受难以容忍的民族歧视,却又得 不到安慰。
祖国现状:长兄从日本W大学毕业回 北京,在法部任职事实是 为人正直 铁面无私,受到忌惮、排斥——辞 职,在外鬼混几个月的人享受荣华安 乐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 感的气质,使他无法排解自己的心 理压力。
第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 扼杀人们的个来自和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 击。
②从艺术上说
《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 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
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 实际上是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 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和感情 情调,甚至大胆暴露了自己的隐秘 性心理。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 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主观感情, 带有浓重的浪漫气息。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1.把“我”看成艺术基础,追 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
2.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 外部事件的描写,着意于作家 “心境”的直露描写。
3.“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 暗、忧郁、感伤,主张“颂 欲” 。
主人公分析
郁达夫在其散文《零余者》中说:“我 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生在这里, 世界和世界上的人类,也不能受一点益 处,反之,我死了,世界和社会也没有 一点损害。”
简谈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doc
简谈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达夫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郁达夫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作家,其“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成为了中国后来现代小说的重要源头。
“自叙传”创作理论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作品应有作家的自我体验;二是艺术的美源于情感的真;三是文学作品的结构须由情感统帅。
“自叙传”理论是郁达夫文学创作的依据,也是我们正确、深刻理解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小说影响郁达夫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作家,其“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成为了中国后来现代小说的重要源头。
关于“自叙传”创作理论,郁达夫虽曾在他的多篇文章中提及,但一直都未有完整的阐述。
我们通过对郁达夫有关文学的评论文章的研究以及对作品的分析,试着将“自叙传”理论总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强调作品应有作家的自我体验,这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
二是强调艺术的美源于情感的真,这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的写实是情的写实,而非外部世界的写实。
文学作品应注重表现情感与情绪的“真”与“美”。
因此,郁达夫的小说都是凸现主人公“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
三是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须由情感统帅,这是现代抒情小说的结构特点。
下面我们依据“自叙传”创作理论观点,分析其对郁达夫文学创作的影响,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其作品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一、小说中以“自我”形式来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文学“真”的价值郁达夫大部分小说的人物形象,直接取材于他自己的身世与经历,写自己的遭遇和见闻,是其自我生活的写照,如《沉沦》、《茫茫夜》、《茑萝行》《采石矶》、《过去》、《迷羊》等作品中的“我”,“他”、于质夫、黄仲则、文朴等,这些人物都是自己的化身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
浅析郁达夫小说性爱主题的人文价值
浅析郁达夫小说性爱主题的人文价值作者:朱枫叶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6期内容摘要: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抒情作家,其小说以大胆直露的性爱描写独具特色,也饱受争议。
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这些“病态”性爱的描写背后有其自身的人文价值和积极意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仅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体现,也饱含对时代、社会、国家的控诉和忧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文学观念,拓展了道德领域和心理范畴的空间。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性爱人文价值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以惊世骇俗的笔触突破传统对“性”的避讳,大量表现性爱意识。
从《沉沦》开始,在其创作的44篇小说中,涉及两性关系描写的就有28篇。
这些性描写,大多是“病态的”、“苦闷的”,甚至是“变态的”,如窥浴、狎妓、私通、手淫、乱伦、同性恋等。
这一敢为人先的描写长期以来令评论家众说纷纭。
本文就郁达夫小说的性爱主题分析,来浅显地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一.人的发现和觉醒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在中国长达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是看不到个体的价值的,社会是不尊重人甚至是吃人的。
“五四”时期,人们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觉醒,以个性解放、人本主义等思想作武器,勇敢地向“不把当人”的封建主义进攻,向它要求作人的权利。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郁达夫的小说突出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表现出鲜明的个体主体性。
性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因此,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是发现人、“立人”的根本条件。
郁达夫小说的性爱描写表现出对正常的、自然人性的渴望。
正如《沉沦》中的“他”在日记中所写的一样:“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女,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1]小说直接地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对性爱的渴望,是知识分子以人的目光来关注人,表现出了人的觉醒和主体的独立与自由,指向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层面,将对性爱的渴望作为人的天性来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李海龙
20102410314
10级汉语言文学3班我们都知道,郁达夫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以自我抒情小说为主,代表了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在1921年10月于创作社成立后出版的小说《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也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大胆的抒发了“性的苦闷”,抒写出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正当满足的苦痛,借此抨击了封建的陈腐的道德对人性合理发展的压抑。
本篇小说采用自叙传的形式,作者在此着重抒发自己的情感,整篇小说充满着感伤的抒情格调,开掘了人的灵魂深层的感情。
那么郁达夫的抒情小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影响和意义又何在呢?我们且先来看看他的抒情小说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采用自叙传的写法,大胆的进行自我暴露,思想真诚,言语坦承,内容透明。
如在《沉沦》中,作者毫不掩饰的书写着人的性欲,情欲,用酣畅的笔调表现出人的本能,用这样的方式追求人的性欲的解放,用感伤的语言抨击封建道德的伪善性,将人的自然本能和心理透明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文章结构不以情节变化为线索,而以情感变化为依托。
郁达夫大部分小说为抒情小说,这就决定了其小说的结构依据人的情感变化来安排,通过情感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凄凉和人的悲哀。
郁达夫在《沉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具体,但却通过抒情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将内心的所悟所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三、语言的感情色彩浓烈。
郁达夫在小说的写作中使用大量的感叹词放纵感情的流淌,在语言上不讲究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只要能抒发情感,任何语言都是其小说创作所必需的,如《沉沦》最后主人公自杀前的话语“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哪里受苦呢!”集中体现了郁
达夫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
那么在了解了其小说在写作上的特点后,我们接下来就来探讨一下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我们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推动了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新艺术观的发展。
个性自由和“自我表现”是郁达夫为自己的文学世界树立的标杆,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的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于是他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加之他吸收了日本德田秋声等人的“私小说”创作的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于是他结合自己的创造,主张表现作家“自我”的生活和心境,减少对外部行为感观的描写,着重于袒露作家的思想和心理,其中也包括坦露私生活以及作家的灵与肉的矛盾世界,借此跳战旧道德旧礼教的文学艺术手段。
这是富于个性和青春气息的文学艺术形式,郭沫若把这种艺术美学称为“主情主义”,因为它是通过主人公的自我抒情,而不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达艺术,它是以某种思想意识去打动读者、教化读者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完美的表现出了要求个性解放而又遭社会压抑的年轻一代的矛盾心理极其欲挣脱枷锁的强烈愿望。
它不再强调文艺创作的“事真”,“理真”,不再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准绳,而是在意人的情感和直觉,它改变了五四时期写实小说的历史地位,冲击着文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灵,使他们不再拘泥于对现实的表现,而是随意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因此我们说郁达夫的抒情小说推动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即“为艺术而艺术”。
二、促进了青年人的思想启蒙和人性解放。
郁达夫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紧紧抓住青年人的生理或者心理的病态,而且还努力找出了导致这种病态的根源——病态的社会。
由此激励了很多青年人投身于改变自己病态的命运中,郁达夫以其小说饱含爱国主义情怀感染着青年一代,他在五四退潮之后抨击社会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和个性解放,在《沉沦》中,他注意到了性欲和情欲在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他对此进行深刻的剖析。
郁达夫认为人的合理欲求应该得到自由发展,因此他在著作中毫不遮掩的直接写“性”,对虚伪的传统道德及国人的矫饰习气进行了公开的挑战,“艺术的写出升华的情色”,这些将人性主义,个性解放表现至极,他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一时间引起强烈反响,出现了“郁达夫热”的局面,从此青年人开始
试图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爱与情欲,中国人的情欲开始逐步得到释放。
三、开创并推动了“自叙传”小说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代小说的最初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而作品多集中于创作社,其实“自叙传”小说的真正开始应该始于郁达夫1921年的《沉沦》。
郁达夫在五四后竭力标榜“文学家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如《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迷羊》,《银灰色的死》,《怀乡病者》,《采石矶》等无不映射着他自己的身影,这些著作大部分素材取材于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郁达夫深刻的认为“除了自己之外,实在另外也没有比此更真切的事情了”,他觉得作家的作品就该“赤裸裸的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行了”。
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用充满激烈的情绪和语调抒发感情,力求做最坦率的作家,我们后人将他开创的这种文学体式称为“自叙传”,毫无疑问的,这种体式保存了下来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四、郁达夫的抒情小说饱含了爱国主义情感,对中国人的觉醒起到了激励作用。
郁达夫一生中所创作的作品,无一不表露出其强烈的爱国情感。
从其开始创作至终,一直都是中国文坛抨击旧道德,旧礼教,宣扬个性解放的代表和先驱。
他对拘泥人性的衰落的社会原则进行了毫不避讳的强有力的抗争,以文人式的不乏夸张情绪的激愤在当时获得了青年人的共鸣,他一直抒发着对这个任人凌辱的弱国的忧伤,并不断替妇女和下层人民鸣不平,他憧憬着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会重新出现光明,终于他的苦闷化为激愤的控诉,他用大胆的暴露及无所顾忌的语言文字充当革命的武器,尽管很多文字语言有失理性元素,尽管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但他却实实在在的是一个革命者,他以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为救国图强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激励了一代年轻人的继续奋斗。
总之,贯穿郁达夫一生的是个性主义和爱国情感,这两大元素在其短暂的生命旅途中不断得到延伸和升华。
我认为他的“自我抒情”抒的不是“自我情”,而是“民族情”。
因为他汇聚了一个时代的情感,说出了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历史要求,他的憧憬实际上是整个民族的憧憬,所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闪耀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