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郁达夫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ffe63425b4daa58da0114aca.png)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关于郁达夫研究的回顾
![关于郁达夫研究的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94916923453610661ed9f4c4.png)
关于郁达夫研究的回顾从1921年郁达夫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沉沦》(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短篇小说)到他1945年在印尼被害为止,他一生共创作了小说约50篇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总计500多万字。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他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坎坷曲折的历程。
我们在对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之前,不妨先把它梳理一下,以求对郁达夫的文学及其学术研究有总体上的了解。
第一,20至40年代,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首先是对《沉沦》的争议。
1921年10月,《沉沦》一出版,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是受到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也招来了非议,“所受的讥评嘲骂,也不知有几十百次”。
于是有“五四”文学运动的主将之一周作人出来为《沉沦》说话,他认为《溶液》“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道德的性质”,《沉沦》的价值“在于非意识的展览自己,艺术地写出升华的色情,这也就是趋势与普遍的所在”,并明确指出《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
由于击作人当时在文坛的地位,影响和分析的有理有据,终于澄清了封建卫道士们所强加于《沉沦》的“诲淫”、“不道德”的罪名。
1932年10月,郁达夫的《茑萝集》问世,又马上引来一批评论文章。
对之持肯定态度的,有萍霞的《读〈茑萝集〉》、胡梦华的《读〈茑萝集〉的读后感--覆郁达夫的一封信》,他们都中肯地指出郁达夫小说积极入世的思想倾向和浪漫率真的特点。
但是,持批评意见也不少,如徐志摩、殷公武等人就认为郁达夫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作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
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是郁达夫创作的又一个旺盛期。
他先后创作了《春风沉醉的晚上》、《秋柳》、《寒宵》等小说。
随着作品的大量问世,郁达夫成了当时文坛的热点,几乎每年都有数篇有份量的专题评论出现。
如仅1931至1933年,就先后出版了素雅(李赞华)编的《郁达夫评传》、贺玉波编的《郁达夫论》、邹啸(赵景深)编的《郁达夫论》三本郁达夫研究专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d9a13ffff90f76c661371a85.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注:作品后带有*号的为精读篇目,要求写读书笔记。
一、小说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茅盾:《子夜》*、《腐蚀》、《春蚕》、《林家铺子》、3、巴金:《激流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家》*)4、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5、叶圣陶:《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6、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沉沦》*)7、沈从文:《边城》*8、钱钟书:《围城》*9、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10、赵树理:《小二黑结婚》*11、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12、艾芜:《山峡中》*13、萧红:《生死场》14、庐隐:《海滨故人》15、许地山:《缀网劳蛛》16、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7、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18、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二、诗歌1、胡适:诗集《尝试集》2、郭沫若:诗集《女神》(《凤凰涅磐》、《天狗》)3、冰心:诗集《繁星》、《春水》4、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5、徐自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6、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忆菊》、《发现》、《死水》*)7、李金发:诗集《微雨》(《弃妇》*)8、戴望舒:诗集《戴望舒诗集》(《雨巷》*)9、艾青: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火把》(《大堰河──我的保姆》*、《乞丐》、《手推车》、《北方》)10、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老马》*)11、何其芳等:《汉园集》12、田间:《给战斗者》13、穆旦等九叶诗人:《九叶集》三、散文1、鲁迅:《鲁迅散文全集》、《鲁迅杂文全集》(《野草》)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绿》、《儿女》、《给亡妇》3、冰心:《寄小读者》、《往事》、《笑》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乌蓬船》*、《北京的茶食》)5、梁实秋:《雅舍小品》(《雅舍•代序》*、《男人》*、《女人》、《中年》)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祝土匪》、《讨狗檄文》、《中国人之聪明》、《我的戒烟》、《秋天的况味》*)7、郁达夫:《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四、戏剧1、郭沫若:《屈原》*2、曹禺:《雷雨》*、《北京人》3、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4、田汉:《名优之死》5、贺敬之等执笔:《白毛女》。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https://img.taocdn.com/s3/m/6751da54b14e852459fb5701.png)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429ce904a1b0717fd5ddc3.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1、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丽清新文笔2、简述沉沦对色情描写:①不是单纯的肉欲挑逗,而是寄托在艺术中探索和讨论人的情欲价值的一种尝试。
青年人对异性的敏感,性爱的渴求,情欲的冲动,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会有人否认的生理现象。
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无论是《沉沦》中的“他”,《茫茫夜》中的于质夫,《过去》中的李白时等等,他们之所以强烈的感到灵与肉冲突的苦闷,之所以在自我谴责的心理下,去寻找短暂的刺激和麻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些正直而又软弱的青年,对社会感到极端的失望,在反抗中感到寂寞和动摇。
于是,本来是正义的不满,最后采用并不高尚的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郁达夫肯定人的情欲,也是五四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郁达夫的色情描写,又是对传统道德的暴风雨般的搏击,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自觉的挑战。
所以,郭沫若说“郁达夫的《沉沦》使一切正人君子感到作假的艰难。
”但应该说郁达夫的这种挑战,④其美学效果是相当复杂的。
郁达夫小说中,除掉那些格调不高的甚至带有肉麻的色情描写以外,又表现了郁达夫对人的情欲的拷问。
比如《沉沦》中的“他”,在公园中偷听男女苟合的荒诞的描写,以及后期作品中情欲的净化,都显示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应该说,郁达夫小说中的色情描写,是瑕瑜互见的。
3、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呐喊》《彷徨》4、简述狂人的人物形象:《狂人日记》成功地塑造出了丰富复杂、蕴籍深厚的狂人艺术形象。
狂人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丰富的现实性意义,不仅在于这确实是一个写得真实传神的迫害妄想症患者,他之所以成为狂人,就是因为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暴露,而且在于照片集中描写了狂人在精神刺激造成的“强迫观念”的支配下,所发出的“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问,“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警告,以及“救救孩子”的呼喊,这呼喊以狂人病态思维为特征,表达了时代的反思与叛逆之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61009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d.png)
中国现代⽂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平顶⼭学院2005-2006学年第⼆学期期终考试《中国现代⽂学史(上)》试卷 B⼀、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学流派,其中,周作⼈等⼈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篇⽩话⼩说是____________,散⽂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化运动中第⼀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学史上第⼀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影响的新诗集。
5. 闻⼀多诗论的核⼼“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学⽣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的散⽂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的双重⼈格。
8. 茅盾的长篇处⼥作是____________。
9. ⽼舍的带有科幻⾊彩的寓⾔体⼩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的⼩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学⽣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学《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词引进中国,并在⾃⼰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在“⼩说界⾰命”中,有⼈提出了“欲新⼀国之民,不可不先新⼀国之⼩说”的观念,这个⼈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钊2 ⽂学⾰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A.胡适和陈独秀B.鲁迅和周作⼈C.钱⽞同和刘半农D.沈尹默和叶绍钧3. 因为发现了礼教吃⼈的本质⽽发出“救救孩⼦”的呐喊之声的鲁迅作品是:A.《狂⼈⽇记》B.《阿Q 正传》C.《祝福》D.《社戏》││││││││││(第⼀页)│││││││共五页││││││││专业姓名学号班级密封线铺成⼀篇。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模拟试卷1(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模拟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c251af1d0c22590103029d2a.png)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茅盾正确答案:B2.台湾新文学运动出现于(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 F代正确答案:A3.《朝花夕拾》是( )A.散文诗集B.小说集C.剧本D.回忆性散文集正确答案:D4.不属于“问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的有( )A.《斯人独憔悴》B.《两个家庭》C.《海滨故人》D.《红灯》正确答案:D5.《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 )A.叶绍钧B.郁达夫C.鲁迅D.林语堂正确答案:B6.下列不属于徐志摩的诗集的是( ) A.《死水》B.《翡冷翠的一夜》C.《猛虎集》D.《云游集》正确答案:A7.以下不属于郭沫若的散文集的是( ) A.《塔》B.《橄榄》C.《水平线下》D.《谈龙集》正确答案:D8.朱自清的《看花》属于其散文的哪类? ( ) A.社会性政治性强的题材B.描写亲情、友情、人情C.写景抒情D.表现生活情趣正确答案:D9.田汉公认的现实主义力作是( )A.《获虎之夜》B.《火之跳舞》C.《第五病室》D.《名优之死》正确答案:D10.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不包括( )A.王鲁彦B.许钦文C.台静农D.许地山正确答案:D11.以下不属于周作人的作品的是( )A.《自己的园地》B.《雨天的书》C.《谈虎集》D.《赤都心史》正确答案:D12.不属于《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的是( ) A.外冷内热B.以讽抒情C.奔放豪迈D.形喜实悲正确答案:C13.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 )A.郁达夫、田汉、废名B.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C.成仿吾、庐隐、许地山D.郭沫若、成仿吾、许地山正确答案:B14.下面哪部作品出自郁达夫? ( )A.《多收了三五斗》B.《前途》C.《饭》D.《迟桂花》正确答案:D15.下面是赖和作品的是( )A.《短裤党》B.《不如意的过年》C.《火灾》D.《她要何处去》正确答案:B16.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 ) A.易卜生专号B.萧伯纳专号C.托尔斯泰专号D.莎士比亚专号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17.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有( )A.周作人B.蒋百里C.冯至D.沈雁冰E.叶绍钧正确答案:A,B,D,E18.以下属于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作品的有( ) A.《补天》B.《肥皂》C.《孔乙己》D.《孤独者》E.《铸剑》正确答案:A,E19.湖畔诗人包括( )A.汪静之B.应修人C.潘漠华D.冯雪峰E.闻一多正确答案:A,B,C,D,E20.下列哪项是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 ( ) A.音乐美B.绘画美C.建筑美D.韵律美E.格律美正确答案:A,B,C21.以下属于郭沫若的历史题材戏剧的是( ) A.《卓文君》B.《王昭君》C.《杨贵妃之死》D.《貂蝉》E.《聂莹》正确答案:A,B,E22.赖和的小说题材大致有( )A.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惨遭遇B.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C.传统封建思想和旧势力的愚昧D.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E.表达个人情怀正确答案:A,B,C,D23.下列关于冯至的说法正确的有( )A.有诗集《红烛》B.其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C.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D.有诗集《昨日之歌》E.有诗集《北游及其他》正确答案:B,C,D,E24.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建设的文学有( )A.平民文学B.国民文学C.通俗文学D.写实文学E.社会文学正确答案:B,D,E名词解释25.“新月诗派”正确答案: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1926年,代表作家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0e333e58fb770bf78a555e.png)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f06264bbdd3383c4bb4cd213.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
(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
{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29933877af45b307e9719754.png)
1.1921年10月,郁达夫的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2.1917 年1 月,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写作和发表白话新诗的第一人,1917年2月,他就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1920年又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为中国新诗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剧”之先。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剧作。
3.鲁迅在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5.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第二部小说集是《彷徨》,第三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最早发表在当时北京的:《晨报副刊》7.在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中,(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和(刘半农)唱起双簧,正式拉开这场斗争的序幕。
9.第一批新诗作家(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
11.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等12.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3.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1916年)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是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阵营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4.诗歌三大潮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15.象征派代表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戴望舒、李金发、梁宗岱、冯至、卞之琳16.湖畔诗派代表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冰心、冯至等17.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
20年代小说
![2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451101282f60ddccda38a049.png)
三、中国新文学要想在世界文学之林获得应有 的地位,也应该发展乡土文学,发展具有充分 本民族特色的文学。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潘训:《乡心》,王思玷:《偏 枯》,徐玉诺:《祖父的故事》, 许杰:《惨雾》、《赌徒吉顺》等, 许钦文:《疯妇》、《石宕》,蹇 先艾:《水葬》,黎锦明:《出阁》
理论借鉴:外国文学的三个方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 又名黄英,福建闽侯南屿人。其笔名庐隐,有隐 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 舅舅家居住。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 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 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 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出 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 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 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 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 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 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 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 京小品》。36岁时因临盆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倪焕之》 :
“把一篇小说的时代安放在近十年的历 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 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个性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到十年来时代的 壮潮所冲激荡,怎样地从乡镇到都市,从埋 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而自由主义到集团主 义,这《倪焕之》不能不说是第一部” 。 (茅盾:《读〈倪焕之〉》)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叶绍钧小说思想内容: 1.表现教育界的黑暗和青年知识 分子的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f1380a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0.png)
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湖畔诗人: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同年八月,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出版。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郁达夫研究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郁达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cc58eb6294dd88d0d26b25.png)
2007年第4期No.4.2007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QIofHongzhouNomlaIuniVers计y(SociaIScjencesEdjtion)2007年7月Jul.2007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郁达夫研究吴秀明,王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l0028)摘要: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郁达夫研究;嬗变过程;问题聚焦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146(2007)04一0039—07目前,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发表的有关郁达夫的评论研究文章有2000多篇),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而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家是在文学史中被确定的,文学史无论对于教学抑或研究,意义都非同寻常。
在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和争议并占有重要位置的郁达夫也一样,从文学史视域对他所作的评价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因而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本文拟对此进行纵横两方面的归纳、梳理和探讨,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厘清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嬗变的过程:从发轫到沉稳如同中外所有的文学史一样,在整个20世纪各种不同形态的现代文学史中,郁达夫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的不断被解构和建构的动态状态。
《中国现代文学史》选择、填空题题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选择、填空题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9c2471acd1f34693daef3ed4.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选择填空复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A.《语丝》B.《小说月报》C.《创造》季刊D.《新青年》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A.南国社B.春阳社C.春柳社D.民众戏剧社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A.“五四”时期B.“五卅”时期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D.大革命失败后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D. 浪漫主义和诗情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A.美国文学B.中国古代文学C.俄国文学D.日本文学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B.性苦闷的情绪C.隐逸的思想D.追求革命的思想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A.《踪迹》B.《毁灭》C.《火把》D.《北游》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A.小说集B.散文集C.童话集D.诗集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A.《新生》、《萌芽》、《灭亡》B.《雾》、《雷》、《电》C.《雾》、《雨》、《电》D.《雨》、《电》、《雷》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A.《灭亡》、《新生》B.《激流三部曲》C.《火》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A.周朴园侍萍愫方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D.周萍蘩漪方达生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A.胡也频B.柔石C.洪灵菲D.茅盾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A.李广田B.何其芳C.陆蠡D.丽尼22.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A)A.柔石的《二月》B.蒋光慈的《短裤党》C.丁玲的《梦珂》D.艾芜的《故乡》23.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A )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24.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A绿原、鲁藜、阿垅、牛汉)25.《马凡陀的山歌》属于(A)A.叙事诗B.枪杆诗C.政治抒情诗D.政治讽刺诗26.艾青到延安以后发表的诗集有(B)A.《火把》B.《黎明的通知》28.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D)A.《李家庄的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小二黑结婚》29.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C)A.《光荣》B.《麦收》C.《荷花淀》D.《芦花荡》30.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C)A.《火把》B.《赶车传》C.《王贵与李香香》D.《漳河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女神》的思想内容有(ABC)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C.炽热的爱国情思D.青春、爱情的欢唱E.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否定32.下列都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主要作者有(ACD)A.台静农、冯文炳B.废名、师陀C.彭家煌、蹇先艾D.鲁彦、许钦文E.许杰、萧红33.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D)A.《昨日之歌》B.《死水》C.《繁星》D.《尝试集》E.《翡冷翠的一夜》34. 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的题材系列有(AD)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B.表现工农大众的革命活动C.描写校园男女的爱情生活D.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腐朽与罪恶E.描写中国农民的苦难35.“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BCE)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蔡元培E.周作人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二)、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二)、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ad8b90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c.png)
• ⑤《而已集》,1927年,所作杂文29篇,附录 1926年一篇。1928年出版。此时鲁迅已经经历了 “三一八”惨案,又目睹了“四一二”政变。他 在“题辞”中写道:“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 和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然而我只有‘杂 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 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显然,鲁 迅是在感慨文学的无用,愤慨于反动政府与帮凶 文人。
•
杂文标题最长的是《由中国人的脚,推定中
国人之非中庸,由此推言孔夫子有胃病》 。
•
杂文篇幅最短的是《长城》全文仅1热风》,1918—1924年,41篇。1925年出版。 写于新文学高潮期。鲁迅在《题记》里说:“周 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 之曰《热风》。”反映出一代思想启蒙者对中国 现实的批判热情,以及由这种文化主将们所掀起 形成的文化革新的时代气氛。
鲁迅: “独秀随感究竟爽快”
□钱玄同
批评儒家思想的一员猛将,其《随感录四十 四》、《随感录四十五》,是痛快淋漓的文字, 颇适合当时激进的阅读心态。 鲁迅: “颇汪洋,而少含蓄”概括其文风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等等,以 及稍后所写的一些论争文章,都坦诚爽快,寓 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风格是善 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读起来 畅快轻松,对论敌能加以不容发疑的驳难。 鲁迅: 《忆半农》
三、鲁迅前期杂文、《野草》与《朝花 夕拾》
(一)嬉笑怒骂的前期杂文 (稍作了解,待“30年代散文”一起讲)
《新青年》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中国 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流派开创。 而鲁迅正是这种文体的奠基人。
• 鲁迅自身具备成为优秀杂文家的种种素质、 条件,规范了中国20世纪杂文创作的精神风貌。 创作了14+2+1本杂文集。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佚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
20年代小说
![2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5217cac984254b35eefd3434.png)
1942-2 因新加坡沦陷,撤退到望加丽对岸的保东村, 开始蓄须,准备隐居 -5初 到达苏门答腊西部小镇 -6 被日本宪兵强逼任翻译 1943-9 与华侨何丽有结婚 1944-2 被汉奸告密,真实身份被日军发现 1945-8-29 晚 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杀害于武吉丁宜 附近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享年50岁 。
1、基本主题:“爱的哲学”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A小说:处女作《 两个家庭 》,成 名作《 斯人独憔 悴》,代表作 《超人》。 B诗歌:小诗集《繁星》《春水》
C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
2. 《超人》 简析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 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 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 泻将进来,他想起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 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 些思想 ,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直到 天 明,才微微 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 ,看了三夜的月 ,想了三夜的往事 —— 第七天早起, 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 谁? 程姥姥一面惊讶着 ,一面说:“ 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 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怎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 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
二、乡土小说
1.鲁迅的影响
2.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许杰、许钦 文、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等
3.乡土写实小说:
(1)地域色彩——“地之子”:地方风 物、风俗画
(2)批判视角——文明的观照
(3)代表作:
许杰:《惨雾》“械斗”、《赌 徒吉顺》“典妻”;鲁彦:《菊英的 出嫁》“冥婚”;彭家煌:《活鬼》 “大妻小夫”
三、许地山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197252ad02de80d4d84053.png)
四、新文化运动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 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 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特别是1917年《新青年》 迁到北京后,更是结集了一大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并 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 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 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Democracy )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 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 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 用西方文化。
第一章 五四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20年代文学论争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爆发的思想背景
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中国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 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 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 2、到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腿向高潮。他们 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会,办报纸。所谓“家家谈时 务,人人谈西学”。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 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 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
绪 论(1)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 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 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 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 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 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 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 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 “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 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 新型的文学。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d0685eb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c.png)
茅盾
京派与海派文学形成
《边城》
沈从文
现代主义文学探索,如新感觉派等
《上海摩登》
刘呐鸥
40年代文学
抗战文学与解放区文学蓬勃发展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国统区文学在艰难中坚持
《四世同堂》
老舍
现代主义文学继续探索,如存在主义等
-
-
文学研究会成立,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呐喊》
鲁迅
新月社成立,倡导新格律诗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语丝社创办《语丝》,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野草》
鲁迅
20年代小说创作
郁达夫、郭沫若等作家的现代小说创作兴起
《沉沦》
郁达夫
台湾新文学小说创作开始
-
-
30年代文学发展
左翼文学兴起,抗日救亡文学成为主流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
时期
重要事件与文学流派
代表作品
代表作家
五四文学革命(1917-1927)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要阵地为《新青年》
《狂人日记》
鲁迅
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尝试集》
胡适
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女神》
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https://img.taocdn.com/s3/m/9e07ab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e.png)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44383f580216fc700afdce.png)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2,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代表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33, 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
率真、诚挚 2、感伤的抒情:忧郁、颓废、忏悔情 绪。 3、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 画,呈现出强烈的诗情画意 4、流丽、清新的文笔
从强烈感伤的“自叙传”到沉静
淡泊的散文化 。
提问:《沉沦》与《迟桂花》阅读感受 的区别是什么?
1、了解郁达夫早期小说和晚 期小说思想和艺术上的不同。
“桂花吗?这茶叶里的还 是第一次开的早桂,现 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 味哩!因为开得迟,所 以日子也经得久。”
的“文眼”,具有 深刻的象征意义。 迟桂花的特点是开 得晚,却经得久, 具有清香、朴素、 耐久的品性,
(1)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和内敛却又 强烈的情感色彩
故事性相当单纯,表达也如生活本身一样质朴自然,
历史评价
周作人:《〈沉沦〉》 “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
郭沫若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 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的闪 击”,“这种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 难。”
创作于1932年,是郁达夫晚期作品。
“我”去参加朋友则生婚礼,与莲 共游五云山,感受到莲犹如大自然般的 清新、自然和纯净。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 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 同情而来的爱情!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 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
2.另一个主题是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
怀。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三、文本解读—《沉沦》
《银灰色的死》、《沉 沦》、《南迁》,这三 篇小说创作于1920---21 年,1921年l0月结集为 《沉沦》,由上海泰东 书局出版,这是郁达夫 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 篇小说集。
2、大自然在郁达夫笔下有着特别
的审美意义,性格忧郁、孤独的他,往
往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命地养分和创作诗
意。阅读郁达夫的游记散文。
3、 阅读郁达夫的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1、《迟桂花》中的“迟桂花”有何象征 意义?
2、在阅读基础上,认识郁达夫自叙传小 说的优长和局限。
3、在阅读基础上分析郁达夫小说中 “零余者”形象,思考他们出现的社会 背景。
月光下的翁家山,又不相同了。从树枝里筛下来的千 条万条的银线,象是电影里的白天的外景。不知躲在 什么地方的许多秋虫的鸣唱,骤听之下,满以为在下 急雨。白天的热度,日落之后,忽然收敛了,于是草 木很多的这深山顶上,就也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透明雾 障。山上电灯线似乎还没有接上,远近一家一家看得 见的几点煤油灯光,仿佛是大海湾里的渔灯野火。一 种空山秋夜的沉默的感觉,处处在高压着人,使人肃 然会起一种畏敬之思。
作者在描绘大自然地种种景致时,并
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同时糅杂以人物
真切的心理感受,将这种主观情绪投射在
客观景物上,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如作品对主要的象征景物——迟桂 花的描写,就时时见出真情,使读者在 阅读这些片断时,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 桂花香的世界中。
(3)“迟桂花”的象征意义。 迟桂花的特点是开得晚,却经得久,具有清 香、朴素、耐久的品性,在作品中,它既代表一 种沉静自得的安然之美,也体现为一种顽强的意 志力。
《沉沦》是郁达夫的第一个小
说集,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的
白话短篇小说集。 “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受日本“私 小说”影响较大,作品不以情节见
长,疏于结构安排而擅长心理和情
绪的宣泄。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
然,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
情色彩。
《沉沦》文例
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 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3.30年代以后,隐逸思想有所抬头,作品内
容有所改变。 代表作:《迟桂花》、《东梓关》
三、郁达夫的小说主题:
1.突出表现五四
青年对人性解放 的追求和被生活 挤出轨道的“零 余者”的哀怨。
“零余者”人物形象
形象来源: 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 典型。屠格涅夫 创作了典型“多余人”形象。
这样的叫了一声,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 知道是什么缘故。 “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 总要复他们的仇。 呆人呆人!她们虽有意思,与你有什么相干?她们所送的秋波, 不是单送给那三个日本人的么?唉!唉!她们已经知道了,已经知道 我是支那人了,否则她们何以不来看我一眼呢!复仇复仇,我总要复 他们的仇。”
屋前屋后,一段一段的山坡上,都长着些不大知名的 杂树,三株两株夹在这些杂树中间,树叶短狭,叶与 细枝之间,满撒着锯末似的黄点的,却是木犀花树。 前一刻在半山空亭里闻到的香气,源头原来就系出在 这一块地方的。太阳似乎已下了山,澄明的光里,已 经看不见日轮的金箭,而山脚下的树梢头,也早有一 带晚烟笼上了。山上的空气,真静得可怜,老远老远 的山脚下的村里,小儿在呼唤的声音,也清晰地听得 出来。
他静静儿的听了一听,呼吸又一霎时的急了起来, 面色也涨红了。迟疑了一会,他就轻轻的开了房门, 拖鞋也不拖,幽脚幽手的走下扶梯去。轻轻的开了 便所的门,他尽兀自的站在便所的玻璃窗口偷看。 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的 玻琉窗看去,浴室里的动静了了可看。他起初以为 看一看就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之后,他竟同被 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
“我……我在这儿想你!” “是在想我的将来如何的和他们同住么?” 我的心地开朗了,欲情也净化了, 以后请你当我作你大哥一样那么的看待,你若有急 有难,有不了的事情,我总情愿以死来代替着你。
“则生!莲!再见,再见!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 !”
解三:沉静自得、
顽强生命、意志力 的安然之美
“迟桂花”是小说
走了一会,再向那西方的明星看了一眼,他的 眼泪便同骤雨似的落下来了。他觉得四边的景物, 都模糊起来。把眼泪揩了一下,立住了脚,长叹了 一声,他便断断续续的说: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课堂思考:
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思想内涵
解一:都市/乡村二元对立结构 都市(东京、上海)指向:污浊、冷漠 乡村指向:真情(亲情、友情)、纯洁、净 化、升华
他因为用功过度,变成了神经衰弱症。 住不上几天,一位也住在那近边养肺病的日本少女, 很热烈地和他要好了起来,结果是那位肺病少女的因 兴奋而病剧,他也就同失了舵的野船似地迁回到了中 国。 象这样的秋高气爽的时节,白白地消磨在煤烟灰土很 深的上海 只是些青葱的山和如云的树,在这些绿树丛中又是些 这儿几点,那儿一簇的屋瓦与白墙。 “啊啊,怪不得他的病会得好起来了,原来翁家山是 在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西方19世纪末颓废思潮
社会身份:
弱国中受人鄙视的留学生 报国无门的落魄文人 社会地位低下沦落的失业者流浪人 卑微的出身,境遇的飘零,困顿的经济,他 们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产生,又受 “五四”浪潮的冲洗而苏醒,又软弱无力去 反抗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精神气质
多种性格元素构成的整体: “激昂慷慨又软弱无能 热爱生活又逃避生活 积极向上又消极退隐 愤世嫉俗又随波逐流 富有正义感又缺乏奋起反抗精神 追求美好的爱情又渴求满足卑琐的性欲 仇恨一切又富有同情心 自喻多才又自轻自贱, 希望人的理解又害怕被人理解 敏感多疑又麻木不仁,清醒又迷茫,容易满足又不安于满 足”。
他的面色,一霎时的变了灰色了。他的眼睛同火 也似的红了起来。他的上腭骨同下腭骨呷呷的发起 颤来。他再也站不住了。他想跑开去,但是他的两 只脚,总不听他的话。他苦闷了一场,听听两人出 去了之后,就同落水的猫狗一样,回到楼上房里去, 拿出被窝来睡了。
“你府上是什么地方?”
一听了这一句话,他那清瘦苍白的面上,又起了一 层红色;含含糊糊的回答了一声,他呐呐的总说不出清 晰的回话来。可怜他又站在断头台上了。 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 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 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如今在一个如花的少女 前头,他不得不自认说:“我是支那人”了。 “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 他全身发起抖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
第节
郁达夫与王映霞:"富春江上神仙侣"
郁达夫与王映霞
《沉沦》
《茑萝集》
《达夫游记等》
12卷本《郁达夫文集》
二、郁达夫 小说的主要内容
1.1922年前的小说主要是写“性的苦闷”
前期代表作: 《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
2.1922年7月回国后,作品的目光开始关注社会底层 的被损害性与被侮辱者,诉说“生的苦闷” 后期代表作: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提问:三个名字的寓意指向什么?
郁
翁则生 莲 强烈的士大夫情结,传统隐逸思想
解二:追寻 “我”心灵的一次出走→获得→回归的过
程,
是一次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的过程。 小说的叙事隐含的是一种追寻结构
与莲的关系
人虽则很长大,身体虽则很强壮,但她的天性,却永 远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
语言则体现出散文般的清新和流畅。最具有吸引力的是 作者无处不在却又相当内敛的真挚感情。
比较《沉沦》等作品没有了青年人的峻急, 呈现的是中年人的沉静和淡泊,这是这种 情绪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