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生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生答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
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A、《女驸马》B、《天仙配》C、《孟丽君》生答师:正确答案是B《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音乐教案《梨园撷英》
《梨园撷英》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戏曲选段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感受常见戏曲(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风格特点,熟悉这些戏曲剧种的著名选段。
3、学唱其中一个剧种的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京剧的有关知识(如京剧脸谱、四大行当等),并学唱了《唱脸谱》。
2、学生演唱《唱脸谱》。
3、师:其实,我国的戏曲艺术丰富多彩、戏曲剧种繁多,老师给大家欣赏一段戏曲,你知道它的剧种吗?4、视频播放:越剧《何文秀》选段《桑园访妻》。
二、越剧《楼台会》(一)(二)1、师:越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唱腔有何特点?主要的伴奏乐器有哪些?你知道的代表剧目有哪些?(生回答,师作补充)2、简单介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3、欣赏《楼台会》(一),感受其节奏、旋律及情绪。
4、欣赏《楼台会》(二)5、讨论后由学生归纳听后的主要感受,师归纳:不同速度、旋律的对唱,表现了梁、祝二人一喜一悲的不同心情。
三、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1、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学生说出剧种2、简单介绍黄梅戏《天仙配》3、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主要剧目及基本唱腔、伴奏乐器等。
4、有感情地唱一唱四、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1、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初步感受其唱腔及表演风格。
2、简单介绍豫剧3、再次欣赏4、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五、师生小结: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戏曲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拓展、延伸1、依此播放以下各剧目片段:(1)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2)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3)豫剧《花木兰》选段《羞答答施礼拜上》(4)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2、学生辨别剧种并说出剧名,感受各戏曲风格。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戏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走进黄梅戏》。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及经典唱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黄梅戏的经典唱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和唱腔特点。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背景、经典唱段的欣赏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
(2)讲解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如唱腔、身段、表情等。
3. 欣赏经典唱段:(1)播放《天仙配》选段,引导学生从旋律、唱腔、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
(2)分析唱段中的角色特点,如生、旦、净、末、丑等。
4. 实践活动:(1)分组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唱段进行模仿、排练。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
2. 经典唱段《天仙配》选段。
3. 实践活动:黄梅戏基本动作和唱腔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
(2)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表演特点包括唱腔优美、身段灵活、表情丰富等。
(2)见学生提交的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演出,深入了解黄梅戏。
教学设计梨园撷英(教案)模板
(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形成。)
(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视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内容是什么?
引出表现内容之一:七仙女、董永神话故事。
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欣赏与分析
1、起源与表现内容(5分钟)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就目前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们对戏曲学习无太大兴趣。所以,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二、尽可能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三、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戏曲的各种表现形式应运而生。为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时代性,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与现代戏曲的表现形式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此外,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梨园撷英》教学设计
《梨园撷英》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讲解、听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重点掌握京剧艺术中的各个行当,再看戏时能从中分辨出各个行当的人物角色。
教学重点:京剧音乐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知识,能听辨出京剧。
教具:电脑课件教法:利用幻灯片,从视觉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学法:看、听、赏、记、辨。
看图片,听讲解,欣赏音乐,记忆知识,辨别剧种。
教学程序:导课:创设情景,看脸谱图片,听《唱脸谱》引入主题。
新课教学:听戏曲片断,走进戏曲──戏曲知识的讲解,掌握相关知识──检验成果,考考你的记忆力──欣赏京剧《铡美案》《智取威虎山》了解传统京剧、现代京剧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具体程序:1首先在导课部分.采用《唱脸谱》导入这首歌曲属于戏歌,既有歌曲的成分,又有戏曲的感觉,采用这首歌曲作为中介,由歌曲过渡到戏曲我认为比较恰当。
2.(新课教学)发展阶段:既然走进戏曲,那么在新课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就要了解什么是戏曲,所以接着安排的.是讲解戏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这方面内容。
由于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在此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小环节,采用师生对唱的形式来演唱平时大家比较熟知的戏曲片段,辨别几段不同地方的戏曲,从而了解学生日常这方面知识积累情况,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知识。
京剧知识讲解包括起源、唱腔、乐器、表演特征。
在表演特征讲解时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如:拖腔、兰花指、跑圆场、这样做让学生切身感受,增强感染力。
本课讲解的重点放在行当的介绍方面,采用边看边讲的方法,结合幻灯片,让学生从视、听两个角度来认识、了解京剧人物角色的不同装扮,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3.课堂小赛场:京剧知识讲完之后进行当堂小测验,测验分两组一组是理论知识测试,另外一组是让学生看幻灯片,辨别戏曲人物角色属于那个行当,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4.京剧名段欣赏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接下来我就安排学生听赏两段京剧选段,传统京剧《铡美案》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梨园撷英》教案
《梨园撷英》教案《梨园撷英》教案1一、设计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戏曲音乐艺术。
通过讲解、欣赏等手段让学生们掌握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打、人物造型、舞台美术等;各地区的文化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戏曲种类,主要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中国的京剧从表演上分为唱、念、做、打四类;从行当上又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不同的戏曲唱腔风格不同,要能通过欣赏听辨各个剧种。
课堂设计:采用听、看、想、讲、辨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与戏曲相关的各种知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讲解、听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重点掌握京剧艺术中的各个行当,再看戏时能从中分辨出各个行当的人物角色。
三、教学重点:京剧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能听辨出京剧。
五、教具:录音机、磁带、电脑幻灯片。
六、教法:讲解、引导欣赏。
七、学法:欣赏、记忆、听辨。
八、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唱脸谱》导入本节课题:梨园撷英──走进戏曲开展阶段:1、戏曲的概念:问:你知道哪些戏曲?或者你能分〔听〕辨出歌曲与戏曲吗?他们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分辨的?简单讨论后教师讲解:见课本p26、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剧本〕、音乐、舞蹈、武打、人物造型、舞台美术、舞美灯光等等。
2、中国戏曲的种类〔幻灯片〕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各地由于方言、风俗、环境、文化等不同,所以戏曲艺术种类也不尽相同,我们这一单元就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下面我播放几个片断,同学们听辨一下,它们各属于哪个地方剧种?播放戏曲片断。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京剧。
3、介绍京剧及相关知识京剧:中国最大的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深受广阔人民群众喜爱。
京剧的伴奏乐器文场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见课本p19介绍〕。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了解戏曲有关知识;学唱《唱脸谱》二、学科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唱脸谱》,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2 、初步了解戏曲(京剧)的历史、剧种、行当;3、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脸谱、唱腔,并能较准确的并有感情的演唱《唱脸谱》;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戏曲音乐相关知识;了解京剧的起源与发展、流派、风格特点、代表人物、著名唱段等。
四、教学难点:歌曲节奏及拖腔的演唱。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小知识卡片六、教学过程:(一)初步感悟:1师:(放音乐《唱脸谱》)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体裁?2生:(……)3师:对啦!是戏曲!这个单元我们将进入另外一个领域——“梨园撷英”。
(介绍梨园的来历)让我们来走进梨园,去了解戏曲!(二)知识引领:1、(出示小知识卡片)戏曲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戏剧、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指演员在舞台上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装扮角色表演故事。
2 、师:那么大家知道那些剧种呢?生:讨论交流,集体反馈(……)教师总结:有产生于北京流行于全国的京剧;发源与湖北黄梅流行于安徽一带的黄梅戏;浙江一带的越剧;河南的豫剧,也称河南绑子;还有湖南的地方戏花鼓戏;四川的川剧,典型的有变脸、喷火;还有汉剧,常德以前都有一个汉剧院。
其中京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剧种,至今有200多年历史,被视为中国的国粹。
3、师:大家都知道或听过哪些京剧剧目啊?指名反馈:(……)教师总结:传统的有《铡美案》、《空城计》、《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现代剧目《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
今天我们来学习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首《说唱脸谱》,首先请大家认真的听一遍,辨别出伴奏乐器有哪些,唱了哪些花脸脸谱?4、(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伴奏乐器有:文场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竹笛,武场有打击乐器鼓板,大锣,小锣,饶拨。
唱了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紫色的天王,绿色的魔鬼,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育教材《走进黄梅戏》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经典剧目欣赏以及唱腔、表演技巧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及经典剧目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教学视频、黄梅戏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黄梅戏表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以及经典剧目。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进行现场教学。
(2)分组练习,每组选取一个唱段进行学唱。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黄梅戏唱腔的特点,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讲解唱腔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黄梅戏剧目,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分析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3)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表演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民间小调,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
(2)黄梅戏艺术特色:唱腔优美、旋律丰富;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表演生活化、真实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和艺术特色,掌握了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教案:《走进黄梅戏》一、教学内容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章节:第五单元《走进黄梅戏》内容:学习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以及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3. 通过学习黄梅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学习。
重点:让学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和唱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教材、黄梅戏视频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笔记本、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黄梅戏的经典唱段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黄梅戏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学习唱腔: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唱腔的技巧。
4. 表演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老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评价。
5. 观看视频:观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梅戏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黄梅戏起源:湖北黄梅县特点:抒情、细腻、含蓄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黄梅戏的相关资料,包括黄梅戏的历史、代表剧目、著名表演艺术家等,下节课分享。
2. 让学生观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包括对黄梅戏的理解、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学习唱腔、表演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加强。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四节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四节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四节教学设计.第四节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使学生了解越剧、豫剧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比欣赏越剧“楼台会”与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让学生感受相同题材、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感情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
3.能够辨别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
教学重、难点1.了解越剧、豫剧的起源与发展,流派,风格特点,代表人物,著名唱段等。
2.能够辨别越剧与豫剧。
教材分析1.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代表性剧目之一。
“楼台会”是它的选段,在运用唱腔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方面,充分发挥了越剧唱腔曲调优美、委婉的特点,从而细腻地表达了剧中两位主人公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
“楼台会(一)”是开幕时的幕后合唱,着力表现了祝英台当时的矛盾心情。
合唱唱腔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徐缓,旋律在保持越剧深情、委婉的基础上,突出级进下行的特点。
“楼台会(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对唱,表现了两位主人公的不同心情,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在唱词方面,以对话和旁白的形式直接表现了梁山伯喜形于色,祝英台强咽悲愁的心情。
在唱腔方面,对唱时,梁山伯的唱腔速度中快,节奏活跃,旋律音调强调四度、五度跳进和由低往高的线条,表现了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祝英台的唱腔速度缓慢,节奏平稳,旋律音调多级进回绕,在委婉情深中隐含着深深的哀愁。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楼台会”片段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同名越剧的部分旋律为素材而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主题协奏曲。
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
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楼台会”为展开部的中段,慢板,由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对答的形式奏出沉痛悲切的旋律,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互诉衷情的情景。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音乐《梨园撷英》第一课时教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音乐教案--《梨园撷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唱《唱脸谱》和欣赏其他戏曲唱段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3、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重点与难点:1、歌曲《唱脸谱》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长发的特点与内涵;(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2、欣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1)由于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所以,刚开始时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学生不习惯或不甚喜爱这些唱段的情况。
应当用厅、唱、演的实践,并结合教师精到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对于辨别不同剧种唱腔风格特点、不同行当人物类型、不同人物的脸谱,应当用音乐、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使其易于理解。
教学内容: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过程:1、语言导入。
戏曲脸谱话题。
拿出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辨认。
如果辨认不出来的话,没关系,等唱完歌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清楚地辨认。
2、唱乐谱。
教师引导学生唱,然后分两部分,边听录音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3、在唱乐谱的第二遍后,进行乐谱分析:(1)调式、调性(降B宫调、降E宫调)和唱名;(2)节拍、节奏及其特点;(3)旋律音调特点;(4)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5)词曲关系。
4、再听一边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和总体风格特征等。
5、按讨论的音乐风格,以自燃、明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背唱。
6、在唱歌词的适当时候,插入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介绍,结合对照歌词来辨认脸谱,识别行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
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
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
型:戏曲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
《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
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念词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
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
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
戏曲欣赏
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
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媒体
一、
组织
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
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你们听,(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二句)——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1.聆听音乐,复习巩固并跟唱歌曲《唱脸谱》。
>2.听讲并回答教师提问。
3.认真听讲、听范唱,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既巩固上节课知识点又可营造一种戏曲气氛,同时也为导入新课内容埋下伏笔。
京剧、黄梅戏同属安徽剧种,从京剧导入黄梅戏显得自然、顺理成章。
音频播放音乐
视频出示戏曲背景及课题
三、
黄梅戏剧种简介
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情况,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
认真听讲、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情况,掌握黄梅戏主要剧目名称
总体概括了解黄梅戏,拓宽学生知识面
视频出示黄梅戏简介
四、
黄梅视频赏析
1.提出欣赏问题:
(1)剧中人物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2)所播唱段中运用了哪几种戏曲表现手段?(3)你能听出该剧种运用了哪些乐器伴奏吗?2.播放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3.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4.问题解答
5.操作多媒体,出示答案
1.读题
2.欣赏黄梅戏选段视频并思考屏幕所显示的问题。
3.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教师提问。
4.听教师总结答案,观看屏幕显示,进一步巩固掌握该部分知识点。
初步了解黄梅戏,以视频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全面感受黄梅戏,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播放黄梅戏选段
出示问题及答案
五、
黄梅戏今日风采欣赏
1.提出欣赏要求:(1)
模唱旋律
(2)
动作模仿
2.播放“超级女声”李宇春、何洁版和“星光大道”中李玉刚、陈鹃版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欣赏视频
模唱旋律
动作模仿
以较现代版的戏曲演唱展示黄梅戏的永恒魅力,拉近黄梅戏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播放视频、音频
六、
黄梅“念功”练一练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出示念词“明日我们就(要)满工了”并播放视频剪辑;3.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念”的特点;
4.教师示范念词;
5.指导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表演(分独念与齐念)。
1.认真听讲,听示范
2.积极发言,阐述观点
3.认真练习念词
4.积极、勇敢地表演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念”
反复播放视频剪辑四至五遍
七、
黄梅“做功”练一练
1.播放《打猪草》中的拔猪草的动作、《夫妻双双把家还》中表演片断剪辑;
2.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做”的特点;
3.教师作示范并讲解;
4.指导学生练习;
5.鼓励学生表演。
1.认真听讲,看示范2.积极发言,阐述观点3.认真练习“做”4.积极、勇敢地表演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做”播放视频剪辑
八、
黄梅戏演唱练习
1.教师跟伴奏带范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2.指导学生分声部对唱(男:牛郎、女:织女);3.教唱歌曲重唱部分;
4.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唱整首歌曲;
5.弹奏钢琴伴奏,指导学生完整演唱。
1.认真听范唱
2.分声部演唱对唱部分旋律
3.学唱重唱部分
4.随伴奏完整分声部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真正让学生掌握一段黄梅戏的演唱,有利于深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音频
播放伴奏
八、
表演
练习
1.激发兴趣;
1.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一段),鼓励学生模仿动作练习;
2.教师作巡视指导;
3.鼓励学生到前台表演,并予以评价、鼓励。
1.欣赏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并模仿表演
2.积极练习动作表演
3.勇敢展示练习成果
黄梅戏的表演动作即是日常生活化动作的虚拟表现,难度不大,易于模仿,可使学生动起来,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画面
九、
课堂
总结
教师
寄语
1.引导学生总结黄梅戏;
2.评价、鼓励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操作多媒体,打出总结字幕: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
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
美妙动听的曲调唱腔
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黄梅戏
3.课堂总结,引出寄语:
“弘扬民族音乐
传承历史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1.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大胆发言,阐述观点2.听教师总结,深化对黄梅戏的理解
3.认真听讲,理解“寄语”的意义
总结课堂,深化学生对黄梅戏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寄语”深化了本节课乃至整个戏曲单元的学习主题,升华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意义
视频出示黄梅戏总结语和“教师寄语”
十、
布置
作业
1.操作多媒体,出示作业:老曲新唱——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歌词,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演唱,下节课展示创作成果(可以是新创作歌词,也可以与适当的流行歌曲的词结合);
2.播放黄梅戏演员吴琼演唱的流行歌曲《对花》;
3.结束课堂。
1.听讲、观看屏幕,理解并记下作业
2.欣赏歌曲《对花》
作业既可巩固学生对已学会的黄梅戏曲调的掌握,又可增强其进一步了解、学习黄梅戏的积极性
课堂在流行版《对花》的歌声中结束,展示了黄梅戏新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灵感
视频出示作业音频播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