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适应性月考卷(一)
巴蜀中学2021届高考语文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和解析)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5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6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7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8页(共13页)语文参考答案·第9页(共13页)巴蜀中学2021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1.(3分)A 【解析】B 项,错在“不必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
原文“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不等于说不学习学科知识。
C 项,强加因果关系。
D 项,“心智模式比能力层次更具自主性”的说法不正确,原文只是说“更重要”,没从“自主性”角度进行比较;“感悟、启发”为主动语态,与微博橙子辅导原文“被感悟、被启发”的被动语态不同。
“而非训练习得”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原文只是说“很难”,并没有说不能。
2.(3分)B 【解析】“两个层次并行展开”错。
从原文“批判性思维除了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及“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能力层次的培养只是基础,不是全部,还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两个层次应该是逐层深入的。
另外注意C 项,美国ETS 开发的测试题与GRE 试题既是举例,同时也形成类比。
学生应准确掌握“类比论证法”的特点:通过乙事物与甲事物相同或相似特点的比较,把乙事物的性质类推到甲事物上,由此揭示出甲事物具有乙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3.(3分)B 【解析】“要获得正确的结论就必须注意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这一结论太过绝对。
“注意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而得出了微博橙子辅导正确的结论,只是沃德的特殊个例,并不代表其他人、其他事要获得成功也必须注意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4.(3分)B 【解析】“武汉关水位只上涨了0.09米”错,原文“武汉关水位10日水位,相比前一天只上涨0.09米”。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升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
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
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
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
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
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
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
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
君师是政教的本源。
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
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
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即礼治主义。
怎样叫做礼治呢? 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
于是渐渐就定出礼来,大家按着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人得着自己该得的一份儿,各人也做着自己该做的一份儿。
这种礼,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
这个天是上帝,管生杀,管赏罚。
在地上的代表,便是天子。
天子祭天,和子孙祭祖先一样。
地生万物是个事实。
人都靠着地里长的活着,地里长的不够了,便闹饥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
天子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这个来由。
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
按儒家说,这些信仰都是“报本返始”的意思,庆幸生命的延续,追念本源,感恩怀德。
但是这里面怕不单是怀德,还有畏威的成分。
这种礼,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
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
居丧、婚姻、宴会等大事,各有一套程序,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
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
【精准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
机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2020.06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是古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其意义不仅在于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更在于诗歌精神的拓进:将中国诗歌精神推向了最本质的深度,即对人的生存、生活之关注与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对人及其命运的探索与追问、对大地苍生的悲悯情怀。
《古诗》对人的现实存在、生活状态没有任何回避与粉饰。
在《古诗》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般感伤哀怨诗所没有的诗歌精神。
诗歌的意义并不在于功利的教化,或是成就经国之大业,而在于悲悯。
这对中外诗歌来说都是普适的,是共同的诗歌精神。
东汉直至魏晋,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古诗》以怨而不怒的态度揭示人们的栖居状态,正是要让人们勇于直面无法回避的死亡、离乱、孤独、悲观、绝望等人世之悲;而诗歌的写作者也对人世间的这些悲苦怀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自居。
这种悲悯情怀是凄凉人世间的一抹温柔,是灰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在混乱的时代,人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死亡”成为《古诗》中悲苦的深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byde
A.1978 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 68010,城镇家庭约 58%,平均计算超过 60%,那
时的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
B.到 2005 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约 46%,城镇居民家庭约 37%,
就是说我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状态。
只要坚持 梦想终会实现
1
高中学习讲义
何能待来兹。”时间无法停留,也无法逆流,但是却可以珍惜。与时间同行,便能在流驶中 找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另外,《古诗》佚名的作者们深味现实人世之悲苦,但总能在离乱悲 苦之余,给人以期待和宽慰:“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同时含蓄地表达出人们最渴望并 努力寻求的现实关怀——人之相知,找到知音,达成心灵的理解与共鸣:“愿为双鸣鹤,奋 翅起高飞!”
高中学习讲义
机密★启用前
重庆市巴蜀中学 2020 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
语文试题 2020.06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
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 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 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 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 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 尔系数达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 裕。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解析版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一般来说,①______。不过,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某些企业的衰落,并不是 自身经营水平低所致,而是由于其所立足的产业已步入衰退期。任何一个产业都会 由成长阶段走向成热或衰退阶段。②______,以耐用消费品行业为例,商品的普及、 需求的饱和、新技术革命和同行竞争等都可能导致其市场趋向成熟或衰退。尽管企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孤独失意、走投无路的现实处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阐述“逐齐师”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1.0 分)
第 2 页,共 21 页
业可以借助种种努力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然而,③______,根本出路还是在于 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调整现有经营结构,通过经营的多样化摆脱市场和产业的衰退 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7. 阅读下面关于“米兰达警告”的文段,使用“即使……也……”的句式,合理推断 该警告中含有的两条主要信息。 美国法律要求警察在审问前清楚告知犯罪嫌疑人;“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 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将作为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 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
3. 在传统书信中,面对不同的境况有不同的表达,以下几项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
第 1 页,共 21 页
A. 祝贺对方得女:今闻尊夫妇喜得千金,弄瓦之庆,明珠入拿,遥以致贺 B. 祝贺对方六十大寿:欣逢花甲大庆,敬奉薄礼,恭祝福寿延年,贵体安康 C. 表示吊唁:远道闻讣,不胜悲痛,未能亲至舍间,谨此驰函吊唁,务请节哀 D. 请教对方:附拙作一篇,恳请斧正,祈不吝赐教为盼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及参考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闲笔”,就是用点缀穿插的手段,打破描写的单一性,使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气氛互相交织,从而增加生活情景的空间感和真实感。
其多是主要情节以外的“非情节”因素,去掉它们几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但是,增加这些富于多重审美功能的“闲笔”,却会使小说增色不少。
“闲笔”具有延宕故事情节,延长读者审美感受时值的审美功效。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认知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
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值。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所以必须设法延长。
而“闲笔”因丰富了情节含量,改变了叙事节奏,增强了悬念,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从而使审美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值,所以才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戴宗即将问斩,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只须云:只等午时三刻,便要开刀,一句便过耳”。
可作者偏偏写了一大段“闲文”,以延宕情节。
先写早晨派人打扫法场,接着又写各将宋江、戴宗以胶水刷头发,然后六七十个狱卒一齐推拥出来,次又写押到十字路口,用枪棒团团围住。
总之,这段“闲文”是细之又细,不厌其烦,其作用就在于使急事缓出,以“闲闲之笔”来丰富情节,调动读者的审美期待心理,增加悬念。
“闲笔”还能调节叙述节奏,“舒气杀势”,从而使情节摇曳多姿,富于情趣。
这在历史演义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因历史演义小说一般采用编年体叙事,容易使叙事因平铺直叙而流于呆板单调,从而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而小说家克服这一弊端的法宝就是巧妙地穿插“闲笔”,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第四十八回写曹操横槊赋诗,当时“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时已醉酒的曹操,横槊船头,对景而歌,战争的壮美与“闲笔”的优美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肃杀的战争气氛。
2024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月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
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
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供需有效匹配是社会大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
(摘编自刘咏《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材料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战略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完整版)重庆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
重庆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
在古典的艺术话语体系中,如何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
所谓视觉真实,是指在接受者的观看模式中,造型艺术的符号与它所再现的世界之间具有“似真性”。
之所以说“似真”,是因为艺术符号再现的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
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既贴近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
艺术的世界虽是幻象,但具有接受效果上的真实感。
说它是幻象,一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艺术效果取决于再现的媒介、对象与技艺;二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再现什么、如何再现,取决于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眼光或图式。
说它是真实,一是因为造型符号与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指涉关系;二是因为它并不记录时空中偶然的事态或个别的事实,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因此,作为幻想的制造者,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
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古典大师,用完美的技艺不仅把自然的微妙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赋予他所创造的形象以情感和生命。
在古典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总是在所知与所见之间作出妥协和选择,从而使古典艺术处于相对和谐的境界。
与古典的和谐不同,现代的艺术话语具有鲜明的断裂感。
没有传统的延续和确定的规范,现代艺术转而强调“绝对的现代”,强调流动、变化和偶然,以及对艺术陈规的质疑。
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
尤其从塞尚、高更、梵高以来,在对视觉现象的重估中,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越来越大胆地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简洁、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许多年前,在听老人讲布朗族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时,南康先生不动声色....,到现在他才明白,那时候老祖宗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古茶林生态系统,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戏剧票友们妆容精致,身段扮相有模有样,一旦粉墨登场....,一招一式都丝毫不逊于专业演员,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
③有些人在贪污腐败后一逃了之,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
事实上,贪官们出逃在外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期期艾艾....,惶惶不可终日。
④冬至这天,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邂逅,我市迎来一场铺天盖地、洋洋洒洒....的大雪。
⑤互联网时代,客户的一举一动都会转化为数字信息,成为商家挖掘商机的大数据宝库,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盲人瞎马....,线上电商简直就是明察秋毫。
⑥中国无人机强势崛起让美国如鲠在喉....,于是美国到处扬言要制定军用无人机销售、转让和使用方面的规则,使之与其他武器一样受到所谓国际法的制约。
A. ①③⑥B. ②③⑤C. ①④⑥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马福来说,国家冲浪队在成立后,他曾带队到法国参加世界冲浪锦标赛,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场有47个国家参赛的锦标赛中,中国选手的整体排名是第39位。
B. 林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其海拔相对较低、生态佳、含氧量相对高等优势可以让旅游者逐步适应高远气候、渐进式地游览西藏,因此素有“进藏第一站”之称。
C. 大多数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对象是普通群众,群众利益因为临时工的不当执法而受损,问责结果却是行政执法机关毫发未伤、临时工被开除,群众焉能服气?D. 该市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宣传一个“神童少年”,能够让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受益,虽然当事人明知自己的成绩是假的,但为了此后出现的利益恐怕也难以开口说出真相。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现代文阅读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
其习俗包含祭神、敬祖、祈年、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
从岁首祭神的上古时代到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春节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诸多精神内涵却一代代传承至今。
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起源于上古祭祀的春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古人一般从腊月开始拜神祭祖,祭祀的神灵很多,包括传说中的女娼、伏羲以及想象中的风神、雨神、山神、水神等等。
到后来,祭祀的对象变为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灶神(灶王爷)、门神、财神和家族祖先。
到了近现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化,但年俗中拜神祭祖的传统在各地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下来。
拜神祭祖的仪式,各地虽有些许差别,但目的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礼敬祖先,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粮食,感谢他们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感恩祖先开创的家业家风,祈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繁荣昌盛、诸事顺遂。
“家”的观念是中国人最浓厚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春节习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回家过年",是许多人一年到头的最大心愿。
说"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
“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在许多地方,除夕夜就直接叫"团圆夜",而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
"团圆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
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天伦之乐,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团圆饭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高考冲刺复习 【百强校】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含答案
绝密★:9:00-11:30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册高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含答案)
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含答案
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
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
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
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
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
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
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
“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
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2020年12月重庆市主城区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重庆市主城区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2020年12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
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
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
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
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
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
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
“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
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
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
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
”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
海洋在拓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
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
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
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
“岛是这颗心脏。
波浪是,船也是。
”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
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
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
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
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微博关注:橙子辅导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
B.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
C.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经验。
D.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受。
B.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C.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
D.“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发散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
材料二: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分支和关键词等元素,充分调动全脑来记录和表达思想,它有四大原理,分别是图像原理、发散原理、收敛原理和主动原理,它有四大要素,分别是图像、颜色、线条和关键词。
思维导图的结构也很简单,主要结构是中心图、主干和分支,除了中心图、主干和分支之外,还有关键词和小图像。
中心图占据了思维导图的中心,是将思维导图的主题以一幅大的图像或者“图像+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主干也叫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它与思维导图的中心图相连,是信息组织的主要几个大的方面;一级分支下面又有二级分支,是每一个大方面下的几个小方面。
逻辑层次非常清晰。
主干和分支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关键词写在线条上,简洁明了。
关键词和分支旁边可以画一些小图像,加以颜色等,就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脑,印象更加深刻。
材料三:从系统思维的要求来看。
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工具。
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表面上看是一张放射性的大网,但如果把枝叶都垂下来,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树形结构。
而现实中的系统绝不会都只是树形结构这么简单,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多样的,并且有的复杂系统很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会非常复杂。
所以,如果凡事都用思维导图,那么我们其实是曲解和简化了原本的系统。
不少人把思维导图既当作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起点,又当成了终点。
当把一张思维导图画完时,就以为已经大功告成、万事大吉。
思维导图的流行使很多人误以为系统分析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可控的过程,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剖析清楚。
它使人们忽视了系统的复杂性,低估了系统思维的艰巨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
所以对待思维导图正确的做法是:适度地使用它,把它作为思维工具之一,而不是全部。
以问题的本质、本原为起点和终点进行思考,思维可视化的形式应依不同问题的性质而自由变化和创造,不必拘泥于思维导图的结构和风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而又极具实用性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将人们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形象化展示。
B.人类的发散性思考方式决定,进入大脑的每一种资料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向外发散出无数的关节点。
C.材料二的“思维导图图例”具备了图像、线条和关键词三大思维导图要素,但是颜色这一要素展示得不够充分。
D.材料三认为“思维导图不是一种理想的思维工具”的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比较简单,是浅尝辄止的思维成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有效提升人的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实现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
B.思维导图的主干部分是以一幅大的图像或者“图像+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主要呈现信息组织的主要几个大的方面。
C.思维导图实际上还是一种树形结构,而现实思维系统却复杂多样,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树形结构只是其中之一。
D.思维导图并不能表现思维的全貌,但作为一种工具,它能将思维可视化,因而可以大大激发我们大脑的无限潜力。
6.根据材料信息,按序号补齐下面三则材料中所述的思维导图的空缺内容。
(6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幸福的事张爱国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扬扬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