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蝉》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20

《蝉》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20

《蝉》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20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蝉》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20,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蝉》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20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二、理解词义1.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2.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3.抵御:抵挡;抵抗。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7.罅隙:缝隙。

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9.坚韧:坚固有韧性。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2-11):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12-24):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25-26):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问题归纳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蝉》课堂笔记 (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蝉》课堂笔记 (2)

《蝉》课堂笔记
一、原文

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以这样早的蝉声,总该和暑气的袭来没有什么关系了吧。

却是:炎热的夏天,居然寒意逼人。

门外树下,时见一片片枯叶飘落。

以为是什么事情,走过树下,原来老鸹正在伸嘴吃藏在树叶底下的那块肉。

这老鸹,害得我想起逝去了的时光。

走过池塘边,荷花凋残,举起来像烧焦的炭,一副死样子。

这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它昨天还是荷花,今天便成莲蓬了。

在乡下的小路上,久不见村姑农妇来挑菜,也不见垂钓的人影。

这条路,陌生了。

寂寞的池塘里,浮生着游动的浮萍。

这半亩方塘,不再是游鱼戏水的地方。

它已经没有生命了。

然而,听听:在树叶底下,果真有断续的蝉声传来。

这“知了”叫着的小东西,它吟唱的算什么呢?
有谁听呢?除了孤独的我!而风一吹,树上的蝉鸣随风飘扬而去,更增加我的孤独与寂寥。

二、课堂笔记整理
1.本文主题:描述了蝉的生命历程和作者对蝉的感悟。

2.蝉的生命历程:蝉卵孵化成幼虫后,会钻入土壤中生活几年,然后重新回
到地面进行鸣叫。

3.作者对蝉的感悟:蝉的生命历程虽然短暂,但它仍然努力地生存和繁殖,
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4.写作手法:通过描述蝉的声音、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等,表现了蝉的生命
力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同时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描写老鸹、荷花、浮萍等事物的衰败凋零,突出了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热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课件语文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课件语文课件PPT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 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厌烦
“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
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 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 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
作者简介 重点字词 阅读欣赏 内容解析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作者简介:
小思,本名卢玮銮(luán ), 另有笔名明川,香港作家, 出色的散文家,她的作品短 小精炼,表现出深刻的洞察 力。以笔名“小思”出版了 散文集《路上谈》、《承教 小记》、《日影行》、《不 迁》、《香港文学散文》等。
Back
重点字词:
Bac眼)
不管生命多么短暂, 都要好好地活
学完这篇哲理散文, 你有什么感受呢?
拓展延伸:
这是生命! 不屈的动力! 冲破一切的力量! —让我们为生命喝彩!
(关于一组生命的图片) Back
2008年,5月15日,北川。 下午3点,26岁的陈坚已经被 埋在北川地震废墟中60个小时 了,3块巨大的预制板压在他身 上,只露出一截胳膊。
收敛(liǎn) :收拢,合拢。 宽恕( shù) :宽容饶恕。恕,饶恕 颤动(chàn):物体振动 打颤(zhàn):打战,发抖 。 响彻( chè) 短暂(zàn )
走近蝉
蝉 的 一生
雌蝉通常于7月 到8月分产卵于 嫩枝的木质部内, 卵会在树洞里生
活十个月左右
卵孵化为幼虫
第二年6月卵孵化为幼虫,下树而 入地中,幼虫在地下生活是它生 命中最长阶段,一般要经过4至5 年,亦有经过12到13年,甚至长 幼虫变为蛹 达17年之久
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 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 课堂笔记

蝉是一种昆虫,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因为它们的特殊叫声和生命力旺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关于蝉的知识,下面是我上课的笔记。

一、蝉的特点1. 蝉的叫声:蝉是以鸣声来传递求偶、占领地盘和报警的信息。

它们以独特的鸣声来与同类交流。

2. 蝉的外形:蝉的外形呈现出黄绿色,身体扁平,头部宽大,有一双发达的透明翅膀。

3. 蝉的生活习性:蝉喜欢在树木上吸食汁液,并在地下以幼虫的形态生活。

二、蝉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1. 唐代诗人孟浩然《蝉》:通过对蝉的描写,表现了孟浩然对蝉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蝉长存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鲁迅《蝉》:通过对蝉的观察,鲁迅表达了对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的思考。

三、蝉在民间传说和文化意义1. 我国古代文化:蝉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长生不老、忠诚坚贞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绵延而长久的象征。

2. 蝉在民间传说:在我国许多地方流传着蝉为了成为仙人而悲壮牺牲自己的民间传说,如《夏日版图》中的蝉仙传说等。

四、蝉的保护和利用价值1. 生态保护:蝉是一种重要的昆虫资源,对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应该加强对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

2. 民间利用:蝉的鸣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用于民间音乐、童谣和故事中,有很大的人文艺术价值。

蝉是一种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昆虫,它不仅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也在文学艺术和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蝉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传承和发扬蝉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价值。

蝉这种昆虫,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经常被用来寄托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美好祝愿。

在《诗经》、《楚辞》等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蝉的形象,如“蜩与虫鸣,肆此昆虫”、“蝉噪白兮”等。

这些古代诗文中对蝉的描写,反映出了古人对蝉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长久、持久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蝉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形象。

八年级上册课文蝉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课文蝉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课文蝉的知识点
《蝉》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蝉的生命
历程、转变和对生命的反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蝉》
的知识点:
一、蝉的生命周期
蝉是一种昆虫,通常在夏季出现。

蝉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中,幼虫阶段长达数年,以吸食植物汁液
为生,终身只有一次蜕皮的机会。

在最后一次蜕皮之后,它们将
化为一只有翅膀的成虫,并开始向外发声。

二、蝉的鸣声
蝉是以高频率振动翅膀来发声的。

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振动
频率,以产生不同的鸣叫声。

蝉的鸣声在林间回响,让人感到清
新愉悦。

三、蝉的象征意义
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尤其是蝉蜕皮再生的过程被视为生命的重生和繁荣的标志。

此外,蝉的鸣声也代表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蝉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动物,蝉在文学、诗词、音乐等领域
中被广泛应用。

蝉叫的声音可以准确地描绘出夏季的气息,让人
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

五、蝉的哲学意义
蝉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

幼虫阶段的蝉,
在吸食植物汁液的同时也为植物传播花粉,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蝉的蜕皮过程,也象征着我们在生命循环中的转变和成长。

蝉的
一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真谛和我们在其中的角色。

总之,《蝉》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小蝉的成长历程,展示出了生
命的宝贵和美好之处,并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深度反思。

部编版八上语文 《蝉》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上语文 《蝉》课堂笔记

蝉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

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做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

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

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

法布尔的作品除了《昆虫记》外,还有《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王大文译。

有删改。

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贴补家用,还得给人做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

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

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写出了《昆虫记》。

《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详细阐述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三、字词1、读准字音轧扁(yà) 鱼鳍(qí) 地穴(xué)暴晒(bào shài) 隧道(suì) 罅隙(xià xì)跳蚤(zao) 车辙(zhé) 寻觅(mì)扒掘(jué) 喧嚣(xiāo) 金蜣(qiāng)窠(kē) 涂墁(màn) 臃肿(yōng) 蚋(ruì)2、词语释义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

匹敌:对等,相当。

罅隙:缝隙。

腾跃:奔腾跳跃。

倒楣:遭遇不好。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干zào(燥) 储.(chǔ)藏 挖掘.(jué) 金蜣.(qiāng) 窠.(kē) 隧.(suì)道 黏.(ni án)土 涂墁.(màn) 恶劣.(li è) 纤.(xiān)弱 谨慎.(shèn) 罅.(xià)隙 臃肿..(yōng zhǒng) 蚋.(ruì) 掠.(lüè)夺 车辙.(zhé) 无动于zhōng(衷)喧嚣.(xiāo) 钹.(bó) 寻觅.(mì) 地穴.(xué) ✧ 多音字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 爪⎩⎪⎨⎪⎧zhuǎ(爪子)zhǎo(爪牙) 形近字⎩⎪⎨⎪⎧蝉(chán)蝉蜕婵(chán)婵娟弹(dàn)子弹 ⎩⎪⎨⎪⎧矿(kuàng)矿产旷(kuàng)空旷犷(guǎng)粗犷⎩⎪⎨⎪⎧辙(zhé)车辙撤(chè)撤退澈(chè)清澈 ⎩⎪⎨⎪⎧愉(yú)愉快榆(yú)榆树喻(yù)比喻重点词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臃肿:过度肥胖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而显得肥胖,转动不灵。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有关动物的古诗蝉[唐]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饮清露”说明蝉饮用之物是非常洁净的;“疏桐”说明蝉所处的环境是非常高雅的;“居高”说明蝉所居的位置是很高的,所以它的声音自然可以传播得很远,并不见得非要借助秋风才行。

蝉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人只有洁身自好,志向高远,才能声名远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0蝉》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0蝉》知识点、图文讲解

20蝉
知识点
1.文学常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2.重点字词
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ɡ)鳍(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无动于衷(zhōnɡ)寻觅(mì跳蚤(zǎo)钹(bó)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文章主旨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图文讲解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蝉》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蝉》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蝉》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二、理解词义1.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2.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3.抵御:抵挡;抵抗。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7.罅隙:缝隙。

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9.坚韧:坚固有韧性。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2-11):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12-24):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25-26):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问题归纳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2. 出处。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轧(yà):碾;滚压。

-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 暴晒(bào shài):将物体置于阳光下使之干燥。

- 隧道(suì dào):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 恶劣(è liè):很坏。

- 倒悬(dào xuán):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

- 折皱(zhé zhòu):未被展平的折痕(如在薄膜上的)。

- 纤维(xiān wéi):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

- 防御(fáng yù):抗击敌人的进攻。

- 顾忌(gù jì):恐怕对人或事不利而有顾虑。

- 联结(lián jié):结合(在一起)。

- 跳蚤(tiào zao):一种节肢动物,体小,深褐色或棕黄色,有吸吮的口器,脚长善跳跃,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身体上,吸血液,能传染鼠疫等疾病。

- 车辙(chēzhé):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的压痕。

2. 多音字。

- 壳。

- qiào(地壳、金蝉脱壳)- ké(贝壳、蛋壳)- 轧。

- yà(轧马路、倾轧)- zhá(轧钢、轧辊)- 禁。

- jīn(不禁、禁受)- jìn(禁止、禁令)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 - 6段):蝉的地穴。

- 第1段:交代作者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 第2 - 3段:写对蝉地穴的考察。

通过仔细观察,详细地描述了蝉的地穴的大小、形状、构造以及建造地穴的过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1.文学常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2.重点字词
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 g)鳍.(qí)涂墁.(màn)
蜣.(qiān g)窠.(kē)无动于衷.(zhōn g)寻觅.(mì)
跳蚤.(zǎo)钹.(bó)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文章主旨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二、理解词义1.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2.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3.抵御:抵挡;抵抗。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7.罅隙:缝隙。

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9.坚韧:坚固有韧性。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2-11):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12-24):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25-26):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问题归纳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蝉》读读写写、重点词语解释习题【八上第20课】

《蝉》读读写写、重点词语解释习题【八上第20课】

《蝉》读读写写、重点词语解释习题【八上第20课】
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
轧.扁鱼鳍.暴.晒隧.道恶.劣倒悬.折皱.纤.维防御.顾忌.跳蚤.车辙.黏.土寻觅.喧嚣.懒.洋洋无动于衷.罅.隙臃.肿钹.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涂墁】。

2【罅隙】。

3【喧嚣】。

4【无动于衷】。

5【不怀好意】。

参考答案:
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
轧.yà扁鱼鳍.qí暴.晒bào隧.suì道恶.è劣倒悬.xuán折皱.zhòu 纤.xiān维防御.yù顾忌.jì跳蚤.zao车辙.zhé黏.nián土寻觅.mì喧嚣.xiāo懒.lǎn洋洋无动于衷.zhōng罅.xià隙臃.yōng肿钹.bó二、重点词语解释:
1【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墁,原指用砖、石等铺地面。

2【罅隙】缝隙。

3【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4【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5【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讲义-20《蝉》-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讲义-20《蝉》-部编版

激趣导入:谜语:会飞不是鸟,总在树上叫。

夸口全知道,其实不知道。

(打一昆虫)谜底:蝉。

今天,我们就学习著明作家法布尔的文章《蝉》。

学习要点一、重点1. 把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2. 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二、难点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整体感知一、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是说明文的一种。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二、走近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人。

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代表作《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介绍昆虫世界。

(欣赏视频,更多地了解法布尔)《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三、梳理结构全文分成两大部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

第1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统领全文。

第2~24段内容如下: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

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明确:(1)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但从表中看出,实际上还是按照生长过程来写的,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

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2)在具体内容的说明中,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

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

《蝉》生字词、词语解释积累【2021部编版八上第20课】

《蝉》生字词、词语解释积累【2021部编版八上第20课】

《蝉》生字词、词语解释积累【2021部编版八上第20课】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轧.扁yà鱼鳍.qí暴.晒bào隧.道suì恶.劣è倒悬.xuán折皱.zhòu 纤.维xiān防御.yù顾忌.jì跳蚤.zao车辙.zhé黏.土nián寻觅.mì喧嚣.xiāo欢愉.yú懒.洋洋lǎn不怀好意.yì无动于衷.zhōng补充:罅.隙xià臃.肿yōng钹.bó干燥.zào储藏.cáng挖掘.jué金蜣.qiāng 弄塌.tā涂墁.màn徘徊.huái脆.弱cuì毫无顾忌.jì倒霉.méi锐.利ruì车辙.zhé隐蔽.bì来之不易.yì刹.那chà二、重点词语解释:【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墁,原指用砖、石等铺地面。

【罅隙】缝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暴晒】将物体置于阳光下使之干燥。

【折皱】未被展平的折痕(如在薄膜上的)。

【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

【防御】防守抵御。

【顾忌】因某种顾虑而不愿直言径行。

【车辙】车轮辗出的痕迹道口两侧的人流、车流汇成一片。

【寻觅】寻求,探索。

【欢愉】欢乐而愉快。

【懒洋洋】慵懒貌;精神不振貌。

八年级上册21课蝉的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21课蝉的课堂笔记

《蝉》的课堂笔记
一、课文背景
《蝉》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歌,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对蝉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来感受生命的短暂与珍贵,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二、课文解析
1. 蝉的形态和习性
蝉是一种昆虫,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习性。

它们通常生活在树上,以吸取树汁为生。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蝉的形态和习性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它们的独特魅力。

2. 蝉的生命历程
蝉的生命历程非常短暂,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它们要经历从卵到成虫的成长过程,以及繁殖后代的使命。

作者通过对蝉生命历程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珍贵的感慨。

3. 蝉的象征意义
在本文中,蝉不仅仅是一种昆虫,更是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对蝉的描写,作者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三、思考与实践
1. 阅读全文,理解并掌握作者对蝉的描写方法。

2. 思考蝉的象征意义在文章中的体现。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短暂与珍贵的理解和感悟。

4. 尝试运用本文所学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其他动物的短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蝉的形态、习性和生命历程,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通过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二、理解词义1.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2.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3.抵御:抵挡;抵抗。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7.罅隙:缝隙。

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9.坚韧:坚固有韧性。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2-11):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12-24):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25-26):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问题归纳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 蝉 教材知识全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 蝉 教材知识全解
(1)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2)运用比喻把一般不 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3)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 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4)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 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
从全文来看,作者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这样 安排有什么好处?
第五单元
21* 蝉
第五单元
21* 蝉
教材知识全解
教材知识全解
作家作品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因编著《昆虫记》,被 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中心意旨 课文详细介绍了蝉的生长过程,客观说明了蝉的习性与成长 规律,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富有文学色彩,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趣。
①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而 且这部分生活不为一般人所了解,以此开头,更能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进而使读者跟随作者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 妙。②蝉的幼虫生涯占据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作者按照 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能够突出蝉“四年黑暗 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③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 落俗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知识点汇总
一、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二、理解词义
1.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2.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3.抵御:抵挡;抵抗。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
这里指蝉形体大。

7.罅隙:缝隙。

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9.坚韧:坚固有韧性。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2-11):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12-24):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25-26):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问题归纳
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第11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
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5.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6.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7.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了蝉的一生。

五、课文主题
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