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肿瘤的鉴别
合集下载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膜瘤
【MRI表现】
神经鞘瘤较小时呈一实质性肿块 。 与眼肌相 比,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质 子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长T2加权上为稍低信号 。
Gd-DTPA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 明 显 强化, 而囊变区不强化。
神经鞘膜瘤
【诊断要点】
⒈位于肌锥内,边界较光整,形态规则类椭圆形 ⒉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有均匀强化。 ⒊MRI上T1加权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质子加权
⑵泪腺混合瘤 a.部位不同,泪腺混合瘤位泪 腺 窝内。血管瘤多位于肌锥内。b.信号不同。
神经鞘膜瘤
在组织学上,神经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 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 神经鞘瘤病人以中年人居多。此病大多位于肌 锥内。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可 伴有眼痛、头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 损害等,半数以上病例可在眶缘触到中等硬度 肿块。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MRI
Retinoblastoma MRI T2W
Retinoblastoma CT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
侧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
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 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眼肿瘤
• CT:圆形或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有包膜,眼眶可扩大, 多无骨质破坏
治疗
• 开眶手术,连同包膜一并切除
• 不要切破囊膜或小块切除,以防种植性转 移
• 不要切除局部活检
泪腺腺样囊性癌
• 泪腺最常的恶性肿瘤 • 恶性程度高,病程短 • 突眼,眼部疼痛,眼球向前内下
方突出,向外上方运动受限,视 力减退
• 肿瘤呈广泛的浸润生长,容易浸 润神经和累及眶骨,可向眼眶深 部、颅内蔓延,也可向肺、肝和 骨骼转移,预后差
• CT:边界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肿 块边界呈锯齿状,显示肿瘤浸润 生长
治疗
• 很小的肿瘤,局部切除
• 行眶内容摘除术:包括眼睑、眼球、眶内 软组织、眶骨膜以及被侵犯的骨质
• 术后加放疗和化疗
• 角膜原位癌
• Bowen病 • 缓慢生长、半透明或胶冻样、微隆起 • 表面布满松针样新生血管 • 肿瘤切除联合角膜板层移植
• 角膜鳞状细胞癌
• 中老年男性 • 胶冻样隆起,基底宽、富有血管 • 可转移、应行扩大切除
葡萄膜肿瘤
• 虹膜囊肿
• 原发性、植入性
• 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瘤
• 恶性 • 局限性、弥漫性 • 可继发青光眼 • 局部切除、扩大切除
• 淋巴瘤
• 恶性 • 主要靠病理诊断
横纹肌肉瘤
临床概述 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横纹肌母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肿瘤
儿童多发
肿瘤发展快 恶性程度高
眶上部好发 鼻上象限眼睑
上睑下垂 眼睑水肿
眼球向下方移位
眼球运动障碍
视力障碍
CT扫描
形状不规则 边界不锐利或不圆滑 不均质 明显增强 可见骨破坏 邻近结构破坏
眼眶肿瘤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为婴幼儿最常
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倾向。 90%发生于3岁以前,多为单侧发病,双眼发病约占
30%-35%。 肿瘤生长较快,早期发生坏死变性,并有细砂样或不
规则钙质沉着。 肿瘤最初生长于视网膜,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侵及玻
急性起病,但发展缓慢,可反复发作,但激素治 疗有效。
临床表现是眼眶痛、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 突出,眼睑和结膜肿胀充血。
根据其发生部位,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①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病例一) ②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病例一) ③泪腺炎型:泪腺增大; (病例一) ④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病 例二,三) ⑤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及内直 肌常见; (病例四) ⑥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病例五) ⑦弥漫型。
鉴别诊断 • 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鞘瘤
与血管瘤鉴别: 肿瘤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渐进性强化,肿 块境界清楚,眼球壁和眼肌均不受侵犯,无 眼环和眼肌增厚的表现,瘤体内出现静脉石 有助于诊断。
与神经鞘瘤的鉴别: 神经鞘瘤一般与视神经联系紧密,根据其 成分的不同肿瘤可出现囊样变,增强扫描 其实性部分可见中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境 界清楚,病变生长方式与眶前后径一致呈 长椭圆形或条索状。但肿块型炎性假瘤与 眶内神经鞘瘤有时难以鉴别。
发生神经鞘瘤。 • 眶内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MRI表现为信
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点。
有时在影像上两者较难鉴别。
Graves 眼病
(Graves ophthalmopathy)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Orbital intraconal tumor)是一种常见的眼眶肿瘤,可发生于眼眶内的各种组织结构,包括脂肪、肌肉、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等。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MRI)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的形状和定位:肿瘤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多位于眼眶的内侧,常压迫或侵犯眼眶内的其他组织结构。
2. 肿瘤的密度:肿瘤的密度不均匀,可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
低密度区域常表示肿瘤内含有囊变或液体成分,高密度区域则可能是钙化表现。
3. 肤肤增厚和骨质侵蚀:眼眶肌锥内肿瘤常伴有眼睑或额部皮肤增厚,并可导致眶骨质的侵蚀或破坏。
4. 强化模式:肿瘤的强化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实性强化等。
不同的强化模式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眼眶肌锥内肿瘤。
鉴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眼眶肿物PPT课件
.
7
3. 搏动 神经纤维瘤病或手术摘除眶顶可引 起眼球搏动,不伴有杂音。颈动脉 海绵窦瘘和眼眶动静脉瘘可引起眼 球搏动,伴或不伴有杂音。
.
8
4. 眼球运动 炎症、恶性肿 瘤压迫或浸润眼外肌及运动神经, 早期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良性占 位性病变,由于机械阻碍,晚期 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眶壁骨折可 导致眼外肌嵌顿,引起眼球运动 障碍。
.
9
(三)影像学检查 1.常规X线检查 可显示 眶容积、眶壁、泪腺窝、视神 经孔、眶上裂、蝶骨嵴和鼻窦 改变。并可显示眼眶钙化,眶 壁有否不规则破坏有利于良恶 性鉴别。
.
10
2. 超声显像 超声有
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根据 组织内回声强度的改变可提 示病变的性质。彩色多普勒 眼部成像可应用于颈动脉海 绵窦瘘等血管性疾病的初步 诊断及术后随访。
*
眶内容摘除术后植皮者,眶腔及供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
术后护理
▪ 休息
▪ 呕吐 ▪ 疼痛 钠等
卧床休息,术后第二天可下床 活动;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 渗液,疼痛轻重等 严重者予以镇静剂或止吐药 严重者予以布洛芬、双氯芬酸
.
31
术后护理
▪感染 术后48-72h或术后1周左右出现,
对症处理,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眼眶出血 表现为眶周痛,眼球突出,
完整资料、规范记录
.
26
眼眶手术消毒
1、备皮(术前12h)
* 一般手术术前应剪睫毛 * 眶上部切口应剃眉毛、鼻内镜时剃鼻毛 * 外侧开眶术应将患侧头发的鬓角
剃除
.
27
术前术后用药
•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止血针
•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10mg/d,静滴,3d
眼眶常见病变
.
泪腺型
肿块型
4.视神经束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5.眶隔前炎型:隔前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6.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
• 7.眼外肌型: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一条或数条眼外肌 弥漫性肥大,眼外肌受累频率以内、外、上、下 之顺序排列,本病肌腱与肌腹都肿大;
.
• 眼外肌型鉴别Graves病:CT表现以眼外肌肌腹增粗为主, 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上及上睑提肌。
.
性别:男,年龄:2岁,主因 “左眼球外凸、斜视半年 入院”
.
•3.MRI表现:为眼眶外上象限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多 数信号均匀, 与眼外肌等信号,较大的肿瘤内常有囊变或坏死表 现,信号不均匀,内有高T2信号,少数肿瘤内有钙化。增强后肿 块轻至中度强化。眶骨改变为受压性改变或由于骨质吸收而呈现 眶骨凹陷但无骨质破坏.
.
MRI表现 • 炎性细胞浸润期呈等低T1、长T2信号,纤维化期T2
呈低信号,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
.
2.海绵状血管瘤
• 1.临床表现:成人眶内常见的良性眼眶肿瘤之一。女 性好发,年龄30~50岁,大多数单发。临床特点 为慢性、进行性生长,造成眶内结构移位或受压。 常有眼球突出。
• 2.CT表现:多位于肌锥内,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 楚。大部分肿瘤与眼外肌等密度,少数肿瘤内可见 小圆形高密度钙化,静脉石。强化明显并有延迟强 化的肿块,少数肿瘤可生. 长在肌锥外间隙。
•3.MRI表现:T1WI信号均匀,信号强度高于肌肉和眼球, 明显低于脂肪;T2WI信号较高,信号明显高于其他组织。 如肿瘤有流空的血管或钙化影,可表现为条状的低信号影。 动态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强化”。小片状强化—逐 渐扩大—整个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特异征象)。
泪腺型
肿块型
4.视神经束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5.眶隔前炎型:隔前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6.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
• 7.眼外肌型: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一条或数条眼外肌 弥漫性肥大,眼外肌受累频率以内、外、上、下 之顺序排列,本病肌腱与肌腹都肿大;
.
• 眼外肌型鉴别Graves病:CT表现以眼外肌肌腹增粗为主, 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上及上睑提肌。
.
性别:男,年龄:2岁,主因 “左眼球外凸、斜视半年 入院”
.
•3.MRI表现:为眼眶外上象限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多 数信号均匀, 与眼外肌等信号,较大的肿瘤内常有囊变或坏死表 现,信号不均匀,内有高T2信号,少数肿瘤内有钙化。增强后肿 块轻至中度强化。眶骨改变为受压性改变或由于骨质吸收而呈现 眶骨凹陷但无骨质破坏.
.
MRI表现 • 炎性细胞浸润期呈等低T1、长T2信号,纤维化期T2
呈低信号,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
.
2.海绵状血管瘤
• 1.临床表现:成人眶内常见的良性眼眶肿瘤之一。女 性好发,年龄30~50岁,大多数单发。临床特点 为慢性、进行性生长,造成眶内结构移位或受压。 常有眼球突出。
• 2.CT表现:多位于肌锥内,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 楚。大部分肿瘤与眼外肌等密度,少数肿瘤内可见 小圆形高密度钙化,静脉石。强化明显并有延迟强 化的肿块,少数肿瘤可生. 长在肌锥外间隙。
•3.MRI表现:T1WI信号均匀,信号强度高于肌肉和眼球, 明显低于脂肪;T2WI信号较高,信号明显高于其他组织。 如肿瘤有流空的血管或钙化影,可表现为条状的低信号影。 动态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强化”。小片状强化—逐 渐扩大—整个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特异征象)。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
· 1748· 瘤可发生于眶内亦可发生于颅内, 多位于视神经附 , 。 近 然后向眶内和颅内发展 而本组 4 例行 CT 检 查的患者均发生于眶内, 另外 1 例行 MR 检查的患 者于眶内及颅内均见病灶。因肿瘤起源于视神经内 故其在 CT 像上表现为视神 的星形纤维胶质细胞, “梭” 经本身的呈 形或管状增粗, 且增粗的视神经迂 曲,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而肿瘤外围的硬膜可由于 肿瘤膨胀而过度紧张及变薄, 但仍保持完整, 且因脑 , 膜和肿瘤的密度不同而形成“双轨征 ” 但其轨间距 较宽, 为肿瘤组织横径。 脑膜瘤占眼眶原发肿瘤的 5% ~ 10% , 占视神 经肿瘤的 33% , 严重危害视力, 术后易复发。 本组 病例中就有 1 例为术后复发者。 而本组病例中有 5 例为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临床主要表 缓慢进行性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 , 且眼 现为无痛性、 [10 ] 与视神经胶质瘤 球突出常出现在视力下降之前 , 的临床表现相反。视神经鞘脑膜瘤因主要为视神经 周围的脑膜增厚呈结节状改变, 故在扫描层厚薄至 3 mm 以下均可见“双轨征 ” , 其与视神经胶质瘤的 “双轨征” 的不同之处在于视神经鞘脑膜瘤为轨道 增粗增厚, 轨间距不变或因肿瘤的压迫而变窄 , 后者 表现为轨间距变宽而轨道变细或变窄 。 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 由雪旺氏细胞构成, 故亦称雪旺氏瘤。 肿瘤包膜 完整、 光滑, 且生长缓慢, 较少见于眼眶。 肿瘤可能 故肿瘤常 源于眼眶除视神经之外的其他感觉神经, 呈长椭圆形或条索状, 且与眼眶前后轴一致。 临床 上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 偶尔出现视力下降。 可 发病于任何年龄。故在 CT 像上常表现为发生于眼 眶中后部, 肌锥内或外间隙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 亦 可沿神经干生长, 呈长条状、 长椭圆形、 长梭形、 串珠 [11 ] 。 、 状或哑铃形 需与海绵状血管瘤 脑膜瘤及血管 平滑肌瘤鉴别。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的良性肿 瘤, 可单发, 亦可为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可分为
眼眶肿瘤临床路径
进上皮恢复眼药水 □ 抗菌药物应用不超过 72 小
时,如有感染或植入性材料 例外 □ 促神经肌肉恢复药物应用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是否可 以出院,若患者可以出院,
则需完成“出院记录”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 预约复诊日期 □ 出具“诊断证明书” □ 可拆缝线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出院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协助患者办
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无 □有,原因:
1.
2.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术或转科治疗者。 10.其他因素导致的需中途退出路径的。
二、眼眶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眼眶肿瘤行眼眶肿瘤摘除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10~12 天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3 天
住院第 3-4 天(手术日)
(十一)变异原因及分析。 1.入院后发现合并其他疾病需及时治疗。 2.手术前出现特殊不适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3.全身检查结果异常需延迟手术。 4.患者不能配合手术或其他治疗。 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 6.术后诊断非肿瘤。 7.术后出现感染和感染征象者。 8.术后出现较明显并发症(如视力损害、眼睑及眼球运 动障碍、复视等)。 9.术后病检结果不能及时报告,根据病检结果需再次手
洼陷可备硅胶海绵或其他眶填充剂;如外侧开眶可用耳脑胶 或钛钉、钛板等固定。
5.手术用设备:头灯和开眶设备,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 长焦手术显微镜。
6.输血:根据肿瘤位置、性质和大小备血,术中根据出 血情况输血。
时,如有感染或植入性材料 例外 □ 促神经肌肉恢复药物应用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是否可 以出院,若患者可以出院,
则需完成“出院记录”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 预约复诊日期 □ 出具“诊断证明书” □ 可拆缝线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出院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协助患者办
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无 □有,原因:
1.
2.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术或转科治疗者。 10.其他因素导致的需中途退出路径的。
二、眼眶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眼眶肿瘤行眼眶肿瘤摘除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10~12 天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3 天
住院第 3-4 天(手术日)
(十一)变异原因及分析。 1.入院后发现合并其他疾病需及时治疗。 2.手术前出现特殊不适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3.全身检查结果异常需延迟手术。 4.患者不能配合手术或其他治疗。 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 6.术后诊断非肿瘤。 7.术后出现感染和感染征象者。 8.术后出现较明显并发症(如视力损害、眼睑及眼球运 动障碍、复视等)。 9.术后病检结果不能及时报告,根据病检结果需再次手
洼陷可备硅胶海绵或其他眶填充剂;如外侧开眶可用耳脑胶 或钛钉、钛板等固定。
5.手术用设备:头灯和开眶设备,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 长焦手术显微镜。
6.输血:根据肿瘤位置、性质和大小备血,术中根据出 血情况输血。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其 视 力和 生 命 安全 有 重 大 意 义 。 目前 , 童 眼 眶 肿瘤 诊 断 包 括3 儿 个
方面, 别是病史询 问、 床检查、 分 临 影像 学检 查 。 中影 像 学 检 查 其 是 定 性 诊 断 的 关 键 。 内外 目前 在 诊 断 儿 童 眼 眶 肿 瘤 的 临 床 方 国 面 , 用 多普 勒超 声 ( oo o pe ma i) 式的 并不 多 。 院 利 C lr D p lr I gn方 我 自2 0 年 6 0 6 月至 2 0 年 9 0 9 月期 间 , 3 例 儿 童 眼眶 肿 瘤 患者 接 受 了 有 O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检 查 , 结 合 其 他 临 床 资 料 对 其 进 行 分 析 , 讨 现 探
发 病 , 眼 1 例 , 眼 1 例 ; 中 其 中 良性 肿 瘤 2 例 , 左 4 右 6 其 8 恶性 肿 瘤 2 例。 所有 患 儿 均进 行 了 常规 眼科检 查 和 C I 像 检 查 , 分患 儿还 D影 部 进行了c T和核 磁 共振 成像 ( I 查 。 4 毛细 血 管瘤 选择 保 守 MR ) 检 除 例 治疗 外 , 余均 经手 术病 理组 织证 实 。 其 仪器 为美 国G o i 7C I E L gc D 仪, 探头 频 率为 1 . ~1 .MHz 00 40 。
声 区 清 楚 可见 。 DI 查 显示 , 变 内部 血 流 信 号 不 明显 。 C 检 病 术后 , 5 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管瘤。 毛 细血 管 瘤 检查 结果 : 超 检查 显 示 , B 肿瘤 为 不规 则 形状 , 界 边 模糊 , 内部 结 构 疏 松 , 回声 低 , 均 匀 。 DI 查 显 示 , 瘤 内 部 内 不 C 检 肿
影 像 与 检 测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MRI】
MRl显示神经鞘瘤内部特点最佳。
1、AntoniA型瘤细胞区呈等T1等T2信号,AntoniB型瘤细 胞 区信号与黏液类似,呈长Tl,长T2信号;
2、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AntoniA细胞分布区)明显强 化, 囊变区(AntoniB细胞分布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3、肿瘤可向经眶上裂向颅内蔓延,形成颅眶沟通瘤。
【病理】
毛细血管瘤由大量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而 成,无包膜,生长缓慢,长期存在的肿瘤样毛细 血管扩张。
【CT】
一般位于眼脸的低密度肿块,少数肿瘤可累及眶 内,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 ,极少数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血管丰富,呈I】
肿块在T1WI 上呈中等信号,T2WI 上呈高
5. 眼眶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可位于 肌锥外间隙,也可位于肌锥内间隙。 CT表现为眼眶内边缘光滑、边界清楚,肿瘤密度与眼 外肌和视神经接近,多数密度均匀,可有片状的囊变区。 增强扫描显示均匀强化,但囊变区不强化
6、横纹肌肉瘤:病变早期多位于肌锥外,多为不规则的软组 织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晚期可破坏眼眶骨质,增强扫描 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④CT平扫显示肿瘤呈密度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块影; MR T1WI 呈均质性等或稍低信号强度,T2WI 呈均质性稍 低或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常为中度或明显均匀性强化 。
⑤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
图1~3 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 MRI T1WI( 图1)、T2WI (图2)示肿瘤与眼外肌信号相比 呈等信号,并沿着眶内结构浸润性生长,呈铸型包绕眼 环前部,累及泪腺及泪道,并沿肌锥外间隙向后球后蔓 延,眼环无变形增厚。 增强后示病灶轻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 图3)
第十九眼眶病和肿瘤
3. CT:眼球.眼眶骨结构.软组织
4. MRI:对软组织有高清晰的分辩力 骨结构.钙化灶.异物缺乏信号
5. 病理检查: 方法:常规病理光镜.电镜.免疫组化 细胞标记 活检:组织块病理.术中冷冻切 片病理.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
左侧视神经胶质瘤CT平扫 左侧视神经梭形增粗,密度增高且均匀, 边缘光滑,眼球突出,视神经管扩大
囊壁: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毛囊和皮脂腺 囊腔:脱落的上皮、毛发、皮脂腺分泌物
表皮样囊肿(epidermiod cyst)
囊壁:表皮 囊腔:角蛋白
临床表现
先天性肿物,生长缓慢 眶缘:外上 > 内上、内下
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 眶深部: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 影像检查 超声:圆形、边界清楚、透声性强
可压缩 CT:占位病变、内密度不均,眶壁改变
内壁— 筛窦 下壁— 上颌窦 内上方— 额窦 上壁—前颅窝
CT平扫:筛窦肿瘤 破坏眼球内壁,内直肌受压
眼眶间隙
1.骨膜外间隙: 眶骨膜与眶骨之间 2.肌锥外间隙:眶骨膜与肌圆锥之间 3.肌锥内间隙:肌圆锥内 4.眼球筋膜与巩膜之间的间隙
* 肌圆锥:4条眼外肌及其筋膜组成
静脉回流:
1、向后:眼上、眼下 海绵窦 2、向前:眼静脉 颜面血管系统 3、向下:经眶下裂 翼状静脉丛
蝶骨鞍部 眶尖综合症
继 发
蝶骨翼
Foster-Kennedy
综合症
颞窝肿块 眼球突出 眼睑和球 结膜水肿
视力 减退
眼球 运动 较晚 障碍
影像检查
X线平片、CT:眶骨增生肥厚/吸收和破坏 肿瘤内异常钙化 视神经孔扩大 影像多样性
MRI:视神经管内、颅内蔓延
治疗:手术 易复发
源于视神经鞘,尽量延迟手术
复旦眼科学课件05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晶体变形 ❖ CT 晶体后方线状或三角形较高密度影,无钙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眼部肿瘤:恶性黑色素
malignant melanoma of choroids
• 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 85%发生于脉络膜, • MRI信号具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
低信号,是因为黑色素的顺磁性致T1、T2值 缩短。少数不含黑色素T1及T2像均为中等信 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一致强化。 • MR因具有特征性信号,优于CT。 • 部分肿瘤缺少黑色素,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二、CT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 绝大多数(95%)可见钙化,呈斑点状或大
片状。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眼球突出,形态不 规则,肿瘤可沿视神经向后生长进入颅内 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眼及眼眶 正常影像表现
四、MR
1眼眶:骨皮质T1、T2像均呈低信号 2眼球及球内结构:球壁,晶状体,房水及玻璃体。
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不易区分,巩膜T1及 T2WI均为低信号,可区分 3视神经:T1及T2WI均为软组织等信号,34mm 4眼外肌:T1及T2WI均为中等信号 5眶内脂肪:多位于球后,T1及T2像均为高信号 6 血管:T1及T2WI均呈管状低信号 7 泪腺:外上象限,T1中等信号,T2略高信号。
2 多单侧发病,少数双侧同时/先后发病。
3 早期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畏光,后期 可出现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眼球运动 障碍。检查于眶下缘或内缘触及质硬、边 界不清肿块。
4 激素治疗有效。
眼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易于早期发现及扪及,又可引起上睑下垂。眶部泪腺混合瘤,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生长, 在眼眶缘外上方可扪及硬而不规则肿块,有移动性,一般与皮肤、眶缘无粘连,继之眼球 向前方及内下方移位突出,并有向外、向上运动障碍。 2.视力障碍:早期视力无明显变化,可有复视。随着病程的发展,可有视力减退,其原因可 有肿瘤压迫眼球引起明显散光,或是暴露性角膜炎,也可能是视神经受累。 3.眼底检查:有时可见视乳头水肿,静脉充盈及视网膜皱褶。 4.骨质变化:X线摄片、CT检查,一般可见泪腺部位局限性扩大,骨质吸收或全眼眶扩大, 骨壁变薄,但无骨质破坏。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位置有明显关系, 一般均有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视盘水肿或萎缩,其 他如斜视、眶深部肿物、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肤棕色素 斑也常发生。
影像学鉴别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视力障碍,多在眼球突出之后,视神经鞘
脑膜瘤可为偏心性,CT值较高,可伴有斑点、环形或不规则的钙化,MRI
检查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CT或MRI增强后可见“轨道征”;
视神经炎:临床上表现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和眼眶深部胀
痛等症状。MRI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一般不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
视神经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STIR呈高信号,增强后可有强化,以增
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佳。可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改变,MRI显示
4.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 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 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 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 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 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 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位置有明显关系, 一般均有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视盘水肿或萎缩,其 他如斜视、眶深部肿物、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肤棕色素 斑也常发生。
影像学鉴别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视力障碍,多在眼球突出之后,视神经鞘
脑膜瘤可为偏心性,CT值较高,可伴有斑点、环形或不规则的钙化,MRI
检查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CT或MRI增强后可见“轨道征”;
视神经炎:临床上表现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和眼眶深部胀
痛等症状。MRI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一般不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
视神经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STIR呈高信号,增强后可有强化,以增
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佳。可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改变,MRI显示
4.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 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 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 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 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 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 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
发病
慢
急
病程
缓慢进行
发展迅速
视力
缓慢逐渐下降
严重障碍
眼睑结膜水肿
无
早期即有
眼球运动
早期不受限制
早期即受限制
X线摄片
眼眶扩大与骨质吸收
正常或有骨质破坏
包膜
有
无
来源:《眼病症状鉴别诊断》
如纤维肉瘤粘液肉瘤色素肉瘤神经胶质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泪腺混合瘤泪腺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眼眶肿瘤的鉴别
眼眶肿瘤依其性质,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
一、良性肿瘤:如眼眶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脑膜瘤、眶血管瘤、眶纤维血管瘤、眶纤维瘤、眶骨瘤、眶脂肪瘤等。
二、恶性肿瘤:如纤维肉瘤、粘液肉瘤、色素肉瘤、神经胶质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泪腺混合瘤、泪腺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发病
慢
急
病程
缓慢进行
发展迅速
视力
缓慢逐渐下降
严重障碍
眼睑结膜水肿
无
早期即有
眼球运动
早期不受限制
早期即受限制
X线摄片
眼眶扩大与骨质吸收
正常或有骨质破坏
包膜
有
无
来源:《眼病症状鉴别诊断》
如纤维肉瘤粘液肉瘤色素肉瘤神经胶质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泪腺混合瘤泪腺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眼眶肿瘤的鉴别
眼眶肿瘤依其性质,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
一、良性肿瘤:如眼眶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脑膜瘤、眶血管瘤、眶纤维血管瘤、眶纤维瘤、眶骨瘤、眶脂肪瘤等。
二、恶性肿瘤:如纤维肉瘤、粘液肉瘤、色素肉瘤、神经胶质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泪腺混合瘤、泪腺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