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复习大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了解】

1.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历史及动因

【掌握】

1.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2.审计关系人理论

3.审计职能与作用

4.审计的独立性

【难点】

1.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认定 (详见第九章 ppt 第一节)

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了解】

1.审计的种类和方法

【掌握】

1.审计抽样技术及其应用

2.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理解】

1.审计程序(与后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

开始

准备

审计计划

评价重要性评估审

计风险

制定具体

审计计划

控制测试实施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研究与测试,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

实质性测试

测试交易和余额:审查交易和

账户余额,评价财务报表各个

组成部分的公允性

报告

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第三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了解】

1.三种审计组织形式

2. 国家审计的机构与要求、职责权限。

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了解】

1.审计准则的涵义

2.审计准则体系及其结构

3.审计依据的涵义

【掌握】

1.审计准则的作用

第五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了解】

1.审计证据的涵义和作用

【掌握】

1.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方法

2.审计证据的维度(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

3.审计证据的评价及取舍标准

4.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了解】

1.审计计划的作用和内容

【掌握】

1.重要性的定义和运用

2.审计风险的评估

3.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检查风险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

【难点】

1.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定义

1.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2.怎样理解重要性 :

(1)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2)重要性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重要性的运用

1.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在审计过程中应运用重要性原则

原因 :A.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B.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3)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 :

情形:A.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B.在评价审计结果时。

2.运用重要性时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注意: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两方面。一般来说 ,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 ,从其性质方面考虑 ,却可能是重要的。如以下情况 :

(1)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5)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产生的对会计报表的重大影响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会计报表和相关账户、交易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1)会计报表层次

(2)相关账户和交易层次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1)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 ,审计风险就会增加。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 ,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 ,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主要指金额的大小。

(3)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

(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2.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

(1)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的要求。

(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3)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4)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

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如: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如果同一期间报表重要性水平不同 ,注册会计师应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因此,在作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使用被认为对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重要的最小的错报总体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可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为年度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 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4.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 ,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 ,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既可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方法。

(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2)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2.错报或漏报的汇总

注册会计师应当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并将其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汇总时 ,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1) 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即通过对账户或交易实施详细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未调整错报或漏报。

(2)推断的错报或漏报, 即通过审计抽样或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所估计的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3.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1)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 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

(2)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 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4.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第三节审计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