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证病机浅析
桂枝加桂汤——四条医案
桂枝加桂汤——四条医案展开全文5奔豚——曹颖甫医案刘右,初诊,九月十六日。
始病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泄,有时气从少腹上冲,似有瘦块。
气还则绝然不觉。
此但肝郁不调,则中气凝滞耳。
治宜吴茱黄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生党参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三片红枣十二枚二诊九月十八日。
两服吴茱萸合理中汤,酸味减而冲气亦低,且晨泄已全痊。
惟每值黄昏,吐清水一二口,气从少腹挟痞上冲者,或见或否。
治宜从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水。
川桂技三钱白芍三钱生草钱半桂心钱半制半夏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七枚,服后痊愈。
《经方实践录》6奔豚——岳美中医案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
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汤加肉桂、吴萸,数剂而愈。
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
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瘕块有或隐或现之候。
心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论:阳明五十二:师解,凡水寒土湿,阴气凝结,瘕块坚硬,多病溏泄。
服暖水燥土之剂,阳回泄止,寒消块化,续从大便而出,滑白黏联,状如痰涕,是即固瘕之泮解而后行者也。
本条医案,呕吐腹痛者,胃气逆而不能食也,寒气凝结,木陷不行,贼脾腹痛也。
桂枝加桂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原文】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①者,必發奔豚②。
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117)【词解】①核起而赤:指被针处因寒闭阳郁而红肿如核。
②奔豚:证候名。
豚,猪。
以猪的奔跑形容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部。
该证时发时止,发时憋闷欲死,痛苦异常。
【提要】论述心阳虚奔豚的证治。
【释义】用烧针强发其汗,汗出腠理开,邪气乘虚从针处侵入,寒闭阳郁,气血凝滞,故“核起而赤”。
迫劫发汗,损伤心阳,心阳虚难于制约肾水,水寒之气上犯心胸,故作奔豚,患者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犹如小猪奔突之状。
其治当求心阳虚之本,可用艾柱灸针处之赤核上各一壮,以温阳散寒,再用桂枝加桂汤内服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病机】心阳虚弱,阴寒之气上逆。
【治法】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药】桂枝加桂湯方桂枝五兩(去皮)芍藥三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云桂枝湯,今加桂滿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重用桂枝而成。
方中重用桂枝温壮心阳,而平降下焦水寒之冲逆;芍药破阴结,利小便而去水气;生姜散水平冲,与甘草、大枣辛甘合化,温通心阳,强壮君火,以降冲逆。
仅桂枝一味用量之变,便将解表调和之剂遂成平冲降逆之方。
关于本方是加桂枝还是肉桂,历来争议颇多。
其实汉代桂枝和肉桂不分,从桂枝去皮的用法来看,是去掉表层较厚的具有温里作用的肉桂成分,故当以加桂枝为妥。
【病案】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1年余,于1973年4月1日远道来京就诊。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
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及《金匮》奔豚气病证治第八。
本方是为奔豚气一证而设。
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
其病机由于太阳病发汗复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
方药: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方义:桂枝解肌散寒降冲逆,芍药酸收缓急止痛,甘草、大枣和胃缓急,生姜健胃降逆,更加桂枝温通心肾之阳以逐内寒,加强、平冲、降逆而治奔豚。
临床中凡属奔豚气的范畴,变证各异的证候,俱投以此方治之。
李某某,男,72,木船社退休1976年4月10日,背心发热,腰胀,背越热腰越胀,甚至热上头部。
六脉浮大,沉取无力,苔薄白辨证:心肾阳虚,奔豚上犯。
治宜:调和营卫,振心阳,祛奔豚。
方药: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1976年4月14日,背热减,腰胀减,原方二付。
高某某女 40 第七人民医院幼儿园职工1975年8月5日,数月来有一种怪病缠身,不得安宁,自觉下腹部有股气往上冲,直到咽喉,心悸不宁,脘腹不适,经检查,西医有的说更年期综合症,也有医生说植物神经紊乱,也有说神经官能症,各说不一,服药总是不效。
脉:浮缓无力苔薄白辨证:心肾阳虚,奔豚气上犯。
治宜:振心阳、祛肾邪。
方药:桂枝2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 ,三付1975年8月9日,病减多半,原方三付[分析]本方为《伤寒论》治疗奔豚气的主方。
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继见于《难经》,其后《诸病源候论》释之曰:“奔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
《金匿要略》: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这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所见到的此类病症,常是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向上冲逆。
西医的仪器是无法检测到的。
发作时,先觉脐上或脐下动悸,旋即逆气上冲,心胸痛苦异常。
其所过之处,则有各种症状出现,如气至胃脘,则见脘腹胀满;气至心胸,则胸闷气促,心悸不宁;气冲咽喉,则憋闷窒息欲死,甚则冷汗淋漓,气上冲巅顶,则晕眩跌仆;逆气复还于下,则诸证消失。
【方药】桂枝汤
【方药】桂枝汤吴永刚《伤寒论》398条、112方中,桂枝汤是第一方。
因该方配伍严谨、煎服讲究,为后世尊为经方之首、“群方之冠”。
至今仍为常用方剂,方剂学教材多作为经典方剂讲授。
虽历代医家不乏对此方的诠释,各有心得,对临床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现从《伤寒论》的原文入手,并结合临床实际来阐释桂枝汤证的内涵及临证应用方法。
一、桂枝汤证的核心病机证是内在的,是病机。
需要通过外在的症状来扑捉,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辨证。
在《伤寒论》中往往将证作为病来理解。
如太阳病篇的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既是此种情况。
桂枝汤证所治之病既是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以下省略)12条中已经明确表述:“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
”那么,桂枝汤证的核心病机是什么呢?1、“阳浮而阴弱”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此处描述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阳浮而阴弱。
这里阴阳有两种所指,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见阳浮;重按则弱,故称阴弱。
二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
这里显然是指后者。
卫阳浮盛,抗邪于外,则“阳浮者,热自发”;营阴内守之功减弱,因而汗出,则“阴弱者,汗自出”,进一步作出解释。
2、“荣弱卫强”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本条再次提出太阳中风证的病机——荣弱卫强。
同样是针对“太阳病,发热汗出”的症状,明确告知“此为荣弱卫强”。
是对“阳浮阴弱”病机的补充说明。
卫强,指卫气浮盛以抗邪,既“阳浮者,热自发”的实际含义;荣弱,指营不内守,具体说明了“阴弱者,汗自出”。
卫强即阳浮,荣弱即阴弱,上述两条互为解释。
3、外感风(寒)邪、营卫不和无论“阳浮而阴弱”还是“荣弱卫强”,所表现的实质是“营卫不和”。
在53条中依据《内经》理论作出了阐释:“……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和,实际是“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桂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桂汤一、奔豚岳美中医案:老友娄某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见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
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
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场加肉佳、吴萸,数剂而愈。
(《岳美中医案集1978;49)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脉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
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
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痛块有或隐或现之候,心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
与桂枝加佳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二、食后嗜睡谢富晋医案:邓某某,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
从1986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可,醒后又如常人,经某医院治疗,效果不显。
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荐汗,舌苔白而微腻,舌谈红,脉濡缓。
处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日l剂,水煎服。
服药后仅伏案20分钟即醒,再予原方5剂,服后能坚持食后不睡,但仍有食后困倦思睡,又服8剂,诸症消失。
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四川中医1993)按话:人之寤寐与卫气的运行和阳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本案嗜睡发作于食后,醒后一如常人,乃食后多寐也。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一、原案抄录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一、原案抄录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处方:桂枝15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4枚炙甘草6g结果:上药服3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g,服3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二、方证直解:1、辨病位:气上冲则表未解;二便正常,口不渴,舌苔白润,则无里证;亦未描述半表半里的征候。
故知病在表。
2、别阴阳定六经:失眠、脉不微细,故知不在少阴,而在太阳;太阳病,汗出、脉缓则为中风。
3、辩方证:既然为太阳中风,则当选用桂枝汤类方,因病人气上冲剧烈,故属桂枝加桂汤方证。
二诊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属“欲作奔豚”,故加茯苓,取合用苓桂枣甘汤之意。
胡老没有直接改用苓桂枣甘汤,笔者以为,是因为病人只是“有时脐下跳动”,而且汗出、脉缓的征候应该依然存在;胡老没有直接合用苓桂枣甘汤,也是因为病人只是“有时脐下跳动”,而不频繁剧烈。
从病人后期失眠的调理,胡老选用酸枣仁汤来看,病人必有津血虚的情况。
4、病机分析:营卫不和,汗出上虚,导致气上冲逆,挟有少量水饮;汗出伤津,津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慌失眠,津血虚脉管不充,故脉缓。
伤津尚未到相当程度,且里有水饮,故舌苔尚白润。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处方:桂枝15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4枚炙甘草6g结果:上药服3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g,服3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二、方证直解:1、辨病位:气上冲则表未解;二便正常,口不渴,舌苔白润,则无里证;亦未描述半表半里的征候。
故知病在表。
2、别阴阳定六经:失眠、脉不微细,故知不在少阴,而在太阳;太阳病,汗出、脉缓则为中风。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15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渣,温服200ral。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逐邪,驱寒外达。
(主治)主证:奔豚气病,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四末欠温,每遇寒邪与动气而诱发者,或因发汗过多,或因误用温灸而发者,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缓,病久则沉迟。
副证:往来寒热,或有腹痛,呕逆,或癔声。
(临证加减)1.硬皮病、雷诺氏症、冻疮等病,用本方加肉桂,即桂枝lOg,肉桂5g(后下),白芍lO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 枚.伴有气虚血瘀者,加黄芪、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里寒甚者,加制附子,以温阳散寒;表寒者,加麻黄,以加强温散表寒;脾胃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畅中;少腹气滞者,加乌药、小茴香,以加强调气消胀。
2.奔豚证:肝胃不和,冲气上逆,胸脘胁肋攻冲作痛,或呕吐,或呕逆,或噫气,喜温欲按,舌苔白、脉沉弦而迟等,寒邪较重者,加良姜,气逆较重者,加沉香。
险匮要略方义] 3.对奔豚病的研究;奔豚病分为奔豚气病、肾积奔豚和奔豚寒疝三类。
其发病机制,在于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发生异常。
对本病的辨证施治:寒水相结,致使太阳经气化壅滞而欲作奔豚者,用苓桂甘枣汤;阳虚汗后烧针受寒者,用桂枝加桂汤;情志不和,惊恐忧思所伤者,用奔豚汤;脾肾虚寒者,用千金奔豚汤;寒痰凝滞,气血郁结而有痞块者,用温白丸加丁香、茯苓、远志;冲任不调,肝阳上亢者,用张锡钝奔豚汤;因七情相干,气郁痰结,扰乱神明者,。
用瓜蒂散;因肝气郁结,寒滞肝脉,冲任上逆者,用暖肝煎或橘核丸。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c4,:14]4.本方加味治疗脑外伤综合征: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一般来说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症样症状为主。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湿中阻是发生本病的主要机制,常见肝脾不和或脾胃不和诸证。
药用桂枝加桂汤加赤芍、桃仁、礞石、石菖蒲、远志、马尾连、瓜蒌。
桂枝汤证辨证要点
桂枝汤证辨证要点
答:桂枝汤证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
发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且发热的同时伴有恶寒。
恶风:病人对风的感受敏感,怕风吹。
头项僵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汗出:时而有汗时而无汗,出汗是一阵一阵的。
脉浮缓:脉浮的原因是桡动脉上的皮肤组织和桡动脉下的肌肉组织在气血趋表的情况下各自充血产生的体积变化不同导致的,脉缓是因为循环系统功能不足导致的。
桂枝汤证是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致使卫气强营气弱所表现的证,治法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经方探析》桂枝加桂汤究竟加桂枝还是加桂?
《经方观止》桂枝加桂汤《金匮要略》《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伤寒论:15)【原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1],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金匮奔豚:3)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释:[1]灸其核上各一壮:核,即前文“核起而赤者”,指烧针部位出现的红肿硬核。
一壮,灸法的计量单位,把艾绒做成艾炷,灸完一个艾炷为一壮。
【功效配伍】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桂枝加桂汤是桂枝汤重用桂枝组成,即桂枝由三两加至五两。
方中重用桂枝,配以甘草、大枣、生姜辛甘化阳,温心阳,降寒气,平冲逆;芍药酸寒,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敛阴和营,缓解急迫。
诸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上五味药,用微火水煮,去滓,温服。
本方之“加桂”是加桂枝还是加肉桂,历代医家看法不一。
仲景之方仅有桂枝之名。
桂枝辛甘温,有温通阳气、散寒化饮、平冲降逆、通调血脉作用,与肉桂相比较,桂枝偏于走表走上,发汗解表,温通心胸阳气,并能降逆气;肉桂辛甘大热,偏于走里走下,温里散寒,助肾阳而补命门之火。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云:“加桂或云加肉桂,矜矜于桂枝肉桂之辨,不知《神农本草》原系一桂字。
桂枝温和,氤氲鼓荡,可内可外,可上可下。
张锡纯《衷中参西录》疗肝胆气逆,兼天气下陷阴证,用一味桂枝救愈。
升陷降逆,一物两擅其功,一方两收其效,得此而本方加桂之义,益以证明。
”【编者补充】章虚谷认为若用于治疗肾邪上冲,宜加肉桂;而用于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
从目前笔者所见医案中桂枝汤原方加桂枝亦有桂枝汤加桂枝不效而改加肉桂而愈如本帖后附的余无言医案。
临床如何辨别奔豚证是肾气上冲还是太阳之邪引起的上冲。
曾阅读刘渡舟前辈的《伤寒十四讲》中有一个从脚踝上冲的奔豚证,刘老用的桂枝汤加桂枝配合黑锡丹而愈,不知是否是肾气上冲的奔豚屯证用桂枝汤加桂是否疗效会更好一些(欢迎跟帖讨论),下面截图如下:【方证论治辨析】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气病,阳虚寒逆证。
伤寒学堂——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一一七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
《神农本草经》药解桂枝: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芍药: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痂,止痛,利小便,益气。
干姜: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下利。
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解毒。
大枣: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温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见贤思齐,前贤注释:黄元御:汗后阳虚脾陷,木气不舒,一被外寒,闭其针孔,风木郁动,必发奔豚。
若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便是奔豚发作,宜先灸核上各一壮,散其外寒,即以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以疏风木而降奔冲也。
桂枝加桂者,于桂枝汤内,更加桂枝也。
尤在泾:烧针发其汗,针处被寒者,故寒虽从汗而出,新寒复从针孔而入也。
核起而赤者,针处红肿如核,寒气所郁也。
于是心气因汗而内虚,肾气乘寒而上逆,则发为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也。
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与桂枝加桂,以泄上逆之气。
《医宗金鉴》:烧针即温针也,烧针取汗,亦是汗法,但针处宜当避寒,若不谨慎,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必结肿核赤起矣。
且温针之火,发为赤核,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
盖加针之时,心既被惊,所以肾阴乘心之虚,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
奔豚者,肾阴邪也,其状气从少腹上冲于心也。
先灸核上各一壮者,外去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
更加桂者,内伐肾邪也。
验案举隅(刘渡舟验案精选)崔⨯⨯,女,50岁。
患奔豚病半年余,每次发作自觉气从足内踝开始,沿两股内侧向上冲动,至小腹则小腹鼓起如木棒状,胀坠不舒;至心胸则觉胸中憋闷难忍、心悸、气短、头部冷汗淋漓;至咽喉则呼吸困难、有窒息之感、精神极度紧张而恐惧欲死。
桂桂汤加减治万病之总结
桂桂汤加减治万病之总结
用了五天的时间,总算把《桂枝汤加减治万病》的专题基本上完成了,大大松了一口气。
做这个专题的几天时间里,就象是武侠小说中所说的闭关修炼一样,感悟甚多,收益甚多。
自我感觉对中医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以前的许多案例有豁然开朗之感觉。
现作一些简单的总结。
1、桂枝汤加减的确能治万病,但要对证。
一是要对太阳中风证,二是寒证。
2、桂枝汤的主要特点就是: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
有补有通,以补为通。
3、名老中医谢海州的论述,是对桂枝汤的一个很好的总结:桂枝汤能通阴和阳,调和营卫,发中有敛,以补为通,故凡属营卫不和,阴阳失调,需安内攘外之证,不限内伤外感,均可以此方出入,内调脾胃,外发腠理。
4、桂枝汤加减法,实际上就是火神派所说的“桂枝法”。
5、水平的高低在于专题。
只有真正做了专题,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6、写和看是不同的。
只有写,才能真正领会到精髓。
快到笔吧。
以诗一首作结尾:
桂枝加减治万病,源自医圣张仲景。
望闻问切合四诊,阴阳气血求其真。
积累方可成天才,专题才有高水平。
苞丁解牛游刃余,胸有成竹定乾坤。
桂枝加桂汤方证辨析_王华强
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素问·骨 空论篇第六十》) “肠覃何如? 岐伯曰: 寒气客于肠外, 与卫气相搏,气 不 得 荣,因 有 所 系,癖 而 内 着,恶 气 乃 起,瘟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 也,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 以时下,此其 候 也 ”。根 据 中 医 古 籍 记 载 的 症 状 体 征, 综合历 代 医 家 所 述,现 多 将 本 病 归 属 于 中 医 的“癥 瘕”、“积聚”、“石癥”、“癥病”、“肠覃”等范畴。 2 病因病机 2. 1 正气虚弱 “积之初成,必先身形自虚,而后外 邪中伤,始于皮肤、腠理、毛发,次络脉,次经脉,次输, 次伏冲,次肠胃,次肠胃之外,募原之间。此言邪气自 浅入深之常道也”( 《灵枢·百病始生篇》) 。“人之善
古代虽无子宫肌瘤之名,但有关类似的症状描述 在历代医籍中屡可见到。如《灵枢·水胀》: “石瘕生 于胞 中,寒 气 客 于 子 门,……,皆 生 于 女 子,可 导 而 下”; 《中藏经》曰: “积者,系于脏也; 聚者,系于腑也; 癥者,系于气也; 瘕者,系于血也; ……癥有十二,瘕有 八。”《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妇人宿有
收稿日期:2011 - 01 - 20 作者简介:王华强( 1980 - ) ,男,山东荣成人,博士,研究方向: 证的基
础。
而为古方将肉桂作解表之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反 证了文献考证的准确性; ③从临床应用方面: 陈承等人 认为现用之桂枝“尤宜入治上焦药用”[16],但并未否认 古之桂枝 不 宜 入 治 上 焦 之 药。 该 结 论 是 出 自 用 药 效 果,还是受当时法象药理之影响,现已无法确定。但从 同为张仲景方剂的肾气丸方中桂枝后世多用为肉桂亦 可管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仲景之方凡用桂之处,均 为肉桂,这一点应无疑义。但从临床所见及历代医案 记载来看,确实存在着用桂枝多于用肉桂的情况,这一 点可能是后人囿于仲景桂枝之名而逐渐形成了关于桂 枝、肉桂用药的思维定势。 2 必发奔豚的机理问题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桂枝汤证
田 氏 健 康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有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邮箱: tzm630@) ,立即处理。
谢谢!医案医话系列之十七【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例 1 :熊某,女, 56 岁 。
1964 年 8 月 20 日初诊: 3 个月来,每日下午 3 ~ 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
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 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 “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 3点钟前服药。
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 2 :贺某,男, 8 岁 。
1965 年 10 月 23 日初诊 : 外感发热 1 周不退,每日上午 11 : 30出现发热 ( 体温 38 ℃左右 ) ,汗出,发热 12 : 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 1 : 00 后尚有低热 (37.2 ~ 37.5 ℃ ) ,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
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
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
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
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
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
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不均衡了。
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
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
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桂枝人参汤方证及病机分析
桂枝人参汤方证及病机分析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为重虚其里,邪热乘虚而入,里虚协热,遂利不止而心下痞。
《伤寒贯珠集》曰:“然曰数下,则气屡上矣,曰利下不止,则虚复甚矣。
虽心下痞硬,亦是正虚失运之故。
”故本条乃是太阴虚寒兼太阳表邪不解的证治。
桂枝人参汤方乃表里两解之法。
用桂枝解外之风寒,用人参汤即理中汤以补脾虚,温散中焦寒邪的凝结,以治心下的痞硬、下利。
后纳桂枝,使桂枝在这些药中有一个越出于表以解表邪的作用。
人参汤先煮,煮的时间很长,才后下桂枝,桂枝煮的时间较短,所以桂枝就不会受到人参、甘草的滋腻的影响,它才能够解表,去在表的风寒。
《伤寒论》应用桂枝非常广泛,《伤寒论》载方112首,用到桂枝达的41首。
然只有在桂枝人参汤这里桂枝后下,可见此方桂枝后下的独特性。
(沈双.读《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桂枝后下之感悟[J].光明中医,2015,30(11):2304-2305.)从药物组成看,桂枝人参汤即由理中汤加桂枝组成。
理中汤治疗太阴虚寒,加桂枝开太阳之表。
也就是说,桂枝人参汤治疗太阴、太阳合病。
基于这一认识,临床上我们可以把桂枝人参汤看作理中汤合桂枝汤的加减方。
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缺少医药的年代里,虚寒之体又感风寒之证应当是较为常见的。
理中汤合桂枝汤、理中汤合麻黄汤,或理中汤加紫苏、理中汤加防风等等,这类用方应当是较为常见的。
说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李东垣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汤化裁出治疗体虚外感之名方“麻黄人参芍药汤”。
虽然用药截然不同,但组方思路与桂枝人参汤有类同。
而在当今暖衣、厚味、进补成风的年代里,桂枝人参汤证较为少见。
而与之相对的另外两首经方方证似乎较为多见:一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一是厚朴七物汤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表里皆热而下利者,桂枝人参汤治疗表里皆寒而下利者,临证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腹满而发热者,桂枝人参汤治疗里虚腹泻而发热者,临证也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倘将桂枝看做温通阳气或温通血脉之用,桂枝人参汤用于内伤病的治疗则既不需要有在表之太阳证,也不需要有发热之见症。
78、奔豚证属阳虚感寒基础方:桂枝加桂汤
78、奔豚证属阳虚感寒基础方:桂枝加桂汤奔豚证属于阳虚感寒的基础方,其中桂枝加桂汤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本文将围绕桂枝加桂汤方剂的药物配伍及组成,阐述其中的君臣佐使药,并根据药性归经和药味,详细介绍桂枝加桂汤方剂的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的医理。
桂枝加桂汤方剂的组成主要包括桂枝、白芍、生姜和大枣。
其中,桂枝为君药,具有温阳散寒、扶正固表的作用;白芍为臣药,具有养血调经、活血止痛的作用;生姜为佐药,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发汗的作用;大枣为使药,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药性的作用。
这四味药物相互配伍,协同作用,使桂枝加桂汤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
桂枝加桂汤方剂主要归于阳明经和太阳经,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其药性主要为辛温,味甘苦。
桂枝加桂汤方剂的功能作用包括温阳散寒、解表固表、活血调经、止痛和补脾益气等。
主治病症包括寒邪袭表、阳气不足、经络寒痛等病症。
在八纲辩证中,桂枝加桂汤方剂适用于阳虚感寒的病症,如阳气不足、手足冰冷、畏寒肢冷等。
在六经辩证中,桂枝加桂汤方剂适用于阳明经和太阳经的病症,如感冒发热、头痛身疼等。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君药起到主导疗效的作用,臣药协同君药,增强疗效,佐药则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使药物更好地发挥功效,使药物配伍合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君臣佐使药的合理搭配,能够平衡药性,调和药味,提高方剂的疗效。
综上所述,桂枝加桂汤方剂作为奔豚证属阳虚感寒的基础方,其君臣佐使药的配伍及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搭配药物,桂枝加桂汤方剂能够温阳散寒、解表固表、活血调经、止痛和补脾益气等,主治阳虚感寒的病症。
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提高方剂的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伤寒论》桂枝加桂汤证治浅析
《伤寒论》桂枝加桂汤证治浅析桂枝加桂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117 条)全国统编教材多将此条列为太阳病变证之心阳虚证治条目下,认为其病机为“烧针逼汗,汗伤心阳,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肾中寒气上乘阳位”,认为本证“邪气发自少腹,病本却在心胸”,将矛盾焦点独放在“心”一脏上。
对此,笔者不免有所疑问,既然是有邪气从少腹上冲,那么此邪气究竟是何因所致? 且仅仅是因为一时过汗伤损心阳而“此邪气”即时而发继而上冲心胸吗? 笔者参考历代医家著述,从病位、病机、方药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患者不仅有心阳虚的症状,还应有素体肾阳虚,少腹有寒气的体质特点。
本文试从病位、病机、方药3 个方面对桂枝加桂汤证进行分析。
1.病位教材认为“病本在心胸”,笔者认为此说欠妥。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烧针过汗已致心阳大虚这一前提。
另外,我认为在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的背后,患者素有肾阳虚、少腹有寒气的病史。
有三点可为凭证:其一,《内经》所谓“平人”必是阴阳谐和之体,而落实到五脏上,每一脏亦是阴阳共济之脏,只是在体用关系上,略有偏重。
肾脏也不例外,亦为阴阳谐和之脏。
假使一患者,素体肾脏阴阳谐和共济,少腹本无寒气,纵使发汗太过,心阳大伤,而寒气无所生,亦如何可得奔豚之证呢? 只不过出现心悸欲得按的症状,为桂枝甘草汤所主罢了。
正如钱天来在《伤寒溯源集》所云:“盖奔豚者,肾脏阴寒之气上冲也。
”其二,内里寒气不可速生。
《医宗金鉴》载: “夫温针取汗,其法亦为迅烈矣,既针而营不奉行作解,必其人素寒阴盛也。
”烧针伤心阳,肾中寒气上冲引发奔豚,如果将肾中寒气上冲的原因仅仅理解为一时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的话,那么此寒气未免产生得也太快了。
既然我们认为是肾中寒气上冲,那么其产生也需要有其内在机制和产生过程,不可能无中生有。
其三,从诸多临证医案看,虽未明确指出少腹寒气的由来,但均承认阴寒之气的存在。
桂枝加桂汤介绍
桂枝加桂汤介绍关于《桂枝加桂汤介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普遍的药品有很多,对不一样疾病治疗,在药品挑选上也是有非常大差别,要想可以非常好的挑选合适医治本身病症药品,就需要先向药品开展大量了解,那样在平稳病症上,才会出现非常好协助,那桂枝加桂汤可以医治哪些病症呢,那样的药品该怎么使用,下边就详尽的详细介绍下它。
桂枝加桂汤:(作用)温中散寒,降逆逐邪,散寒外达。
(主冶) 主证:奔豚气病,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病欲死,四末欠温,每遇湿邪与动气而引起者,或因出汗过多,或因错用温灸而发者,舌色淡,苔白润,脉浮缓,病久则沉迟。
副证:往来寒热,或有腹痛,呕逆,或癔声。
(临证交互)1.硬皮病、雷诺氏症、冻疮等病,用己方加肉桂粉,即桂枝lOg,肉桂粉5g(后下),赤芍lOg,甘草5g,姜片3片,红枣5 枚.伴随气滞血瘀者,加黄芩、川芎、羌活、玫瑰花、桃仁,以益气益气养血,活血化淤通脉;里寒甚至,加制附子,以温阳散寒;表寒者,加麻黄,以提升温散表寒;肠胃气滞血瘀者,加甘松、枳壳,以行气畅中;少腹气滞血瘀者,加乌药、茴香,以提升调气消胀。
2.奔豚证:肝胃不和,冲气上逆,胸脘胁肋攻冲隐隐作痛,或呕吐,或呕逆,或噫气,喜热欲按,舌苔白、脉沉弦而迟等,寒邪较重者,加毕拨,气逆较重者,加沉香木。
险匮要更方义]3.对奔豚病的科学研究;奔豚病分成奔豚气病、肾积奔豚和奔豚寒疝三类。
其发病机制,取决于身体气轮的升降机,进出产生出现异常。
对该病的辨证施治:寒水相结,导致太阳经汽化壅滞而欲作奔豚者,用苓桂甘枣汤;阳虚汗后烧针受凉者,用桂枝加桂汤;情绪不和,惊惧忧思所伤员,用奔豚汤;脾肾虚寒者,用干金奔豚汤; 寒痰郁滞,血气郁积而有痞块者,用温白丸加丁香花、薏苡仁、远志;冲任不调,肝阳上亢者,用张锡钝奔豚汤;因七情相关,气郁痰结,搅乱神灵者。
用瓜蒂散;因肝郁气滞,寒滞肝脉,冲任上逆者,用暖肝煎或橘核丸。
在对桂枝加桂汤了解后,应用那样药品的情况下,是不可以随便的开展的,不然对人体各层面全是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危害,并且应用桂枝加桂汤的情况下,也是要保重身体是不是有异常情况,有异常现象也需要终止挑选,防止人体遭受伤害。
桂枝加桂汤——再加肉桂
桂枝加桂汤——再加肉桂16奔豚——刑锡波医案项某,年58岁。
平素心阳衰弱,心悸气短。
于夏令季节,当风乘凉,饮水较多,至夜忽发少腹胀痛,气上冲胸。
气上时自觉气息窒塞,不足以息,两手曳被,而不敢动,气息梗塞僵滞不能作声。
痛苦之状,笔墨殊难形容。
同时恶心欲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两寸尤甚。
此乃平日心阳不足,在暑热之际,又因饮水过多,贪凉过度,致脾阳不运,水湿停滞下焦,乘胸阳不振而上冲。
其机制与奔豚证同,因拟桂枝加桂汤与之。
桂枝15克杭芍12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大枣15枚炙甘草10克服药后气逆缓和,恶心不作,已能昏然入睡。
连服三剂,诸症均愈。
后以补心阳,健脾降逆之剂,调理而愈。
桂枝加桂汤所加的桂字,历代注释家,有不同的看法。
方有执认为桂是肉桂,徐灵胎、陈蔚等认为是加桂枝,其他各家对此亦颇多争论。
其实奔豚证主要原因为逆气上冲,桂枝除解表扶阳之外,尤善降冲气之逆。
冲气之所以上逆,与胸阳不足有密切之关系。
用药时应抓住这两个中心,如上冲较甚,可重用桂枝,如心阳虚微较重的,可重用肉桂。
不结合具体情况,而作无谓的争执,是不切合实际的。
论:桂枝剂量大小与肉桂之别注意一点,就是所有用的奔豚医案,剂量普遍过小,就连桂枝汤的剂量都达不到。
桂枝加桂枝汤的桂枝剂量是五两,等于75克,实际医案的用量,连原方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虽然病也治愈了,但心里要有准绳,以备往后变通之用,因人因病而议其量。
又有虚寒重症的奔豚,用桂枝不愈,改用肉桂就能治好,一是肉桂的力量大,二是之前用桂枝不愈者,就是剂量太小了,有一定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仲圣要加二两,方名加桂汤。
正是因剂量过小,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桂枝不如肉桂力大,而出现的桂枝与肉桂之争。
以至于包括桂枝汤,肾气丸等,全都有桂枝与肉桂之争。
《长沙药解》肉桂:温肝暖血,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
心经络瘀滞,脏腑(真)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证,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凝之故。
伤寒论演义:11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演义:11桂枝加桂汤大家晚上好,咱们接着来讲伤寒经方故事。
仲景先生前几次给小虎子误治的老奶奶调治得非常好,效果非常理想,所以小虎子确实是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小虎子很聪明,很上进,也善于思考,他就在想,桂枝汤这个方子,师父用它来加上芍药和饴糖,就可以增强养中焦养阴血的效果,要是不加芍药,反过来加上桂枝的话,会是怎么样呢?会是什么效果呢?能治疗什么病呢?这个孩子他很善于举一反三,很会学习。
想什么就来什么,还真碰上了这么一个患者。
这个患者是个什么人呢?那个时候啊,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艰难,比较困苦,条件都比较简陋,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的其实还是少数。
有这么一位,也是一位老奶奶,这位和小虎子误治的那位老奶奶,年龄差不多,因为年龄大了,也做不了什么事,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家就出去晒晒太阳,偶然碰上认识了,就聊起来了,老人找老人么。
新出现的这位老人家呢,病情或者身体状况可能更差一些,或者病更多一些。
她不是一直住在这里的,她是从外地刚刚搬迁过来的,或者是像流浪一样,刚刚到这里来的,找了个地方住下。
要是兵荒马乱没办法了,就跟大家也逃命去,就再换一个地方。
所以这个老人来这边来的时间不长。
这个老人家她的胳膊腿啊,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讲,就好比有关节炎一样,经常疼,都不太利落。
所以到一个地方,哪怕稍微安顿一点,就不愿意走。
可能逃命的时候也顾不上身体好不好了,饥寒交迫,稍微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一身的病就发作了。
因为这个老人家,你想年龄大了,也没什么钱啊,穷人哪有钱治病啊,身上疼得厉害,尤其是刮风下雨一变天,这个腿啊腰啊,这些关节都疼。
一起来的,就算是落难的邻居,一块来的,有一些多少懂一点所谓的偏方或者土法,就和她说,我有办法给你止疼。
用什么办法呢?就是用一根针,把针烧红了,哪个地方疼就扎哪。
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说,老人家,没问题,我来给你扎一扎就好了。
这个其实类似我们现在的火针疗法,火针就是针灸的针在这个酒精灯上把它烧红了,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风寒痹症,局部针刺,它确实有很好的散寒温通的效果,散寒止疼效果还是很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桂汤证病机浅析
李新善;谭宏韬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3(33)5
【摘要】桂枝加桂汤病因是已发汗后,复用烧针方法强迫使汗,阳气受损,不能固护,寒邪由针孔侵入,引动冲气,而发为奔豚。
桂枝加桂汤主要作用为助肝疏泄肾中元阳之气补充心阳,以达到平冲降逆之功,故其"阳气受损"的病机单指心阳虚,并不涉及肾阳虚,肾阳虚所致奔豚不可单用桂枝汤作主方治疗。
【总页数】1页(P638-638)
【关键词】桂枝加桂汤;心阳虚;肾阳虚;《伤寒论》;张仲景
【作者】李新善;谭宏韬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16
【相关文献】
1.从通法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病机内涵 [J], 王飞;陈萌;张冬梅;赵冉冉;王梦薇;王启航
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J], 杨一玖;陈明
3.《伤寒论》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证病机探要 [J], 刘旭峰
4.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证 [J], 黄慈辉;林云鑫;温晓雯;谢斯雅;杨心倩
5.再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机与证治 [J], 郭振环;曲夷;徐勤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