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四条医案

合集下载

桂枝汤症医案

桂枝汤症医案

桂枝汤症医案刘渡舟经方医案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枝炙甘草6克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

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

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医案 4 则作者/孟宇航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医药⽅家誉之为“群⽅之冠”。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形成桂枝汤类⽅ 19 ⽅,故该⽅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的⼀⾸药⽅。

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的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桂枝汤类⽅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匮要略》中进⾏了全⾯的记录,仲景通过对桂枝汤成分增减药味⽽制成类⽅,从⽽对各种疑难杂症进⾏治疗,这样不但拓宽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且还为后⼈更加⽅便快速的运⽤桂枝汤类⽅提供⼀定的帮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卫彬教授认为,桂枝汤⽅为仲景群⽅之魁,⽤于外感可解肌发表,⽤于内伤可通⽓⾎、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笔者就杨教授临床应⽤桂枝汤以及类⽅的医案介绍如下,以窥其应⽤桂枝汤类⽅的临床思路。

1 颈椎病宋某,⼥,35 岁,于 2013 年 5 ⽉ 9 ⽇初诊。

患者平时低头伏案⼯作较多,近 1 个⽉连续加班,⾃觉颈部肌⾁酸胀、疼痛不适。

2 天前晨起洗发后打开窗户通风,1h 后觉颈部僵硬,右肩沉重,右上臂抬动困难,汗出,恶风怕冷,⾆淡、苔⽩,脉缓。

X线摄⽚⽰:颈部椎体⽣理曲线变直,第 3、4 椎体⾻质增⽣。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风邪侵及太阳经脉,经⽓不舒。

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处⽅:桂枝、⽩芍、防风各 12g,⼤枣、葛根各 30g,⽣姜、⽢草各 6g。

7 剂,每天 1 剂,⽔煎,早晚分服。

⼆诊:颈部肌⾁松软,右肩疼痛不适消失,余症状解除。

按:桂枝加葛根汤出⾃《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主治的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汗出、恶风、脉缓。

⽅中桂枝、⽣姜之⾟合⽢草、⼤枣之⽢,⾟⽢为阳;芍药⼀味⾟酸为阴;阳阴之味相配,能调营卫、调⽓⾎、调阴阳,⽤于营卫不和诸症。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一、营卫不和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刘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

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

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

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

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

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姜9克,水一碗煎六分。

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

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及《金匮》奔豚气病证治第八。

本方是为奔豚气一证而设。

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

其病机由于太阳病发汗复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

方药: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方义:桂枝解肌散寒降冲逆,芍药酸收缓急止痛,甘草、大枣和胃缓急,生姜健胃降逆,更加桂枝温通心肾之阳以逐内寒,加强、平冲、降逆而治奔豚。

临床中凡属奔豚气的范畴,变证各异的证候,俱投以此方治之。

李某某,男,72,木船社退休1976年4月10日,背心发热,腰胀,背越热腰越胀,甚至热上头部。

六脉浮大,沉取无力,苔薄白辨证:心肾阳虚,奔豚上犯。

治宜:调和营卫,振心阳,祛奔豚。

方药: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1976年4月14日,背热减,腰胀减,原方二付。

高某某女 40 第七人民医院幼儿园职工1975年8月5日,数月来有一种怪病缠身,不得安宁,自觉下腹部有股气往上冲,直到咽喉,心悸不宁,脘腹不适,经检查,西医有的说更年期综合症,也有医生说植物神经紊乱,也有说神经官能症,各说不一,服药总是不效。

脉:浮缓无力苔薄白辨证:心肾阳虚,奔豚气上犯。

治宜:振心阳、祛肾邪。

方药:桂枝2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 ,三付1975年8月9日,病减多半,原方三付[分析]本方为《伤寒论》治疗奔豚气的主方。

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继见于《难经》,其后《诸病源候论》释之曰:“奔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

《金匿要略》: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这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所见到的此类病症,常是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向上冲逆。

西医的仪器是无法检测到的。

发作时,先觉脐上或脐下动悸,旋即逆气上冲,心胸痛苦异常。

其所过之处,则有各种症状出现,如气至胃脘,则见脘腹胀满;气至心胸,则胸闷气促,心悸不宁;气冲咽喉,则憋闷窒息欲死,甚则冷汗淋漓,气上冲巅顶,则晕眩跌仆;逆气复还于下,则诸证消失。

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

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

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7)【组成】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中、晚3次服。

【主治】气上冲逆,心腹疼痛,喜热畏寒之奔豚证。

【禁忌】口渴、思饮、思冷者,忌之。

【类方】奔豚汤、苓桂草枣汤:同为治奔豚方。

不同者,奔豚汤证为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故有口苦烦渴,往来寒热之症状;苓桂草枣汤证为阳虚水饮上逆,欲作奔豚而未成奔豚,故有脐下悸动,小便不利;桂枝加桂汤证已成奔豚,属寒邪为患,故加桂以温之降之。

【临床运用】1.神经官能症,或因风寒之气直中下焦而见气上冲者。

(《伤寒论方运用法》)2.神经衰弱,歇斯底里性冲逆,感冒,妇人更年期之“ 逆上感。

”(《古方临床之运用》)3.呃逆。

伴音低声微,舌淡,脉沉迟无力。

(《新中医》1991;5:45)4. 食后嗜睡。

兼面色晄白,四末不温,时发热汗出,脉濡缓。

(《四川中医》1993;5:36)【桂枝加桂汤方解】本方降逆缓急,祛寒止痛,为治寒性奔豚证之方。

临床运用以冲逆腹痛,喜温畏寒,脉象弦紧为目标。

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素问·骨空论》云:“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

”《难经.五十六难》云:“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金匮要略》列专篇论述,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诸病源候论》认为惊恐忧思等情志刺激、及阴寒内盛系致病之因。

临床症状为腹痛、脐下悸,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甚及咽喉,且头重眩晕。

甚者汗出淋漓,手冷至肘、足冷过膝,胸满短气,闭目不语,几近昏愦,有欲死之感。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和甘草五味组成。

它具有温阳解表、宣发汗、调和气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寒热不解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几例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李某,30岁,男性,患有感冒发热症状,伴有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经过中医诊断后,医生认为是寒邪入侵肺经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

患者服用桂枝汤后,汗出病退,症状明显缓解。

连续服用几天后完全康复,体力恢复正常。

3. 桂枝汤治疗月经不调张女士,25岁,患有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迟,伴有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气血不足、气机郁滞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调理。

张女士服用后,经期规则,经量适中,不再出现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月经恢复正常。

4. 桂枝汤治疗焦虑失眠刘先生,45岁,患有焦虑失眠的症状,晚上总是难以入睡,睡眠质量较差。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心火亢盛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黄连。

刘先生服用后,感觉心情平和,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连续服用几周后,焦虑失眠的症状明显减轻。

5. 桂枝汤治疗风湿关节炎赵先生,50岁,患有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风湿湿邪侵犯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防风。

赵先生服用后,感觉关节肿痛逐渐减轻,活动度也有所恢复。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关节炎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篇示例: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治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恶寒发热等疾病。

它的组成药材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通过配伍搭配,具有温中散寒、通利经络的作用,对于调节气血、治疗寒热病证具有显著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桂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患者李某,女,34岁,平时体质较差,容易感冒。

一天早晨突然出现了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经朋友介绍到中医诊所就诊。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一、原案抄录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胡希恕医案心悟之桂枝加桂汤案一、原案抄录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处方:桂枝15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4枚炙甘草6g结果:上药服3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g,服3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二、方证直解:1、辨病位:气上冲则表未解;二便正常,口不渴,舌苔白润,则无里证;亦未描述半表半里的征候。

故知病在表。

2、别阴阳定六经:失眠、脉不微细,故知不在少阴,而在太阳;太阳病,汗出、脉缓则为中风。

3、辩方证:既然为太阳中风,则当选用桂枝汤类方,因病人气上冲剧烈,故属桂枝加桂汤方证。

二诊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属“欲作奔豚”,故加茯苓,取合用苓桂枣甘汤之意。

胡老没有直接改用苓桂枣甘汤,笔者以为,是因为病人只是“有时脐下跳动”,而且汗出、脉缓的征候应该依然存在;胡老没有直接合用苓桂枣甘汤,也是因为病人只是“有时脐下跳动”,而不频繁剧烈。

从病人后期失眠的调理,胡老选用酸枣仁汤来看,病人必有津血虚的情况。

4、病机分析:营卫不和,汗出上虚,导致气上冲逆,挟有少量水饮;汗出伤津,津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慌失眠,津血虚脉管不充,故脉缓。

伤津尚未到相当程度,且里有水饮,故舌苔尚白润。

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处方:桂枝15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4枚炙甘草6g结果:上药服3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g,服3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

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二、方证直解:1、辨病位:气上冲则表未解;二便正常,口不渴,舌苔白润,则无里证;亦未描述半表半里的征候。

故知病在表。

2、别阴阳定六经:失眠、脉不微细,故知不在少阴,而在太阳;太阳病,汗出、脉缓则为中风。

每日一经方--桂枝加桂汤

每日一经方--桂枝加桂汤

每日一经方--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效。

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方歌】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

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组成】桂枝(去皮)五两(15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

炙其核上各一壮。

【功效】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配伍】本方即桂枝汤重用桂枝五两而成。

重用桂枝,意在温通心阳,以制肾水,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运用】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气病,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常见的某些心脏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奔豚气,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

辨证要点是: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伴心悸,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缓或沉迟。

为阳气虚弱、阴寒上冲之奔豚病证。

根据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功用,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膈肌痉挛等病证。

【加减】偏肾阳虚者,加附子;偏气虚者,加玄参、黄芪;心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中焦虚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脾胃蕴热者,加生大黄、生石膏;胃肠气滞者,加摈榔、香附;伴咳嗽气喘者,加桑白皮、苦杏仁、麻黄;伴腰膝发冷者,加淫羊藿、仙茅。

【注意】内有郁热证、中焦实热证及热性腹胀气肿者忌用。

【文献】《伤寒论》: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伤寒论条辨》:与桂枝汤者,解其欲自解之肌也;加桂者,桂走阴而能伐肾邪,故用之以泄奔豚之气也。

然则所加者桂也,非枝也,方出增补,故有成五两云耳。

《伤寒论类方》:重加桂枝,不特御寒,且制肾气。

又药味重则能下达,凡奔豚症,此方可增减用之。

《伤寒论本旨》:相传方中或加桂枝,或加肉桂。

桂枝加桂汤治疗肺系病验案3则

桂枝加桂汤治疗肺系病验案3则
麻黄 1 0 g , 桂枝 1 0 g , 白芍 l O g , 炒 苦杏 仁 1 0 g , 生 在 表 , 不 得 越 出 的身痒 , 尤 在泾 言 : “ 身痒 者 , 邪 盛 而
黄芪 1 5 g , 炒 白术 l O g , 防风 l O g , 白鲜 皮 3 0 g , 苦 参 攻走 经筋 则痛 , 邪微 而游行 皮肤 则痒 也 。” 二 者 的病 l O g , 地 肤子 3 0 g , 甘草 6 g 。每 日 1 剂, 水 煎服 。 证 虽有 不 同 ,但 出现 了相 似 的病 机 变化 及 症状 , 杨 患 者 自诉 服用 2剂后 瘙 痒症 状 较前 好 转 , 但 仍 师 运用 桂枝 麻 黄各 半 汤治 疗尿 毒 症 身痒 . 恰 是 体 现 存 在 双 下 肢 蚁行 感 , 杨 师 辨 证 认 为 气 血 阻滞 , 经 络 了中 医“ 异病 同治 ” 的治疗 法则 。方 中麻黄使 浊毒 从 不通 , 因此原方酌减麻 黄 、 桂枝, 增 予 祛 风 通 络 之 表 而解 , 与杏 仁 相 伍 宣 中有 降 ; 桂枝、 芍 药 养 血 和 品 。处方 调 整如下 : 麻黄 6 g , 桂枝 6 g , 白芍 1 0 g , 炒苦 营 ; 黄芪 、 白术 扶 正透 邪 ; 防风 、 白鲜 皮 、 苦参 、 地 肤
桂 枝 汤加 重桂 枝用 量 而成 , 重 用 桂枝 , 更佐甘草、 生 肢作 冷 , 足 跗不 肿 , 饮食 一 般 , 夜 尿增 多 , 大便 如 常 。
姜、 大枣 , 使辛 甘合 化 , 助 心 阳而 降 冲逆 , 用 芍 药 之 舌 暗 红 紫气 、 苔 白腻 , 脉 沉 细 。有 慢 性 阻 塞 性肺 病 慢 性 阻塞性肺 病急 性加 重期 ; 中医诊 酸 甘化 阴 , 共 为调 和 阴 阳 , 平 冲 降逆 之方 。《 金 匮要 史 。西 医诊 断 : 略》 云: “ 奔豚 病 , 从 少腹 起 , 上 冲 咽喉 , 发作 欲 死 , 复 断 : 肺胀 。入 院予 吸氧抗感 染平 喘治疗 3天 , 气 喘如 还 止 。” 笔 者用 桂枝 加桂 汤治疗 有胸 中大 气“ 上 冲 咽 旧 , 胸 中仍有气 上 冲感 , 遂 加 中药治疗 。证属 肾阳虚 喉” 感 觉 的肺 系疾 病 , 亦 取得 良效 , 介绍 如下 。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

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

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

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

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

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

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不均衡了。

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

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

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刘渡舟医案: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病案

刘渡舟医案: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病案

刘渡舟医案: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病案
崔××,女,50岁。

患奔豚病,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走窜,行至小腹则胀,上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冒冷汗。

少顷气往下行,则诸证随之而消。

每次发作时精神特别紧张恐怖,如临死亡,每月发作二三次。

平时少腹及腰部有酸疼感,带下多:面色青黄不泽。

舌体胖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数但按之无力。

辨为心阳虚弱坐镇无权,以致下焦浊阴乘虚上犯。

治疗当温补心阳,而消阴降冲。

【处方】桂枝15克白芍9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黑锡丹6克(用药汤送服)。

一剂药服尽,冲气已止。

共进五剂而愈。

【解说】奔豚病发作的一般情况是气从少晖上冲胸咽,发作时恐怖欲死,气复还则止。

这在临球上亦比较常见。

但发作程度如本案这样严重的并不多见.导致奔豚产生的机理大多是由于心阳不足,不能坐镇于上,因而下焦阴寒邪气得以上冲。

奔豚病的发作特点是,凡奔豚气所经过的部位,必然使正常的气机运行闭塞,而出现憋闷胀满心悸,汗出等证。

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有效方剂,《伤寒论》指出:气从少腹上冲心者,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更加桂在于取桂枝强心通阳,开结气,降冲气,用来治疗奔豚病最为合拍。

有的医家认为,“加桂”应是加肉桂。

如果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加桂枝和加肉桂。

效果基本相同。

刘渡舟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医案经验

刘渡舟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医案经验

刘渡舟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医案经验崔xx,女,50岁。

患奔豚病半年余,每次发作自觉有一股气,先从足内踝开始,沿两股内侧向上冲动,至小腹则小腹鼓起如木棒状,胀坠不舒;至心胸则觉胸中憋闷难忍、心悸、气短、头部冷汗淋漓;至咽喉则呼吸困难、有窒息之感、精神极度紧张而恐惧欲死。

稍顷气往下行,症状随之而减轻。

如此每天发作三四次,患者苦不堪言。

兼见腰部酸痛重着,带下清稀量多。

望其面色青黄不泽,舌胖质嫩,苔白而润。

切其脉来弦数、而按之无力。

此为心阳虚衰于上,坐镇无权,而下焦之阴气乘虚上冲所致。

治当温补心阳,下气降冲。

方用:桂枝15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5g、大枣7枚另服“黑锡丹”6g。

共服五剂,冲气下降而病愈。

[按语]奔豚病,一般是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而本例始从内踝上冲,病案少有记载。

可见在下之阴寒邪气之重。

并说明本病上冲之路而与冲脉之行密切相关。

冲脉起于胞中,一源三支:一支行于阴股;一支行于身前,上至胸咽;另一支则行于后背。

下焦寒气上冲,极易假道冲脉,而上冲于心胸、咽喉。

奔豚病内因为少阴阳虚,可因外受风寒或精神刺激而诱发。

本案为心阳虚衰,不能坐镇于上,使下焦阴寒之气得以借冲脉上冲,凡“奔豚气”经过之处,均可导致气机壅塞而见腹胀、胸闷、咽窒等症。

治当温阳散寒,平冲降逆,选用桂枝加桂汤治疗。

本方为《伤寒论》治疗奔豚之首选,可力补心阳之虚,下降阴之上冲之气。

陈修园指出:“用桂枝加桂,使桂枝得尽其量,上能保少阴之火脏,下能温少阴之水脏,一物而两扼其要也”。

但本方是加桂枝还是加肉桂,历来有两种不同看法。

刘老认为,从“更加桂二两”之文体会,应是加桂枝为允,然验之于临床,加桂枝与加肉桂不分轩轾,疗效相同。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一、奔豚.岳美中医案:老友娄某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见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

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

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场加肉佳、吴萸,数剂而愈。

(《岳美中医案集1978;49)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脉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

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

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痛块有或隐或现之候,C2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

与桂枝加佳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二、食后嗜睡谢富晋医案:邓某某,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

从1986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可,醒后又如常人,经某医院治疗,效果不显。

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荐汗,舌苔白而微腻,舌谈红,脉濡缓。

处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日l剂,水煎服。

服药后仅伏案20分钟即醒,再予原方5剂,服后能坚持食后不睡,但仍有食后困倦思睡,又服8剂,诸症消失。

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四川中医1993;(E>;36)按话:人之寤寐与卫气的运行和阳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本案嗜睡发作于食后,醒后一如常人,乃食后多寐也。

桂枝汤医案

桂枝汤医案

桂枝汤医案桂枝汤医案桂枝汤又名“小阳旦汤”。

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一.桂枝汤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

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证。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自备生姜15g、大枣5枚为引。

)水煎3付,并告知用药渣煎汤,临卧前泡脚。

用药1剂后, 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烧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患者发热,恶风,自汗出,正具备桂枝汤证的辩证特点。

而患者阵发性发热,发热凌晨3-5点明显,正为平旦之时,故用小阳旦汤(即桂枝汤)最合适不过。

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

此外,本方煎水临卧前半小时泡脚,有安神之功。

二.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寒激性荨麻疹医案:寒激性荨麻疹医案(1)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痒3年。

平素汗出恶风,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缓。

为卫阳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之荨麻疹。

处方:当归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附子10g(先煎)、僵蚕10g、蝉蜕10g、刺蒺藜15g、乌梢蛇20g、生姜6g、大枣5枚为引。

服药3付后,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消失,但入夜皮肤仍有微痒,上方加乌梅15g、五味子15g,3付而愈。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刺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蝉蜕:疏散发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伤寒论方歌——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方歌——桂枝加桂汤
现临床有用外伤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呕吐等病者
伤寒论方歌——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
烧针发汗本为舛,损及心阳气不安。
阴气上冲为奔豚,直撞横冲土欲残。
腹痛惊慌兼冷汗,心寒胆怯一时难。
桂枝汤内桂加倍,降浊升清九转丹。
附注:
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气,阳虚寒逆证。见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如豚之奔撞,并伴见腹痛、心悸气短、胸闷气促、恐怖欲死,甚则冷汗淋漓等。
现临床有用本方治疗神经官能症、癔症、阵发性心动过速、膈肌痉挛、脑外伤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呕吐等病者。

桂桂汤加减治万病之四

桂桂汤加减治万病之四

桂桂汤加减治万病之四(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膝肿痛,偏瘫,坐骨神经痛)案例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常用葛根汤加减,治颈椎病、肩周炎有佳效。

组方为:桂枝、赤芍各 12克,甘草5克,葛根、茯苓各15克,麻黄5克,羌活、姜黄、红花各10克。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案例二:近代中医学家叶橘泉,治疗慢性淋毒关节炎,膝肿剧痛,以桂枝汤加土茯苓、薏苡仁,连服十余剂,痛止肿消面痊愈,2年未风复发。

(摘自《古方临床运用》)。

案例三:据(《国医论坛》1991年第6期,)报道,付鹏等用桂枝汤加葛根、伸筋草、丹参,治愈颈椎病31例,结果:治愈258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7.67%。

案例四:据(《河南中医》1986年第2期)报道,武长安用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偏瘫24例。

若出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较重者,白芍易赤芍;脉微阳虚较重者,加附子;气息低微者,加黄芪;下肢着地酸软无力者,加全蝎。

结果: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

案例五:据(《陕西中医》1993年第2期)报道,王志云等以桂枝汤加川芎、当归、木瓜、牛七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4例。

气虚加黄芪30克;下肢凉者加附子9克、细辛5克;腰痛加杜仲、威灵仙各15克、香附9克;舌紫黯有瘀点或久痛者,加鸡血藤、地龙各15克,独活9克,蜈蚣2条。

结果:痊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

读方笔记之一:案例一中所用之葛根汤,实际就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葛根有解肌的作用,特别是对肩、颈部拘急,更有特效,所以在治疗肩周炎、颈椎病中常用,而且用量要大,李可常用到60克。

桂枝汤中的芍药、甘草两味药,合成芍药甘草汤,是治筋脉拘急的主方之一,所以在治闻肩周炎、颈椎病中常用,而且用量大,李可常用芍药到90克,量大得惊人。

甘草用至30克。

麻黄则有通阳之作用,在治疗此类病中的作有不可小看。

羌活能通十二经络,特别是对上部之病作用尤大。

《伤寒悬解》奔豚——桂枝加桂汤,茯苓四逆汤

《伤寒悬解》奔豚——桂枝加桂汤,茯苓四逆汤

《伤寒悬解》奔豚——桂枝加桂汤,茯苓四逆汤太阳百零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1烧针令其发汗,汗后阳虚脾陷,木气不舒,一被外寒,闭其针孔,风木郁动,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便是奔豚发作,宜先灸核上各一壮,散其外寒,即以桂枝加桂汤,以疏风木,通经解肌,内降奔冲,外和皮毛。

2桂枝汤者,外解其表,内降奔冲,不为发汗之剂,此已是汗后,已用烧针发汗,故可用桂枝通经。

太阳百零二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是奔豚发作也,可与桂枝加桂汤,用如前法,疏风木而降奔冲。

若不上冲者,奔豚未作,不可与之。

、太阳百零三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汗多亡阳,君火飞腾,神魂失归,是以惊生。

浊气上逆,化生败浊,迷塞心宫,是以狂作。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姜、大枣补脾而降逆,蜀漆吐腐瘀而疗狂,龙骨、牡蛎,敛神魂而止惊也。

1本条龙骨,牡蛎,熬,就是煅的意思。

是需要炮制的。

黄师解,研细用。

太阳百零四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温针发汗亡阳,土败胃逆,神魂失归,必生惊悸也。

太阳百零五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火劫发汗,是为火逆,火逆之证,下之亡其里阳,又复烧针发汗,亡其表阳,神气离根,因而烦躁不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疏乙木而培中土,龙骨牡蛎,敛神气而除烦燥。

1神浮离根,烦燥不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为主方。

加生姜白芍,即治虚劳。

2师解伤寒,皆从中气入手,外感与内伤,俱可见中气之虚实。

外感内伤,表里一气,见表则知里。

因土生万物,土枢四象,土为中气,土为阴阳之关,表里内外之交。

故黄师之解,最得仲景精髓。

其余百家,无论风寒外感,还是内伤杂病,治辩法理,难成体系。

中医理论,皆以黄师之论为准。

桂枝加桂汤治疗肺系病验案3则(上)

桂枝加桂汤治疗肺系病验案3则(上)

桂枝加桂汤治疗肺系病验案3则(上)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治疗奔豚证的方剂。

原方为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更佐甘草、生姜、大枣,使辛甘合化,助心阳而降冲逆,用芍药之酸甘化阴,共为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方。

《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笔者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有胸中大气“上冲咽喉”感觉的肺系疾病,亦取得良效,介绍如下。

1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胀)案李某,男,65岁。

2012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反复气喘咳嗽20年加重1周。

其人形瘦胸高,胸满气喘,发作时觉胸中之气上冲咽喉,气冲则喘,动则加重,咳嗽轻作,痰少色白,神疲乏力,下肢作冷,足跗不肿,饮食一般,夜尿增多,大便如常。

舌暗红紫气、苔白腻,脉沉细。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诊断:肺胀。

入院予吸氧抗感染平喘治疗3天,气喘如旧,胸中仍有气上冲感,遂加中药治疗。

证属肾阳虚衰,肺气上逆。

治拟温肾纳气,降气平喘。

予桂枝加桂汤加味,处方:桂枝15g,炒芍药10g,生姜6g,甘草(炙)3g,大枣10g,炒苦杏仁10g,姜厚朴6g,浙贝母10g,紫石英15g,制山茱萸15g,淫羊藿10g。

5剂。

常法煎服。

11月18日二诊:胸中之气上冲感明显减轻,平地自由走动稍感气喘,咳嗽偶作,痰少黏白,夜尿减少。

原方再与7剂。

11月25日三诊:胸中已无气上冲感,走两层楼梯稍气喘,偶咳痰少,精神可,舌暗红已无紫气,苔薄白。

带药原方7剂出院续服,随访2个月未见加重。

按语:本案患者喘息多年,肺病及肾,肾阳虚衰,肾不纳气,肺气上逆,发为气喘。

书本一般以肾气丸、参蛤散加减治疗,但本例患者胸中之气“上冲咽喉”感觉明显,气冲则喘息,予桂枝加桂汤温阳并平上逆之气,加紫石英、制山茱萸、淫羊藿增加温肾纳气之功,以炒苦杏仁、姜厚朴加强降气平喘之力,浙贝母化痰,取得良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桂汤——四条医案
展开全文
5奔豚——曹颖甫医案
刘右,初诊,九月十六日。

始病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泄,有时气从少腹上冲,似有瘦块。

气还则绝然不觉。

此但肝郁不调,则中气凝滞耳。

治宜吴茱黄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生党参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三片红枣十二枚
二诊九月十八日。

两服吴茱萸合理中汤,酸味减而冲气亦低,且晨泄已全痊。

惟每值黄昏,吐清水一二口,气从少腹挟痞上冲者,或见或否。

治宜从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水。

川桂技三钱白芍三钱生草钱半桂心钱半制半夏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七枚,服后痊愈。

《经方实践录》
6奔豚——岳美中医案
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
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水煎
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

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汤加肉桂、吴萸,数剂而愈。

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

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瘕块有或隐或现之候。

心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阳明五十二:师解,凡水寒土湿,阴气凝结,瘕块坚硬,多病溏泄。

服暖水燥土之剂,阳回泄止,寒消块化,续从大便而出,滑白黏联,状如痰涕,是即固瘕之泮解而后行者也。

本条医案,呕吐腹痛者,胃气逆而不能食也,寒气凝结,木陷不行,贼脾腹痛也。

此瘕块者,就是肠腑虚寒而停滞,阴滞气积而结块也。

阴寒结滞,久不能去,阻格胃气不降,所以上逆呕吐,木贼腹痛也。

肠为阳腑,阳腑阳虚,所以溏泄,脏寒阴盛,虚滞不行,木气郁结,所以结块。

此案用桂枝加桂汤,此也是升清阳之脱陷也。

后理中,加肉桂、茱萸者,也是温脏腑之寒,以行胃肠之停滞。

7奔豚气——刘含堂医案
丁某,男,54岁,农民。

1998年5月13日初诊。

3年前曾患慢性胃炎,经用中药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1月前因恣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胃脘胀闷不适,不欲饮食,并感到有一股气从腹部上冲至胸咽,痛苦难忍,时发时止,服西药罔效。

查其面黄,形体消瘦,精神疲惫。

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此病符合仲圣所说的奔豚气,证属胃寒气逆。

治宜温胃散寒降逆。

用桂枝加桂汤加味,处方: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厚朴15克,吴萸10克,干姜、生姜各10克,大枣6枚。

水煎服。

服4剂,奔豚发作减少,诸症缓解,继服6剂而愈。

按:本例原有慢性胃炎病史,平素脾胃虚寒,又被寒冷饮食所伤,以致胃中更寒,胃失和降而气上逆,有如豚上奔之状,是即仲圣所说的奔豚气。

治以桂枝加桂汤加味,重用桂枝平冲降逆散寒以泄奔豚,白芍协助桂枝以降逆,甘草、姜、枣益脾胃,加干姜、吴萸、厚朴以暖胃散寒消胀满。

桂枝加桂汤,现代主要应用于奔豚气病、冠心病心律不齐、脑外伤综合征、顽固性呃逆、输卵管结扎术后综合征、小儿滞顾等。

辨证要点为多有冲气上逆(奔豚气表现),伴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神疲肢凉,且多兼阵发性腹痛,舌苔白滑,脉沉迟或弱等。

《经方传真》载其应用要点,为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经方治病经验录》论:食寒饮冷伤于中,则中虚不障下焦阴邪,则中虚不能升降阴阳,则中虚不欲食。

桂枝加桂汤,升清阳之脱陷,以升清阳而降浊阴。

8奔豚——闫云科医案
王某,男,52岁,地区铁合金厂工人。

病奔豚己四年,间隔时间短则七八天,长则两三月。

发作时有物自小腹而上,撞击心下,疼痛急迫,连宵累日,粒米不进,时或眩晕,呕吐清水。

多由感寒触冷诱发,作毕,饮食、二便尚皆正常。

此次又病五日矣,由其徒郝某陪同就诊。

患者体质尚可,面红发热,头汗津津,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淡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腹诊心下、当脐悸动筑筑。

谓初按痛甚,继按则舒,故疼痛甚时,需人按压,不可或缺,疼痛不著时则佩戴自制铁卡(状若腰带,中心突出如拳,正对脐眼),以代手按。

观其脉症,知属寒性奔豚,非奔豚汤所能奏效也。

奔豚者,肾之病也,肾虚为本,中寒乃诱因也。

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g 白芍10g 炙草6g生姜10片红枣5枚三剂
二诊:奔豚止。

嘱服金匮肾气丸一月,以防复发。

《经方躬行录》论:本条医案,短则七八天一发,长则两三月一发。

又类似癫风病。

9奔豚气逆——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六十七岁。

初诊: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五月。

有肺结核史,时有咳嗽,痰薄白。

半年来时患腹痛,发无定时。

发时少腹有一小块,向上冲动,泛泛欲呕,汗出恶风,肢冷,头晕。

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

方用:桂枝12克、白芍9克、炙甘草8克生姜9克、红枣10克、茯苓9克。

服三剂。

二诊,服药后腹痛气上冲渐减,若有若无。

嘱续服五剂,未再复发。

《伤寒论方运用法》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