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案
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

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下一课时,这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建构更加完整,对置换反应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更容易。
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我们的教案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金属在化学性质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并能加以判断3.熟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4.会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去判断金属能否在某些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教学重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工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2.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坩埚钳、铁丝(或铁片)、铝丝(或铝片)、铜丝(或铜片)、镁条等。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1课时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为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特性:金呈金黄色;铜呈紫红色;常温下汞呈液态;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相差较大。
2.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易于回收、是否环保等。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
(1)2Mg+O22MgO (2)3Fe+2O2Fe3O4
(3)4Al+3O22Al2O3 (4)2Cu+O22CuO
注:铝和镁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化学教案:《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教案:《金属的性质与应用》一、引言金属是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教案针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金属的性质与应用》这一主题,以启发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深入研究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金属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利用金属的性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二、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使其在化学和工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
1. 导电性金属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地在金属晶格中传导电流,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这使得金属成为制造电线、电缆和电子器件等的重要材料。
2. 导热性金属的热导性也是其重要的性质之一。
金属可以快速地将热量传导到周围环境中,使其在加热和制冷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效率。
这使得金属成为加热器、冷却器和导热装置等的理想选择。
3. 延展性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即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各种形状和结构。
这使得金属成为制造工艺品、建筑结构和机械零件等的常用材料。
4. 硬度金属通常具有一定的硬度,这使得金属在制造工具、设备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金属的硬度也会因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金属的应用金属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介绍几个与金属相关的重要应用领域。
1. 电子技术金属作为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
电线、电缆、电子器件和电路板等都需要金属材料作为基础。
金属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其能够传输和控制电流、电压和热量,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2. 交通运输金属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汽车、火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工具都需要金属材料用于制造结构、引擎等关键部件。
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能够保证交通工具在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建筑工程金属在建筑工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金属结构材料,如钢铁,被广泛用于建筑框架、屋顶和梯子等方面,提供了强度和稳定性。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14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教案: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化学教案: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一、金属的性质金属是一类常见的化学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教案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
1. 密度大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这是由于金属内部原子之间存在着紧密排列、离子间相互吸引力强而导致的。
这种高密度使得金属成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内部存在着自由电子,它们可以在原子间自由移动。
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这使得金属成为电线、电缆以及散热器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3.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即可以被锻造成各种形状,并能够拉伸成细丝。
这种特性使得金属广泛应用于制造工业中,如汽车零部件、建筑结构等。
4. 化学稳定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这使得金属成为一种耐用的材料,在制造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5. 良好的光泽和反射性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并能够反射光线。
这使得金属成为制造镜子、照明设备以及饰品等方面的材料。
二、金属的应用1. 金属制造业金属是制造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从建筑和基础设施到机械零部件和电子产品,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金属。
例如,钢铁在桥梁和楼房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铝被广泛用于汽车工业以及飞机制造中;铜则常用于电线、管道和蒸馏器等方面。
2. 电子技术领域金属在电子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铜导线被广泛运用于电路板连接与通信传输;稀土金属在高新技术产品(如手机、计算机)的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金属氧化物则被用作半导体材料,如硅片。
3. 医学和生命科学金属也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钛合金常被用于人工关节等骨科手术器械;银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材料,如医用敷料和消毒剂;铍、铝等金属被应用于牙科修复材料。
4. 能源行业金属在能源行业中也具有关键地位。
例如,镍和锂在电池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以及储能装置等;而稀土元素则在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学生回顾课本知识,并通过网络收集金属资源的应用及
保护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部分用途。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相应的反应规律。
2.进一步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3.通过对金属的冶炼、金属锈蚀、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的探讨,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归纳,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组内交流讨论激励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四、课堂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模拟微信群聊的形式)通过探究巧克力的包装使用什么金属做的为问题导入,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并展示复习目标。
生:讨论聊天记录的内容,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复习目标。
(以微信为载体,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好网络,发挥好它的积极因素。
)
设计活动,德智双育
活动一
师:1.设计实验证明铝和铁更活泼?
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探讨
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案,并逐步完善。
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既需要独立思考又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养成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
)
活动二
师:对于活动一的实验方案归纳,体现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这些化学性质遵循怎样的发应规律?
生: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相应的反应规律。
【练习】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
这个先后顺序下列哪个因素有关呢?
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通过揭示物质的反应规律和内在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养成求是和求真的科学精神。
)
活动三
师:我们学过哪些制得金属的方法呢?
生: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分组汇报
方法一:湿法冶金
Fe+ CuSO4 = FeSO4+ Cu
实验室制取工业制取
方法二:火法冶金
实验室制取工业制取
方法三:电化冶金
电解氯化镁电解氧化铝
工业制取
(引导学生深挖教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够从对比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从而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
【练习】(一)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用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进行火法炼铜的工艺,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造出“后母戊鼎”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Cu2(OH)2CO3==2CuO+H2O+CO2↑;
②C+2CuO ==2Cu+CO2↑
(二)在西汉时期就开始湿法炼铜的应用,当时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曽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
(三)电化冶金于19世纪初开始应用于生产金属铝,到19世纪末就以
工业规模生产铝和镁,以后又大规模用于生产锂、钠、铍、钙,以及用
于生产钽、铌、锆、铪、钛、钍、铀及稀土金属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①属于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
解”之一)。
(2)青铜属于_____ (填“氧化物”“单质”“化合物”
“合金”之一)。
(3)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_____单质铜的金属活动性(填“大于”“等
于”“小于”之一)。
(4)写出湿法炼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谈谈湿法炼铜的优
点:。
(通过对冶金史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的历程,同时,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对比分析,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四
师生【话题讨论】
1.通过解密巧克力包装纸是铝箔,展开讨论生活中金属可用于哪些包
装?
2.有些金属包装表面的五颜六色仅是为了好看或做广告吗?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进一步体会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
)
【练习】
1.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金属的锈蚀做了观察,发现残留水的铁锅在与水面
接触的部位最容易生锈,家用的铜质水龙头也生了一层绿色的铜锈.
(1)铁生锈的原因是充分接触。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他们除依照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方法进行实验外,还补充做了铜锈蚀与有关系的实验.(3)通过对比铜和铁生锈的条件,说明了。
(4)铝比铁和铜都活泼,但生活中很少见铝腐蚀,这是因为。
(5)请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人们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途呢?
(1)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写出鉴别方法。
(2)“暖足贴”利用铁氧化生锈时会放热的原理从而达到给人局部热敷的作用,具有一贴即热,快速热敷的作用,深受大众的喜爱.其主要成份为: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物质.试推测发热剂成分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
(通过对金属锈蚀的探究,能够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把握变化的规律及结果。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害的方面,也有益的方面。
)
师【话题讨论】
3.你身边的人是如何处理这些金属包装的?需要回收吗?有意义吗?
4.金属包装的替代材料你知道哪些?
生: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讨,可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汇总交流
(认识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环境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认识开发新材料,改善物质性能的重要意义)构建网络,归纳整合
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知识更加系统条理)
当堂训练,目标检测
(见习题设计,定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