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形成怎样的创意思考,拥有怎样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但审视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少数教师还是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他们用标准的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

2.教师在备课时表现出“拿来主义”的慵懒意识,“网上一搜,什么全有”;另外,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也严重束缚了他们乃至的创新思维。

3.阅读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有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常常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学生由于没有思考的空间,常常只能揣摩老师的意图去猜测答案,哪里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呢?

【案例细节】

简述《羚羊木雕》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激情导入。

(二)学生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若有生字,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2.学生再读课文,记下自己的疑问、看法、发现、感受和体验。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谈自己感知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等。

(三)学生合作探究,畅所欲言。

1.分组讨论: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课课文后的看法、疑问、评价、体验心得。通过交流、讨论,还有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便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2.交流、生生交流,共同释疑解难。

(四)教师引导探究,延伸拓展。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你如果遇到类似于这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说出来大家听听。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3.“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认为究竟怪谁呢?

4.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案例反思】

体会一:教师要明确个性化阅读的层次性

现代阅读理论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深悟三个层次,所以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体验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层递性,由初级

的情绪体验到情感共鸣,再上升到情感升华的高级体验层次。这几

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体验过程,使学生变有教为无教,从被动到主动,一切传导和接受都显得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彰显。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体会二:要确立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透文本,走进文本。要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让学生选定一个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两段加以细细体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从上边《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来看,整个课堂格局可分三个部分: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探究。阅读过程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生生互动,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果教师仍然独霸课堂,那就不能让学生把阅读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学生就很难有自己的体验,很难走进文本的深处,领悟作者的情感,受不到心灵的震撼,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和意义。

体会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独特感受

教师备课时,除了备知识、备教法,更应该备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学生独特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不仅表现在课堂上,首先应体现在教师辛勤的创新设计中。“拿来主义”、“经验主义”是窒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罪魁。

2.课堂上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独特感受

阅读是一个对文本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也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应创设氛围,让学生自己进入文章的情境,体验其中人物的情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如在“教师引导探究”这一部分,问题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有的学生在谈“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这一问题时,不仅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谈得声情并茂,感受体验真实感人,并谈了自己处理类似事情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课堂格局中,学生对阅读内容中感兴趣的、有深刻感受经验的地方可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并有机会把这些反应展示出来,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真正成了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通过情感换位,使学生

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内涵,拨动学生求知的情感

心弦,最终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地

投入情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达到语文要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如此坚持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这片天空将会变得更加高远、更加蔚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编.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准研制组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54.

[4]论文学作品主题理解的差异性.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6).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