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能演练提

合集下载

人教2011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63

人教2011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6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其鼎盛时期则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平,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对这一段历史都有所涉及,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中。

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四、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策略(一)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论从史出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分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二)难点:文景之治突出难点的方法:结合具体史料,同秦的暴政表现进行对比,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理解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五、教法学法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视频观摩、分析归纳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议”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 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 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 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 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带 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 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CONTENTS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状况: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 此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哪种措施?
1 背景: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 用。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 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三.“文景之治”
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秦末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战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时间背景,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资料,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反思
首先,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我最大的收获。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已经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有了深入的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讲解楚汉战争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战争的复杂性和策略的理解存在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战争的讲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我没有提供足够的历史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讲解,并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历史解释:能够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影响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
4.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人文素养:通过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西汉的建立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包括楚汉战争、刘邦称帝、定都长安等关键事件。
(3)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彼此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4)角色扮演法:教师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A.刘邦 C.刘备
B.刘秀 D.刘裕
当堂练习
2.(2021·河南郑州三模)《汉书》中记载,汉代经
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B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当堂练习
3.(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
当劓(割鼻子)者,笞(用鞭、杖或竹
板子抽打)三百;当斩左止(趾)者,笞五
百……
——《汉书 刑法志》
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
百……
——《汉书 刑法志》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
汉 文

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
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文帝 ——班固《汉书》
上(汉文帝)常衣绨(tì ) 衣(粗布衣服),所幸慎夫人,令 衣不得曳(yè)地,帏帐不得文 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
秦始皇陵
汉文帝霸陵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
倡( A )罢释兵放归奴农婢;
本: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当堂练习
4.(2020·广西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 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 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2.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的内容。

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

5.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的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3)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鼓励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轻徭薄赋)(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二、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1.(2022年中考真题•聊城)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

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2022年中考真题•天津)2021年中考真题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3.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
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困扰和痛苦。
这直接反映出汉文帝的统治政策是( C )
A. 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休养生息
D. 建立中央集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上述材料反映的都是历史上同一个人物的功绩,这个人物是谁?(1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功绩。(3分) 人物:汉高祖刘邦。历史功绩: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 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局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人物能够“取天下”的原因。 (2分) 善用人才,深谋远虑。
衣式彩绘跽坐侍女俑。此俑五官端正,神态平和从容,与秦始皇陵兵马
俑的神情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是( D ) A. 严刑峻法
B. 大肆征伐
C. 强化专制
D. 休养生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要求他的陵墓只可用瓦器,而保定满城汉墓(葬着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什么是“文景之治”?
古人将施政得当的时期,称为“治世“。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 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一)措施
1、以农为本,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 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
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一)楚汉之争
想一想
从巨鹿之战和楚汉之争的战争性质改变了吗?为什么?
巨鹿之战:秦末农民战争,目的是推翻秦的暴政。 楚汉之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二)西汉建立
1、概况 ①时间: 公元前202年 ②人物: 刘邦(汉高祖) ③建都: 长安
(一)楚汉之争
时间: 前206年—前202年(4年) 交战双方:项羽、刘邦 目的: 为争夺国家统治权 结果:刘邦胜利,项羽兵败。
汉王·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①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
章”,得民心。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除去秦法
②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P63相关史事)刘邦在谈到为何能 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 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 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 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失民心。
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除去秦法
烧秦宫室。
②广纳人才,势力壮大启示:得民心者的②刚天愎下(。bì,固执)自用,众叛
(P63相关史事)【刘成邦功在谈总到结为经何能验,失败亲总离结,教依赖训武。力】,实力削弱。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朝 西汉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和亲政策
反击匈奴
凿空西域 丝绸之路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初期,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对抗的高潮是公元前119年的漠北 战役,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逐渐形成,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大动脉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结合所
学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
5.(2023·山西中考)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
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其建议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
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正确。
齿轮残件
【解析】依据图片可以看出,汉代出土的文物制作精良,构思巧妙,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这表明汉代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C正确。
9.(2023·广州中考)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
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B )
A.“文景之治”
(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B )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 □□□□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粱[梁]。 廿三年,兴,攻荆, □□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材内容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处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大一统是秦汉时期的主要特征,秦开创了统一的格局,西汉巩固开拓了统一的局面,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和发展,秦汉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课通过“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项内容的介绍,主要讲述了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对西汉的建立和巩固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西汉的建立者、都城。

2、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3、了解“文景之治”。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史料,通过讲故事、诵读顺口溜、个性板书的设计,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家国情怀。

2、成由俭败由奢.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一直为史学家所称颂。

四、教学重点、难点:休养生息政策五、教学过程(一)由两名学生朗读唐朝诗人王珪的《咏汉高祖》导入新课。

(二)展标。

(三)自学检测:1.公元前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西汉。

2。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

3。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进一步了解学情,调节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四)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课文内容。

1、帝国之梦(1)西汉的建立背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汉高祖:刘邦(2)通过《汉书.食货志》”人相食,死者过半。

第3单元_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单元解读

第3单元_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单元解读

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史料实证) 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③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西 汉 建 立 和 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 文 景 之 治 ” 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
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大一统王朝 的巩固
①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思 想、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史料实证) ②理解大一统措施的历史影响。(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大一统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 国家认同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沟通中外文明 的丝绸之路
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 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秦汉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东汉的兴衰
①知道东汉建立和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 ②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知 道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家国情怀)
③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 生的背景。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PPT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PPT

的 诗,天 书下 何力, 用求要 !给百姓一个
安静环境的主张。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战争或社会大动荡 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
生活,恢复元气。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本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然后思考: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推行休养生 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等史实. 2.能力:论从史出,培养阅读古文材料能 力,学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理解分析材 料。 3.情感:学习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 节俭的简朴作风。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本 “西汉的建立”,然 后独立思考:
高祖吸取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
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练习巩固
1.西汉建立初期,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
C 四匹马,很多达官贵人只能乘牛车,这些都说明了(

A.汉初统治政策残酷
B.统治者的节俭
C.汉初经济的萧条
D.人民生活艰苦
D 2.下列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大汉王朝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汉 朝和约略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并列为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华夏族自汉朝以 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都城:长安(今西安)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汉朝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220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汉书·文帝纪第四》
重视“以德化民”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 ,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七上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1年中考一轮复习全考点知识背记与拓展手册

七上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1年中考一轮复习全考点知识背记与拓展手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概括】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是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第9课秦统一中国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灭六国1、历史背景:⑴连年战乱影响社会的发展,人民希望结束战争;⑵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增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⑶秦王嬴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影响: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⑴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⑵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社会基层组织,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影响: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巩固统一的措施:⑴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作用:使政令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⑵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⑶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⑷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作用: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⑸北击匈奴(蒙恬),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新课标课件】(2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新课标课件】(29页)

本 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五环志行课堂——“讲”
二、休养生息
1、修养生息政策
(3)具体措施: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文、景帝时期

文帝二年、文帝十二年,文帝两次下诏“赐农民今 年租税之半”,十三年六月,又“除田之租税”,公元
薄 前156年五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文景

时期又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
五环志行课堂——“讲”
二、休养生息
1、修养生息政策
(3)具体措施:
文、景帝时期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文景时期,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 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
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贾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五环志行课堂——“讲” 下马治天下
治国 理念
黄老学派—无为而治
二、休养生息
1、修养生息政策
(1)概念: 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后, 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 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三、汉初对内稳定政局
1、汉高祖时期
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拱卫汉室
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七个,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此外 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领地广,握有重兵……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7年之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 后将韩信、彭越等杀掉……汉高祖总结秦亡教训,认为秦王朝没有 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刘邦又分封了九个刘姓 子弟为王,想要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非刘 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必背知识点一、秦统一中国1. 秦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统一措施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消除了文字上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和度量衡不一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敌。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建立1. 秦的暴政表现: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结果: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其中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为开端。

2.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 刘邦建立西汉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初期政策: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萧条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如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

三、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大一统1. 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政策: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颁布 “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作业(含答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选择题1. 继秦之后,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建立了,它的都城位于( )A. 咸阳B. 陈C. 长安D. 洛阳2.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 )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文帝D. 汉景帝3.“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境况为( )A. 社会安定B. 土地荒芜C. 人口锐减D. 经济繁荣4.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政策是( )A. 开疆拓土B. 大兴文治C. 休养生息D. 平抑物价5.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①提倡勤俭治国①奴碑释放为平民①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6.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A. 吸取秦亡教训B. 减轻人们负担C. 发展生产D. 巩固政权统治7. 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 汉高祖时B. 文景时期C. 汉武帝时D. 光武帝时8. “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 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9.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秦—西汉B. 西汉—秦C. 夏朝—商朝D. 商朝—西周10.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

从这则财经新闻你可 汉初经济萧条 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政治 报道 财经 报道
公元前206年楚汉 战争开始
建立
楚汉战争结束 汉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朝
人相食,死者过 半......
汉初经济萧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 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
公元前206年楚汉 政治 战争开始
休养生息的原因 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 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 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 当务之急。 ②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 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 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具体措施:①卸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
A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C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新课导入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汉高祖(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为民;④十五税一。
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
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
,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 材: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 (3)“文景之治”的含义是什么?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东晋
★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的政权史称西汉。

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 )
A.西汉
B.西周
C.秦朝
D.东汉
4.“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5.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进言: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6.“国家的粮仓丰满殷实,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发生在( )
A.汉高祖后期
B.汉高祖前期
C.汉景帝后期
D.汉平帝时期
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
A.主张以农为本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平定“七国之乱”
D.定田赋为三十税一
9.下列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课堂剧中的场景。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令王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嫔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被称作什么?
(3)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商鞅、汉文帝与汉景帝对待“农”的态度的相同点。

(4)当今社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

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A 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秦”“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2.C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3.A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这是汉高祖统治时期的社会景象。

5.C 西汉建立初期,由于常年战乱,社会经济凋敝,为此,西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6.C 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由“粮仓丰满殷实”“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可知,汉朝出现这种局面是在汉景帝后期。

7.A
8.B 让士兵还乡务农是汉高祖统治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答案为B项。

9.D “文景之治”时期,文帝和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提倡勤俭治国。

因此
A、B、C三项均符合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汉文帝反对奢华,并以身作则,故D项不符合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立军功。

(2)“文景之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援农村建设等。

11.参考答案 (1)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

(2)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3)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