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秧歌腰鼓简介
第二套健身腰鼓规定套路动作说明手册
亲爱的md8809@,恭喜您成功注册梦芭莎账户,请牢记您的用户名:md8809@和初始密码:718624。
即刻购物享受白金VIP全场95折优惠,感谢您对梦芭莎的支持第二套健身腰鼓规定套路动作说明手册一、开场引子步第1拍:左脚向左迈出,马步蹲,同时双手面前交叉分别打两侧鼓面。
(如图01)第2拍:原地马步蹲,同时打两侧鼓面。
第3拍:脚不变,身体的重心移向左腿,形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手向左斜上方甩绸:右手打右鼓面。
(如图02)第4拍:脚不变,身体的重心由左腿移到右腿,形成右弓左箭步,同时右手向右斜上方甩绸,左手收回打右鼓面。
(如图03)第5拍:左脚不动,右脚向后撤步,形成前弓步后箭步,同时右手向下打右鼓面甩后,左手向前甩绸。
(如图04)第6拍:脚和腿的重心不变,右手由下向前上方甩绸,左手收回打右边的鼓面。
(如图05)第7-8拍:小碎步向前跑队形,同时两手打右鼓面。
(如图06)第9-10拍:左脚踏向右脚前,双腿并拢立起,同时右手打右鼓面甩后,左手向前上方甩绸。
(如图07)(1×10拍)二、单跳缠腰步第1-4拍:做两个小跳步(左脚顺着右脚抬起,左脚吸在右膝盖的位置,然后放下,同时右手打右鼓面,左手向前斜上方甩绸)。
(如图08、09)(注:拍手的重心,在落左脚和甩左绸)第5拍:左脚向左迈出马步,同时两手由下向上划开打两边的鼓面。
(如图10)第6拍:左脚不动,右脚迈出形成马步,同时两手由身体两侧收回换成,左手缠前打右鼓面,右手缠后打左鼓面。
(如图11)第7-8拍:左脚原地踏步,左腿弯曲下蹲,右脚直接向右前斜方蹬出,重心在左腿,同时右手打右鼓面甩后,左手向身体的左斜上方甩绸。
(4×8拍)(如图12)三、梅花跳跃步第1拍:同单跳缠腰的第7拍相同。
(如图12)第2拍:右脚落地起跳,左脚旁吸,左脚吸起在右腿膝盖的地方,同时右手右下向上在面前划圈准备打右鼓面,左手收回在打左鼓面的位置。
(如图13)第3拍:左脚落地马步,左手后缠打右鼓面,右手前缠打左鼓面。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一、项目介绍:1.珍珠球:模仿满族渔猎生产方式采珠人的劳动过程演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
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
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场面激烈动作优美,极富观赏性。
2.蹴球:蹴球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踢石球,多流行于汉、满、蒙古、回等民族中,经过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努力,蹴球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则,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
在10米见方的平整土地或塑胶地面上进行比赛。
以高度准确、灵活多变的战术斗智斗勇,以击中对方保全自己为目的,以得分多少定胜负。
3.毽球毽球运动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项目,由手毽演变而来,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类似于羽毛球场地,比赛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
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以先得15分者为胜一局。
4.陀螺:又叫“得螺”、“格螺”。
打陀螺在各民族民间流行已久,有单人、双人、多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多种形式,陀螺制作有木、陶、竹、牛角等,形状大小多样,击打者上下肢、腰、眼睛、大脑都在运动,泥地、草地、硬地均可开展,老少皆宜,设个人、团体、男女组别比赛。
5. 板鞋竞速: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
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
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 推铁环:半个世纪前在北京市盛行的各族儿童喜爱的游戏项目,经过加工整理1995年起列为北京市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
比赛的实质是比速度,一是直线前进的竞速,二是通过各种障碍的竞速,还有4人合作的接力赛。
7. 夹包:流传于北京汉、回、满、蒙古等多民族儿童中的游戏,开始只是夹包比远,历经整理加工成为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在羽毛球场上进行比赛,双方隔网比赛,网高50至70厘米,一方夹包为进攻,一方设法阻拦,以得分多少判定胜负。
后柳小学校本课程--腰鼓
校本课程后柳小学校本课程腰鼓全一册序“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
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
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
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我们明珠实验学校自1997年组建学校腰鼓队至今,坚持活动不间断并将其设为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定时活动,活动小组的成员就是学校腰鼓队的骨干力量,腰鼓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我们也将其带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和掌握打腰鼓的技巧、技法,进而弘扬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
学校腰鼓队曾经参加过多次春运会、庆祝会等活动,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第一章腰鼓简介一、腰鼓发展史腰鼓,是满、彝、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
彝语称热波。
汉族又称花鼓、磨皮花鼓、双柏花鼓。
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广泛用于民间秧歌舞和节日庆祝,深受人民喜爱。
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东北、华北各省和云南省彝族地区盛行。
(1)腰鼓在古代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有外表装饰美观的足鼓。
殷墟甲骨文中的“鼓”字,形象地表达了鼓的构成。
到了商代晚期就已有了鼓框中间稍粗、两端略细、鼓身横置演奏的鼓了。
1977年,在湖北省崇阳县出土了一件模仿木制鼓的形制铸造的铜鼓,鼓面椭圆形,竖径39.5厘米、横径38厘米,表面光素无饰,系仿效牛皮鼓面,鼓框两端边缘模仿鼓钉而饰以三排乳钉纹,腰径略大于面径,鼓上有钮,鼓下有座。
安塞腰鼓的资料
安塞腰鼓的资料安塞腰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
今天安塞腰鼓已走出黄土高原,它以其粗犷奔放的形象传遍全国。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
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
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
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
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
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
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
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
体育项目知识:腰鼓架子鼓音乐介绍
体育项目知识:腰鼓架子鼓音乐介绍腰鼓架子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腰鼓架子鼓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演奏形式、音乐传承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特点和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腰鼓架子鼓音乐的介绍。
腰鼓是一种长方形的乐器,由木头制成,两端封闭。
腰鼓的两侧分别装有皮筋,演奏时需要扭动腰部,带动皮筋的振动,发出清脆的声音。
架子鼓是一种悬挂在架子上的鼓,也是由木头制成,带上了鼓面。
由于这两种乐器都不需手持,所以在演奏时演员的动作和表演技巧便显得异常重要。
演员需要准确地控制身体的力度和协调性,演出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腰鼓架子鼓音乐的演奏形式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一般可以分为独奏、合奏和伴奏三种形式。
在中国的各个戏曲剧种里,都有腰鼓架子鼓的伴奏。
此外,在民间婚礼、祭祀、庆典等节庆活动中,腰鼓架子鼓的演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少数民族的艺术中,腰鼓架子鼓更是不可或缺的。
腰鼓架子鼓音乐有着严格的曲调和有名的曲目。
这些曲目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吸引着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像《赛马调》、《十八盘》、《太平调》、《十三娘》等都是腰鼓架子鼓音乐中的经典曲目。
这些曲目传承下来已有数百年之久,在演奏形式和演出技巧上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和改进。
除了严格的曲调和有名的曲目外,腰鼓架子鼓音乐也注重创新和变革。
现代演奏家们试图融入摇滚、爵士等西方音乐元素,使其更富有现代感和包容性。
同时,腰鼓架子鼓音乐可以融合其它形式的表演,如舞蹈、杂技等。
这样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可塑性,也使其更有趣味性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腰鼓架子鼓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之一,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代表着淳朴、热情、豪放和开放的精神。
它特有的演奏形式,严格的曲调和有名的曲目,以及注重创新和变革的特性,都让其成为一个极具魅力和美感的传统艺术形式。
关于腰鼓文化传统资料
关于腰鼓文化传统资料腰鼓,又称腰鼓新夜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腰鼓在中国各地流传广泛,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演奏风格,其中以湖南、广东等省份的腰鼓文化更为有名。
腰鼓起源于中国古代丰收祈福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农业文明时期。
农民们在农忙季节或重要的节日中,用腰鼓形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腰鼓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变种,但一般来说,它由一个鼓面和一个腰鼓体组成,演奏者将腰鼓戴在腰间,通过旋转或抖动腰身,使鼓面发出节奏感强烈的声响。
腰鼓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纯粹的音乐表演形式,更融入了哲学、宗教、民间信仰等元素。
腰鼓演奏通过鼓声的共振,既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又可以祈求吉祥。
在农村,人们常常将腰鼓的演奏和舞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庆祝和欢乐的场景,寓意着农民劳作辛勤而又充满希望。
另外,腰鼓在古代还是武术表演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可以提供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
腰鼓文化在中国各地有各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以湖南腰鼓为例,它是中国腰鼓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腰鼓之乡”。
湖南腰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传承至今。
湖南腰鼓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合奏,同时还与舞蹈、杂技等形式搭配,丰富多彩。
湖南腰鼓演员通过快速的鼓点和灵活的身体动作,展现出高度的技巧和表达能力,给观众带来震撼和享受。
腰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后辈的培养和教育。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腰鼓往往由父辈传授给子辈,种族和家族的身份都与腰鼓有关。
腰鼓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种传统形式特别能够保持其原汁原味和纯正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腰鼓文化也面临着挑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腰鼓表演。
因此,当代人们应该重视腰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其能够继续在未来发展。
总之,腰鼓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腰鼓解说词简短
腰鼓解说词简短嘿,咱今儿就来聊聊腰鼓这好玩意儿!腰鼓啊,那可是咱中国民间艺术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你想想,一群人系着鲜艳的红绸带,挎着红彤彤的腰鼓,那场面,多热闹,多喜庆呀!腰鼓这玩意儿,敲起来可有劲了!那鼓点就像是能敲到你心里去一样。
“咚咚咚”“哒哒哒”,这声音,响亮又有节奏感,仿佛在告诉你生活就得热热闹闹的,充满活力!你听那声音,是不是像咱中国人的性格,豪爽、大气!看着那些打腰鼓的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浑身透着那股子精气神儿。
他们的动作有力又洒脱,每一次挥臂,每一次跳跃,都带着满满的热情。
就好像他们不是在打腰鼓,而是在演绎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一场只属于他们的狂欢。
咱再说说腰鼓的表演形式,那可真是多种多样啊!有时候是一大群人一起,那气势,就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让你忍不住跟着一起激动;有时候是几个人的小团队,也能玩出别样的精彩。
他们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知道对方要干啥,这得是多深的默契呀!你说腰鼓这东西,咋就这么让人喜欢呢?它不就是个鼓嘛!嘿,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咱老百姓表达喜悦、庆祝节日的好帮手呢!逢年过节,要是没了腰鼓表演,那得多没趣呀!而且呀,腰鼓还能锻炼身体呢!你想想,跟着那欢快的鼓点,又蹦又跳的,不一会儿就浑身热乎乎的,出一身汗,多畅快呀!这可比去健身房有意思多了,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
你再看看那些打腰鼓的孩子们,一个个那精神头,多足呀!他们在传承着这古老的艺术,让它一直流传下去。
这腰鼓啊,就像是一条纽带,把一代又一代的人连接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咱中国有这么多好东西,腰鼓就是其中之一。
它就像咱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的日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呀,咱可得好好珍惜这宝贝,让它一直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这腰鼓,就是咱中国民间艺术的骄傲,不是吗?。
民间艺术常识——腰鼓
民间艺术常识——腰鼓简介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
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面蒙皮。
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
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
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的丰富。
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后也在杭州流行。
表演时,每人左腰挎一个尺半长之圆形小鼓,双手执系彩绸的鼓捶一对,边行进,边击鼓,有正击、顺击、倒击、胯下击等各种击鼓花样。
腰鼓队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达数百人,队伍庞大,动作齐整,花样翻新,彩绸飞舞,鼓声震天,十分壮观。
现已成为各种集会上的广场集体文娱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娱乐、锻炼身体的活动。
历史腰鼓源自战鼓。
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
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
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
如果说《尚书·益稷》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了原始社会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兽类的形象跳图腾之舞的话,那么《易·系辞》中“鼓之舞之以尽神”则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得到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
形制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
腰鼓为木制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骡马皮。
鼓身髹红漆或黑漆。
有的描绘纹饰。
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环上系带,将鼓斜挂于腰际,双手各执一棰敲击。
大腰鼓长40厘米、鼓面直径20厘米;小腰鼓长34厘米、鼓面直径15厘米。
奏法腰鼓奏法变化繁多,如“中国”、“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锤”等。
元宵节腰鼓秧歌比赛介绍词
元宵节腰鼓秧歌比赛介绍词大家好啊,今天咱们要聊一聊的可不是别人家的事儿,是咱们元宵节的腰鼓秧歌比赛!瞧,这可是咱们老百姓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没错,就是那种一到元宵节就能嗅到爆竹声中,闻到年味儿的热闹氛围!每年这个时候,不管你是小孩还是大人,男的女的,谁不想来场大展身手,拍拍手、拍打鼓、跳跳秧歌,玩得不亦乐乎呢?哈哈,话说回来,这场比赛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咱们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说到腰鼓,那可真是咱们中国的宝贝了。
你瞧,它的形状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圆鼓,鼓面上敲打出的一声声节奏感十足的鼓点,不仅能引起阵阵欢呼,听得人心头也热热的,仿佛那鼓声带着春天的气息,活力十足,正所谓“鼓声震天,气吞万里”。
腰鼓比赛,不仅仅是音响的撞击,更是一场力与美的碰撞!每一阵节奏敲响,都是参赛队伍用尽全力的表现,特别是在比赛中,舞者们身着亮丽的服装,挥动着鼓槌,配合着节奏,整个人就像是火花四溅的烟花,绚烂又热烈!你说,这气氛能不让人激动吗?再来说说咱们的秧歌比赛。
哎呀,秧歌那可真是咱们的老传统了,啥时候都是气氛最热烈的存在。
你看,秧歌队的队员们脚步轻盈,动作灵活,时而高抬腿,时而蹦跳,时而又像是鸟儿在空中翱翔,舞姿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在。
秧歌可不是简单的跳跳舞,它讲究的可是动作的连贯与协调,你得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团队,才可以把这“秧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要是看过一场精彩的秧歌比赛,准得忍不住为他们鼓掌,恭喜他们的默契和配合!而且秧歌的节奏一变,队员们的动作也随之变化,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就像是那种经典的“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精神,跳秧歌的队员们每一个都活力十足,绝对让你看得过瘾!你看,这两项活动结合起来,真是好看又好玩,别提有多热闹了!腰鼓和秧歌的比赛,热闹得就像是过年时的集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不想来凑个热闹啊。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不光是为了咱们自己开心,更是为了传承咱们的文化,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一场有趣又有意义的传统文化大餐。
腰鼓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地区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吸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 土地神 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腰鼓介绍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腰鼓
腰鼓是一种精彩的民间舞蹈,是一朵璀璨的艺术奇葩,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鼓声荡人心,鼓舞怡人情”。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
它原是一种民族棰击膜鸣乐器。
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而由孩子们展示出这种艺术形式,更是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孩子们学打腰鼓可以体悟鼓声中蕴含的中国人民的刚强、憨厚。
学打腰鼓,可以练耐力,打情绪,张扬个性,可以学团结,练合作。
学打腰鼓,听节奏,练招式,重身手,讲秩序,从心中长“知识”、练“思辨”。
学打腰鼓,更可以活动肌肉,锻炼骨骼。
将其纳入校本课程活动之中,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和掌握打腰鼓的技巧、技法,进而弘扬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
上海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亭林腰鼓
上海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亭林腰鼓亭林腰鼓亭林腰鼓是亭林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特色活动项目,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其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健身、体操、秧歌和民俗文化。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资料视频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框两端有环,用绸带系在环上悬挂于腰间,故称腰鼓。
表演者双手各执鼓槌击打,并伴有各式舞蹈动作。
(宋)苏轼《惜花》诗云:“前年赏花真盛哉,道人劝我清明来。
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
”可见腰鼓在宋代就已经很盛行了。
腰鼓亭林腰鼓源于民间,早期用于震妖驱疫,鼓动和声响驱逐妖魔和瘟疫,祈求安康;春秋战国时期,则用于鸣警、示威、鼓舞士气、传递信息等,以鼓告急,击鼓欢庆;后来逢佛事庙会年会,民众自发以歌舞载之,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金山亭林千人腰鼓狂欢节独具魅力的亭林腰鼓融合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迈、奔放与江南腰鼓的激情、典雅、柔美,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队形气势宏伟磅礴,鼓点节奏铿锵有力,挥舞动律整齐划一,舞蹈造型千变万化。
亭林腰鼓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古”,又提炼现代新城建设的“神”,是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挥舞动律整齐划一的亭林腰鼓随着时代的发展,打腰鼓已逐步脱离了早期的功能,更多的是作为健身娱乐的民俗活动。
它已成为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同时也是老百姓的一种时尚健身项目,集传统的民族歌舞与时尚的健身元素于一体,参与此项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陶冶情操。
与此同时,人们在打腰鼓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并通过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亭林腰鼓成为蓬勃向上、激情和谐的象征。
2013年,亭林腰鼓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热情豪迈的亭林腰鼓来源:影像上海。
安塞腰鼓:穿越千年的战鼓
安塞腰鼓:穿越千年的战鼓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2021年第32期安塞,位于陕北高原的边缘。
它北临长城,秦直古道穿县而过,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牧猎文化的结合部,历史上多铁马金戈的惨烈征战。
从周朝起,白狄、匈奴、怀胡、鲜卑、羌、突厥等近20个少数民族先后占据过这里或在这里与汉人杂居。
多民族融合与交流中的陕北,以血与火的代价吸收了南方、中原以及草原等地区的文化艺术精华。
腰鼓的产生与发展和安塞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它源于军营,扎根民间,已有2000多年历史。
相传秦汉时戍守长城的边卒,把腰鼓同刀枪、弓箭一起作为战斗必不可少的装备。
遇偷袭,便击鼓告急,请求援助;两军对垒交锋,便击鼓助战,威慑敌人;克敌制胜,庆贺胜利,则敲鼓取乐助兴。
安塞处于战争的拉锯之处。
千百年来,由于杀戮和兵匪掳掠,出于自卫和宗教的双重目的,陕北人借助庙宇、神的玄妙和当时人的迷信心理,产生了“会”这种组织。
一般的“会”由5个到40个村的村民组成。
“会”的活动围绕着庙来展开。
每年腊月,各“会”将自己“会”里的年轻人集中起来进行秧歌排练。
腰鼓就是秧歌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
腰鼓手由本会身体强壮、身手敏捷的青年人充当。
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展示本会的战斗力。
千百年来,头戴盔缨马刷,身着羽巾战裙,脚蹬马靴,一副古代武士装扮的安塞后生,紧随秧歌队的头領“伞头”,遇到别的秧歌队时立即以斗士的姿态,在跳跃腾挪中,与对面过来的秧歌队争夺道路。
队形乱了即为败者,就得站到路两边让道给对方;胜者则耀武扬威地从中间走过。
解放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腰鼓一直是秧歌中的一个表演类别,名称也是叫腰鼓、花鼓或陕北腰鼓。
70年代末期,有文艺工作者将腰鼓单独编排成文艺节目,出现在省、市的舞台上。
1984年5月,陈凯歌、张艺谋拍摄的电影《黄土地》,首次将腰鼓拉到山坡上表演;1986年2月,中国、日本合拍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时,又将600余名腰鼓手集中到山顶上表演;1986年12月,央视举办的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
29.安塞腰鼓(相关资料)(3)
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以其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良乐观的性格。
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人员多少制约。
大路上、广场里、舞台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单打,可双人对打,也可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
单打者腾跃旋跨,时如晴蜓点水,时如春燕衔泥,时如烈马奔腾,时如猛虎显威;群打时则能变幻出多种美妙的图案,如野马兔越野。
腰鼓类别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
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自身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
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
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习俗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
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腰鼓资料
腰鼓教学案例设计第一课时了解腰鼓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腰鼓的传统,初步认识中国地图,知道腰鼓发展的几个地区。
2、会读与腰鼓有关的词语,选择感兴趣的写一写。
二、教学重点:看碟,认图,识字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录像资料、词语卡片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了解腰鼓(1)欣赏录像片段(2)腰鼓是一种喜气洋洋的娱乐表演项目,又是一项趣味十足的健身活动。
它节奏欢快,鼓声清脆动听,敲打起来立刻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欢乐感觉!“打腰鼓”兴于陕北安塞县一带。
古时边关守军,腰系腰鼓,用以击鼓报警、助威、求援、和庆贺胜利之用。
腰鼓队伍庞大,动作整齐、豪迈、遒劲、剽悍,鼓声震天,十分壮观。
2. 观察图片,学习词语(1)出示中国地图。
你们看中国的地图像什么形状?出示词语:中国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出示词语:腰鼓观察图,读一读,写一写:中国(2)腰鼓是红色的,充满着热情和喜庆的感觉!出示词语:红色观察图,读一读,写一写(3)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34厘米,两面蒙皮。
出示词语:圆筒形。
观察图,读一读(4)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出示词语:击打示范动作读一读3.熟悉基本鼓点:(1)教授系腰鼓的方法。
(2)教授基本鼓点:腰鼓很好打,只要熟练了,不管你走,跑,还是跳,乃至你翻跟斗都没问题,因为腰鼓的鼓点是不变的,节奏欢快,永远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出示:╳ 0 ╳ 0 ╳╳ 0 ╳ 0 跟老师读鼓点。
4、游戏巩固:(1)师出示词语卡片,出示图,做动作,生读对应的词: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2)练习后,抢答。
(3)尝试读句子: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时,节奏欢快,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5、总结升华:伴随着“咚—叉—”声,鼓槌挥舞,彩绸翻飞,腰鼓这样的民间技艺,既振奋精神,又磨练意志,人借鼓势,鼓借人威,它打出了咱们中国人的气魄与活力。
民间流行的腰鼓
民间流行的腰鼓腰鼓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它在陕北最为流行,属于打击乐的一种。
腰鼓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面蒙皮,是挂在身上敲的。
腰鼓在民间十分流行。
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
扭秧歌的时候,每次都要跳腰鼓舞,腰鼓舞最初流行在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现在,腰鼓舞已经在许多大城市的村民中跳腰鼓舞。
主要是用来娱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
陕北有腰鼓非常有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行地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鼓手。
因为人太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动作大致相同。
但在一些不同地区,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习俗。
腰鼓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去,成为了我们流行的打击乐器,每年的元宵节,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那些爷爷奶奶打击腰鼓的节目。
(孙浩真)千年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历史相当久远。
中国结所蕴涵的情致和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体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它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同时,它也是数学奥秘游戏的呈现。
你可别小瞧中国结,它千变万化,寓意多多!比如方胜结代表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我知道,传统文化不怕年代的推敲。
中国结,也许以前并不起眼,但现在,人们看中了它这种东方神韵,把做成发夹、耳坠、手镯等等,让它成为一种典雅饰品。
我看着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结,仿佛看到了中国结的古色古香,千变万化,它让我神往,让我遐想……中国结,它代表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人的灵秀。
我爱中国结!(李一宁)火红的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距今七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中国结了。
中国结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从唐代开始,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
尤为一提的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标志也是中国结。
它用奥运五环的颜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结”字之所以在这得到了升华。
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市场上卖的中国结样式很多,但结式基本上都是盘长结。
民间艺术常识——腰鼓
民间艺术常识——腰鼓简介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
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面蒙皮。
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
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
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的丰富。
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后也在杭州流行。
表演时,每人左腰挎一个尺半长之圆形小鼓,双手执系彩绸的鼓捶一对,边行进,边击鼓,有正击、顺击、倒击、胯下击等各种击鼓花样。
腰鼓队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达数百人,队伍庞大,动作齐整,花样翻新,彩绸飞舞,鼓声震天,十分壮观。
现已成为各种集会上的广场集体文娱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娱乐、锻炼身体的活动。
历史腰鼓源自战鼓。
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
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
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
如果说《尚书·益稷》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了原始社会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兽类的形象跳图腾之舞的话,那么《易·系辞》中“鼓之舞之以尽神”则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得到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
形制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
腰鼓为木制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骡马皮。
鼓身髹红漆或黑漆。
有的描绘纹饰。
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环上系带,将鼓斜挂于腰际,双手各执一棰敲击。
大腰鼓长40厘米、鼓面直径20厘米;小腰鼓长34厘米、鼓面直径15厘米。
奏法腰鼓奏法变化繁多,如“中国”、“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锤”等。
腰鼓讲座二
腰鼓艺术由来及安塞腰鼓的风格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腰鼓表演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其中“安塞腰鼓”,又名“打腰鼓”、“腰鼓舞”。
它是安塞地区群众春节时普遍举行的一种喜庆娱乐活动。
那沉重、强烈的鼓声,欢快、健美的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和坦荡炽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
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
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且以秦国为最。
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
“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历千年而不衰,并且成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
据调查,安塞县12万人口中,约有1万户人家有腰鼓,会舞弄者达五六万之众。
安塞腰鼓风格上有“文鼓”、“武鼓”之分,形式上有“列队鼓”、“场地鼓”之别。
腰鼓队一般由“伞头”、“踢鼓子”、“拉花”三部分组成。
“伞头”为腰鼓队之首,由两个人妆扮成“老者”,各举一吊缀有花穗的长把“灯笼伞”领队开路。
“踢鼓子”为男角击鼓队,鼓者上穿紧身箭衣,下着紧口灯笼裤,头扎英雄巾,腰系红绸带,强悍威武。
“拉花”是女角秧歌队,舞者着彩衣,饰彩头,舞红绸,且扭且唱,矫健风流。
“列队鼓”以行进表演为主,边走边打。
那鼓声,似春雷,在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此起彼伏;那阵列,似彩龙,在黄土高原的村村寨寨腾舞游戈。
可以说,惟有安塞的“列队鼓”,才能释放出黄土高原奇伟的能量;惟有黄土高原,才能经得住安塞腰鼓惊心动魄的搏击。
场地鼓”以广场表演为主,分单打、对打、群打。
场地腰鼓反映了北方民族剽悍、刚健、纯厚、豪爽的性格特征和精补风貌。
动作凝炼、洒脱,领舞队员蹦、跳、翻、跃、踢、蹬、踏、跷,千姿百态,加上演员即兴的摇头摆尾、抖肩颤胯,使整个舞蹈显得雄浑强健,潇洒舒腿,高潮迭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秧歌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以本为民,以粮为本,农业的兴衰决定着农民的生死存亡,因此,每当时局安定、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时,广大农民跳起秧歌、庆丰收、祈丰年,借以表达内心喜悦。
清代《秧歌》十分流行,过年过节群众娱乐跳《秧歌》;朝山进香宗教活动也跳《秧歌》;城市戏馆表演《秧歌》;宫廷专聘“秧歌教习”传授《秧歌》。
直到今天《秧歌》仍是我国汉族地区流行最广、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
我国四大秧歌的特点:
东北秧歌:既火爆泼辣,又文静幽默。
特别是手帕(手巾花)舞出
各式各样的绢花更是妙趣横生。
河北秧歌:肩、跨的运动,灵活鲜明、丰富生动。
如:端肩、抖肩等耐人寻味,“拧胯”、“转胯”等变化多端,富有独特的韵律。
山东秧歌(胶东秧歌):
男性:粗犷豪放,有阳刚之气。
女性:妩媚柔韧,富有含蓄之美。
鼓子秧歌:通过大起大落的人体动作和刚健顿拙的动律韵律,表
现山东人民那种坚忍不拔、敦厚倔犟的性格特征。
胶州秧歌:特有的“三道弯”、“扭断腰”的舞蹈形态,富有韧性和
曲线美的动作特征,独具一格。
海阳秧歌:“跑大场”风火热烈、逗笑诙谐风趣,跳扭结合,在流
动中、扭动中突起突落,风格奇特。
把沿海一带人民那种
固有的豁达豪爽、开朗乐观的个性表现的活龙活现。
陕北秧歌:早在1942年,革命老区掀起新秧歌运动,使古老秧歌
获得了生机。
“胜利秧歌”、“翻身秧歌”成为当时激励人民群
众夺取胜利,欢庆解放的有力武器。
随着解放大军的南下,
像播种机一样传播到全国,很多影片中可以看到人民群众扭
着秧歌、打着腰鼓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
90年代,秧歌蓬勃
兴起,又成为人们自娱自乐、健身的好形式。
这些不同风格、特色各异的“秧歌”朴实无华,自然奔放,是发自人们内心的舞蹈,因而有强烈的吸引力。
还成为重大节日,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
健身秧歌
21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领导组织舞蹈专家、健身专家,将科学健身知识(理念)融入到轻松、欢快的秧歌之中,创编了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新方法——《健身秧歌》。
从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创编推广,而后,又将具有山东鲁南风格、上海海派风格的优秀自选秧歌吸纳为第四、第五套规定套路,多年的实践证明:它系统科学,易普及推广,并有较好的自娱性和观赏性。
它将民族民间舞蹈与时尚健身、科学健身有机结合,使舞者在欢乐的乐曲中,科学地扭动身体,在优美的舞姿、灵活的步法、精美的图案中,协调地运动着身体各个部位,尽情地享受健康、欢乐。
健身秧歌是以传统秧歌为基础, 结合体育健身的特点, 进行科学健身的一种锻炼方法。
健身秧歌比赛参赛队员有12人和8人制两种;;自选套路比赛时间为4分至4分30秒;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赛场地为15x15平方米。
健身秧歌技术要求
1、自选套路编排符合健身秧歌创编原则,具有热身、发展、高潮、放松的
有氧运动规律。
2、套路易于普及,动作流畅、难度适中、适合众多人群参与。
3、套路结构清晰、主题明确、音乐节奏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秧歌元素丰富(四种以上),队形变化自然(六种以上,每个队形保持
4个八拍以上),秧歌语汇时尚与传统相结合鼓励创新)。
健身秧歌与传统秧歌的主要区别
1、健身性与表演性
2、规范性与即兴性
3、多样性与单一性
4、统一性与地方性
5、音乐的方便性与制约性
6、化妆的时代性与陈旧性
要求自娱性较强的健身秧歌必须增强“观赏性”通过主题思想、构图节奏、动作等发展和创新,来提高健身秧歌的“品味”。
继承民间舞蹈中(秧歌)特有的形态路,动作风格及浓郁的社会气息的基础上,注意思想内涵的挖掘,进行重新组合,力求结构简洁明快,动作特点突出和内心情感的充分展示。
选择适合健身秧歌气氛在民间乐曲作为伴奏音乐。
健身腰鼓
健身腰鼓是以传统腰鼓的基本动作为基础, 通辽击鼓与身体动作结合的民族康乐型体育健身运动。
设有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比赛;自选套路比赛时间为4分15秒士15秒;场内运动员12至16人, 场外指挥或伴奏队员不超过3人;按年龄分为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赛场地为15x1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