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
4-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置

江苏(1993-2000)
深圳(1994-2001) 陕西(1999-2002 )
0.15/100万剂
0.90/100万剂 0.32/100万剂
1.19/100万剂
4.09/100万剂 -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感染因素
空肠弯曲菌(CJ)、巨细胞病毒(CMV)、乙脑病毒(EBV)、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VZV)、艾滋病病毒(HIV)、支原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型携带者 接种疫苗?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
现AFP,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 病毒
VAPP-发生率
报道文献 北京(1989-2002) 甘肃(1996-2000) 甘肃(2001-2003) VAPP发生率 1.59/100万剂 0.27/100万剂 0.87/100万剂 首剂服苗 VAPP发生率 13.18/100万剂 1.62/100万剂 0.98/100万剂
异常反应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概念
疫苗质量事故
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
能损害。疫苗质量不合格是指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 疫苗中的附加物、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 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
接种事故
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
免疫因素
遗传因素
微量元素 其它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
发病机制不明
通常认为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参与的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 疫性疾病 分子模拟学说
乙肝疫苗接种后致四肢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皮肤荨麻疹

乙肝疫苗接种后致四肢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皮肤荨麻疹摘要患者女性,9岁,彝族。
患儿因扩大免疫于2009年12月14日接种了首针深圳康泰生产的酵母乙肝疫苗,未出现任何不适,2010年1月14日接种第二针次乙肝疫苗(深圳康泰酵母疫苗),接种2小时后双下肢出现高于皮肤的淡红色弥漫性风团样皮疹,融合成片,同时伴有水肿;次日面部和双上肢也出现水肿和皮疹,其他部位未出现水肿和皮疹。
查体:体温37.30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
辅助检查: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未见异常。
患儿既往无药物和疫苗过敏史;调查该批次疫苗接种的其他儿童未出现异常反应。
用地塞米松、扑尔敏、呋塞米、维生素C、B等药物治理3天后皮疹尽退,水肿消失,痊愈而出院。
2 讨论分析1、患儿注射第二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2小时后双下肢出现高于皮肤的,淡红色、弥漫性风团样皮疹融合成片伴水肿,皮疹压之不退色;次日面部和双上肢也出现水肿和皮疹,其他部位未出现水肿和皮疹;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由于该乡镇为少数民族,交通极为不便,患儿未及时得到处理,次日患儿家长才带儿童到卫生院就诊,所幸卫生院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理,未出现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2、住院期间给予抗过敏、抗组胺治疗,用地塞米松、扑尔敏、呋塞米、维生素C、B等药物治理3天后皮疹尽退,水肿消失,痊愈而出院。
3、一般来说,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越严重,发病越迅速,后果也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此次接种反应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也提示我们今后免疫规划工作需做大量的宣传,让接种人群知道何为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后应及时得到处置,最大限度的降低预防接种副反应带来的危害。
3 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和经过3天的抗过敏抗组胺治疗,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未出现其他后遗症,经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诊断小组诊断为:乙肝疫苗接种引起的。
1、荨麻疹、2、血管神经性水肿。
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

-调查研究-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佟荟,李贵文,蒋静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443000摘要:目的对宜昌市接种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脱髓鞘性脊髓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减少或避免接种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类似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对宜昌市2017年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判定原因和依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2017年宜昌市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结论接种疫苗后若岀现不正常体征,要及时就医,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监测;异常反应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83(2021)02-0126-03DOI:10.3969/j.issn.1006-2483.2021.02.030A case report on demyelinating myelitis occurring after vaccinationof freeze-dried human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TONG Hui,LI Guiwen,JIANG JingYich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ichang,Hubei44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spected case of demyelinating myelitis after vaccination with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in Yichang city,and to provide a clinical basis for reducing or avoiding similar serious,suspected,and abnormal vaccination reactions after inoculation of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aseof demyelinating myelitis after freeze-dried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inoculation in Yichang City in2017were analyzed. Results In2017,a case of demyelinating myelitis occurred after inoculation of freeze-dried human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in Yichang city,which was due to the abnormal reaction of vaccination.Conclusion If abnormal signs occur after vaccination,timely med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diseases and deaths.Keywords:Rabies vaccine;Surveillance;Abnormal reaction2017年12月18日湖北省宜昌市某狂犬病预防专科门诊报告1例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 e 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病例,通过宜昌市疾控中心AEFI监测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并组织相关专家组诊断,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应急处置

疫苗少见的不良反应
疫 苗 过敏性 过敏性 过敏性 Arthus 血管性 血清病 剥脱性
皮疹休克紫癜反应水肿
皮炎
脊灰疫苗 +
麻疹疫苗 + + +
百白破 + + +
破类+ + + + +
乙肝疫苗 + + + +
甲肝疫苗 +
+
流脑疫苗 + + +
+
+
乙脑疫苗 + + +
狂犬疫苗 + + +
+
疫苗少见的不良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及处置
严重过敏反应
A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及分级 B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要点
过敏的临床表现
过敏的临床表现(皮肤过敏)
过敏性休克
是由致敏原引起的血管张力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有效循环循血 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生理 改变。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
诊断:严重过敏反应(Ⅱ-Ⅲ级)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 5mg 转抢救室行心电、血压、呼吸、血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高流量吸氧、面罩加压给氧、准备气管插管 上述措施效果不佳时果断环甲膜穿刺 肌注异丙嗪25mg~50mg(或其它抗组胺药) 静脉推注甲强龙40~120mg(或其它糖皮质激素)
小结
➢ 及时识别各类型疫苗不良反应 ➢ 掌握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及处置; ➢ 脱离过敏原至关重要 ➢ 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基石,首选药物,尽早使用 ➢ 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不作为抢救的一线药物
➢ 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 激动β1受体,改善心功能 ➢ 激动β2受体,缓解支气管痉挛,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
疫苗的不良反应

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 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 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 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 次。 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 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2、对牛 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 疫苗,可服液体疫苗。3、凡发热、 腹泻(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传 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 史禁用。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 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3、儿 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 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 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 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 类毒素。
• • • • • •
• • • • •
人工被动免疫 1.抗毒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 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 防。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结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1)重组抗原疫苗(2)重组载体 疫苗(3)DNA/RNA疫苗(4)转基因植物疫苗
• 处理措施
• 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 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多休息即可。 如果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 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 水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 局部感染:注意创面清洁,必要时予抗感 染治疗。 • 无菌性脓肿:轻者湿热敷促进吸收,重者, 必要时予切开排脓,抗感染治疗。
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 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 偶有散在皮疹。
出血热疫苗
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姓名:张**学号:*******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张**(*******)摘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本文将对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进行回顾并结合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措施和做出相关评价。
关键词:乙肝疫苗;疫苗风险;政府部门;社会媒体引言疫苗作为一种特殊药品,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其整体安全性是高于治疗性药品的。
但公众对疫苗风险认知不足和情绪效应,超出了实际风险很多倍。
从2005年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到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类似事件波及范围在扩大,平息纠纷的难度在加大。
政府部门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加。
1 乙肝疫苗致死事件回顾1.1 事件主线(1)2013年12月8日,赵某在郫县第二人民医院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11日,这名男婴因呼吸循环衰竭去世。
赵某怀疑儿子的去世与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2)2013年12月17日,一名男婴在深圳南湾人民医院降生,74分钟后孩子父亲却接到了儿子的死亡通知,医院称可能与接种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有关。
(3)2013年12月19日中午,深圳市疾控中心报告,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产科有一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该新生儿死亡前曾接种过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家长怀疑其孩子突发死亡与本次接种疫苗有关。
(4)2013年12月21日,浙江温州永嘉县一名出生两个月的婴儿死亡,前一天上午他刚打过产自大连汉信生产的乙肝疫苗。
[1]1.2 案件经过及死亡病例1.2.1 案件经过这一事件的最早的曝光是从湖南省婴儿接种疫苗死亡开始的,随后,广东、四川陆续出现类似病例。
其中,湖南省常宁市、衡山县、汉寿县共有3名婴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宁和衡山的两名婴儿死亡。
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

18
3、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
疫苗准备不当 • 疫苗用错稀 释液溶解 • 误用药物代 替疫苗或稀 释液
局部反应
未充分摇匀 (引起脓肿 ) 药物作用(如 肌肉松弛剂、 胰岛素、氨溶 液)
19
4、接种部位不正确和接种途径不妥
接种部位不当 •卡介苗皮下注射 代替皮内注射 •类毒素疫苗(DTP 、DT、Td)注射太 浅 •臀部
31
禁忌证和慎用证
— 怀孕、哺乳期
* 潜在的致畸及诱发流产或早产是众所周知的安全 性考虑 * 灭活疫苗可用于有预防接种指征的孕妇 * 通常不推荐使用活病毒疫苗(特别是风疹疫苗, 其危险性1.2%—1.6%) * 注意与疫苗无关的先天缺陷被错误归因于疫苗 * 新疫苗可能有未知的作用(小心使用!) * 年轻妇女可能未意识到或透露已怀孕(注射前 应询问筛查)
5
生物学特性
毒力、毒性、致病性
• 流感全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热和轻度类似流 感症状 • MV接种后发热和轻型皮疹(5-10%) • 腮腺炎疫接种后引起腮腺炎样疾患 • 风疹疫苗引起胎儿GRS • BCG接种引起淋巴结炎 • 内毒素致热,血压收缩,血压下降,WBC增高
6
*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
去除杂质,消除潜在毒性,引起免它如抗生素、石碳酸、硫柳汞等防腐
剂,氢氧化铝等吸附剂
- 疫苗稳定剂,明胶(抗明胶IgE抗体)
41
异常反应中的过敏反应
• 在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异常反应是过敏反应
• 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文献统计,其中80%左右是接种疫苗后引起的 过敏反应 • 我国报告常见的过敏反应 - 过敏性休克 - 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 ◎ 过敏性皮疹 ◎ 过敏性紫癜(肾炎)
血清病
7-12天
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护理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
方法:总结分析我站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40例次的分布及干预结果。
结果: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 40 例次均为一般反应,无罕见反应。
结论: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自愈或干预后缓解,但也非常有必要做好处理疫苗接种严重不良反应的预案。
关键词: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n children. Methods: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rvention results of 40 case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noculated with 10μg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roduced by Shenzhen Kangtai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4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n children. Conclusion:Inoculation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n children is safe and effective,mild adverse reactions,can be self-healing or mitigation after intervention,bu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to deal with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vaccination plan.Key words:hepatitis B vaccine;vaccination;adverse reactions前言:乙型肝炎疫苗已广泛应用于人群,特别是在0—6岁小儿阶段,有效的全程接种可持续保护作用 15 年,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种乙肝疫苗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某部军官。
平素体健、无过敏史,乙肝五项均为阴性,既往预防接种史不详。
患者在我部组织实施的军人免费接种乙肝中,左上臂三角肌皮肤常规酒精消毒后接种,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离开,接种疫苗2天后左臂三角肌处出现红肿,测体温36.7℃,第3日局部皮肤红肿扩大至上臂上三分之二,境界不明显,皮肤呈淡红色,紧张发亮、局部皮温升高伴瘙痒、麻木胀感,无触痛。
化验血常规wbc8.2×109/l,n68%,l32%.尿常规wbc阴性,rbc 阴性.诊断为乙肝接种异常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给予鱼石脂软膏外敷3天,苯海拉明25mg,每日口服3次,嘱多饮水,4天后上述症状消失。
2.讨论
2.1临床特点:该病例血管神经性水肿是预防接种中一种不常见的反应,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例数少之又少,机制为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或毒性物质在体内产生i型超敏反应,水肿可以在全身各个部位发生,出现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不一样.发生在皮肤表现为荨麻疹或水肿;发生在视神经周围可导致视力减退或暂时失明;发生在尿道可发生尿闭;发生在咽喉或气管可引起窒息;发生在肠壁或肠系膜可以起腹痛症状。
若无并发症一般不会造成严重或持久的损害.
2.2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
其主要成分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辅料
包括氢氧化铝、氯化钠、硫柳汞。
接种禁忌症为: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过敏体质者。
个别人接种后可有局部注射疼痛,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要处理,可自行缓解,极少数人可出现异常反应。
总后勤部为保护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免受乙肝病毒的侵袭,为全体现役干部和士官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人员多、范围广,在接种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预防接种反应,因此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同时也应了解一些不常见的异常反应,更好的为广大官兵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武秀兰,徐爱强,宋立志.儿童免疫接种防病手册.66-71.
[2]贺雄,孙美平.北京市免疫预防工作技术规范.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