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社工1101 张赛明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而在性别歧视之下,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从福西特( Fawcett,1918) 开始研究性别差异到1981 年贝克尔的家庭经济理论模型建立, 进行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并着重对国内关于歧视问题的研究从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的综述。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综述Review o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scal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Graduates Employment highlights the employment rate continued to decline under the Sex Discrimination, female students and 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sues become more prominent. From Fawcett (Fawcett, 1918) began to study gender differences in 1981 Becker family economic theory model to establish a foreign-related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domestic study on discrimination from economics, law, sociology Review of Studies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Review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到今天我国炙手可热的就业歧视话题, 歧视现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论文报告一、题目:性别歧视在女性大学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女性大学生是当前求职市场中充满活力的一群,但在求职过程中,面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性别歧视在女性大学生求职中存在,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就业歧视和女性自身条件差异等。

建议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创造开放的就业环境,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二、题目:女性大学生职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女性大学生职业偏好的研究对于其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女性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一定的偏好,挑选职位时更看重社交价值、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角色、文化背景和就业环境等因素。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为女性大学生创造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环境,同时加强女性的教育和培训等建议。

三、题目:女性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对家庭的影响女性大学生的就业有利于家庭的经济稳定,同时也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女性大学生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对她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女性大学生的就业也会对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改变家庭生活方式等。

建议在职场中建立性别平等制度,同时提高女性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技能,实现家庭和职业的平衡。

四、题目: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不断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性格特质、社会支持和就业环境等。

建议提高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素质,同时优化就业环境,吸引更多女性大学生参与创业。

五、题目:女性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女性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女性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水平和减轻职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女性大学生在职场压力、性别歧视、职业身份认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增加。

这也就导致了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也慢慢增大。

与此同时它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

本文就搜集众多学者观点及部分文献信息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区别对待;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就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 %,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87% ,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 ,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搜集相关材料,从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就业歧视成因和就业歧视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力求能得出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1、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界定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现象,首先应该明确一下概念。

(1)性别歧视国际劳工组织1958 年通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ll1 号公约)对“就业歧视”的界定是: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覃伟丽认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首先必须将大学生就业歧视与一般的就业歧视进行区分。

形式逻辑学“种差加属”的定义方法能够对大学生就业歧视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义区分。

根据其分析得出“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雇主方对于获得大学文凭就业者的初次或初期就业,采取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3](2)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的表现,不同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过在这个广泛关注的话题下,虽说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就业歧视的表现,不过几乎所有学者在具体表现方面都达成了一致的见解。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的论文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的论文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就业市场;对策[论文摘要】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生育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薄弱等,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

政府完善就业市场。

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生育保险制度;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女大学生转变求职观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树立创业意识,实现自我就业等,是消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2006年达到413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加。

而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有关调查表明,在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聘中,有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甚至包括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招聘条件中提出了只要男生的要求,这就使同样具备应聘资格的女生失去了竞争机会。

有的单位虽然招收女生,但又加上了身材、面貌等非职业条件,女大学生仅仅是因为性别原因,而被拒绝在工作岗位之外,或被迫就低应聘。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改革女大学生就业管理,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使女大学生尽快为用人单位所接收,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一)女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劳动经济学的观点是:如果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力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就可以说当前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

假设工资是劳动力的生产率特征和每一种生产率特征可以要求的价格这两个变量的函数,那么当雇主为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所支付的价格,依据劳动力性别的不同而表现出系统性差别时,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就产生了。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就存在着性别歧视,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现的性别歧视,即女生一次性就业率低于男生,或女生就业数量少于男生。

女生就业时劳动力市场没有向她们提供数量平等的就业机会和与能力相符的劳动岗位,致使一定比例的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①国外研究综述就业歧视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Gary S. Becker根据1957年的一篇论文发表了《歧视经济学》,提出了歧视的偏好模型,他的歧视理论,是基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这表明有些人可能会支付高昂的费用独自一人享受,也不愿与特定群体的成员约会。

个人偏好歧视理论是贝克尔歧视理论的发展。

该理论将歧视视为歧视者的偏好。

这是指与不同种族或性别的成员相关的个人偏好。

她认为歧视来自个人。

用贝克尔的话来说,包括雇主、雇员和客户,不来自个人品味。

“如果一个人有歧视性的偏好,”他愿意用另一组代替一组,并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这些成本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例如放弃部分收入。

贝克尔进一步指出:“当歧视行为发生时,该人要么直接支付特权,要么放弃部分收入行使特权。

这样看来,他只是触及了偏见和歧视的本质。

Riskin提出的“就业分离理论”而Ruth则基于简单的供求概念,具有有限的歧视范围,假设部分雇主有限制就业的理论。

人们对不同的人群有主观的好恶,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

阿尔斯特皇家警察局局长Shaman表示,英国是一个古老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传统观念是雇主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求职者,普通法中不存在就业歧视。

直到1970 年代,英国才开始关注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人生来权利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相关的维护运动也越来越多。

支持社会组织的平等权利,英国政府一直承受着通过立法来规范雇主观念的压力,英国是国际条约的签署国和欧盟的成员,即法律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欧盟的法规,必须履行其采纳相关法规的义务。

简而言之,成员国有义务反对工作场所的歧视。

英国政府的社会排斥部门表示:“社会排斥是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特定个人或地区遭受失业、缺乏技能、低收入、住房问题、犯罪环境高、健康和家庭损失等情况,它是一个综合问题”(Social Exclusion Unit,2019)。

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论文

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论文

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论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论文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探讨和分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现以及影响(一)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现从职位因素、年龄因素、婚姻生育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在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1.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录用男性。

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由此就见,“只要男生”的性别歧视,使同样具备应聘资格的大量女生失去竞争机会,宁可岗位空缺也不招聘女性。

[2.用人单位在招聘中隐性歧视女生。

与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直接打出“限招男生”的字样不同,有的用人单位不写明招收人员的性别,但以种种理由拒招女生或以“名额已满”为由拒绝女生。

3.招聘单位提高录用女生的标准。

一些招聘单位对女生的要求近乎百般挑剔,对女生提出了除职业要求外的一些额外要求,如身高、体重、容貌的要求,甚至还在有无恋爱上做文章的。

2003湖南省在录用公务员的过程中,竟把“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是否正常,乳房对称无包快”列入招聘的体检标准中,使20%的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女考生因这一条而不能进入国家机关工作。

4.在劳动合约中限制女生的基本权利。

在就业过程中,即使有女生能够过关斩将通过面试,但单位在签约时规定三五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

(二)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影响1.对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就业中歧视女性现象的增多及女大学生自身对这一现象的切身体验,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希望,如果用人单位不招收女性劳动者,就会造成社会对女性在教育、培训、提拔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认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没有用处的,那么势必会对女性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加,随之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增多。

大学生再就业过程中常常遇到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诸多行为,一方面大大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极不和谐。

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歧视文献综述由于就业歧视问题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文运用个人偏见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社会排挤理论以及社会性别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其更客观、全面和准确的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

一、个人偏见理论的研究综述个人偏好歧视理论是贝克尔歧视理论的发展。

这种理论把歧视看作是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指的是个体偏向于不同某些特定种族或性别的成员打交道。

认为歧视来源于个人,包括雇主、雇员和顾客。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Gary S Becker, 1957)在1957年根据其博士论文出版了《歧视经济学》,提出了歧视偏好模型。

他的歧视理论是在“身心不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含义是某些人宁肯承担一定的费用,也不愿意同某个群体的成员打交道。

不愉悦的感觉来自个人的偏好,用贝克尔的话说就是。

“如果某个人具有歧视的偏好”,那么,他就乐于以某一群体代替另一群体并为此支付某种费用:这种费用既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如宁愿放弃一部分收入。

贝克尔进一步论证到:“当歧视行为付诸实施时,为了行使这种特权,该人要么是为此直接支付费用,要么是放弃一部分收入。

当把问题简化为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时,我们才触及到了偏见与歧视的精髓。

”里斯金和鲁斯提出的“就业隔离理论”是根据简单的供求概念,分析将被歧视者限定在有限的就业范围内的理论。

假设一些雇主对一部分人具有主观的偏爱或对另一部分人具有嫌恶情绪,而与其技能无关。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研究对策.docx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研究对策.docx

本科生学年论文论文题目: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研究对策姓名:何晓曦学号:班级:人力1201班年级: 2012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指导老师:赵琛徽教授完成时间:2015年 9月5日工商管理学院学年论文评定学年论文选题: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研究对策成绩:指导老师姓名:赵琛徽职称:教授学生姓名:何晓曦联系方式:指导老师对论文的评语:老师签名:批改日期: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研究对策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文化体制的不断提高,就业问题已俨然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但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却一直存在,我国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的歧视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人力资源得不到良好的利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的进程,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搜集大量资料采取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来正面直观的解析为何女大学生求职屡屡遭拒。

根据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等信息来帮助女大学生在遇到此等问题的情况下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发现问题弊端寻求解决方法并最终走上就业平等之路。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维权目录一、研究背景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入了形成和逐渐发育的成长时期,在分别经历了以体制外“放开”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以体制内工资改革为主要特征的第二阶段,以及以体制外的部分人员开始向体制外流动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之后,目前已经处于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的第四阶段。

在这个阶段,广泛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上,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歧视现象。

这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同时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深化改革,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人才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竞争压力也在增加,以至于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女性歧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与下岗职工有所不同,当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也就不同,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和一探究竟。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然而大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其中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尤为突出。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广大学者们亦发出相应的种种声音,本文对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原因、现状、消极影响以及消除措施进行了总结概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平等就业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中有限的工作岗位,以及社会中潜在的失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压力加大。

在男性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女性在就业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这一不争事实,也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 %,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 ,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 ,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

【3】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篇文献综述是从资料室以及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选取了2005年到2011年的30篇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对目前我们存在的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现状、危害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总结整理。

(一)调查显示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受用人单位各种理由的歧视,无法得到平等的就业权利和资格。

平等就业权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就业权利和资格,不因性别等因素而受限制;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机会,在竞争同一个岗位时,任何人不得享有优惠待遇,也不得对任何人进行歧视;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条件,同等条件同样对待。

【4】然而现在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大学生或提高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大学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情况。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引言: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和性别观念的局限,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女性面临着一系列的歧视现象。

本文将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实现性别平等就业提供参考。

一、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主要表现1. 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往往面临着较低的薪资待遇。

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贬低,认为她们在家庭责任和职业发展间做出选择时,更容易为家庭妥协,故在薪资待遇上不予公平对待。

2. 晋升机会方面:女大学生相对于男性来说,获得升职机会的几率较低。

一方面是因为用人单位对问题解决和领导才能的容忍程度相对低,而女性常常被认为管理和决策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行业和职业中性别歧视的思维观念还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存在。

3. 职业选择方面:女大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选择面临更多限制。

某些传统行业和部分技术岗位普遍存在男女工作性别称谓,女性很难进入这些行业,或仅被安排在无晋升空间的职务上。

4. 性别偏见方面:就业面试过程中,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性别偏见的影响。

用人单位可能认为女性在怀孕、生育和照顾家庭等方面存在风险,亦或是担心她们因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影响1. 经济影响:女大学生在薪资待遇较低和晋升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就业收入的差距,进而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2. 社会参与度下降:女大学生面对性别歧视,可能会心生劣势感和自卑心理,从而降低其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热情。

3. 培养优秀人才的失败: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有可能导致许多有潜力和才华的女性放弃或被拒绝进入一些重要领域,无形之中降低了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效果。

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对策研究1. 创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确保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机制,对女性和男性应一视同仁,避免性别偏见影响决策过程。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高考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大学生也再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21世纪影响中国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1]。

这严重违反了就业平等权,并且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形扭曲,已经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分析,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相关对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一、就业歧视相关定义1、《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做的任何区别、排除或者限制,其作用是为了妨碍或者破坏妇女基于男女平等、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3、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

4、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孙慧敏;田保状;张小村;张安涛1、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

许多被调查者指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研究综述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研究综述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研究综述从1990年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次被提出到现在,有关就业性别歧视研究已逐渐发展成熟。

对通过回顾国内20年间的相关研究,对就业性别歧视的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的演变进行整理,并按照时间顺序,将国内相关研究分为三阶段,即研究初步探索阶段、研究发展阶段和研究成熟阶段。

早期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出发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就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自2000年后,学者们试图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研究性别歧视的存在、程度及根源,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细化。

总结可以发现,产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女性劳动力自身因素等;而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也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

标签:就业性别歧视;阶段;原因;对策F241引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就业政策,在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局面,通过人为的、行政的办法帮助城镇女性实现就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妇女的就业机制由安置就业向竞争就业、由数量就业向质量就业转变(刘丽双,2000)。

在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同酬不同工”和“同工不同酬”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的性别歧视问题(张建奇,1995)。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就是指劳动力在职业寻求以及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因为性别的原因所产生的一种不平等的回报状态”(李莉,2012)。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20年间的相关研究,对就业性别歧视的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的演变进行整理,并按照时间顺序,将国内相关研究分为三阶段,即研究初步探索阶段,逐步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力图达到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有更系统化的认识。

2国内女性就业歧视研究初步探索阶段国内最早研究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的是陆震(1990),他在《妇女就业领域诸问题之我见》中指出“妇女在就业领域的培训、招聘、使用提升等各个环节中受到岐视,如今已是全社会公认的事实”,“妇女在就业中受歧视的真正原因乃是歧视者文化素养低下”;另外,陆震对如何解决就业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平等地位给出建议,大体包含以下三方面:(1)在相同的就业标准或者说招聘条件下,保护女性不致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而被歧视;(2)必要时社会为女性指定若干与男性有所不同的就业标准;(3)对女性所从事的一切正当的、不违法的职业、工作和劳动,社会都予以承认、支持和保护。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文献综述-精选作文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文献综述-精选作文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文献综述目前,随着高校中女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的现象愈发明显。

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女生比例已经高达44%,真正是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

然而,尽管女大学生数量日益变多,而且女大学生在学习成绩、工作态度和能力等方面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略高一筹,但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率次依旧远低于男生。

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在2009年6月13日发表的《中国职场性别歧视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招聘中基于性别的歧视依然严重,平均每4个女性被调查者就有1个因自己的性别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录用。

调查还显示,学历高的女性求职被拒率也呈升高的态势。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当前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分析和探讨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无论是对女大学生还是对我们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分析对于就业歧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给予了不同的界定。

其中,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第111号公约――《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及建议书,将就业歧视定义为“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

”而目前国内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就业歧视是指在条件相等或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或者受聘者在就业时因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的因素不能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置、升迁、培训机会、就业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机会受到损害的情况。

所谓的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就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在招聘或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基于性别而采取各种手段来区分、排斥或限制女大学生,从而导致女性平等择业机会丧失的一种行为。

对于女大学生遭遇到的就业歧视,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浅谈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从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的现状着手,追根溯源先后找到社会习俗论、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等理论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女性就业尤为困难。

因此,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显得紧迫而重要。

一、就业与就业歧视的内涵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

就业人口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受雇于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被雇佣者和自我雇佣者。

根据国际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的人,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视为实现了就业:在规定期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固定职业,但因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矿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协助家庭企业或农场而不领报酬的人,在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者;退休人员再次就业者。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歧视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家庭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和偏见,并由此产生剥夺、损害就业或就业机会均等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就业歧视”就是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他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遭受侵害的现象。

根据美国联邦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规定,反就业歧视法制禁止的歧视类型有:种族与肤色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原国籍与公民身份歧视;年龄歧视;身心障碍歧视。

这六种就业歧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特质。

二、中国就业歧视的突出表现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最突出的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

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不断变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已成为一个严重且不可忽略的问题,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以黑龙江省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厘清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揭示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的现状,在广泛借鉴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揭示性别不平等现象背后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并探索合理的建议措施,以解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标签: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一、中国对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我国律法还没有针对女性就业性别歧视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有关女性就业歧视的规定也是零散分布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

例如,《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不得因为性别问题而拒绝符合条件的女性应聘者或者人为地提高女性应聘者的录用标准,以保障女性和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

”性别歧视最权威的定义来源于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这一定义由于其是对各个领域的性别歧视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的一个高度概括而被广泛认可。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一)录用条件上的性别歧视据调查,黑龙江省许多应届女大学毕业生曾遇到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审查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用人单位拒绝女学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些雇主只招聘男生或者男生优先;一些雇主在招聘条件中没有明确的性别要求,但在实际中以各种理由拒绝雇用女毕业生。

(二)工资收入上的性别歧视“同工同酬,按劳取酬,绩效分配”是在当今社会的基本劳动制度,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在2011年公布的《二〇一一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男女毕业生之间,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性别歧视现象。

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综述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就业成为校园热门话题。

文章通过对大量有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文献的阅读,对相关理论做出了整理与分析,从经济学原理分析性别歧视内在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同时从经济效率与就业公平角度价值判定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梳理应对措施。

一、引言伴随高校扩招中专、职高、技校等集中进入就业市场,以及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愈加激烈,就业为何如此严峻成为了学者们广泛研究的课题。

劳动力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是女性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这无疑是加剧了歧视现象。

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一致、不平衡是就业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成为较为普遍的认知。

较男性学生在就业中或多或少有过性别歧视的经历相比,女大学生在劳动市场遭遇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更加突出。

各类明文禁止的法律条款和规定之下,隐藏的“就业歧视”依旧在行业间盛行,成为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大难关。

由于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天花板效应”、晋升受阻、薪酬差异等歧视现象的广泛存在,极大背离了我国社会发展与指导的思想,并危害了广大就业群体的切身利益,所以更需要对现象及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探究对策以适应我国就业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二、就业性别歧视类型、归因、治理措施综述(一)就业歧视类型梳理1. 职业性别隔离论关于职业性别隔离,这是大众普遍认同的观点。

李汪洋(2015)、张成刚(2013)针对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以及成因,通过抽样调查、公式测度、建模分析,系统总结出1892~2010年劳动力市场职业分布的性别隔离愈加明显的现象。

且影响男性劳动力进入普遍女性职业的因素远少于女性想要进入男性职业的因素,这样的“进入”法则对于劳动力来说是不平等的。

于此观点,何泱泱(2016)得出的结论相似,同时李二(2016)将理论辐射到国际层面,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国际比较深入研究,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水平与垂直两个视角综述职业性别隔离情况。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其原因和对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以学术期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国知网”为平台,键入关键字“女大学生就业”为高级精确搜索,在2014 年度截止10 月17 日,共搜索到137 篇相关的文章。

按照研究角度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笔者将这些文章归类梳理,总结出经验和不足,希望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提供帮助.一、广泛研究类这类研究无论从题目还是内容上都不做具体分类和针对性研究,而是很广泛地对我国女大学就业难的1多的一类研究。

这类研究首先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比如,林宝灯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和对策》中认为,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优化女大学生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提供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发挥女大学生自身个体支持的作用.马翠在《谈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中,提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能力的不足和性别歧视;并且从完善女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提高自身素质、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这类研究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对女大学生就业难进行了分析,从政策、法律、社会、传统思想、家庭、学校及个人的角度论述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又从上述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这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没有结合具体问题、各专业和女大学生自身实际进行研究。

二、专业研究类根据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就业研究,共计18篇,占总数的13%,位列第三。

在专业研究中,关于理工专业的研究10 篇,师范专业2 篇,会计专业2 篇,建筑类、经管类、农业类和哲学专业各一篇。

在关于理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研究中,侯菊英等的《对理工科女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提出就业难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下降、信心不足、社团活动参加不多、生活单调交往能力差等;从营造成长环境、加强女性教育、提升理工女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理工女生的自信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高考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大学生也再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21世纪影响中国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1]。

这严重违反了就业平等权,并且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形扭曲,已经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分析,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相关对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一、就业歧视相关定义1、《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做的任何区别、排除或者限制,其作用是为了妨碍或者破坏妇女基于男女平等、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3、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

4、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孙慧敏;田保状;张小村;张安涛1、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

许多被调查者指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在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求职、应聘中,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提出“只要男生”的要求,甚至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招聘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使同样具有应聘资格的女生失去竞争机会蒋婵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女大学生就业率低,(二)女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歧视,(三)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低,(四)女大学生就业缺乏保障。

蒋婵:“女大学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广西党史(理论版),2006, (11)(一)医疗保障覆盖面小曾俊、黎玉芹① (2009)认为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和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出现的巨大差别,使全国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比率变小。

从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看, 城镇已达到98 % ,农村只有10%。

与国际比较,小康型国家享受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已达83% ,而我国只有37%。

(二)医疗市场管理混乱马睿宏②(2009)在文中指出我们国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由于淡化了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原则,一些部门和地方套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改革规律来指导具有特殊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导致医疗事业的发展经费不足和体制、机制的扭曲,使公立医院的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机制都不符合公益性要求,让医院自己在市场上生存的政策,刺激了医院的盈利动机,扭曲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导致供给诱发需求和药品价格的虚高,致使改革效果不理想。

正是由于这种不合理的机制使药价越来越高,形成“以药养医”的格局。

我认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除了上述作者提到的医疗覆盖面小和医疗市场混乱这两个方面外,还存在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是社会统筹程度低以及财政对医疗资源的投入不足等。

三、神木县“免费医疗”制度的分析①曾俊、黎玉芹:“浅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

②马睿宏:“浅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7期。

(一)对“神木模式”的不同观点这项惊动了全国的医改,各种褒贬不一的意见也开始纷至沓来,有人为其鼓掌叫好,认为神木县实行免费医疗为医疗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全国树立了榜样。

有人说这是一场闹剧,有舆论指责此项措施是“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并规劝神木县与其不现实地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不如脚踏实地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余晖③(2009)认为,与国家新医改方案相比,神木模式在框架设计上并没有制度上的创新,亮点主要体现在对重大疾病治疗的较高封顶线以及财政补贴远高于新医改方案中设定的补贴标准上,这是政府基于自身雄厚财政实力做出的一种增加医疗投入和医疗保障力度的尝试,不应理解为全民免费医疗。

另一方面,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无法维系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

最终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继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财政将更加难以为继,而一旦降低,会引起更大社会问题。

“国家新医改方案走的是全民医保道路,政策基调在于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投入。

不是全民免费医疗的路子。

”余晖指出,考虑到我国国情,走全民免费医疗虽然能够最大范围地体现公平性,但其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可能会带来财政方面无以为继的后果。

但是我认为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有其肯定的一面,“神木模式”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制度公平,当地政府履行了对公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科学的健康及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

同时明确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二)神木免费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1.“免费医疗”存在的问题梁琦④(2010)在文中总结了神木免费医疗存在的问题。

由于“看病不花钱”,患者蜂拥而至,定点医院病床爆满,住院需要排队、找关系,医院的病床也一直加③代松阳:“理性看待神木‘全民免费医疗’”,《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5月11日④梁琦:“浅论免费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对‘神木模式’的思考”,《南方论刊》,2010年第3期。

到了走廊上。

甚至出现有些人小病大治,另一些重病患者却因没有床位而住不进医院。

政策实施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住院病人达到高峰,与同期相比增加了30%。

再看政府报销的医疗账单,3月份(第一个月)为960万元,四月份(第二个月)为1270万元,增长幅度超过32%。

2.完善的措施王梅⑤(2009)认为针对神木医改如何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从目前来看,一些可行的选择包括:第一、实行单病种付费制度。

第二、扩大定点医院的范围,在定点医院的选择中应充分发挥民营医院的力量。

第三、在定点医院中引入竞争机制。

第四、建立分级医疗体制,层层转诊制度。

第五、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实施免费医疗所导致的病床爆满问题,可以参照英国的二级医疗体制。

Alain C. Enthoven⑥(2000)认为国家保健服务体制应鼓励医院成为独立、自治的法律实体,将获得由卫生部门提供服务的地区的居民收入。

它鼓励普通医生的做法,将大到足以接受管理的服务,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以外,包括门诊服务,并择期手术的范围扩大计酬支付责任。

综上所述,虽然我认为神木医改的大方向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项改革举措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目前来看,完善制度设计是当务之急。

同时我认为神木“免费医疗”体制在未来的改革中可以借鉴英国模式建立分级医疗体制,并且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坚定不移地推行医药分离制度,最后要加大风险监控,从制度上规范公众的道德风险。

⑤王梅:“‘神木医改’之争”,《理论参考》,2009年第6期。

⑥Alain C. Enthoven:“In Pursu it Of An Improving Nationa Health Service”, British Health System,2000参考文献[1]潘玉云、康端:“全民免费医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社会保障》,2010年第1期。

[2]梁琦:“浅论免费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对‘神木模式’的思考”,《南方论刊》,2010年第3期。

[3]马睿宏:“浅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7期。

[4]代松阳:“理性看待神木‘全民免费医疗’”,《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5月11日。

[5]曾俊、黎玉芹:“浅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

[6]王梅:“‘神木医改’之争”,《理论参考》,2009年第6期。

[7]周政华,“神木医改背后”,《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第19期。

[8]鲁元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论文集》,2003年。

[9]Alain C. Enthoven:“In Pursuit of An Improving Nationa Health Service”, British Health System,2000.[10]Rudolf Klein:“Why Britain Is R eorganizing It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Yet Again”,British Health Service,1998.自从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在校注册大学生总量在增大,女性的比例相对上升。

就业压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在劳动力市场中,女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难的问题。

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

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