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小学“积极成长”师生幸福区本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中小学“积极成长”师生幸福区本课程
〔关键词〕区本课程;课程建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提出
当幸福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词汇,当无论作为名人还是普通大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要直面“幸福了吗”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自然对影响人生幸福的学校教育增添了更多期待。然而,目前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和疲惫,较少感受到幸福,因心态失衡、失控导致的极端事件屡屡发生,以危机干预和预防为主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又常常让人感觉隔靴搔痒、收效甚微。有学者对最近二十多年来国内专业杂志发表的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还有所下滑。虽然不能仅以此就否定二十多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绩和进展,但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所有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工作者和管理者都要面对的课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最基本的途径,而课程则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有效的载体。现有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中缺少德育素质培养课程,尤其是以当代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心理素养为目标的系统课程,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对开发潜能、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的提升。
具有区域特色、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中小学师生心灵成长的“积极成
长”师生幸福区本课程(以下简称“‘积极成长’区本幸福课程”)遵循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着眼于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可以弥补现有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德育素质培养课程的不足,为进一步有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展开新的尝试,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支点和动力。
作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黄浦区,在全市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并努力追求“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尽力满足未成年人幸福成长的需求,十分注重师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我区独特的人文教育环境和多年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和人才资源,为创建、实施区本幸福课程提供了可能性和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开发的理念
理念是课程建构的灵魂,“积极成长”区本幸福课程的核心理念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课程着眼于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
在以往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中,一直明确或隐晦地把对问题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矫正作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遵循一种“问题导向”,即人们更为关注青少年的负面问题。与“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积极成长”区本幸福课程遵循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即:通过发展解决问题,通过快乐化解烦恼,通过进取防止退步,通过成功悦纳挫折。不仅帮助处于“逆境”条件下的人们寻求生机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幸福的个人生活;不仅要化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
题,更要培养人的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通过潜能开发,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并最终获得坚实的、正向的心理力量,从而支撑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着重于关注优势和潜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其疲于帮助中小学师生摆脱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幸,不如教给人们开发潜能、追求幸福的金钥匙。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塞里格曼教授提出了一个幸福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能量。总幸福指数是指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和幸福。我们无法改变个人的遗传基因,但我们可以努力营造良好的后天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幸福课程,帮助中小学师生获得主动控制自己的心理正能量,让他们学习做生活的主人,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三)课程着力于师生共同成长
实现国家幸福,基础在每个公民的幸福人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考虑到教师身心幸福对学生幸福的重要影响,课程将通过职后培训的途径,尝试把中小学教师也纳入关注范围,关注教师幸福状况的改善和提升,帮助师生共同成长。
三、课程特色
(一)课程定位和教学理念:贯穿“师生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为“积极成长”区本幸福课程制定的《课程纲要》中,对课程定位和实施课程的理念有如下表述。
1.课程定位
(1)幸福课程是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满足学生和教师人格健全发展需要,帮助师生积极成长、获得幸福,并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功能型课程。
(2)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由区域内国家教育行政机构规定每位学生选择修习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拓展型课程。
2.教学实践和评估理念
(1)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法为导向,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师生自身个体优势的发现、形成及健康发展。
(2)关注幸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意识,为学生、教师的人际交往和情商发展提供合适多样的课程资源和学习交流的经历。
(3)关注心理氛围和同伴的积极影响,促进师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和提升。
(4)建立多元制和等级制相融合、鉴定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有利于师生个性积极成长、人格健康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通过以上表述可见,在课程的功能特征上,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向“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目的明确指向“师生积极成长、获得幸福”。在课程的拓展特征上,强调了“区域特色”及其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是“必要组成部分”。从课程定位上,体现了积极成长、师生共同成长、着眼美德培养的课程开发理念。
在教学实施的理念上,强调“关注个体差异”,要求以学定教;强调“幸福情感体验”“学习交流的经历”和课程资源的“合适多样”,要求教
学更关注“过程”和“生成”;强调“心理氛围和同伴的积极影响”,要求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意识,注重发挥“同伴的积极影响”,形成师生、生生良性互动。从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导向上,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课程的评价方面,强调从评价机制和评价取向上都要服务于“师生个性积极成长、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
根据中小学生人格发展需求及教师职后发展的要求,《课程纲要》借鉴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对现有心理活动辅导课内容进行改编、完善和优化,确定了以下五大主题单元内容。每个主题单元下面划分为3~5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可以根据教师和学情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具体见下表:
“积极成长”区本幸福课程的内容
主题专题
积极优势:发现并利用个人特长(师生)培育发挥个人优势
开发创造力
聪明学习
积极情绪:打开快乐之门(师生)主观幸福感
探索人生意义(发现生活乐趣或意义)
心流体验(沉浸)
学习乐观
希望和梦想
积极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改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