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唐书 儒学列传(上)》(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新唐书 儒学列传(上)》(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宗身橐鞬,风纚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

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

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

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

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

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

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

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

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高宗尚吏事,武后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

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

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

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备,又称开元焉。

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

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克也。

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

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

尝论之,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

否者,是病损而进砭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

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

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

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若乃A举天下B一之C于仁义D莫若儒E儒F待其人G乃能H光明厥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前王所以成败”中的“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

《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

《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

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

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

”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

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

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

突厥走,遂围师都。

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俄从李靖讨吐谷浑。

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

还语诸将曰:“贼易与。

”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

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

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

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

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

”诏勿治。

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

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

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选自《新唐书》)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缘:向上爬,攀援B.乘之,俘杀相藉藉:抚慰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卒:通“猝”,猝然,突然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冀:希望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3分)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②万均兄弟横击之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④万均单骑驰突⑤万均直前斩其将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练习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练习粤教版必修4

孔孟两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氏将伐.颛臾伐:攻打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颠覆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D.则修.文德以来之修:加强解析:选B。

颠:跌倒。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C.①无乃尔是过与.②今由与.求也D.①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解析:选A。

A项,“于”都是介词,表对象。

B项,“者”,①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补充音节;②代词,指人。

C项,“与”,①疑问语气词,相当于“欤”;②连词,表并列。

D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便说“季氏将伐颛臾”,“伐”,即攻打,而颛臾无罪,由此引出孔子的评论。

B.“无乃尔是过与”中“尔是过”,即“过尔”。

全句应译为“这恐怕该责怪你吧”。

2023北京海淀区初一期末(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海淀区初一期末(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语文2023.07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年级将举办“感受首都古韵新貌”主题活动。

你所在小组负责布置活动的宣传栏,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栏目一】胡同新生、古城焕靓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肌理,凝结着千年古都的历史印记。

近年来,为保护古都风貌、优化人居环境、北京把街巷环境精细化整治作为城市治理的重点,科学施策,下足了“绣花..,___①__鹞儿胡同通..”功夫过“拆、修、建、改”四步走策略,恢复传统建筑形制,改善胡同内居民的生活环境;文华胡同以李大钊故居为核心,结合红色文化与胡同文化,布置文化景观,推进“留白增绿”,提升胡同环境品质;前门三里河遵循原有的历史格局,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通过民居修缮、水系还原、生___②___如今的北京胡同,不仅和谐宜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修旧如旧,留住了古都风韵,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1)有同学对文段①②两处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②……B.①,②,C.①。

②……D.①。

②,(2)“绣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绣出图画或图案”。

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加点词“‘绣花’功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分)(3)画线句作为总结句表达欠妥,请修改。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栏目二】推窗见绿,出门即景近年来,为打造和谐宜居、绿色发展的新首都,北京不断厚植生态底蕴,谱写了城市新篇。

一批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翠珠”般点zhuì()在街头巷尾、实现了城市生活“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漫步在老城,曾经杂乱的城市边角地,变身为居民的“后花园”“会客厅”和“健身房”;街巷的小微空间,经过改造,变成了集绿地、棋苑、健身设施等于一体的休闲空间;公园围栏陆续拆除,绿地“串珠成链”、互联互通……这些或玲珑小巧、或层次分明的口袋花四、小微绿地xiāng()嵌在古都大地上,形成了__①__,拓展了__②__,促进了__③__,绘就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 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的。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孟子,这位心忧天下、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

他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课内挖掘】1.面对季氏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季路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方针,“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

这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适用于“德行天下”“以德治国”“安定、团结是兴国的前提”“公平、公正方能立国”等有关治国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孟子在文中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强调了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可适用于“民生为本”“和谐相处、科学发展”“环境与生存”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孔子是一杯清茶,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溢出岁月的砂壶,沁满你的心脾。

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宝,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创新睿智,似一把金钥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大门。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分层训练(含解析) 粤教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分层训练(含解析) 粤教

14 孔孟两章(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颛臾..(zhuān yú) 洿.池(wū) 弃甲曳.兵(yè) B .柙椟..(xiá dú) 饿殍.(fú) 相.夫子(xiànɡ) C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之教(yánɡ) D .数罟..(cù ɡǔ)孝悌.(dì) 衣.帛食肉(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D.⎩⎪⎨⎪⎧王好战,请以.战喻斧斤以.时入山林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诸侯封地 B .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心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D .直.不百步耳直:简直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 .后世..必为子孙忧 C .移其粟于河.内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4孔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4孔

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的。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孟子,这位心忧天下、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

他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课内挖掘】1.面对季氏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季路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方针,“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

这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适用于“德行天下”“以德治国”“安定、团结是兴国的前提”“公平、公正方能立国”等有关治国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孟子在文中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强调了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可适用于“民生为本”“和谐相处、科学发展”“环境与生存”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孔子是一杯清茶,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溢出岁月的砂壶,沁满你的心脾。

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宝,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创新睿智,似一把金钥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大门。

《孔颖达,字仲达》阅读理解及翻译

《孔颖达,字仲达》阅读理解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造同郡刘焯造:培养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爵:封爵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4 孔孟两章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4 孔孟两章 Word版含答案

14孔孟两章诗海拾贝孔子王安石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注]。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注】孔子来宋游学,客寓在石记客栈,院当中植有一棵檀树,枝繁叶茂,树冠如盖。

孔子便带领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祀,包括社祭、郊祭、禘祭等等。

桓魋想杀害孔子,于是带领人马冲进院内,却见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

桓魋知道是店家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令伐了檀树,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赏析】本诗语言浅显易懂,情感强烈,褒贬分明。

其大意为:圣人孔子仁道广大,才能渊博,跟着求学的人只是得到了皮毛的知识。

虽然传说古代没有孔子,小小的蠛蠓哪里知道天有多高。

桓魋不考虑自己的力量,想拿一根草来撼动蟠桃树。

颜回已经知道孔子学问博大精深,不可估测,一直到死钻研不停,忘记自己身体的极度疲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和赞颂,对桓魋的嘲笑和讽刺,对颜回的赞美和歌颂。

语林撷英孔子名言集锦1.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道不同,不相为谋。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名言集锦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养心莫善于寡欲。

7.仁者无敌。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作者卡片姓名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朝代春秋末期字号称谓名丘,字仲尼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相关资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后世统治者尊他为孔圣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有深远的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四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孔孟两章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四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孔孟两章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孔孟两章(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直:只是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谋:阴谋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解析:选C C项,谋:谋划.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则修文德以来.之解析:选D D项,“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其余均为名词作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选C A项,“颁"通“斑”;B项,“过”意为“责备”;D 项,“或”意为“有的人”。

4.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且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亦走也②虎兕出于柙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何以伐为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⑦D.①③⑥⑦解析:选C C项,②④⑤⑦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的倒装句。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中的文章虽然不相连属,但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寡人之于国也》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寡人之于国也》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实现的根本。

解析:选C 细细品读原文,我们就会发现结尾一段是事实,而非假设。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无乃尔是过与?(3分)译文:(2)先王以为东蒙主.(3分)译文:(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分)译文:参考答案:(1)恐怕应该责备你吧?(2)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的。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孟子,这位心忧天下、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

他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温馨晨读自主学习赏美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写作延伸能力提升【课内挖掘】1面对季氏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季路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方针,“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

这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适用于“德行天下”“以德治国”“安定、团结是兴国的前提”“公平、公正方能立国”等有关治国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孟子在文中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强调了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可适用于“民生为本” “和谐相处、科学发展” “环境与生存”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孔子是一杯清茶,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溢出岁月的砂壶,沁满你的心脾。

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宝,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创新睿智,似一把金钥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大门。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氏将伐.颛臾伐:攻打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颠覆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D.则修.文德以来之修:加强解析:选B。

颠:跌倒。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C.①无乃尔是过与.②今由与.求也D.①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解析:选A。

A项,“于”都是介词,表对象。

B项,“者”,①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补充音节;②代词,指人。

C项,“与”,①疑问语气词,相当于“欤”;②连词,表并列。

D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便说“季氏将伐颛臾”,“伐”,即攻打,而颛臾无罪,由此引出孔子的评论。

B.“无乃尔是过与”中“尔是过”,即“过尔”。

全句应译为“这恐怕该责怪你吧”。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反映出孔子为人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新唐书·孔颖达》|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新唐书与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在记述孔颖达一生经历的基础上存在明显的辨异。

《孔颖达传》是元朝历史学家萧何所著,关于唐朝宰相孔颖达(580--635)的传记,描述了他的一生事迹及他的谋略。

新唐书的《孔颖达传》的内容主要还原了孔颖达的主张,把他评价为一个重经略的高手。

另一方面,旧唐书的《孔颖达传》更多地还原了孔颖达能力,重点突出了他的勤奋、慎重、廉洁和忠诚。

首先,在性格特质方面,新唐书的《孔颖达传》更多地强调了他的强大智慧,把他塑造成一个重经略的高手,在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并有“天下可不保,一年可醺身亡”的高见和“古今立功,明日者若何”的褒扬。

旧唐书的《孔颖达传》则更加聚焦于他的勤奋、慎重、廉洁和忠诚,强调他在政事机关中的正派形象,结合孔颖达的历史记述,更加突出了他严谨细致、务实为民的特质。

其次,在政治观点方面,新唐书的《孔颖达传》反映了孔颖达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尚学并德”。

新唐书强调孔颖达坚持法治,推行自己的“重制、恢复”政策,强调其“以宽政、仁待、以礼示之”的统治理念。

而旧唐书的《孔颖达传》则更多地反映了孔颖达的实践政策,强调他坚持己见,推行多项改革,努力实现“善政、厚道、宽恕”的统治思想和“举责、禁罪、义秩”的法治思想。

最后,在表达方式上,新唐书的《孔颖达传》更多地指出了孔颖达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的深刻性,表述方式也比较抽象,在文章中多次提出对孔颖达的褒奖和赞美,称其为“颖达之谋若此,其功可名也”的“重能谋夺”的大臣。

而旧唐书的《孔颖达传》更多地表述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形,把孔颖达的政策思考和实践经历表达地更加详实具体,着力指出他“以慎於政,以宽於政”的政治智慧,以及“勤令洁役,节以贤己”的优秀治国本领。

由此可见,《孔颖达传》在新唐书与旧唐书中存在明显的辨异:新唐书把孔颖达塑造成一个重经略的高手,强调他的廉洁和智慧;而旧唐书把重点聚焦于他的勤奋、慎重、廉洁和忠诚,着力指出他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本领。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三百年来,《新唐书》和《旧唐书》在了解唐代历史方面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如今,在其中《孔颖达传》备受关注,它不仅列举了孔颖达的传记经历,而且被认为是新旧两版《唐书》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所在。

首先,在新唐书中提到的孔颖达,其祖辈已有四代,一路渐入官僚机构,此人以厚道、杰出的能力以及坚定的志趣曾得到过唐太宗的赏识。

而在旧唐书中,孔颖达接任官职的方式有所变动,孔颖达已读书数年,因他的学识甚深,工整的文章以及流畅的言辞,为唐太宗大开眼界,于是任命他为参丞相。

此外,旧版再次提到孔颖达的时候,记载了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官职数量,制定新职衔,以及兴办佛教,使得官位更灵活,政治机构更加完善,故旧唐书更多地描述了孔氏的任官经历。

另外,新旧版《唐书》的差异也体现在孔颖达的终生经历上,新唐书提到,孔颖达先后任参丞相、顾大夫、协助兵马大臣、殿中监察使、廷尉,他最终获得赐赏,被尊为“安史英豪”,而旧唐书则表明,孔颖达曾经被派往襄阳,任运镇太守,在襄阳为军民安定而努力,作为回报,唐太宗曾多次赐赠衣服奖励给他,唐太宗还发诏赐授孔颖达给予了道号,以示褒扬。

最后,新旧版《唐书》对孔颖达的表彰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新唐书对孔颖达的声誉和权力都进行了轻描淡写,旁征博引,以此为孔颖达的任官生涯作出肯定;而旧唐书则着重强调孔颖达的辉煌成就,把他的能力与行为详细地描述出来,以此来赞扬孔颖达。

孔颖达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新旧版《唐书》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历史学家们对孔颖达的不断研究中。

新旧两版《唐书》各有利弊,不论新旧版本,关于孔颖达的传记都被认为是唐代历史学家们研究唐代朝政及其官员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以其广泛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文化内涵及精准的记载,可以令我们对唐代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有较全面的认识。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安敏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4
【摘要】<新唐书><旧唐书>是研究唐代经师孔颖达生平及其主编的<五经正义>的重要材料.二者在孔颖达的字、"十八学士图赞"、孔颖达明服氏<春秋传>、孔颖达与唐太宗的"故事"、<五经正义>的书名及卷数等问题上存在诸多的抵牾之处.这些抵牾之处反映了孔颖达及其<五经正义>的尴尬处境.
【总页数】5页(P1-4,61)
【作者】安敏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2.4
【相关文献】
1.史志中书手设置比刊——《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J], 周侃
2.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尚书大传》的异名辨析 [J], 李慧玲
3.论《新唐书》《旧唐书》中柳宗元传之间的差异 [J], 张培
4.《新唐书·吐蕃传》中若干藏语译名的回译问题——以《汉史中的吐蕃王统》《汉籍中的藏族王统明鉴》《吐蕃传》中的译名为例 [J], 加羊达杰; 卓玛端智
5.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 [J], 王京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
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
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
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
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
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
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
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
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
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
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
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
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
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4.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乖:违背
B.蒙国厚恩,虽死不恨恨:遗憾
C.中高季辅就加增损就:最终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上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分)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
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分)
(2)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5分)
答案:
文言文阅读:
4.D(“致仕”的意思是辞官回家。

)(3分)
5.B( A项后句说的是皇帝对孔颖达的赞许和赏赐,陈述的对象是皇帝而不是孔颖达;这是侧面烘托,不是
直接表达。

C项的前句说的是孔颖达学习勤奋刻苦,表
达的是学习过程,不能表现“博学”的结果,属于答非
所问的错误。

D项的前句有错误。

在语境中,陈述的对
象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所以此句是断章取义,明显是错误的。

)(3分)
6.C( 奉皇太子命令撰著,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
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

)(3分)
7.(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
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分)
答案: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
对他不很礼遇。

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
佩服他了。

(句意1分。

“尝”,曾经,1分;“造”拜
访1分;“不之礼”宾语前置1分;“质”提出 1分。

) (2)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
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5分)
答案: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
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
少的人那里再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 “虽”虽然1分;“就”前往,到1分;“所未能”所字结构1分;“更”再1分;“资”积蓄、获取。

)
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

长大
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
节侯的方法。

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
初对他不很礼遇。

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
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

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补任太学助教。

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

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

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

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

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
灭亡的。

”太宗称赞他讲得好。

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

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

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

”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还是常来恳切规劝。

后来退休了。

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

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