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肺胸膜解剖
胸部解剖+图谱
胸主动脉的分支:
壁支
脏支
壁支:
9对肋间后动脉 1对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脏支:
支气管动脉
食管动脉
3.奇静脉azygos V.
起于右腰升静脉。
行程:
在食管后方沿 胸椎体右前方上行,
至 第 4~5 胸 椎 高 度 ,
弓形向前跨过右肺
根上方,注入上腔
静脉。
收集:
右肋间后静 脉、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及半 奇静脉和副半奇
为15~20个乳腺叶。
输乳管: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 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
乳头呈放射状排列,输
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
乳管窦,开口于乳头。
乳房悬韧带:
又称Cooper韧带, 为连于乳房皮肤与
乳腺深面的胸筋膜
之间的许多纤维组
织小束,对乳房起
固定作用。
乳癌早期,乳房
悬韧带可受侵犯而缩 短,牵拉表面皮肤产 生一些凹陷,这是乳 癌早期的常见体征。
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
胸膜反折处所形成
的半环形隐窝,为
胸膜腔的最低处,
胸膜腔积液首先聚
积于此。
3.胸膜的体表投影:
前界: 胸腺区
心包区 临床上左剑 肋角是进行心包 穿刺术的安全区。
肺 lungs
1. 位置
胸腔内,纵隔 两侧。 右肺较宽短, 左肺较细长。
2. 肺的分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
上、下二叶。
量浆液,起润滑
作用。
心包窦:
主要有: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三)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结构:食管、胸 主动脉、胸导 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副 半奇静脉、迷 走神经、胸交 感干等。
胸膜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胸膜的名词解释解剖学胸膜的名词解释与解剖学胸膜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结构,它位于胸腔内,覆盖着肺部并与胸壁相连。
那么,什么是胸膜?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本文将对胸膜进行名词解释和解剖学的探讨,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结构。
胸膜是一种由两层膜组成的结构,分别为内膜和外膜。
内膜即被覆在肺部表面,外膜则与胸壁相连。
两层膜之间存在少量液体,被称为胸腔积液。
这种积液的存在,既可以保护肺部免受外界的摩擦影响,又有助于胸膜两层在呼吸运动中平滑地相互滑动。
除此之外,胸膜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脏层和壁层。
脏层是胸膜内膜,与肺部直接贴合。
而壁层则是胸膜外膜,与胸壁以及其他结构相连。
这种分类是为了方便解剖学的研究和理解。
胸膜在解剖学上还可以细分为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在医学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胸膜顶部,它位于肺尖的最高点,与胸锁乳突肌覆盖的区域相对应。
其次是胸膜底部,它所覆盖的区域则是横膈膜的上表面。
另外,胸膜的后缘与脊柱相连,前缘则与胸骨相连,两侧则与侧壁相连。
胸膜在我们的呼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当我们吸气时,膈肌下降,胸膜同时与之一起下降,使得肺部膨胀。
相反,当我们呼气时,胸膜与膈肌同时上升,使得肺部收缩。
这种呼吸运动需要胸膜两层之间的液体充当润滑剂,使得两层可以平滑地相互滑动。
此外,由于胸膜与胸壁的联系,它还起到了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遭遇撞击或其他外界的冲击,胸膜就起到了缓冲和保护的作用,使得内脏器官不受损伤。
胸膜在医学上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例如,胸膜腔积液的异常增加可能会导致胸腔积液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感染、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通过抽取积液进行化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如果在胸膜腔内发现了异常的肿块或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胸膜病变的检查和治疗。
胸膜的名词解释和解剖学的探讨,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结构的重要性。
了解胸膜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胸部局部解剖
由纤维组织、脂肪组织、乳腺构成。 乳晕:乳头周围色泽较深的环行区。 乳腺叶:15~20个(乳腺小叶) 输乳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两端分别附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
乳房淋巴回流:分为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皮下或皮内。
两者有广泛的吻合
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壁内
1.外侧部和中央部的L管 胸肌L结
2.上部的L管 尖L结和锁骨上L结
3.内侧部的L管
胸骨旁L结 浅层与对侧L管交通
4.内下部的L管 通过腹壁和膈下L管 与肝的L管交通 5.深部的淋巴管 经乳房后间隙 胸肌间L结
向上--附于锁骨
浅层 深筋膜
向胸下大-肌-与表腹面外斜肌筋膜相续
向内--附于胸骨 向后– 与胸背区深筋膜相续
穿出: 胸肩峰A和胸外侧N 深层 锁胸胸大筋肌膜深面穿经结构
穿入: 头V和L管
胸廓外肌层:包括胸上肢肌和部分腹肌,分浅、深两层) 浅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深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肋间隙(intrercostal space):
肋间外肌
肋间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A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V
肋间N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规律:
1.在肋角至脊柱段:主干未分支
2.在肋角至胸骨:自肋角处分上、下两支,分别沿上位肋肋沟
和下位肋上缘前行,在肋沟处,血管、N排列自上而下V、A、N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pleura) 二、胸膜腔(pleural cavity) 三、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 四、壁胸膜的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2、乳房(mamma):
(1)形态、位置 (2)内构 (3)淋巴回流
胸部解剖+图谱
3. 分区及内容
1. 概念
胸腔内左、
右纵隔胸膜之间
的全部器官、结
构与结缔组织的 总称。
2. 周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
3. 分区
有二种分法:
4分法: 3分法:
4. 纵隔侧面观
右侧面观: 前方:心包膈血管 膈神经
以肺根为标志
上腔V、部分心包 后方:迷走N、奇V、食管 上方:奇静脉弓 下方:肺韧带
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
胸膜反折处所形成
的半环形隐窝,为
胸膜腔的最低处,
胸膜腔积液首先聚
积于此。
3.胸膜的体表投影:
前界: 胸腺区
心包区 临床上左剑 肋角是进行心包 穿刺术的安全区。
肺 lungs
1. 位置
胸腔内,纵隔 两侧。 右肺较宽短, 左肺较细长。
2. 肺的分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
上、下二叶。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
和肋软骨的内面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
自上2~3个腰椎。
止点:中心腱
膈上有三个裂孔:
腔静脉裂孔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三个裂孔通过的结构:
腔静脉裂孔通过:
下腔静脉
食管裂孔通过:
食管和迷走神经
主动脉裂孔通过:
主动脉和胸导管
三、胸膜和胸膜腔
1. 胸膜的概念
胸膜为一层薄而光滑
的浆膜,分二层: 脏胸膜
胸 部
内 容
一、胸壁
二、膈 三、胸膜和胸膜腔、肺
四、纵隔
胸 壁
内容: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三)胸壁的动脉
(一)浅层结构
1. 浅血管
胸膜-肺的具体解剖步骤
胸膜|肺的具体解剖步骤胸膜|肺的具体解剖步骤:1.打开胸前壁沿两侧腋中线将肋间肌逐个纵行切开至肋弓处并将其剥除宽2厘米左右,注意不要伤及深面的壁胸膜。
用手指探入各肋间隙,向深面推开贴附于胸壁内表面之壁胸膜,用肋骨剪尖端插入肋骨与推开的壁胸膜之间,将肋骨一一剪断。
沿第1肋间隙横行切断肋间肌直至胸骨柄两侧缘2厘米处,看清楚并保留纵行的胸廓内动脉后,可直切至胸骨侧缘。
用手指或刀柄插入胸骨柄侧缘,将深面结构与胸骨柄分离。
用钢锯将胸骨柄横行锯断。
此时可慢慢地将胸前壁向下掀起,边掀边用手指或刀柄将胸骨深面的结构和肋骨深面壁胸膜纯性分离,一侧胸廓内血管干可切断,使之附着于胸前壁后面。
试保留另一侧胸廓内血管。
将其自胸前壁游离。
在下方因血管位于胸横肌之前,可切开该肌。
掀开胸前壁时我们`搜集整理,还需将连于胸骨体上、下端的胸骨心包韧带切断。
检查胸廓内血管、胸横肌、验证肋间内肌、肋间血管及神经。
清理胸廓内血管,寻认在胸骨外缘肋间隙内的肋间前支和穿支。
向下清理其终支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
2.探查胸膜、胸膜腔及隐窝沿锁骨中线纵行剪开壁胸膜,即可见肺及紧贴于肺表面的脏胸膜。
手探入胸膜腔,检查壁胸膜的中部、范围及各部间相互移行的反折线。
向上探查胸膜顶伸入颈部的情况及其重要毗邻,向下探查肋膈隐窝的位置、形状及与肺下缘的关系。
在内侧探查肺根、肺韧带的位置。
可在右侧纵隔肺根下方,左手掀起右肺下部,右手探入,用手指夹撮额状位的肺韧带。
将已掀起的胸前壁复回原位,检查肺前、下缘和叶间裂的体表投影。
3.摘除肺并解剖将肺向外侧牵拉,在纵隔面中部找到肺根及伸向下方的肺韧带,靠近肺门,切断肺根及肺韧带后将肺取出。
辨认已摘掉肺的肺门诸结构排列顺序。
用尖镊沿肺动、静脉支气管清除其周围的肺组织,在支气管分权处可见小而呈黑灰色的肺门淋巴结。
继续对支气管和肺动脉及其分支清理至各肺段支气管。
在剥离支气管时,注意观察与之伴行的支气管动脉,辨认各段支气管的名称和分布,并将周围剩余肺组织修理整齐,制成支气管肺段标本。
胸壁胸膜与肺的解剖课件
Back
6、将手指伸人胸膜腔内,向上探查胸膜顶的位置和高度。 然后手指从纵隔胸膜前方向后伸人至肺根及其下方,把肺 略向外侧推压,观察纵隔胸膜移行为脏胸膜的情况和肺韧 带。
7、在靠近肺门处切断肺根和肺韧带,取出肺,观察其外 形和分叶,辨认肺根淆结构。因切断的位置不同,可能影 响肺根结构的排列情况。
8、胸壁后部除去肋胸膜,选择1~2个肋间隙用镊子剖出 肋问神经和肋问后动、静脉,见其穿进肋间肌为止,不必 追踪其分支。
壁层的关系。 3、掌握胸膜顶、肋膈隐窝(或肋膈窦)的局部位置。 4、掌握肺根的组成及其结构的位置安排。
实习操作
1、解剖之前,先在标本上大致确定心脏、肺、胸膜的体表 位置。解剖胸前区时,已把胸大肌、胸小肌切断翻开,现在 再复习这些结构,修洁其残片。剥离前锯肌在第1~7肋骨起 点,再剥离第5~6肋骨腹外斜肌的起点,并注意它们肌齿相 互咬合。
肺根内结构的排列: 由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而下为:左肺: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
右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在肺门处,有支气管肺淋巴结。
3.支气管肺段 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 简称肺段。 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10个肺段。
Back
大纲要求
1、理解肋间神经、血管在肋间隙不同局部的安排及应用意义。 2、掌握胸膜与肺的关系,及前、后、下三条的返折线与胸膜
4、观察胸前壁内面胸横肌的起点,沿胸骨外侧缘约:横指处 切断胸横肌的各个起点并翻开,自上而下清理胸廓内动脉及 其分支,在第6肋间隙处寻找该动脉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 脉。注意胸廓内动脉附近的胸骨旁淋巴结。
5、在肋胸膜的前面作一纵切口(剪开),然后在切口上、下 端横向剪开并翻开之。观察和探查两侧壁胸膜的前返折线和 下返折线,并做两侧对照。观察时可随时把胸前壁放回原位, 定出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以手伸人胸膜腔摸认胸膜隐窝。
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俞森洋一、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胸膜(pleura) 分脏、壁两层,脏层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 壁层胸膜衬附胸壁内面、纵隔的外侧面和横膈的上面,两层胸膜在肺门根部移行汇合,包绕而成胸膜腔。
左、右两侧胸膜腔是完全独立闭合而不是互相沟通的,籍此可避免一侧胸膜腔的病变迅速累及另一侧。
正常成人胸膜表面积约有2 000 cm2 ,胸膜腔的宽度大约为18~20μm ,基底部的宽度略增加。
虽然曾有争论,但现已清楚,两层胸膜并不互相接触,因此Murray 等[1 ]认为胸膜腔是一个真正的,而不是潜在的腔。
无论是壁层或脏层胸膜均为平滑光亮的半透膜,其表面排列一单层间皮细胞,间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各异,从扁平到立方形或柱状,这也许取决于间皮下组织的牵拉程度。
绝大多数胸膜腔的细胞有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间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化合物和使之成为成熟的基质、巨噬细胞颗粒,产生纤维蛋白溶解物质和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于胸腔内白细胞的募集具有重要作用。
在间皮细胞上可见1~3μm长的微绒毛,内含高浓度糖蛋白和透明质酸。
微绒毛密度为(2~30) ·μm2 [2 ] ,在胸膜表面呈不规则分布,一般说来,脏层胸膜的密度高于壁层胸膜,基底区域高于尖顶区域。
微绒毛突出于胸膜表面,具有扩增胸膜的表面积,有利于促进胸膜腔内液体运输与代谢活动,间皮细胞以小带咬合(zonulae ccludentes) ,小带粘附和桥粒(desmosomes) 来互相联接,间皮细胞之下是基底层,为富含胶原和弹性蛋白的结缔组织。
基底层之下即为胸膜外壁层间质或肺间质。
胸膜的厚度在不同种类动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小动物(如鼠、家兔和狗) 的胸膜较薄,壁层和脏层胸膜的厚度相同,平均约20μm ,然而,大动物(如羊、猪、马和人) 的脏层胸膜较厚,约为壁层胸膜的5 倍,即大约为100μm。
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的最重要区别,是壁层间皮细胞间有许多微孔( stomata) ,这些微孔通常成簇或成组分布, 密度范围从肋间面的100个/ cm2至横膈面的8 000 个/ cm2 , 微孔的直径从< 1μm至40μm ,平均1μm[2 ] 。
胸腔解剖图谱(1)
纵隔 mediastinum
定义:位于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和软组织总称. 境界:前—胸骨和肋软骨.后—胸段脊柱.
两側—左右纵隔胸膜.下—膈. 上—胸廓上口. 分部: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心包)
后纵隔
上纵隔
分6层 1.胸腺 2.大静脉架 3.大动脉架 4.气管胸段等 5.食管胸段等 6.胸导管和其它
下叶支气管—主干延续,向后外方,发出B6后,称基底干. 尖(上)段支气管(B6) 在中叶支气管起点下0.4cm,自
下 叶支气管后壁.先水平行走,再向后上方.异物易坠入. 内底段支气管(B7) 起自基底干内前壁,向内下方. 前底段支气管(B8) 起自基底干前外側壁,向下前方. 外底段支气管(B9) 基底干终末支,向外下方. 后底段支气管(B10) 基底干终末支,大多与B9共干,
但留有心包裸区(左4-6肋软骨内側部、 4-5肋间隙和胸骨左下半),心包穿刺. (2)膈部 下腔V穿过 (3)后部 与胸主A和食管相邻 (4)外側部 邻纵隔胸膜,其间有膈N和心 包 膈血管.
内层—浆膜心包
浆膜心包
分2层 壁层—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连 脏层—紧贴心肌层表面(心外膜) 2层在心底大血管根部移行.
心包腔—浆膜心包脏壁2层间的 腔隙.密闭,少量浆液.
心包窦—心包腔内的隐窝
心包窦
心包横窦
位于升主A.肺A与上腔 V、左心房之间.容一指, 直视手术时钳夹阻断2 大A血流. 心包斜窦
位心底后面,在左心房 后方,左右肺V、下腔V 和心包后壁间.直视手 术时可置沙袋于此压迫 下腔V.
心包的邻接
前—胸骨体,第2-6肋软骨 (隔肺和胸膜) 胸骨心包上、下韧带
向下后方. B8,B9,B10异物易坠入,好发炎症和支扩.
局部解剖学 - 胸壁
骨性标志 功能
胸部标志线
胸壁
层次结构: 皮肤→浅筋膜→深 筋膜→胸廓外肌层 →胸廓(肋间肌) →胸内筋膜
胸膜腔的手术入路: 皮肤→浅筋膜→深 筋膜→胸廓外肌层 →胸廓→肋间肌→ 胸内筋膜→和皮脂腺
(一)皮肤:
包绕胸大肌和前锯肌
深层
包绕锁骨下肌和胸小肌
锁胸筋膜
(二)胸廓 1.肋间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
2 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胸膜腔穿刺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静脉
胸横肌
(五)胸内筋膜
胸膜上膜(Sibson筋膜)
胸膜 胸膜腔
Pleura Pleural cavity
肺
1 位置
乳房后间隙
2 形态结构:由 皮肤、纤维组 织、脂肪组织 和乳腺组成
乳房悬韧带
乳房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回流
1浅组:广泛吻合,互相交通
2深组:
外侧部和中央→胸肌淋巴结
上部 内侧 下内侧 深部 → 锁骨上和尖淋巴结 → 胸骨旁淋巴结 → 膈下及肝淋巴管 → 胸肌间淋巴结
二
1
2
深层结构
浅层
(一)深筋膜
1.较薄 2.移动性大
(二)浅筋膜 1 浅血管 (1)动脉:1)胸廓内动脉分支 2)肋间后动脉分支 3)胸肩峰动脉分支 4)胸外侧动脉分支
(2)静脉:
1)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2)胸廓内动脉和肋间后动脉的穿支伴行的静脉
2
皮神经
(1) 锁骨上神经 (2)胸神经前支的外 侧皮支、前皮支
(三)乳房
胸 部
Thorax
1.胸部正常解剖
三、肋间结构
肋间肌、肋间血管神经、肋
间动脉环。
肋骨骨折时,易伤及血管。
四、胸膜、胸膜腔及 胸腔
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胸膜腔:左右各一,常呈负压。
五、肺
1、肺的分叶
肺为胸部一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左肺由从后上斜向前下的一 条斜裂,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条接近 于水平方向的右肺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肺分 一尖一底两面两缘。
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 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 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 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从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支 气管; 从上到下:左侧最高为肺动脉,前下
为上肺静脉,后下为支气管;右侧最
高为支气管,前下为肺动脉,再前下 为上肺静脉。 两肺门最低均为下肺静脉。
三、纵隔侧面观:
以肺根为中心进行描述。
两侧相同点主要有: 前方均有心包膈血管、膈神经;后方均有迷走神经;上 方均有一血管弓。
(一)纵隔左侧面观:
前方:心包膈血管、左膈神经; 后方:左迷走N、食管、胸主A及胸导管;
上方:主A弓、左锁骨下A、左喉返N、动脉导管韧带;
下方:肺韧带;
(二)纵隔右侧面观:
胸部的解剖
郭建伟
胸部的解剖
大体解剖
一、胸部的组成 二、体表标志与胸部标志线 三、肋间结构 四、胸膜、胸膜腔及胸腔 五、肺 六、纵隔 七、心包
胸部影像解剖
概述 一、X线解剖 二、CT解剖
大体解剖
一、胸部的组成
胸壁 胸部 胸腔
前有胸骨、锁骨,后有胸椎、肩胛骨, 骨性胸廓: 肋骨则围绕其间 肋间结构
胸部的结构及解剖知识
胸部的结构及解剖知识
胸部主要由胸壁和胸腔组成。
胸壁:胸壁由皮肤、浅筋膜、肌肉、肋骨和胸椎组成。
胸腔:胸腔是心、肺、大血管等重要器官所在的密闭空间,周围是壁层胸膜和胸内筋膜。
胸膜: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薄膜,覆盖在胸壁内表面和胸腔内表面。
肺:肺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分为左肺和右肺。
纵隔:纵隔位于胸腔中央,左右各一条,主要由纵隔胸膜和纵隔器官组成。
膈:膈是胸腹部之间的肌肉-纤维膈,将胸腔和腹腔分开。
以上是胸部的主要结构和解剖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胸部结构复杂,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解剖知识仅供您参考。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胸部健康或结构的问题,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剑肋角的心包(液)穿刺术
Sternal angle 胸 Louis) 骨角 (of
胸骨角
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①The lower border ①向后平对第4 of the 4th thoracic 胸椎下缘; vertebra
②The level where the trachea divides ②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水 into the right and left principal (main) 平,即气管杈水平; bronchi.
肺 门 和 肺 根
前→后: V. A. B.
Right Lung
Left Lung
① ② ③ ② ③
①
上→下: B.A.V.
肺 门 和 肺 根
上→下:A. B.V.
肺根的毗邻
左 上方 下方
肺
根
右
肺
根
主动脉弓(自前→后) 肺韧带
奇静脉弓(自后→前) 肺韧带 右迷走神经,奇静脉 右膈神经
后方 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
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
胸 膜 下 界 的 体 表 投 影
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 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
四、肺
• 肺根:为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支气管动脉和静脉、肺丛以及淋巴管等结构的总 称,表面包以胸膜 。
Right Lung
Left Lung
② ①
③
② ③ ①
前→后: V. A.B.
颈静脉切迹 The jugular notch
Xiphoid 剑 突 process
Costal arch 肋 弓
costal arch
The infrasternal骨 下 角 胸 ( subcostal) angle
肩胛骨下角
The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剑 肋 角
肺韧带
胸膜反折线
• 在胸骨角水平以上和第4肋软骨水平以 下,两侧胸膜前界之间距离较大,分别 称为胸腺区和心包区。
胸 膜 前 界 的 体 表 投 影
Triangle of Thymus 胸腺三角
triangle of pericardium 心包三角
胸 腺 三 角 和 心 包 三 角
胸 膜 下 界 的 体 表 投 影
4. 胸 内 筋 膜
胸内筋膜 壁胸膜 脏胸膜
三、胸膜和胸膜腔
• 脏胸膜 • 壁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胸膜顶 纵隔胸膜 • 胸膜腔,胸膜隐窝 • 肺韧带
胸膜顶
壁胸膜
脏胸膜 胸膜腔
肋胸膜 纵隔胸膜
肋膈隐窝
膈胸膜
• 肋纵隔隐窝 costomediastinal recess • 肺韧带 pulmonary ligament
肋间隙的血管神经
肋间神经
交感干
肋间后动脉
胸主动脉 肋间前动脉
胸廓内动脉
在达肋角之前,肋间后血管和神经位于肋间隙
•肋间血管和神经循肋沟前行,在肋角前方,三者 中部,彼此排列关系不恒定;然后行于肋沟内、 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 肋间内肌与肋间最内肌之间。
胸廓内动脉: 腹壁上动脉、肌膈动脉、肋间前动脉
胸 部 标 志 线
Hale Waihona Puke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二、胸
壁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胸壁浅层肌 肋及肋间隙 胸内筋膜
肋间隙
• 肋间肌 • 神经(肋间神经) • 血管(肋间后血管和胸廓内血管)
肋间肌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膜
③平左主支气管 ③ The second 与食管交叉处, constriction of 即食管的第2狭窄 the esophagus 处;
④平主动脉弓的起、 The origin and end of the aortic arch 止处;
⑤The ligamentum arteriosum ⑤动脉韧带连与左肺动脉
胸壁、胸膜与胸膜腔、肺
• • • • 概述 胸壁 胸膜与胸膜腔 肺
一、概述
• 境界 • 分部 • 表面标志 • 胸部标志线
•胸部是躯干的上部,位于颈部与腹部之 间。
胸壁 胸腔(两侧为胸膜、胸膜腔及肺,中间为纵隔) 胸膜腔
3.表面标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突 肋弓 胸骨下角 锁骨 肩胛骨下角 乳头
前方
左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心包膈血管 上腔静脉 右心房 部分心包
右肺根的毗邻
奇静脉弓 (自后→前) 右迷走神经 奇静脉 肺韧带 上腔静脉 右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部分心包 右心房
左肺根的毗邻
主动脉弓 (自前→后) 左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左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肺韧带
本次课操作内容
1. 2. 3. 4. 5. 解剖胸前壁 开胸 探查胸膜腔 取肺 解剖胸后壁
joins the left pulmonary 与主动脉弓之处; artery to the aortic arch
⑥The azygos vein ⑥奇静脉汇入上腔 enters the superior 静脉处; vena cava
⑦ The boundary line ⑦ 上、下纵隔的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分界线; inferior medias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