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唑替尼之后,如何选择ALK抑制剂
老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
![老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8182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d.png)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肺癌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肺癌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老年患者通常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靶向治疗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老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
一、老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概述1. 靶向治疗的概念靶向治疗是指利用分子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从而实现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点。
2. 老年肺癌靶向治疗的优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对传统化疗的耐受性较差。
靶向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针对性强:靶向治疗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2)副作用小:靶向治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降低患者的副作用。
(3)疗效确切:靶向治疗药物对部分肺癌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老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EGFR抑制剂是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
老年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型较为常见,因此EGFR抑制剂在老年肺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吉非替尼:吉非替尼是第一个上市的EGFR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老年患者在使用吉非替尼治疗时,需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药物副作用。
(2)厄洛替尼:厄洛替尼是一种口服的EGFR抑制剂,适用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
老年患者在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时,需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药物副作用。
2. ALK抑制剂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分子,ALK抑制剂是针对ALK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
老年肺癌患者中,ALK重排型较为常见,因此ALK抑制剂在老年肺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alk靶点药物一二三代分类原则
![alk靶点药物一二三代分类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9b877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4.png)
ALK(酪氨酸激酶)是一种蛋白质,可以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针对ALK突变的肿瘤,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靶向药物。
根据药物的开发历史和临床应用情况,ALK靶点药物一般分为一、二、三代三个代别。
一代ALK靶点药物:一代ALK抑制剂是最早出现的药物,如克唑替尼(Crizotinib)。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ALK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但是,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并且不能有效地穿过血脑屏障,因此对于存在脑转移的肿瘤治疗效果不佳。
二代ALK靶点药物:二代ALK抑制剂是在一代药物基础上进行改良的药物。
例如,里拉替尼(Lorlatinib)、布里加丙胺(Brigatinib)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ALK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并且具有更强的候选性和更好的耐药性。
此外,这些药物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并对存在脑转移的肿瘤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代ALK靶点药物:三代ALK抑制剂是最新开发的一类药物,例如沙可维替尼(Selpercatinib)。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抑制ALK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还可以针对其他突变,如RET、ROS1等进行干预。
这些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好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地穿过血脑屏障,对于存在脑转移的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ALK靶点药物的一、二、三代分类主要根据药物的开发历史、作用机制、耐药性和临床应用效果等因素进行划分。
每一代药物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例罕见ADGRG1-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基因诊断与治疗
![1例罕见ADGRG1-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基因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85d65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e.png)
1例罕见ADGRG1-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基因诊断与治疗陈辉国1,2,周亚夫2,王翔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长沙410002;2 湖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ADGRG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诊治资料,旨在为此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1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肺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合基因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s)治疗。
结果 患者女,61岁,因“咳嗽、咯血丝痰10天”入院。
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肿物疑似肺癌,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双肾上腺结节疑似转移,右肺中叶不张。
经肺穿刺活检病理回报为腺癌,最终诊断为右肺下叶腺癌(T1cN3M1b,ⅣA期)。
二代测序技术(NGS)基因检测提示ADGRG1-ALK融合突变,予阿来替尼600 mg口服、2次/天,疗效明显。
但治疗期间发生药物性肝炎伴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好转。
停药45天后半量予阿来替尼口服仍然有效,且未再出现新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1例新型罕见ALK融合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NGS基因检测属于ADGRG1-ALK融合突变,阿来替尼可获得显著治疗反应。
但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关键词:肺腺癌;ADGRG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突变;基因诊断;阿来替尼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3.012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3-0054-04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
目前,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支气管腺体,其病理特征为腺泡细胞过度增殖。
肺腺癌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高,尤其是亚裔女性。
肺癌症靶向药治疗方案
![肺癌症靶向药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9c09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e.png)
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症靶向药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靶向药物分类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是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已批准的EGFR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 ALK抑制剂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是针对ALK基因融合的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已批准的ALK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等。
3. ROS1抑制剂ROS1抑制剂是针对ROS1基因融合的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已批准的ROS1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等。
4. MET抑制剂MET抑制剂是针对MET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已批准的MET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卡博替尼等。
5. BRAF抑制剂BRAF抑制剂是针对BRAF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已批准的BRAF抑制剂包括达拉非尼、维莫非尼等。
6. PI3K/AKT/mTOR抑制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是针对PI3K/AKT/mTOR通路异常的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已批准的PI3K/AKT/mTOR抑制剂包括依维莫司、贝伐珠单抗等。
三、治疗方案制定1. 确诊肺癌类型和基因突变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肺癌的类型。
然后,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上述提到的基因突变。
2. 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根据患者肺癌类型和基因突变,医生会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1)EGFR突变阳性患者:首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或奥希替尼。
若对上述药物耐药,可考虑使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或塞瑞替尼。
(2)ALK融合阳性患者:首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或塞瑞替尼。
一文学会:肺癌八大热门靶点和药物(内附表格)
![一文学会:肺癌八大热门靶点和药物(内附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4de442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2.png)
一文学会:肺癌八大热门靶点和药物(内附表格)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可以说是肺癌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
然而,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难治愈,生存率低。
此时若是找到突变基因且给予靶向药物,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
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有很多种,大部分的基因突变(约40%)仍处于未知。
最常发生的KRAS突变虽最多,占腺癌中的25-30%,但直到今年5月才出现第一个针对其的靶向药sotorasib。
其他被我们熟知且较重要的靶点包括EGFR、ALK、ROS1。
此外,还有BRAF V600E 突变、NTRK 1/2/3基因融合、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RET重排等。
数据来源:NCCN NSCLCEGFR抑制剂1代:厄洛替尼*、吉非替尼*2代:阿法替尼*、达可替尼*3代:奥希替尼*(* 在中国上市)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靶点,占腺癌中的15-20%。
而在亚洲人种中比例更高,部分亚洲地区最高可达62%。
此外,EGFR突变常发生于非吸烟者/既往轻度吸烟者。
EGFR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包括: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 L858R 突变,其治疗如下:一线推荐:奥希替尼为首选,因为它不会诱导生成T790M耐药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时间最长。
厄洛替尼也可以与VEGF抗体合用: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NCCN推荐级别2A);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仅用于非鳞状细胞癌(NCCN推荐级别2B)。
1、2代EGFR抑制剂耐药:使用1、2代EGFR抑制剂的患者中,60%会产生抗药性,机制包括2种: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改变成为小细胞肺癌。
因此,当患者使用1、2代EGFR抑制剂后肿瘤进展时,应行基因检测检查T790M是否突变。
若T790M突变阳性,换3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若基因检测时发现其他突变基因靶点,则使用对应靶向抑制剂;若无任何突变基因靶点,换成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方案与无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相同;目前无证据证明免疫治疗对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有效。
ALK全程管理
![ALK全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23e062e2bd960591c6771a.png)
Brigatinib(AP26113)
• Brigatinib对 ALK 重排和克唑替尼耐药突变均具有临床前活性。R. Rosell教授汇报的Ⅰ/Ⅱ期单臂开放标签的多中心研究(n=137)中6,既 往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可评价的ALK阳性NSCLC患者(n=70)ORR为 71%,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13.4个月。brigatinib治疗克唑替尼耐 药的患者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未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ALK阳性 NSCLC患者ORR为100%,包括患者基线有脑转移(可测量病灶的患者 中颅内ORR为53%)。
• ceritinib的获得性耐药机制,目前认为包括基因突变、致癌旁路及药代 动力学逃逸等,这与克唑替尼和Alectinib获得性耐药机制较为相似。
Alectinib
• Alectinib,二代ALK-TKI,可透过血脑屏障,拥有极好的的CNS渗透性 ,其对ALK的抑制作用高于克唑替尼约5倍,且可抑制大多数克唑替尼耐 药的ALK突变。2016年JCO的II期,经一线TKI治疗的ALK重排患者应用 Alectinib, ORR为5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是11.2月。备受关注的是 Alectinib在CNS作用:在35例基线可测量的CNS转移灶患者中,CNS ORR为57%。在23例基线存在CNS转移灶且前期未经放疗的患者中,10 例(43%)达到了CNS CR。在治疗的第12个月,33名患者(24.8%) CNS进展,43名患者(33.2%)非CNS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非CNS较 CNS更早出现进展发生率的升高,而死亡累计发生率升高速度显著低于 其他事件。提示Alectinib在治疗ALK基因重排且对克唑替尼耐药的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存在脑转移)效果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有望为该类 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
![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b59f2baba0d4a7303763a06.png)
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今天讲讲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相关知识。
EML4-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之一,它是通过细胞外配体结合区与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结合,导致酪氨酸激酶激活并表达,从而获得致癌作用。
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的3%~5%,对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克唑替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ALK重排肺癌的药物,耐受良好,与传统化疗相比受益更大,提高客观缓解率,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三代药物包括赛瑞替尼、艾乐替尼、布格替尼、恩莎替尼和劳拉替尼也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与一代药物相比更具优势。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包括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目前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ALK基因的二次突变,L1196M突变和G1202R突变分别是克唑替尼和二代ALK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突变。
目前针对耐药发生后,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下一代ALK 抑制剂,其他还包括与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或培美曲塞的联合治疗。
ALK基因重排在NSCLC的总体发生率约为4%,常见于年轻、不吸烟/轻度吸烟、其他致癌基因驱动突变缺乏的肺腺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
目前ALK融合突变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RT-PCR、NGS。
目前已知的ALK亚型分析如下:EML4-ALK占90%-95%,亚型包括:E4; A20(2.34%),E12; A20(1.56%),E13; A20(V1)(40.63%),E6; A20(V3)(36.75%),E20; A20(V2)(7.81%),E14; A20(V7)(0.78%),E18; A20(V5′)(1.56%),E15; A20(0.78%),E2; A20(V5)(0.78%),E5; A20(0.78%),E17; A20(1.56%),E3; A20(0.78%),E21; A20(2.34%),少见非A20有:E18;A17,E6; A17,E6; A18,E6; A19;E13; A19等。
叶酸抑制剂联合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叶酸抑制剂联合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37d2c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6.png)
叶酸抑制剂联合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朱颖;原野;闰洪超;郭永忠;许亚;陈文林【期刊名称】《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11【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叶酸抑制剂培美曲塞联合克唑替尼治疗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人组的确诊A 以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29例)。
对照组给予克唑替尼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和克唑替尼联合治疗。
比较2组患者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和86.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和10.4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克唑替尼、培美曲塞为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手段,两者联合给药治疗结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4页(P715-718)【作者】朱颖;原野;闰洪超;郭永忠;许亚;陈文林【作者单位】[1]徐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9;[1]徐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徐州221002;[3]徐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1]徐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9;[1]徐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克唑替尼治疗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J], 郑明英;张力2.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赵静;张坤;张力予;王红3.既往未行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NSCLC应用布加替尼对比克唑替尼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 [J], 梁斐;张晓斐;蔡修宇4.叶酸抑制剂联合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J], 朱颖;原野;闫洪超;郭永忠;许亚;陈文林5.克唑替尼在EML-4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J], 翟中武;杨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LK抑制剂比较
![ALK抑制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62ba506caaedd3382c4d314.png)
A L K抑制剂比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A L K抑制剂比较一位克药耐药病人服用6天的PF-06463922(75mg每天)后,8*7cm的肺部肿瘤缩小到2*1*3.2cm。
3、副作用比较(1)Crizotinib/克唑替尼在研究A和B中,有局部晚期或转移ALK-阳性NSCLC患者连续接受crizotinib250mg口服每天2次。
其中255例患者可得到1-4级不良反应资料,在研中断,和在研究A和B中分别13%和19%患者持续长于2周。
在研究A和B中分别44%和29%患者减低剂量。
在研究A中导致永远终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和在研究B中为3%。
跨越两项研究最常见不良反应(≥25%)为视力障碍,恶心,腹泻,呕吐,水肿,和便秘。
在两项研究中3-4级不良反应包括ALT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至少4%患者。
在397例患者中可得到关于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资料中,45例患者死亡发生在研究药物末次剂量28天内。
10例(2.5%)患者死于研究药物首次剂量的28天内。
死亡原因包括疾病进展(32例患者),呼吸事件(9),和其它(4)。
呼吸原因死亡包括肺炎(2),缺氧(2),ARDS(1),呼吸困难(1),肺炎(1),脓胸(1),和肺出血(1)。
其它死亡原因包括脓毒性休克,DIC,心血管事件,和由于未知原因死亡(各1)。
大于或等于2%患者中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肺炎,呼吸困难,和肺栓塞。
临床试验中XALKORI曾伴有严重,危及生命,或致命性治疗-相关肺炎跨越研究A和B频数4/255(1.6%)患者。
所有这些病例发生在开始治疗后2个月内。
(2)AP26113一期临床中最常见的1-2级副作用是腹泻(20%)、乏力(22%)和恶心(33%),最常见的3-4级副作用是肺炎(7%),咳嗽(4%),呼吸困难(4%),缺氧(4%),胸水(4%)。
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方案
![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98b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4.png)
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案的设计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引言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细胞学和组织学特点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肺癌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二、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1. 靶向药物(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
2. 靶点(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是肺癌中常见的突变靶点,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TKIs针对EGFR突变。
(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ALK重排是肺癌中的另一个常见突变靶点,克唑替尼、奥希替尼等TKIs针对ALK重排。
(3)BRAF:BRAF突变是肺癌中的一种罕见突变,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等TKIs针对BRAF突变。
(4)ROS1:ROS1重排是肺癌中的一种罕见突变,克唑替尼、奥希替尼等TKIs针对ROS1重排。
三、靶向治疗方案设计1. 评估病情:在开始靶向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等。
2. 选择靶点: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相应的靶点。
3. 选择药物:根据靶点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
4. 治疗方案:通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1)单药治疗:针对EGFR、ALK等靶点,可选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等TKIs进行单药治疗。
(2)联合治疗:针对某些靶点,如EGFR、ALK等,可选择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
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
![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b59f2baba0d4a7303763a06.png)
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今天讲讲ALK阳性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相关知识。
EML4-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之一,它是通过细胞外配体结合区与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结合,导致酪氨酸激酶激活并表达,从而获得致癌作用。
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的3%~5%,对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克唑替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ALK重排肺癌的药物,耐受良好,与传统化疗相比受益更大,提高客观缓解率,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三代药物包括赛瑞替尼、艾乐替尼、布格替尼、恩莎替尼和劳拉替尼也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与一代药物相比更具优势。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包括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目前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ALK基因的二次突变,L1196M突变和G1202R突变分别是克唑替尼和二代ALK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突变。
目前针对耐药发生后,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下一代ALK 抑制剂,其他还包括与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或培美曲塞的联合治疗。
ALK基因重排在NSCLC的总体发生率约为4%,常见于年轻、不吸烟/轻度吸烟、其他致癌基因驱动突变缺乏的肺腺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
目前ALK融合突变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RT-PCR、NGS。
目前已知的ALK亚型分析如下:EML4-ALK占90%-95%,亚型包括:E4; A20(2.34%),E12; A20(1.56%),E13; A20(V1)(40.63%),E6; A20(V3)(36.75%),E20; A20(V2)(7.81%),E14; A20(V7)(0.78%),E18; A20(V5′)(1.56%),E15; A20(0.78%),E2; A20(V5)(0.78%),E5; A20(0.78%),E17; A20(1.56%),E3; A20(0.78%),E21; A20(2.34%),少见非A20有:E18;A17,E6; A17,E6; A18,E6; A19;E13; A19等。
ALK基因突变和对应靶向药物
![ALK基因突变和对应靶向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d9da3c98453610661fd9f4aa.png)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的形式有过量表达、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发生点突变等等。
ALK基因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一种驱动基因,中国非小细胞肺腺癌中ALK融合突变阳性的比例为5.3%,在非小细胞肺腺癌、年轻患者(小于60岁)以及不吸烟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被认为是一种分子亚型,相对应的靶向药物与EGFR分子亚型完全不同。
ALK融合基因突变主要在肺腺癌里常见,一般肺鳞癌患者ALK融合基因突变概率很低,有报道说1400个肺鳞癌患者里ALK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为1.3%。
考虑到ALK总体突变频率仅有5%,所以对于鳞癌患者也是可以做一下ALK检测的。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里的驱动基因突变一般是互相排斥的,或者说一山不容二虎,癌细胞也没有必要搞两个驱动突变。
有研究说亚裔的EGFR、KRAS野生型的腺癌患者,ALK阳性比例高达30%-42%,因此如果发现EGFR 和KRAS是野生型,是更有必要测下ALK基因的。
一、ALK融合突变的检测图1:非小细胞肺癌中ALK的重排形式据报道,目前已发现21种EML4-ALK的融合形式,另外ALK还可能与TFG、KIF5B、KLC1、PTPN3、STRN等基因发生融合,因此ALK融合突变的诊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下表是关于ALK融合突变的诊断方法,及其相应的特点。
表1:ALK基因检测的方法需要注意,临床常用的三种方法是FISH、Ventana IHC及RT-PCR,三种方法FISH的灵敏度最低。
因此,如果是胸腔积液、细针穿刺取到的细胞学样本做成的蜡块,不建议使用FISH,避免假阴性。
另外通过抽血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也正在发展起来。
总之在面对ALK检测结果模棱两可的时候,一定要换一个检测方法去验证,也没有哪一种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是100%。
二、ALK的靶向药物ALK融合突变阳性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可以获益,克唑替尼具有ALK、c-MET、ROS1三个靶点。
肺癌晚期四线治疗方案
![肺癌晚期四线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ee72b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d.png)
摘要:肺癌晚期是指肺癌已经发展到晚期,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和器官,或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晚期肺癌的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综合治疗,仍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文将介绍肺癌晚期四线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一、背景介绍肺癌晚期患者往往已经经历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方案,但肿瘤仍然进展或者出现耐药性。
四线治疗方案是指在这些治疗方案之后,针对晚期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
二、四线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肺癌晚期患者中存在特定基因突变或信号通路异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靶向药物:- 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
- 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等,适用于ALK融合阳性的患者。
- ROS1抑制剂:如克唑替尼、恩沙替尼等,适用于ROS1融合阳性的患者。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在晚期肺癌治疗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疗药物:- 紫杉类:如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等。
- 紫杉烷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等。
- 替吉奥霉素: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晚期肺癌。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的杀伤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
- CTLA-4抑制剂:如伊匹单抗。
3. 综合治疗(1)放疗:放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减轻疼痛、控制肿瘤生长等。
放疗可分为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或放射性物质直接注入肿瘤组织,以达到局部治疗效果。
(3)支持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疼痛等症状,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镇痛治疗、心理支持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肺癌晚期四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类型、基因突变、身体状况、治疗反应等综合考虑。
青少年肺癌靶向治疗方案
![青少年肺癌靶向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6e07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f.png)
一、引言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青少年肺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针对青少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青少年肺癌的发病原因及病理特点1. 发病原因青少年肺癌的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遗传因素:家族性肺癌病史、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
(2)环境因素:吸烟、接触石棉、砷、放射性物质等。
(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石油、沥青、橡胶、塑料等。
(4)感染因素: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等。
2. 病理特点青少年肺癌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病理类型:多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2)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较低,侵袭性较强。
(3)基因突变:青少年肺癌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等。
三、青少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1. 靶向治疗药物(1)EGFR抑制剂: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青少年肺癌,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ALK抑制剂:针对ALK基因融合的青少年肺癌,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等。
(3)ROS1抑制剂:针对ROS1基因融合的青少年肺癌,如克唑替尼、恩沙替尼等。
(4)EGFR/ALK/ROS1抑制剂:针对EGFR、ALK、ROS1等多个基因突变的青少年肺癌,如奥希替尼、恩沙替尼等。
2. 靶向治疗方案(1)单药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青少年肺癌,采用单药治疗,如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ROS1抑制剂等。
(2)联合治疗:针对多种基因突变的青少年肺癌,采用联合治疗,如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EGFR抑制剂+ROS1抑制剂等。
(3)多靶点治疗:针对多种基因突变的青少年肺癌,采用多靶点治疗,如EGFR/ALK/ROS1抑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lomon BJ J Clin Oncol. 2018 Aug 1;36(22):2251-2258
3
Business Use Only
PROFILE1014:克唑替尼序贯二代ALK抑制剂对生存获益最大
克唑替尼序贯ALK抑制剂 mOS未达到
克唑替尼序贯化疗等治疗 mOS仅20.8个月
ALK =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i = ALK inhibitor Solomon BJ J Clin Oncol. 2018 Aug 1;36(22):2251-2258
月
*Two-sided p-value from the log-rank test stratified by ECOG PS, race and brain metastases ECOG PS =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23%患者没有 接受过化疗
克唑替尼进展 65.8%(n=52)
7.1
或不耐受
稳定期脑转移
克唑替尼进展 或不耐受
60%(n=136) 无症状稳定期
脑转移
8.3 (荟萃分析结果)
6.7 10.9 ——
亚洲人群 PFS
9.8
NA ——
Shaw A T , et al. [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7:S147020451730339X.;Novello S , et al. [J]. Annals of Oncology, 2018, 29(6).;Yunpeng Yang,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9(19)30252-8.
IFCT-1302 CLINALK: 在真实世界中评估序贯治疗对 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生存获益的影响
纳入确诊为ALK重排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318例, 从疾病确诊到开始克唑替尼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3.9个月, 此前患者大多接受铂类或紫衫类化疗
在数据截止时, 89.3%患者PD, 克唑 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8个月。统 计学分析显示:克唑替尼治疗对
入组基线相同的人群中:塞瑞替尼750mg空腹 与阿来替尼疗效一致
所有仅接受克唑替尼进展人群:ASCEND-1塞瑞替尼750mgvs阿来替尼在II期研究 (NP28673+NP28761)进行了类似的分析表明 ORR,mPFS相似
在既往仅接受克唑替尼进展人群中, 塞瑞替尼750mg空腹与阿来替尼疗效较为一致
基线人数 100 136
颅内ORR/DCR 39.4/84.8 42.6/85.3
颅内持续应答时间 12.8m 10.8M
值得注意的是,塞瑞替尼在其ASCEND系列临床研究中纳入了基线有症状进展期的脑转移患者。
(*p=0.0978) 60
OS (%)
40
20
死亡, n (%)
中位OS, 月
(95% CI)
0
克唑替尼 (N=172)
71 (41.3) NR
(45.8, NR)
化疗 (N=171)
81 (47.4) 47.5
(32.2, NR)
4年OS 率 克唑替尼: 56.6%
化疗: 49.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治疗方案 克唑替尼序贯ALK抑制剂 克唑替尼序贯非ALK抑制剂 化疗接任何ALKi治疗 化疗接任何非ALKi治疗
人数 57人 47人 145人 3人
生存获益 NR (95% CI, NR to NR) 20.8 月 (95% CI, 14.4 to 31.8 月) 49.5月 (95% CI, 41.0月 to NR). 12.1 月 (95% CI, 2.2 月 to NR).
Gadgeel SM. et,al. J Clin Oncol 34:4079-4085.;Yang JC,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7 Oct;12(10):1552-1560.
克唑替尼后颅内病灶,塞瑞替尼 阿来替尼
设计 二线 二线
时间(月)
内容
克唑替尼后ALKi序贯治疗提供长期生存 二代ALK抑制剂疗效纵览
哪些因素影响二代ALK抑制剂的选择
不同的基线及不同的评价体系导致最终mPFS数值差异
不同临床研究,疗效数据不可以直接比较
ASCEND-5
ALUR研究 NP28673+ NP28761
研究分期
国际随机, 开放,III期 国际随机, 开放,III期 单臂,II期
既往 化疗情况
既往克唑替 尼用药史
基线脑 转移情况
ITT 人群 BIRC 评估
PFS
ITT 人群 INV评估
PFS
一线化疗88%
57%(n=65)
(n=101); 二线化疗11%
100%(n=115)
基线脑转移 15%为有症状
5.4
(n=13)
进展期脑转移
最多只接受 一线化疗
77%患者接受 过化疗。
mOS贡献为16.6个月
生存曲线 95%置信区间
OS (%)
时间(月)
这一数据与PROFILE1014研究中 克唑替尼序贯化疗(47人)的中位OS:20.8个月非常接近
Duruisseaux M, et al. Oncotarget. 2017 Mar 28;8(13):21903-21917.
IFCT-1302 CLINALK研究显示: 克唑替尼序贯塞瑞替尼等二代ALK抑制剂中位OS达89.6个月
内容
B2 usiness Use Only
克唑替尼后ALKi序贯治疗提供长期生存 二代ALK抑制剂疗效纵览
哪些因素影响二代ALK抑制剂的选择
PROFILE1014: 序贯治疗对克唑替尼进展后的患者延长总生存至关重要
100
两组队列中位随访时间均为 ~46 个月
+ 删失
80
HR=0.760 (95% CI: 0.548–1.053)
—— 二代ALK抑制剂(N=84例) —— 二代ALK抑制剂以外的药物(N=74例) —— BSC (N=105例)
在克唑替尼进展后给予二代 ALK抑制剂治疗, 75%患者首选 塞瑞替尼
OS (%)
P<0.001
Duruisseaux M, et al. Oncotarget. 2017 Mar 28;8(13):21903-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