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最新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最新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最新九班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

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q=Q/v)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7为次方)④关于热值的理解: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1)热机的能量流图: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子运动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离近,分子振动;液态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自由移动;气态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快且无规律。

2. 分子运动:分子的热运动是由于分子具有热能,具体表现为振动、转动和平动三种运动形式。

3. 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4. 热传导: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5. 物质的内能:物质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 状态方程:描述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方程。

7.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第二章热学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热能传递的过程中所带的能量。

3. 定义热量的单位:焦耳(J)。

4. 热平衡原理:两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5. 测温方法:常用的测温方法有接触法、接触法和电阻法等。

6. 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定压过程是指在等压条件下发生的热力学过程;定容过程是指在等容条件下发生的热力学过程。

7. 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的物理规律:等压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于气体对外做功量;等容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于内能的变化。

8. 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9. 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温条件下发生的热力学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不进行热交换的条件下发生的热力学过程。

10. 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可通过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来描述。

第三章动力学1. 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使其发生状态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九上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上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上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内能1.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质量增加,内能增加;状态改变,内能改变。

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 c 表示。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水的比热容较大,为 4.2×10³ J/(kg·℃)。

2. 热量的计算:吸热公式:Q 吸 = cm(t t₀)放热公式:Q 放 = cm(t₀ t)三、热机1. 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与汽油机大致相同,但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在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

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 有用 / Q 总× 100%四、电流和电路1. 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内能本章知识结构图: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

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

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内能。

-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 比热容。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 热机。

-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热机的效率。

-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减少各种热量损失;减少摩擦;使燃料充分燃烧等。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 两种电荷。

-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

2. 原子及其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 导体和绝缘体。

-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4. 电流。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运动和力1. 速度- 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

- 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 单位:米每秒(m/s)2. 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

- 公式: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t)- 单位:米每平方秒(m/s²)3.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所有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能量- 定义: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 单位:焦耳(J)2. 功- 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 公式:功(W)= 力(F)×位移(s)× cosθ- 单位:焦耳(J)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 单位:瓦特(W)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常数,约为3.00×10^8米每秒(m/s)。

2. 反射定律- 定义:光线和反射面之间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 电荷(Q):物体带有的电性质。

- 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正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率(ρ):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

- 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A)3. 欧姆定律- 定义: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 欧姆定律:电压(V)= 电流(I)×电阻(R)五、声音和光的特性1.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传播。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归纳第一篇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106焦耳。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留意:①式中的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 I→安(A)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假如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假如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F2,所以L1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锹、笤帚、起重机吊臂、肱二头肌、缝纫机蹋板⑶等臂杠杆(即既不省力也不费劲):因为F1=F2,所以L1=L2。

等臂杠杆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例:天平、定滑轮。

九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归纳第五篇电学初步1、静电现象:⑶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⑶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⑶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九年级物理上册核心知识点整理(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核心知识点整理(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核心知识点整理(最新最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 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 运动学定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力的概念- 力的本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力的基本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第三章能量和功- 能量是物体因运动、摆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做功的能力- 功是力作用于物体上的结果- 动能、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形式- 机械能守恒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第四章压强和浮力-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支持力- 最大浮力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状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物体的状态变化包括升华、凝固、熔化、汽化、凝华- 相变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重要的物理现象第六章电学基础- 跟电有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流、电势、电阻和功率- 安培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 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是重要的物理定律第七章电路基础- 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第八章声学基础- 声音是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频率、波长和声速是声音的基本概念-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是重要的物理现象第九章光学基础- 光是电磁波- 光线传播满足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定律-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光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第十章现代物理学基础- 相对论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点1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可在液体中进行,也可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V气>V液>V固。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引力和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不能抵消。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但并不是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3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3)固体很难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

两种正确的说法: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5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用功和能量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量。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6 (1)热传递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热传递最终结果:物体的末温相同。

(3)热传递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能发生热传递)。

练习:下面每句中的热指什么,用热量、温度、内能填空:(1)摩擦生热:内能(2)今天的天气很热:温度(3)热传递:热量(4)放出热,温度降低:热量。

7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C),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1oC吸热4.2×103J。

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例:①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炎热,冬季比沿海寒冷;②用热水取暧;③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机器或机器用水作冷却剂;④傍晚向秧田灌水,白天放水;⑤用水来缓解“热岛效应”。

8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即“1循环4冲程1次功转2圈”)。

其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的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是喷油嘴。

9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情况等无关。

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表示完全燃烧1 kg木炭放热3.4×107J。

10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例:①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②化纤布衣裤容易打脏;③夜间脱毛衣时看见火花。

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有强有弱。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它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用摩擦的方法使正、负电荷分开)。

1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的制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为电荷,单位:库仑,(库,C)。

公式I=Q/t(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13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及酸碱盐水溶液等;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的多数电荷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溶液导电靠正负离子。

1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源是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

电源两极:正极(+)、负极(-)。

电源能量转化: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15 电路的组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

16 电路的分类:17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和通路。

18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19 元件及其符号:P38。

用导线将各实物的元件符号连接起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电路图的规范画法:(1)组成元件齐全,并使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且开关断开;(2)形状多为长方形,且画水平直线或竖直直线,不能画曲线;(3)开关、用电器不能画在交叉处或拐角处;(4)电路中一定不能出现电源短路。

20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相互影响P41);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并联电路有多条电流路径,互不影响P41)。

练习:1、如图,属于二灯并联的是()2、如下图1,若将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则灯L1和L2是联;若将开关S1和S2断开,S3闭合,则;若将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则电源。

3、如下图2,闭合开关,则A、B两灯串联;闭合开关,则A、B两灯并联。

4、如下图3,电路。

5、如下图4,三个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21 实物图的连接步骤:(1)首先由电路图弄清电源正负极以及各元件的连接方式;(2)连接时,一般从电源正极出发,连好各个元件后(对于串联电路逐个顺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一条支路一条支路连接,为了避免导线交叉,第一条支路应从外面相连),最后连上电源负极;(3)连好电路图后,要认真检查(可从电源一极出发,逐段检查),正确无误后才闭合开关。

注意:①多节电池的连接是正极和负极相连;②连接过程中,开关一定要断开;③导线的连接不能交叉,并且导线应连在接线柱上,不能连在导线的中间;④注意各元件的连接顺序(实物图电压表最后连、电路图电压表最后画);⑤电路中一定不能出现电源短路。

练习:1、根据如下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按下列要求画电路图(各元件位置不能改变)(1)把图1中的L1、L2串联,S作总开关(2)把图2中的L 1、L2并联,S作总开关(3)把图3中的L1、L2并联,S只控制L1。

第1题第2题22 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1A=103mA=106μA23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4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2526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27 (1)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伏,V);(2)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3)换算关系: 1kv=103v=106mv=109μv 28常用电压值:(1)一节新干电池电压:1.5v (2)铅蓄电池每个:2v (3)手机电池电压:3.7v(4)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5)家庭电路或照明电路电压:220v(6)动力电路电压:380V。

29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两要一不两看清”电流表电压表用途测量电路中通过某一点的电流测量电路中加在某两端的电压种类P111 5.4-1 P5 6.1-4构造正接线柱负接线柱调零螺丝表头(指针、刻度尺)符号使用方法P111 “两要两不两看清”P5 “两要一不两看清”烧坏原因(1)超过最大量程(1)超过最大量程(2)正、负接线柱接反(2)正、负接线柱接反(3)短接在电源两极不同点(1)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时,把电流表视作导线,把电压表视作断路)(2)电流表不准短接在电源上,电压表可以短接在电源上)导体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叫做电阻,阻碍越大,电流越小,阻碍越小,电流越大。

(2)①电阻的国际单位:欧姆(欧,Ω);②常用单位:千欧(K Ω)、兆欧(?MΩ);③换算关系:1MΩ=103KΩ=106Ω。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绝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13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滑动变阻器规格:“50Ω,1.5A”表示最大阻值为50Ω,充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3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接线柱“一上一下”。

如:接c和a;d和a ;c和b;d和b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要最大,以保护电路。

如:接c和a时,滑片P置b端;接c和b时,滑片P置a端;接d和a时,滑片P置b端;接d和b时,滑片P置a端。

34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1)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2)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注意:①电阻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但是导体电阻的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②公式中的I、U、R具有同一性和同时性。

35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比最大的分电阻都要大(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串联电路的总电阻随着串联个数的增加而增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在串联个数不变时随着分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比最小的分电阻都要小(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随着并联个数的增加而减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在并联个数不变时随着分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36 测量待测电阻实验:(1)实验原理: R=U/I。

(2)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导线。

(3)实验步骤:①画电路图;②连接实物图;③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三次),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值,并求出平均值。

的示数;④求出每次中R×(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限制电流,保护电路;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注意:①连接实物图时,开关要断开;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要最大;③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一般选最小的量程0—0.6A 和0—3V;④如果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则不能取平均值。

37电能表是测量电能或电功的仪表。

表上最后1位是小数,两次读数之差就是消耗的电能。

“220V 5A 3000r/KWh”表示:额定电压为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消耗1度电,表盘转3000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