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时期松江画派山水画中的文人情趣

合集下载

尺素与墨气交融——评《山水图》

尺素与墨气交融——评《山水图》

尺素与墨气交融——评《山水图》
《山水图》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的一幅作品,该画作于1601年绘制,是文征明晚年山水画的代表之作,被誉为“墨竹一绝”。

《山水图》以极简的造型和独辟蹊径的笔触,刻画出险峻山水中那股神秘的灵气,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山水图》的笔画以黑白灰三色为主,无一笔多余,极简而又精致。

墨色和白色浓淡的交错,表现了山水的高低起伏和深远空旷,同时又展现出山水的神秘之美。

画家的笔法灵动有力,将画作的空间感和分层感表现得十分出色。

其次,画家在构图上的匠心独具。

整幅画的静、动、虚、实构成了完美的比例和对比,这些层层递进的对比让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山川的远近、树木的高低、云霞的浮动和蕴藏在画像背后的人文情感都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最后,整幅画作传递出的意境非常深远。

画中所展现的景象不仅是自然山水,更是诗意、情感的寄托。

画家不仅在山水画的技法上创新,而且融入了自己的人文情怀,让画作更加深邃和含蓄。

综上所述,《山水图》以其造型精巧、笔墨神韵和情趣境界,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描绘了自然山水之美,更体现出画家对艺术的深刻追求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幅画作无疑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人类艺术之瑰
宝。

评析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

评析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

评析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追求自然与写意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强调自然写生和个人情感表达。

他们重视
捕捉自然景物的气息和意境,并通过画笔的写意,表达个人对景物
的感受。

文人画家通常运用简笔法、束皮法和泼墨法等技巧,不追
求细腻的细节描绘,而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观赏者的联想。

他们
通过富有激情的笔触和抽象的表现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淡泊的审美追求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强调清新淡泊的审美追求。

画家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简洁明快的构图、淡雅的色彩和空灵的
氛围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与体验。

他们追求自由舒适、
淡泊清新的审美感受,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这种审美追求
在明清时期的文人社交圈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诗意与意境的张扬
文人画家在明清时期注重诗意与意境的张扬。

他们借助诗词的表达方式,将文字与绘画相结合,通过画作传达自己的诗情画意。

画家常常在作品中添加诗文,配以纸本或绢本绘画,形成诗画合一的艺术形式。

这种诗意与意境的张扬,使得文人画在艺术层面上更具有内涵与情感。

总结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体现了追求自然与写意、清新淡泊的审美追求以及诗意与意境的张扬。

这些审美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画家,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研究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研究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研究明清时期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不衰,成为了我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然而,文人画的发展和演变却是一个复杂的历程,需要深入探究。

一、文人画的起源与特点文人画起源于宋代,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元代。

明代以后的文人画,则有了更为明显的特点。

文人画注重写意,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文化背景和个性气质,具有诗、书、画三者相融合的特点。

文人画的主题广泛,常以山水为主,但也包括花鸟、人物等,仍以传统意境为主。

文人画的技法也是其特点之一,艺术家常采用素描和勾线的方式,运笔轻秀、清逸,尽显文人情怀。

同时,文人画往往配以诗词,既说明了画的主旨,更增添了艺术的韵味。

文人画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独特丰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文人画家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众多,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人画风格。

1.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字万年,号琴隐、半夜等,湖南浏阳人。

擅长画鸟虫花卉、山水,堪称是中国画坛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画作追求浓墨重彩、用笔自由而不失秀逸,着重表现作品内在的韵味,其传世名作如“花鸟春屏”,“双鹤图”。

2. 董其昌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与中,号梅溪小隐,湖南衡阳人。

他是明朝中后期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学者。

董其昌注重传统的文人品格和审美观念,他的画作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堪称是明朝文人画坛的鼻祖。

代表作有《黄山图》、《瑞鹤图》等。

3. 琴川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一群清代著名画家的总称,包括关山月、文征明、唐寅、祝允明、仇英、陈洪绶、杨柳青和吴昌硕。

他们的画作不拘泥于传统规矩,注重创新,同时体现出了文人画的轻松和意趣。

纵观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到诗、书、画三者相得益彰,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文人画的影响文人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流派,也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后世文人画作为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对后来的中国画家和艺术爱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松江文人眼中的文徵明

松江文人眼中的文徵明

肀圑颥M.经典|古代作品CHINESEPAINTING&CAL UGRAPHY I松江文人眼中的文徵明◊汪涤文徵明是吴门画派后期的领袖,也是明代 中叶苏州文苑的领袖。

他的影响力从苏州逐渐 扩散到周边区域,作为近邻的松江府(今属上 海市)自然是主要辐射区之一。

苏州府和松江 府又都是元明清文人画家的主要聚集地,相互 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流、影响关系。

作为一位 离松江时空距离最近的大家,文徵明对松江文 人来说是不可绕开的人物。

他们对于文徵明的 评价有褒有贬,具有艺术史和文化史意义,值 得我们深入分析。

人们一般认为苏州的经济文化在江南地区最为发达,松江相对稍弱,因此在绘画上,松江是完全承继苏州的。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元末时期一些文人画家就来往于苏松两地,黄公望就在苏州(时称平江)与松江之间移居过多次,时间前后长达数十年。

另外,元末战乱后,苏、松均为张士诚政权的统治核心区,两地交往更趋频繁,倪瓒、王蒙、张渥等画家多次从苏州到松江访友、漫游。

明初苏州画家又有不少有松江的生活经验,最重要的当属沈周的老师杜琼,他青少年时期曾跟随著名文人陶宗仪在松江学习多年,曾为后者绘制《南村别墅图册》(现藏上海博物馆)。

至J了文徵明生活的时代,苏州全面复苏,成为江南地区绝对的经济文化中心。

文徵明也因为其年高德劭,艺文才能全面而成为风雅领袖。

这一时期,江南其他地区的文人多前往苏州探访、请教文徵明,松江文人自然也不例外。

其中今属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的文人学者何良俊最为活跃,在苏州居住的时候,他多次前往文徵明府中拜访,其《四友斋丛说•杂记》这样记载:“余造衡山,常径至其书室中,亦每坐必竟日。

常以早饭后即往,先生问曾吃早饭未,余对以虽曾吃过,老先生未吃,当陪老先生再吃些。

上午必用点心,乃饼饵之类,亦旋做者。

午饭必设酒,先生不甚饮,初上坐即连啜二杯,若坐久,客饮数酌之后,复连饮二杯,若更久亦复如是。

最喜童.M r V39•I! —;m7唱曲,有曲则竟曰亦不厌倦。

明清文人书画评论

明清文人书画评论

明清文人书画评论明清时期是中国书画发展的重要阶段,文人书画评论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评论以文人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观念为基础,对书画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对后世书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人书画评论以古人经典为基础,致力于对古代大师作品的传承和赏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阳明的《石渠宝笈》。

王阳明是一位学者、军事家、哲学家和书画家,他把自己对画艺的理解和品鉴经验整理成册,成为中国文人书画评论的重要典籍。

《石渠宝笈》主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的书画作品,对于古代书画的艺术特点和技法进行了深入解读。

王阳明提出了“一墨三分、法度圆矣”的观点,强调画家在运用墨色时应该注意力度、湿度和极度的平衡,力求达到画面整体的协调和和谐。

明代还出现了一批重视形象真实性的评论家,他们以赵孟的《画品》为代表。

赵孟提出“观形趣”和“研神妙”的理论,认为画家应该以对形象的观察和描绘为基础,以充分展现作品的神韵和妙趣。

他强调画家应该具备真实再现对象形象的能力,透过形象的表现来传递感觉和意境,以期达到观者灵魂共鸣的效果。

到了清代,文人书画评论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

最有名的评论家是石涛、顾恺之和齐白石等。

他们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观察感悟,对书画作品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石涛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性艺术家,不仅在创作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还对其他山水画家的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评论。

他主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强调作品应该具有高雅和深沉的气质,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顾恺之和齐白石则对人物画和花鸟画进行了精彩的评论,他们以饱含情感和细腻入微的笔墨风格,创作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的文人书画评论不仅对当时的书画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书画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观点和审美标准,为后代艺术家和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人书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但明清时期的评论仍然被视为中国书画评论的重要源头和经典之作。

龚贤的笔墨情趣

龚贤的笔墨情趣

龚贤的笔墨情趣龚贤的笔墨情趣来源 / 秦缘情的收藏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取证于古人明末清初,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和“四王”为首的娄东派、虞山派,统治着当时的画坛。

他们主张“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董其昌《画竹》),反对”自出新意”,认为只有“与古人同鼻孔出气”,才能“下笔自然契合”(王时敏《西庐画跋》),甚至说只要学得“子久些子脚汗气,于此稍有发现乎”(王原祁《麓台题画稿》)就很满足了。

和这种复古主义美学思想相对立的是龚贤、石涛等人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他们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面对现实美,进行独立的艺术美的创造。

龚贤在《山水卷》中题道: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

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

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

△半千课徒画稿△半千课徒画稿他将传统、生活与创造的关系论述得十分精辟,“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是说书画美来源于生活美,生活美是书画美的源泉,这是一切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的根本前提。

他有力地批评了“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的那种以流代源的本末倒置的错误创作倾向。

所谓“取证”于古人、今人,就是在深入大自然,进行艺术实践时,将古人、今人的东西加以检验,证实对自己有用的,就汲取过来,作为营养;不足的设法补充;加以发展。

这无疑是对的。

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开始是“不得其梗概不止”,后来则“以己意出之”,最后聚众长于一炉,“自成一家”、“我用我法”,他指出当时一些画家的作品缺少自己的面貌,是最没有出息的。

他自己则坚决“独不求媚于世”,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他的朋友周亮工《谈画录》赞扬他的画:“扫除蹊径,独出幽异,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不诬也。

”△龚贤扇面△龚贤扇面笔中锋则圆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是其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加以重视。

笔和墨之间,笔居主导地位,中国画史上经历了一个开始只重用笔,而后才讲笔墨并重的发展过程。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明代绘画
一、宫廷花鸟画派 二、宫廷山水画派(浙派) 三、吴派(山水画派)
一、宫廷花鸟画派
画风: 艳丽典雅、笔法工整而富有生意。
主要宫廷画家:
边文进(福建沙县人) 吕纪(浙江宁波人) 林良(广东佛山人)
林良 花鸟画
吕纪 花鸟画Page 4
边文进 花鸟画作品
Page 5
二、宫廷山水画派——浙 派(院派) (157)
1.陈淳(今江苏苏州人) 2.徐渭(今浙江绍兴人) 3.周之冕(今江苏吴江人)
陈 淳 花鸟画作品
徐渭
花鸟画 作品
位于浙江绍兴的徐渭墓
周之冕 花鸟画作品
159
明末画家 董其昌
★ 上海人。明政府
官员(礼部尚书), 上海一带的大地主。 他具有很高的文化修 养,是明朝末年中国 书画界的领袖,最著 名的山水画家、书法 家,无论对当时,还 是对后代,他都有十
郑燮 《竹石图》
金农作品
黄慎的人物画
第四节 明清书法
第二节 明 清 书 法 家 (348)
一、明代书法家
祝允明(草书)、文征明、 唐寅、董其昌、王铎(草 书)
祝允明 草书
祝允明 书法作品
文征明 书法作品
唐伯虎 书法作品
王铎 书法
二、清代书法家 郑燮、金农、吴昌硕、 何绍基、康有为
峰 画作品
陈树人
(1883-1948)

名哲,后改名韶,字树
人,以字行,号葭外渔
子。籍隶广东番禺(今
广州)。年十七学画于
居古泉(廉),与高剑
父为同门。留学日本,
先后毕业于西京美术学
校绘画科、东京立教大
学文科。
陈树人作品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是指古代文人在山水之间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观赏的态度。

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人生观念,它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之所在,也是他们追求自然之美和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

自古以来,山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题材,被很多文人雅士所喜好和追求。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山水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独立而完美的存在,它被赋予了许多人文的、哲学的和宗教的意义。

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往往超越了简单的审美情感,而涵盖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首先表现在他们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之中。

古代文人认为山水是最能够反映天地之间的和谐之美的存在,它具有独特的气势和韵律,擅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文人常常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赞美,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讴歌和赞颂之情。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还体现在他们对人生境遇和处世哲学的思考与寄托之中。

古代文人常常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山水之上,他们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灵感和安慰,在山水之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和满足。

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往往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意义,他们希望通过山水的启迪,达到对心灵境界的追求和升华。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还体现在他们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坚守和传承之中。

古代文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他们认为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和载体。

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往往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坚守和呼唤,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和审美态度,它是文人艺术创作和人生体验的源泉和灵感之所在。

古代文人通过对山水的赞美和追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讴歌和赞颂,同时也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满足。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情感,更是一种对人生境遇和处世哲学的思考与寄托,一种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坚守和传承。

沈周山水画中的文人隐逸生活

沈周山水画中的文人隐逸生活

沈周山水画中的文人隐逸生活自得之趣沈周山水画中的文人隐逸生活︱诸葛英良︱明人沈周是众人口中的“神仙中人”。

姜绍书在《无声诗史》卷二,对沈周艺术世界的悠然自得钦羡不已:“……先生世其家学,精于诵肄,自坟典丘索以及百代杂家言无所不窥,一切世味,寡所嗜慕,惟时时眺睇山川,撷云物,洒翰赋诗,游于丹青以自适,追踪晋唐名家,及宋元而下,无弗探讨。

山水则于董源、巨然、黄子久、梅花道人,尤善出蓝之美。

王元美称先生画为国朝第一,文徵仲亦称‘吾石田高神仙中人’云。

”“神仙”不以隐逸为高雅,不需要逃遁东篱下,自然每时每刻的律动,都映于目、会于心;“神仙”当与四时同息,生活在见山忘言的“生机”世界里。

山林中人,大多隐逸者流。

然而,仅以此读沈周,多半会反失其意。

沈周“读易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碁奕”,生活是时刻展开的行为和生命体验,存在,便是价值,便是道,便是仙。

(明) 沈周庐山高图纸本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邻人中国文人画史里,沈周是个特别的人。

一生居住在长洲城外一个低洼之地,这是他从小长大的家园。

由于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厌倦仕途,醉心诗文书画,熟谙儒家诗书经典,旁涉道释老庄,与其说他是名“隐士”,不如说他在艺术体验和内在修为中发现了生活的方式。

在这一方自适的小天地里,一切都变得漫不经心,娓娓道来,《有竹邻居图》可以看到他生活的小天地:水南水北曾称隐,百里重湖今属君。

种树绕家深蔽日,寻门无处总迷云。

鱼濂花落间供钓,凫渚菰荒久待耘。

我是西邻不多远,鸡鸣犬吠或相闻。

隐居何所居?结庐在人境。

“人境”里有人与人之交构成的俗世,也有人与物交、万物一体的清凉世界。

文人及其群体所追求的,是对“人”的超越,回到性灵的止息之所。

人绝迹于竹溪间,只是浅尝辄止地苟且;当如陶潜之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与主体的人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在当下的体验中变凡尘为空灵之境。

明清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

明清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

明清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明清时期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在这一时期,大量文人雅士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与表达,推动了绘画理论的演进与实践的创新。

本文将从明清绘画特点、文人雅集的背景与意义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明清绘画特点明清时期的绘画在各个方面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特点。

首先是创作题材的多样性。

明代以来,随着文人雅士的涌现,绘画的创作题材逐渐从宗教题材和宫廷题材转向了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的文人雅趣题材,强调自然质朴和个性表达。

其次是笔墨技法上的突破与革新。

文人画家常常通过对古代传统画法的研究与借鉴,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笔墨技法,如“虚实结合”的写意青绿山水、以草书体为基础的写意笔法等。

再次是审美追求的转变。

明代以来,文人士大夫对于绘画审美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再追求画作的精细与逼真,而更加注重画作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注重画面所蕴涵的情思与意义。

二、文人雅集的背景与意义文人雅集是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集结于一堂,共同交流创作与欣赏艺术的场所。

它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文人雅集既是一种社交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首先,文人雅集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与艺术的平台。

在雅集中,文人士大夫们可以共同探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的问题,互相学习与启迪,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其次,雅集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是展示自我的重要途径。

雅集中的各种才艺比拼和互相评价,既是一种竞争,也是对自身才情的一种宣示与验证。

再次,文人雅集对于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雅集,出色的绘画作品得以广泛流传,并从而影响了更多的艺术家和观众,推动了绘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三、绘艺术与文人雅集的互动与影响绘艺术与文人雅集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紧密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文人雅集为绘画提供了广阔的观展与交流平台。

在雅集中,文人士大夫们可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交流观点,启发创作灵感,从而推动了绘画艺术的不断演进与创新。

历史上那些著名画派4:南宗流韵松江派

历史上那些著名画派4:南宗流韵松江派

历史上那些著名画派4:南宗流韵松江派松江画派是“华亭派”、“云间派”、“松江派”的统称,明代末年最有影响的画派。

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称“云间派”;这两派都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宋懋晋兼师赵左。

以顾正谊为代表的称“华亭派”。

他们当时都是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古称华亭)人,基本上都法宗董、巨、元四家,所以风格比较接近,互有影响,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由于明代的松江是江浙两省的交通要地,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虽然此派是在松江地区,但实际上都是吴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而董其昌以自己的绘画实践作理论基础,提出山水画分南北宗说,并强调南宗绘画的正统地位,崇南贬北的理论建树虽是董其昌个人偏好,但它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受此影响松江派将南宋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独树一帜,以其温润、淡雅、含蓄为主,注重笔墨情趣,意蕴深远。

代表人物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强调南宗绘画的正统地位,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峒关蒲雪固》董其昌是明末最具影响力的画家。

松江画派能够迅速发展是在董其昌的带领下,让更多人了解到山水画的魅力。

松江派承袭了吴门派的余脉,最终又取代了吴门派,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画学思想乃是董其昌首创并力倡的山水画“南北宗论”。

几十年的仕途生涯的他,对于山水画的理解却是另一番韵味,是明朝晚期最杰出、影响力最大的书画家。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研究报告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研究报告

强调个性表达
明清时期的画家注重个性表达和 情感抒发,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 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现家在创作中追求艺 术品质和内涵,使作品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对现代 艺术追求品质和内涵有启示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
艺术家代表
明清时期的著名画家有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等,他们被誉为“明四家”; 清代则有“清初六家”和“扬州八怪”等代表性画家。
作品介绍
《庐山高图》、《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是明清时期绘画的杰作, 它们在技法、构图、意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中国画的经典之作。
花鸟画的繁荣
明清时期的花鸟画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对自然和物象 的细致观察与表现。他们运用丰富的笔墨和色彩,将花鸟画的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绘画材料的创新
01 02
宣纸的改良
明清时期,宣纸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出现了更多品种和质量 更佳的宣纸。这些宣纸具有良好的吸墨性和耐久性,为画家们提供了更 好的绘画材料。
宫廷与民间绘画的互动
士人阶层的审美趣味
士人阶层的审美趣味对绘画的题材、 风格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相互影响,形成 了多元化的绘画风格。
绘画的艺术特点
笔墨技巧的成熟
明清时期绘画的笔墨技巧 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通 过笔墨的运用表达出独特 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诗书画印的结合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明清绘 画的一大特点,这种结合 丰富了画面的意蕴和内涵。
浙派
总结词
浙派是明清时期的绘画流派之一,以浙江为中心,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作品风格粗犷豪放,气势磅礴。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情感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作大自然的精髓,是文人墨客心灵寄托的所在。

古代文人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山水情怀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审美理念密不可分。

在中国文化中,山代表了稳定和沉静,是道家的象征;水代表了变化和流动,是儒家的象征。

这种对山水的理解,深刻地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

古代文人在表达山水情怀时,往往通过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展现。

在诗词中,他们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绘画作品中,他们通过墨韵的笔墨,表现了对山水的审美情感和人生的感悟。

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对山水的赞美是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

他们常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在他们的诗词中,山常被描绘为峻峭雄伟、巍峨壮美的形象,水则被描绘为潺潺、悠悠、奔流、湍急不同的面貌。

通过这些描写,古代文人表达了对山水的深厚感情,传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赞美之情。

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对山水的感悟也是常见的。

他们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领悟。

在他们的作品中,山水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表达自己情感和理念的载体。

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山水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思想情感的体现,是他们心灵寄托的象征。

清代文人画的特点

清代文人画的特点

清代文人画的特点
清代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清代文人士大量创作的一种
艺术形式。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意境
清代文人画不仅注重画面的造型技巧,更加注重表达画家内心所感受
到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通过笔墨、构图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物、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感悟,以及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

二、追求自然
清代文人画追求自然,不拘泥于传统绘画规范和技法。

他们善于运用
写意技法,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来表现事物形态,强调形神兼备,力
求达到“神似”而非“形似”的效果。

三、注重个性
清代文人画强调个性化表现。

每位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
性特点,他们通过笔墨和构图展示出自己独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四、寓意深远
清代文人画常常含有深刻寓意。

他们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在作品中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寓意深远、意蕴丰富。

五、注重文学性
清代文人画与文学密切相关。

很多文人画家都是同时期的文学家,他们在创作中常常借鉴诗词、典故等文学素材,将画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画联翩”的艺术风格。

总之,清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意境、追求自然、注重个性、寓意深远和注重文学性等方面。

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古代文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群体,他们对于审美情趣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他们的作品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展现出了优雅和深邃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一、雅致恬淡之美古代文人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雅致恬淡之美的追求。

他们赞美自然的朴素和宁静,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

比如,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种表达方式淡泊而意境恢弘,体现了文人审美情趣的雅致之美。

二、崇尚自然与自由之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也是他们审美情趣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观察自然、凭借对自然的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轼是宋代文人的代表,他的《赤壁赋》中描述了长江之美和自由的悲壮。

文中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三、舒怀豁达之美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表现在对人物的舒怀豁达之美的追求上。

他们对人物的善良、开朗和生活态度的积极面向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比如,明代文人文徵明的《寒食帖》是一幅以寒食节为主题的御制画作,画中表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俊俏神态的公子和活波可爱的童子。

这种画作表达了文人对人物舒怀豁达之美的追求。

四、以墨韵为美之美古代文人审美情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墨韵为美。

他们在书法和绘画中追求用墨水和纸张的韵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明代文人唐寅的《韵士图》就是一幅以人物写意画为主题的作品,画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文人形象。

通过用笔墨的精湛技巧,唐寅表达了文人审美情趣中的墨韵之美。

综上所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在雅致恬淡之美、崇尚自然与自由之美、舒怀豁达之美以及以墨韵为美之美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性和丰富性。

他们通过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我们在欣赏古代文人的作品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审美情趣。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论王翚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论王翚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下转第29页)一、王翚的山水画艺术主张明清时期出现不少仿古山水画家。

如,明初的浙派,明中期的吴门画派,晚明时期的云间、松江画派,清初六家等,都好仿古。

王翚模仿大江南北的文人画、院体画,融会贯通,取其所长,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王翚得王时敏、王鉴的提拔和悉心栽培,再加上自身的天赋和发奋的努力,画艺大有进步,名气也越来越大。

作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绘画思想成为当时画坛复古运动的一部分。

在大师的指导下,王翚有机会浏览大江南北各家拥有的宋元密本,并用心临摹,力追范宽、董源和巨然,对黄公望、王蒙的山水画取法较多,对董其昌、文徵明的山水也有会意。

王翚的山水画模仿诸家,广采博览。

他大量观摩宋元佳作,在忠实临摹古人的基础上,神韵上酷似原作,最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临摹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思想。

王翚认真研究古法,摆脱了对各家各派仿效的局限,通过反复钻研和临摹,开阔了作画思路,磨砺了作画技法,在整体的神韵和细节把握方面的真实性都无可挑剔,在中国绘画史上是非常难得的。

王翚的山水画不仅师古人,也师造化。

王翚自小家庭贫困,靠临摹卖画为生。

他的仿古能力在20岁时就已极高,但那时候他的画作还显得比较稚嫩,用笔工细,染色淡薄,个性表露不足,缺少创新精神。

在明末清初,当时盛行仿古,师法自然的画家较少。

王翚能从中脱颖而出,摆脱仿古的局限,说明他对绘画的钻研、对自然的学习的确很不一般。

王翚做到了学习对象无差别,认真临摹宋元各名家之作,如范宽、李成、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王蒙、倪瓒等人的经典构图,色彩清新,笔墨纯正,惟妙惟肖。

他在王时敏和王鉴发展的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画派的绘画方法和笔墨特点,使南北宗画派的优良之处相结合,并注入对自然的情感,形成了自然、生动的画风。

他在临摹作品时,融合各家之长,把师造化和师古人在作品中同时表达出来,自觉表现自然造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古代文人常常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情怀,并且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哲学等融入到山水之中。

这样的表现不仅是对山水的赞美和热爱,更是对自然和人类的思考和感悟。

在古代文人的视野里,山水是一种生命的形态和自然的现象。

山水是一个大自然的缩影,它集中了天地之间的所有元素,包括物质、生命、精神等。

古代文人将山水作为人类情感、美感和艺术的源泉,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刻画在山水之中,使它们成为恒久的文化象征。

山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是一种规律和秩序的象征。

古代文人认为,山水通常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平衡和和谐的状态,无论是山、水、云彩、动物还是植物等自然元素,都是有序而有规律的。

这个有序和规律的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舒适和宁静的环境,能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信心和勇气。

山水在古代文人眼中,是一种灵魂的表达和抒发。

在古代文艺中,山水经常被作为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的表达对象,这些艺术形式通常都是通过山水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感悟。

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如狄仁杰、王维、苏轼、黄宾虹等,都曾以山水为题材,运用自己的文学、书法、绘画等才华,将自己的情感与山水融为一体。

山水在古代文人眼中,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和探索。

古代文人将山水看作一个与人类生命紧密相关的自然符号,他们不仅通过山水表达自己内在的美感,还将山水看作一种哲学的借喻,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思想。

例如,山高水长的景象反映了天地之道的无穷无尽,而江河奔流则代表了人生的起伏波动,这些景象喻示了生命中经历的算盘和机遇,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和生命态度。

总之,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它融合了人类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山水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这种文化传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文化,还能帮助我们在当代不断探索并创新出更具现代价值的山水文化。

艺术史考试试题

艺术史考试试题

艺术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以下哪位艺术家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A 达芬奇B 梵高C 塞尚D 毕加索2、古希腊雕塑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米洛斯的维纳斯》体现了古希腊雕塑的什么特点?()A 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B 夸张的动态C 强烈的情感表达D 抽象的形式3、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高耸的尖顶B 彩色玻璃窗C 厚重的墙壁D 飞扶壁4、中国古代绘画中,“吴带当风”形容的是哪位画家的线条风格?()A 顾恺之B 吴道子C 张择端D 唐寅5、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是()A 注重光影和色彩的瞬间变化B 强调精确的造型和细腻的笔触C 以宗教和神话为主要题材D 追求画面的装饰性和平面感6、以下哪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代表作?()A 《大卫》B 《思想者》C 《掷铁饼者》D 《拉奥孔》7、巴洛克艺术在哪个国家达到了鼎盛?()A 意大利B 法国C 荷兰D 西班牙8、浮世绘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艺术形式?()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埃及9、新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的是()A 复古和模仿古希腊罗马艺术B 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C 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D 追求抽象和形式美10、以下哪位艺术家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A 达利B 蒙德里安C 康定斯基D 波洛克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主要特点和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

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至 16 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强调人文主义精神,注重对人的赞美和对现实世界的描绘。

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强调真实地描绘自然和人体,运用科学的透视法和解剖学知识,使画面更加逼真和生动;二是追求艺术的理想化和完美化,注重比例和对称;三是将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

代表艺术家有达芬奇,他的作品《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和细腻的笔触而闻名于世。

这幅画运用了独特的渐隐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浅谈倪瓒的逸气说

浅谈倪瓒的逸气说

浅谈倪瓒的逸气说摘要:倪瓒的作品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

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抒发作者“胸中逸气”。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该文在背景,内容、发展与价值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逸气说。

关键词:逸气倪瓒文人画1 理论背景倪瓒提出逸气说和他生活的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元代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融合但由于封建王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尤其是统治者把各族人民分为贵贱四等,其中汉人和南人居末,使得各民族的矛盾激烈,文化受到抵制,尤其打击了对南方的文人。

在文人最关心的仕途上,曾一度取消科举制度,虽然在元仁宗时又重新试行,但又在录取名额上限制汉人、南人。

人数众多的汉人、南人获取功名的机会几近于零。

这对汉族知识分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大部分的文人自愿或被迫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思想感情寄托在文学艺术上。

元代的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成为了文人感情寄托的重要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的苦闷和情绪。

倪瓒的自身经历,从某个方面来说造就了逸气说的产生。

倪瓒早期出身豪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40岁之前过着与世无争,博览群书,风雅的名士生活。

但是由于家道中落,逼迫他不得不“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与渔夫野叟混迹于五湖三泖间,感觉飘浮不定,茫然悲戚,思想日渐消沉,和以往形成可鲜明的对比。

在他疏落静谧的画境里就能感觉到自身那种无可奈何的失落孤寂。

正如他自己所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生活的艰辛,让他更能理解底层人民,在思想感情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忧国忧民,同时又逆来顺受,超然世外,悠然自得,自我慰藉,在艺术风格上则表现为萧疏简淡,宁静淡泊。

也正是倪瓒为代表的文人这种悲惨的遭遇,使得他们大多都经历了“先儒后道”。

致使道家、禅宗和儒家的思想混合在一起,为倪瓒提出“逸气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明清时期松江画派山水画中的文人情趣
郭丽芸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以松江画派鼎盛的明清时期为依托,从其山水画的发展特色及文人画在其中的渗透方面入手,对这一画风的形成背景、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及此画派山水画中的文人情趣加以说明,通过对作品中运用的画法技巧和思想来源加以深入解析,了解各阶段的变化发展,从而揭示其思想文化内涵及价值所在。

关键词:松江画派;山水画;文人情趣
一、明清时期的文人山水画
(一)明清时期的山水画
松江画派山水画发展到明中叶,已较为开放,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山水画上另辟蹊径,创作出了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从大自然里悟出了绘画的真谛。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1]由于清代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和文化专制政策,极力巩固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使明中期以来增长的资本主义因素和在艺术上冲破传统的解放思潮,失去了滋生发展的土壤,全面的复古主义和禁欲主义一时盛行。

所以直至清朝山水画时,在清之前山水画的基础上得到了继承与发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们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变化,较看重笔墨。

(二)文人思想在明清时期山水画中的呈现
明代中叶,有些山水画既取法于南宋院体绘画,又能在院体山水画的刚劲而朴实的艺术格调中融入作者特有的那种潇洒俊逸与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够使山水画从严谨的院体画风中透露出一种文人的悠闲与自由的艺术情趣,加上其自题的诗词,共同构筑了画面中一种强烈的自由而且箫散的文人性格趣味。

[2]
二、松江画派山水画中文人情趣的体现
(一)松江画派重构的文人画理想
松江画派的构成,以董其昌为开派之首,以莫是龙、陈继儒为中坚,以顾正谊、宋旭、赵左、宋懋晋、沈士充、蒋蔼为依托。

松江画派兴起于吴浙两派末流恶习泛滥的晚明,其艺术特征及变革作用体现在对浙派硬、板、秃等拙恶俗习气的肃清和对吴门末流细弱、繁琐、甜腻画风的改造上,从而重新确立了文人画的师承路径和创新机制。

[3]
山水画中带有文人情趣,以至于无论画内画外,都流露着文人思想。

陈衡恪解释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画中融入了思想和意境,他就是有性灵的人,有思想的人,有作为的人,而不是机械的去作画,也不是单纯的去作画。

(二)部分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介绍
1.松江画派与吴门画派有一定渊源关系。

松江画派中坚画家之一的宋旭,画风面貌脱胎于吴门画派,比如他的《雪居图》(图一),茅屋周围画了好多巨松假石,这属于吴门画派惯用的构图法,松屏用笔挺秀,类似于文徵明画法,但又有一些变化,显得苍劲圆厚。

他的《雪山飞瀑图》(图二),采用了竖长形构图法,画面饱满,行笔圆劲流畅,有他自己的特点。

这种画法在《仿王蒙辋川图》(图三)中更加明显。

而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异样的风格,也是融入了他个人的喜好,也是性格的体现。

2.董其昌是明末“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最突出的艺术理论是“南北宗论”。

董其昌流世之作非常多,主要代表作有《江干三树图》(图四)、《昼锦堂图》(图五)和《秋兴八景图》(图六)等。

其中《秋兴八景图》便是董其昌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董其昌山水画所特有的恬淡典雅以及秀润之美的绘画风格。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显得十分精巧,意境高远,是一幅韵味十足的作品。

使用了干笔皴擦,用墨苍润,一笔一画都显得有力有劲,渲染工夫巧妙而有趣,整幅作品给人一种明洁自然的感觉。

《秋兴八景图》是董其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获致“丘壑内营”之功的一次实践。

[4]在董其昌的影响下,集古经验自成一家,成为后期文人画的一条重要途经。

其作品,无论从构图、运笔还是笔墨技巧方面都给人一种浓浓的文人味。

董其昌作为明清时期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的特点从某种角度上呈现出了松江画派山水画重文人思想的特点。

3.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诗文、写作、书法等都能胜任。

画作方面他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以册页小幅为主。

他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

融入其观点的经典传世画作有《墨梅图册》(图七)、《云山幽趣图》(图八)、《横斜疏梅图》(图九)等。

从《横斜疏梅图》中可以看到陈继儒的作画精神,他的画柔中有刚,有笔有墨,画面清润,水分不多,虽“暗”但笔墨清晰可见,而且总体看来,他的“气韵空远”“苍老秀逸”为董其昌的画所不及,陈继儒主张作画要“文”不要“硬”。

要随意不要过于用心。

陈继儒的作品,整幅画“自然随意,意态萧疏”的画面感充分流露出了文人画家追求自由的思想。

(三)明清时期松江画派山水画与文人思想的契合
以国画大师董其昌为例,他的山水画,追求静柔之美,把文人所追求的静美和柔美发展到了极致。

[5]讲求笔墨是文人画的内在要求,文人画家的笔墨不仅注重造型手段,而且注重笔墨内在的审美价值。

董其昌在提出以书入画的同时,对用于画中的书法之笔,提出了更内在的要求,以保证绘画中的笔墨更加精纯,不流于浮泛表面。

董其昌的山水画不重写实,讲究笔致墨韵,画格清润明秀。

皴法有条有理,层次清晰,在浅淡的明晰中要求浑厚和变化。

树干大多以苍而毛的干笔勾皴,然后用各种“混点”点着画,强调每一笔的独立性,秩序感很强,并着意于墨色由浓及淡的渐变,给人“幽深淡远”的感觉。

他主张“书画同体”,讲究气韵,带有主观抒意,追求似与不似。

他善于将古人的结构、技法特点等归纳到一起,使画面的疏密、浓淡、开合、虚实更有规律,富有清润温雅、平和怡然的趣味,稚拙、简淡中带有宁静、自然的文人感。

三、具有文人情怀的松江画派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的绘画发展到明末清初,不仅各种风格和流派日渐成熟,而且各种绘画理论也日趋完善,成熟的绘画需要完善的理论来指导。

明清时期传统山水画在对前人成就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以稳定前进和发展,在明末清初的绘画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属董其昌提出的“画分南北宗”之说。

明、清的山水画是在仿古风气弥漫的情况下举步维艰地向前发展的。

无论是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占统治地位的浙派,还是明中叶后占统治地位的吴派,甚至是清初的“四王”以及吴门风格均没能冲破这一束缚,尤其是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更促进了对笔墨技巧等
形成因素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泛滥,同时在画坛上形成了形式众多的小派别,纷繁复杂,造成了明清之际画坛上的混乱局面。

[6]松江画派文人山水画它讲究意境,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附载着许多文化信息、文化经验,也蕴涵着我们文化中的一些哲学观念、美学观念,这一点正是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及它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独特价值之所在。

而从艺术本源的意义上看,绘画是一段思考的过程。

[7]在山水画中渗透出文人气息,尤其是松江画派讲究水墨晕章,古雅神韵的特点对后世及“海上画派”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四、结论
明清时期是中国美术绘画及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山水画内部在艺术思想、创作态度、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相随。

松江画派山水画的刚劲朴茂,融入了作者温文尔雅的气质,使作品显得更加的古雅、秀润,体现作者悠闲自由的艺术情趣,浓淡虚实的手法,使得画中带有宁静、自然的人文之思,在风格各异、流派众多的时代拥有了其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领航书画院.明清时期的中国山水画[EB/OL]./painting/
shuhuaziliaoguan/2014-08-21/2695.html.2014-8-21.
[2]魏辉.唐寅画史地位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0:30-37.
[3]尚辉.重构文人画理想[J].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4-5.
[4]华夏经纬网.秋兴八景图.[EB/OL]./zhwh/whgb/ghdt/zp/
2003/07/101523.html.2003-7-12.
[5赵婉如.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及其影响[J].泰山学院岱宗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13):42.
[6]耿景波,张新英.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变异[J].长春师范学院学刊.1999(18):86.
[7]吴莉莉.浅谈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美学价值[D].网络财富.2010(18):160.
致谢:本论文在李慧国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从题目的选择、提纲的设计到论文正文的撰写都得到老师的指导。

谨此致谢!
附图:
图一 宋旭 《雪居图》 图二 宋旭《雪山飞瀑图》
图三 宋旭 《仿王蒙辋川图》 图四 董其昌 《江干三树图》
图五董其昌《昼锦堂图》
图六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图七陈继儒《墨梅图册》
图八陈继儒《云山幽趣图》
图九陈继儒《横斜疏梅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