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 经济学
对加快甘肃省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分析与研讨
对加快甘肃省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分析与研讨甘肃省泾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优质农产品。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保护农民利益,对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进行分析与研讨至关重要。
一、分析泾川县农业资源与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靠近陕西省,地理位置优越。
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和交通运输。
2. 气候环境条件:泾川县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温度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农产品资源丰富:泾川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果树资源,如苹果、梨等。
4. 生态农业基础:泾川县拥有较大的生态农业基地,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研究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1. 特色农产品:泾川县具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优势,可发展特色农产品,如绿茶、红枣、板栗等。
2. 农产品品质优势: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无污染,农产品品质高,有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3. 市场需求: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健康、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泾川县可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相应的特色农产品。
4.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补贴和扶持政策,为泾川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探讨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措施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泾川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品种、调整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
2.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3.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强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建立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销售率。
5.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内外销市场,加强与城乡居民、农业企业、酒店餐饮业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Ke wo d :c a a trs ca rc l r l r d cs i d s il ai n Ad a tg s n i d a tg s y r s h r ce t g i u t a o u t;n u t a i t ; v a e d d s v n a e ii u p r z o n a a
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种 和酿造 产业 , 中部 为主 的马铃薯 、 以 中药 材和 肉
羊 产 业 , 垄 东 为 主 的 苹 果 和 肉 牛 产 业 的 区 域 发 以 展 格 局 。 但 和 全 国 其 它 省 份 相 比 , 肃 特 色 农 业 甘
会经济 发展 的其它 领域 中 。农业 比较优 势是 指在
一
优 势与 相对优 势 、 有形 优势 与无形 优势 、 条件优 势
与 产 出 优 势 、 际 优 势 与 区 内优 势 、 补 性 优 势 与 区 互
特 色 农 业 的研 究 兴 起 于 2 O世 纪 O年 代 的 欧 美 及 日本 , 自此 特 色 农 业 的 概 念 也 得 到 普 遍 认 可 。
即 以 市场 为导 向 , 强 良种 和 种 苗繁 育基 地 建设 , 定 产 业 发 展 基 础 , 力 培 育 龙 头 企 业 , 持 发 展 农 民 经 合 加 奠 大 扶
组 织 , 高生 产组 织化 程 度 , 提 支持 市 场流 通 体 系建 设 , 强 营 销 调控 能 力 。 增 关 键 词 : 肃 省 ; 色农 业 ; 较优 势 甘 特 比
我 国对特 色农业 的探索 和实践 始于 2 O世 纪 9 0年
竞争性 优势 等 。在 不 同时期 不 同 的发展 阶段 , 影
响 区 域 农 业 比较 优 势 的 因 素 也 是 不 同 的 , 的 来 总 说 可概 括为 以下几 点 : 自然 资 源 及 生 态 环 境 支 撑
代 。特色农 业作 为发展 多种 经营和 “ 三高 ” 业 的 农
种子 和种 苗繁 育体 系建 设 滞后 , 色农 产 品 品质 无 保 障 , 特 中介 组 织 不发 达 , 产 经 营 组 织 化 程 度 低 , 业 化 程 生 产 度不 高, 本地 企业 辐 射 带动 能 力 不 强 , 通 体 系 不健 全 , 场 调 控 能 力 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问题 ,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发 展 建 议 。 流 市 并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周翔;周爱莲【摘要】As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hangi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s hitting up visibly. While, it' s the effective way rai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etitive power and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vigor- ously impuls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farm produce industry utilizing the feature agriculture resource ad- vantage. According to resource cond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to Industria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values the potential advan- tages and actual obstacles of the feature agriculture product industrial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而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正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甘肃特色农产品资源状况,在提出了甘肃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潜在优势和现实障碍。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甘肃省农村发展的重要区域。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兰州农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
农业是兰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作物,以及水果、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兰州农村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农村工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旅游等领域。
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增多,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农业旅游正在成为兰州农村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此外,农村服务业也在兰州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逐渐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为农户提供了融资渠道,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
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尽管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速不够快。
其次,农村工业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最后,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兰州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其次,加大对农村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后,加强农村服务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总之,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兰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农业调研报告
甘肃农业调研报告甘肃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面积。
为了了解甘肃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甘肃农业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甘肃农业的生产状况,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等方面。
2.研究甘肃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其原因。
3.提出改进甘肃农业发展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我们深入甘肃农村,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考察田地情况、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畜牧业发展情况等。
2.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农业统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甘肃农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四、调研结果1.农作物种植方面:甘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其中小麦是主要经济作物。
然而,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甘肃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且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
2.畜牧业发展:甘肃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养殖厂商普遍面临饲料供应不足、疫病防控不力等问题。
3.农业发展问题:甘肃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调研建议1.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作物,并加大对新品种的科学研发和推广力度。
2.畜牧业发展:加强畜牧业科学管理,提高饲料供给,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3.农业机械化推进: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
4.提高农民收入: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六、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了甘肃农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改进种植结构、加强畜牧业管理、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措施,才能实现甘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甘肃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对加快甘肃省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分析与研讨
对加快甘肃省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分析与研讨加快甘肃省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甘肃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热点话题之一。
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对于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加快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与研讨。
一、泾川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泾川县地处甘肃省的中部偏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
泾川县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温差较大,适宜农作物生长。
泾川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的发展。
泾川县水资源充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现代农业。
泾川县还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杂粮、蔬菜、水果、中草药材等。
泾川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泾川县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泾川县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在这里,种植适合气候环境的特色农产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泾川县以种植黄精、苹果、板栗等干果为主,特色农产品遍地开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农产品产业结构。
泾川县以种植茶叶、葡萄、草莓等水果为主,优质的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泾川县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保证了当地百姓的口粮安全。
泾川县的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有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泾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泾川县特色农产品产地化、品牌化程度不高,部分农产品无法形成品牌优势,导致销售难题。
泾川县的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效的加工技术和设备,难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增值。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村经济发展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
由于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农田面积有限,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问题。
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加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致使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村居民缺乏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导致家庭收入难以增加。
甘肃省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农村地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薄弱,缺乏多种多样的农村产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空间受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全面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
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证分析
( ) 五 不断壮大 的优质水果产业 。 甘
。
甘肃省 每年鲜薯外销 量 32 . 5万吨 , 肃省具有发展优质水果 的资源条件 , 栽
农产 品生产基地 , 可以带动加工 、 藏 、 年粗加工 、精加工 马铃薯淀粉 2 储 0万 吨 培历史悠久 , 主要集 中在 天水 、 平凉 、 庆
源 多 层 次 、 途 径 的 开 发 利 用 , 足 多 源 、 多 满 金张掖 金象集 团 、 武禾 种业等 为代 万亩 , 总产量 869 万 吨。 中五大主 6 .1 其
样化 、 优质 化的 市场需求 , 利于 开辟 表的 4 有 0多家对外制种企业 ,其产 品远 产区蔬菜种植 面积 2 25万亩 , 6. 占全省 新的市场空间 , 促进甘肃省农业 结构的 销美 国 、 日本等 1 0多个 国家和地 区, 并 蔬 菜播种 面积 的 8 %, 量 5 3农业 是增加 甘肃 省 与这 些国家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 占全 省蔬 菜总产量 的 8 . 建成 了蔬 95 %。 ( ) 二 迅速崛起 的马铃薯 产业。 甘肃 菜 专 业批 发 市场 3 0个 ,年批 发 蔬菜
农民收入 的主要途 径。 目前 甘肃省农 民 省是全 国重要 的马铃薯 主产区之一 , 省 3 0万吨 。 7 建成 了脱水 、 制酱 、 汁等蔬 榨 增收困难 的问题 比较 突出 , 民人均 纯 内大部分 地区有 马铃薯 种植 。2 0 农 0 5年 , 菜深加工企业 3 0多家 ,年加工各类蔬 收入 连续 多年位 于全国倒数几 位 , 还有 全省 马铃薯种植 面积 766万亩 , 9. 产鲜 菜 2 万 吨 。 0多 10多万农村人 口没有解决温饱 。 过 薯 199万 吨 , 0 通 8. 面积和产量 均居全 国第 发展特色农业 , 建设一批规模化 的特 色
甘肃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多民族的存在为甘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独特的特点和机遇。
本文旨在分析甘肃民族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甘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甘肃民族经济现状1.1 民族多样性的背景甘肃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多个少数民族,如回族、藏族、土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在甘肃不同地区,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经济特点。
1.2 经济发展的成就近年来,甘肃的民族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省内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特色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外,甘肃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扶贫和生态建设工程,为民族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1.3 民族地区的挑战然而,甘肃在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民族地区多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造成了经济发展的限制。
同时,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相对落后,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限制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甘肃民族经济的未来趋势2.1 强化扶贫工程减贫是甘肃民族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更多资源,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通过加强农牧业生产、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方式,助力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并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特别是要改善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提高民族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便于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的对外交流。
2.3 引导多元化产业发展为实现经济的多元化,甘肃应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要发挥民族民间经济的潜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经济活动,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业。
2.4 聚焦生态环保甘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的西北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干燥,土地资源稀缺。
这使得农田灌溉受限,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农业生产难以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薄弱,电力供应不稳定,这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市场营销有限。
甘肃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有限,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导致农产品滞销或价格低迷。
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农业生产环节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思维和科学技术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要优化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条件;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节水灌溉和高效农业技术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网和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建设。
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销售组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农技培训、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使农民的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需要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农村富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纵观“十三五”时期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起航“十四五”,接续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助力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路径。
1 平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近年来,平凉市依托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出了“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两大品牌产业。
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创新了方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1 产业发展提质创收平凉市致力于突出肉牛养殖、平凉金果两大产业品牌,依托科技支撑保质、提量、增效,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夯实饲草料保障基础,探索种养新技术。
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被人民熟知乐道,可谓是榜上有名,连续多年年出口创汇超过3 000万美元。
肉牛养殖领域相继培育了一系列肉食品、牛骨髓油茶、餐饮等知名企业品牌[1]。
牛饲养量达74万头,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
“平凉金果”领域积极促进苹果产业发展壮大,建立苹果示范基地,采取组织带头引领、农户广泛参与等形式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引入GAP认证体系规范苹果产业发展模式[2]。
推动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到“集群发展”的强力转变,产业形态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腾飞,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到“合作共赢”的历史变革。
组建苹果产业联盟,新植补植果园12.6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10万吨。
1.2 品牌响亮竞争优良坚持把肉牛养殖、金果培育作为主导产业强力推动是平凉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瞄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着力打造甘肃省肉牛强市。
经过长期培育,“平凉红牛”获得了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荣誉称号,开通了俄罗斯、沙特、伊朗、巴勒斯坦等国家牛肉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 [3]。
探索出集红牛养殖、标准果园、有机肥制造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平凉金果”良种繁育体系,打通了“建、育、产、销、控、管”培育销售渠道,申请了自主产权专利,先后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牌”“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等多项殊荣。
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4 ,O岁 及 以上 的劳 动 力 占 6 7 。 以 上 数 据 表 明 , 肃 2 6 .8 甘 农 业 劳 动力 年 轻 化 程 度 较 高 , 业 人 口以青 壮 年 为 主 。 从
2 3 政 策 法 规 优 势 .
全国 5 O强 制 种 企 业 已 有 一 半 以 上 在 甘 肃 省 落 户 ; 水 蔬 脱
20 年 233 两 大 的农 业 产业 集 群 。 围绕 制 种 、 菜 、 果 、 药 材 、 蔬 水 中 啤酒 统 计 ,0 3 全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资 源 总 规 模 为 1 1 . 7万人 , 其中, 劳动 年 龄 内 的 全部 人 口有 18 . 2 人 , 1 049 万 除 6岁 以 上 原 料 、 花 等 区域 性 优 势 产 业 及 食 用 百 合 、 豆 、 烟 、 根 棉 蚕 烤 球 家务劳动数 及其 他外 , 甘肃 省农村 实有 劳动力 花卉 、 黄花菜 、 油橄榄 、 小杂 粮 等一 批地 方性 特 色产 品 的小 在校学生数 、
略 措 施 。甘 肃 特 色农 业 必 须 坚 持 走 产 业 化 道 路 , 重 政 府 在 农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 合 甘 肃 实 际 , 好 农 业 制 度 创 新 注 结 搞
和 区住 品 牌 塑造 , 实保 护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实现 特 色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切
例 如 甘 肃 省 紫 花 苜 蓿 留床 面 积 目前 已 达 到 7 0万 亩 , 全 5 居 国第一 ; 中药 材 、 啤酒 大 麦 达 20万 亩 和 14万 亩 , 产 量 分 1 3 年
别达 3 4万 吨 和 3 8万 吨 , 积 、 量 均 居 全 国第 一 位 ; 交 玉 面 产 杂 米 制 种 面 积 发 展 到 13万 亩 , 种 量 占 全 国用 种 量 的 5 ; 2 制 3
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研究
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 ,大力调整品种和 品质结构 。 种植业方面 , 民族 地区主要 是大力发展优 质高产小麦 、 玉米 、 蚕 豆、 洋芋 、 油菜生产和蔬菜 、 水果 、 中药材等高价值经济作物 ; 畜 牧业方面 , 主要是稳定发 展牛羊 肉生产 , 积极 发展奶类 和皮毛 生产 ; 渔业方 面 , 加快发展水产养殖 , 以永靖 县黄河“ 三峡 ” 主 为 建立水产 养殖基地 , 增加 名特优新水 产品 比重 , 高水 产品 的 提 附加值 ; 林果业方 面 , 大力发展啤特果 、 唐汪大结杏 、 大红枣 、 花 椒等。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前提 , 不断引进推广适宜甘肃 民族地 区自然条件 的优质 品种 , 注重培育和扩展 品牌农产 品。甘肃 民 族地 区 目前多数农 产品总量 过多 , 品质结构 矛盾突 出 , 多优 许 质农 产品供不应求 , 因此 , 加快引进 、 育和推广优 良品种 , 应 选 大力开发 高附加值 的特 色产品 , 逐步实现优质农 产品。在改善
维普资讯
甘肃农 业 20 0 6年第 8期
王存 教 ( 西北 民族 大学 经 济管理学 院 甘肃 兰州 7 0 3 ) 3 0 0
摘 要 :本 文 主要 从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 品 结 构 、 织 结 构 等 产 组 方 面 对 甘 肃 民 族 地 区农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特 色 经 济 发 展 的 方 向 与
措 施 进 行 了探 讨 提高生 产周期短 、 经济价值高的羊 比重 , 良推广 肉羊兼用 羊 , 改 积极开发速生 肉羊新 品种 , 把羔羊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畜牧业 要把分 散养殖 与规 模养殖结合 起来 , 加大养殖 规模 , 提高 出栏 率, 加速 畜牧业 向商品化 、 专业化 、 社会化 、 区域化发展 。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甘肃张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不断支持,甘肃张掖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现状、政府支持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甘肃张掖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甘肃张掖的农业现状,该地区农业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种植业方面,甘肃张掖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等,其中小麦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在养殖业方面,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养殖种类有牛、羊和猪等。
此外,甘肃张掖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苹果、葡萄、核桃等,在储备粮食和食品产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政府在推动甘肃张掖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政府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的趋势将持续向着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将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引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通过精确施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巡检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将成为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传统农业模式已难以持续发展。
未来,甘肃张掖农业将积极倡导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政府将加大对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
利用生态资源优势 发展甘肃特色农业
口
爱 。 目前甘肃的生态农产 品开发层 次 业合作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但 认真
比较 低 , 销 推 广 理 念 落 后 , 深 加 工 贯彻落实合作社法 , 营 精 加大财税金融等政 不 足 , 育 高 原 生 态农 业 品牌 的任 务 十 策 扶 持 力 度 , 一 步 突 出特 色 、 业 和 培 进 专 分艰 巨 。 按 照 生 态化 的要 求 进 行农 产 分工的要求 , 持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拓 应 扶
产 的组 织 化 程 度 , 进 城 乡 共 同发 展 。 促
一
品质结构 , 好 玉米 、 铃薯 、 抓 马 中药 材 、 居 民生 产 生 活方 式 逐 步 走 向同 质 化 ; 实 制 种 、 菜 、 色 果 品 、 牛 和 肉羊 等 现 城 乡在 政 策上 平 等 、发 展 上 互 补 、 蔬 特 肉 国
赵 明
轩
品的生产 、 _ 、 加 T 包装 和营销 , 在农业 的 展合作领域 、 长合作链条 、 延 扩大 合作
各 个 环 节 融 人 生 态 的理 念 和要 素 , 大 规模 , 最 以引领农 民参 与市场竞争 。三是
限度地做好生态文章 , 提升农产品的生 提高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应
一
体 ,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 发展。要坚持 以人为本 , 在促进人 的全
极其重要 , 发展特色农业有着特殊的情 二要搞 区域布局。 按照不同区域 的自然 面发展上有切实行动 。 应加快改善农村
况 和 规 律 。发 展 壮 大 甘 肃 特 色 农 业 , 必 禀赋和要素构成 , 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 基 础 设 施 条 件 ,提 高农 村 社 会 保 障 水 须 深 入 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调 实施 产业带 。 强 i要抓专业生产 。突出甘肃高 平 ,逐步实现城 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协 促 生 态 立 省 , 重 示 范 引导 , 高 农 民 生 原 特 色 , 育 主 导 产 业 , 极 调 整 品 种 调 推 进 城镇 化 和 新 农 村 建 设 , 进 城 乡 注 提 培 积
甘肃特色农业生产与加工科技支撑发展战略
第 2 期 1
甘肃 科技
Ga s c e c n e h o n u S in e a d T c n
I2 f 7 .
,
D 2
2 0li
2 1 年 1 月 01 1
 ̄ v / . o
甘 肃 特 色农 业 生产 与加 工科 技 支撑 发 展 战 略
科技 支撑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研 究课题组
以外 , 甘肃 省 有 中药 材 资 源 17 20多种 ; 类 畜 禽 品 各
肉类等产品不耐储藏 , 对时效性有很高要求 ; 市场信 息的不对称, 致使 产品供求不对路 、 滞销、 物流不畅
等问题依然普遍 。
第 2 期 l
甘肃特色农业生产与加工科技支撑发展 战略
5
标准化、 无公害生产 与加工技术对提高产业竞 争力有重要意义。按照标准化、 安全无害化 技术框 架组合 、 创新高效生产技术 , 并辅之以相应的生产过 程监管 、 留检测 技术和制 度, 残 是提高产 品商 品品
基本形成特色农业原料生产优势 区域格局 。在 规模 化发 展 的基 础 上 , 色 农业 生产 与 加 工 区 域化 特 优势产业带已初步成形。
节水技术创新有持续性要求。干旱缺水是甘肃 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 节水灌溉 、 抗旱 保墒技术的创新研发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注重 流通环 节信息 化技 术 、 现代 物流技 术 、 冷藏 保鲜技术改进和完善 。甘肃省地理区位决定了流通
量在 国 内市场 有较 高知 名度 。 有 利 的产 业发 展环 境 。结合 省 内资 源禀赋 和社 会经济 条件 , 托 国家相 关扶 持政 策 , 委省政 府 出 依 省 台 了一 系 列 特 色农 业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和 产 业 扶 持 政
甘肃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一览
甘肃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一览蔬菜、马铃薯、草食畜牧业、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是甘肃农业特色产业的六大支柱。
那么,这六大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蔬菜产业——畅销全国、出口外销的拳头产品蔬菜产业不仅是甘肃省促农增收的重要渠道,而且是甘肃畅销全国,外销中亚、日本、韩国、东盟市场的拳头产品。
截至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0万亩,总产量1655万吨。
露地蔬菜面积57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180万亩。
全省已形成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优势产区,已成为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也是被农业部列入规划的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西北温带干旱及青藏高寒区设施蔬菜重点区域。
马铃薯——产量傲视全国的“金蛋蛋”马铃薯曾经不过是菜市场上最普通的“土蛋蛋”。
如今,小小马铃薯已经成为甘肃省产量傲视全国,产品外销东盟的“金蛋蛋”。
截至2014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62万亩,鲜薯产量1600多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居全国第一。
全省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产区和最佳种薯繁育基地。
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基本实现全覆盖,已建立健全了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的五级种薯扩繁体系。
马铃薯脱毒种薯不仅在省内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每年还向外省供应马铃薯原原种3亿粒以上。
每年销往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50万吨以上,稳定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西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草食畜牧业——具有支柱作用的特色产业饲养牛羊曾经只是农牧民换两个零花钱的无奈之举,如今也成为甘肃省具有支柱作用的特色产业。
截至2014年,全省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19.3万头、3369.3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7%、8.5%,牛羊存栏分别居全国第11位和第5位。
牛羊肉产量达到38.8万吨,占肉类总产的38%。
外调牛羊肉超过13万吨,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牛羊肉生产供应基地。
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407万亩,居全国第2位,其中苜蓿面积达到994万亩,居全国第1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经济学摘要:分析了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在探讨甘肃特色农业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甘肃特色农业必须坚持走产业化道路,注重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甘肃实际,搞好农业制度创新和区位品牌塑造,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甘肃;特色农业;竞争力;优势;劣势 1 甘肃特色农业布局甘肃是西部的农业大省,受资源条件、地理环境等原因的影响,农业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粮食、药材、果品和畜产品上。
经过多年的扶持,甘肃已初步形成了草食畜、马铃薯两大的农业产业集群。
围绕制种、蔬菜、水果、中药材、啤酒原料、棉花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蚕豆、烤烟、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的小产业集群也逐步成形:金昌的啤酒麦芽加工集群,张掖的玉米制种加工集群,庆阳的白瓜子加工集群等。
许多特色农产品成为满足全国需求的主要供应源,且大量出口海外。
例如甘肃省紫花苜蓿留床面积目前已达到750万亩,居全国第一;中药材、啤酒大麦达210万亩和134万亩,年产量分别达34万吨和38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发展到123万亩,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3%;全国50强制种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在甘肃省落户;脱水蔬菜、番茄酱、果酒果汁、优质小杂粮、油橄榄等农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
尽管甘肃特色农业近年发展迅速,但和周边其它省份相比,甘肃特色农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正确分析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对及时弥补特色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2.1 自然资源优势甘肃省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全省耕地面积5229.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8%,人均占有耕地2.0亩。
甘肃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
河西走廊是灌溉农业区,耕地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制种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陇中、陇东旱作农业区,全年降水量少,是全国重要的洋芋、中药材、小杂粮、羊羔肉及肉牛生产基地;陇南地区气候湿润,是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有经济林果、中药材、草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
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2.69亿亩,是全国重要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和细毛羊基地。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650多种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
2.2 人力资源优势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根据全面统计,2xx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规模为1213.37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全部人口有1084.92万人,除16岁以上在校学生数、家务劳动数及其他外,甘肃省农村实有劳动力1050.49万人,按全省农村457.14万户计算,平均每户拥有劳动力2.30人。
从性别分布上看:男性劳动力555.85万人,占52.91%;女性劳动力494.万人,占47.09%。
从年龄结构上看:据全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19岁以下的劳动力占6.86%,19-34岁的劳动力占42.48%,35-44岁的劳动力占21.46%,45-59岁的劳动力占22.42%,60岁及以上的劳动力占6.78%。
以上数据表明,甘肃农业劳动力年轻化程度较高,从业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2.3 政策法规优势2xx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
近五年来,甘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
国家在甘肃地区累计投入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资金1250亿元,一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落成。
随着“三农”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有关吸引外资,土地利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
各级农业政策法规部门也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结合甘肃实际,不断加快地方农业立法。
2xx年来陆续颁布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甘肃省农药管理办法》等。
同时,还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植物检疫、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等方面的立法。
2.4 市场需求优势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内农产品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从农产品需求量来看,西北地区2xx年口粮总需求是1602.6万t,精饲料为1716.6万t,油菜籽总需求量272.6万t,蔬菜总需求量1402.2万t,水果总需求量362.5万t,棉花总需求量为42.9万t。
以上农产品供应目前缺口很大。
从近年农产品价格走势来看,2xx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比2xx年上涨了20%以上,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上涨了10%,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达到了55%。
以上数据反映甘肃特色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且市场价格持续坚挺。
3 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劣势3.1 生态环境劣势水资源贫乏是甘肃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甘肃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
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发生频繁。
干旱出现频率最高,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严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
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近年来,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解决我省粮食自给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上世纪70年代以有机氯为主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到80年代尽管已完全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但至今一些地区的土壤中仍能检出六六(六)、DDT。
目前,全省农药消耗总量2.5万多吨,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约100吨,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100万亩。
此外,化肥导致个别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等在甘肃也比较严重。
河西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劳动力素质劣势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总体上文化素质偏低。
文盲或半文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2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1.4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0.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1.97%。
根据2xx年人口普查结果计算,甘肃省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52年(其中男性7.44年、女性5.47年),比全国低1.46年。
其中农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5.年(其中男性6.66年、女性4.53年)。
据抽样调查推算,受过各种技术培训的人数仅占整个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重7.07%。
3.3 科技劣势科学含量低,机械化运作水平不足,现代农业步伐缓慢,将直接制约甘肃农业发展,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羁绊。
据资料显示,农业科技在甘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约占40%左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约为20%-30%,真正成效显著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技术不到5%。
带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与发达省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资源利用中,农业用水占70%左右,但农业水的利用率仅为30%-40%,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3%左右。
科技的缺乏,不但大大加重了我省农民的劳动量,还在不同程度上使其蒙受了直接和潜在损失,严重制约到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3.4 信息劣势甘肃信息化各要素指数在西部地区均处于弱势,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信息服务的渠道不畅通。
在面向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无公害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方面,提供农业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农产品供求、生产资料价格等信息服务的能力欠缺。
农业生产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特别是信息化人力资源发展较慢,信息化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甘肃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5 规模劣势甘肃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小,产业协同和组织协同层次低。
目前,甘肃特色农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2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也只有456家。
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较低,加工转化率只有3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大,覆盖不广,参与农户比例不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大影响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3.6 制度劣势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许多制度都围绕市场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
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制度瓶颈,这在甘肃农业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以小农为本位的农业经营制度已严重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的提高,制约农业效益的取得。
其次,不合理、不规范的农村财税制度难以有效地形成新的激励,不能调动地方和农民的积极性。
再次,排斥、拒绝农民的农村信用制度抑制了农民的投资欲望以及弱保护、低覆盖、不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无法满足农业和农民市场化、国际化的需要。
加之现行的土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及干部考核体制都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甘肃特色农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建议4.1 优化特色农业内部结构,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顺利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三个方面。
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品种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生产用地面积和投资比重,实现种植、养殖、林果、水产等各行业的协调发展,品质结构调整要实现产品更新换代,跟上市场需求步伐。
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努力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
同时有选择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外资项目进入农业集群。
健全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中介机构,提高集群的组织化程度。
完善政府服务,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物流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
4.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极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扶持,大力引进和挖掘农业技术人才。
鼓励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与特色农业基地进行联合,在农产品革新和劳动力培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和示范功能,借此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激发甘肃民间创业动力。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传递中的作用,提高科技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简化其程序,降低其成本,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努力使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