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实验课初探
高中实验与探究教案数学
高中实验与探究教案数学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直线和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斜率差异。
实验材料:直尺、铅笔、曲线板、纸张
实验步骤:
1. 在纸张上绘制一条直线,并用直尺测量直线上两个不同点的坐标并求出直线的斜率。
2. 在曲线板上绘制一条曲线,并用直尺测量曲线上两个不同点的坐标并求出曲线的斜率。
3. 比较直线和曲线的斜率,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4. 尝试绘制不同形状和斜率的直线和曲线,继续比较它们的斜率。
实验问题:
1. 直线和曲线的斜率有何不同?
2. 在坐标平面上,哪种类型的曲线斜率更容易计算?
探究任务:
1. 尝试绘制不同形状和斜率的直线和曲线,研究它们之间的斜率差异。
2.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直线和曲线的斜率规律,并分析其应用。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直线和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斜率有所不同,直线的斜率是恒定的,而曲线的斜率则随着点的位置而变化。
在计算斜率时,直线的斜率相对容易计算,而曲线的斜率则需要更多的测量和计算。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斜率概念。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摘要:随着课程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并切实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展开概述。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高中数学;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就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方面的优点,但是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而且还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切实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其中一些探究性的题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学习途径。
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全面的提高,依然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过少,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学生的负担过于沉重在我国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负担依然过于沉重,其中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追赶学习进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三年的教学内容在两年内完成,最后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高考前的复习。
其二,依然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大量的采用“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性的重复训练。
其三,忽视了基本的教学概念,过于强调题型的训练。
由于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更注重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使学生能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养带来了极 为严重 的困难和后果 。 如何有效 、 高效组织 学生学 4 课堂提 问的有效性 习数学 , 让学 生学 习数学 的活动成 为有效 的活 动? 下面 就高 中 数学课堂教 学的有效 性 , 谈谈我个 人的一点 看法 :
1 师生关 系的有效性 ’
康托 尔指 出 : “ 在数学 的领 域 中 ,提出 问题 的艺术 比解 答
的、 富有挑 战性 的 , 有 利于 学生 主动地 进行 观察 、 实验 、 猜测、 作 学习能否 有效的前提 条件 。 一般 是 4 ~6 人 一组 , 按照“ 同组 验证 、 推 理与交流 等数学活动 。 ” 动 手实践 、 自主探 索与合作 交 异 质 , 异 组 同质 ” 的原 则进行 分组 , 尽 量使 同组 成 员进 行合 理 流是 学生学 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高 中的课程 改革 不仅强 调教 搭 配 , 取长补 短。不 同小 组之间要 实现 组 问零差距 , 这样 才会 师如 何 “ 教” , 更加 重视学 生如何 “ 学” 。课 程改 革 的基本 目标 在 组间展开 公平竞争 。 要注 意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 的意识 , 培养 之 一是转变 学生的学 习方式 ,实现 学生 的学 习由被 动接 受向 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 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善 自主 、 探究、 合作 的方式 转变 。 老师 必须转变 传统 的教 育观念 , 于肯定别人 优点 , 也敢 于质 疑的意 识 , 培 养学生 良好的 组织纪 树 立符合 时代要求 的新 的教育教学 理念 。尽 管学 生离校 后没 律 性 , 培 养学 生积极 通过 实践 来把握 知识 、 提高能 力 、 树 立正 有机 会用 数学 , 逐渐淡忘 了数学 , 但深 深植根于头 脑 中的数学 确的情感 和价值观 的意识 。 思 想方法 、 推理 方法等数 学精神却 随时随地 的发生作 用 , 终身 6 作业设计 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实验探究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实验探究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并学习如何求解交点的坐标。
实验器材:直尺、量角器、铅笔、纸张、尺子。
实验步骤:
1. 在纸张上画一条直线AB,并标记出点A和点B的坐标。
2. 在直线AB上选择一点C,并标记其坐标。
3. 画一条与直线AB垂直的直线CD,使得直线CD与直线AB交于点D。
4. 测量并记录出直线CD的长度和角度。
5.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点D的坐标。
6. 在纸张上画一条平面EF,并标记出平面EF的方程。
7. 通过计算,求解直线AB与平面EF的交点坐标。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如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并掌握相关求解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几何中的交点概念,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高中数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实践与探索
X ∈ R。
实验 2作 函数 y aix x∈R的 图象 ,  ̄s , n 改变 值【>O , 口 )观察 图象随 a值变化 的情况 。学生 ( 在各 自电脑 上利 用 “ 理通 ”软件 作 图。 数 ) 35 . 发现 规律 发现规律 是指学 生在实 验基础 上 , 通 过 感 观 和 对 数 据 的分 析 , 出规 律 性 的总 得 结 :1 决 定 了 函数 的 值 域 。 函数 J sn () , ix, =a E a ) 图像 可 看成 是 把 正 弦 曲线 上所 R( >0 的 有点的横坐 标不 变, 坐标 变为原来 的 a 纵 倍 得 到 的 , 2 b决 定 了 函 数 的 周 期 , 数 () 函 3高中数 学新课程实验课发现式教学模式 y i b , (>0 的 图象 可看成 是把 正 弦 -sn x X∈ 6 )
1高 中数学新课程实验课教 学模式的研究 学 模 拟 实 验 室 , 能 强 大 的 3 功 0台 电脑 和 两 的 影 响 。 背景和意义 个 网 络 室 全部 安装 了 《 何 画板 》和 《 几 数 实验 1 同一 坐标 系 中 画 下 列 函数 的 在
“ 学 实 验 ”是 一 个 新 鲜 而 又 有 一 定 数 历史 的 话题 。六 十 年 代 已有 人 提 出 “ 学 数 实验 ” 的名 词 , 受 限于 当时 的技 术 条 件 , 但 很 难在 课堂 的 时 空 下进 行 。直 到 9 O年代 , 随 着 计 算 机 图形 技 术 的 发 展 才 被 人 们 重 提 。但 是 由于 计 算 机技 术人 员不 熟 悉 基础 教 育 , 事 基 础教 育 的 人 员不 能 熟练 运 用 从 计 算机 技术 , 当时 可作 为 “ 数学 实 验 ”平 台 的作品寥寥可数 , 而且 都 是 技 术 人 员主 持 开 发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帮 助 教 师 更 好 地 “ ” 基 本 }只是 一 个演 示 平 台 , 教 , 二 它以 功 能 广 而 全 为 目标 , 般教 师 也 不 容 易掌 握 和 一 运 用 , 的教 学 模 式 是 在 课 堂 上 教 师 操 作 它 给学生看 , 学生 则 “ 看 手 勿 动 ” 眼 。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提 倡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教 ”与 “ ”之 间 以学 生 的 “ ”为 “ 学 学 主 , 如何 帮助 学 生 “ 把 学” 作为 一切 教 学工 作 的 主 导 思 想 。 特 别 是 新 一 轮 课 程 改革 , 要 求 我 们 更 新 教 育观 念 , 过 代 教 育 思 想 通 和 理 论 、 当 代认 知 心 理 学 的 原 理 观 点 , 运 用 现 代 教 育技 术 改 革 教 育 。改 变 陈 旧的传 统 教 法 , 索 、探讨 课 堂 教学 的新 型 模 式 , 摸 显 得 迫 切 和 现 实 。 为 此 , 们 以 全 面 提 高 我 学 生 的 认 知 素 质 为 目标 , 对 高 中 数 学 新 针 课程 一 类教 学 内 容 的 特 点 , 力 求摸 索 一 以 套新 型 的数 学 教 学 模 式 为 切 人 口 , 发 他 激 们 的创 新 能 力为 目的 , 为帮 助学 生 “ ”数 学 学而设 计了一个实验平台 , 以学 生课 堂 实 验 为载 体 , 能 以 “ 用 ” 为 限 , 功 够 力求 简 单 易用 , 其教 学 模 式是 在 课 堂 的时 空 条件 下 , 让学 生 动手 操作 , 过 探 究和 发 现 , 行 自 通 进 主学 习 。让学 生 通 过 自我 实 践 ( 括 运 算 、 包 观 察 和 实 验 ) 感 受 和 体 会 知 识 和 规 律 的 去 形 成过 程 。完成 意 义 建 构 并 从 中 掌握 探 求 数学 真 知 的操 作 程 式 , 成 数 学 方 法 。 形 理 通 》等 教 学 软 件 , 并请 该 软 件 的 开 发者 : 早 年 毕 业 于清 华大 学 、从 事 数 学 、物 理 教 学 研 究 近 四 十 年的 澳 门培 道 中学校 长 韦家 辉 先生 多次 到 我 校 培 训 教 师 和学 生 。在 老 师 的 指 导 下 运 用 信 息 技 术 进 行 实 验 、观 察 、 探究 , 现 规律 , 得 结 论 。 有效 地 改 发 获 变 了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和 教 师 的 教 学 方 式 。 每 次 实 验 课 学 生 按 照 实 验 ( 引 ) 纲 导 提 进行 计 算 机小 组 ( 人一 组 ) 作 , 两 操 通过 观 察 演练 , 求 建构 知识 。按 照 : 探 问题 一 实 验 一 观 察~ 发现 ~ 构 思 一 概 括一 再 实验 一 再 概 括 一 应 用 ( 题 ) 小 结 ( 验 报 告 ) 程 式 解 一 实 的 进行 。 图 像 : 学 生 两 人 一 机 , 人操 作 一 人记 录 ) ( 一
高中探究实验技巧教案数学
高中探究实验技巧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探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掌握高中数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3. 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1. 高中数学探究实验的概念和意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验过程中常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讲解
1. 介绍探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分析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3. 讨论实验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三、示范
老师在班级中示范一次高中数学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貌和流程。
四、练习
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五、实践
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施,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六、总结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提升空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高中数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升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技能 , 且还 要组 织 学 生 进 行 不 同 形 式 的 自主 学 而 习、 探究 活 动 , 他 们 体 验 数 学 发 现 和 创 造 的 历 使
程。 数学 教 学不但 要 培养 学生 的空 间想 象 、 抽象 概 括 、 理论 证 、 算求 解 、 推 运 数据 处 理等基 本 能力 , 还 要有意 识 地提 高学 生 数 学 地 提 出、 析 和解 决 问 分 题 的能力 , 学表 达和 交流 的 能力 , 数 以及 独 立获取 数 学知识 的能力 。 而提 高学 生学 习数 学 的兴趣 , 从
念和 目标 , 生 的认 知 特征 和数 学 的特点 , 学 积极 探
1 实践 多元化 的教学 目标 .
《 课标 》指 出 , 中数 学 课 程 的 总 目标 是 : 高 使 学生在 九 年义 务教 育 数 学课 程 的 基 础 上 , 一 步 进
提高作 为未来 公 民所 必 要 的数 学 素 养 , 以满 足个 人发 展 与社会 进 步的需 要 。 由此 可见 , 中数学 教 高 学 的 目的不 仅仅 是使 学生 获得 基础 知 识 和基本 技 能 , 是有 了更 高 的要求 。 而 所 以 , 学 教 学 不仅 要 传 授 基 础 知识 和基 本 数
Vo . O No 3 12 .
J n 0 6 u e2 0
文章 编 号 :0 6— 7 5 ( 0 6 0 — 0 6 ( 1 一 0 10 3 3 2 0 )3 0 02 ) 2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高 中数 学 教 学 策 略初 探
刘 萍
430) 6 0 3 ( 南 省 驻 马 店 市 第 九 中 学 , 南 驻 马 店 河 河
摘 要 : 文 根 据 普 通 高 中《 学 课 程 标 准 》 实验 )的 理 念 . 高 中 数 学 教 学 策略 进 行 了 初 步 本 数 ( 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
、
关 键 词 : 中数 学 高
课 堂教 学
导பைடு நூலகம் 艺术
教 学 是 一 门 艺 术 .在 课 堂 教 学 开 始 之 前 加 入 巧 妙 的 导 入 , 如 优 美 的 音 乐 加 入 美 妙 的 序 曲 、 人 的 影 视 加 入 意 味 正 动 深 长 的 主题 歌 音 乐作 品 的 序 曲 、 视 作 品 的 主 题 歌 可 以 起 影 到吸引 “ 众 ” “ 众 ” 注意 力 、 “ 听 或 观 的 将 听众 ” “ 众 ” 功 地 或 观 成 带 入 预 定 情 景 的作 用 , 而 在 高 中数 中教 学 开 始 之 前 巧 用 导 人 , 起 到 吸 引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跃 教 学 气 氛 , 设 良 好 的 学 将 活 创 习 氛 围 的作 蚪 因 此 .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开 始 之 前 能 否 恰 】 教 当使 用 “ 引人 人 胜 ” 导 人 , 能 否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的 重 要 因 的 是 素之一 。 课 堂 导 入 的 方 式 灵 活 多 样 .教 师应 根 据 高 中数 学 教 材 的 具 体 课 程 内 容 辅 以创 造 性 思 维 , 设 引 人 人胜 的 课堂 导 入 , 创 唤 起学生的高涨热情 , 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提
一
‘ ==I
同
艺 ”初 探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导 课 术 学
俞 树 平
( 安 县 李 堡 巾学 , 海 江苏 海 安 26 3 ) 2 6 1
摘 要 :许 多学 生在 升 入 高 中后 , 一 头栽 在 数 学上 ” “ 。数 学成 绩 的 下 降 也 造 成 了总 成 绩 的 下 滑 , 击 了 学 习 积 极 性 , 打 这 使 学 生 因此 对 高 中数 学产 生 了畏 难 情 绪 ,影 响 了 高 中数 学 的 教 学效 果 。 鉴 于 此 . 师在 高 中数 学 教 学 中要 提 高 教 学 的 “ 教 艺 术 ” . 确 使 用 “ 课 艺 术 ” 使 学 生 对 于 高 中数 学从 “ 性 正 导 . 畏之 ” 到“ 乐之 ” 使 学 生 学得 愉 快 , 教 师 教 得 轻 松 , 而提 高 高 中 , 使 从 数 学 教 学 水 平
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概念课教学初探
质量 。如 何搞 好新 课标 下 的数学 概念课 教 学 ?笔 者结 合参 和理 解 是不容 易 的,要 经历 一个 多次接 触 的较长 的过程 。
在体验 ,应从 实 际出发 ,创 设情 景 ,提 出问
题 。通过 与概 念有 明显 联系 、直 观性 强 的例 子 ,使学 生在 和发现概念 在解决 问题 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 教学的一个重 对 具体 问题 的体 验中 感知概 念 ,形成 感性 认识 ,通过 对 一 要环节 ,此环节操作 的成 功与否 ,将直接影 响学生对数学概 定 数量 感性材 料 的观 察、分 析 ,提炼 出感 性材料 的本 质 属 念 的巩 固, 以及解题 能力 的形成 。例如 ,当我们学习完 “ 向 性 。如在 “ 异 面 直线 ”概念 的教 学 中,教 师应先 展示 概念 量的坐标 ”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提出问 产 生 的背景 ,如 长方体 模 型和 图形 ,当学 生找 出两条 既 不 题 :已知平行 四边 形 的三个顶 点 的坐标 分别是 ,试 求顶 点 平 行 又不相 交的 直线 时 ,教师 告诉学 生像 这样 的两 条直 线 就 叫做 异面 直线 ,接着 提 出 “ 什 么是 异面 直线 ” 的问题 , 让 学 生相互 讨论 ,尝试 叙述 ,经 过反 复修 改补 充后 ,给 出 的坐标 。学生展开充分 的讨 论,不少学 生运用 平面解析几何 中学 过 的知 识( 如 两点 间的距离 公式 、斜 率 、直线方 程、 中 点坐 标公式 等) ,结合平行 四边形 的性质 ,提 出 了各 种不 同
一
中的每 一个 元素 与象集 合 中唯 一确定 的元 素对 应起 来 。从
述变量 之 间的 依赖 关系 的重 要 数学模 型 ,函数 可用 图象 、 表格 、 公式等表 示 ,所 以高 中用集 合与对 应 的语 言来刻 画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践新课 改理念 的重 要任务和课题 。本人 根据新课改 的要求 , 谈 一 谈 杠 新 课 程 琊 念 下 进 行 高 巾数 学 课 堂 有 效 教 学 的一 些
仿法 : ‘
识 的整体认知和实 际运用能力。教学巾采用学生 自主进行 总 结 归 纳 的方 法 ,可 以 实 现 学 生 对 知 识 点 和 重 难 点 的 有 效 掌 握, 实现学生整体运用知识 能力的提高。
直 r上 和 水 平 向 的 两 个 分 速 度 , 一 个 分 解 为 不 同方 向 的 u J 既 两 个 速度 的 和 。那 么 , 何 从数 学 角 度 进 行 研 究 和 解 答 呢? ” 如
.
提 出不 同的观点 和看法 ,实现学生 思维创造能力 的有效 提
升。如在讲解 “ 已知
WE l A A G N L 0 H N D
实 践 平 台
新课程视 野下 高 中数学 课堂教 学有效性初探
江 苏省 南通 市 海安县 曲塘 中学 周爱琴
长 期 以来 , 中 数 学课 堂教 学 受 高 考 政 策 和应 试 教 育 理 高 念 的影 响 , 师 在 教 学 叶将 学 生 学 习成 绩 的提 升 作 为 课堂 教 教 1 学 的重要 H标 , 采用题海战术 , 进行单一 、 强制手段 的教学模 式 , 然 表 而 看 似 解 题 能力 得 到 提高 , 学 效 果 明 提 升 , 虽 教 学 生 学 习 效 半 得 到 明 的增 强 , 仔 细 探 究 , 现 学 生 学 习 但 发 知识 的积 极 性 和能 动性 受 到 了抑 制 , 习 能 力 得 不 到 充 分 的 学 激发 和提 升 , 只 是 一 种 “ ” “ ” 脱 节 的 “ 分 轻 能 ” 它 质 和 节 相 重 的 落后 教 学 模 式 。当前 , 着 新课 程 改 革 和 新 高 考 政 策 的 实 施 , 随 进 行 课 堂 有 效 性 教 学 , 养 具 有 良好 学 习 能 力 的学 生 , 经 培 已 成 为 当前 学校 课 堂 教学 改革 的重 要 日标 , 成 为 广 大 教 师 实 也 结 构 和 内在 火 系有 准确 和 清 晰 的 掌 握 , 够 对 每 一 章 节 的 知 能 识 点 和 需 要 讲 解 的 重 难 点 有 精 确 的 了解 和 认 知 。 同时 , 帅 教
初探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
综 上所 述 .我 们 每 一 个 教 育 工 作 者 在 教 学 中要 一 定 注 重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学 生 观 察 生 活 中 的 数 学 . 样 既 可 让 积 累 数 学 让 这
6 数 学 知识 包 含 对 策 分析 问题 、 对 策 分 析 类 问题 又 称 统 筹 问 题 . 是 利 用 数 学 米 研 究 人 力 、 它 物 力 的运 用 和筹 划 . 它 们 能 发 挥 最 大 效 率 的 一 类 问 题 对 策 分 使
例2 :求 函数 Y= 一2 x一3在 [ , 5上 的最 值 . -2 1
、
直 接 运 用 函数 关 系 式 寻 找 定 义 域
函数关系式包括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所以在求函数 的关系式
能是 错 误 。如 :
小) 时必须要考虑所求 函数关系式 的定义域 ,否则所 求函数关系式可 ( 值的 问题 。如果不注意 定义域 ,将会导致最值的错误 。如:
一
需 教 无 定 法 、 无 定 法 , 在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训 练 方 法 上 加 学 但
、
数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先 需 要 教 师 更 新 教 育 观 念 首
阅读 自学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学 习 方 式 . 的一 生 不 可 能 都 有 教 师 人
费 赖 登 塔 尔 说 过 : 数 学 知 识 不 是 教 出 来 的 ,而 是 研 究 出 来 辅 导 的 , 多 知 识 还 是 靠 自己 钻 研 , 极 思 考 , 动 学 习 . 断 积 “ 很 积 主 不 的 ” 教 学 即研 究 . 不 是 现 成 知 识 技 能 的 传 递 , 而 哪怕 所 传 递 的知 累得 来 的 ,所 以 我 们 的老 师 应 鼓 励 学 生 自学 .并 给予 必 要 的指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中数学论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初探》理
高中数学新课程初探一、新课程之“新”1.课堂教学的本质诉求。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包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和教材之间;教学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对多元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改革。
2.教师自我的角色期待。
教师在实践中的角色转变是新课改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是平等的学友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从教师以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涉及一些源于生活的素材或话题,引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发生了质的飞跃。
也唯有如此,师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学习和交流,课堂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二、新课程之“改”1.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改变。
笔者认为,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
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
要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属于学生,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有所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师就必须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因为适应学生的个性选择,“以学生为本”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也应该成为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安排的指导思想。
在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能力差异、思维取向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知识不同的学习效果。
2.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突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实验探究活动教案高中数学
实验探究活动教案高中数学
主题:数列的性质探究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数列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规律。
3.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2. 实验材料:数列,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 实验步骤:设计一系列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实验设计:设计一系列实验,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其规律。
3. 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数列的性质。
5. 结论: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规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巩固练习:
1. 教师布置练习题,包括数列的求和、计算等问题。
2.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
1. 学生设计并进行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深入探究数列的性质。
2. 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将数列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评估方法:
1.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列的性质,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教学——初探必修三模块之《算法与初步》教学中如何实现绿色教学
2修 改属性 .
分别 修改 窗体 、 标签 、 时钟 的属性如 下表
对象及属性设置表
属 性名
Fr o ml
I bl el a
很 多的代 码 、 语句 。为此 , 编程 的第 1 3课 “ 在 . 算法 案 例” , 中 笔 者没 有按常 规教 学那 样 , 先介 绍 对 象 、 属性 、 法 、 件 等 方 事 概念 后 , 再介 绍编 程 的方 法 。而是 先介绍 一个 简单 实 例 : 小 “ 时钟 ” 为 引入 , 作 让学 生先通 过观 察和 实践 , 后再 加 以归 纳 然
总结 。 首先 : 示“ 时钟” 序 , 图 1 演 小 程 如
设置属性值
小 时 钟
空
Ca t pi on
Ca t n pi o
La el bl
Ti e I m r
B c Coo a h lr
I t ra necl
白 色
lO 0 0
其 中最 重 要 的 一 项 是 时 钟 属 性 的 “ nev l, 的 中 文 Itra” 它 含 义 是 “ 间 间 隔 ” 意 思 , 初 默 认 间 隔 时 间 是 0 如 果 填 时 的 最 ,
四 、 妙 组 织 。 制 程 序 解 决 实 际 问题 巧 编
部分计 算机 专业 人士 其就业 方 向的选择 , 是从 中学 阶段 就 的简单程 序设 计 学 习开 始 的 。高 中 必修 三模 块 之 《 法 初 算
步 》 学生感 到 比较 困难 的 内容 。如 何 在有 限 的课 时 内 , 是 让
学 生 真 正 掌 握 知 识 、 所 收 获 , 广 大 数 学 教 师 所 面 对 的 课 有 是
一
高中数学课堂实验教案
高中数学课堂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线性函数图像的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线性函数的图像,加深对线
性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内容:
1. 实验基本原理:
线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b,其中a为斜率,b为截距。
当a>0时,函数呈上升趋势;当a<0时,函数呈下降趋势。
2. 实验步骤:
(1)每组学生准备一张坐标纸和一支铅笔。
(2)确定直角坐标系坐标轴的范围。
(3)根据给定的线性函数,绘制函数图像。
(4)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包括斜率、截距等。
(5)用不同的颜色或线型绘制同一函数的变化图像,比较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
实验要求及评价:
1. 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线性函数的图像,理解斜率和截距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2.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积极思考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思考。
延伸实验:
1.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线性函数,通过手绘或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
2. 鼓励学生通过改变线性函数中的参数,比如改变斜率或截距,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该掌握线性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一步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和
规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注:实验内容及步骤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课程改革下职业高中数学项目课程教学初探——以“余弦定理”教学为例
( 4 ) 教 师要 求每 组 学生将 最 终数据 输入 计算 机利
用C A X A软 件进 行 模拟 仿 真 加工 ,课 后 所 需完 成 的项 目,也 需要 学 生在规 定课 时 内进行 模拟 仿真 加工 。
4 . 教 学组 织。
( 1 ) 根据 校 办厂接 到 企业 订单 的信 息 ,让 学生根 据 图纸 进 行零 件加 工前 准备 ,可在 多媒 体教 室进 行 。
不 紧密 ,再 加 上 职 高 学 生 本 身 数 学基 础 薄 弱 , 认 识 理 解 能 力偏 低 ,大 多 数 的学 生对 数 学课 没 有 兴 趣 , 畏 惧 数 学 。而 传 统 教 学 中所 展 现 的 数 学 的抽 象 性 、 系 统性 、逻 辑性 更让 很 多学生 对数 学学 习望而 却 步 ,
件 使 用余 弦定理 求值 。
① 已知 三 角 形 的 两 边及 夹角 ,求 第 三 边 和 其 他 的两 个 角 。 ② 已知三角 形 的三条 边 ,求各 角 。
( 2 ) 能在不 同的产 品零件 图纸 上描 画三 角形 ,进
学生 的畏难 、抵 触心 理给 教 学带来 了一 定 的难度 。
项 目课程 , 是指 以工 作任 务 ( 项 目) 为 中心 , 选择、 组 织课 程 内容 ,并 以完 成 工作 任 务 为主 要 学 习 方 式
的课 程 模 式 。项 目课 程 既 非 与任 务 本 位 课 程 完 全 不 同 的课 程 模 式 ,也 非 一 种 课 程 模 式 的 两种 说法 ,而
本文 以 “ 余 弦 定理 ”教 学 为例 ,采 用 项 目教 学 ,对 职 高数 学课程 改革 进 行 了具体 实践 。 二 、“ 余弦 定理 ”项 目教 学实例 1 . 模 块 描述 。 本模 块 教 师通 过 让 学 生在 图纸 上
高中数学探究课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发挥情感在教学中 的作用,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 以
变 式探 究主 线
教 师引导 学 生考 虑斜
率之 商 ( , ) 非零 常 数 , 和 差 等于 可采 用让 学
用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景 ,
但要力求真实、 生动、 直观而又富于启迪 陛。
( 教 A版选修 人
肘, 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 m ≠0, 当 且 )则 m< ; 迹为椭圆( 去( 50 ( ,); 0轨 挖 一 , )5O )当
四、 变式探究二( 作为课后探究) 变式探究主线 教师引导学 生考虑题
1O 0
目数字 的关 系 : : — ~ 一
I : / [0
= ;4 一 :
P 例3J缶u 1≠ 5 2 : ▲ ±, . 砉+u 2 L ) 过
度应该根据学生、 习内容和环境条件来决 学 学生容易忽略条件 j } ≠ 定。 我们研究的探究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也还
学情预设
0 . ≠0 考虑 m 。 ,. . y 及 =l
变式 1 联想四则运算( - 2 加减乘除 ) ,
注意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形,以免犯 了“ 以偏概全” 的错误。 从斜率之积拓宽到斜
率之商( , ) 和 差 , 我们则更多于数的四则运 算进行联想推广、 联想 , 这是思维 的常见形 式。比如研究曲线时我们可以联想到方程 , 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联想到二
次函数的图像或一元二次方程。
生试着完成 变式 11 设 点 A, 的坐 标分 别式 . ( 50 ,50 ,直线 A B 相交于点 肘, 一 , ) ,) ( M,M
2 Is探 究 )如图 , - Ps 设
1 本第 7 页;3第8 4 B ; 1页;5 B 变式 2 2( . 选做题 )你能否把变式 2 推广到一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
5 6 1 3 0 0 贵州省关岭县沙营乡萌芽小学 卢珊珊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 养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就是 我们教 育过程 中的一个重点 。新课程标准 中也提 出 “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可见重视 调动 学生 学习的积极 性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环 节 关键词 :小学数 学 教 学 学习积极性
在我执 教几年来我以深刻的感 受到学生被动学 习, 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 甚至苦 学、厌 学,对基础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 。那 么,如何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现将我在教学 中的几 点做法总 结如下 : 重视学 习态度教育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学生 学习态度端 正,是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 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利用 各 种机会结合生活 的实 际, 不 断地 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使学生 明确学 习数 学的意义 ,看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 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 “ 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 出并说 明课题 内容 的意义和重要性 ,还 可以通 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力求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情境与童 话世 界出发,知道学 习到的知 识能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数 学学习的重要 ,从而产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之不仅会 学习,而 且爱学习,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为其 终身学习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 。例 如:学 习了 “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后,我 引导学生观察课室的黑板, 让学生想办法量出它的长和宽,然后求 出它的周长; 课 后布置学生测量家 中计算机显示器 或学校篮 球场长和宽,再让学生想办法求 出它们的周长。学生通过 自己动手亲身实践 ,体验 到数 学知 识在生活中的实际 应用 ,从而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 =、课 生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课堂教学 是师生的互动 活动,教学过程 不但是知识传 授的过程 ,也 是师 生情感交流 的过程 。 课堂教 学效果 的好坏 , 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 的积极性 。 在传统 的教学模 式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灌输 ,教师成 了课 堂的主 角,学 生总是被 动地接受学习,忽视 了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 ,学 生与学生之 间的交 流 。久而久之 ,就会 导致学生厌学数学,学习效果当然会降低 。随着新课程标 准的实施 ,新的教 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 给学生 。主张 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在教师指导下能 够与同学合作,寻找数学问题 ,并乐于寻找答案,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真正成 为课 堂教学 的主体,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使用 自主、探 究、合作 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些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一些 自主学习、与同学合 作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 、互相讨论 、积极发表各自的意见,教 师只是 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 ,并对知识的发生、形成、 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 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 要 我学 ”到 “ 我要学 ”的转变 ,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体会多种学习的乐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图形计算器数学实验课教学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图形计算器数学实验课教学初探
郑鸿翔;王平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9)010
【摘要】围绕直观想象、数学建模两个核心素养,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图形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图形计算器为载体的数学实验课为课堂教学创建了人机交互、丰富多彩又能即时反馈信息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页数】5页(P112-116)
【作者】郑鸿翔;王平
【作者单位】安吉县高级中学,浙江湖州313000;安吉县高级中学,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相关文献】
1.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捷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J], 姜兴军;
2.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捷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J], 姜兴军
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为例 [J], 高兰芳;
4.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微课教学初探--以"盐类的水解"教学为例 [J], 冯荣红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J], 张念依;邓楚楚;林琪;李国榕;唐政;叶晴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实验课初探
HP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例海南华侨中学 赵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越学越没有兴趣,对一支笔一张纸的演算非常反感。
相反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课往往很有兴趣。
动手操作多,参与性强,有利于提高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数学学科就不可以有一些实验课呢?为什么不能在相关学科的实验课中引入数学方法呢?这样是否能够更贴近实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燃起兴趣。
有鉴于此,我借助HP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课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数列中的应用
1、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人教A版必修5 P39 探究题)
例1、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观察数列有何特点?
首先按APLET键,选择Sequence(数列),输入该数列,然后按NUM 键观察数值变化,从数值上寻找对于这个数列各项之间有何规律。
学生不难发现这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3,将其推广,得到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差为d(任意一个常数),则这样子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师:请任意选取一些项,如观察,,等项,相互之间有何规律?生:,,
师:那么可以猜测,对于等差数列中的第n项和第一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
然后给予严格证明。
师:请任意挑选两项,观察二者之差与公差的关系。
学生自选两项分析,不难得出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依据通项公式给出证明。
师:请作出数列图像,观察图像有何特点?
生1:是阶梯图。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数列的n只能取整数。
师:再观察两相邻点间还有什么特点?
生2:垂直距离都是3.
师:为什么?
生2:这个距离就是公差3
师:请同学们再画出函数的图像,与刚才数列的图像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不难发现,数列各点所在的直线即为函数的图像,直线的斜率
即为数列的公差。
在这一探究过程当中,
学生能够直观理解等差数列其实就是一次函数的离散化,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前n项和公式
例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人教A版必修5 P45 例4)
已知等差数列5,,,…的前n项为,求使得最大的序号n的值.
解:求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按Shift MODES键,选择Fraction.运用分数格式。
在Sequence中输入这个数列,按NUM键观察各项值的变化规律。
不难得到数列单调递减。
按Plot键,做出这个函数的阶梯图。
易知至都在x
轴上方,均为正。
,以后均为负。
所以易知当或8时,取到最大。
在Sequence中输入数列,再NUM中观察这个数列各项的变化规律,易知,从至单调递增,,然后再单调递减。
易知最大值为20.作出这个数列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易知,类似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
再作出函数的图像。
对比易知,这个数列就是二次函数的离散化。
自然要求使得的序号值还有第二种解法(配方法):,即当n取与最接近的整数即7或8时,取最大值。
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实际上是二次函数的离散化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也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函数的角度来理解数列。
这个问题还可以进行推广,怎样的等差数列有最大值,怎样的等差数列有最小值?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
另外,类似的,还可以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极限与积分的思想。
例如其前n项和是一个指数型函数的离散化模型。
人教A版必修5P61 习题2.5A组第5题
一个球从100m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
(1) 当它第10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共是多少?
(2) 当它第几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共是293.75m?
(3) 至球落地不动为止,共经过路程多少?(自行补充)
解:从球第i次着地到第i+1次着地间的距离记为,则为一首项是100,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第10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即为,对于上述数列,输入图形计算器,易得当它第10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共是
100+199.61=299.61m。
若共为293.75m,则由图易知当球第5次落地时,总路程为293.75m.
前两问利用图形计算器同学们很快给出了解答。
但是对第三问学生会有困惑,如果按照理想状态,这个球将永远弹下去,则距离将不断增大?可是这明显与事实相违。
继续观察数组,在第22项以后其值就固定在200不再增大了,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球到停止弹跳共经过300米的路程。
观察,当N越来越大时,越来越小越趋近于零,当N非常大的时候,则可以忽略不计。
即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为200,所以总路程为300。
那怎样的等比数列可以求所有项的和呢?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要麦子的问题能不能求所有项的和?可以交给学生自主探究。
不等式中的应用(有关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高次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对于这些不等式,我们要求学生化为(或<0)利用数轴标根法来求解。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归纳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
(注意:一定要保证x前的系数为正数)
例如:将化为
第二步: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例如:的根为:,,
第三步: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
例如:-1 1 2
-1 0 1 2
第四步: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根”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1 0 1 2
第五步: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
解得:-1<x<1或x>2。
另外、如果x的次数是偶数,则线不能穿过去继续在同一侧过!
为了学生便于记忆,我还归纳了如下口诀:从右往左,自上而下,穿针引线,奇穿偶回。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学生虽然兴趣高涨,但是由于不理解这种解法的实质,所以虽然有口诀,仍旧无法记住解法要点,灵活运用。
其实这类不等式解集的实质就是函数当或时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问题是在教学中三次或更高次的函数图像就很难做出了,因此学生理解自然也就存在困难。
而如果我们借助HP图形计算器强大的函数作图功能,数轴标根法的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一、求不等式的解集
师:请问方程有几个根呢?那么函数与x轴有几个交点呢?
生:三个
师:请借助HP图形计算器做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归纳出不等式的解集。
生:根据图像,这个函数与x轴有三个交点,将x轴分成了四个区间,从右到左正负相间。
则原不等式的解集是或
师:如果是呢?
生:最右区间函数图像在x轴下边。
师:因此数轴标根法的关键在于先要把x的系数化为正,只有这样口诀“从右往左,自上而下”才可以。
例2 解不等式(1) (2)
师:从图像上,大家能发现什么特点,怎样影响我们不等式的解集呢?生:对与方程的偶次根处,函数图形不穿过x轴而是折回继续穿过下一根。
例3、解不等式(1) (2)
师:从图像上,大家能发现什么特点,怎样影响我们不等式的解集呢?生:对与方程的奇次根处,函数图形穿过x轴进而折回继续穿过下一根。
综上,口诀“奇穿偶回”其实就是解决了重根的问题。
总之,其实数轴标根法的实质其实就是画出高次函数的草图然
后“看图说话”,加深了学生对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关系的理解。
而图形计算器在这一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发现规律,探索问题提供了实验平台。
真正发挥了其“学具”的作用。
高中数学为每一位学生打开了一扇数学王国的魔幻大门,如果景色奇丽,也许就能影响他们一生的方向,但是如果消磨了他们的兴趣,那么相当于我们将他们关在了数学大门之外。
数学实验课也许是我们向他们展示数学奥妙的一条捷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来不断探索,发现,我们可以借助图形计算器,借助其他一切技术手段让学生认为数学是充满理性美,充满艺术美的科学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