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1. 引言呼吸兴奋剂是一种能够刺激呼吸系统活动的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促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增加或改善气道通畅性,从而提高呼吸效率。
呼吸兴奋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运动训练领域,可帮助人们克服呼吸困难,增加身体底气,提高运动表现,缓解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研究和发展的趋势。
2. 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作用机制:2.1 刺激呼吸中枢一些呼吸兴奋剂能够直接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其产生兴奋反应。
这些兴奋剂作用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呼吸调节中心,通过激活相应的神经递质反应,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改善呼吸效率。
2.2 扩张气道另一类呼吸兴奋剂是通过扩张气道来提高呼吸效率。
这些药物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使其松弛,从而增加气道的通畅性,减少气道阻力,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2.3 激活神经调节还有一些呼吸兴奋剂通过激活神经调节来提高呼吸效率。
这些药物作用于呼吸神经末梢,如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平滑肌,促使其产生兴奋反应,从而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
3.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范围呼吸兴奋剂在临床医学和运动训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领域的应用情况:3.1 临床医学应用在临床医学中,呼吸兴奋剂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扩张气道,呼吸兴奋剂能够减轻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运动训练应用在运动训练领域,呼吸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员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增加氧气摄入量,改善肺功能,提高耐力和爆发力。
尤其在健身行业中,一些呼吸兴奋剂也被用作辅助训练的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4. 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呼吸兴奋剂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带来益处,但是在使用时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1.请遵照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使用呼吸兴奋剂,不要自行决定剂量或频率。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呼吸兴奋剂是许多运动员都会采用的药物,它们可以提高肺部的氧气利用率,从而增强运动能力。
但是,如果不正确地使用呼吸兴奋剂,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建立适当的使用计划使用呼吸兴奋剂需要一定的计划与调配。
首先应该考虑使用的目的和时间,高强度训练前使用呼吸兴奋剂,能够增强肺部和呼吸系统的耐力,更好地发挥潜力。
而如果低强度训练则没有必要使用呼吸兴奋剂。
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害而获得最大化的运动效果。
2. 调整剂量并严格控制不同人对呼吸兴奋剂剂量的耐受性各有差异,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剂量,并且严格控制。
在任何情况下,剂量都不应超过药品说明中分配的最大允许值。
一旦出现剂量失控的情况,会严重危及健康,哪怕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生命危机。
3. 避免过度依赖呼吸兴奋剂绝大多数情况下,呼吸兴奋剂只应在专业运动员或有运动病的人身上使用。
在普通人群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谨慎使用,并且尽可能减少使用次数。
过度依赖呼吸兴奋剂会使身体逐渐适应药物的作用,导致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甚至影响正常呼吸能力,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危机。
4. 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在使用呼吸兴奋剂之前,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以取得最好的使用效果。
专业的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咨询和建议,以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最佳使用方案,并量身定制个人化的健康计划。
总而言之,“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使用原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呼吸兴奋剂,从而更好地获得锻炼效果。
如果不能遵循这些原则就会出现一些麻烦,致使您失去健康,甚至生命。
所以,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务必谨慎小心,切记不可滥用。
呼二联呼吸兴奋剂适应症、用法用量、不宜使用情况、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及注意事项

呼二联呼吸兴奋剂适应症、用法用量、不宜使用情况、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及注意事项呼吸兴奋剂属于中枢兴奋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虽然现在机械通气应用越来越多,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呼吸兴奋剂仍然广泛使用。
本文主要总结了临床常用呼吸兴奋剂的药理作用、代表药物、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证等,以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掌握其应用并运用于临床。
呼吸兴奋剂主要通过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以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使通气量增加,升高血液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当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兴奋作用尤为明显。
代表药物: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
呼吸兴奋剂适应证1)各种危重疾病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和呼吸衰竭;2)新生儿窒息;3)一氧化碳中毒、阿片类中毒、麻醉药过量导致的呼吸抑制;4)慢阻肺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呼吸衰竭等。
常用呼吸兴奋剂用法用量1)尼可刹米:可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给药,成人剂量为 0.25 ~ 0.5 g/次,必要时 1 ~ 2 h 重复用药,极量为 1.25 g/次;小儿剂量 75 ~ 175 mg/次。
可静脉滴注,一般为本品 4 ~ 8 支(0.375 g/支)+ 5% 葡萄糖 500 mL,20 ~ 30 滴/分。
由于本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故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药物是否有效,有否中毒。
2)洛贝林: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 3 mg(1 支),极量 6 mg(2 支)/次,一日 20 mg;皮下或肌内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 10 mg,极量 20 mg/次,一日 50 mg。
临床经常将二者联合使用,称之为「呼二联」。
具体用法为将两药各1支混合后静脉注射,或将两药各 5 支混合溶于适量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或泵入。
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情况1)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2)机械通气患者,尤其使用肌肉松弛剂维持机械通气者;3)呼吸肌无力、胸廓畸形、气胸导致的呼吸衰竭;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栓塞;5)周围性呼吸肌麻痹者:包括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严重重症肌无力、高颈髓损伤所致呼吸肌无力、全脊髓麻痹等;6)癫痫或其他诱因的惊厥发作;7)脑外伤、脑水肿;8)矽肺或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
呼吸兴奋剂适用于AECOPD、急性呼衰么?

呼吸兴奋剂适用于AECOPD、急性呼衰么?
呼吸科面对AE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肯定首选机械通气(不管是无创还是有创),但在没有这些条件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用呼吸兴奋剂?有没有效果?根据内科学所提供的信息,新型的呼吸兴奋剂多沙普仑对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有显著呼吸兴奋效果,但我们医院没有这个药,周边调查了几个医院,也没有这个药,所以没有使用经验,不做太多评论。
估计是现机械通气使用较多,所以呼吸兴奋剂就用得少了,即便是新型的呼吸兴奋剂。
而经典的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我相信很多医院都还有,而且用的也不少。
事实上,慢阻肺患者肯定不是使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的最好适应证,因为慢阻肺患者呼衰并不是因为中枢抑制,而是因为支气管-肺病变、呼吸肌疲劳、痰多致气道堵塞等等原因造成的,这时候应用呼吸兴奋剂并不能真正提高通气量。
但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慢阻肺患者发生呼衰、并且有明显嗜睡时(肺性脑病),呼吸兴奋剂就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和自主咳痰等,这种情况下使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就有一定好处。
我们也处理过一些不同意用呼吸机的慢阻肺、肺性脑病患者,最终有几个都是靠着呼吸兴奋剂硬拽回来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得随时辅助吸痰,别以为医嘱开了就完事了,不把痰吸出来、不鼓励患者咳痰一切都将是白
搭。
另外,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也是必不可少的,记住,只有保持气道通畅,患者才有机会。
如果有可能,当然是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好。
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效果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特征是肺功能下降和呼吸困难。
慢阻肺Ⅱ型呼衰是慢阻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和呼吸兴奋剂是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两种主要方法,本文将探讨它们的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通过面罩、鼻罩或口罩给予呼吸机所产生的正压气流,使病人的肺容积增加、呼吸肌的负荷减轻、通气量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降低,从而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
NPPV不仅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等介入性操作,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与传统治疗相比,NPPV可以显著降低慢阻肺Ⅱ型呼衰患者的病死率、呼吸衰竭再次发作率和住院时间。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应用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3.4天,病死率下降了4.3%。
此外,NPPV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
然而,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也存在缺点。
NPPV的面罩不适合所有患者,尤其是面部疤痕、口腔手术等原因引起的面容异常的患者。
另外,NPPV的应用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呼吸兴奋剂是一种能够刺激呼吸肌和提高通气量的药物,常用于慢阻肺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呼吸兴奋剂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前者的作用时间短暂,后者则能够持续作用数小时。
短效呼吸兴奋剂常用于治疗急性加重期,而长效呼吸兴奋剂则是治疗慢阻肺的常用药物之一。
研究表明,呼吸兴奋剂可以显著改善慢阻肺Ⅱ型呼衰患者的气流通道阻塞和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例如,salbutamol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扩张支气管,增加肺容积和气道流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此外,长效呼吸兴奋剂可以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期发作,降低住院率和医疗支出。
呼吸兴奋剂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第五章呼吸兴奋剂一、概述呼吸兴奋药(respiratory stimulants)是一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而兴奋呼吸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使呼吸加深,改善通气质量,用以治疗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重症和急症,其发病率均较高。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肺炎的儿童约70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死于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气体交换不能满足组织或细胞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它可由吸入空气的变化,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循环功能障碍,或气体输送系统障碍所致。
按引起呼吸衰竭发生的始发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仅有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以换气障碍为主,II型为有低氧血症加高碳酸血症,以通气障碍为主。
呼吸系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司气体交换的器官如肺,另一个司肺通气的“泵”,包括胸壁、呼吸肌、控制呼吸肌的中枢神经系统,两者为生命要害器官。
据此呼吸衰竭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泵”衰竭,这类呼吸衰竭与中枢性及周围性呼吸障碍有关,表现PaO2升高,继之出现低氧血症,另一类称为“肺”衰竭,由肺实质病变所致,表现为低氧血症,PaO2开始正常或降低,以后因呼吸肌疲劳而升高。
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收缩减弱,不能产生足够通气量所需的驱动压。
其原因是由于呼吸肌负担增加及呼吸肌收缩力下降所致。
引发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以呼吸道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急性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等。
细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呼吸中枢抑制:中枢感染(脑膜炎、脑炎、败血症),脑外伤(产伤、颅内肿瘤);(2)中枢神经抑制药过量:吗啡、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过量,孕产妇镇静药过量;(3)肺弥散缺陷:肺水肿、肺纤维化、胶原性疾病;(4)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足:贫血、出血;(5)动脉血的化学改变:严重窒息(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在临床上,呼吸衰竭的治疗包括用物理的方法——机械通气,和化学药物——呼吸兴奋药的应用,此外还有给氧、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兴奋呼吸药

它是呼吸兴奋药,作用比尼可刹米强。小量时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大量时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潮气量加大。在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急性通气不全时,应用此药后,潮气量、血二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均有改善。
对麻醉药或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枢抑制:静脉注射或稀释(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mg/ml)后静脉滴注,1mg/kg,每小时用量不宜超过300mg。总量一日不超过3000mg。
兴奋呼吸药
(1)尼可刹米
药理作用
药物应用
注意事项
尼可刹米又名可拉明。能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并能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每次0.375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1~2小时重复用药,极量每次1.125G。
1.用药前要首先解除呼吸道梗阻,检查动脉血气并给氧。
1、静脉注射漏到血管外或静脉滴注时间太长,均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刺激,
2、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引起溶血。
3、监测血压和脉搏,防止药物过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静脉注射:成人每次3mg(极量:每次6mg,1日20mg)。必要时每30分钟可重复1次。静脉注射须缓慢。
1、应用时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剂量过大可致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惊厥、昏迷、死亡。
3、增加呼吸次数可增加耗氧量,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流量。
(3)多沙普仑
药理作用
药物应用
2.剂量过大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心律失常、肌颤甚至惊厥。
(2)洛贝林
药理作用
药物应用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方法与副作用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方法与副作用呼吸兴奋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和扩张支气管,帮助患者呼吸更加顺畅。
然而,正确的使用方法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呼吸兴奋剂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一同注意。
一、呼吸兴奋剂的使用方法正确的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疾病的症状。
下面是一些使用呼吸兴奋剂的方法:1. 药物配方:根据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选择适合的呼吸兴奋剂,并按要求正确配药。
2. 使用设备:通常,呼吸兴奋剂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如喷雾器或气雾剂。
患者应该准确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说明书或演示。
3. 使用频率: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呼吸兴奋剂,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如果忘记服药,不要双倍服药以弥补。
4. 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定期清洁喷雾器或更换雾化器杯,以避免细菌滋生或积聚在设备上。
二、呼吸兴奋剂的副作用尽管呼吸兴奋剂对于改善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疾病的症状非常有效,但患者和医生也需要关注其潜在的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呼吸兴奋剂副作用:1. 心悸和心动过速:呼吸兴奋剂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心悸和心动过速的感觉。
这种感觉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出现严重的心悸或心动过速,请立即咨询医生。
2. 高血压:长期使用高剂量的呼吸兴奋剂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警惕,并定期检查血压。
3. 抖颤和肌肉震颤:一些患者在使用呼吸兴奋剂后可能会感到抖颤或出现肌肉震颤。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出现长时间或严重的情况,建议咨询医生。
4. 咽喉刺激和嗓音变化:使用呼吸兴奋剂时,有些患者会感到咽喉刺激或出现嗓音变化。
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出现持续不断或严重的情况,应就医咨询。
5. 头痛和失眠: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可能导致一些患者出现头痛和失眠的症状。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出现频繁或严重的情况,建议咨询医生。
解除呼吸抑制药-呼吸兴奋全面介绍

呼吸兴奋药呼吸兴奋剂主要通过刺激外周感受器和/或呼吸中枢起作用,以改善患者的通气量,用于治疗药物(如吗啡、全麻药等)引起的呼吸抑制和COPD患者的通气功能衰竭(II型呼吸衰竭)。
其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已大多被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所取代。
目前,仅在患者存在机械通气禁忌和患者因高CO2血症出现意识障碍时短期应用,以达到刺激患者清醒、能够配合治疗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
呼吸兴奋剂多经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给药,作用时间短。
在呼吸兴奋剂治疗呼吸衰竭时,需保证气道通畅,并给予恰当的氧疗。
因呼吸兴奋剂可以兴奋骨骼肌增加机体的氧耗量,在气道阻塞、通气障碍、供氧不足条件下将加重低氧血症,使患者情况恶化。
呼吸兴奋剂还有刺激其它非呼吸肌或造成患者神志异常等不良反应。
应在密切观察下使用。
尼可刹米Nikethamide【适应证】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注意事项】(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作用时间短暂,一次静脉注射只能维持作用5~10分钟,应视病情间隔给药。
【禁忌证】抽搐、惊厥、重症哮喘、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不良反应】常见瘙痒、烦躁不安、抽搐、恶心、呕吐等。
大剂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出汗、面部潮红、呕吐、震颤、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昏迷。
【用法和用量】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1)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必要时1~2小时重复用药,极量一次1.25g。
(2)小儿:常用量,6个月以下,一次75mg;一岁,一次0.125g;4~7岁,一次0.175g。
【制剂与规格】尼可刹米注射液:(1)1.5ml∶375mg;(2)2ml∶500mg洛贝林Lobeline【适应证】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阿片中毒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注意事项】(1)本品可用于婴幼儿、新生儿。
(2)剂量较大时,能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呛咳、头痛、心悸等。
呼吸兴奋剂

第五章呼吸兴奋剂一、概述呼吸兴奋药(respiratory stimulants)是一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而兴奋呼吸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使呼吸加深,改善通气质量,用以治疗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重症和急症,其发病率均较高。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肺炎的儿童约70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死于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气体交换不能满足组织或细胞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它可由吸入空气的变化,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循环功能障碍,或气体输送系统障碍所致。
按引起呼吸衰竭发生的始发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仅有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以换气障碍为主,II型为有低氧血症加高碳酸血症,以通气障碍为主。
呼吸系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司气体交换的器官如肺,另一个司肺通气的“泵”,包括胸壁、呼吸肌、控制呼吸肌的中枢神经系统,两者为生命要害器官。
据此呼吸衰竭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泵”衰竭,这类呼吸衰竭与中枢性及周围性呼吸障碍有关,表现PaO2升高,继之出现低氧血症,另一类称为“肺”衰竭,由肺实质病变所致,表现为低氧血症,PaO2开始正常或降低,以后因呼吸肌疲劳而升高。
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收缩减弱,不能产生足够通气量所需的驱动压。
其原因是由于呼吸肌负担增加及呼吸肌收缩力下降所致。
引发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以呼吸道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急性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等。
细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呼吸中枢抑制:中枢感染(脑膜炎、脑炎、败血症),脑外伤(产伤、颅内肿瘤);(2)中枢神经抑制药过量:吗啡、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过量,孕产妇镇静药过量;(3)肺弥散缺陷:肺水肿、肺纤维化、胶原性疾病;(4)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足:贫血、出血;(5)动脉血的化学改变:严重窒息(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在临床上,呼吸衰竭的治疗包括用物理的方法——机械通气,和化学药物——呼吸兴奋药的应用,此外还有给氧、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呼吸抑制急救药品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

呼吸抑制急救药品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抑制是指呼吸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或减弱,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减少,甚至停止呼吸的情况。
呼吸抑制是一种危险的状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呼吸抑制的紧急情况,医学界开发了一类特殊的药物,称为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是指一类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药物。
这些药物对于呼吸抑制的急救非常关键,因为它们能够迅速恢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然而,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的要点:1. 确定适用药物:不同的呼吸抑制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呼吸兴奋剂。
在使用呼吸兴奋剂之前,要先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常见的呼吸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茶碱、氨茶碱等。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如果患者能够自主使用呼吸兴奋剂,应该向其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导。
包括剂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机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呼吸兴奋剂,提高急救效果。
3. 快速效果观察:在使用呼吸兴奋剂之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正常情况下,呼吸兴奋剂应该能够迅速提高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如果患者没有明显好转,应及时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4. 调整剂量: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剂量的选择非常重要。
过小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呼吸兴奋效果,而过大的剂量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所以,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5. 监测不良反应:呼吸兴奋剂虽然可以有效地恢复呼吸功能,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头晕、恶心等。
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起来,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是救治呼吸抑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并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才能够发挥呼吸兴奋剂的最大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效果随着慢阻肺(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COPD 已成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全球性慢性疾病之一。
在 COPD 患者中,慢性呼吸衰竭是其晚期并发症之一。
慢性呼吸衰竭会导致患者体力活动量减少,严重者甚至不能自理生活,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呼吸兴奋剂(Bronchodilators)在 COPD 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适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利用面罩、鼻罩等介质,将正压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道,改善氧气通气和二氧化碳排泄,从而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与传统的有创正压通气相比,NPPV 具有不创口、没有缝线、恢复快等特点。
呼吸兴奋剂是指可提高气道阻力的药物,常见的有β2 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对于 COPD 患者,呼吸道的黏液水肿和支气管痉挛都会导致气流受阻。
呼吸兴奋剂能够改善气道通畅,加快气体换气,从而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功能。
研究表明,NPPV 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效果显著有效。
一项针对 65例慢阻肺Ⅱ型呼衰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NPPV 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参数等。
另有一项研究显示,采用 NPPV 和呼吸兴奋剂组合治疗可大幅减少 COPD 患者入院、再入院和死亡率。
因此,对于患有慢阻肺Ⅱ型呼衰的患者,NPPV 和呼吸兴奋剂的联合使用是复杂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
总的来说,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Ⅱ型呼衰具有显著有效的优势。
但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结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和剂量。
此外,对慢阻肺患者而言,戒烟减轻体重、运动、营养调理等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全面的治疗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兴奋呼吸药

它是呼吸兴奋药,作用比尼可刹米强。小量时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大量时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潮气量加大。在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急性通气不全时,应用此药后,潮气量、血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均有改善。
对麻醉药或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枢抑制:静脉注射或稀释(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mg/ml)后静脉滴注,1mg/kg,每小时用量不宜超过300mg。总量一日不超过3000mg。
兴奋呼吸药
(1)尼可刹米
药理作用
药物应用
注意事项
尼可刹米又名可拉明。能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并能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每次0.375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1~2小时重复用药,极量每次1.125G。
1.用药前要首先解除呼吸道梗阻,检查动脉血气并给氧。
1、静脉注射漏到血管外或静脉滴注时间太长,均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刺激,
2、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引起溶血。
3、监测血压和脉搏,防止药物过量。
2静脉注射:成人每次3mg(极量:每次6mg,1日20mg)。必要时每30分钟可重复1次。静脉注射须缓慢。
1、应用时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剂量过大可致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惊厥、昏迷、死亡。
3、增加呼吸次数可增加耗氧量,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流量。
(3)多沙普仑
药理作用
药物应用
2.剂量过大可引起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升高、心悸、心律失常、肌颤甚至惊厥。
(2)洛贝林
药理作用
药物应用
注意事项
洛贝林是呼吸兴奋剂,有烟碱样作用。可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对迷走神经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同时有反射性兴奋作用。
呼吸兴奋剂的理论

二、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指征主要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于肺炎、肺水肿、弥漫性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导致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进而加重CO2潴留;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可突然停药。
目前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其主要缺点为作用持续时间短和经常出现副作用。
且过量使用常提高呼吸肌功率,增加氧耗,对患者不利。
因此,呼吸兴奋剂的使用需根据呼吸衰竭的轻重、意识障碍的深浅而定。
若病情较轻,意识障碍不重,应用后多能收到加深呼吸幅度,改善通气的效果,对病情较重,支气管痉挛,痰液引流不畅的患者,在使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必须强调配合其他有效的改善呼吸功能措施。
如建立人工气道,清除痰液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一旦有效改善通气功能的措施已经建立,呼吸兴奋剂则可停用。
呼吸兴奋剂常用于如下情况:(1)各种危重疾病所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如一氧化碳中毒致呼吸衰竭在救治脑水肿的同时应用;(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呼吸衰竭,可作为抢救的综合措施之一。
由于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二氧化碳增多的刺激不再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主要依靠缺氧时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刺激来维持,这时如果给氧,则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被消除,致使呼吸受到抑制,使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更升高。
应用呼吸兴奋剂则是为了应用氧疗法而不引起呼吸抑制,防止单纯吸氧所引起的通气减少及二氧化碳潴留。
同时,由于不少呼吸兴奋剂还有苏醒作用,可使病人意识恢复和保持清醒,所以是治疗肺性肺病的重要措施;(3)中枢抑制药过量时引起的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
对其轻型病例可通过呼吸兴奋剂的治疗使病症得以改善。
而重症者使用呼吸兴奋剂仅作为获得机械通气之前的应急措施,现已不主张单独应用此类药物来救治;(4)新生儿窒息时,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必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辅以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吸氧、纠正酸中毒、保暖等综合措施。
呼吸系统的常用药物介绍

呼吸系统的常用药物介绍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医生常常使用各种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呼吸系统药物及其介绍:1.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
可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呼吸道通畅,减轻痉挛和缓解哮喘症状。
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舒利迭)、长效抗胆碱药(如噻托溴铵)等。
2.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哮喘和COPD的首选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系统和降低黏液分泌来减轻呼吸道炎症,从而改善症状。
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等。
3.阻断剂:阻断剂可以通过阻断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来减轻气道痉挛。
其中最常用的是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它们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
4.黏液溶解剂:黏液溶解剂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它们可以促进黏液的分泌和排出,从而减轻呼吸道黏液的积聚,改善呼吸道通畅。
常见的黏液溶解剂包括溶酶体酶、海藻酸酶等。
5.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6.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来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常见的呼吸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茶碱等。
7.清热解毒药物:清热解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清除病毒或细菌,减轻病毒解毒反应,改善症状和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常见的清热解毒药物包括银翘片、感冒灵等。
干货!呼吸衰竭常用呼吸兴奋剂

干货!呼吸衰竭常用呼吸兴奋剂临床上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属于中枢兴奋药,其作用部位主要是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临床上常用于抢救各种危重疾病及中枢抑制药中毒所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对呼吸肌麻痹的呼吸衰竭无效)。
1. 尼可刹米(可拉明)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并提高呼吸中枢对 CO2 的敏感性。
用药后可使呼吸加深加快,大剂量可引起惊厥。
本药作用时间短暂,一次静注仅维持 5 ~ 10 min。
适应症:临床上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对阿片类药物中毒的解救效力较戊四氮好,对吸入麻醉药中毒次之,对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解救不如印防己毒素及戊四氮。
0.25 ~ 0.5 g/次,必要时可在 1 ~ 2 h 内连续给 4 ~ 6 次。
多采用静注,也可肌注、皮下或静滴。
注意:反复或过量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咳嗽、震颤及及强直等,应及时停药以防惊厥。
出现惊厥时可用短效苯巴比妥类药(硫喷妥钠)控制。
2. 洛贝林(山梗菜碱)主要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对迷走神经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同时有反射性的兴奋作用;对自主神经节先兴奋而后抑制。
大剂量也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静注后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般为 20 min。
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窒息、CO 中毒引起的窒息、吸入麻醉剂及其他中枢抑制药(如阿片、巴比妥类)的中毒及肺炎、白喉等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静注:成人 1 次 3 mg;极量:1 次 6 mg,20 mg/d。
小儿 1 次0.3 ~ 3 mg。
必要时每 30 min 可重复 1 次;新生儿窒息可注入脐静脉 3 mg。
静注需缓慢。
皮下或肌注:成人 1 次 3-10 mg;极量:1 次 20 mg,50 mg/d。
小儿 1 次 1 ~ 3 mg。
注意:大剂量时可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而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剂量过大时则兴奋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而致心动过速,严重者可致血压下降、惊厥和呼吸麻痹。
呼吸窘迫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与呼吸抑制剂的应用

呼吸窘迫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与呼吸抑制剂的应用呼吸窘迫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与呼吸抑制剂的应用呼吸窘迫是指由于各种疾病或刺激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在急救过程中,掌握合适的药物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或纠正呼吸窘迫。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应用呼吸兴奋剂或呼吸抑制剂。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类药物的应用。
一、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呼吸兴奋剂主要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来增强呼吸功能,从而改善呼吸窘迫症状。
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包括茶碱类药物和多巴胺。
茶碱类药物作为呼吸系统刺激剂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它通过抑制呼吸中枢的腺苷受体,从而刺激呼吸中枢,并放松支气管平滑肌,使呼吸通畅。
然而,茶碱类药物具有副作用明显的特点,如心悸、失眠、胃肠不适等,因此在应用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多巴胺是一种肾上腺素能药物,具有扩张支气管和增加肺通气量的作用。
它通过降低肺动脉血管张力,促使肺循环流量增加,从而改善通气功能。
然而,多巴胺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
因此,在应用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以确保安全使用。
二、呼吸抑制剂的应用呼吸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改善呼吸窘迫的效果。
常见的呼吸抑制剂包括吩噻嗪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
吩噻嗪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的呼吸中枢民药受体来提高呼吸抑制效果。
它们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等呼吸窘迫症状。
此类药物的应用需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同时也对呼吸中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急救过程中,阿片类药物常用于缓解剧痛引起的呼吸困难。
但应注意,应根据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并在应用时掌握合适的剂量,以防止过度抑制呼吸中枢而导致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
急救药品种类

急救药品种类
急救药品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拟肾上腺素药、降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药、镇痛药等。
具体如下:
1. 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可以用于抢救各种急危重病,或呼吸中枢抑制所导致的呼吸衰竭。
2. 拟肾上腺素药:分为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3. 降血压药:如利血平、硝普钠等,用于降低血压。
4. 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5.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用于治疗水肿和排泄体内多余的液体。
6.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用于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
7. 止血药:如云南白药、止血敏等,用于止血。
8. 镇痛药:如曲马多、吗啡等,用于缓解疼痛。
此外,还有抗胆碱类药品如阿托品、消旋山莨菪碱等,肌松剂如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等,止痉药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抗惊厥药如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治疗癫痫大发作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心搏骤停复苏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休克时升压药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强心剂如洋地黄类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师。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指征

精品文档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指征:主要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①各种危重疾病,如严重感染、创伤等所致的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②肺性脑病;③中枢抑制药过量引起的昏睡、昏迷或中枢性呼吸衰竭;④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呼吸微弱者。
禁忌症:对于肺炎、肺水肿、弥漫性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导致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
Ⅰ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哪三个1弥散障碍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3解剖分流增加肺泡膜面积减少正常成人肺泡膜面积为50-60平方米,,运动时可增加,因此具有巨大的储备量。
只有当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和肺大泡形成等原因使呼吸膜面积减少一半以上时才能引起明显的换气功能障碍。
正常呼吸膜厚薄不均,气体交换主要在薄部进行。
它是由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及两者共有的基底膜所构成,当肺泡膜因肺间质水肿、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泡透明膜形成及水肿等原因而发生肺泡膜厚度增加和通透性降低时,都可使气体的弥散发生障碍。
肺气肿及其他肺组织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时可引起弥散功能降低阻塞性通气不足和限制性通气不足的鉴别限制性是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肺扩张受限制或肺不容易扩张。
常见原因1呼吸中枢受损2呼吸机运动障碍3胸廓或肺顺应性降低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不足,常见原因有:1、呼吸肌活动障碍,如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呼吸中枢抑制等。
2、胸廓及胸膜疾病及肺组织的纤维化。
3、胸腔积液和气胸。
其各自机制主要有:1、呼吸动力的下降。
2、弹性阻力增大,肺泡顺应性下降。
3、肺扩张受限。
阻塞性是指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所致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气体进出受阻。
见于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呼吸兴奋剂如何正确使用?

呼吸兴奋剂如何正确使用?HAOYISHENG导语呼吸兴奋剂属于中枢兴奋药,主要通过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或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提高了血中氧分压,降低了血中二氧化碳分压。
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在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兴奋作用尤为明显。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呼吸兴奋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常用呼吸兴奋剂1. 洛贝林目前临床常用,该药对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胆碱受体,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洛贝林的作用迅速而短暂,作用弱,但安全范围大,过量可引起大汗、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抑制、昏迷等。
2. 尼可刹米大剂量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小剂量则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亦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呼吸兴奋剂之一。
主要应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各类继发的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碳酸血症及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由于本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故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药物是否有效,有否中毒。
本药有中枢抑制成分,该成分可能是其代谢物,中枢抑制药物中毒时应用本品有可能加重中枢抑制现象,故不能作为苏醒药。
在使用本品过程中常见面部刺激征、烦躁不安、肌肉抽搐、恶心、呕吐,大剂量时可出现多汗、恶心、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肌肉震颤、僵直甚至惊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如出现惊厥可及时注射苯二氮卓类或小剂量硫喷妥钠,苯巴比妥钠等。
3. 多沙普仑为一类新型呼吸兴奋剂,小剂量静脉注射能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静脉注射能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潮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加快。
本品与其他呼吸兴奋剂相比,作用强且安全范围宽。
常用于解救麻醉药、中枢抑制药引起的中枢抑制。
用药时需要监测血压、深肌腱反射和脉搏,防止药物过量。
静脉滴注速度太快有引起溶血的危险;滴注时间太长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刺激;本品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血管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律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贝林对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而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N一胆碱受体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同时要能兴奋迷走神经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迅速而短暂,一次给药维持半小时。
3.回苏灵
回苏灵本药对吸中枢有较强的直接兴奋作用,其效力远强于尼可刹米、美解眠,注射后明显增加肺换气量,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对肺性肺病因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而有苏醒作用。用药后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一般情况下,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缺氧和CO2增多相比,后者通常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主要因素。但在严重呼吸衰竭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CO2增加的刺激不再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主要因素,此时主要依靠低氧来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以维持其兴奋性。如给予吸氧,则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被消除,结果呼吸中枢反而受到抑制,以及肺内血流的重新分布,无效腔通气增加等因素,使PaCO2更加升高。此外,如配合应用呼吸兴奋剂,可避免因氧疗导致的呼吸抑制,及时达到纠正缺氧与CO2潴留的目的。因此,应用呼吸兴奋剂来降低PaCO2,增加氧合作用仍有其治疗价值。
2.用于如下情况
呼吸兴奋剂常用于如下情况:(1)各种危重疾病所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如一氧化碳中毒致呼吸衰竭在救治脑水肿的同时应用;(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呼吸衰竭,可作为抢救的综合措施之一。由于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二氧化碳增多的刺激不再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主要依靠缺氧时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刺激来维持,这时如果给氧,则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被消除,致使呼吸受到抑制,使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更升高。应用呼吸兴奋剂则是为了应用氧疗法而不引起呼吸抑制,防止单纯吸氧所引起的通气减少及二氧化碳潴留。同时,由于不少呼吸兴奋剂还有苏醒作用,可使病人意识恢复和保持清醒,所以是治疗肺性肺病的重要措施;(3)中枢抑制药过量时引起的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对其轻型病例可通过呼吸兴奋剂的治疗使病症得以改善。而重症者使用呼吸兴奋剂仅作为获得机械通气之前的应急措施,现已不主张单独应用此类药物来救治;(4)新生儿窒息时,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必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辅以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吸氧、纠正酸中毒、保暖等综合措施。
4.美解眠
美解眠中枢兴奋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用量过大或注射太快可引起惊厥,可用做巴比妥类中毒解救的辅助用药。
5.吗乙苯吡酮
吗乙苯吡酮为一新型呼吸兴奋剂,小剂量静脉注射(0.25mg/kg)能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1mg/kg)静脉注射能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使潮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加快有限,本品与其它呼吸兴奋剂相比,安全范围宽,氧耗量增加少,改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作用最强等优点,提倡首选此药。常用于解救麻醉药、中枢抑制药引起的中枢抑制。对麻醉药引起的中枢抑制,成人用量0.5~1.0 mg/kg静脉注射,5分钟内注完,如需要重复使用至少间隔5分钟,总量不得超过2mg/kg。其它药物引起的中枢抑制,2 mg/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可重复一次,至病人苏醒。也可静脉滴注1~2mg/kg,直至有效。用药时需要监则血压、深肌腱反射和脉搏以防止药物过量。静脉注射漏到血管外或静脉滴注时间太长均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刺激,本品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血管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合用拟交感胺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心血管不良反应明显加重。癫痫、惊厥、高血压、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甲亢、大脑水肿、肺部疾患者禁用,用药期间出现惊厥、不能控制的震颤或躯体妄动、反射亢进是药物过量的现象应停药。孕妇及12岁以下儿童慎用,用药期间注意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泻及尿潴留等,滴注速度太快有引起溶血的危险。
常用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
1.尼可刹米(可拉明)
尼可刹米(可拉明) 能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提高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在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兴奋作用尤为明显,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呼吸兴奋剂。本品对大脑皮层、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也有较弱的兴奋作用。本品在体内易吸收,作用时间短暂,一次静脉注射仅维持5~10分钟,在体内代谢为烟酰胺,经甲基化后随尿排出。主要应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各类继发的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碳酸血症及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可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给药,成人剂量为0.25~0.5克/次,极量为1.25克/次,小儿剂量75~175毫克/次,可静脉滴注,一般为5%葡萄糖500毫升+尼可刹米4~8支(0.375克/支),20~30滴/分。由于本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故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药物是否有效,有否中毒。有效反应有如下几点:①运动系统:表现为肢体或躯干突然活动,体位自动改变,咳嗽加剧,呼吸加速加深等;②植物神经功能表现为皮肤潮红、温度增加等;③感觉方面出现突然瘙痒,其中鼻瘙痒是比较特征性的表现;④神志方面包括清醒程度,警觉性或定向、定位的改善。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均提示对尼可刹米有反应。用药后如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改变则表示无效。由于本药在体内作用时间短暂,需反复给药,但要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防止血药浓度过高所致惊厥。给药间隔时间视病情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而定,一般间隔1~2小时。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者可静脉缓慢持续静点。本药有中枢抑制成分,该成分可能是其代谢物,中枢抑制药物中毒时应用本品有可能加重中枢抑制现象,故不能作为苏醒药。在使用本品过程中常见面部刺激症、烦躁不安、肌肉抽搐、恶心、呕吐,大剂量时可出现多汗、恶心、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肌肉震颤、僵直、甚至惊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如出现惊厥可及时注射苯二氮卓类或小剂量硫喷妥钠控制。由于其作用短暂,中毒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消失,待毒性症状消失后可在继续缓慢给药。
应用指征
1.使用原则
主要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于肺炎、肺水肿、弥漫性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导致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进而加重CO2潴留;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可突然停药。目前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其主要缺点为作用持续时间短和经常出现副作用。且过量使用常提高呼吸肌功率,增加氧耗,对患者不利。因此,呼吸兴奋剂的使用需根据呼吸衰竭的轻重、意识障碍的深浅而定。若病情较轻,意识障碍不重,应用后多能收到加深呼吸幅度,改善通气的效果,对病情较重,支气管痉挛,痰液引流不畅的患者,在使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必须强调配合其他有效的改善呼吸功能措施。如建立人工气道,清除痰液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一旦有效改善通气功能的措施已经建立,呼吸兴奋剂则可停用。
呼吸兴奋剂的不良反应
呼吸兴奋剂常规剂量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当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血压增高、心悸、心动过速、咳嗽、呕吐、皮肤瘙痒、震颤、肌强直、出汗、颜面潮红和发热等。中毒时可出现惊厥,继之则中枢抑制。
呼吸兴奋剂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应用呼吸兴奋剂的目的是兴奋呼吸、增加通气、改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等。否则不必应用,应用中达不到上述目的则应停用,改为其它措施。
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属于中枢兴奋药,主要通过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提高了血中氧分压,降低了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在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兴奋作用尤为明显。
基本概念
生理反应解析
5、 部分呼吸兴奋剂持续应用时会产生耐药现象,所以一般应用3~5天,或给药12小时,间歇12小时。
6、为了克服呼吸兴奋剂的不良反应,发挥其兴奋剂的作用,可采用联合两种药物 的交替的给药方法。
7、呼吸兴奋药对大脑皮层、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有较弱的兴奋作用,应注意。
2、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呼吸肌阻力的前题下使用,否则不仅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且会因增加呼吸运动而增加耗氧量。
3、应用在抢救呼吸衰竭时,除针对病因外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呼吸道阻塞、适当给氧、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及人工呼吸机的应用。
4、大部分呼吸兴奋剂的兴奋呼吸作用剂量与引起惊厥的剂量相近,在惊厥之前可有不安、自口周开始的颤抖、瘙痒、呕吐、潮红等,所以应用此药时应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