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儿童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征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从类型上一般分两种: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达到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了障碍,这些学业目标是指注意、记忆、知觉、思维和语言等技能;学习性学习障碍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在行为和学习上又表现为四种特征:

第一种特征为语言能力障碍。

语言是人类在生活、学习、工作、交友中的相互交流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发育过程很复杂,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首先要学会发音,然后会理解语言,最后才会表达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年龄已经5-6岁甚至7岁以上的孩子,很少说话,跟其交流时,说话不是颠三倒四就是语音不清,或者喋喋不休、内容重复等。有这种特征的孩子,基本就属于语言能力发展上出现了障碍。

一般而言,儿童语言发展出现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听”的原因,二是“说”的原因。听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接收外界环境刺激的关键,除非是生理上出现了病变,大多数语言发展出现障碍的孩子去医院做听力检测时是正常的。有的孩子语音不清往往就是在孩子0-3岁期间,缺乏清晰明确的语言环境刺激,造成了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出现了发育障碍,孩子到了正常的语言交流年龄阶段,就容易出现把“吃”说成“七”,把“人”说成“银”等口齿不清的现象。语音不清时,往往又招到伙伴们的嘲笑,这让孩子心理自卑,畏惧表达,最后语言能力出现了严重的障碍。

孩子从听到说,要经过一个从听觉定向、听觉分辨再到发声说话的过程,它要求孩子在生理上学会控制和调节呼吸器官、共鸣器官,最后精确地协调脸、嘴、颈、腹等各个部位几十块肌肉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又都受到大脑神经系统的指挥。换句话说,孩子在婴幼儿期的感知统合出现了失调,大脑的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无法协调,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与配合发声的肌肉出现了不协调时,语言能力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

第二种特征为阅读能力障碍,又分为视觉性和理解性阅读能力障碍。

视觉性阅读能力障碍是指在阅读或朗读时常常出现增字、漏字、前后颠倒、跳行等现象,或者有速度过快、过慢、停顿次数过多等问题。阅读能力离不开视觉追踪和分辨,视觉追踪弱就容易出现跳行漏字、前后颠倒等现象,视觉分辨弱就容易出现增字、看错或读错等现象。阅读能力的发展跟孩子在0-3岁期间的视觉刺激锻炼有关系。如在此期间,孩子经常处在视觉单调的环境或者当孩子在注视某个东西时突然被大人抱走等,都会让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视觉分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理解性阅读能力障碍是指阅读时对文字的理解差,不能有效地阅读,比如对应用题的理解出现困难。大脑理解的过程是眼睛看到的或耳朵听到的信息经过右脑神经系统进行形象化处理再传递到左脑进行抽象的语言编译。当左脑储存的信息量缺乏时,大脑就会发生反应迟缓或漏过现象,也就是说,孩子平时的积累很少时,就会缺乏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因此,这种特征的孩子,时常记不住家长或老师讲的内容,往很难准确及时地完成家长交代的事和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阅读课文时常也是一知半解等。这类孩子会随着年级增加而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第三种特征是书写能力障碍,也称为书写缺陷或视觉——动作整合失调。

书写功能障碍是指在书写、拼字方面出现障碍的一种现象。如:儿童在写字时常常多一笔、

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或者写字时看一眼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拖得太长等。书写活动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儿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质量,更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书面表达能力。发生书写能力障碍的孩子,缺乏相关知识的家长或老师一般会认为是孩子粗心马虎或者态度有问题,其实不然。这种障碍多数是由于孩子在3-5岁时精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当视觉与精细的手指动作无法完成默契的配合时,书写能力就会出现障碍。另外,书写能力障碍还可能跟注意力不集中有一定关系,注意力不良会影响信息的输入和书写结果,会造成许多细节不能被观察或难以回忆,儿童不能理解与发现一些内在关系,不能预先计划在空间上的动作。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也只是冒冒失失地擦掉重写一遍。

第四种特征为运算与逻辑能力障碍。

运算与逻辑能力障碍是指直接涉及算数、几何等运算以及逻辑关系的推理上出现了失常的一种现象。

这类孩子在计算过程中常常记错进位和错位,忽略小数点或不理解运算符号;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等。在生活中,他们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精细动作和排列组合方面表现较弱。他们可能爱读书,也会讲故事,可当遇到有关图形的空间逻辑和抽象的文字逻辑时,学习的就比较刻板,而且不能将新学习的操作迁移到新环境中。

发生运算与逻辑能力障碍的孩子在中国有着典型性,这与大多数家长的观念和孩子5-7岁时抽象与逻辑发展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数学无非就是计算。因此,教孩子数数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在中国家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说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接受了十几年的数学教育,然而很多人却只是学会了计算,而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学。”那么,数学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化”的思维方式。

孩子在4-6岁时开始问很多“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是简单地无逻辑联系地回答就是以“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等搪塞回应孩子刚开始萌发的逻辑学习需求,结果错过了这个儿童发展逻辑思维最关键的时期。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开始去运用逻辑去学习抽象知识时,发现孩子出现了这方面的障碍,却又错误地认为这是遗传造成的。数学的本质是用逻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家长应该重视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开发,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孩子提问时多点耐心,用简单的类比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力。

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生物学、心理认知和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当今社会,由于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祖辈均宠爱有加,孩子尚幼时,成天抱在手上,孩子该学爬的时候没去爬。孩子稍大了,又缺乏玩伴,成天关在家里,室外活动及体育运动的不足,都可能导致孩子在视听觉、视知觉及眼手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缺乏,进而使孩子的整个统合系统失调。

总之,孩子该在某个阶段得到锻炼的时候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就势必在他的某种能力上有所缺陷。仅就孩子哪一科差就请老师补习,并不能解决孩子能力上的问题。就教育而言,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要比单一地硬性提升学习成绩对帮助孩子的成长更加有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残酷,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营养和学习成绩。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养得也越来越精细,殊不知这可能剥夺了孩子发展学习能力的权利,导致其后来产生学习能力缺陷。其实,学习能力就像孩子的身高、体重一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的。大量研究证明,学习能力不足往往是家长的教育误区所致。作为新时期的家长,一定要了解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科学规律,从而科学地培养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