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教读引领课名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教读引领课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b83bee87101f69f319502.png)
第5课时赏清丽的山水画品流动的山水诗《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整合教学设计【课型】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文章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学习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又岂止这些呢?活动一:朗读《答谢中书书》——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1.学生通过视、听觉的角度用心聆听录音范读。
(要求:感受字音、感受语感、感受节奏)2.分男女小组竞争式朗读课文,对方加以评价,老师点评。
3.学生范读。
4.学生齐读课文。
活动二:梳理《答谢中书书》——感受文章的结构美活动三:品析表达——感受《答谢中书书》的意境之美1.学生带着美去寻找美。
2.带着美去升华美。
老师引导学生概括文中景色之美,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3.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活动四:熟读《答谢中书书》,并背诵——读出心中之美活动五:阅读迁移学习了《答谢中书书》之后,再读《与顾章书》,借助图书的书下注释、课后注解及手头的工具书。
思考:1.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明确: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动静结合,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2.两文中流露出的相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明确: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既可说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
也可说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跟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让我们为这份无尽的美丽而陶醉、而感动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第8课时_组文阅读课名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第8课时_组文阅读课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08ea7650e52ea5418980c.png)
第8课时闲情雅韵奇景留香《野望》+《黄鹤楼》+图书《送单于裴都护》整合教学设计【课型】组文阅读课【学习内容】《野望》+《黄鹤楼》+图书《送单于裴都护》【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感受诗歌声韵美;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
3.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习过程】导入:黄鹤楼图片导入。
活动一:整体感知《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黄鹤楼》作者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江面,思念故乡,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活动二:赏析关键句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表现了彷徨寂寞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活动三:问题探究1.《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一望无际的树林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牧人欢快地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诗人举目四望,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人,只好咏《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诗人此时弃官归田,躬耕东皋,本诗流露出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及避世退隐的心态。
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用“黄鹤”这一物象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e12b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d.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天下山水谁更美——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设计背景】背景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方面,19次提到“整合”。
而我在王君老师、司艳平老师等人的指导和影响下,从2017年开始研究整合教学。
“初中古诗文同质异文整合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获评2021年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
从篇内整合到群文整合再到大单元整合,这五年,我抱着一颗学习之心,一直在路上。
背景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发生变化。
“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等都要发生改变。
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三大类别六大学习任务群,在本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暂未涉及。
背景3.从单元教学内容上看,本单元四篇文言散文,五首唐诗,均是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单元内整合教学设计《谁是唐人之冠》于2018年12月完成,备教手记《在家常课上出生入死——崔颢<黄鹤楼>一课三教》被选入《初中语文这样教(上)——统编新课名师备教手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a1773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4.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9三峡【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研究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研究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XXX《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描写的就是三峡的风光,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XXX的《三峡》,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资料助读XXX(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XXX幼年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查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川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首创者,对后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1.生字注音。
阙(quē)嶂(zhàng)曦(xī)襄(xiāng)御(yù).....溯(sù)湍(tuān)啸(xiào)属(zhǔ)涧(jiàn) .....2.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2)哀转.久绝(“转”通“啭”,悠扬发声)3.古今异义(1)至于..XXX(古义:到了;今义:另外)(2)或.XXX(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自.非亭半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实在,真的)(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3f57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1.png)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研究旨在通过阅读古代诗文,让学生领略自然山水的美妙,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和整体感知,深入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提高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经典之作。
中国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而古代文人也非常善于欣赏山水之美。
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古代诗文中描绘自然风物的诗句层出不穷,文人们也在山水之中体悟自然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
这些诗文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因此,通过研究这些经典之作,可以让学生领略自然山水的美妙,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回忆《三峡》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教师活动2:介绍《三峡》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环节二:欣赏课文,领略三峡美景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
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品析课文,让学生领略三峡的美。
教师活动3:引导学生讨论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环节三:研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教师活动1:介绍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让学生了解这种写作技巧。
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作技巧。
环节四:情感体验,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活动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祖国的美丽河山。
学生活动活动一:回忆《三峡》的主要内容,理解全文。
活动二: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熟练掌握课文。
活动三:品析课文,领略三峡的美,讨论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1995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f.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透过背诵注解和工具书,增加自我背诵古代诗词文的力量,并累积文言实字和虚词。
2.通过反复朗读和整体感知,仔细阅读诗文,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思想感情。
3.从古人的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教学单元设计十节精讲精读课型,包括《三峡》一节、《短文二篇》两节、《与朱元思书》一节、《唐诗五首》两节,旨在帮助学生累积要点文言词汇,通过重复诵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怀,从而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是一门课程,旨在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三峡》是郦道元的作品,它描述了三峡的壮美景观。
作家先描述了三峡的总体形势,然后根据季节特点,依次描述了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的情景。
文章结构自然,思路清晰,用简洁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三峡的雄伟险峻和清幽秀丽。
《短文二篇》精心挑选了两篇画风迥异的写景短章,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
《答谢中书书》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秀丽的山川景物,传达出作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乐趣,表现出大酒古乐在林息的情调;《记承天寺夜游》则是一段短小的日志,记录了作家夜游承天寺的经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艺术氛围,表达出作家繁杂而又微妙的心绪。
《与朱元思书》以书札的形态,记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美丽的山水画风光,文字精练而又恬淡隽永,是六朝山水画小品中的精品之作,其中的诗歌以叙述景色居多,融合作家深沉的情感,场景交织,令人叹为观止,有着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唐诗五首》为教师呈现了五首独特的律诗,其中《野望》是一篇整齐的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个宁静而萧瑟的秋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和孤独感,语言流畅自然,风格简洁清新,摆脱了初唐时期的浮华和艳丽。
《黄鹤楼》是一篇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歌,它描绘了黄鹤楼上美丽的景色,虽然不协律,但声调嘹亮而不拗口,一气呵成,深受历代人士的赞赏。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1a83c8227916888586d790.png)
6.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2、背诵全文。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整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们以三峡为原点,不断地发现新的兴趣点,不断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事先完全安排好的过程。
其次表现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特色。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然后协同研究小组(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形成研究小组相对集中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多流向的公开交流。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整个课堂只想遵循一点,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注重人文、伦理、知识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物感受,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知识上避免把美文搞得肢离破碎,遵循“课标”中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解决文意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优美散文的赏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集体教研教案(群文阅读教法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集体教研教案(群文阅读教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196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1.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集体教研教案(群文阅读教法教案)一、单元研究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包括: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虚词和句式,掌握它们的读音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其中的优美意境,培养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研究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
二、《课标》链接根据《课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1.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诵读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重点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以及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三、教材解读分析与群文阅读教学建议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更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书面语言。
在教学中,诵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研究诵读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教学组织上,应分为两步走:首先,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理解各课基本内容,背诵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研究古诗文中,词句理解依然是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为了调动学生的研究自主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放手,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此外,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其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课文教师可以先讲解《水经注》的背景和作者___的生平,介绍《三峡》的写作意图和文学特点。
然后逐段讲解课文,注重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6ca43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9.png)
八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第一部分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诵读法和同类信息整合法走进了第三单元,既积累了文言词汇,又初步感受了三峡、承天寺和富阳至桐庐等各处山水风光。
它们或壮美或秀丽,让人向往。
有人说过,“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周老师在国庆假期,布置了一个虚拟情境作业,请你帮助爸爸妈妈提前规划2023年的假期旅游生活,让全家人更好地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让身心真正放松下来。
第二部分聊旅游攻略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业:【屏幕显示】2023年暑期,你爸爸为庆祝你初三毕业,计划进行一次“全家七日游”,饱览祖国大好风光,吃遍天下诱人美食。
他请你把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中的风景地做一份前期旅游攻略,供家人参考。
(攻略文案包括旅游线路确定、夜宿地点选择等,简单说清理由。
300字左右。
)师:同学们的旅游攻略让我惊喜,待会儿我们在交流中一一分享。
现在我想先问问你们,你们在做“全家七日游”旅游攻略时,考虑了哪些问题?生:我们去哪儿?师:是,目的地很重要。
你让我想起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那是很多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去野外或乡村去体验生活。
现在是你爸爸让你做主带领全家去那儿。
(全班哄笑一小阵。
)既然是让我们做主,我们就要考虑?生:钱。
(声音很响地脱口而出。
)师:的确,“穷家富路”,旅行是要花钱的,但怎么规划更经济、更舒适,是要你这小家长要考虑的。
生:想到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师:我们射阳有“小上海”美称。
餐饮业尤其兴旺,交通也非常便利。
高铁一直通到了我们的射阳海河镇,有人说,早上乘高铁到上海,晚上就可以返回。
周老师2016年去湖北宜昌参加语文湿地第二届年会做文学社工作坊交流,我们去的时候是经扬州、过镇江、到武汉,大巴、动车交替,很顺畅,也很经济实惠。
从湖北返回时,我们选择乘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到盐城南洋国际机场,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
虽然买机票多花了一点钱,但也满足了我们“归心似箭”的愿望。
(学生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2f245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8.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第三单元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指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词语研究: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3. 讨论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创新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与课文相关的作文或故事。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课文话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3. 组织讨论: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思考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作者意图,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二课时1. 复:通过游戏或小测验等方式对上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复和巩固。
2. 词语研究: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词义解析和例句演练。
3. 课文阅读:再次阅读课文,注重理解词语的运用和上下文的联系。
4. 创新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要求他们以课文中的情节或主题为基础,发挥想象力写作相关的作文或故事。
第三课时1. 复:通过口头问答或小练等方式对前两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复和巩固。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结构、段落组织和语言特点,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法,撰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或文章。
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情况,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62db1eda6c30c2258019e1b.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教学实录我见青山多妩媚——跟山水小品学写景——《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教学实录古诗文群文教学探索写作型文本一、谈话导入:师:山海温岭,诗意三中。
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的环境真美!美景要用美文来传扬,今天我们就跟着《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两篇山水小品文学学如何写景,我们将通过“看篇、看层、看句、看意”的方式来学习。
二、看篇-——读清结构师:咱们先来“看篇”。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注意读出两篇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大家齐读,剩下的内容七嘴八舌读,摇头晃脑读。
(稍停)准备好了吧?我们先来读《答谢中书书》。
预备,起!生:(习惯性齐读,没有层次感。
)师:停!大家没有听清要求。
再来。
生:再读。
师:我听出来了,大部分同学是把层次读清楚了。
我们再来读《与朱元思书》。
(生读,师适时加入朗读中,引导学生读好。
)师:读得好!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的结构脉络。
读了之后我想问问同学们,《答谢中书书》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生:(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师:《与朱元思书》的中心句呢?生:(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两篇文章在篇章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大声说。
生齐:总分结构。
师:先总说特征,再分写细描,这是写景的一个好方法。
三、看层-——-辨析写法师:除了“高”字,还有哪些字词能看出山很高?生:从“高峰入云”的“入”可以看出山高。
师:你很厉害呀,这么隐秘的词你都能发现,不举手多遗憾啊。
“高峰入云”中的“入”,写山耸入云端,极写山之高。
第一段文字哪些字词写出了山的高?你读出来了吗?生: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具体说是哪个词?生:争,指,还有轩邈。
师:这几位同学发现写山高的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山本来是静态的,没有生命的,作者运用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山的什么状态?生:陡峭。
生:写出了山的动态,让人感觉山是险峻和陡峭。
师:说得真好!用山中的声音来写山林的幽静、和谐,用一些动词来表现山的动态,把山写活了,写出了人的情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山水怡情
房石九年制学校张海文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山水为专题。
在语文教材上编排了四篇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我在教学设计中也安排了一篇课文:《湖心亭看雪》。
这些课文紧紧围绕“山水风光”的主题,抓住景物特征,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峡》写出山势连绵、高峻,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清幽,秋季悲寂凄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答谢中书书》先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然后写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跃然纸上;《记承天寺夜游》记叙了自己寻伴赏月的经过并对庭院中美丽月色进行了细致刻画,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情感;《与朱元思书》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再分别写了异水和奇山,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而我选中的这篇文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也能够传达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这些写景名篇,对正在学习景物描写的八年级学生审美体验是很有益的。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的养成,学会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同时能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能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旨。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交流体会和探讨困惑、解答疑问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
1.2017部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2.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景课文:《湖心亭看雪》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学习景物描写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作用;
2、学会速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5.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四篇美文,进行归纳整合,概括出文章写景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教会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以及布局的巧妙,提高学
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人物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理解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感;
2、重点语句的鉴赏;
3、学会自主阅读课外教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会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附后)
2.《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
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古人笔下的山水风光吧!
(板书)山水怡情
二、主题回顾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优美的散文,它们分别是《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点击出示“美文回顾”)
能说说你学过的《三峡》这篇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情感吗?(师
生一起回顾,师课件演示)
好,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学得很扎实,掌握的非常到位。
我们本单元还有三篇美文,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去回顾整理,填写老师发给大家的读书卡。
(教师巡视、指导。
)
总结:通过四篇美文的回顾,我们发现,每一篇描写山水的佳作,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正如清代王国维先生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类文阅读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1篇有关景物描写的短文,相信同学们读后都会有所收获。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湖心亭看雪》,迅速默读,结合文下注释,了解短文大意。
2.生生互动,交流文章大意。
(教师巡视,并随机抽生口译,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译文供学生参考。
)
3.教师质疑:看来大家读书都读得很认真,也初步读懂了这篇文章。
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要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能解决?(课件出示问题1、问题2)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出结果的小组请举手。
4、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出示参考答案。
(PPT)
5、预设:什么是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件展示: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
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
四、精彩赏析
找出精彩语句,以“我认为--------句美,写出了-----------”的句式发言或者以“我从文章------处,领会出作者--------的心情”的句式发言。
五、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就让我们以古人为师,像古人学习,去观察我们周围的山川风物,去感受自然山水的灵秀吧!相信你也会获得美的享受,也会将自己的情感抒发的别致而优雅!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