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中)【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第11、12章)【圣才出品】
第11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1.1 复习笔记一、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
他一生克服重重困难,为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改善瑞士平民特别是乡村贫民的生活状况,进而推动社会的改良,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
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亦称贫儿之家),创办了斯坦茨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其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和《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要素教育。
二、论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这个基本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丰富内涵:1.在他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
2.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
3.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才是个性“完整的人”。
4.通过教育完美地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民的素质,授予人民谋生的本领,培养每个人树立自立、自养、自尊、自强的意识,就可以使人成为人格得到发展的真正独立的人。
因此,教育具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改良之密切联系的双重作用。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的观点,尽管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但其中民主主义的和积极的教育思想,仍是十分可贵的。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将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心理学化,建立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机制”,是建立新式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根据裴斯泰洛齐的论述,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下)【圣才出品】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第2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D.马卡连柯【答案】C【解析】凯洛夫是20世纪40~50年代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所主编的《教育学》是苏联教育理论发展的经典代表,构建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2.下列不属于赞科夫“发展教学论”的教学原则的一项是( )。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C.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D.劳动实践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答案】D【解析】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五大原则分别是: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要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向前运动,不断用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创造条件。
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⑤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下列教育家中,不属于无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是( )。
A.马卡连柯B.克鲁普斯卡娅C.苏霍姆林斯基D.布拉梅尔德【答案】D【解析】布拉梅尔德是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属于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
4.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代表作是( )。
A.《教育诗篇》B.《教育学》C.《教学与发展》D.《给教师的建议》【答案】B【解析】《教育诗篇》是马卡连柯的代表作;《教育学》是凯洛夫的代表作;《教学与发展》是赞科夫的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
二、辨析题1.1964~1973年,苏联教育改革不再强调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
答:该观点正确,理由如下:(1)在1958~1964年的教育改革之后,面对西方教育改革运动的冲击,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消除1958年以来过分强调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苏共第23次代表大会强调了提高劳动人民普通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提高专家培养质量当作头等任务,要求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中)【圣才出品】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第20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日本从( )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A.1907B.1880C.1879D.1872【答案】A【解析】1907年,日本颁布了《再改正小学校令》,法令规定废除全部私立小学,一律改为公立小学。
确立了六年义务教育体制。
2.1917年,美国颁布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法案是( )。
A.《权力法案》B.《史密斯-休斯法案》C.《史密斯-列弗法案》D.《1785年土地法令》【答案】B【解析】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联合提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提案,史称《史密斯-休斯法案》。
3.日本教育改革中,使教育具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特征的是( )。
A.《学制令》B.《教育基本法》C.《教育敕语》D.《大学令》【答案】C【解析】1890年,日本制定了由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
《教育敕语》的主要内容是重申忠孝为日本国体之精华,日本教育之渊源。
它的颁布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从此,日本教育的发展转向强调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的控制。
4.《哈多报告》规定的义务教育的最高年龄为( )。
A.13岁B.14岁C.15岁D.16岁【答案】C【解析】1933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对英国初等教育进行调查后,于1933年发表了《关于幼儿学校及保育学校的报告》(简称《哈多报告》)。
《哈多报告》规定,义务教育的最高年龄为15岁。
5.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一轨的文件是( )。
A.《哈多报告》B.《斯宾塞报告》C.《巴特勒教育法》D.《费舍法案》【答案】B【解析】《斯宾塞报告》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的教育方案扩展为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6.英国《1944年教育法》也称( )。
A.《费里法案》B.《巴特勒法案》C.《巴尔福教育法》D.《费舍教育法》【答案】B【解析】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于1944年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法案》。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认为教育是一个历史文化过程,目的是促使客观文化向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善人格的理论派别为( )。
A.文化教育学B.实现教育学C.实用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答案】A2.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促进转化的活动,( )的要求是转化的方向和归宿,它制约着教育的性质、方向和内容。
A.社会B.教师C.家长D.学生【答案】A3.《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与明天》一书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教育( )于经济发展”。
A.优先B.滞后C.同步D.多【答案】A4.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B5.由于教育目的具有( )功能,所以它是检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
A.教育评价B.控制教育方向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D.端正教育思想【答案】A6.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是哪一次学制改革?( )A.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答案】C7.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
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答案】B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D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答案】A10.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圣才出品】
6.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 的学校是( )。
2 / 16
圣才电子书
A.宫廷学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寺庙或僧侣学校
【答案】D
7.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 )。 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 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 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 D.吸纳外国学者 【答案】B
23.古埃及作为学术中心的学校是( )。 A.僧侣学校 B.宫廷学校
8 / 16
圣才电子书
C.骑士学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文士学校
【答案】A
【解析】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
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24.古印度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 )。 A.书舍 B.书吏学校 C.古儒学校 D.泥板书舍 【答案】C 【解析】古印度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因为传授圣书是 神职,为神效劳是不求报酬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常接受家长的丰厚赠礼,所有田地也由学 生代为耕种,故经济上颇能自足。儿童入学后即迁居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一般为 12 年,学 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
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当时图书馆收藏的也是泥板书,
大图书馆收藏的泥板书达数万块之多。
22.人类有史可稽最古老的学校是( )。 A.僧侣学校 B.宫廷学校 C.骑士学校 D.文士学校 【答案】B 【解析】据古代埃及文献记载,在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了宫廷学校。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 斯基认为,建于公元前 2500 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宫廷学校 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 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
试看部分内容
古代教育史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教育的起源
表1-1 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及简要分析
考点二、史前教育概况
1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表1-2 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表1-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3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评苏格拉底问答法。
答:苏格拉底方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1)优点: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
(2)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具体而言: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
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
第三,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2.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答: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在美德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如下:(1)关于美德的定义①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好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没有明知是善而不为善却反为恶者。
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
所以,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
苏格拉底所说的善,无疑是符合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所谓正义、勇敢、刚毅、节制等等品德,并且把知和行等同起来。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定义。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第2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和日本的教育改革
第2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和日本的教育改革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
A.教育和科学部B.教育部C.联邦教育部D.国家教育委员会【答案】A【解析】1964年,英国成立教育和科学部,作为中央一级的教育领导机关。
它取代了1944年的教育部。
教育和科学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教育标准,控制学校建筑的分配和质量,培训教师,资助一般学校、大学和少数专门教育机构等。
2.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统一教育制度,是在()方案中体现出来的。
A.《基本法》B.《汉堡协定》C.《魏玛宪法》D.《基础学校规程》【答案】B【解析】1964年,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汉堡协定》规定,所有儿童应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全日制学校的教育,从而保障了联邦德国教育的稳步发展。
3.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了()。
A.回旧教育B.生计教育C.终身教育D.自由教育【答案】B【解析】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
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它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
4.()被看作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A.《1988年教育改革法》B.《巴特勒法案》C.《费舍法案》D.《巴尔福法案》【答案】A【解析】198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由教育大臣贝克负责制定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88年教育改革法》,从而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教育改革,因此该法案被看作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
5.1970~19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师范教育【答案】C【解析】1970~1980年代,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改革》),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加强职业教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上)【圣才出品】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第17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单项选择题1.( )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所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A.德莫林B.雷迪C.利茨D.德可乐利【答案】B【解析】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
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B.沛西·能C.雷迪D.拉伊【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3.昆西教学法是由( )提出来的。
A.沃特B.帕克赫斯特C.帕克D.华虚朋【答案】C【解析】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4.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中,学校教学中采用二重制,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又称为“双校制”的是( )。
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葛雷制D.昆西教学法【答案】C【解析】“双校制”,也称“葛雷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
5.瑞典教育家爱伦·凯的代表作品是( )。
A.《儿童的世纪》B.《人的教育》C.《教育与美好生活》D.《儿童的发现》【答案】A【解析】爱伦·凯是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也是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主要代表作是《儿童的世纪》,对推动20世纪欧美的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6.以下不属于欧洲“新学校运动”办学特点的一项是( )。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第7、8章)【圣才出品】
第二编近代教育史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23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圣才出品】
17.下列各项中,人物与流派不对应的是( ) A.阿兰永恒主义教育 B.奥康纳托马斯主义教育 C.布拉梅尔德改造主义教育 D.巴格莱要素主义教育 【答案】B
6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18.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23 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一、选择题 1.20 世纪三十年代末,新传统派教育思潮首先在( )出现。 A.法国 B.苏联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2.终身教育思想是由( )提出来的 A.布鲁纳 B.保尔·朗格郎 C.马里坦 D.马斯洛 【答案】B 【解析】1965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 会第三次会议。会上,主持会议的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郎首次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总 结报告。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终身教育”走向世界的开始。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家,马 里坦是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马斯洛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A.人类知识财富 B.礼会道德精神 C.历史文化遗产 D.人类劳动经验 【答案】C
11.存在主义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重视( )教学 A.个别 B.集体 C.班级 D.小组 【答案】A
4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12.以下不属于新传统派教育的主要流派的是( )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分析主义 D.新托马斯主义 【答案】C
3.改造主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思潮是在 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的。( )
1 / 28
圣才电子书
A.布拉梅尔德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3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圣才出品】
9.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马里坦是( )的主要代表人物 A.存在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要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答案】D
10.要素主义教育强调,民族生活传统和( )中的最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共同要 素是教育的基内容
A.人类知识财富 B.礼会道德精神 C.历史文化遗产 D.人类劳动经验 【答案】C
7.要素主义教育、( )等坚持传统教育的基本要求 A.永恒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进步教育 D.存在主义教育 【答案】A
8.把个人自由和主观作用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的现代西方教育流派是( ) A.存在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进步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答案】A
3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9.主张开展天才教育的现代教育理论派别是( ) A.改造主义 B.存在主义 C.永恒主义 D.要素主义 【答案】D
20.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的现代教育流派中( )的理论基础与进步主义相一致 A.存在主义 B.改造主义 C.要素主义 D.永恒主义
7 / 27
圣才电子书
13.以下不属于要素主义思想家巴格莱提出的教育改革主张的是( ) A.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 B.开展天才教育 C.提倡问答式启发教学 D.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于教师 【答案】C
14.以下不属于改造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的是( ) A.必须明确提出改造社会的教育日标 B.开展天才教育 C.重视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 D.发展“新文化”,培植“社会同意” 【答案】B
3.改造主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思潮是在 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的。( )
1 / 27
圣才电子书
A.布拉梅尔德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
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
来源于庸俗进化论。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
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4)文士学校——文书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
(2)刹帝利,即武士。
(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
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
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
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章 古希腊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2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题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是古希腊下列哪个教育阶段的代表()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答案】B2.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
A.私人B.企业C.国家D.私人和国家共同【答案】A3.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
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答案】A4.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
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答案】B5.与雅典教育不同,斯巴达()A.接受军事训练B.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C.实施家庭教育D.重视女子教育【答案】D【解析】强调男女平等。
6.斯巴达教育的三阶段不包括()A.体格检查B.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C.公共教育D.军事教育【答案】D【解析】军事教育贯穿于其中。
7.斯巴达的教育制度注重()A.体育B.军事C.文字D.体育及军事训练【答案】D【解析】体育及军事训练是斯巴达的特色。
8.雅典的教育制度注重()A.德智体美和谐发展B.军事C.文字D.体育及军事训练【答案】A【解析】雅典的制度化很高,强调全面发展。
9.雅典教育分成五阶段不包括()A.家庭教育B.文法和琴弦学校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C.军事训练D.音乐教育【答案】D【解析】D 项本身包括在B 项内容中。
10.五项竞技不包括()A.赛跑B.射箭C.投标枪D.掷铁饼【答案】B【解析】此外还有跳远、摔跤。
11.斯巴达教育要把氏族贵族子弟训练成为()A.公民B.绅士C.武士D.骑士【答案】D【解析】斯巴达重视军事训练,培养骑士。
12.雅典教育中授予公民称号是在()A.18岁B.19岁C.20岁D.22岁【答案】C【解析】雅典教育是在20岁授予公民称号。
13.雅典青少年所学文化知识中的“三艺”不包括()。
A.文法B.修辞学C.哲学D.算术【答案】D14.斯巴达是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决定了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圣才出品】
一、选择题1.《9·5决定》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整顿()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A.普通教育B.中等职业教育C.师范教育D.高等教育【答案】A2.在20世纪初,俄国的小学大多数还是()制。
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答案】A3.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改革片面强调()。
A.基础知识B.生产劳动C.普通教育D.高等教育4.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
A.宗教性B.世俗性C.科学性D.民族性【答案】A5.《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文件。
A.30年代B.20年代C.建国初期D.卫国战争时【答案】C6.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是()。
A.使学校类型单一化B.全面批判西方教育理论C.加强劳动教育D.提高教育质量【答案】D7.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改革提倡采用()教育教学方法。
A.机械呆板B.生动活泼C.规范划一D.严肃认真【答案】B8.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改革片面强调()。
A.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B.生产劳动教育C.思想品德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答案】A9.3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
A.《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B.《统一劳动学校规程》C.《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D.《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答案】D10.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的教育立法——《统一劳动学校规程》颁布于( )A.1918年B.1920年C.1919年D.1917年【答案】A11.( )奠定了俄罗斯国家教育政策的基础。
A.《俄罗斯联邦教育法》B.《统一劳动学校规程》C.《立法纲要》D.《基本方针》【答案】A12.下列国家中,以分支型作为其学制特色的是( )A.英国B.德国C.前苏联D.法国【答案】C13.下列不属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教育调整的内容的是( )A.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教育工作,动员广大师生参军备战B.适应战争需要,调整学制,创办新学校C.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军事训练D.建立新的“统一劳动学校”制度【答案】D14.1917年建立的全俄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和科学部B.教育部C.教育总署D.国家教育委员会【答案】D15.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是( )。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2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1.试评述凯洛夫《教育学》教育思想体系的贡献与局限。
答:(1)贡献体现在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版)中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是苏联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它代表了苏联教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阶段。
这一教育学思想体系对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我国解放初期的教育理论建设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2)局限①它未能根据苏联当时社会的变化,提出和解决新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而是仍然坚持30年代形成的全部结论,带有浓重的滞后性和封闭性,缺乏创造性。
②对教育、教学理论问题的处理过于绝对化和机械化,缺少辩证法。
2.试论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成就与影响。
答:赞科夫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教育科学院院士,以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而著称,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1957年,他主持了由苏联教育科学院建立的“教育与发展实验室”,开展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成就①强调教学要着眼于使学生获得一般发展,有力地破除了把掌握知识混同于发展的陈旧观念,突出了教学的发展功能。
②指出了一般发展的含义。
他认为,一般发展就是人个性的发展。
一般发展既不同于特殊发展,又有别于智力发展。
但一般发展是特殊发展的牢固基础并在特殊发展中表现出来,而特殊发展可以促进一般发展。
凯洛夫强调,一般发展不仅包括智力发展,而且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和身体的发展。
③深刻地揭示了发展的内部源泉和外部源泉(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赞科夫认为,教学、教育和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他强调,儿童发展的源泉是内部矛盾,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④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主导思想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⑤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五大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5.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 )。 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 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 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 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 【答案】A
6.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 )。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 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 【答案】C
15.“苏格拉底法”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 ) ①讥讽 ②助产术 ③归纳 ④下定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 32
圣才电子书
【答案】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6.“苏格拉底方法”也被称为( ) A.个别教学法 B.问答法 C.发现法 D.设计教学法 【答案】B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柏拉图在公元前 387 年建立( )。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大学 D.亚历山大大学 【答案】A
2.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答案】D
C.《伦理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政治学》
【答案】A
【解析】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以对话形式写了不少著作,《理
想国》和《法律篇》是集中体现其教育思想的两部最有影响的著作。B 项,《论演说家的教
育》是昆体良的著作。CD 两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22.“寓学习于游戏”的主张者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主张不强迫孩子们学习,采用做 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但是游戏必须有选择,孩子参加游戏必 须符合法律精神。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17章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18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19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20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21章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2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23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2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 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程
实践
习题
吴式颖
教育史
吴式颖
教材
外国 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 战
教育史
教育史
第章
现代
思想
苏联
世纪
思潮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式颖所著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外国教育史的师生参考。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 多的外国教育史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辅导用书 (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 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大量外国教育史相关资料,对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 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上)【圣才出品】
述了伊拉斯谟的教育理论,在书中,伊拉斯谟认为虔诚、德行和智慧是所要培养的人具有
先锋,但是学校特别重视教育。
8.不属于路德新教的教育实践的是( )。 A.梅兰克顿的《萨克森学校计划》 B.斯图谟古典文科中学实践 C.布根哈根的初等学校实践 D.罗耀拉耶稣会学校 【答案】D 【解析】耶稣会是罗耀拉为了维护天主教的地位而创办的,后来成为罗马教廷反抗宗 教改革的有力工具。
9.提出对所有儿童都要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 A.维多里诺 B.伊拉斯谟 C.拉伯雷 D.莫尔 【答案】D 【解析】十六世纪,欧洲产生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 尔首次系统地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接受全面的教育。
2.14 世纪后半叶,一些人文主义者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国家都相继建立起宫 廷学校,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在孟都亚的宫廷里所创建的学校。其创办者是( )。
A.维多利诺 B.伊拉斯谟 C.莫尔 D.拉伯雷 【答案】A
1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第 8 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 )。 A.意大利 B.古罗马 C.希腊 D.北欧 【答案】A 【解析】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在 14 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北部诸城市兴起,15 世纪后期 开始由意大利传播到西班牙以及北欧一些国家。到 16 世纪,文艺复兴遂作为一个新文化 运动在欧洲诸国发展起来。
台
【解析】1423~1448 年期间,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利诺应孟都亚侯爵的聘请建立
了孟都亚宫廷学校,又称“快乐之家”,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其主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第11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 )。
A.培养自然人
B.归于自然
C.培养公民
D.发现儿童
【答案】B
【解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
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基于此,他提倡15岁之前的教育应该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
2.卢梭自然教育的方法是( )。
A.积极教育
B.消极教育
C.顺境教育
【答案】B
【解析】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心两健、体脑并用、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
而要达到此教育目的,就应该对儿童实施消极教育。
消极教育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人不干涉,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这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被看作是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著名教育哲理小说( )。
A.《林哈德与葛笃德》
B.《爱弥儿》
C.《教育诗篇》
D.《巨人三传》
【答案】B
【解析】《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著作,《教育诗篇》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作品,《巨人三传》是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4.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 )。
A.公民
B.顺民
C.自由人
【答案】D
【解析】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所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他所提倡的是把个人从现存的国家的人为习俗中解放出来,并施行适合全人类的自然教育。
5.在卢梭划分的四个学龄阶段中,( )的重点在于智育和劳动教育。
A.婴儿期
B.童年期
C.前青春期
D.青春期
【答案】C
【解析】卢梭基于自己对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论断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幼儿期(2岁之前):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保健为主;儿童期(2~12岁):继续进行体育的同时加强感官教育;少年期(12~15岁):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青年期(15~20岁):主要是施以道德及社会教育,以形成儿童良好的社会意识和德行。
6.“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这句话出自(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夸美纽斯
【答案】B
【解析】“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均出自卢梭的《爱弥儿》,卢梭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
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7.卢梭提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的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 )。
A.《爱弥儿》
B.《新爱洛漪丝》
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
【答案】D
【解析】在《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一书中,卢梭提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的思想。
他认为,教育要培养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一个人诞生的时候开始。
他主张从儿童能阅读时就看有关本国知识的书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了解国家的物产、省区及城市,学习本国的历史以及一切法规,20岁就是一个良好的国家公民。
此外,他还主张由国家掌管学校教育,要求所有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即使不可能建立一种完全免费的公家教育,不管是哪一处,所收的费应该是放低到最贫苦的也能付与。
”
二、辨析题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封建专制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到的革命性主张。
他反对培养国家公民,主张培养自然人;反对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
但这只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
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就特别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了。
这一思想主要表现在他于1773年写的《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一书中。
三、简答题
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1)卢梭的教育思想
①人的天性理论
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
他认为人性本善,自然也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感觉。
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
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②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他否认先天观念和先天道德,认为人们生而所缺乏的、又是成年
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
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够圆满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此他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与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即与儿童的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求和顺序去教育。
他的观点反映出卢梭已经接触到了遗传、环境与教育三者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腐败的社会使人堕落,并对儿童产生恶劣的影响,坚决要求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到乡村大自然的纯朴环境中对儿童进行教育。
他认为自然的教育必定是自由的教育,要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就必须采用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让儿童从生活中、各种观察中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学习,使学生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培养成自由的人。
他认为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自然的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富人。
他认为穷人已经从自然的、劳动的生活环境中受到了教育,而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种种恶劣影响,对他本人和对社会都造成了谬误和偏见。
卢梭还把儿童的教育划分成四个阶段:婴儿期(出生后两年)、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青春期(15~20岁)。
他主张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同时要注意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他还认为女子无需发展智力,应该服从父母和丈夫的权威,培养她们节制、顺从的品德。
③公民教育理论
卢梭反对天主教会控制教育,提出公立教育应由国家单独设立的机构领导与管理,强调公民不论贫富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指出教育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爱国者,同时爱国者的教育还要包括身体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