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论教养》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8*论教养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允.诺(yǔn) 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愚蠢.(chǔn)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8论教养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8论教养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思量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普通特点。

明确:第一部份(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份(3—12) :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照,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份(13—17) :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份(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 段,思量第1 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 段,思量以下问题。

(1)第3 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起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 段与5—10 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 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 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照,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论教养优秀教案

论教养优秀教案

论教养优秀教案第8课论教养【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写法。

3.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情境导入】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但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当见一个人第一面后便能自己得出结论,这个人谈吐方面如何,做事态度如何等等,这就涉及了教养的问题。

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论教养》告诉我们其中的答案。

【新课解读】一、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速读提示及要求:1.了解作者,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本文论点。

3.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1.积累字词(1)作者名片: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重点字词:贸然(mào) 涵养(hán) 恪守(kè)自持(chí) 汲取(jí) 遵循(xún)箴言(zhēn) 尴尬(ɡà) 贤达(xián)大发雷霆(tínɡ) 随心所欲(yù) 一意孤行(ɡū)自吹自擂(léi) 矫揉造作(róu) 附庸风雅(yōnɡ)扭捏作态(niǔ) 絮絮叨叨(xù) 随机应变(yìnɡ)(3)理解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恪守:严格遵守。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初中课文论教养教案

初中课文论教养教案

初中课文论教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教养”的含义。

(2)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环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养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个人教养的作文。

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教养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养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初中语文《论教养》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论教养》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论教养》经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论教养》。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有礼、注重教养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论教养》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2. 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论教养》。

2.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教养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朗读展示:让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其语音、语调和表达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核心观点,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重点词汇解析:解释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观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提出的关于教养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4. 案例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案例,分析教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观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5. 案例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案例,分析教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观点阐述:评估学生在分析作者观点和阐述自己看法时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论教养》原文。

2. 相关资料:关于教养的其他文章或研究报告。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

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案例分析法:利用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观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教养原则;
(4)针对不同场景,灵活运用文明礼仪,提高交往能力。
举例:
-在讲解教养内涵时,通过对比分析教养与礼貌、礼仪的区别,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在分析作者观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教养原则;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教养与礼貌、礼仪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观点分析、讨论交流、实践应用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教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教养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理解教养的内涵,认识到教养对个人品质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作者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提升自身教养;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共同探讨教养问题;
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教养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着重强调了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教养与礼貌、礼仪的区别。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难点内容时仍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8.《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8.《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8.《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教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学会运用《论教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论教养》中的几个重要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2.运用《论教养》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与《论教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章或几篇《论教养》进行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作者阐述的教育理念有哪些?你赞同哪些理念?为什么?- 作者提出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你觉得这些方法对教学有何影响?- 你在学习上有哪些问题和困惑?如何运用《论教养》的理念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讨论中选出代表,进行小组展示。

展示时,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发言,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

4.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行点拨和引导。

重点强调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

5. 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设计几个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6. 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

并进行同学评价,对优秀的展示进行表彰和肯定。

7.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论教养》的重要性和对教育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质量;2.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维能力;4.学生的作品和口头报告的质量;5.学生对《论教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论教养》课本及相关参考资料;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

8《论教养》一等奖优质公开课

8《论教养》一等奖优质公开课

8《论教养》一等奖优质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教养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呢?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教养的含义和培养良好教养的方法。

5. 实践演练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所学,如礼貌用语、排队等候等。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造句、连线等。

8.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良好教养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教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教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良好教养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教养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呢?”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8 论教养(名师教案)【九上部编语文】

8 论教养(名师教案)【九上部编语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8 论教养【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受到思想教育。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运用大量生动事例加以论证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温故知新1.导入析题(1)导入。

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析题。

齐读课题《论教养》,思考: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从“论”字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议论文。

(在此处可引导学生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论教养”也可以看作这篇文章的论题。

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论题是论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

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政治家、文艺理论家。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快速破题,回顾勾连前文所学,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自主解读,学会思辨。

二、自主阅读,勾画批注1.聚焦旁批师: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旁批与文章体裁有关?哪几处旁批与文章内容有关?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编者在《论教养》中标注了七处旁批,其中两处直接点明本文的文体,五处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关。

2.自主读悟(1)辨析字音,积累字词。

学生自主阅读,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57“字词清单”)。

第8课《论教养》教案3

第8课《论教养》教案3

8.《论教养》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生字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行文活泼、思路清晰的写作方法。

3.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使学生认识教养的本质,努力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师:是的,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哈乔夫是怎样阐述有关“教养”的?二、预习检测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的情况。

(1)字音彬.彬有礼(bīn)恪.守(kè)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dāo)箴.言(zhēn)(2)词义(1)彬彬:文雅的样子。

(2)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3)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3.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谷羽译,有删改。

这篇《论教养》选自作者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这本书论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2.思考: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4.没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孩子在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音量开得很大。

(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论教养》精品教案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论教养》精品教案2

《论教养》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掌握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4.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通过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3.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4.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优雅的风度,让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教养的内涵2.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一个人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看看大师的观点。

(板书题目)二、补充材料,检查预习1.PPT展示一些有关教养的名言和事例。

2.检查预习的重要字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开门见山,引人论题。

第二部分(第4~12段):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

第一层(第4~10段):无教养的表现。

第二层(第11.12段):有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13~16段):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第四部分(第17.18段):进一步强调,有教养就是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四、再读课文,重点突破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明确: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前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应该怎样做明确: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在作者看来,“教养”很具体,它具体体现在哪里?明确:在作者看来,教养就体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的细节中4.作者认为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什么?明确:优雅风度。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过程,“教养”与品味无关,它源自于你内心对人的尊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教养的定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b.掌握有关教养的礼仪规范和日常行为准则。
c.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教养的体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养的定义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教学难点
a.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养知识,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举例:通过设定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展示有教养的行为,如在学校、家庭、公共交通等场合。
b.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细节2:分析教养对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
b.常见的教养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细节1:列举不同场合下的基本礼仪要求。
-细节2:介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如排队、礼让等。
2.教学难点
a.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养知识,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细节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细节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教养行为。

第8课《论教养》名师教案

第8课《论教养》名师教案

8* 论教养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教育的态度;(2)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背诵;(2)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如何正确地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思考题目,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论证。

5. 写作练习:(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论教养》;2. 相关背景资料;3. 课件PPT;4. 视频资料(如果有的话);5. 作业模板和评价标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4. 案例分析:如果可能,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观点。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和文化活动家萨哈罗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有教养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表现,强调了教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论点明确,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讨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论证类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观点,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教养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难点:深刻理解教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将教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解读。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背景,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论教养》名师教案

《论教养》名师教案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思考“教养”的含义。

2.在小组分享赏析中,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的写作特色。

3.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前准备:1.任务一:学生填写《关于教养的调查问卷》,教师收集学生的问卷并整理结果。

关于教养的调查问卷1.在家里,你会随心所欲地打开电视或,将音量放到最大吗⊙会⊙不会2.吃饭的时候,你会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弄出声响吗⊙会⊙不会3.喝汤时,你会发出声音吗⊙会⊙不会4.你会边嚼着东西边说话吗⊙会⊙不会5.你自己有过排队时插队的现象吗⊙有⊙没有6.你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吗⊙有⊙没有7.你有随意开玩笑嘲讽过别人的缺点吗⊙有⊙没有8.你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吗⊙会⊙不会9.你觉得教养的好坏对一个人重要吗⊙重要⊙不重要10.你认为优雅的风度是出于无聊、矫揉造作吗⊙是⊙不是2.任务二:完成下面的学习整理表。

示例如下:设计意图: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反映学生真实的教养状况。

借助学习整理表,回顾小结,梳理学习方法,初步让学生形成学习议论文的规律性认知。

在对比与梳理中,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温故的过程就是梳理的过程,知新的体验定是思考的结果。

这既是课堂的学习起点,也是深入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促发新知1.举手调查: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预设:举手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教养缺失的思考,顺理成章地引入到对本文的学习当中。

2.出示课前《关于教养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柱状图显示一部分同学做得好,一部分同学没有做好。

教师引入对新课的学习: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看看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是如何理解教养的。

预设:面对调查结果,触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引发了学生对《论教养》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精选16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1. 背景资料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贸然(mào) 疲惫不堪(kn) 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 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i) 恪守(kè) 允诺(nuò) 自持(chí) 汲取(jí) 矫揉造作(jio) 扭捏(ni) 箴言(zh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尴尬(gn)原处(chù) 教书(jio) 困难(nán)处境(ch) 教养(jiào) 灾难(nàn)(2)词语释义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论教养教案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6年至1953年,在列
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论题。

第三部分(18):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交流点拨】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二)深层探究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论题。

2.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对比论证。

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

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说说利哈乔夫还有哪些代表作。

【交流】《俄罗斯思考》:书中开列了一张俄历史上的“不朽者名单”,罗列所谓各界精英一百多人。

但在列举国家领导人时,他列出了包括伊凡雷帝在内的许多沙皇的名字,却只字不提改变了20世纪俄罗斯整个历史面貌的列宁;他把国内战争中白卫军将领科尔尼洛夫、高尔察克称为著名军事统帅,对卫国战争中叱咤风云的斯大林、朱可夫则不屑一提;在列举著名作家时,他不提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不提契诃夫,却列入列斯科夫、别雷这样的二流作家。

《论俄罗斯知识分子》:利哈乔夫不同意一般意义上对知识分子下的定义,即受过高等教育、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

利哈乔夫在书中说:“知识分子应是内心世界自由的人,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生活,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生活。

在我看来,那些行动和对事物的评价受制于他人,受制于制度或党的要求的人,不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放弃了思想上的独立性(因而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精神生活),扼杀了自身按照完全不受客观环
境、党派偏见、政治目的影响的独立信念行事的可能性。

因此,具有严格党性的人不是知识分子,他不过是一个专门从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人。

根据我的生活体验,只有那些在信仰上不受约束,不受来自经济、政党、国家的压力左右、不屈从于意识形态义务的人,才算是知识分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