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栗—慄、胃—谓、舍—捨、戚—慼、采—彩、牟—眸、 师 —狮
示—视、祝—咒 、兽—狩 实用文档
2.由于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古今字。 伯—霸 、何—荷 、内—纳、见—现、女—汝、
閒—闲、泉—钱 彊—强 、辠—罪、迻—移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3.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古今字。 常—裳 、雅—鸦 、邪—耶、猶—猷、谕—喻、
实用文档
惠,本义是“仁慈”、“恩惠”,借作“慧”。《列子·汤 问》:“甚矣,汝之不惠!” 生,本义是“生长”,借作“性”。《荀子·劝学》:“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距,本义是“鸡距”,即雄鸡跖后角质性的、突出像脚趾的 部分,通用义是“距离”,借作“拒”。《史记·项羽本纪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 归,本义是女子出嫁,借作“馈”(赠送)。《论语·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逝,本义是 “往”,借作“誓”。《诗经·魏风·伐檀》:“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直,本义是“曲”的反面,借作“特”(表“仅只”之义)。 《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6. 笔道形态略有不同。如:冰-氷 、吴-呉
注意的问题
《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 子。”
实用文档
壶,本义是器物之名(如“水壶”),借作“瓠”(葫芦)。《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由,本义是“从”,借作“犹”(犹如,如同)。《孟子· 梁惠王上》:“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驩,本义是“马名”,常借作“欢”。《左传·昭公四年》 :“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辩,本义是“巧言”,借作“辨”。《庄子·秋水》:“秋 水时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信,本义是“诚也”,借作“伸”。《周易·系辞下》:“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时,本义是“四时也”(即一年四季的“季”),借作“是 ”(这些)。《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 靡,本义是“倒下”,借作“无”。《诗经·大雅·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僖 公四年》)——共,后来写作“供 ”,供 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说,后来写作“悦”,高兴。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四》)——责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1.词义引申以后,同一个字形表示的义项 众多,为区别词义而另造新字,分担原 字的部分意义。
• 2.由于字形的假借,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 字,为使假借义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 造新字,承担本义或假借义。
•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 字的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 是表示古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 古字与今字形体中有相同成分。
(三)今字产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1.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加形符而成。如: 奉—俸、捧 采—彩 賈—價 辟—避、僻、譬、闢、嬖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 一、古今字 • (一)定义 •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
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 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 古今是相对的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 例: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 传·隐公元年》)——大,后来写作“太”。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 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替代古字。
三、通假字
• (一)定义
• 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某个字本有专字, 可古人书写时没有使用这个专字而是借 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这种现 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字是本字,用 来代替本字的字是通假字,也称为借字。
• 例:
再如:“游”和“遊”。“遊”的本义是关于 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关于行走 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 “遊”。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古今字也称分别字或区别字。

由于古字所表示的意义过多,才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另造一个新字(即今字),分担古字中的一个意义。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

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再如:“责”有五个主要的意义:1)索取;2)询问;3)责备;4)责任;5)欠别人的钱财。

由于“责”所表示的意义太多,影响阅读,因此另造了一个新字“债”来分担了“责”的第五个意义,即表示“欠别人的钱财”这一个意义。

那么“责”为古字,“债”为今字。

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其中“责”为古字,今字则为“债”字。

其他古今字的例子如:说(古字)悦(今字);反(古字)返(今字)由于今字是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造的,因此今字和古字形体上有联系。

今字的造法主要有两种:1)以古字为声符,另加一个形符。

如责债;反返2)改换形符。

如:说悦。

(二)异体字指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

异体字是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如:泪淚;勅敕;线線;鹅鵞。

不属于异体字的例子:置寘;实寔;游遊;修脩汉字异体字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其一是为语言中同一语词而造、在使用中功能没有分化的一组字,如泪——泪、覩——睹、徧——遍等。

在异体字中,这类字数量最多。

其二是造意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法相同、功能重合的一组字,如罪——辠、颿——帆等。

这里,罪、颿等字的本义都没有文献用例,可能是字书的编者根据字形的造意推出来的,这也是这类异体字与一般假借字的根本区别所在。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 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 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 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之战〉通假字:无:通“毋”,不要。

注P120 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幹干 乾
辨析
齿(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學-斆
(异体字?繁简字?)
弃-棄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练习
一、请结合上课内容归纳古今字、异体字及繁简字的 概念
二、找出句中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并写出与其对 应的今字、通用字与本字。
1.臣愿奉璧往使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 母有罪。
4.室如縣罄,野无青草。 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邹忌脩八尺有余.
7.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此小大之辩也
11.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13.韩厥俛定其右。
(5)某些笔画略有细微差异。如朵、污
(二)要注意的问题:
(一)读音相同,在某些意义上常通用,但 意义不完全相同,不应看作异体字。 “惟,独也。或作唯,维” ຫໍສະໝຸດ 惟,发语词也……字或作唯,或作维”
——《经传释词》 “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
“有光窃惟天下之事,变不可测,而其势之 所趋,必有端而可见” ——《上高阁老书》
(1)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 ——佗,同“他”。
(2)券徧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战国
策·齐策四》)
——徧,同“遍”。 (3)韩厥俛定其右。(《左传·成公二年》)
——俛,同“俯”。
(一)异体分歧类型
1.结构类型不同(造字方法) 如:傘繖
2.结构类型相同,构件不同 (1)意符的不同。 如:詠咏、覩睹、嘆歎、暖煖、遍徧。 (2)声符的不同。 如:蚓螾、綫線、踪踨、笋筍、餽饋。 (3)意符声符都不同。 如:訴愬、村邨。 盃 (4)偏旁位置不同。 如:鵝鵞 慚慙、峰峯、和咊、秋秌。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都是汉字学上的重要概念,它们所代表的⼏种⽂字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较复杂。

古今字是⼀种⼀词多字现象。

同⼀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字表⽰,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如表⽰“返回”义的词原⽤“反”表⽰,后来⽤“返”表⽰,“反”、“返”在“返回”义上构成古今字;表⽰“昏暮”义的词原⽤“莫”表⽰,后来⽤“暮”表⽰,“莫”、“暮”在“昏暮”义上构成古今字。

古今字产⽣的两⼤原因:⼀是⽂字假借,⼀是词义引申。

(⼀)⽂字的假借由⽂字假借造成的古今字⼜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某字被借⾛,为它的本义造新字,原字与新字构成古今字。

如:须⼀鬃“须”字由表花纹条理的“⼺”和表头部的“页”构成,其本义是胡须。

(说⽂解字》:“须,⾯⽑也。

”)由于“须”被借去表“必须”之义,于是本义另造“鬃”字表⽰(“鬃”今⼜简化为“须”)。

然⼀燃“然”字下⾯的“?”实即“⽕”字“然”之本义是燃烧。

《说⽂解字》:“然,烧也。

”由于“然”被借作代词、连词,以及形容词词尾,于是本义另造“燃”字表⽰。

2.古字⽤于表本义,为假借义造新字,形成古今字。

如:采⼀彩“采”字的字形结构是“⽖”在“⽊”上,本义是采摘。

假借表⽂彩、⾊彩。

后为假借义造“彩”字。

辟⼀鹳“辟”的本义是法律、法度。

《说⽂解字”:“辟,法也。

”假借表开、开辟。

如《苟⼦?议兵]》:“故辟门除涂以迎吾⼊。

”后为假借义造“阴”字(“牌”夸⼜简化为“辟”)。

词义的引申词义引申造成⼀词多义,表现在书⾯上就是⼀字多词。

为了表意明确,减轻原字的负担,于是新造字分担原字的义项,形成古今字。

具体情况亦有⼆:1.让原字表本义,为引申义造新字。

如:昏⼀婚“昏”本义是黄昏。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后为引申义造“婚”字。

景⼀影“景”本义是⽇光。

古代文学第二册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总结

古代文学第二册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总结

古今字1、兹——滋2、嘗——嚐,即尝3、共:后来写作“拱”,环绕、凑集。

4、其犹张弓与:名末语气词,后来写作“欤”5、其不欲见贤邪:见——现,古今字6、匮——柜7、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知——智8、然则鄉之所谓知者:鄉——嚮9、擿玉毁珠:擿——掷10、灭五采:采——彩11、两涘渚崖之间12、说怿女美:说:后来的“悦”,女:后来写作“汝”13、七月亨(烹)葵及菽14、坚甲厉兵以备难:厉——砺15、被甲者少也:被——披16、鄉→嚮:今东鄉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17、禽→擒: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

18、陈→阵: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19、见→现:情见势屈,旷日粮竭。

20、亨→烹: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

21、奉→捧: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

22、县→悬: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

异体字1.扡——拖2.鐍——觼3. 黍稷重穋(稑)取彼狐貍(狸)。

献羔祭韭(韮)4. 群侠以私劒养:劒——劍(剑)5.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釁——衅通假字1.辩通辨2.已:通“矣”,句末语气词3.辞:通“始”4.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通“佰”,百倍5.高下相倾:倾——盈,通假字。

6.郢人恶慢其鼻端:通漫7.爱而不见:通“薆”,隐蔽8.自牧归荑:归:通“馈”,赠给9.匪女之为美:匪:通“非”10.八月剥(攴)枣。

11.以介(匄)眉寿。

12.八月断壶(瓠)。

13.猗(掎)彼女桑。

14.黍稷重(穜)穋。

15.上(尚)入执宫功。

16.四之日其蚤(早)。

17.三之日纳于凌阴(窨)18.夫离法者罪:离——罹:触犯19.法趣上下:趣——取20.荐——搢:插21.距敌恃卒:距——拒22.无私劒之捍:捍——扞23.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畜——蓄:积累承—乘,趁机会24.有分于从衡之党:从——纵:合纵衡——横:连横25.趣本务而趋末作:趣——趋:趋向、归向26.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籍——藉:凭借27.而徼倖其后:徼——邀:求取28.修治苦窳之器:苦——盬:粗劣29.侔农夫之利:侔——牟30.为设诈称:为—伪31.仓颉固以知之矣:以--已32.常→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通论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论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论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1、定义:古书中同一个词因时代不同而用字不同,这种现象叫古今字。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使用的字,叫今字。

“古”和“今”是相对而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2、古今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文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多项记词职务,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

为了减少兼职,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便另造新字分担。

由于汉字记词功能的分化而导致汉字增益的现象,叫汉字的分化。

汉字分化是造成古今字的主要原因。

例如:①夫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②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齐桓公伐楚》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尔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上述句子中的“共”字,例①义为共同,例②义为供给,例③义为拱揖,例④义为恭顺,一个共字身兼四职。

为避免表义含混,后世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担其兼职。

从记录同一个词所用字的时代先后来说,记录“供给”一词,“共”和“供”形成古今字;记录“拱揖”一词,“共”和“拱”构成古今字;记录“恭顺”一词,“共”和“恭”成为古今字。

字的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如益溢、州洲、止趾、要腰、责债、新薪、景影、原源等。

(2)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

如莫墓、孰熟、然燃、衰蓑、或域、午杵、县悬、它蛇、段锻、匡筐、须须等。

(3)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

如解懈、家嫁、昏婚、赴讣、告诰、支枝、道导、反返、被披、振赈、取娶、张帐等。

(4)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假借义。

如辟避、辟辟、与欤、戚戚、胃谓、舍舍、澹赡、采彩、牟眸、师狮。

3、古今字之间的形体联系古今字之间形体上大多有某种联系。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取→娶
《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解→懈
《说文·角部》:“判也。从刀判牛角。” 《礼记·杂记》:“三日不解。”注:“倦也。”
竟→境
《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责→债
《说文·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变换形符声符: 迹-蹟;村-邨;裤-绔;碗-盌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左右与上下: 鞍-鞌 峰-峯 羣-群 稿-槀 胸-胷 棋-棊 裡-裏 炎-炏
左偏旁与右偏旁互换: 甜-甛 够-夠 朗-朖 秋-秌 翅-翄 和-咊
4、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
年-秊;前-歬;並-并;春-萅
5、笔画差异
冰-氷;吊-弔;船-舩; 咒-呪;珎-珍;凡-凢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 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 “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录, 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 是古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 “暮”是今字。
莫 本义
昏暮、日暮
新的
否定性无定代词,
义项
没有谁,没有什么
第一,分化字表示本義。 它→蛇 孚→孵 韋→圍 然→燃 止→趾 州→洲 原→源 縣→懸 正→征 云—雲 其—箕 草—皁 居—踞 匡—筐 孰—熟
莫→暮 北→背 禽→擒 爰—援 哥—歌
暴→曝 益→溢 丞→拯 或—國 柬—揀
第二,分化字表示引申義。 取→娶 解→懈 秉→棅 景→影 府—腑 奉→俸 竟→境 反→返 坐→座 慈→礠(磁)
庸》)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6)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演示教学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演示教学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演示教学通假字: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 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古今字::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古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编辑ppt
詞義的引申
責—債
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于薛乎?
要—腰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竟—境
竟,乐曲尽为竟。——《说文》 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
誰?
取—娶
取妻如之何?
编辑ppt
文字的假借
孰—熟 宰夫胹熊蹯不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然—燃 以爲死灰有時而復然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莫—暮 日莫人倦。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必须音義全同
游遊 穫獲
沽酤 修脩
寘置
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左传·晋灵公不君》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史记·淮阴侯列传》
2. 在一定時期是異體字,但后來詞義 有了分工。
諭喻
编辑ppt
(三)繁简字
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这里 所说的简化字,有其特定的含义。即特 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 案》所颁布的简化字。
编辑ppt
简化字的来源:
1、使用古體字:採 ,雲 ,氣 , 從
2、使用古代的異體字或俗體字:禮礼, 無无,棄弃,燈灯,辭辞,遷迁
3、省簡一些部分:聲声,廣广,飛飞, 標标,婦妇
4、新造字:遠远,態态,認认,補补
编辑ppt
简化字的来源:
5、草書楷化:書 ,為 ,長 6、符號替代:鷄鸡,鳳凤,歡欢,嘆
编辑ppt
2、同是形声字
(1)形旁不同
嘆—歎,雞—鷄,睹—覩,跡—迹, 暖—煖
(2)聲旁不同
蚓—螾,跡—蹟,線—綫,猿—猨
(3)形旁、聲旁均不同
迹—蹟,村—邨,响—響
(4)形旁、聲旁相同,而偏旁位置不 同
期—朞,慼—慽,裡—裏,和—咊, 群—羣,峰—编峯辑ppt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

四、繁简字
• 繁简字指繁体字和简化字,是以笔画多少 划分的。从形体不同的角度看,繁体和简 体也就是一种异体字。 • 由繁体趋简体,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如 北魏时“亂 ”就简化成“乱”了。 •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 后来公布了四批简化字。1964年编印的 《简化字总表》中,共收简化字2338个。 • 学习繁体字,要注意:P176-178
• • • •
古今字可以分成三类: 1.增加偏旁的古今字。 2.改换偏旁的古今字。 3.另造新字的古今字。
二、异体字
• 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只有形体不同,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组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字叫“正字”,其余的 称为异体字。 • 异体字过去也叫“重文”、“或体”、 “俗体”。 • 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下列几种情况: • 1.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 •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
• • • • •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 4.声符、意符都不同。 5.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 6.因避讳造成异体字。 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P174
三、通假字
• 通假是文字书写中临时性的代替和借用。 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 我们通常把借用的字叫做“通假字”,把 被其代替的字叫做“本字”。通假字临时 获得的意义叫“通假义”。 • 通假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讹误;二是趋 简。 • 思考: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区别是 什么?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繁简字
一、古今字
• 清段玉裁说:“古今人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 又说:“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 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 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 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 年代较晚的是今字。 • 为什么会有古今字现象呢?汉字的数量是逐渐增 多的,原因有三:1.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产生新 字;2.各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3. 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古今 字就是分化字。P171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 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

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

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说文·田部》:“畔,田界也。

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可见,“畔”指田间界限,即现在所谓“田埂”。

5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5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3.古字仍为本义所用,另为引申义造新字。如:
保(《说文解字》:“保,养也。”《国语·周 语》:“以保于百姓者也。”引申为城堡。《礼 记·月令》:“四鄙入保。”)——堡、田——佃、 战——颤。
4.古字仍为本义所用,另为假借义造新字。如: 平——评、为——伪。
5.古义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其字形为一义继
通假字也不同于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大多在意义 和形体上有一字联系,而通假字和本字大多在意 义和形体上没有关系。有的假借字,后来为它的 假借义造了区别字,如“辟”,本义是法,假借 为本无其字的“避”、“僻”,后来人们为这两 个假借义造了新字,当今字“避”、“僻”产生 以后,人们仍习惯使用古字“辟”来表示“避”、 “僻”的意义,对此,不能说“辟”是“避”、 “僻”的通假字,它们仍是古今字的关系。当然, 对於古汉语的初学者来说,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 某些理论概念,对一些问题文字学家们也有不同 意见。但是对於一些基本的概念,我们应当明确, 这对于正确识别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现 象,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承,为另一义另造新字。如:祝——咒、受—— 授。
(二)借用另一现成的字表示今字:溺(溺水, 本为水名)——弱、何——荷、能——熊;伯— —霸(阴历每月初始见之月)、閒(本义为缝 隙)——閑(本义为栅栏);女(借女为代 词)——汝、易——锡(赐是汉代以后造出的分 化字。)
对古今字的态度应该是:
6.符号替换。如: 歡—欢 難—难 鄧—邓 對—对
戲—戏 雞—鸡 趙—赵 风—風 聶—聂 這—这 劉—刘 鳳—凤 7.形声新造。如: 戰—站 態—态 認—认 竄—窜 遠—远 礎—础 8.会意新造。如: 滅—灭 寶—宝 標—标 塵—尘
細雨蒙蒙(濛濛)没有水,开(開)门关(關) 门不見門;

(1)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1)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1)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 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古今字::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之战〉通假字:无:通“毋”,不要。

注P120 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桀:通“揭”,举起。

注P120 例句: “齐高固入晋师, 桀石以投人”。

翦:通“剪”,剪除。

注P121 例句: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古今字:道:今字“导”,引导,带路。

注P118 例句: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禽:今字“擒”,捉拿。

注P120 例句: “禽之而乘其车”。

陈:今字“阵”,摆开阵势。

注P121 例句: “师陈于”。

异体字::同“鞍”,齐地名,今山东济南市附近。

注P121 例句:“师陈于”。

:同“俯”,弯下身子。

注P123 例句: “韩厥,定其右”。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古今字:说:今字“悦”,高兴,喜悦。

注P132 例句: “宣子说,乃轻币”。

第三单元〈苏秦连横约纵〉通假字:庭:通“廷”,朝廷。

注P183 例句: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策:通“册”,税册。

注P185 例句: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通“”,冲击,撞击。

注P186 例句: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

:通“昏”,糊涂。

注P186 例句: “皆于教,乱于治”。

赢:通“累”,缠绕。

注P187 例句: “赢滕履,负书担橐”。

:通“”,草鞋。

注P187 例句: “赢滕履,负书担橐”。

:通“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注P187 例句: “形容枯槁,面目黑”。

归:通“愧”,惭愧,羞愧。

注P187 例句: “伏有归色”。

溢:通“镒”,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注P188 例句: “黄金万溢”。

掘:通“窟”,洞穴。

P189 例句: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

伉:通“抗”,相敌,相当。

注P190 例句: “天下莫之能伉”。

:通“盍”,疑问代词,怎么。

注P191 例句:“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可忽乎哉”! 诎:通“屈”,屈服。

注P186 例句: “诎敌国,制海内”。

古今字:从:今字“纵”,合纵。

注P181 例句: “苏秦连横约纵”。

禽:今字“擒”,捉拿。

注P184 例句: “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伯:今字“霸”,指称霸。

注P184 例句: “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章:今字“彰”,明白,明显。

注P185 例句: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受:今字“授”,授予。

注P188 例句: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异体字::同“饰”,巧饰。

注P184 例句: “文士并,诸侯乱惑”。

:同“ 决”,取决。

注P189 例句: “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同“煌”,辉煌。

注P189 例句: “转连骑,炫于道”。

:同“蛇” 注P190 例句: “嫂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冯谖客孟尝君〉通假字:介:通“芥”,小草。

注P201 例句: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

古今字:属:今字“嘱”,嘱托,转达意愿。

注P194 例句: “使人属孟尝君”。

责:今字“债”,所欠的钱财。

注P196 例句: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反:今字“返”,归来。

注P197 例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说:今字“悦”,高兴,喜悦。

注P199 例句: “孟尝君不说”。

异体字::同“懦”,软弱。

注P197 例句: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

:同“遍”,全部。

注P197 例句: “券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通假字::通“”,跳。

注P206 例句: “若恣睢奋击,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籍:通“藉”,践踏。

注P206 例句:“若恣睢奋击,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古今字:指:今字“旨”,意思,想法。

注P206 例句: “诎指而事之”。

冯:今字“凭”,靠着。

注P206 例句: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反: 今字“返”,返回。

注P207 例句:“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异体字:嘿:同“默”,静默,沉默。

注P206 例句: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第四单元〈项羽本纪〉通假字:繇:通“徭”,劳役。

注 P252 例句: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游: 通“ ”,指巡视览。

注 P252 例句: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罢:通“疲”,疲困。

注 P258 例句: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

承:通“乘”,趁着。

注 P258 例句: “我承其敝”。

戮:通“”,,合。

注P259 例句: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距:通“拒”,抵挡。

注P264 例句: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游: 通“”,交往。

注P265 例句: “秦时与臣游”。

豪:通“毫”,指长而尖的细毛。

注P265 例句: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倍:通“背”,背离,违反。

注P265 例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蚤:通“早”,早上。

注P265 例句: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P263 :通“隙”,缝隙,本篇课文中指感情上的隔、裂痕。

注P267 例句: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以:通“已”,已经。

注P273 例句: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

伏:通“服”,佩服。

注P277 例句: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古今字:说:今字“悦”,喜悦,高兴。

注P258 例句: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

:今字“虻”,牛虻,吸取牛马家畜血液的一种昆虫”。

注 P258 例句: “夫搏牛之不可以破”。

被:今字“披”,穿上。

注P258 例句: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今字“犟”,倔强。

注P259 例句: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不可使者,皆斩之”。

见:今字“现”,出现,存现。

注P259 例句: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量”。

:今字“强”,强大。

注P259 例句: “赵举而秦,何敝之承”。

埽:今字“扫”,指收罗,调集。

注P259 例句: “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

沈:通“沉”,沉没入水。

注P260 例句: “皆沈船,破釜甑”。

当:今字“挡”,挡住,抵挡。

注P260 例句: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采:今字“彩”,彩色。

注P263 例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内:今字“纳”,接纳,放进来。

注P264 例句: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坐:今字“座”,座位。

注P268 例句: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P266内: 今字“纳”,入进来。

注P268 例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暴:今字“曝” 注P273 例句: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

寤:今字“悟”,明白。

注P281 例句: “五年之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异体字::同“杯” 注P271 例句: “沛公不胜杓”。

:同“慷”注P276 例句: “于是项王乃悲歌慨”。

:同“舣”,拢船靠岸。

注P278 例句: “乌江亮长船待”。

:同“蜂”注P280 例句: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

〈田单列传〉通假字:傅:通“附”,附着,在本文中指包裹住。

注P286 例句: “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

距:通“拒”,抵抗。

注P286 例句: “淖齿既杀泯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

插:通“”,掘土的工具,类似今天的锹。

注P289 例句:“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注P289 例句: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

无:通“毋”,不要。

P289 例句: “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畔:通“叛”,背叛。

注P291 例句: “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通“敌”,敌人。

注P291 例句: “夫始如处女, 人开户”。

距:通“拒”,抵挡。

注P291 例句: “夫始如处女, 人开户;后如脱兔, 不及距”。

古今字::今字“途”,道路。

注P286 例句: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

反:今字“返”,回来。

注P288 例句:“有一卒曰: “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文:今字“纹”,花纹。

注P290 例句: “画以五彩以文,束兵刃于其角”。

〈苏武传〉通假字:蹈:通“”,叩,轻轻敲打。

注P299 例句: “蹈其背以出血”。

畔:通“叛”,背叛。

注P300 例句: “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P299 旃:通“”,一种毛织物。

注P302 例句: “天雨雪,武卧雪,与旃毛并咽之”。

去:通“”,收藏。

注P302 例句:“掘野鼠,去实而食之”。

伏:通“服”,用。

注P304 例句: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通“欢”,指欢叙之情。

注P305 例句: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宿:通“夙”,早。

注P307 例句: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昔:通“夕”,晚。

注P307 例句: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幕:通“漠”,沙漠。

注P307-308 例句: “径万里兮度沙幕”。

以:通“已”,已经。

注P308 例句: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物:通“”,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