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第二章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和范畴 测试题
2023年公务员考试哲学常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凡是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这是()A.马克思主义的观点B.符合哲学发展实际的观点C.以偏盖全的观点,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D.唯物主义的见解2.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是()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C.思维是否具有能动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对的反映存在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建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二)不定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涉及()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E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2唯心主义都认为()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精神决定物质C世界是不可知的D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中国哲学B.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中国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E.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4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们的态度是()A反对科学主义,赞同人本主义B反对人本主义,赞同科学主义C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D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E注意批判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有启发性的东西(三)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之总和。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分析题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1 C2 A3 D(二)不定项选择题1DE【解析】考生只要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此题一看,就可以一方面鉴定只有两项才是可选项。
只有DE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AB【解析】这道考察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实质。
唯心主义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认可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
哲学家第二章试题(1)
⒎时间的无限性是指____。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
8、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的错误在于把___和___割裂开来,在于把____化。时空运动着的物质它绝对化
9、空间的三维性是指___。任何一个物体所占空间都有长宽高
②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③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没有相对静止
④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①宇宙热寂说
②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③牛顿力学
④相对论
⑧唯能论
2、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②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___的属性,是___的方式。
5、静止是指____和____。
6、运动是永恒的、因而是____;静止是暂时的,所以它是的
⒎时间的无限性是指____。
8、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的错误在于把___和___割裂开来,在于把____化。
9、空间的三维性是指___。
10、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__,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______。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______。
自测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题学填人括号内)
l、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①存在
②理想
③灵魂
④“原初”物质
⒉、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Θ客观安在性
②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⑧存在的第一性
④对于意识的根源性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哲学第二章练习题ok
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程度C.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 )。
A.一元论 B多元论 C主观真理论 D.实用主义真理论6.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相对性 B.阶级性 C.主观性.绝对性7.“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这是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这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实用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具体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12.A.B.C.D.与不可知论根本对立13.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 .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 .书本上的常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当代,自然科学的开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这是由〔A .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 .环境和资源状。
况决定的D .出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3 .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不雅反映C .认识是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认识是绝对不雅念在头脑中的显现4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 .概念、判断、推理C.阐发和综合〕B .感觉、知觉、表象.总结和概括D5.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 .感觉、知觉、表象C.概念、判断、推理〕B .感觉、阐发、$合D 、识记、联想、判断6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颠末两次飞跃。
以下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查询拜访研究,了解情况C .精心安排,制定方案7.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D .执行方案,付诸实践〕A .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B .实践—认识一实践C .认识一实践一认识D .概念一判断一推理8.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C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 .正确与错误的统一9 .两条底子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成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 .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 .驳倒不成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 .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 .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 .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 .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不雅世界11.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底子的关系是〔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 反映与被反映的的关系C. 彼此依存的关系〕D.彼此作用的关系1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掉臂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了C .类似唯理论的错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3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成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 .唯理论的错误C .形而上学的错误B .经验论的错误D .主不雅唯心主义的错误14.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 .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 .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不雅自生的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克不及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竭斥地认识真理的道路。
考研政治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务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循环论是指把事物的发展堪称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了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原理的考察。
根据哲学一般原理,原因是事物发展链条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产生或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所作用而产生或引起的现象。
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矛盾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相信“意念移物”的观点,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联系的客观性。
题目中的联系不是对客观的反映,并不能转化为现实,只是人们依据主观愿望,主观臆想创造出的联系,并不具有真实性,是错误的观点。
所以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哲学常识》第二章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和范畴 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二章联系与发展的规律和范畴测试题2012.12 ·第一部分 09-12历年真题(09真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根本分歧在于()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是否可以被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运动是否具有规律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问题的不同回答(09真题)2、23岁的乌克兰女孩奥克萨娜•玛莱娅,由于小时候与狗共同生活了5年,她的举止行为都和狗一样,智力只相当于6岁儿童。
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受主观条件的影响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实在(09真题)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D.事物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09真题)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画饼充饥④我思故我在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09真题)5.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的表现有()①教条主义②本本主义③经验主义④唯物主义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09真题)6.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①庖丁解牛,游刃有余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09真题)7.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原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09真题)8.“谁毁弃了家园,谁就输掉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
《哲学常识》基本知识点总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常识》基本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及答案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_____________。
(根本看法)2.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_____________和根本方法。
(根本原则)3.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
(世界观,方法论)4.哲学是________化、_________化的世界观。
(理论,系统)5.世界观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世界观。
(决定,体现)6.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______本质和最一般规律。
(共同)7.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___ ____本质和规律。
(特殊)8.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________。
(总结)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____________,在于它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科学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它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目的。
(改造客观世界)12.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依据生活经验明确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把金木水火土等看作世界的_________。
(本原)13.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本质)是_________(物质)。
15.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______而客观存在的______世界。
(意识,物质)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
(客观实在)17.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二政治会考模拟《哲学常识》全册考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3分75分)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4.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可知论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5.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B.水是万物之源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万事万物的特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8.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这句话说明(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的眼里、心中运动9.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政治哲学扶潜练习试题
●得到你该得到的一、“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相关易错知识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人类可以创造联系。
4、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5、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7、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8、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
9、质变是由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10、量变必然引起质变11、没有发展就没有事物的质变。
12、质变的完成表明事物发展的终结。
14、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15、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16、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1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8、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9、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20、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联系观和发展观。
二、一起来找茬1、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 D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A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3、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独立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答案:A|B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源泉和动力B. 形式和状态C. 趋势和方向D. 结构和功能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B. 人类改造社会的精神活动C.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D. 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答案:C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分性D. 多样性答案:A6.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 主观反映B. 客观反映C. 能动反映D. 被动反映答案:C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无关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社会基本矛盾D. 英雄人物答案:C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符合客观B. 客观符合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B.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D.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以下哪些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 存在即被感知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 物质是意识的外化D. 世界是神创造的答案:ABCD2.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包括:A. 社会价值B. 自我价值C. 经济价值D. 政治价值答案:AB4.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A. 政治思想B. 法律规范C. 宗教信仰D. 风俗习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高二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高二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等主要哲学领域的内容。
通过完成这些题目,学生将能够思考和分析哲学问题,并提升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
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观点属于形而上学范畴?A. 伦理学的道德相对主义B. 形而上学的存在实在论C. 认识论的直观主义D.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2. “对我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问题属于哪个领域的研究范畴?A. 伦理学B. 形而上学C. 认识论D. 心理学3. 下列哪一个思想家被称为现象学的奠基人?A. 尼采B. 笛卡尔C. 胡塞尔D. 康德4. “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属于哪个领域的研究范畴?A. 伦理学B. 形而上学C. 认识论D. 心理学论述题:1. 请以你的理解,简要解释康德的“合理理解”是什么?2. 你认为伦理学的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普遍性理论哪一个更具有说服力?请结合例子进行论述。
3. 形而上学的存在实在论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在认识论中,直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两个重要派别,请比较这两种理论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这些选择题和论述题的完成,学生将能够对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提升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回答论述题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结:高二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选择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学生可以思考和分析哲学问题,并提升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
完成这些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哲学常识测试题
哲学常识测试题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生产力②党的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科教兴国战略⑤国家⑥水中楼影A .①②⑤⑥B .②④⑥C.③④⑤ D .①③⑥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为①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②二者表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③物质的具体形态寓于物质之中④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⑤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⑥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A .①②④⑥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④⑤⑥3.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③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②⑤ D .②③⑤4.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
在实施载人航天这一伟大工程中,产生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正是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神舟”号宇宙飞船实现连续六次成功发射,成功返回。
同时,这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也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①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②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③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①④D.②③5.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
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移情”说法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A.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是辩证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D .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20XX 年1 月10 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
高考政治试题按哲学常识考点分类 第二课 联系和发展
高考政治试题按哲学常识考点分类第二课联系和发展-考点分布(1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15)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16)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7)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9)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20)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21)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2)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23)规律(2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5)认识和利用规律(26)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7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06文综全国卷Ⅱ)29.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无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06政治广东卷)17.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08全国一卷)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D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06文综北京卷)当今世界,一国的安全问题不完全局限于一国之内,完成31-32题。
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2.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目的B. 认识的基础C. 认识的来源D. 认识的动力4.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5. 以下哪个命题不属于唯物主义?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 意识是物质的属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
7. 哲学上的“二律背反”是指________。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9.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__。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12.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4.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15. 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公司领导决定进行改革,但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该公司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D5. B二、填空题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7. 两个相互矛盾但各自都有合理性的命题8. 事物内部矛盾9. 精神或意识10. 为社会做贡献三、简答题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题库(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0题)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D.只是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反映的观点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8、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B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A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C.自由意志为所欲为D.完全摆脱了必然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B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多项5题)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 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A D E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是唯心主义的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E.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 B C D E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E.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A B C E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具有普遍性C.具有直接现实性D.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E.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B D E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C.意志决定一切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E.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三、辨析题:(10题)1、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 4. 简答 5. 辨析 6. 论述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的变化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内容和形式揭示()A.事物联系和发展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B.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的一对范畴C.事物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D.事物之间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现象和本质揭示()A.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B.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的一对范畴C.事物之间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4.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5.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A.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C.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6.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特殊矛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相互包含的D.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8.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哲学试题 认识和利用规律
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关于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B. 规律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规律
C. 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D. 规律是人们根据对事物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2. 下列关于利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B. 利用规律可以创造新的规律
C. 利用规律只能顺从规律,不能改变规律
D. 利用规律就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对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
3. 下列关于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认识和利用规律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条件
B.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C. 认识和利用规律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基础
D.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二、简答题
1. 简述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过程。
2. 为什么说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3. 简述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论述题
1. 论述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哲学常识》第二单元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哲学知识》第二单位联系地生长地看问题一、选择题1. (2004年春招)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适时宜的看法、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停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主要体现了A.事物生长的曲折性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与时俱进的生长观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天津·27)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切合客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北京·35)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与下图漫画反应相近哲理的成语是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恒久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明,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其盘算结果却产生很大的差别。
在许多其它领域也发明了类似现象。
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
答复4题。
4.(辽宁.16)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纪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纪律的④纪律是一定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纪律可循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广东·18)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情况、经济、社会的干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A.庞大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 D.牢固稳定的5.(广东·23)革新开放初期,许多地域为了促进经济生长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生长观问题上的历史教导主要是A.没有掌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生长的看法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看法6.(江苏·12)唯物辩证法认为,生长的实质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取代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量变到质变的历程7.(江苏·13)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罗同一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抵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8.(南京·9)地动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马亚西亚等诸多国度,给这些国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第二章联系与发展的规律和范畴测试题2012.12 ·第一部分 09-12历年真题(09真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根本分歧在于()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是否可以被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运动是否具有规律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问题的不同回答(09真题)2、23岁的乌克兰女孩奥克萨娜•玛莱娅,由于小时候与狗共同生活了5年,她的举止行为都和狗一样,智力只相当于6岁儿童。
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受主观条件的影响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实在(09真题)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D.事物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09真题)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画饼充饥④我思故我在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09真题)5.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的表现有()①教条主义②本本主义③经验主义④唯物主义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09真题)6.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①庖丁解牛,游刃有余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09真题)7.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原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09真题)8.“谁毁弃了家园,谁就输掉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
”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只有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才具有反作用②人类的未来是不可知的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④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④(10真题)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0真题)10.“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进质变B.重视量的积累C.抓住机遇赢得主动D.把握适度原则(10真题)11.下列成语中与“一成不变”所蕴涵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有①刻舟求剑、墨守成规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固步自封、因循守旧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真题)12.人类自诞生以来始终从事着的两项基本活动是①认识世界②社会变革③生产劳动④改造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真题)1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①它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它与旧事物没有任何联系④它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真题)14.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①外因对内因起决定作用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④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真题)15.人们对同一个客观对象可能有多种不同认识。
从主观方面看,产生这种差异主要因为①立场不同、知识构成不同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④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真题)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发展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11真题)1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①感性与理性的关系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③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2真题)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C.分析与综合的关系问题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12真题)19.《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
”这强调的是A.整体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功能B.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D.部分功能有时会大于整体功能(12真题)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人类认识史的顶峰和绝对真理④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真题)21.某市地铁整个线网建设需要20多年时间。
每年固定投资20至30亿,不仅能拉动本地钢材、水泥等建材的需求,还能提供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促进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
这表明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观的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④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真题)22.“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这是央视《走基层》栏目的开卷语。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启示我们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③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④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真题)2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中说“首孝悌”。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亲意识不仅表现为对家庭的爱,而且逐步提升为对民族和国家的爱。
人们对“孝”的认识的变迁说明了①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循环反复的②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③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12真题)24.“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质变必然引起量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真题)25.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原因何在?(10分)(12真题)26.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分)·第二部分高考真题1、现代社会存在多种风险,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经过“非典”、禽流感和H1N1流感等事件,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
这一过程表明()①人们可以根据已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们可以能动地运用因果关系③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④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创造必要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200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革命历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尽管新事物开始时比较弱小,不如旧事物强大,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要战胜旧事物,据此回答4~5题。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又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著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①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②量变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事物必然发生质变③只要事物发生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8、下列成语与“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 审时度势趋利避害9、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这反映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10、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12、科普网2009年5月7日发表文章称,太阳表面出现的黑子群引发的地球磁暴现象造成一些地方卫星通讯、地面电信的中断。
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的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C.矛盾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13、2008年京沪高铁全面投入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小时, 京沪直达只需5小时。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质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14、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改动是“点金成铁”。